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药的生产使用知识

1、杀藻药物:所有能杀藻的药物在缺氧状态下均不能使用,否则会加速泛塘。

2、菊酯类杀虫药:水质清瘦,水温低时(特别是20℃以下),对鲢、鳙、鲫毒性大;如沿池塘边泼洒或稀释倍数较低时,会造成鲫鱼或鲢鳙鱼死亡。虾蟹禁用。

3、含氯、溴消毒剂:当水温高于25℃时,按正常用量将含氯、溴消毒剂用于河蟹,会造成河蟹死亡(在室内做试验则河蟹不会死亡),死亡概率在20-30%。在水质肥沃时使用,会导致缺氧泛塘。

4、杀虫药(敌百虫除外)或硫酸铜:当水深大于2米,如按面积及水深计算水体药品用量,并且一次性使用,会造成鱼类死亡,概率超过10%。

5、外用消毒、杀虫药:早春,特别是北方,鱼体质较差,按正常用量用药,会发生鱼类死亡,特别是鲤鱼,死亡概率5-10%,且一旦造成死亡,损失极大。

6、阿维菌素溶液:按正常用量或稍微加量或稀释倍数较低或泼洒不均匀,会造成鲢和鲫鱼的死亡。海水贝类在泼洒不均匀的情况下,易导致死亡。

7、内服杀虫药:早春,如按体重计算药品用量,会造成吃食性鱼类的死亡,概率10-20%。

8、外用杀虫药:当水质恶化或缺氧时,应禁止使用外用消毒、杀虫药。施药后48小时内,应加强对施药对象生存水体的观察,防止造成继发性水体缺氧。

9、辛硫磷:对淡水白鲳、鲷毒性大。不得用于大口鲶、黄颡鱼等无鳞鱼。

10、碘制剂、季铵盐制剂:对冷水鱼类(如大菱鲆)有伤害,并可能致死。

11、一水硫酸锌:用于海水贝类时应小心,有可能致死,特别注意使用后缺氧

12、代森铵和代森锰锌:不可应用于鳜鱼。代森铵用后易导致缺氧,使用后应注意增氧。

13、维生素C:不能和重金属盐、氧化性物质同时使用。

14、硫酸亚铁:贝类禁用,用药后注意增氧,瘦水塘、鱼苗塘适当减少用量;30日龄内的虾苗禁用。广东鲂、鲟、乌鳢、宝石鲈慎用。

15、硫酸乙酰苯胺:注意增氧,珍珠、蚌类等软体动物禁用;放苗前请试水;鱼苗及虾蟹苗慎用。

16、硫酸铜:不能和生石灰同时使用。当水温高于30℃时,硫酸铜的毒性增加,硫酸铜的使用剂量不得超过300克/亩米,否则可能会造成鱼类中毒泛塘。烂鳃病、鳃霉病不能使用。鳜禁用。

17、敌百虫:虾蟹、淡水白鲳、鳜禁用;加州鲈、乌鳢、鲶、大口鲶、斑点叉尾鮰、鳜、虹鳟、海水章鱼、胡子鲶、宝石鲈慎用。

18、高锰酸钾:斑点叉尾鮰、大口鲶慎用。m.YZ023.COm

19、阳离子表面活性消毒剂:若用于软体水生动物,轻者会影响生长,重者会造成死亡。海参不得使用。

20、盐酸氯苯胍:若做药饵搅拌不均匀,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特别是鲫鱼。

21、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内服时,无鳞鱼或乌鳢会出现强烈的毒性。

22、季铵盐碘:瘦水塘慎用。

23、海因类:含溴制剂有效成份大于20%的,在水温超过32℃时,若水体内三天累计用量超过200克/亩米,会造成在脱壳期内的甲壳水生动物死亡。

相关阅读

狗狗生产时吃什么?狗生产后的饮食问题


狗狗和人一样,在生产后都需要慢慢调养。分娩结束后,产犬非常疲惫,也非常关心仔犬,此后的一段口子里会一直躺在窝里照顾保护仔犬。因此,除了让产犬充分休息和有足够的营养外,还要让它感到安全,不要让陌生人和动物靠近,也不要随便动手碰仔犬。狗狗生产时吃什么?狗生产后的饮食问题,具体来了解一下:

狗狗生产后吃什么营养供应方面,由于哺乳消耗较多,产犬最好每天多加一餐,每餐以流食为好。根据产犬体况和乳量情况,应增加高蛋白如肉、奶、鱼等,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另外,哺乳期钙、磷、铁和维生素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尤其哺育仔犬只数多时,更不可缺少。如何让母犬照顾幼犬哺乳仔犬是母犬的天性,由于在某些条件下,母犬在产仔前缺少学习机会(野犬是群居动物,护理仔犬能力可以学习),以至于在产仔后不知所措,不会照顾仔犬,可能导致仔犬死亡。通过人工帮助,母犬也能很快学会。首先让母犬安静地躺下,露出腹部乳房,把小犬尾部对准母犬鼻子,让母犬去嗅、去舔,再把仔犬放到乳房下去吸吮乳头,同时抚摸母犬。如果母犬不会舔仔犬的排泄区域,可以将美味食物汤汁涂在仔犬排泄区域,母犬自然会去舔,之后仔犬的屎尿会排泄出来,母犬会将它舔干净。完成这个过程,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地把小犬交给它带了。狗狗生产后注意事项对于代乳母犬,很可能发生拒绝仔犬的现象。解决方法是将母犬本身的气味物质如尿和乳汁涂在仔犬身上,让仔犬冒充过关。母犬是只闻其味,不辨其貌,更不识数。也有一些母性较差或较凶猛的母犬,会狂躁乱叫乱跑,这时要特别注意它不要踩伤、踩死仔犬。初生仔犬体脂不丰,体温调节能力有限,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保持一定的体温非常闲难,所以出生后的保温措施非常重要。在寒冷的季节需要用人工保温方法,如空调、电热毯或供热电灯,炎热天气,也要注意降温,以防屮暑。正常娩出的仔犬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找寻母犬乳头吃初乳。吃奶时的吸吮刺激会促进母犬乳汁的分泌,对母犬而言也有舒服的感觉。因此出生后,应尽快让仔犬吃上初乳,既利于母乳的分泌,也有利于仔犬得到较多的初乳,提高抗病能力。如遇到活力不足的仔犬,则必须以人工帮助挤乳或以针筒抽吸奶来刺激母犬的奶水分泌,再以人工方式补喂仔犬。仔犬较多时,应人工照顾轮流让所有仔犬吃上初乳。

一、狗狗生产后一星期内饮食要点
狗狗分娩后,应该给狗狗喂一些葡萄糖水、MAG羊奶粉和淡盐水。当中的MAG羊奶粉可以增加狗狗的营养,另外,减少母犬哺乳小狗的压力,一星期的每天喂养情况如下:
首先,一般来说,狗狗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吃的东西都比较少。在产后的1、2天内,除了要给狗妈妈补充饮水,同时以稀饭为主,可以加入少量的肉,提高母犬的食欲。
其次,狗狗产后3到4天就可以增加狗狗的食物,像肉类等之类也可以多加一些了。同时还要给狗妈妈补充谷登营养膏,补充必要的能量,另外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
第三、狗狗产后到了7天,狗狗的饮食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可以喂食狗粮,但小狗方面的喂养需要哺乳,建议减少母犬的喂养压力,可以给小狗喂食羊奶粉。
除了以上的内容介绍外,母犬产后饮食的注意事项也是需要宠友们格外留意的。
1、狗狗生产的一个星期内,尽量避免让狗妈妈吃到油腻的食物,以方便幼犬能喝到足够的初乳。
2、如果狗***奶水分泌不足,可以喂幼犬吃MAG羊奶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同时还可以从母狗身上下手解决这个问题。煮一锅鱼汤,选用的鱼最好是小鱼。单独喂给母狗吃,也可以泡在狗粮里。
3、除了鱼汤,也可以选用一些高蛋白质而且还是容易消化的食物喂狗妈妈。每次喂食的量不要太多,一天喂它四至六次,这样才能保证狗妈妈每段时间产奶量均匀。

1.狗狗分娩后,应该给狗狗喂一些葡萄糖水、羊奶粉和淡盐水。当中的羊奶粉可以增加狗狗的营养。一般来说,狗狗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吃的东西都比较少。在产后的1、2天内,除了要给狗妈妈补充饮水,同时以稀饭为主,可以加入少量的肉,提高母犬的食欲。狗狗产后3到4天就可以增加狗狗的食物,像肉类等之类也可以多加一些了。同时还要给狗妈妈补充营养膏,补充必要的能量,另外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狗狗产后到了7天,狗狗的饮食就可以恢复正常了,可以喂食狗粮,但小狗方面的喂养需要哺乳,建议减少母犬的喂养压力,可以给小狗喂食羊奶粉。
狗狗生产后的饮食要点和注意事项
2.除了以上的内容介绍外,母犬产后饮食的注意事项也是需要家长们格外留意的。
1、狗狗生产的一个星期内,尽量避免让狗妈妈吃到油腻的食物,以方便幼犬能喝到足够的初乳。
2、如果狗***奶水分泌不足,可以喂幼犬吃羊奶粉,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同时还可加强母狗母狗的营养。煮一锅鱼汤,选用的鱼最好是小鱼。单独喂给母狗吃,也可以泡在狗粮里。
3、除了鱼汤,也可以选用一些高蛋白质而且还是容易消化的食物喂狗妈妈。每次喂食的量不要太多,一天喂它四至六次,这样才能保证狗妈妈每段时间产奶量均匀。
狗狗生产后的饮食要点和注意事项
END
注意事项
狗狗生产宝宝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开心的事情,但也要避免过多的打扰狗妈妈和狗宝宝相处,要让狗妈妈得到充分的休息,还有足够的时间照顾狗宝宝。

鱼病防治方法和技巧知识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近年来,我国养鱼业迅速发展。但是,在养鱼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鱼类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也日趋严重,每年都因此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鱼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那么为了提高养殖户对鱼类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我们特别制作了鱼病防治技术系列节目。那么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请到了北京鱼经公司的林长虹高级工程师,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鱼病防治基础知识。现在林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演播室,林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在上次的节目时间里呢,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鱼病预防的基本方法,有五种:一是鱼池清整和消毒,二是加强饲养管理,三是药物预防,四是免疫预防,五是生态预防。节目的最后,林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一是诊治不及时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二是误诊与漏诊的问题;三是选用药物不当的问题;四是药物用量与用法不适当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因为诊治不及时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的这么一个问题。

专家:诊治不及时而失去最佳治疗时期的问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1)看表面现象,检查不到位

养殖者往往以是否有死亡作为判断发病的依据。或以摄食量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病,当发现摄食量明显减少时再行诊治就迟了,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

水生动物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水体(或底质)中,多为条件致病菌,发病的初期,少数体质较差的先感染发病,当发生死亡时,病原菌繁殖的数量足以使其它个体感染发病,必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时治疗不仅成本高,而且难度加大。

应在巡塘时认真观察,只要发现有一条鱼体表异常或活动不正常,就应立即对全池做全面诊断检查,而不应根据其它情况判断。

2)根据以往经验,认为未到发病时侯

一般来说,在一特定区域的水产养殖,其疾病有呈周期性发生的规律,但由于天气变化、人为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发病的周期性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只有经常认真观察综合判断,才不致于因为经验而失误。

3)认为已经用药预防了,就不会发病

疾病的预防应做到及时、有效和全面才行。用药物预防讲究对症,有效杀灭病原体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细菌性、寄生虫类等疾病的预防用药是不同的,另外,在用药预防的同时还须做好非药物预防工作,如水质控制以及合理投饲等多方面的管理工作。集约化养殖方式,防治疾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也就是在养殖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都应把疾病防治的因素考虑进去。否则,疾病难以有效控制。

4)临近捕捞上市,有点小病没关系

成品养殖基本完成,往往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的为轻度,有的则较为严重。鱼类的肠炎、河蟹黑鳃、虾类溃疡等疾病若为轻度,销售在即,不影响食用,对商品价值影响也不大,可不用药治疗。如果是鱼类的败血症、赤皮病、烂鳃病、河蟹腹水病或虽然病情为轻度,但真正销售尚有时日以及虾类发病等情况就必须治疗,否则将造成重大损失。尤其在八月末、九月份,这类情况较多,河蟹腹水病在秋冬季气温的大幅波动时,死亡量很快增加且因大多沉入底部而不易被察觉,最终产量很低,存活的部分商品价值也会下降。病鱼不仅在起捕与运输过程中死亡量大,而且难以销售。

5)老问题了,不管它

所说的老问题是指难治疾病,如鱼类肝胆综合症、银鲫孢子虫病、河蟹腹水病、虾类的红体病等。实际上,这类疾病只要及时治疗,治愈并不难,等到内脏器官失去功能时再治疗就太难了。关键问题是池塘中发病较重的总是只有部分个体,不可能是全部,如果放弃治疗,本来可以康复的部分,也将被感染而致死。有人认为让该死的死,只要不投饵,自然也就好了。这样认识非常糊涂,发病死亡的个体体内将向水体放出大量的病原菌,进一步感染的可能性相当大。在用药治疗中病重的个体加速死亡,将其捞除后再进行水体消毒,既可持续治疗,又可以减轻进一步感染发病。有的疾病治愈周期长,属于调理性治疗,不能不管它。

实际上养殖水体中虽然发生大量死亡,采取积极治疗,可以减少损失。用药成本并不算高,用药后效果表现得不明显,看不出来,别以为就没有效果。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鱼病防治基础知识,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北京鱼经公司的林长虹高级工程师。

鱼病防治常见问题之二是误诊与漏诊的问题

专家:误诊与漏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验主义普遍

把自身的或他人的经验用于养殖实践中是一很好的方法,但应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于疾病诊断更应科学认真对待。在渔药店里发现有人买药一是根据去年用的药,二是根据他人治好病的药,全然不顾是什么病。在疾病不明的情况下乱用药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很多,特别是用杀虫剂。即使是预防疾病,也应该有针对性的用药。

2)次要疾病掩盖主要疾病

由于水产养殖动物往往多病齐发,而养殖者只注意到易为观察的疾病,忽略其他疾病,因此常造成治疗非致死疾病,即次要疾病,主要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鱼类败血症时常伴随肠炎病发生,发现死鱼为红肛门,按肠炎病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河蟹纤毛虫病、黑鳃病与肠炎病或腹水病相继发生后,只治疗纤毛虫病(因明显可见),反而增加了死亡量,而且其病情进一步恶化,造成久治不愈。因此,诊断疾病时,应请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综合判断,切勿想当然。

3)错误的诊断

因诊断方法欠缺或缺乏相应的疾病诊断知识,而错误的诊断。草鱼细菌性肠炎病肠内壁有粘液而病毒性肠炎病(为炎症)肠内壁无粘液,需要介剖来判断,治疗方法不同。河蟹脱壳不遂症常被误诊为颤抖病,南美白对虾细菌性疾病当成病毒性疾病治疗等等。从事技术服务的人员如无充分的工作经验,应谨慎诊断。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鱼病防治基础知识,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北京鱼经公司的林长虹高级工程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林老师介绍了鱼病防治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误诊与漏诊的问题,那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鱼病防治常见的第三个问题就是选用药物不当的问题。

专家:选用药物不当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用药的知识

这是造成滥用渔药的主要原因,一般养殖者或水产技术人员缺乏病理、药理方面的知识,盲目用药的情况较普遍。主要表现在用药配伍不合理、忽视理化因子(水质、水温等)对渔药作用和用药史对选用药的影响等。

主持人:刚才林老师说到了拮抗作用,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拮抗作用呢就是指有些药物混用后因为相互之间抵消而减弱了,这就称为拮抗作用。林老师,那配伍不合理指什么呢?

专家:配伍不合理是指两种渔药因有拮抗作用而不能同时使用,或其中一种渔药对于治疗该病无意义,甚至有负面效应。用药知识缺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诊治特种水产品疾病时,用药易错,如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等较敏感,0.2g/m3水体的敌百虫及0.7g/m3(pH值小于或等于7)的氯化铜均能造成鳜鱼中毒等。二是不善于使用中药,盲目使用中药较普遍,中药散剂一般有多种草药按处方制成的,配伍禁忌很多。如黄连不宜与碘制剂、碱性药物、重金属盐、VB6等同时服用;大黄不宜与含重金属离子的药物、生物碱等同时服用;长期服用后,需补充VB1,与红霉素、利福平等联用,药效降低;五倍子不宜与任何化学药物同时服用;槟榔不可与有机磷杀虫剂合用等。

使用抗菌剂、杀虫剂应适当交替,否则易产生耐药因子,影响治疗效果。

2)凭借经验选用渔药,不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

为了食品动物的安全(尽量避免药残),制定国标渔药时,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以适当剂量延长疗程的手段,内服一个疗程约5~7天,而使用者则希望所谓药到病除,偏信使用高剂量疗效快。

3)用价格便宜的渔药、倾向于选用原料药

选用价廉的渔药属于市场经济规律,但用于治疗疾病时,只应作为次要因素考虑,不应以价格决定选用何种药物。使用原料药除成本低外,可能就是传统习惯问题,原料药含量比国标渔药高很多倍,且没有确切用量规定,实际用量同比国标渔药高出10倍以上,有的达几十倍。《兽药管理条例》禁止原料药直接用于养殖动物。使用原料药由于耐药性使用药量不断增大,同时拌饲不均匀也使部分动物摄入过量的药物,更加剧了药残的产生,其危害很大。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鱼病防治基础知识,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北京鱼经公司的林长虹高级工程师。

主持人:鱼病防治常见问题之四是药物用量与用法不适当的问题。

专家:药物用量与用法不适当的问题,主要是

1)根据饲料用量确定内服药量

在国标渔药说明书中,为了方便于养殖用药而增加了按饲料用量确定用药量的内容,但其中都有投饲率的前提条件。实际上,当水产动物发病以后,其摄食量会大为减少,从而导致用药量比应用量小得多,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当然在确定用药量时,也必须考虑到饲料的实际用量,尤其是病情较为严重时,更应重视这个问题。

内服用药量应按水生动物体重来计算,但需扣除已停止摄食的群体重量,然而究竟有多少量难以估算,只能依实践经验来确定,同时还应注意通过灵活的投饲方法控制健康个体与病重个体之间摄入药饵的量。

2)拌饲不当

拌饲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拌饲的不均匀性,如10%诺氟沙星粉每吨饲料用量为500克(按5%投喂),将500克的药直接倒入1吨饲料中进行拌和,或先湿润饲料再拌药等,无论如何也拌不均匀;二是不管该药是否溶于水,习惯于用水稀释后拌饲,如常用的氟苯尼考粉是不溶于水的,为了使用的方便,用水稀释后再洒在饲料上,这样的药饵入水后会很快从水层中散失。

拌饲不当的后果非但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而且又使部分个体摄入过量的药物,同时为了治疗还要继续用药。

3)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由于许多养殖者以往原料药用得多,其含量很高,内服后作用可能快一些,在使用渔药制剂产品时,认为含量太低或希望快一些好起来,往往并不按说明书指导的用量使用,而会加大用量,有的甚至几倍的量。这样做的后果很明显不仅造成用药的负面效应,而且加强致病菌的耐药性,使以后的用药成本加大。有的人则相反,养殖的面积大而产量高,认为按规定的用量代价太大了,便降低剂量或减少内服天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其后果必然是损失大而成本高。

4)不规则池塘水体计算误差大或施药不均匀

对不规则池塘不认真测量计算,想当然的估计,造成容量计算的误差太大,有的相差到20%以上,将全池均匀泼洒有效水体积浓度理解为平面性的均匀,对于面积大、水深变化大、混合能力差的水体尤其明显,如养蟹池塘多数形状不规则且水深变化很大,加上往往面积在百亩以上,将一次药量全部倒入船仓中用水稀释后泼洒,无法控制单位面积的施药量,致使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

大水体用药时应先将整个水面分成若干个近似等同单元,分别顺序施用。同时应尽量使用机器喷洒法,不仅可以缩短用药时间,而且利于泼洒的均匀性。

5)为了方便,改内服治疗为全池泼洒

需内服治疗的疾病如肠炎病、肝胆病等,由于拌饲内服比较麻烦,因此希望用全池泼洒法来解决问题。全池泼洒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因病原菌在水生动物体内感染,非内服不能治愈。如果已停止摄食或摄食量太低时,在外用消毒杀菌和改良水体环境后,可以降低死亡量(此时就认为病已痊愈是错误的),仍应进行内服治疗。

结束语:好,听众朋友,我们节目结束的时间到了,鱼病防治基础知识今天就为您介绍完了,在这里我们感谢林长虹老师的介绍,同时也感谢听众朋友您的收听。

鹅肥肝的生产与加工


鹅肥肝是鹅经过短期人工强制填饲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高能饲料后,经过一定的生化反应在肝脏大量贮积脂肪而形成的。人工填制而成的鹅肥肝与正常鹅肝有本质的区别:肥肝呈黄白色,重量比正常肝大5-10倍,其中卵磷脂含量多4倍,酶活性增加了3 倍,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含量多1倍;且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吃起来质地细嫩、脂香醇厚、回味无穷,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营养食品之一,与松茸蘑、鲜鱼籽苦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美味之一。据相关文献分析,正常的鹅肝中含脂肪2.3%、蛋白质7%、糖分8%,而强制填饲结束后,取得的重盘达7 50g的鹅肥肝中,脂肪含量差不多接近60%、蛋白质4%、据分含量很少。.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对鹅肥肝和正常鹅肝分析的结果表明:正常鹅肝含水分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而鹅肥肝则脂肪含量大大提高,水分相对减少。

国外对鹅肥肝需求量很大。法国是最大的鹅肥肝需求国,其市场上鹅肥肝的年贸易量为7000l吨,其中本国生产约5400吨,进口需1600吨。欧洲为了保证圣诞节鹅肥肝普的供应,通常在圣诞节前1个月就停止销售鹅肥肝酱。近几年来,随着消费群体的快速增加,对鹅肥肝的需求更为强劲。尤其当报道法国人由于经常食用鹅肥肝,国内肥胖的人与患心血管病的人较少的这个事实后,在日本又迅速掀起了消费鹅肥肝热。据预鹅,日本将成为世界鹅肥肝消费的第二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都已加人了这个消费行列。可见,鹅肥肝的市场需求盆是巨大的。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鹅肥肝至今,先后有山东、浙江、上海、安徽、河南、福建、河北等十几个省市的40家企业进行了鹅肥肝的试点生产。但只有山东临驹、昌邑和浙江永康等少数企业实现了规模生产和出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①填饲技术落后。国内采取半熟玉米粒人工填饲,每次只能填饲l100-120 只、而国外采用先进的填伺机械填饲生玉米粉,每天每台机械可填 1000-1500只。②缺少专门化的肥肝生产品种。我国目前生产肥肝的鹅品种基本上是法国的朗德鹅。引种费用高,且引人后近亲繁殖,肥肝性能多已退化。③我国玉米加工质量差。多采用自然晾干,含水t高,易发生黄曲霉。在填饲时损失较大。④国内市场小,而出口又很难达到卫生要求。本章就针对影响鹅肥肝生产的品种、填饲技术、鹅龄及饲料等因素进行解说,旨在促进我国养鹅市场与国际接轨,加速我国鹅肥肝的生产与出口工作。

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 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方法


奶牛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延长奶牛使用年限,而想通过遗传来改变奶牛的使用年限并不现实,因为奶牛的使用年限遗传力都很低,所以只能通过其它因素来延长其使用年限。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方法。

1、奶牛使用年限的影响因素

日粮凶素。日前大多数养殖场为了获得较高的产奶量常加大精饲料的使用量,同时减少粗饲料的饲喂量,尤其是多汁饲料,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搭配不当,这对于奶牛来说是极其不合理的饲喂方式,凶奶牛属于反刍动物。而精饲料的体积小、营养多,可作为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不能满足奶牛营养需求时的补充饲料,但是如果饲喂过量会影响到奶牛的瘤胃健康,导致瘤胃内酸度增大,瘤胃内环境平衡失调,增加了乳酸中毒、膨胀症等疾病的发病率,还会导致瘤胃的发酵类型发生改变,使乳脂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奶牛丙酸中毒死亡。并且精料中的蛋白质和磷酸的含量过多,而钙和胡萝卜素含量不足,会使奶牛体内发生酸性反应而导致奶牛早期失去生殖能力,影响使用年限。

管理不善。有的养殖场或者养殖户在对奶牛进行管理时不规范,如对奶牛的发情排卵观察不到位,而错过最佳的配种时期,配种受胎率较低。在配种时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到位,感染病菌引发疾病,导致空怀或者不孕牛的数量增多,生产记录不全或混乱。日常的卫生、消毒等流于形式化,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挤奶操作不规范,奶牛在产后护理不到位,造成奶牛患生殖系统疾病而影响生殖性能。这些都会导致奶牛的使用年限减少。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由于日前奶牛养殖都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人T挤奶也逐渐的被机械化挤奶所代替,而在挤奶过程中大部分的养殖场都存在着消毒时间不够、消毒不彻底的问题,有的奶牛场则存在对挤奶器的使用和保养不当等问题,而使奶牛的乳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

疾病防治不当。对疾病的防控要防重于治,但是有的养殖场却将重点放在治疗上,并且在治疗时常采用不当的措施。其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就是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无论什么疾病都习惯性的使用抗生素来治疗,这会使奶牛产生抗药性,导致患病后久治不愈,提前淘汰。

2、奶牛使用年限的延长措施

合理饲喂。科学合理的饲喂,使奶牛保持适中的膘情,要注意日粮中精粗料的搭配,严格的控制精料的饲喂量,根据奶牛实际的营养需求以及产奶量来确定饲喂量,饲喂奶牛优质的饲草饲料,防止奶牛发生营养性代谢病或者瘤胃酸中毒,可多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对于奶牛的健康以及提高产奶量都十分有益。目前规模化养殖场饲喂奶牛时多采用TMR技术,该项技术是根据不同生长发育以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按配方对不同组分的日粮进行搅拌、切割、混合和饲喂一种饲养工艺,该项技术的推广可以保证奶牛饲料的营养均衡,还可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改善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达到延长奶牛使用年限的日的。

加强管理。加强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重视安全生产,防止奶牛在养殖过程中发生机械性损伤而失去利用价值。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消毒工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每天都要刷洗牛体2~3次。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工作,并采用规范的方法实施配种,奶牛在分娩时做好接产与护理工作,加强消毒,防止奶牛发生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疾病。保证奶牛每天都有适量的运动,增加体质,提高奶牛的健康度,提高产奶性能,这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的关键环节。

加强环境的管理。提高奶牛的福利待遇,为奶牛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是保证奶牛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牛舍以及运动场的建造要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尽量做到冬暖夏凉,牛舍要做好冬季的保温措施,防止奶牛受冻,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注意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要做好通风的工作,同时还要保持牛体的清洁卫生和干燥。要注意如果遇到雨季,则要避免让奶牛在泥泞的运动场内运动,以免导致奶牛的肢蹄损伤,引起淘汰。

抓好奶牛的繁殖T作。要做好奶牛的发情鉴定T作,选用优质的精液配种,并规范配种技术,做好消毒T作,选择最佳的时机配种,杜绝空怀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生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在治疗时要用药合理,避免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科学挤奶,预防隐性乳房炎,将乳房炎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在使用机械挤奶时要做好机械以及奶牛乳房的消毒T作,每头奶牛都单独使用一块毛巾或纸巾。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与维修,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性能,在损伤时要规范操作,避免乳房受到损伤。

做好疾病的预防T作。重视牛场的防疫工作,每天的春秋两季都要做好检疫,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如果发现病牛要及时的治疗或者淘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大。还要做好其他疾病的监测与治疗T作,防止凶疾病凶素造成的奶牛淘汰率升高以及使用年限下降的发生。

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奶牛的高产、稳产创造适宜条件。牛舍、运动场要符合奶牛的生理需要,牛舍冬季要保温,防止寒风侵袭;夏季通风要良好,有利于防暑降温。保持牛舍、运动场的清洁和干燥。有的牛舍是利用旧房改造的,环境卫生差,奶牛长期拴系在阴暗潮湿的牛棚内,而运动场一到雨季就成“泥塘”,在这种环境中饲养的奶牛,产第二胎后其肢蹄开始变形,乳房炎发病率高,发情不明显,卵巢机能恢复迟缓,胎位不正,易发生难产、胎衣滞留等,有的奶牛产第四胎后即被淘汰。因此,牛场必须设置运动场,因为阳光和运动有助于增进奶牛健康,提高产奶水平,也是延长奶牛利用年限的关键环节。
科学合理地饲喂,保证奶牛膘情适中。随着农产品的丰富,奶牛精饲料的供应不成问题,但奶牛以饲草为主,牛群由于缺乏优质的青干草,饲草品种主要以青贮玉米为主。长期饲喂偏酸性饲料,或加大精饲料喂量催奶,使奶牛营养性代谢病时有发生,是奶牛利用年限逐年降低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挤奶操作,把乳房炎控制在最低限度。挤奶设备技术性能不高,人员操作不熟练,机具消毒不严格,没有按照挤奶操作规程作业,环境卫生差,牛舍、运动场积水、积粪,挤奶操作不规范等导致乳房炎难以控制,尤其是隐性乳房炎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奶牛的生产水平和利用年限。
采用规范的配种、接生等操作,控制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由于输精、接生助产等操作失误或消毒不严,环境卫生差等造成青年奶牛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奶牛生产水平低下,利用年限缩短。
重视安全生产,把各种意外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牛场每年因地面光滑、奶牛顶撞或上槽时驱赶,发生跌伤、掰胯,使奶牛伤亡,失去利用价值;有的因下水道、化粪池无盖,奶牛掉入发生淹死或掰胯,特别是犊牛和临产牛,容易发生意外伤害;有的牛舍电线私拉乱扯,线路老化,因犊牛舔扯或挤奶推车漏电,电伤牛群;有的因犊牛或奶牛舔食、吞食异物等发生胃炎或心包炎,导致奶牛死亡。
重视防疫检疫,控制各种疾病。每年春、秋季节要进行两次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大。同时做好烈性传染病的预防,牛瘟、口蹄疫等高发区要进行疫苗接种。平时注意隐性乳房炎、酮病的监测,及时进行治疗,把疾病造成奶牛的淘汰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 奶牛生产瘫痪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亦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8龄(3-7胎次)的高产奶牛,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本病与血液中钙的急剧下降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大脑皮质缺氧的结果。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生产瘫痪的病因奶牛生产瘫痪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原发性因素。奶牛主要是由于大量钙进入乳汁而引起发病,如分娩前后会有大量血钙进入初乳,导致血钙水平明显下降,同时还伴有体液的重新分配,从而促使机体突然调整体液,进行重新分配。腹内组织器官流入较多的血液,导致更多的血液进入到乳房,而脑、四肢等其他组织器官相对会缺乏供血,从而造成机体无法均衡分配体液,组织功能紊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体质虚弱的经产奶牛在妊娠末期缺乏营养、体质较差,会使其不能够及时调整这种失衡状态,从而引起发病。其次,奶牛是由于机体动用骨钙能力减弱而引起发病。甲状旁腺是动物调节钙的器官,如果血钙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时,会将储存于骨中的钙转移到血液。据报道,奶牛在干奶期甲状旁腺功能减弱,会减少分泌甲状旁腺素,从而导致转移钙的能力减弱,也就是说甲状旁腺功能出现异常与该病的发生紧密相关。此外,当奶牛肠道只能够吸收较少的钙,也会引起发病。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快速增大,会导致胃肠器官受到严重挤压,使其活动受到影响,造成消化机能减弱,从而导致消化道只能够吸收较少的钙量;分娩时,由于机体分泌较多的雌激素,也会影响食欲和消化。

诱发性因素。饲料因素,即饲料中含有过多的蛋白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奶牛发生该病。例如,奶牛采食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精料,会导致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从而容易发生营养代谢性疾病。另外,奶牛缺乏碘、镁也能够诱发该病。管理因素,如奶牛妊娠后期缺乏光照,合成较少的维生素D,也会对钙的吸收产生影响。据报道,奶牛妊娠后期缺乏运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生产瘫痪。疾病因素,如奶牛产前发生前胃疾病,可导致食欲不振,影响消化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对钙、磷的重新吸收和利用产生影响。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停止反刍.体温没有升高,有时会伴有出汗,呼吸减缓,鼻镜干燥,体表皮温下降,四肢肌肉震颤,无法保持平衡或者后肢交替踏脚,站立摇晃。经过大约1-2h,病牛会出现瘫痪,后肢无法站立,用力挣扎会导致全身颤抖,最终卧地不起。接着病牛会表现出特征性症状,如四肢放在腹下,头朝向胸部一侧歪曲,将头用手拉直,如果松手又会再次弯到原位,陷入昏睡,眼睑反射微弱或者完全消失,针刺皮肤及四肢只出现微弱反应,甚至没有任何反应,肛门比较松弛,肛门反射消失,脉搏快且弱,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癫痫。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主要是进行补钙、补糖、补磷,并配合刺激瘤胃兴奋,缓解酸中毒,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促使神经中枢兴奋等。病牛按体重每100kg补充2.2g钙量计算,最好缓慢静脉注射500mL20%-25%的葡萄糖酸钙来进行补钙,其可在溶液中添加4%的硼酸,使其保持稳定,经过6-12h再注射1次,最多可连续使用3次。同时,病牛还要进行补磷、补糖。如可缓慢静脉注射1000mL30%的次磷酸钙溶液或者200mL20%的磷酸二氢钠溶液、1000mL25%的葡萄糖溶液、50-100mL25%的硫酸镁溶液。

乳房送风疗法。主要是指向乳房内打气来进行治疗,即促使乳房里面的压力升高,减少乳房血流量,抑制血钙经由乳汁流失。在操作前,要在500mL盐水瓶塞上插上2个16号针头插,瓶外一端要连接输液管,注意接头外不允许漏气,长度适宜到达瓶底。瓶内装入300mL75%酒精,接着塞紧胶塞,再另一个针头使用60mL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吸气,此时可在瓶底产生气泡,促使经过酒精消毒的空气再吸入到注射器内。然后对乳头进行清洗、消毒,接着向每个乳区注入40万IU青霉素和40万IU链霉素,一般使用针头与乳导管,然后使注射器嘴对准乳头孔后将药液注入。之后采取相同的方法抽取经过消毒的空气持续注入,一般先向接近地面的两个乳区注入空气,再向上面的乳区注入空气,直到整个乳房明显膨满,用指头弹击乳房发出鼓音停止。注气完成后,可将乳头用纱布扎住,防止空气流出,经过1h左右即可除去纱布。大部分病牛在乳房打入空气经过30min左右就能够站立。

加强饲养管理。给奶牛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圈舍必须保持干燥、清洁,并采取适当减少日粮饲喂量来控制产奶。一般来说,妊娠奶牛在分娩前2周开始更换为饲喂低钙日粮,对于体重为600kg奶牛来说,每天需要摄取40-50g钙和30-40g磷;分娩后,要适当增加钙、磷含量,每天需要130-150g钙和80-100g磷。泌乳初期,要适当控制挤奶量,一般奶牛分娩后的第1天适宜挤出正常日产奶量的1/5,第2天适宜挤出1/2,之后逐渐递增。在奶牛妊娠的最后1周,可给肌肉注射1000万IU维生素D。,也能够很好的预防该病。

本病常见于奶牛、犬和猫,分布于世界各地。本病的发生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有关。青年母牛很少发病,95%以上的病牛是5-8岁(3-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h以内发病。娟姗牛发病率高于其他奶牛,母牛多在顺产后72h小时以内发病(约占90%以上),分娩前和产后数日至数周的发病极少。本病复发率高,个别奶牛几乎每次分娩都可发生,产量越高,发病越多,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1、发病因素
1.1低血钙奶牛分娩前后大量血钙进入初乳且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是引起血钙浓度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干奶期母牛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减少,因而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怀孕末期饲料配合不当,特别是饲喂高钙饲料的母牛,血液中钙的浓度更高,刺激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降钙素增多,同时抑制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导致机体动用骨钙的能力降低。因此分娩后大量的血钙进入初乳中,体内钙丢失的速度超过了钙从小肠吸收和骨骼中钙动员的速度,血液中流失的钙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致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而发病。另外,分娩前后从肠道吸收的钙量减少,也是引起血钙浓度降低的原因。妊娠末期胎儿迅速增大,胎水增多,妊娠子宫占腹腔大部分空间,积压胃肠器官,影响其活动,消化机能降低,致使从肠道吸收的钙量显著减少。另外,怀孕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发育较快,导致母体骨骼中钙的储存大量丧失,因此在分娩时,骨骼中可动员的钙也大大降低,不能补充分娩时血钙的丧失。低血钙和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互为因果而形成一个恶性病理循环,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
1.2大脑皮质缺氧也有人认为本病为一时性贫血所致的脑皮质缺氧、脑神经兴奋性降低的神经性疾病,而血钙降低则是脑缺氧的一种并发症。分娩后由于腹压下降,受压迫的各器官血管迅速充盈,导致脑部血液回流进腹腔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造成了一时性大脑贫血、大脑缺氧。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极度敏感,所以一旦脑皮质缺氧,即表现出短暂的兴奋(不易观察到)和随后的功能丧失,与本病的症状发展过程相似。在治疗生产瘫痪时,从理论上讲,补钙疗法应对生产瘫痪有明显的疗法,但有时临床上并不见好转,而乳房送风却有较好的效果。乳房送风使乳房的血液重新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使血压上升,改善脑的血液循环,缓解了脑贫血。
1.3母畜的年龄胎次本病很少发生于青年母牛,但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产乳量随着胎次的增加而提高,相反骨骼中钙的动员却随之下降,分娩时雌激素分泌增加,可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抑制骨骼中钙的动员。
1.4干奶期的营养状况发现饲料单一,并且钙磷比例失调;妊娠期、奶牛分娩前阶段饲料配合不当,营养不全,奶牛膘情过肥或过瘦,钙磷比例失调,在饲养中骨粉投入量少或者没有喂给,没有对分娩前限制日粮钙的含量进行科学地调整,能量和钙摄入量不足,导致产后泌乳失钙,血钙低下。而且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对本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蛋白质分解的氨基酸可产生氨,使得瘤胃PH值升高,导致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维生素B的合成及瘤胃的消化代谢功能紊乱,过多的氨吸收后可直接抑制大脑的功能,并影响血液的酸碱平衡。
2、临床症状

牛发生生产瘫痪时,表现的症状不尽相同,可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种。2.1典型性生产瘫痪表现突然发病,初期通常是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后肢交替踏地、后躯摇摆、站立不稳,四肢(有时是其它部分)肌肉震颤。有些病例,开始时表现短暂的不安,出现惊慌,哞叫,凶暴,目光凝视等兴奋和过敏症状。初期症状发生不久(多为1~2h),病畜即表现出本病的瘫痪症状。后肢开始瘫痪,不能站立,或站立后,四肢无力,左右摇摆,后摔倒不起,后肢无力,呈犬坐势,当几次挣扎不能站立后,病牛便安然卧地,随之出现意识抑制和直觉丧失的特征病状。病牛昏睡:眼睑反射微弱或消失,眼球干燥,瞳孔散大,对光线刺激无反应;鼻镜干燥,耳,皮肤和四肢发凉;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尤以附关节以知觉减退与消失明显;肛门松弛,反射消失;系部呈佝偻样;心音减弱,节律加快,每分钟达80~120次;脉搏微弱,难以触摸;口内唾液积聚,舌头外垂,呼吸带音,有时可继发瘤胃鼓气。病牛卧下时呈现一种特征姿势,取伏卧,四肢屈于躯干之下,头向后弯至胸部一侧,人将其头部拉向前后方,松手又恢复原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体温逐渐下降,最低可降至35~36℃,临死时呈昏迷状态。
2.2非典型性生产瘫痪临床上较多见,多发生于产前或分娩后不久,其症状除瘫痪外,特征是头颈姿势很不自然,头颈至脊甲部呈一轻度的“S”状弯曲。病牛精神极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废绝,各种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立占立,但站立不稳,且行走困难,步态摇摆,体温一般为正常。
3、诊断方法
本病与其它疾病有相似之处,注意结合其它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切勿误诊。
3.1临床诊断
奶牛生产瘫痪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其要点主要有:
(1)高产奶牛,第3-7胎,刚分娩不久(大多数在分娩后三天之内)。
(2)神经机能障碍,精神沉郁、昏睡、直觉丧失、四肢瘫痪。
(3)病牛具有特殊的卧姿,头颈弯曲与一侧或呈“S”状弯曲。
(4)病牛的体温正常或降低,心跳加快100次/min,如果用乳房送风疗法良好,更可作出确诊。3.2鉴别诊断
在生产中奶牛生产瘫痪须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1)躺卧母牛综合征:表现中度机敏,活跃,食欲正常,虽不能站立但欲试图爬行,体温升高,病程长达1~2周,血液检查无机磷、血钾和血糖降低,尿蛋白增加:典型姿势呈“蛙式”,对钙剂反应差;剖检见股部肌肉出血和坏死,关节韧带水肿和出血;心肌炎和脂肪肝。
(2)瘤胃酸中毒:过食谷类饲料,母牛产后也会出现低血钙,因乳酸蓄积中毒,也会瘫痪,休克。但病牛脱水严重,腹泻,排出黄绿色或褐色的稀粪,血糖降至25mg/1OOml以下,使用钙剂可加速病情恶化。
(3)在发病初期兴奋敏感现象的阶段,必须与脑膜炎引起的神经症状或子宫捻转引起的腹痛进行鉴别。随着病程进展,并不难将它们区别开。

4、治疗措施

静脉注射钙制剂和乳房送风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常用方法,同时也可采用补糖和对症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4.1静脉注射钙制剂疗法
因为生产瘫痪的主要病因是缺钙。静脉注射钙制剂,是治疗生产瘫痪的基本疗法,常用的是静脉注射20%~25%葡萄糖酸钙溶液500ml,注射后6~12h病牛如无反应,可重复注射,最多不能超过3次。第二次,治疗时可同时加入40%葡萄糖溶液、45%磷酸钠溶液各200ml。典型的产后瘫痪病牛在补钙后,表现出肌肉震颤,打嗝,鼻镜出现水珠,排粪,全身状况改善等。注射钙剂时一定要缓慢,切勿漏于皮下,补钙剂量也要适当,少则达不到疗效,多则影响心脏功能,发生危险。
4.2乳房送风疗法乳房送风此方法简便有效,利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入空气,乳房内压力随即升高,乳房的血管受到压迫,流向乳房的血液减少,停止泌乳,因此全身的血压升高,血钙的含量(包括血磷)增高。
方法:令牛侧卧,挤尽乳房中的积乳,擦净并消毒乳头,然后将消毒过而且在尖端涂抹少许润滑剂的乳导管,小心插入乳头管,注入1万IU青霉素及0.25g链霉素。用乳房送风器向四个乳头内均打满空气,打入空气的数量以乳房的皮肤紧张,乳腺基部的边缘清楚并且变厚,同时轻敲乳房呈现鼓响音作为标准。打气后,用宽纱布条将乳头轻轻扎住,防止空气逸出,待病牛起立之后,经过1h将纱布条解除,扎住乳头不可过紧及过久,也不可用细线结扎。
4.3乳房送乳疗法乳房送乳疗法,即向乳房内注入新鲜的乳汁加青霉素来治疗。其原理与乳房送风相同,效果比送风更好,恢复快,不复发,经过1~2d奶量便可恢复正常,而乳房送风则需要4~5d才可恢复。分别从4个乳孔向病牛乳池内注入健康牛的鲜奶加青霉素,青霉素量按奶牛每200kg体重加青霉素G钾不高于800~2400万IU为宜,以注入后能自然流出为标准,一般注入后4~5h病牛即明显好转。
5、预防措施
(1)从产前2个月开始,供给低钙磷饲料,减少日粮中的含钙量,以激活母牛甲状旁腺的机能。(2)适当运动:母牛怀孕后。可在怀孕的不同时期。每天保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样不仅使母牛体格健壮,发育良好。且克促进顺利分娩,相应降低了生产瘫痪的发病率。
(3)增加光照:母牛怀孕期间,可按季节的变化规律,使母牛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这样可以促进吸收,提高血钙血磷水平。从而有效地预防生产瘫痪的发生。
(4)产后合理的挤乳:奶牛产犊后,不要立即挤奶,初挤时不要把奶挤尽,应少量多次,逐日增加,以防止钙从初乳中大量排出而导致血钙骤然下降而导致瘫痪。
(5)奶牛产后应立即恢复高钙,以保证钙代谢的平衡。
(6)现在在牛场普遍采用在产前7天或分娩后,立即注射钙磷制剂,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6.小结奶牛产后瘫痪属营养代谢性危重疾病,预防本病的发生,要注意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分娩过程中注意消毒,预防感染。一旦发病,要做出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只要治疗方法得当,此病的治愈率较高。

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养猪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获得优质猪肉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氮、磷等成分又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本文综述了通过营养策略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均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从而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1、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猪自身产生的污染。猪自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的被吸收,无法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会随着代谢物排出体外,而对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会导致土壤营养的积累,使水源富营养化,还会排出大量有害气俸。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且还含有较多的病菌和寄生虫,这些都会污染环境。另外,目前各养殖场为了达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等目的,在养猪生产中给猪使用一些药物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如果超量或者残留,都会随粪便排到环境当中,从而污染水源。随着养殖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会使周围的土壤承载较多的猪排出的粪尿,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形成硝酸盐及磷酸盐,会对土壤的应用价值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如果养殖场没有做好粪污的处理工作,会导致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发出难闻的气味,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饲喂饲料产生的污染。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饲喂的饲料中通常含有对营养的限制成分,会对猪的生长发育以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其代谢产物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饲喂谷物饮料时,因其中含有较大比例的植酸,会导致对蛋白质的采食量下降,使饲料中含磷物质的代谢物排出量较多,另外,植酸还会与蛋白质及淀粉形成结合物,导致自身的活性下降,影响猪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会导致粪便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而污染环境。目前由于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需要。常便用一些添加剂、消毒剂、兽药等,如果长期过量的使用抗生素,或者不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性的使用,会导致畜禽产品中含有毒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如果猪摄入的微量元素过高,如高铜或者高锌,会导致猪的代谢物中含有较高成分的铜和锌,这些物质排放到土壤和水源中后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水体的净化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水质恶化,微生物环境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生物濒临死亡。

2、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加强饲养管理,调控饮料营养比例。对猪群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消耗,进而预防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不全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养猪要加强饲养管理,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多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法,对仔猪进行隔离断奶,对不同生产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的猪群进行分群饲养,针对不同阶段的猪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根据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求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可有效的预防和养猪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另外要注意,根据理想蛋白质构成体系的相关原理,在确保猪饲料氨基酸成分的比例与总量满足一定要求的基础上,应将蛋白质的可消化性作为制定饲料营养物质比例的标准,对饲料中的营养进行调控。可通过加入合成氨基酸的方式配制满足不同阶段生猪营养需求的饲料,在不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优化饲料,以促进粗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使猪排泄物中的氮、磷等的浓度降低,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强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在养猪生产中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强化生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应用,使猪排泄物总量下降,从而对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可以借助生物活性成分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成功应用于养猪生产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酶制剂、除臭剂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其中酶制剂具有显著的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应对猪消化系统中消化酶有限的状况,可以提高猪对饮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另外,可以在猪的日粮中加入植酸酶,优化植酸物质的比例,使日粮中的无机磷总量下降,可有效的减少猪排泄物中的磷,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要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控制好饮料中添加剂的总量,对于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添加剂要慎用或者严禁使用。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的使用也要规范添加量,避免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选择饲料添加剂时要观察效果,例如可以使用一些益生素或者中草药,不但可以起到加强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的作用,还会对环境产生较小的负面影响,起到环保的作用,因此可以取代药物制剂。另外还可合理的使用除臭剂,如使用物理除臭或者生物除臭的方法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养猪的生产目标。

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和防治对策

1、养猪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养猪产业的发展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1.1动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会排泄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污染,包括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2、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一些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据初步计算,1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kg,磷达6.5kg。并且每克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l000~3000mg/l,COD高达2000~3000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mg/l,CODl50~200mg/l)。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3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