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纤毛虫导致小龙虾死亡的处理方法


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小龙虾池5月4号发现有死虾但不多(20头左右),虾离水后易死亡率50%。经用纤虫净,粒粒氧,碧水爽,聚维酮碘,葡萄糖酸钙+内服,5月8号池塘内无死虾但离水后还有少量死亡。

池塘及发病情况:池塘面积6亩平均水深70~80公分,年前放140多斤成虾年后又放了100多斤。水质检测后PH7.8,氨氮0.5,亚硝酸盐0.02。虾发病前进苗后一直没杀过纤毛虫。

治疗及效果:第一天上午2瓶碧水爽全池泼洒,下午6包纤虫净泼洒后马上泼洒5包粒粒氧。
第二天:聚维酮碘3瓶。
第三天:葡萄糖酸钙1包。

从第一天开始拌料:精博尼考+VC+肝胆康,连续4天。

结果:小龙虾出水后还有死亡相比之用药前少很多。

处理方法分析:

1、小龙虾纤毛虫的防治首先要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尤其在下雨后浑水的情况下。

2、在饲料投喂的高峰期要在饲料中添加些营养物质如多维,VC保肝类来增加小龙虾的免疫抗病抗应激能力。

3、每次脱壳前补钙和脱壳后补次钙,再杀次纤毛虫消毒。

4、高温期和饲料投喂高峰期要经常改底7-10天一次。

精选阅读

小龙虾养殖户要重视纤毛虫的危害


目前,小龙虾养殖正处在较快发展时期,在前几年当小龙虾养殖处于初级阶段是,纤毛虫病较高发,特别是前年。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改底、调水等技术在小龙虾养殖的运用,纤毛虫发病率有所下降,去年就较少发生纤毛虫的危害。

这样也造成很多养殖业者就忽视了这方面,今年又有不少在此方面吃亏。主要是部分业者认为使用了改底、调水等措施后,水质较清新,虾体外观也较干净,一开始就无意识地排除了纤毛虫;其次,在镜检时不仔细,有些是镜检一些从虾笼中捕出的正常虾而未发现纤毛虫。

在此,我们提醒养殖业者,在小龙虾发生较多死亡时,要仔细观察分析。一般纤毛虫发病有如下症状:死亡时,每天的死亡数量呈逐步加大式,施用有些类型的消毒剂如碘制剂后死亡有所下降甚至停止,但一两天后又出现增长式死亡;有些外观较脏,有些外观没有明显的脏,但基本都有滑腻感,有些鳃丝会出现明显的污物,其他脏器没有明显的病症;病虾喜欢集聚在水草上,死亡也较多在草上;镜检要挑选发病的虾或刚死亡的虾,而且要多挑选几只镜检。

日常注重改底和调水等,保持水质清新,确实能大大降低纤毛虫病和其他病害的发生,而且即使发生,治疗时也较容易治愈。

当发生小龙虾纤毛虫病时,先施用“碧水爽”等类型产品,两小时后施用“纤虫净”或“纤苔净”等,若较严重,第二天再施用一次;第二天施用“洁力碘”或“精博劲碘”;如第三天死亡没有较大改善,则在第三天施用“精博劲碘”或“菌毒净”+“止血特灵”等泼洒,同时内服“氟苯尼考”“肝胆康”+“维生素C钠粉”,连服5天。

龙虾螃蟹的顽固天敌-纤毛虫


纤毛虫是一类较复杂的原生动物,主要特点是以纤毛作为运动器官,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营养)、小核(生殖)、摄食胞器等,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也有寄生的。虾蟹常见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

一:虾蟹纤毛虫症状及危害

体表(歩足、背部等部位)污泥、毛绒状物多(白色、棕色或黄绿色),一般不易刮掉。虾蟹行动迟缓,有上草头、上岸上网等现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吃食,情况严重者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直至活力变弱发病或无力蜕壳而死。

二:发病原因

水草护理不及时活力下降而腐烂、不合理投喂,残饵粪便草渣累积;同时不经常换水、长期不底改或不正确改底,造成底质恶化严重、水质过肥透明度差,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三:防治方法

1:预防

(1)水源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定期10天左右更换新水;

(2)视情况打草头、用“护草灵”补营养,保持水草的密度与活力;

(3)根据虾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及季节、天气、水质、蜕壳情况,合理安排投喂;

(4)定期10天左右使用“强效底净或全效底改”改底,分解池底残饵粪便烂草,减少有机物累积,用“水博士+黄金益菌素B型”解毒调水补菌,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

2:治疗

视天气变化及蜕壳情况来进行杀虫工作,一定要避开虾蟹大量蜕壳的周期、选择天气较好的时间。第一天使用“强效底净/全效底改”改底,间隔一天使用“纤纤净/青苔净”杀灭纤毛虫,症状较重的池塘根据实际情况可补杀两次!

池塘水质恶化导致小龙虾死亡的处理方法


一、基本情况

面积:30亩;

水深:环沟:1.3米,平台:0.6米;

主养品种:小龙虾;

水体情况:水草过多,水草上有附着物,水体有机质多,透明度不高;水质检测:PH值:8.6,氨氮0.1,亚硝酸盐0.05;吃食情况一般,小龙虾每天死亡60~70只,河蟹每天死亡7~8只。

二、问题分析

该客户塘口不太规整,塘里杂草较多,有些杂草已经腐烂,未能及时清除,也未进行消毒,调水处理。目前大虾和小虾均有不同程度死亡。病虾表现症状为鳌足无力,有断触须,肝脏、鳃、尾部正常,肠道无食物或少量食物,肠壁较薄,肠道中部有黄色粘稠物。病虾会出现在水面动弹几下之后就死亡。

三、建议处理方案

外用:

1、晚上先放水,白天加水,个连续3次以上,做到池塘基本全部换水

2、消毒,连续2次(第一次用三氯异氰脲酸粉,第二次用高聚碘消毒)

3、消毒一天后,使用通威底改1号

4、改底后2日,饲料伴侣1调水

内服:芪参散+氟苯尼考+大蒜素,拌料投喂,连用5天,死亡稳定后内服改为乳酸菌投喂。

四、处理后跟踪结果

处理5天后电话询问,龙虾死亡量下降,水质情况有明显好转。

五、案例分析

目前很多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担心成本问题,不注重疾病防控和水质调控(水草管理),久而久之,池塘底部发黑发臭,水质恶化严重。水温的逐渐升高,病原菌大量繁殖,导致小龙虾感染疾病并死亡。

关键问题是督促养殖户有防重于治的思想,对于往年发病率较高的池塘须清塘彻底,有条件的更换其他品种,同时,经常调节底质和水质,定期投喂内服保健药饵。内服方面还可定期使用通威乳酸菌拌料投喂,主要功能是提高水产动物消化吸收利用率,养护肠道。

南美白对虾纤毛虫病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对虾体表长有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对虾周身被有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进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

二、发病原因

此病在有机质多的水中极易发生,尤其是立秋过后昼夜温差开始加大,池塘易出现“泛底”现象,导致池底有机物泛起。纤毛虫病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对虾的呼吸,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易大批死亡。此病的发生与放养密度、池底有机质含量、水体富营养化、饵料的种类及投喂量等有密切关系。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产,盲目提高放养密度却没有切合其养殖条件;在养殖中使用过量的饵料引起池底有机质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水中具有大量的有机质,促进了纤毛虫等病原生物的繁殖,这些原因都导致对虾抵抗力弱、生长缓慢、发生纤毛虫感染和其他病害。

三、防治方法

(1)经常使用“底巧”或“底改”,分解池底当中有机物;
(2)雨后使用“特力灭”水体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同时还可以通透水体;
(3)使用“绿水解毒安”解除藻类毒素,通透水体;
(4)出现少量纤毛虫时,以通透水体,促进虾蜕壳为主;可以使用明矾先净化水体,后使用生物底改处理;
(5)大量出现纤毛虫时,可以先采用药物灭杀,后进行通透水体,改底工作。

龙虾纤毛虫病的症状与防治


一说起小龙虾纤毛虫病,大家都不会陌生,事实上纤毛虫是种类很多的一大类,斜管虫和车轮虫等也都属于纤毛虫类,小龙虾和河蟹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病,包括钟虫,杯体虫,累枝虫,聚缩虫等。

固着类纤毛虫的特点

固着类纤毛虫分布广,其附生谱广,可感染贝类、甲壳动物、鱼类及龟鳖、甚至在水草、树枝等表面均能生长。在水产动物的寄生部位通常为鳃和表皮。虽然固着类纤毛虫可在许多动物及植物上生长,但是对固着基存在一定选择性,水产动物卵、幼体、体壳及体表受损部位易被附着,使其最容易罹患固着类纤毛虫病,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固着类纤毛虫中出现频率高的为钟虫、累枝虫、聚缩虫、莲蓬虫。

钟虫,为固着亚目钟虫属种类,虫体均为单体生活而不形成群体,具有螺旋收缩的柄,银线系统为条纹状。

聚缩虫,属固着亚目聚缩虫属,虫体均为群体生活,具有相互连接且延伸至柄基部的柄肌与“Z”形收缩的柄,银线系为条纹状。

累枝虫,属固着亚目累枝虫属,虫体均为群体生活,具有相互连接的柄,但柄内无肌丝,其个体特征与聚缩虫相似,银线系为条纹状。

小龙虾的固着纤毛虫病

症状:

发病初期,龙虾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慢,触角不敏感,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黏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丝状藻。发病中晚期,龙虾周身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黏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虾蟹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不蜕壳,体质虚弱。解剖观察可见空肠,肝脏呈浅黄色或深褐色或花纹状,肌肉无弹性,鳃呈黑色。极度衰竭,最终无力蜕壳而亡。

鉴别青苔和纤毛虫除了镜检外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抓一只甲壳呈暗绿色的小龙虾,暗绿色的物质如果可以用手剥掉多是青苔附着,若小龙虾的甲壳摸起来比较滑腻,暗绿色物质不易被剥掉或被剥断多是纤毛虫寄生。

防治

固着类纤毛虫危害多种水产动物健康,尤其对幼苗影响极大,国内外学者尝试了很多种方法来防治。换水法,固着类纤毛虫主要以悬浮的有机物、细菌等为食,所以一些学者通过换水以降低有机物、细菌等含量或刺激甲壳动物蜕壳的方法防治。

但是也有人对此方法提出了异议,当固着类纤毛虫已经大量存在时,大量换水,环境改变的刺激会使其释放大量的游泳体,游泳体在约2小时内便能附着,因此仅采取换水而不采取其它措施的话,换水可能使病情更加严重。

建议:

一、预防:

(1)经常更换塘水,保持塘水清新,定期使用水田虾“虾大康”杀灭水体中和饲料中带有的纤毛虫卵;

(2)每7-15天使用水田虾“过硫酸氢钾底改片”+“底居安”清除池低污染物,提高水体溶氧,分解腐殖和有机质残留;

(3)冬季清理底部淤泥;

(4)放虾苗时候,使用水田虾“虾大康”杀灭虾苗带有的纤毛虫卵。日常使用虾大康不仅可以防治弧菌,也可以杀灭饵料中带有的纤毛虫卵。

二、治疗:

(1)发病后可以使用水田虾“过硫酸氢钾底改片”+“底居安”,进行底质改良,促进底部有机物的氧化,同时保证底氧的充足,破坏纤毛虫生存环境。

(2)促进脱壳。外用水田虾粒粒离子钙每包3-5亩+水田虾纤虫净视情况使用1-2次,杀灭纤毛虫。

(3)注意日常使用“虾大壮”拌饵按照1:10的比例投喂,内服水田虾虾蟹脱壳促长散(每包250克拌料40千克)+水田虾泡腾维生素C和维生素K3连续使用3天,促进龙虾的脱壳,促进龙虾的脱壳。

在处理龙虾纤毛虫的时候,不建议使用重金属,化学类的杀虫剂。经常适使用的硫酸铜、硫酸锌等重金属类杀虫剂容易造成养殖水体的重金属超标,往往会造成养殖动物的肝胰脏以及其鳃部、鳃丝的损伤,影响龙虾的摄食,对龙虾呼吸器官的呼吸机能也有较大影响。

“蓝藻清”成功处理小龙虾塘蓝藻一例


问题描述

6月18号早上六点,养殖户打电话给渔仁堂技术员,反映下风口有大量蓝色油漆状东西聚集,怀疑是爆发蓝藻,需要技术员过去帮忙诊断。技术员深知蓝藻危害的严重性,立马赶到塘口,找到了养殖户电话里面说的油漆状的漂浮物,划船到离边缘大概2米的位置仔细查看,有很多悬浮蓝色小颗粒,技术员凭借多年跑塘经验,初步判断是蓝藻颗粒。取水回到店里,显微镜检测,确认是蓝藻门里面微囊藻。

处理方法

6月18号上午“蓝藻清”(1包/4亩)

6月18号傍晚“护底宝”(1包/5亩)

6月20上午9点“解毒源”(1包/4亩)

6月20上午12点“佳菌乐”(1包/5.亩)+“优益菌”(1瓶/5亩)

处理结果

6月20号整塘未发现蓝藻颗粒,养殖户对此处理很满意,积极向附近的养殖户朋友推荐“蓝藻清”。7月2号,打电话询问客户,养殖户也反

映后面没有再出现蓝藻。

处理蓝藻之后三天下风口看不到蓝藻颗粒

案例分析1.蓝藻是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浮游藻类,而微囊藻又是蓝藻门中为数不多的会产生毒素的藻类。微囊藻毒素对池塘里面的水草、藻类、养殖动物均有较大危害,有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是肝癌的重要诱因。所以一旦出现微囊藻,一定要及时有效处理。2.汉川市韩集乡6月16、6月17号两天一直在下雨,没有阳光,水草和藻类光合作用减弱,对池塘中氮磷无机营养盐吸收能力下降,池塘中氮磷营养盐增加。6月18号,开始转晴,蓝藻可借助其假空泡的特性上升到水体最上层,接受最充足的阳光和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覆盖整个水体表层,阻挡阳光进入水体,其它藻类因无法获得充足的阳光而被抑制,这种条件下,蓝藻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大量繁殖后就会形成水华。3.“蓝藻清”里面富含多种蓝藻分解酶,能将蓝藻本身和蓝藻产生的蓝藻毒素都彻底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供细菌繁殖。与其他杀蓝藻的药物相比,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高出了很多。当天傍晚配合强氧化底改“护底宝“是考虑到池塘中存塘量有点多,一下把产氧的蓝藻杀死,当天晚上溶氧变化太快,有可能会造成小龙虾轻微上草。4.“蓝藻清“作用两天后,蓝藻基本已被分解完全,整个塘基本看不到蓝藻。此时及时的补充有益菌”佳菌乐”(芽孢杆菌)和”优益菌“(EM菌)抑制蓝藻繁殖很有必要。此案例中,在补菌之前2-3小时,特意补充“解毒源”(高浓度有机酸),起到的是激活酶原的作用,使得补进去的菌种能快速繁殖起来,同时也可以促进新兴的藻类繁殖。温馨提示1.蓝藻是细菌和藻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即可以把它当作藻类,有可以把它当作细菌,所以蓝藻也叫蓝细菌。高温季节连续几天阴雨,第一天天晴很容易爆发蓝藻,此案例就是典型的高温期连续阴雨天后转晴,导致蓝藻爆发的案例。有经验的养殖户,也会发现长期浓绿的池塘,碰到温度上升,水质就开始慢慢变蓝,去药店一检测就发现蓝藻了。长期浓绿的池塘,有机质来源丰富,温度上升也容易爆发蓝藻。综合两种易爆发的条件,所以预防蓝藻的核心是高温季节及时补充有益菌,分解多余的有机质,抢占蓝藻所处生态位。2.细心的养殖户会发现微囊藻一般都是在早上和上午阳光不是特别强烈的时候,在下风口上层水体聚集。而到了阳光强烈的中午或者下午反而下沉,这是由于它能产生假空泡的原因(这和鱼鳔原理一样)。假空泡可以调节微囊藻的上浮和下沉,有学者认为是上浮只是为了抢夺阳光,这点笔者一直持怀疑态度,为此特意留了一瓶水在阳光下晒,确实发现本身均匀分布的微囊藻藻团,在阳光下晒了一上午后,蓝藻颗粒都上浮。阳光下微囊藻上浮在水体上层,怀疑是吸收水上层的二氧化碳

笔者认为阳光直射下的矿泉水瓶中,阳光应该是均匀分布的,集中上浮是更多的为了抢夺二氧化碳。由此猜想池塘中蓝藻颗粒凭借假空泡上浮也是为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个猜想还需要试验去证明,或者有人做过类似的试验,可以留言分享,谢谢!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一例纤毛虫导致小龙虾死亡的处理方法》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小龙虾养殖方法”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715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