蜜源增多蜜蜂反遭殃

蜜源增多本来是养蜂业的福音,为什么蜜源增多蜜蜂反遭殃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相关部门的管理跟不上,未能在花期禁止喷农药的缘故。

我家乡广东省新会县,具有3 000多年的历史,江门原是新会县的一个镇,解放后建市,现在发展成地级市,将新会县兼并为该市的一个区。新会著名特产是柑皮(即陈皮) 和葵扇,早年已漂洋过海远销海外。近年来,葵扇业已衰落,但柑皮远销海外,经久不衰。2012年陈皮在产地零售价为每500 g 120元,年代久的可售数百元。原为产粮区的霞路村也大量种植大红柑取皮晒制陈皮。

新会为陈皮唯一产地,按习惯,只有新会柑皮才称陈皮,其他地区的柑皮并不是陈皮。新会陈皮从外观看,与外地的是有区别的。新会柑皮剥皮时用丁字刀,剥开后有3瓣,一般地区,剥皮时用十字刀,剥开后仍成4瓣。

霞路村在80多年前就开始采用新法饲养蜜蜂,由于原系产粮区, 只有少量荔枝、龙眼、黄皮等果树,并未大量种植柑橘,蜂群发展缓慢, 只有民生园赵兆棠专业养蜂60多年,其余都是副业养蜂3~5 群。今年医生赵善璋的蜂群已发展到20群,可是由于柑橘打农药无限制,花期大量打药,蜜蜂大量死亡, 副业养蜂户为了减少损失,产生弃蜂的想法,对蜂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从化盛产荔枝,通过广东省养蜂学会与从化农业局联系,每年3月底便大力宣传花期禁止打农药,从而获得荔枝、蜂蜜双丰收。反观新会霞路村,今年柑橘蜜点滴未收, 而且蜜蜂大量死亡。

我呼吁广东省养蜂学会、中国蜂产品协会和蜂业杂志,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农业部门反映,仿照从化办法,在新会电视台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在柑橘花期前规定果农统一打药时间,绝对禁止花期打药,以利果农蜂农双丰收。

相关推荐

种植蜜源定地养蜂的几种模式


传统养蜂靠转地放蜂,追花夺蜜,获得养蜂高产。近年来由于运输费用上涨,各地对放蜂人雁过拔毛,转地放蜂风险加大,不少蜂农寻求定地养蜂模式。但定地养蜂突出的问题是蜜源不足,半年养蜂半年闲,还要喂糖。因此,人工种植蜜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再限种老三样,并在全国推行生态农业,而蜜蜂授粉是生态农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也提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这一切都为种植蜜源养蜂创造了有利条件。种植蜜源定地养蜂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一种养蜂模式,是充分开发资源,高度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护资源,培育资源,发展资源的养蜂模式。下面介绍几种种植蜜源定地养蜂的模式,供参考。

一、蜜源园式养蜂模式

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在遂川县大坑乡进行科技扶贫时,创立了一种新型养蜂模式蜜源园式养蜂,即在扶贫村农民家的山地中划出一定面积,每户50~150 亩,在加强保护原有野生蜜源的基础上种植新的、高品质的、泌蜜量大的蜜源植物,形成一个能在多季节采蜜的高效蜜源植物园,以确保蜂蜜高产、稳产。降低饲养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获得高经济效益。蜜源园式养蜂成了养蜂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二、密山种植白瓜籽养蜂模式

黑龙江密山市,因境内有蜜蜂山而得名,它养蜂历史悠久,蜜源植物以椴树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白瓜籽以来,几个大农场和农户竞相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该市三大经济作物之一(白瓜籽、人参、烤烟),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可容纳3~4万群蜂。白瓜籽流蜜涌,7月10日左右开始流蜜,8月5日结束,流蜜期20余天,每群蜂采蜜50 kg以上。白瓜籽蜜质好,适宜生产巢蜜。白瓜籽是南瓜的一种,种植白瓜籽必须配备蜜蜂授粉,经蜜蜂授粉后瓜个大,籽实,结瓜多,增产在30%以上。因此,密山市非常重视发展养蜂,成立了市养蜂协会,并吸引外省蜂场来采白瓜籽蜜,为白瓜籽授粉。浙江宁波蜂农虞纪浩来密山采白瓜籽蜜,看中密山种植的白瓜籽面积大,流蜜多,养蜂环境好,在密山落户,现养蜂超千群。

三、集安栽种刺槐模式

吉林省集安市主要蜜源仅有椴树,春末无蜜源,养蜂人将蜂群摆放到鸭绿江边,让蜜蜂飞过江到朝鲜采刺槐。由于鸭绿江江面宽,距离远收效不大。后来集安市为了发展养蜂和绿化需要,大量栽种刺槐,仅l0年功夫,刺槐林遍布城乡和山区,成为一大蜜源,结束了吉林省没有刺槐的历史。

四、生态农业养蜂模式

山东荷泽市牡丹区庞楼村农民庞须嗣栽种了l0 亩石榴,同时在园中种牧草,花期放蜜蜂,牧草养寒羊,羊粪施果园的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以花养蜂,以蜂授粉,以园种草,以草养羊,以羊造肥,以肥还园的良性循环。牧草也是蜜源,又喂羊又放蜂,年收入7万多元。石榴花期养蜂,生产的蜂蜜上乘,市场售价高,既增加养蜂收入,又代替了繁重的人工授粉劳动,大大提高石榴的坐果率,使昔日贫脊的土地,变成绿树成阴,花繁果硕,牧草遍地,蜜蜂飞舞,寒羊满园的生态农场。

五、云南昭通养蜂模式

云南昭通营造蜜源基地的方案是选择流蜜量大、蜜质好、固土力强、速生的蜜源植物,如油菜、紫花苕、苦刺花、刺槐、乌桕、女贞、黄荆条、白花三叶草、香薷、野苏麻、柃木、蓝花子、盐肤木、羊奶子、鬼针草、果树及瓜类。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利用定单农业在农耕区发展定地养蜂,种植南瓜、油葵、金银花、柑橘、猕猴桃;结合畜牧业改良草场,种植白色三叶草;结合土壤改良,在园间隙地轮耕种植紫花苕,结合发展白蜡虫生产,种女贞,结合发展倍蚜生产,种植盐肤木;高山区种植结构中,大量种植甜荞和蓝花子,可以生产大量优质蜂花粉和蜂王浆。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中,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气候特点、坡度、土壤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营造蜜源基地。

六、平原养蜂种植模式

平原无山地,完全依靠大田种植蜜源,养蜂户可用自己承包地种植蜜源,或发动亲友、邻里协助种蜜源。大田种植的蜜源也不少,像油菜、大豆、棉花、芝麻、向日葵、紫苏、养麦、牧草(有十几种牧草均是蜜源)。种植蜜源也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例子,如吉林省长岭县的葵花,吉林省延吉市的紫苏(朝鲜族用紫苏做咸菜,紫苏籽可榨油)。长岭县还在报纸上登广告,欢迎养蜂户来采葵花蜜和芝麻蜜,吸引各地养蜂户为葵花授粉。平原地区除了大田蜜源外,还要在退耕还林地植树,在荒地、三滩地(河滩、沙滩、盐碱滩)上种树。在退耕还林地、荒地、三滩地等处植树,选用蜜源植物树种,如刺槐、椴树、果树等。平原地区还可大量种植白瓜籽,系一种经济作物,可形成产业化。

七、小转地模式

小转地指数小时或一夜能到达的地方。因距离近,情况熟悉,运费少,采完蜜可立即将蜂运回。假若本地蜜源不能满足需要,可以考虑小转地放蜂。例如,铁岭市有养蜂户100余户,饲养蜜蜂5000余群,本地春季只有刺槐,夏季无大宗蜜源,秋季有益母草和香薷。因夏季无主要蜜源,很多养蜂户转地至吉林采椴树,或到辽西采荆条。秋季可转至长岭县采葵花或内蒙采养麦。小转地是在近处乡镇,养蜂人要多走访和调查。

蜜蜂


名称蜜蜂

分类 动物部虫类
异名 蜂尸(《山东科技报》)、蜂子(《安徽中兽医经验集》)、
来源本品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等的蜂尸或蜂子。

形态特征
原动物蜜蜂群,有工蜂,母蜂和雄蜂三种。工蜂形小,体暗褐色。头、胸、腹、背面密生灰黄色细毛。头有复眼1对,单眼3个,触角1对。口器发达,适于咀嚼及吮吸。胸部3节,中胸最大。翅2对,足3对,有采集花粉构造。腹末有螫针,能分泌毒汁。腹下有蜡板4对,能分泌蜡质。母蜂体较大,生殖器发达,能与雄蜂交配产卵繁殖。雄蜂较工蜂大,无毒腺和螯针,腹下蜡板和蜡腺均无。

生态环境营群居生活,每群由一个母蜂、数百个雄蜂和上万个工蜂组成。母蜂为群体的核心,专司产卵繁殖。工蜂为生殖系统不发育的雌蜂,专司采蜜、酿蜜,喂饲幼蜂、筑巢及防御等职。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采制取冬天越冬自然死亡或冻饿死亡或盗蜂斗杀死亡的工蜂或淘汰的雄蜂蜂尸,收集后除去泥土,洗净晒干,焙松研粉备用。

性能
味辛,性温。补充营养,促进生长,驱风镇痉,镇静定惊。

《山东科技报》:蜂尸喂鸡,肉蛋增产。

《安徽中兽医经验集》:治猪牛破伤风。

附方 

疗效
1、利用蜂尸喂鸡,肉蛋增产效果好。山东省刘鑫报道:蜂尸是养蜂业的大宗副产品,它来源于蜂群越冬的自然死亡及盗蜂斗杀等其他原因的死亡者。蜂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还含有三磷腺苷、维生素B及钙、磷、铁、铜等微量元素,用来喂禽是完全可行的。经他试用蜂尸喂鸡,效果很好。他每年都将蜂场内的蜂尸收集起来,除去泥土,清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干,或放入锅内用温火焙干,研成细末。每公斤精饲料加入20克蜂尸粉,用于喂鸡。这样每只鸡长成2公斤左右,由原来需要5~6个月缩短到3~4个月。如果喂蛋鸡,在产蛋期内由每天产1个蛋,增加到每2天产3个蛋左右或3天产4个蛋,而且蛋重也由原来平均40多克增加到50~60克(《山东科技报》)。

2、雄蜂是鸡的上等饲料。四川省孙大伦介绍:每群蜂在每个春夏季可培育出几千只雄蜂。每只雄蜂要用去相当3只工蜂幼虫的饲料,然而雄蜂都好吃不劳动,所以养蜂者常常把多余的雄蜂幼虫或成虫除去,过去常常把它们丢掉,这是很可惜的。其实雄蜂是养鸡的上等饲料,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糖类、激素等。如把它用来养鸡,不仅生长健壮,增加抗体,少患疾病。而且可提高产蛋率20%以上(山西《鸡鸭鹅鹑鸽》1989年第239期)。
3、利用蜂尸粉代替鱼粉喂蛋鸡效果。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石传林报道:他曾用养蜂业的副产品蜂尸,除去泥土,洗净、晒干研粉,按2%添加养蛋鸡,对照组用2%鱼粉,其他饲料完全相同,通过各530只产蛋鸡120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产蛋率试验组为79.8%,对照组78.5%。说明蜂尸等量代替鱼粉是完全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饲料研究》1999年第12期,第11页)。

病例 

文献记载
①《安徽中兽医经验集》中有凤阳县高润吾介绍治猪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苍耳子、透骨草各50克,同煎3碗水,外冲朱砂1钱,滤过灌服的记载。

②同书还有凤阳县高义保介绍治牛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桑枝头各适量,煎水喂服,结合针灸有著效的记载。

③同书还有五河县邢荣华介绍治马破伤风方:黑蜂子、蜂子窝、透骨草各适量,煎水灌服的记载。仅供参考。

备注
因药用部分不同,特此补充记之。

中华蜜蜂


品种名称中华蜜蜂

分类 蜜蜂
关键词 中华蜜蜂、地方品种、东方蜜蜂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中华蜜蜂又称中蜂。属于东方蜜蜂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除新疆尚未发现中峰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野生中峰分布。

外貌特征:蜂王体长14~19毫米,前翅长9.5~10毫米,头胸、腹宽度比为95:116:125。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覆盖黑色和深黄色混合短绒毛。雄蜂体长11~14毫米,前翅长10~12毫米,喙长2.31毫米。头、胸、腹宽度比112:140:129。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绒毛。工蜂体长10~13毫米,前翅长7.5~9毫米,喙长4.5~5.6毫米。头、胸、腹宽度比96:101:106。体色变化较大,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质片有黄、棕、黑三种颜色。全身被灰色短绒毛。

根据中华蜜蜂分布地区、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大致可将中华蜜蜂分为5个类型:

东部中蜂:工蜂全长11~12.5毫米,喙长5~5.3毫米,前翅长8.1~8.75毫米,宽3~3.1毫米,腹部体色黑黄相兼。巢房内径4.7~4.9毫米,蜂王在繁殖期日产卵量平均700~1100粒。能适应冬冷、夏热、蜜源种类多但零星分散的生态条件,能利用早春及晚秋蜜源;抵抗蜂螨及护巢能力强。东部中蜂分两广型、湖南型、云贵型、华北型、东北型。

海南中蜂:工蜂体长10~11毫米,喙长4.65~4.7毫米,前翅长7.79~7.92毫米,宽2.9~2.95毫米,工蜂巢房内径约4.6毫米,是个体最小的一个品种。工蜂的足及腹部呈黄色,小盾片黄色,腹节背板除冬季棕黑色外,其他季节以黄色斑为主。维持群势约1.5千克,分蜂性强,易发生迁徒。分布于广东、海南。

阿坝中蜂:工蜂体长12~13.5毫米,喙长5.3~5.6毫米,前翅长8.8~9毫米,工蜂巢房内径4.9~5.1毫米,是个体最大的一个品种。工蜂的足及腹部呈棕黑色,小盾片棕色,腹节背板除夏季有一部分黄斑外,其他季节以黑色为主。维持群势2~3千克,分蜂性弱,极少发生迁徙,蜂王产卵趋势稳定。分布在西南部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的四川阿坝、甘孜两地区。

西藏中峰:工峰体长11~12毫米,喙长约5.1毫米,前翅长约8.6毫米,宽约3毫米,体色灰黄色或灰黑色,腹部细长。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的察隅河、西洛本河,苏斑里河、卡门河的河谷地段,海拔在2000~4000米之间,以墨脱、察隅、错那等县较多。

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仍用肥水养鱼的方法来调控水质,大量使用有机粪肥,加速了养殖水体有机质的污染,使养殖水质调控(尤其在夏季)十分困难。这种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2.鱼病防治问题。在鱼病防治方面,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在高密度精养以及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的恶果,这也是养殖管理上的一个误区。杀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鱼病暴发。
3.养殖密度问题。池塘的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而极易变坏,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夏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是处于缺氧状态,非常容易使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更加困难,容易暴发各种鱼病。
4.饲料问题。饲料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使用低质饲料,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并变色,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若饲料中含有不良的促生长素、违禁药物或是变质原料,长期被鱼类摄食后,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使用低质饲料,养殖鱼类的排泄量大,特别容易加剧水体的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投喂量过多,造成鱼体肠道总是处于充实状态,一方面饲料利用差,排泄多,污染水体;另一方面易造成鱼体消化不良,()肠道产生病变。
二、高温季节鱼病防治的办法
1.水质调控方面。使用颗粒饲料进行精养的高产池塘,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沉积较多,在养殖管理上绝不能用肥水养鱼的理论来调控水质,而应做到:每年坚持用生石灰清塘,且坚持不用或少用有机粪肥。春季水质清瘦、水体透明度大时,可用氮肥加磷肥来调水。在夏季水温高的情况下,如水质突变、藻类死亡、水体透明度增大,绝不能用氮肥来肥水,而要适当应用底质改良药物和少量磷酸二氢钙,结合换水和多开增氧机即可。
2.鱼病防治。一方面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水体上、下层对流停止,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缺氧分解的各种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亚硝酸盐或氨态氮含量较高,容易暴发各种鱼病,因此应常用环保型的底质改良药物和增氧药物来调节水质,白天加开增氧机,即使暴发鱼病也必须用调水加内服药物来治疗。另一方面,高温季节防治鱼病不能大面积用药,以防造成水质突变而加重病情,应查清病因,在喂鱼时用适量药物在水中溶解后泼洒在饲料台附近,形成药浴环境,采取以内服为主,食场消毒为辅,结合调水的治疗方法为好。
3.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的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一方面,按计划产量来放养鱼种,产量的设定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设施状况和技术水平而定。
4.饲料方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鱼类排泄物,促使鱼类健康生长。一方面,应选择蛋白质适中、氨基酸平衡好、加工工艺优良的优质饲料;另一方面,控制好投喂量,日常使鱼类摄食到八成饱即可。在发生鱼病时,一是投喂药饵,二是减少投喂量至六成。
黄文菊

东非蜜蜂


品种名称东非蜜蜂

分类 蜜蜂
关键词 东非蜜蜂、西方蜜蜂
品种描述
拉丁名: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 Lepeletier

产地与分布:东非蜜蜂分布于南非北部到那米比亚南部(20~29S),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Okavango River Dilta,巴西。

外貌特征:个体较小,腹部第1~2节一般具有特别明显的黄色,小盾片颜色很浅。肘脉指数为2.43。

生活习性:东非蜜蜂喜在枯死的棕榈树上寻找啄木鸟废弃的巢安家,巢门朝南,巢顶(部)开口。极爱采树胶。巢脾大小为6000cm2,大部分区域用于育子,8%的区域育雄蜂,贮存食物少。巢内子区温度为35.2℃。失(离)王后,工蜂卵巢会发育。报警激素分泌量大,能追逐人们至几百米以外,小群行螫活动低,大群和分蜂群的防御性增加。防御性与巢门位置和方向无关,与外界流蜜波动状况亦无关。在埃塞俄比亚,人们用黏土、牛粪或植物材料制成水平圆筒,内部用牛粪和烟灰涂抹后挂在树上养蜂。毁巢取蜜。该蜂与海角蜂有渐渗杂交现象。在南非有关于海角蜜蜂问题的报道:海角蜜蜂工蜂侵入并篡夺了王位。在哥斯达黎加,摆尾舞活动与分蜂选新巢址有关,平均距离为46931728m。季节性迁徙与摆尾舞行为也有关,多数摆尾舞指向东或东南方向,距离在6~7km以上。起飞后蜂群也是朝东一东南方向顺风而去,最远达23km。迁徙季节(11~5月)前4~6周,蜂群增殖快,食物贮存多,群势上升陡,日采集区域和距离扩大,且频繁变化:外界蜜源好时,采集距离约400m,日采集区域4~5km2,每天的采集点12~19个;外界蜜源差时,采集范围和采集点略有增加,但不大于10km2的范围。6月中旬蜂群迁徒进新址,新建蜂群大量育子,不养或少养雄蜂,花粉采集为主,但几乎不贮存食物。9~10月雄蜂子最多,雄蜂主要产生于较大的工蜂子脾多的蜂群里,在小群、新建群或工蜂子脾少的大群里罕见雄蜂。繁殖性分蜂发生在10~11月份,此时食物贮存增加,很小的分蜂群也能存活。

高加索蜜蜂


1、品种

高加索蜜蜂在分类学上属于蜜蜂科,蜜蜂亚科,蜜蜂属,西方蜜蜂种。原产于高加索中部的高山谷地(图2)。主要分布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地山区,原产地冬季不大寒冷,夏季较热,无霜期长,年降雨量较多。

2形态特征

高蜂的体形、大小及绒毛等和卡蜂十分相似;吻特长(达7.2mm);几丁质黑色,通常在第一腹节上有棕色斑点。高蜂在原产地没有纯一的颜色,通常工蜂绒毛为浅灰色,雄蜂胸部绒毛为黑色。肘脉指数中等。

2.1蜂王:腹部背板有黑色和褐色环节两种,绒毛灰色。

2.2雄蜂:腹部背板黑色,胸部绒毛黑灰色,个体粗壮。

2.3工蜂:个体大小、体形与卡尼鄂拉蜜蜂相似。腹部背板黑色,第1、2背板有棕黄色斑。吻长6.7mm(6.5~7.2mm),第3、4背板总长4.64mm(4.50~4.78mm),肘脉指数2.1(1.8~2.39),跗节指数58.23(54.02~62.44)。

3生物学特性

高蜂性情温顺,不怕光,这是它突出的特点。它育虫积极,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高蜂采胶性能极好,在秋季,巢门除留一个小洞外,都用蜂胶封闭。由于它易患孢子虫病和甘露蜜中毒,在北部地区越冬不甚良好。此外,它的抗螨性能也较差。它的吻虽然特长,但对红三叶草的采集能力还不够理想。其蜜房封盖为湿型。易迷巢错投,盗性强。

春季育虫节律平缓,蜂群发展较慢,夏季产育能力较强,分蜂性较弱,维持较大群势,在炎热季节可保持较大面积子脾。性情温驯,不怕光,开箱检查时比较安静。采集能力强,善于采集深花冠蜜源植物,既能利用大宗蜜源,也能利用零散蜜源。善于采集树胶,造脾能力较强。秋季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度低,断子晚,工蜂活动频繁,容易秋衰。耐寒能力较强,越冬性能优于意大利蜜蜂,但低于卡尼鄂拉蜂。定向能力差,易迷巢,盗性强。易感染孢子虫病,易患甘露蜜中毒。蜜房封盖为中间型。

4生产力

高蜂是生产蜂胶的最理想的蜂种。在前苏联境内产蜜能力比欧洲黑蜂强。适于为花管较长的作物授粉。高蜂与意蜂、卡蜂等杂交后,可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蜂产品的产量。

高加索蜜蜂产蜜量(同等群势情况下)高于意大利蜂,正常年在椴树蜜期15框蜂的群势,群产蜂蜜60~100kg;产王浆量低于意大利蜂,在我省气候、蜜源条件下群产王浆0.5~1.0kg;产花粉量低于意大利蜂,群产花粉2~3kg。高加索蜂和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喀尔巴阡蜂等杂交后,可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蜜蜂的资料


一蜜蜂的发育特性

蜜蜂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三型蜂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4个发育阶段。

1.发育过程

蜜蜂的4个阶段在形态上均不相同,它们是:

(1)卵

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细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头。蜂王产下的卵,稍细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内的胚胎经过3天发育孵化幼虫。

(2)幼虫

白色蠕虫状。起初呈C字形,随着虫体的长大,虫体伸直,头朝向巢房。在幼虫期由工蜂饲喂。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前3日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虫浆,它们就发育成工蜂。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成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封盖巢房内的幼虫吐丝作茧,然后化蛹。封盖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有大部分封盖子的巢脾叫做封盖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雄蜂蛹的封盖凸起,而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工蜂幼虫在封盖后的2日末化蛹。

(3)蛹

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种器官。逐渐呈现出头、胸、腹3部分,附肢也显露出来,颜色由乳白色逐步变深。发育成熟的蛹,脱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为成蜂。

(4)成蜂

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2.三型蜂的发育期

蜜蜂在胚胎发育期要求一定的生活条件:如适合的巢房,适宜的温度(32~35℃),适宜的湿度(75%~90%),以及得到经常的饲喂,有充足的饲料等。在正常情况下,同品种的蜜蜂由卵到成蜂的发育期大体是一致的。如果巢温过高(超过36.5℃),发育期将会缩短,甚至发育不良,翅卷曲,或中途死亡;巢温过低(32℃以下),发育期会推迟,或受冻伤。中华蜜蜂(简称中蜂)的发育期略短,中蜂工蜂的发育期约20天,意蜂工蜂的发育期为21天。

掌握发育日期,了解蜂群里的未封盖子脾(卵虫脾)和封盖子脾的比例(卵、虫、蛹的比例为1比2比4),就可以知道蜂群的发展是否正常。掌握蜂王和雄蜂的发育日期,就可以安排好人工培育蜂王的工作日程。

二蜜蜂的信息交换特性━━蜜蜂信息素

蜜蜂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可以适应生存、解决问题的信息交换系统。整个蜂群为了生存和发展,能够有条不紊、协调一致地进行活动。这里主要介绍蜜蜂的信息素。

蜜蜂长期生活在黑暗的蜂巢中,除依靠接触、声音、舞蹈进行通讯联络外,很多信息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素是昆虫的外分泌腺分泌到体外的化学物质,通过个体间的接触或空气传播,作用于同种的其他个体,引3起特定的行为或生理反应,所以又称为外激素。同种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素,对它们说来是一种特殊语言,接受的个体能了解其中含有的信息密码,从而产生有利于群体的行为或生理反应。

(1)蜂王信息素

蜂群有产卵蜂王时,蜜蜂巢内外活动秩序井然,一旦失去蜂王,工蜂的采集活动就急剧下降,许多工蜂在巢内外乱爬。这表明工蜂通过某种信息了解到蜂王的存在。

①蜂王上颚腺信息素:蜂王上颚腺信息素的主要作用是:对工蜂有高度的吸引力;能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和阻止建造王台;在空中释放,可诱使雄蜂发情。侍卫蜂用口器或触角从蜂王处取得上颚腺信息素,然后它们作为信使,通过饲料把信息素传给其他工蜂。

②蜂王背板腺信息素:为蜂王所特有,工蜂没有。主要机能是使工蜂识别它的信号,同时也抑制建造王台和阻止工蜂卵巢发育的作用。蜂王在空中离雄蜂3O厘米以内,背板腺信息素对雄蜂有强吸引力,还能刺激雄蜂的交配活动。

③跗节腺信息素:蜂王和工蜂的跗节腺分泌物又称脚印信息素。可抑制强群筑造王台。

④科氏腺信息素:对工蜂有高度吸引力。

⑤直肠信息素:1~14日龄处女王的粪便中含有邻氨基苯乙酮,对蜜蜂有驱避作用。

(2)工蜂信息素

①工蜂上颚腺信息素:有外来工蜂(盗蜂)入侵,或有外来蜂王进入蜂巢时,蜜蜂常用上颚咬住入侵者,使2庚酮标记在敌体上,引导其他蜜蜂去攻击。接受到这种信息素的本群工蜂,往往也分泌2庚酮,使其浓度增加,吸引来更多的富于攻击性的工蜂。

②告警信息素:工蜂螫针腔科氏腺分泌的告警信息素主要成分为乙酸异戊酯,刺蜇时留在敌体上,可引来更多的蜜蜂刺蜇。它的活性比2-庚酮高20倍以上。

③纳氏腺信息素:主要成分为具芳香气的含氧萜类。它是一种导航信号,引导蜜蜂找到巢门人口,引导蜜蜂飞到饲料源。它可调整分蜂团的运动,使无蜂王的蜂团向有蜂王的蜂团运动,引导飞散的蜜蜂找到蜂王;与蜂王上颚腺信息素一起,对分蜂团起稳定作用。

④工蜂跗节腺信息素:工蜂将跗节腺信息素涂在巢门口,引导本群蜜蜂找到巢门。工蜂似乎也将附节腺信息素标记在采集地点,以加强对其他采集蜂的吸引力。

⑤蜂蜡信息素:新筑造的巢脾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主要成分为具挥发性的醛类和醇类。它可刺激蜜蜂的采集和贮藏行为。

(3)雄蜂信息素

雄蜂信息素也由上颚腺产生。性成熟的雄蜂婚飞时,在选定的地点上空成群飞翔,释放信息素,引诱处女王飞来。

(4)蜂子信息素

主要作用为:抑制工蜂卵巢发育;可使工蜂嗅到幼虫的存在,使工蜂便于区别雄蜂幼虫和工蜂幼虫。老熟幼虫的信息素促使工蜂将其巢房封上蜡盖,以利化蛹。它还能刺激蜜蜂采集和激活工蜂的舌腺。

深刻认识蜜蜂信息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蜜蜂的许多复杂行为,以便在生产上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素。

三蜜蜂的生活习性

外界环境对蜜蜂生活有很多大的影响。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和其他气候因素的影响。

1.温度

蜜蜂属于变温动物,然而由成千上万只蜜蜂组的蜂群,具有恒温动物所特有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蜜蜂数量越多,蜂巢内温度越稳定,并能够保持在适温34℃~35℃的范围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其发育和繁殖。如在27℃时封盖子虽然能羽化为成虫,但没有采集力;30℃时羽化推迟4天;37℃时羽化期缩短3天,但有大量封盖子死亡(见子不见蜂)蜜蜂生活的最适温度为15℃~25℃。气温在5℃~35℃时(白昼荫处气温)蜜蜂就能出巢活动。气温长时期在10℃以下蜂王停止产卵,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在蜂巢内结成蜂团,转入断子越冬期。在温带地区,冬季蜂王停止产卵,只有老蜂逐渐死亡,没有新蜂羽化,蜂群中蜜蜂的数量逐渐减少;夏季蜂王每日的产卵量往往超过1500粒,新蜂的羽化数大大超过老蜂的死亡数,蜜蜂的数量逐渐增多,蜂群发展到高峰。

一年四季气温变化很大,为了生存,蜜蜂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箱内温度。在炎热的夏季,当蜂巢内温度超过适温范围时,蜜蜂外出采水,蒸发水分(扇风)进行降温,当蜂巢受烈日暴晒,辐射热过高时,蜜蜂离开巢脾,集结到巢内较大的空间及堆集到巢门口散发热量,这种现象生产上称离脾。相反,遇到寒冷时,蜜蜂离开边脾,聚集在蜂巢中央的子脾上护子,生产上称缩团。在严寒的冬季,蜂群结团越冬。蜂团外围适温6℃~10℃,蜂团中心适温24℃~30℃,若保温不当,蜜蜂以吃蜜运动、散团等行为来调节温度。由于新陈代谢增强,不但影响蜜蜂寿命,而且饲料耗量增加。

2、湿度

蜂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低与外界空气的温湿度、巢内饲养温度、蜜蜂生理状况及正在发育个体的数量有关系。正常蜂巢中央的相对湿度为77%~84%,蜂巢内各部位的湿度变动在25%~100%之间。在流蜜期,蜂巢中央湿度为55%~60%;如果自然界没有流蜜,子脾之间的相对湿度为76%~91%,因为哺育子脾需要较高的湿度,酿蜜时因蒸发采集来花蜜中的过剩水分,而需降低湿度。越冬期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80%,如果巢内干燥,蜜蜂体内及巢蜜中水分蒸发快,蜜蜂会感到口渴而吵闹,导致越冬失败。蜜蜂除了利用代谢水分外,以采水及喷水滴蒸发水分,提高巢内湿度,以扇风来降低巢内湿度。

3.光的影响

日照能刺激蜜蜂出动,采集季节为一年的长日照季节,蜂箱宜放阴凉处,巢门朝南,夜晚蜜蜂也有趋光现象,夜晚应处在黑暗环境。

4.其他气候因素

蜜蜂生活要求流动新鲜的空气,当空气不流通,群蜂易显不安状态,特别闷热场合更十分危险。阵雨或突然的暴晒,对于蜜蜂出动安全亦有很大的影响。海滨经常风大的地区,蜜蜂采集活动被迫贴地面飞行,因此,选择场址,对于风力、风向的频度以及所处范围的天然屏障或人造屏障都必须加以注意。

黑大蜜蜂


黑大蜜蜂(BlackGiantBee)为蜜蜂属的一个种,学名ApislaboriosaSmith,别名岩蜂、喜马拉雅排蜂、雪山蜜蜂。黑大蜜蜂在中国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西藏南部及云南横断山脉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北部、缅甸北部及越南北部。

一、特征和性能

(一)形态特征

黑大蜜蜂个体较大。工蜂体长17~20mm,呈黑色,体细长,触角窝间被一撮白毛;颊、颅顶密被黄色毛;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一节背板缘及第二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呈深褐色;足被褐黄色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腹部呈黑褐色,第1~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六节背板被黑色毛。腹部全为黑褐色;前翅为浅褐色。平均喙长6.6mm,前翅长13.3mm,肘脉指数15.8。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呈褐色;胸部及腹部均为黑色,足呈黑色;体毛呈黄褐色;复眼密被短黄毛;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颊、前足腿节外侧、胸侧及腹侧第一背板、腹部背板均被黄褐色长毛。

(二)生物学特性

黑大蜜蜂常栖息在海拔1000~4000m的悬崖岩石上,常数群乃至20余群形成群落,在云南的怒江峡谷、澜沧江等地可见20群以上的黑大蜜蜂群落。

有随季节迁飞的习性,冬季迁至河谷海拔较低的温暖地带,夏季迁往高山凉爽地带。

营巢于悬崖的岩隙中或突出的岩石下,离地面20~40m。巢脾单一,长0.8~1.5m、宽0.5~0.95m、厚10cm左右。新脾呈纯白色,旧脾呈黄褐色。

黑大蜜蜂进攻性极强,爱螫人。

二、经济价值和利用情况

黑大蜜蜂是喜马拉雅昆虫区系的代表物种之一,对高山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当气温在12℃以上时,便可见其在花上采蜜。据观察,黑大蜜蜂采访植物达52种,主要采集杜鹃科植物,还采集忍冬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唇形科及大戟科等植物。

一群黑大蜜蜂一年可猎取蜂蜜20~40kg和一批蜂蜡。中国尚未对其进行驯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9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