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强:养殖野兔踏上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倾向于营养、保健、滋补。而素有“美容肉”、“保健肉”之称的野兔肉,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印江自治县合水镇新旺村的徐爱强看准这一商机,大胆从事野兔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去年6月份,打工回家的徐爱强从电视上无意中看到,养殖野兔是个不错的投资项目。心动不如行动,他说干就干自筹资金15万修建兔舍和买种兔。当月,圈舍修好后他便独自一人到湖北麻城购买了800只种兔回家进行养殖。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目前已销售大小野兔1000余只。现在又将有500多只野兔即将出栏,毛收入可达10多万元。现在正准备扩大圈舍和成立合作社。

野兔是一种皮、毛、肉兼用的特种野生经济动物,主食各种野草、青菜、树叶等。经人工驯化的野兔,改变了其胆小、怕惊及一般家兔的不良习性,同时又保持了原有的野味,由于肉质鲜美,市场日趋火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众多投资者的新看点。

徐爱强告诉笔者,养殖野兔投资小、见效快,很适合低收入农户饲养,下一步他准备把种兔低价卖给低收入农户后,免费提供技术帮助。“成兔”后他再回收,带领低收入农户和自己一起脱贫致富。

徐爱强还打算扩大野兔的养殖规模,扩建兔舍、增加养殖数量,在兔舍周围种上草木,让兔群放养在“自然”的饲养场上,任其自由活动、采食、配种、繁殖,生活在“野生”的环境中。把养殖野兔事业做大做强,让野兔肉成为人们餐桌上一道美味的家常菜。

“我去年打工回家,投入资金十几万元从事野兔养殖。目前,圈舍里兔子数量在500只左右。下一步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将养兔行业扩大做强。”野兔养殖场老板徐爱强说。

相关知识

网箱养殖黄鳝走上致富路



在鄱阳湖周边,当地的农民都会抓野生黄鳝拿到市场上卖,然而到了十二月份由于冬季黄鳝有冬眠的习性,在这个季节想要抓黄鳝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余长进:“黄鳝钻大泥巴里的,你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要慢慢找,这个边上要仔细的看了。”

范大明:“这个季节黄鳝是冬眠了,冬眠它不出来了,现在你想搞不是那么容易了。”

2007年元月,记者到鄱阳县采访时看到,在三庙前村,一个叫陆德进的农民在这个季节里,却每天都要卖出2000多斤黄鳝,仅一口池塘就能捞出三四百斤。

记者:“卖到哪里去?”

陆德进:“卖到杭州、上海、温州。”

记者:“今天起了多少斤?”

陆德进:“今天起了几百斤。”

记者:“这边有多少?”

陆德进:“这里大概三四百斤。”

记者:“这个黄鳝价钱怎么样?”

陆德进:“价钱20几元钱一斤,22元钱一斤。”

既然已经过了黄鳝的捕捞季节,那么,陆德进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鳝上市?

鄱阳县的三庙前乡地处鄱阳湖边,自然环境很适合野生的黄鳝生长,这里的农民都会抓黄鳝拿到市场上卖,每年的五六月份,自然状态下生长的黄鳝,在鄱阳县城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往往容易造成集中上市,一斤黄鳝有的时候只卖到了几块钱。

余长进:“捕捉黄鳝的人多了,你也卖,我也卖,那个价钱肯定会低一点,销售不了,没有销路。”

当地的村民想避开上市的高峰卖上好价钱,在野生黄鳝大量繁殖的时候,一些村民抓野生的黄鳝苗放在鱼塘里,开始试着人工养殖,但是都没有成功。

蔡熙凯:“村里面,以前呢,前几年的话,那里用池养的都失败了。”

村民把黄鳝放到鱼塘里,因为鱼塘的塘底是泥土,黄鳝长大钻到了地里不见了,村民们养殖都白费了。

范大明:“因为他们都是放在土里养的,到了成熟就跑了。”

以前三庙前村的陆德进收购村民抓来的黄鳝到市场上卖,2000年,他在市场里卖鳝鱼的时候,一位从湖南来的客商告诉他,可以用网箱养殖黄鳝。

陆德进:“市场上的老板讲的,他讲人家都有那个养的黄鳝,我就跑到湖南,走了湖北,到了安徽,这几年都是这样,哪里技术好,就往哪里跑。”

在外地考察学习到了不少黄鳝网箱养殖的技术,回来以后他在池塘里用网箱试养了五箱的黄鳝,而且效益还非常好。到了第二年,他扩大规模养了20个网箱。

陆德进:“我们这里鄱阳湖这个天然的饵料,小鱼养的这个结果,鲜鱼,鲜度比较好。”

记者:“养黄鳝最关键的是什么?”

陆德进:“主要要苗种好,天气好,下苗种的时间要看住。”

记者:“什么时候下苗种?”

陆德进:“下苗种大概6月份。”

记者:“我们这个苗种是从哪里来的?”

陆德进:“苗种是我本地的,我本地野生的收过来,野生的收过来的。”

在当时的三庙前乡,陆德进独此一家的网箱养殖,让他的黄鳝在当地市场上基本供不应求。20个网箱为陆德进带来了近一万多元的收入。在周围的农户冬天基本上挣不到钱的情况下,他却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这样的状况令他十分的满足。

然而,陆德进的网箱养殖黄鳝,却让另一个人产生了冲动,这个人就是孙益江。孙益江是三庙前村的村民,做了二十几年的水产生意,正愁冬天的黄鳝价钱好,可是却没有黄鳝收购,这时他听说陆德进在用网箱养殖黄鳝。

孙益江:“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鳝鱼),有点反常,像我们就打听,跟他们求教。”

孙益江凭借市场敏感看到了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跟陆德进合作经营。

记者:“冬天的黄鳝现在能卖多少钱?”

孙益江:“现在像那个大条一般都是22元左右,那个就是最小最小的不会少于17、18元吧。”

孙益江当时收购当地的黄鳝和其他各种水产卖到全国各地,因此他知道这里野生的黄鳝很受外面市场的欢迎,孙益江之所以要和陆德进合作,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本地的市场。

孙益江:“我们做生意不是在本地竞争,而是在外面竞争,我们主要是在上海扎根下去,在杭州扎根下去,在深圳扎根下去,全国各地我们都要扎根下去。”

鄱阳湖的黄鳝,因为靠近鄱阳湖所以黄鳝的饵料资源相当丰富,养出来的黄鳝品质接近于野生的黄鳝,加上当地有很多野生的黄鳝苗,成本也比别的地方要低很多,做了那么久水产生意的孙益江很明白这里的市场潜力。见到陆德进后,孙益江说出了藏在心里的想法。

孙益江:“所以我就跟他讲了,我们一起养吧,或者你传授一下,我们也可以养吗。”

陆德进对自己养殖黄鳝十分有信心,可是跟孙益江合作养殖必定会扩大规模,网箱养殖的黄鳝会有多大的市场,他心里没有底。

孙益江:“我就跟他讲在一起,我们是肯定有结合的,那如果他养黄鳝,肯定跟我做生意的人肯定是要连在一起的。”

孙益江告诉陆德进,养殖黄鳝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两个人可以一起搞规模化养殖,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水产生意,销售是不成问题,卖的越多,赚的自然也就更多。

孙益江:“他主要是养黄鳝这个一家,也挣不完那个钱的,一家你养那么多,本身我们这一点点,这个市场上需求量相当大的。”

跟孙益江合作销路就打开了,陆德进觉得凭他们两能闯出更大的市场,还是可行的。

陆德进:“他对黄鳝是很懂的,对黄鳝很懂的,他就是养黄鳝的技术不是怎么懂。”

在2003年,他们在村里承包了一百五十亩的鱼塘,两个人分了两股,合作养了2000多网箱。原来陆德进养殖20个网箱,一年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

陆德进:“看投资多大了,如果像这里的话,大概10来万元钱好挣的,这么多的网箱,10来万元钱是好挣的。”

记者:“这边多少个网箱?”

陆德进:“这里600来个网箱。”

每到冬天,陆德进和孙益江天天收获着他们的黄鳝,往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发,三庙前村的村民知道他们用网箱养黄鳝,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益。

余长进一直是抓野生的黄鳝拿到市场上卖,他发现自己抓的那点黄鳝实在是少得可怜。余长进一年抓黄鳝两三百斤,可是他听说养一池却有2000多斤,而且卖得价钱还很高,他就找到了孙益江,说出他想养黄鳝的想法。

余长进:“看孙老板那一方面养的,问他干什么的,他说养黄鳝的,结果找了一下,介绍了一下他几年养黄鳝的经验,觉得这个风险很少,有钱赚。”

三庙前乡的农户开始纷纷养殖,并且扩大规模,有些农户想赶在春节期间卖上好价钱。

范大明:“因为我想放到春节前后卖,那时候价钱还可以好一点。”

余支明:“如果你养下去,一斤可以养到四五斤是不是,你养殖,你可以赚钱也容易一点。”

蔡熙凯:“今年我就扩大规模,养了200多箱。”

今年黄鳝的市场价格都在20元到30元不等,在夏季的黄鳝只能卖到十几元,甚至是几元钱一斤,好的市场价格让三庙前乡五十多户的农户在进行网箱养殖黄鳝,养殖面积达到四百多亩。

养殖藏香猪走上致富路


听说信丰县万隆乡龙头村有一名靠养殖藏香猪致富的能人。近日,笔者来到龙头村的藏香猪养殖场,见到养殖场的主人刘章福正赶着一群黑黑的藏香猪到田园里吃草。

据了解,今年55岁的刘章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0年他和朋友一起南下广东务工,在外辗转奔波了4年后,他回到了家乡,除了种地干农活,还在家乡做过多种工作,由于勤劳肯吃苦,攒了一些积蓄。为此,他想自己创业大干一场。

除了能吃苦,刘章福还非常善于捕捉商机。他通过看电视等途径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0年,他拿出多年来的积蓄,从浙江引进了12头藏香猪,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开始了藏香猪特色养殖。

刘章福介绍说,他引进的这批藏香猪生长能力很强,适应山区生长,喜欢吃野生植物,所以成活率高,肉质很好,并且猪在外面生长抗病力强,基本上不发病,属于一种绿色产品。为了提高养殖水平,他订阅了《农村百事通》《致富快报》等报纸、杂志,认真学习藏香猪养殖技术。同时,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刘章福建起了39亩的李子园,让猪在果园里觅食,栽种了四五亩黑麦草和番薯藤,用青草、米糠等配料进行喂养。

经过4年的摸索和努力,刘章福的藏香猪养殖场已经形成规模,现在猪场有母猪40多头、公猪2头,存栏商品猪300多头、仔猪300多头,年出栏商品猪600多头,总收入200多万元,生猪畅销广东、深圳、福建等地。

谈到今后的打算,刘章福说,一人富不是富,最大的梦想是让大家一起致富。他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成立合作社,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虾叔”的致富路


“虾叔,快到我家来看看吧!我进的虾苗到底怎么样啊?”昨日上午,沙洋县官垱镇大文村6组村民张仁龙打电话焦急地催促着。

不到十分钟,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张仁龙家门口,走下来一个略显壮硕的中年男子。他一下车就冲到虾苗筐前,抓起一只虾苗说:“你这批虾苗进得不错,个头大,成色好,明年5月份肯定有不错的收成。”接着两个人坐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大文村经常可以看到:他经常开着一辆面包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一会儿指导这家放虾,一会儿指导那家挖沟,全村忙得不亦乐乎。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文村6组的“虾叔”陈吕学。

2005年前,陈吕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种植好水稻上,从未养过龙虾。但是在2005年一次到潜江走亲戚的过程中,他无意中看到有人在水稻田里收龙虾。在和亲戚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潜江有部分农户在水稻还未种植的前期,利用这个空当养殖龙虾。虽然当时龙虾价格偏低,但是比仅仅种植小麦的收入,还是略有增加。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琢磨此事,当年的9月,他就到潜江购置了100斤虾苗,以每亩5斤的分量投放到水稻田里。可是到了2006年5月,他准备收龙虾的时候,才发现水稻田里龙虾一只也没有,倒是养了一池的泥鳅。这件事情,让陈吕学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现如今,他回想起来,当时主要是因为技术不到家,以为养龙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琢磨透的,只看你是不是肯琢磨!”2012年,不肯服输的陈吕学重新踏上养龙虾的道路。等家里的水稻种植完成后,他利用农闲的时间,到毛李、潜江学习怎么选择虾苗、怎么调理水质、怎么放水、什么时间起虾等龙虾养殖技术。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后,他大胆开始试验。他从自家的水稻田里选取水源条件较好的15亩田,以每亩40斤的分量进行投放。放完虾后,他就像着了魔似的,每天都到田里看看龙虾的长势,村里有人调侃他:“是不是又在养肥泥鳅!”他总是一笑而过。通过大半年的精心养殖,陈吕学的龙虾获得了大丰收,每亩田的龙虾都卖到了4000元以上,当年共计获得收入6万余元。在龙虾喜获丰收之后,他家的水稻也因养龙虾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水中有害微生物、杂草都被龙虾吃掉了,同时为了保证龙虾的生长,没有打农药,他家的稻谷成了抢手货。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陈吕学在养龙虾技术比较成熟后,就积极帮助周边的群众发展稻虾产业,给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目前,稻虾连作已经成为大文村村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新路,养殖面积也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如今的1000多亩。

“地下猪舍”闯出致富路


灵寿县塔上村的聂春生,开办的养猪场名气很大,在这里,猪舍被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而鲜见的“地下猪舍”,也让聂春生收获了一个响亮称号——“养猪大王”。

地下猪舍到底是个啥样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养猪场进行实地探访。聂春生介绍,他于2007年在这片丘陵坡地上建造了地下养猪场,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为做大做强,聂春生吸纳周边养猪户,成立了泰丰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集中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猪种改良、统一生猪销售,带领养猪户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好路子。

地下修建猪舍非常少见。可聂春生解释说,这是专门针对猪的生活习性,利用地温、地湿,使猪舍达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暖的效果。与普通猪舍相比,可有效节约大量煤、电等经营成本。

为了让猪更舒适,地下猪舍还设置了自然通气系统,使猪舍因粪尿产生的混浊氨气快速排除。另外,在猪舍上面种树,夏天浓郁的树荫可为地上猪舍遮挡阳光,也可在上面种植作物,用沼渣液进行追肥。

如何解决地下养猪的采光问题?聂春生说,“地下养猪场没有太阳照射,但是猪群可以从饲料里获取维生素D3,完全可以满足其营养。加上良好的通风、通气、透光,生猪能够又快又好生长。”

聂春生出售的仔猪品质优良,瘦肉率很高,平均每天出栏仔猪五六十头,全年出栏仔猪可达1.8万头。“俺饲养的仔猪都是按个头卖,除了满足灵寿本地养猪户,其余全部由各县的农业经纪人收购。”

地下猪舍让聂春生闯出了致富路,也让他有了新的事业规划。如今,聂春生又盘下400多亩荒坡用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在的养猪场变成了其中一个产业分支。

遵义桐梓“小香猪”养殖走出致富路


桐梓县松坎镇村民李光洪夫妇三度回乡创业,贷款修起占地约8亩的养殖场,预计下半年种猪规模可达100头,商品香猪存栏800头,可实现产值90万元——

5月阳光明媚,位于桐梓县松坎镇岩椅村的弘扬香猪特色养殖场里,成群的小香猪在圈舍周围的坡坎上悠闲地觅食,两排规则的圈舍小格子圈养着熟睡的母猪。

中午12时左右,一身“猪倌”打扮的李光洪夫妇往猪圈的食槽里倒了一些熟饲料,闻着声响,周围的小香猪立马围拢过来,争抢食物。

“要不了几个月,这几十头香猪就能出栏了。”看着一天天肥壮的小香猪,李光洪夫妇一脸欣慰。

曾经,“猪倌”李光洪是一名在外漂泊的打工仔。夫妻俩在外打工20余年,先后两次回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打工多年的积蓄消耗殆尽,乡邻们冷嘲热讽,说李光洪“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儿”。

转机出现在2014年。

这一年,李光洪在重庆綦江朋友家做客,在朋友的指引下考察了綦江一家香猪养殖场,夫妻俩又不约而同萌生回乡创业的念头。但一想到前两次的失败,夫妻俩又忐忑犹豫起来。松坎镇农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得知李光洪夫妻的想法后,上门为他们加油鼓气,并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坚定了李光洪夫妇养殖香猪的信心。

“我们决定再试一次,看到别人的香猪卖得这么好,我也要当好‘猪倌’。”李光洪信心满满。

“猪儿都是圈起养的,但我们的香猪却是放养的。”李光洪一句话道出了香猪的养殖“秘诀”。

“放养的香猪,肉质较普通猪肉更香更有嚼头,价格也卖得更高。”李光洪跟记者算了一笔账:香猪出栏时平均20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70元到80元,一头香猪可卖到1500元左右。

看到香猪发展的前景好,松坎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采取“养殖场+农户+合作社”模式,即由合作社免费为每个困难户家庭提供2头母猪,待母猪产崽后,由合作社统一回购,销售到重庆、遵义等地。以每年每头母猪产崽2窝、每窝猪崽10头来计算,一年2头母猪出栏商品香猪近40头,可实现产值近6万元。

“按照现行脱贫标准,参与香猪养殖的困难家庭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脱贫。今后我们要积极向上级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向特色种植养殖户倾斜,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松坎产业扶贫的新路,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松坎镇党委书记王毅话语坚定。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目前,依托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带动和产业合作,不少返乡农民工在松坎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参与到种植养殖业当中来,一步步行进在小康路上。

江西宜春:蚯蚓引出致富路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2014年,他再次因在“邮储银行杯”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富大赛中的精彩表现让众多人知晓。比赛现场他自信的阐述、流利的表达、快速的应变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凭借参赛作品《猪粪无害化处理及蚯蚓工厂化养殖项目》一路捧回了赣州市创富大赛创业小组第一名、江西省创富大赛创业小组第三名、全国创富大赛创业组第二名多个奖杯。高学历的他本可以在一家大型公司拥有高薪职位,却为了养殖蚯蚓创业,从体面的白领变成了地道的农民。究竟是为了什么,让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大家的不解坚持养殖蚯蚓创业?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倾听他的声音。

怀揣创业梦回乡

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本是为了处理家乡食用菌废渣,但在研究蚯蚓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蚯蚓身上的财富,于是从大一开始,我就钻进了蚯蚓的世界,一研究就是七年。”问起与蚯蚓的结缘,刘军这样说道。细细询问下来,刘军的“蚯蚓致富经”可以说上半天,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

2011年,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结缘创业路上的“暖心人”

那时候,江西省尽管有养殖蚯蚓的,但都是零星养殖,大规模养的还没有。面对供不应求的蚯蚓市场环境,刘军感觉商机来了,他要实现自己的蚯蚓致富梦。梦想是好的,可是实现梦想就不是那么简单。在创业初期,刘军面临重重困难,特别是资金紧缺的问题。当时,刘军没有启动资金,家人也不支持,他只能七拼八凑地借来3万元钱,租了20亩荒地,张罗起了一个蚯蚓养殖基地,前期的投入已经让刘军负债累累,可是发展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资金缺口。就在刘军为筹集资金一筹莫展之际,他怀着侥幸的心理来到邮储银行咨询贷款业务,看看能否为其办理贷款走出资金困境。看完相关材料,信贷员立即深入刘军创业基地实地调查走访。客户信用良好,经营的项目收入又相当可观。只要扶持一把,便可帮助他渡过难关。调查结束后,信贷员当即表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帮其办理小额贷款品种。为尽快兑现对刘军的承诺,邮储银行信丰县支行的信贷员利用周末时间加班整理贷款申请材料,三天后款项便打到了刘军的账户上。“邮储银行小额贷款速度快,登门服务暖人心!”一筹莫展的刘军终于松了一口气。

让梦想更贴近现实

“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难一直是做大做强的最大困难。非常感谢邮储银行能在县内众多优秀的青年创业者中推荐我去参加比赛,为我的演讲和表现出谋划策,如今我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奖金,我会继续扩大我的蚯蚓养殖规模,努力实现我的《猪粪无害化处理及蚯蚓工厂化养殖项目》。”

3年的时间,他已经建起江西省最大的蚯蚓养殖基地,2013年,销售蚯蚓25吨。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如今,刘军的公司越来越壮大,但他不仅仅满足于此,今年他考虑到赣南是脐橙之乡,但目前仍没有专供脐橙使用的肥料。于是他经过配方改良,研发出了脐橙专用肥。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专家的评审。为了使该专用肥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刘军正在基地内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与信丰当地一家大型果业公司达成协议,创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但作为创业青年,资金的缺乏是阻碍他梦想发展最现实的压力。

幸运的是,像刘军这样发展势头良好、带着农户奔小康的青年涉农创业者,已经成为邮储银行重点关爱对象。信丰县支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行领导“一把手”当好“上门营销员”,积极走进客户家中“上门找客”,对其嘉定镇龙舌乡赣州归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详细了解其客户资源、深入研究其经营模式、科学评估其项目前景后,信丰县支行发挥行内信贷特色产品优势,对刘军的创业项目给予金融扶持,为其提供了100万元“惠农”贷款,进一步解决其“脐橙专用肥”项目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不断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和公司的壮大。“有了邮储银行的帮助,离我的创业致富梦想更进一步了。”刘军说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1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