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尾贵州爬岩鳅

中文名称 细尾贵州爬岩鳅
拉丁名称 Beaufortia kweichowensis graci1icauda Chen et Zheng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 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 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 Beaufortia Hora,193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Ⅲ~7~8;臀鳍Ⅱ~5;胸鳍Ⅰ~24~26;腹鳍Ⅰ~19~20。侧线鳞62[(18~19)/(11~12~V)]66。
体长为体高的4.2~5.8(平均5.2)倍,为体宽的3.4~4.0(3.8)倍,为头长的3.8一4.5(4.1)倍。头长为头高的1.6~2,0(1.8)倍,为头宽的0.9~1.1(1.O)倍,为吻长的1.6~1.8(1.7)倍,为眼径的5.0~6.0(5.5)倍,为眼间距的1.9~2.4(2.2)倍,为尾柄长的2.7一3.6(3.0)倍,为尾柄高的2.7一3.4(3.0)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0~3.9(3.6)倍。

相关推荐

爬岩鳅


[学名]: Beaufortia levertti (Nichols et Pope)
[资源名称]: 爬岩鳅
[别名]: 爬岩鱼、什告(白沙县南开)、什拍亲(琼中县上安)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吻圆钝略尖;眼中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后半部;口下位,弧形;须3对:吻须2对,颌须1对;体被细小圆鳞,头部、胸鳍基上方和胸腹部均无鳞;头部及体黑褐色,腹面白色;头和体背部具圆形或长圆形不规则黑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海南省  [原产地区]:亚洲  
[气候带]:热带[地理分布]:分布于云南红河水系和海南岛南渡江、万泉河、文澜江等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山溪急流中的小型鱼类,能吸附于石上,刮食附着生物。

多鳞爬岩鳅


中文名称多鳞爬岩鳅

拉丁名称Beaufortia polylepis Chen, 1982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Beaufort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Ⅱ-8;臀鳍Ⅱ-5;胸鳍Ⅰ-26-29;腹鳍Ⅰ-17-18。侧线鳞82-91。

体长为体高的4.8-5.4(平均5.1)倍,为体宽的3.7-4.2(4.0)倍,为头长的5.0-5.6(5.2)倍,为尾柄长的8.7-9.8(9.4)倍,为尾柄高的10.3-11.4(10.8)倍。头长为头高的1.3-1.6(1.5)倍,为头宽的0.8-0.9倍,为吻长的1.5-1.7(1.6)倍,为眼径的4.0-5.0(4.5)倍,为眼间距的1.5-1.8(1.6)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2-3.5(3.4)倍。

头及体前部平扁,体高显著小于体宽。口下位,星马蹄形。口前具吻沟与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粗短的吻须;口角须1对。鳃裂很小,仅限于头背侧。

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到基部后缘直线距离的中点之前。胸鳍起点越过鼻孔后缘垂直线,但不靠近吻端,末端超过腹鳍起点。腹鳍左右连成吸盘,基部具发达的肌肉瓣,其起点至臀鳍起点距离显著大于至吻端的距离。末端紧靠肛门。臀鳍的第1根不分支鳍条特化为扁平硬刺,末端挨近尾鳍基部。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侧沟爬岩鳅


[学名]: Beaufortia liui Chang
[资源名称]: 侧沟爬岩鳅
 
[形态特征]:
 
背鳍iii-7,胸鳍i-21~22臀鳍ii-5,,腹鳍i-15~17。侧线鳞98~104。体长为体高的5.8~6.9倍,为体宽的4.2~4.4倍,为头长的4.8~5.0倍,为尾柄长的13.8~14.1倍,为头宽的1.0倍,为吻长的2.0~2.2倍,为眼径的5.3~5.5倍,为眼间距的2.2~2.7倍,为口裂宽的4.0~4.6倍。体前部平扁,体宽显著大于体高。头部扁平。吻扁凿形。吻皮下包形成吻褶。吻褶分3叶,叶间具2对小吻须。吻后侧具侧沟与头侧相通。口前具吻沟。口下位,口裂甚小,弧形。唇肉质,无乳突,具口角须一对。鳃裂很小,仅限于头背侧。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具尾鳍基稍近,背鳍无硬刺,外缘平截。偶鳍向左右平展。胸鳍起点约与眼后缘垂线平,末端稍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较至吻端稍远,后缘左右相连成吸盘状,末端不及肛门。尾柄短,尾柄长小于尾柄高。肛门至腹鳍末端与至臀鳍起点约相等。体被细鳞。头、胸和腹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体背和侧面呈褐色,各鳍均有不规则褐色斑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四川  [原产地区]:龚嘴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岷江和大渡河  
[水域环境]:淡水  

条斑爬岩鳅


中文名称条斑爬岩鳅

拉丁名称Beaufortia pingi (F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Beaufort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21-22;腹鳍Ⅰ-18-19。侧线鳞(有孔)116-122。

体长为体高的4.5-6.3(平均5.7)倍,为体宽的4.3-6.7(5.3)倍,为头长的4.3-5.1(4.8)倍,为尾柄长的10.4-15.8(12.7)倍,为尾柄高的7.8-13.2(10.9)倍。头长为头高的1.0-1.8(1.5)倍,为头宽的0.9-1.1(1.1)倍,为吻长的1.5-1.9(1.6)倍,为眼径的3.7-5.0(4.3)倍,为眼间距的1.7-2.1(1.8)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4-4.5(3.7)倍。

体前部稍平扁,尾柄侧扁。头较低,吻端圆钝,边缘较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两侧背面具刺状疣突。口下位,马蹄形,口宽显著小于头宽的1/4。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前中部有1缺刻,左右唇片边缘具乳突。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到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圆钝。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中等大小,腹面不可见。眼间宽。鼻孔具鼻瓣。鳃裂小,仅限于头背面,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较小,为皮膜所覆盖。头部及偶鳍基部的背面和腹鳍基部之前的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到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约与腹鳍起点至基部后缘的中点相对,距吻端和离尾鳍基部的距离约相等。臀鳍基亦短,压倒后末端稍超过尾柄基部。偶鳍平展。胸鳍起点约在瞳孔后缘垂直线下方,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至吻端的距离,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左右腹鳍最末根鳍条在中部相连,末端有1对缺刻。腹鳍后缘连近肛门,或稍有距离。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至臀鳍起点间的后1/3处。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圆体爬岩鳅


中文名称圆体爬岩鳅

拉丁名称Beaufortia cyc1ica Che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平鳍鳅科(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Beaufortia Hora,193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Ⅱ-5;胸鳍Ⅰ-28-30;腹鳍Ⅰ-20-22。侧线鳞63[19/10-V]]72。

体长为体高的6.5-8.0倍,为体宽的4.0倍,为头长的3.6-4.4倍,为尾柄长的12.4倍,为尾柄高的13.0倍。头长为头高的1.8倍,为头宽的1.4倍,为吻长的1.7-2.1倍,为口裂宽的4.0-5.0倍,为眼径的5.6-7.1倍,为眼间距的1.8-2.3倍。头宽为口裂宽的2.5倍。

体前部平扁,尾柄侧扁。头很低,吻端圆钝,边缘簿。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中等大小,弧形。唇肉质,上唇无明显乳突,下唇稍拱,边缘光滑。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下颌稍外露。上唇与吻端之间具吻沟,延伸至口角。吻沟前具吻褶,吻褶分3叶,叶端圆钝。吻褶叶间具2对小吻须。口角须1对。眼侧上位,较小,腹面不可见。眼间距宽。鼻孔具鼻瓣。鳃孔小,仅限于头背面。下缘不达胸鳍基部。鳞小,为皮膜所覆盖。头部及偶鳍背面和腹鳍基部之前的腹面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延伸至尾鳍基部。

背鳍基短,起点约与腹鳍的第四根分支鳍条基部相对,距吻端较离尾鳍基部稍远。臀鳍基亦短,第1根不分枝鳍条不特化为扁平的硬刺,压倒后鳍端稍过尾鳍基部。偶鳍平展,胸鳍起点显著在鼻孔之前,几乎接近吻端,末端盖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约等于至吻端的距离,基部具发达的肉质鳍瓣。左右腹鳍最末2-3根鳍斜向完全相连,后缘无缺刻。膀鳍后缘不达肛门。肛门约位于腹鳍腋部至臀鳍起点间的后1/4处。尾鳍斜截。

生活习性
淡水生。

黄果树爬岩鳅


中文名称 黄果树爬岩鳅
拉丁名称 Beaufortia huangguoshuensis Zheng et Zhang sp.nov.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平鳍鳅科 (干鳍鳅科)
拉丁科名 Homalopteridae
中文属名 爬岩鳅属
拉丁属名 Beaufortia Hora,193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Ⅱ~6;臀鳍Ⅱ~5;胸鳍Ⅰ~27;腹鳍Ⅰ~19。有孔侧线鳞80~89枚。
体长为体高的6.9~8.0倍,为体宽的4.7~5.3倍,为头长的4.0~4.7倍,为尾柄长的9.6一13.0倍,为尾柄高的12~13倍。头长为头高的1.8~2.0倍,为头宽的0.95~1.20倍,为吻长的1.8~2.0倍。为眼径的5.5~6.0倍,为间距的2.6~2.7倍。头宽为口裂宽的4.5~4.6倍。

体前部平扁,尾部侧扁。头很低平。吻圆钝,边缘薄。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小,弧形。唇肉质,上唇无乳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18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长身泥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