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标准化蛋鸡养殖模式优势分析

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1栋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这一先进模式是在总结多年的规模化商品蛋鸡养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无公害鲜蛋生产技术要求,以农户蛋鸡养殖为条件,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以生产放心蛋为目的,从而实现蛋鸡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

浠水县蛋鸡养殖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至2009年底,现有存笼蛋鸡1320万只,与蛋鸡产业相关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诸如种鸡生产、孵化、商品蛋鸡育雏育成、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疫病防控、技术服务、蛋品加工销售、设备生产销售等相关的从业人员近6000余人。虽然我县蛋鸡养殖的总体规模大,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主要以农户为主体的小规模养殖,蛋鸡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②鸡场建设选址、布局不合理,养殖设施设备简陋,使蛋鸡生产过程中疫病防控难度较大,疫病多且越来越复杂,疫病防控成本高,不利于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③主要以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低,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差,蛋鸡生产水平普遍不高。④由于生产条件的低端化导致的蛋品质量低端化,与社会对鲜蛋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蛋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⑤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

为了促进我县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浠水县畜牧局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推广了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到目前已有36家养殖场(户)近120万只蛋鸡按这一养殖模式进行蛋鸡养殖场改造,新建153模式鸡舍60余栋。笔者对浠水县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与传统的开放式养殖模式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数据采集

(1)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的数据收集于浠水县洪都禽业、禹山畜牧、红莲养鸡合作社(见表1)。

(2)蛋鸡传统开放式养殖模式的数据收集于柴卫兵鸡场、可春来鸡场、李保山鸡场(见表2)。

2效益对比分析

以5000只蛋鸡为一个养殖单位,从栏舍设备年均摊费、水电费、年劳动用工费、药物开支、产蛋量、蛋价、破损率、总耗料量、死淘数、料蛋比等10个方面对153模式与开放式进行了效益对比分析(见表3)。

2.1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与开放式对比效益分析

(1)栏舍年摊节约9915-9356=559元。在一个生产周期内(520d)节约:559365520=796元,说明153模式与开放式在栏舍投资方面对所产生的效益影响不大。
(2)水电费:2974-4710=-1736元,一个生长周期为-1736365520=-2473元,说明153模式耗电耗水比开放式大,表明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对养鸡环境控制能力强,而开放式利用自然环境充分。

(3)劳动力:153模式一年节约劳动力费

19780-18590=1190元,一个生长周期节约支出劳工费为1190365520=1695元,说明153模式省工,劳动生产率高。

(4)药物开支:153模式一个周期比开放式少支出6835-3900=2935元,说明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生产期内发病少,开放式发病多,开放式的疫病防控难度相对较大。

(5)产蛋数:153模式在一个生长期内比开放式多产蛋172.5-154.4=18.1万枚,增收18.10.4=7.24万元,说明153模式蛋鸡生产性能好,产蛋率比开放式高,产蛋高峰延长40d,效益明显。

(6)蛋品价格:153模式为蛋鸡生产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蛋鸡的生产性能得到了提高,蛋品质量也随之提高,基本达到了无公害蛋品的要求,价格每枚比开放式多0.408-0.392=0.016元,整个生长周期增收172.50.016=2.76万元。

(7)饲料消耗量:153模式普遍比开放式多饲养30~40d,这主要由于153模式产蛋率比开放式高,因此153模式多耗饲料265.2-245.9=19.3t,多增加成本19.3(t)1000(kg/t)2.2=42460元。

(8)鸡蛋破损率: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破损率为35561725000100%=0.206%,开放式为

51401544000100%=0.333%,开放式鸡蛋破损率是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的1.6倍,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少破损5140-3556=1584枚,增收15840.4=633元。

(9)死淘率:153模式比开放式少418-309=109只,按每只价值15元计算,可节支10915=1635元。

(10)经济效益: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按520d计)与开放式相比增收节支总额为796-2473+1695+2935+72400+27600-

42460+633+1635=62761元,按一年计算可增收(节支)44053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3综合评价

通过对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与开放式几项主要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153模式与开放式相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②153模式比开放式对蛋鸡生长的环境控制能力强,开放式利用自然环境好。③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蛋鸡生长生产性能好,平均比开放式产蛋率要高1.5~2.3个百分点,产蛋高峰期长,产蛋数多。④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发病率比开放式低,节约了防疫成本。⑤153模式蛋品质量比开放式要好,鸡蛋破损率低,销售价格相对较高。⑥153模式比开放式死淘率低。⑦以5000只蛋鸡为一个生产单位,蛋鸡153标准化养鸡模式与开放式相比,每年可增收(节支)44053元左右,每只蛋鸡年可增8.81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⑧153模式在抗击恶劣天气(如龙卷风、暴雨、雪)时比开放式鸡舍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大力推广153标准化蛋鸡养殖模式很有必要。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新建5000只以上的鸡场,要求按153模式建设。同时,每年按一定比例要求将开放式鸡舍改造成153模式,对凡是新建或改建成153模式的,可遵照生猪150模式给予一定的奖补,以激励养鸡业主向标准化发展,走可持续健康高效养鸡之路。

相关知识

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的创建


1990年,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夏根红在本街道办起了根红蛋鸡养殖场,近年来,夏根红发现,陈旧的养殖模式已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需要。为此,经多方咨询、论证,于2012年6月,在葛武街道流转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又一村蛋鸡养殖场。该场在2013年创建成功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基础上,2014年,又申报了农业部标准化蛋鸡养殖示范场创建,8月30日,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1、养殖场建设情况

1.1选址与布局

该场距离当地主要交通要道双新大道2500米,周边无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等,场址地势高燥,无遮挡、通风良好,无噪音,四周均为河沟,与场外自然隔离明显。交通、水电。养殖场建设了专用硬化路面,直通到场,交通便利。饮用水源稳定,蛋鸡饮用居民自来水,具有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具的水质检验报告(合格),配备了水处理室和相关贮存、净化的水箱、机组等设备。电力供应充足,除使用供电公司供电外,还自备了发电室和发电机组,电力有保障。场内四区分设,合理布局。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别设立。

1.2设施与设备

两栋鸡舍各2000H12,均为全封闭式建筑,与外界完全隔离,创造蛋鸡养殖良好的生物环境。每栋鸡舍饲养蛋鸡40000只,饲养密度500cm2/只,符合规定要求。场区人口及每栋鸡舍门口建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消毒池、消毒盆。鸡舍内配有专用消毒设备,实行电动化消毒。笼具均为新购四层专用层叠式笼养设备。每栋鸡舍配备了18个风机、湿帘,满足了通风降温要求。鸡只饮用水为人用自来水,配备了乳头、管道等自动饮水系统。利用输送带电动清理鸡粪,并建设了1座鸡粪发酵机和1条有机肥生产线。每栋鸡舍建有1个饲料储料塔。建有自动光照系统。建有更衣消毒室。建有兽医工作室并具备相应的常规检验化验条件。配套了专用蛋库。

1.3管理与防疫

建立了生产管理、投人品管理、防疫消毒等一系列制度,张贴上墙并严格执行。具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执行良好。雏鸡来源于正规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德清源公司,具备动物检疫合格证,记录详细。严格进行生产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病死鸡剖检记录等,记录完整,并具备抗体检验监测报告。自建场起,生产档案齐全,符合规定要求。具有2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均有专业资格证书。

1.4鸡粪处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建设了具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的室内固定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建有鸡粪发酵机、有机肥生产线等处理利用设施。病死鸡采用投入发酵机发酵分解等方式无害化处理。病死鸡无害化处理记录齐全。在西北角位置修筑了专门的污道,实行净道、污道完全分开。场区整洁,实行垃圾集中堆放(垃圾桶)。

1.5其他

建设的两栋鸡舍为全封闭鸡舍,采用整栋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饲养日产蛋率大于等于90%维持16周以上,育雏育成期死淘率6%,产蛋期月死淘率1.2%。种植有机水稻150亩,生产生态稻米90t。具有有效的土地租赁使用合同、营业执照、注册机构代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畜禽养殖备案登记代码等,2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实施蛋鸡规模养殖十改一完善技术改造

对照夏根红老场情况,组织实施又一村新场的十改一完善技术改造。主要内容如下。

一改敞门饲养为封闭式饲养。将蛋鸡饲养车间完全建成封闭式饲养空间,安装风机、导风板和湿帘、保温板等设施设备,调节空气、温湿度,除车间饲养人员和场内兽医外,其他人员一律不能进入,创造良好的蛋鸡生物安全环境。

二改人工投料为自动投料。在生产车间外,建设料塔,生产车间内,安装自动投料系统,实现自动投料,减少人员与蛋鸡接触的次数。

三改人工运粪为带式输粪。在鸡笼下侧安装粪便输送带,及时将鸡粪通过输送带直接输送到车间外,收集处理。

四改病死鸡深埋处理为发酵制肥。将病死鸡在车间外投入粪便输送带,直接输送至粪便发酵机,通过电阻加热,经7天70。以上高温加热搅拌发酵后,完全分解溶化成有机肥原料,一方面,增加了有机肥肥力,另一方面,无需建设焚烧炉和化尸池或挖坑深埋,减少资金投入和人工。

五改室外堆粪为室内堆粪。建设400r12室内堆粪场,防雨、防渗漏、防溢流,保持鸡场环境卫生,有效收集和处理蛋鸡粪便。

六改鸡粪直接还田为制作有机肥出售。除有机水稻等种植需要的鸡粪由室内堆粪场发酵后供应外,其余鸡粪输送到粪便发酵机,添加木屑、菌种,经7天高温发酵后,制作成袋装有机肥,出售给园林绿化、大棚种植业等使用。

七改人工室内拾蛋为输送室外集蛋。将鸡笼安装稍斜,在下侧前方一点安装鸡蛋输送带,通过输送带,将鸡蛋直接送到蛋库,集蛋装箱,工人不再进入生产车间,减少人力成本。

八改人工消毒为机械自动消毒。在生产车间内,安装消毒机和输送管,通过车间外电力按钮,操作消毒程序。

九改温湿度人工控制为自动控制。引进荷兰F37环控电脑设备,保持生产车间内适宜温室度,否则,设备会自动启动,实施调节,因此,还配套了一台鸡场自备的发电机组。生产车间外,电脑显示设备自动显示车间内温湿度等环境情况。

十改单纯养殖为种养结合。在鸡场周边,种植有机水稻等150亩,将鸡粪作为有机肥投入农田施肥,开展有机稻米生产,实现种养结合、变废为宝,保护环境。2013年,养鸡场获批了盐都区家庭农场。

一完善是指指导协助又一村蛋鸡养殖场制定和完善了档案管理、动物防疫、健康巡查、出入管理、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免疫程序、免疫规范等。

3、落实标准化规范建设

3.1规范程序免疫

科学制定和规范了免疫程序、免疫操作、免疫剂量、免疫注意事项、免疫档案等。

3.2规范各项消毒

规范建设了消毒制度、消毒方法、消毒内容、消毒对象、消毒记录。

3.3规范蛋鸡监测

规范开展各类监测,包括定期监测、主动监测、临床监测,适时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和病原学监测。

3.4规范生产管理

包括出入场管理、生产管理、投入品管理、病死禽处理、档案管理、责任制落实等。

3.5规范人员管理和设备运转

养殖场配备专门技术人员2名,每个生产车间配备专职饲养员1名,粪污处理利用区配备专业工人2名,蛋库亦配备了专门人员;配套了确保生产的各类设施设备,经常检查,确保正常运转。

4、创建体会与启发

又一村蛋鸡养殖场是盐都区建设标准最高、自动化程度最好、单体面积投入最大的蛋鸡规模化养殖场,实现了养殖自动化、种植生态化、粪便处理无害化,在人工节省、粪便处理利用、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生产管理、农牧结合等许多方面走在了同行前列。据测算,2014年,该场实际纯利润达400万元以上,比同类场高出150万元。这种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适宜推广运用,目前,盐都区周安林、李贵荣等10多个规模养殖场正在推广运用。

又一村蛋鸡养殖场蛋鸡饲料全部来自大型跨国集团正大公司,极少使用兽药,仅使用少量兽药添加剂,对投人品采购、使用、管理,卫生防疫、消毒,畜禽及其产品检疫,粪便处理、利用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杜绝了重大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重视生产管理,是其制胜法宝。又一村蛋鸡养殖场周边均为河沟,与场外天然隔离,生产车间全封闭,蛋鸡养殖生物环境良好,是其取得较好生产水平的重要安全保证。病死鸡投入粪便发酵处理利用,制作有机肥,不但减少处理所需人力,也无需建设化尸池、焚烧炉等设施设备。制作有机肥、种植有机水稻,彰现畜禽粪便现代处理利用方式和水平,环保、经济、生态。

肉鸡标准化养殖场创建建设标准


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选址与布局方面的标准:

(一)选址。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500米以上,距离屠宰场、化工厂和其他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离垃圾场等污染源2000米以上。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远离噪音。

(二)基础条件。有稳定水源及电力供应,水质符合标准。交通便利,沿途无污染源。有防疫围墙和出入管理的制度。

(三)场区布局。场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废污处理区等功能区分开,且布局合理。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尸体焚烧炉处于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或侧风向处。

(四)净道、污道严格分开。主要路面硬化。

(五)饲养工艺。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工艺,饲养单一类型的禽种,无混养。

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设施设备方面的标准:

(一)鸡舍建筑。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结构具备抗自然灾害(雨雪等)能力。鸡舍有防鼠、防鸟等设施设备。

(二)饲养密度。饲养密度合理,符合所养殖品种的要求。

(三)消毒设施。场区门口设有消毒池或类似设施。鸡舍门口设有消毒盆。场区内备有消毒泵。场区内设有更衣消毒室。

(四)饲养设备。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安装有鸡舍通风设备,鸡舍水帘降温设备。鸡舍配备光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无害化处理使用焚烧炉。

(五)辅助设施。有专门的解剖室。药品储备室有常规用药,且药品中不含违禁药品。

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管理与防疫方面的要求:

(一)制度建设。有生产管理制度文件,有防疫消毒制度文件,有档案管理制度文件。

(二)操作规程。饲养管理操作技术规程合理,动物免疫程序合理。

(三)档案管理。饲养品种、来源、数量、日龄等情况记录完整。饲料、饲料添加剂来源与使用记录清楚。兽药来源与使用记录清楚。有定期免疫、监测、消毒记录。有发病、诊疗、死亡记录。有病死禽无害化处理记录。

(四)生产记录。有日死淘记录。有日饲料消耗记录。有出栏记录。

(五)从业人员。分工明确,无串舍现象。应有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六)引种来源。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合格种鸡场引种/。进鸡时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车辆消毒证明保留完好。引种记录完整。

肉鸡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环保设施方面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一)环保设施。储粪场所合理。具备防雨、防渗设施或措施。有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粪污处理工艺合理。

(二)粪污处理。场内粪污集中处理。粪污集中处理后并资源化利用。粪污集中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三)病死鸡无害化处理。使用焚烧炉并有记录。

(四)环境卫生。垃圾集中堆放处理,位置合理。无杂物堆放,无死禽、鸡毛等污染物。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标准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的创建主要涉及到选址与布局、设施设备、管理与防疫和环保四个方面。

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在选址与布局上的标准:

(一)选址。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地势高燥,通风良好。远离噪音。

(二)基础设施。水源稳定,有贮存、净化设施。电力供应充足有保障。交通便利,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

(三)场区布局。场区与外环境隔离;场区内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分开。有单独母牛舍、犊牛舍、育成舍、育肥牛舍;有运动场。

(四)净道、污道严格分开。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设施设备方面又要达到哪些要求:

(一)牛舍。牛舍为有窗式、半开放式、开放式,最好不是简易牛棚。

(二)饲养密度。牛舍内饲养密度3.5平方米/头。

(三)消毒设施。场门口有消毒池,场区有内外环境消毒设备。

(四)养殖设备。牛舍有固定食槽,运动场设补饲槽。有全混合饲料搅拌机,有精料搅拌机或使用专业精料补充料,有饲料库。有自动饮水器或独立饮水槽,运动场设饮水槽。有青贮设备,有干草棚。有带棚的贮粪场。有粪便处理设备。

(五)辅助设施。有资料档案室。对于育肥牛场有兽医室;对于母牛繁育场,有兽医室和人工授精室。还要有专用更衣室。

管理与防疫也是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与防疫的标准:

专家:(一)管理制度。有生产管理制度和防疫消毒制度,并上墙。

(二)操作规程。有科学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三)生产记录。有购牛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记录品种、来源、数量、月龄、出栏月龄、出栏体重等情况。有完整生产记录,包括产犊记录、牛群周转、日饲料消耗及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记录和生产性能记录nczfj.com/。有饲料、兽药使用记录。有完整的免疫、用药及治疗效果等记录。

(四)档案管理。有牛群购销、疫病防治、饲料采购、人员雇佣等生产管理档案。

(五)人员配备。有一名或一名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或与当地高级畜牧兽医人员有合作协议。

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在环保方面的标准:

(一)粪污处理。有固定的牛粪储存、堆放场所,并有防止粪液渗漏、溢流措施。对牛场废弃物有处理设备,并有效运行。

(二)农牧结合。粪污作为有机肥利用,粪污农牧结合处理。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创建标准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创建包括选址与建设、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与记录、环保要求、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五个方面。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选址与建设方面的标准:

好的。(一)选址。距村镇工厂500米以上,场址远离主要交通道路200米以上;远离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特别是化工类企业。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

(二)基础设施。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源稳定。电力供应方便。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直通到场。

(三)场区布局。在饲养区人员、车辆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和防疫设施。场区与外环境隔离;场区内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病畜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划分清楚;犊牛舍、育成牛舍、泌乳牛舍、干奶牛舍、隔离舍分布清楚。

(四)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设施与设备方面有哪些标准:

(一)牛舍。建筑紧凑,布局合理,方便生产。牛只站立位置冬季温度保持在-5℃以上,夏季高温季节保持在30℃以下。墙壁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屋顶坚固结实、防水防火、保温隔热,抵抗雨雪、强风,便于牛舍通风。牛舍建筑面积6m2/头以上。运动场面积每头不低于牛25m2;有遮阳棚。

(二)功能区。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管理生活区包括与经营管理、兽医防疫及育种有关的建筑物,与生产区严格分开,距离50米以上。生产区设在下风向位置,大门口设门卫传达室、人员消毒室和更衣室以及车辆消毒池。粪污处理区设在生产区下风向,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的距离。病牛区便于隔离,单独通道,便于消毒,便于粪污处理等。辅助生产区包括草料库、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有防鼠、防火设施。

(三)挤奶厅。有与奶牛存栏量相配套的挤奶机械。在挤奶台旁设有机房、牛奶制冷间、热水供应系统、更衣室、卫生间及办公室等。挤奶厅布局方便操作和卫生管理。有待挤区,宽度大于挤奶厅。储奶室有储奶罐和冷却设备,挤奶2小时内冷却到4℃以下。输奶管存放良好无存水、收奶区排水良好,地面硬化处理。

奶牛标准化示范场对于管理制度与记录的标准是:

(一)饲养与繁殖技术。系谱记录规范,有统一编号。参加生产性能测定,有完整记录,进行牛群分群管理。有年度繁殖计划、技术指标、实施记录与技术统计。有完整的饲料原料采购计划和饲料供应计划,每阶段的日粮组成、配方及记录。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植)。有各种常规性营养成分的检测记录。有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泌乳阶段制定的科学合理的饲养规范和饲料加工工艺,实施记录。

(二)疫病控制。有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的检疫记录和处理记录。有口蹄疫、炭疽等免疫接种计划,有实施记录。有定期修蹄和肢蹄保健计划。有隔离措施和传染病控制措施。有预防、治疗奶牛常见疾病规程。有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责任人明确。有3年以上的普通药和5年以上的处方药的完整使用记录。抗生素使用符合GB16568-1996《奶牛场卫生及检疫规范》要求。

(三)挤奶管理。有挤奶卫生操作制度。挤奶工/牧场管理人工作服干净、合适,挤奶过程挤奶工手和胳膊保持干净。挤奶厅干净整洁无积粪,挤奶区、贮奶室墙面与地面做防水防滑处理。完全使用机器挤奶,输奶管道化。挤奶前后两次药浴,一头牛用一块毛巾(或一张纸巾)擦干乳房与乳头。将前三把奶挤到特别容器中,观察牛奶的颜色和形状。将生产非正常生鲜乳(包括初乳、含抗生素乳等)奶牛安排最后挤奶,设单独储奶容器。输奶管、计量罐、奶杯和其他管状物清洁并正常维护,有挤奶器内衬等橡胶件的更新记录/,大奶罐保持经常性关闭。按检修规程检修挤奶机,有检修记录。

(四)从业人员管理。从业人员有身体健康证明,每年进行身体检查。从业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有相应记录。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环保方面又有哪些标准:

(一)粪污处理。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齐全,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二)病死牛无害化处理。病死牛均采取深埋等方式无害化处理。有无害化处理记录。

奶牛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在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方面有什么标准:

专家:(一)生产水平。低等水平的为泌乳牛年均单产大于6000千克,中等水平的为大于7000千克,高等的为大于8000千克。

(二)生鲜乳质量安全。乳蛋白率大于3.05%且乳脂率大于3.4%,体细胞数小于50万/毫升,菌落总数小于20万/毫升。

标准化养猪小区的建设要点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围绕“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防疫以及无害化处理”3个主要方面介绍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标准化养猪小区的建设要点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1.选址
标准化养猪小区要选择在距离主干道和居民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有稳定的供电,良好的通风,充足干净的水源,并且排水方便。猪舍的建设要满足光照、通风、防火、冬暖夏凉等条件。小区距离屠宰厂、加工厂、风景区、公路、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要在2000米以上,距离其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要在1000米以上。
2.布局
总体布局上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及处理区3个区域。3个部分保持适当的距离,生产区和处理区要间隔50米以上。生产区内设置猪舍、饲料储存室、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淋浴室等设施。不同猪种设置不同的猪舍,在猪舍门口及生产区门口设置消毒池。生活管理区内设置办公室、住宿室、医疗室、食堂等。生活区门口设置消毒室,用来给外来车辆和人员消毒。处理区内设置隔离室、无害化处理室、堆粪场及化粪池。
3.建筑面积
标准化养猪小区要有一定的建筑面积,要求占地面积在10亩以上,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500平方米,小区内饲养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用途的猪在1000头以上。达到上述标准的才能称为养殖小区。
4.设立隔离带
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周围要建筑围墙,围墙的外围设立隔离绿化帶,与外界隔离,以抵御外来疾病,防止小区内发生疫情。另外,小区内部各个区域之间也要设立隔离带,使小区内界限分明,内部隔离带的设置要求符合生产管理需要,方便通行。
5.建筑材料环保无污染
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求环保无污染,不能含有放射性、刺激性等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品质差的建筑材料不仅会危害猪的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建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是用来从事正常生产管理活动的通道,污道是运输粪污、病死猪等不安全污染物及处置疫情的通道。标准化猪养殖小区内的净道和污道的建设要有一定的距离,不相通,不交叉。净道细分为两级,一级净道设置在生产区内,由此可直接通往二级净道,但由二级净道通往一级净道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7.设备完善
标准化养猪小区内要有完善的设备设施,包括猪栏、通风系统、温度调节设施、料槽、自动饮水装置、高压喷枪等清洗消毒用设备、常规疾病预防及检测设备及污水排放、粪便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等。
8.建立管理制度
标准化养猪小区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生产管理制度、防疫制度、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饲养管理制度。小区内的猪只要自繁自养,并采取全栋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引进种猪和销售商品猪要经过严格的检疫。规范详细的记录猪只的各项档案,并保存两年以上。

养猪场选址条件
1、养猪业是长期产业,必须进行长远规划。
2、水、电、交通条件:一个万头猪场日耗水量150~250吨,水质要符合饮用标准,用电量除饲料加工外,自装机容量80~100千瓦,物料运输量大,选择交通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势,地点、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要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保条件:要运用生态环保方案,尽量同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和减量化。
养猪场规模分类
1、大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3000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500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3000头、仔猪50000头/年。
2、中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0头、商品猪100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0头、仔猪10000头/年。
3、小型养猪场:自繁自养型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0头/年,仔猪育肥型础母猪=0头、商品猪1600头/年,繁育仔猪型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养猪场
养猪场建设原则
1、人畜分离:在总体布局上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净道污道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商品猪分开。猪舍建设必须将人的住房与猪舍分开,以免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同时,配套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污能及时得到处理,确保环境卫生。
2、严格防疫:在建设中着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并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修建。
3、科学规划:建设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展猪舍的建设工作。
4、量力而行:圈舍规模由农户根据自身条件(经济条件、身体条件以及自身养殖基础)进行选择,特别是修建猪舍投资大,不能因为发展项目使农户承担过重的经济压力。

养猪场建设标准
1、猪场选址:猪场应远离住宅区,便于防疫,同时避免周围用户受粪便气味影响。
2、猪场规划:生产、生活区一定要分开,便于猪场防疫及管理。生产区应建在主风向的上风口,不受生活区的影响。
3、生产区:各幢舍最好要有走廊连接,便于猪场猪群周转,同时生产人员可以同外界隔开,达到真正意义的全封闭生产。
4、猪场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为水电通道,中层行走及转群,下层是主粪沟。
5、清粪:每个猪舍的粪便都冲入到主粪沟,然后流到化粪池中。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粪便会沉淀在粪沟中,过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粪沟,否则猪舍的空气环境会受很大的影响,不利于猪只的生活。如果有劳动力,可以让饲养员把猪舍中的半干粪铲出圈外,而不把它冲入粪沟内,这样对猪舍的环境比较有利。

养猪场猪舍建设
1、公猪栏:公猪多以单圈饲养。公猪栏面积为6~7平方米,正面高1.05米,配有1门,高1米,宽0.8米。
2、母猪栏:妊娠母猪一般采用小栏单体限位饲养,这种饲养方式具有占地少,便于观察母猪发情和及时配种,单栏限位宽0.6米,长2.1米,高1米。
3、分娩栏:分娩栏是一种单体栏,分娩栏宽为2~2.2米,其中母猪限位架宽0.6米,长2.1~2.2米,宽1.1米,仔猪围栏高0.6米,两边放置仔猪保温箱。
4、保育栏:多采用高床保育,可保持高床上清洁干燥,仔猪不被粪尿污染,保育栏的面积一般为3米×2米或1.5米×1.5米。
5、育成栏:育肥猪所占面积可视总体布局而定,一般每头占圈面积0.8~1平方米。
养猪场猪舍构造
1、屋顶:要求保湿、隔热通风。
2、地面:猪床部分要求温暖、干燥、表面粗糙,送料通道不宜光滑,不要求暖性地面。漏缝地板可分为全漏缝和部分漏缝两类,缝隙以5毫米为限,以便实行干清粪或进行全无冲洗法饲养育肥猪。
3、猪栏:分为配种猪栏、妊娠猪栏、分娩猪栏、保育猪栏、生长猪栏、育肥猪栏、种公猪栏。都有成套设备可以购买。以钢管制猪栏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较好,便于通风,占地少。
4、墙身:华北、西北地区可采用一砖半厚墙身,东北地区采用二砖厚,其它地区一砖厚。
5、舍门:双列式舍门宽度不少于1.5米,高度2米左右。单列式舍门要求宽度不少于1米,高度1.8-2米。圈栏门宽0.8米,高1米左右。不管各种门,一律向外开。
6、水道与排污道:水道与排污道应严格区分开来,各行其道,排污道全程覆盖。排水道最后排入全场低洼处的积水池,以缓解水源不足或搞人工湿地。
7、植物绿化:绿化对改善环境有重要作用,可使冬季风速降低75-80%,在夏季气温降低10-20%,使场区空气有害气体减少25-80%。猪场绿化可在场区冬季上风向值5-10米宽的防风林,其它方向及各场区间植3-5米宽的隔离林,道路两旁植行道树,其它空地植树种草。
养猪注意事项
1、养猪温度:温度过低过高都影响猪的饲料的消耗和增重。猪的饲养适宜温度范围,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育肥猪最适宜温度,可根据公式:T=-0.06W+26来计算(T表示温度,W表示猪体重公斤数),如体重100公斤的猪,最大增重速度的适宜温度为20℃。
2、空气湿度:湿度大,猪的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源微生物的繁殖生长,猪只易患疥癣、湿疹和呼吸道疾病。当相对湿度由45%增高到95%时,猪的日增重下降6%~8%。在气温11℃~23℃,相对湿度50%~80%时,对猪的育肥效果最好。
3、气流速度:热天,气流有利于蒸发散热,猪舍要多通风换气。冷天,气流增强猪的散热,加剧冷的程度。当气温4℃~19℃时,不受气流影响的猪同经常受气流影响的猪相比,采食量小25%、增重快6%。冬天猪场的气流速度每秒0.1~0.2米为宜,最高不要超过0.25米。
4、知采光度:光照的强弱对猪的代谢有明显的影响。适当减弱肥猪的光照强度,可使饲料利用率提高3%、增重提高4%。
5、圈养密度:提高饲养密度,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降低养猪成本。而降低密度,保证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可以减少饲料的摄取量,并可减少因空间狭小而引发的恶癖,如随处排粪尿、咬尾等问题。因此要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6、地面坡度:猪只吃、睡、拉三角定位,便于栏舍清洗消毒又不积水。栏舍地面从吃、睡的地方要向拉屎撒尿之处有一定的坡度。
7、栏舍宽度:猪栏的长宽比例要合理。若猪栏长度大宽度小,不利于猪的活动生长.猪舍建设形状越接近正方形越符合猪的行为需要。

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的建设探讨


新形势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生猪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只有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促进畜牧业实现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对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猪肉作为人们普遍钟爱的肉类,其消费量占国内肉类总量的60%。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质量逐步提高,散户养殖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国家也纷纷出现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现代生猪产业的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就是我国出台的一项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优惠政策。但是,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

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养殖场不合乎标准

多数养猪场的选址缺乏合理性,养猪场建设在工矿区、居民区、公路边上等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利于疫病防控,影响养殖管理。而且,养猪场的布局、内部分区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布局未能按照生产区、管理区、控制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未能留出合乎标准的范围,养猪场的建设未能满足疫病防控标准。此外,养猪场缺乏必要的防疫设施,养猪场外没有建设绿化带或者围墙与外界有效隔离,部分养猪场大门前未设置消毒池,而且没有配备防疫设施与消毒室。

2.饲养管理缺乏规范性

饲养管理水平决定着养殖场经济效益,我县多数养猪场的良种推广力度欠缺。养猪户虽然认同好的品种生产快、产仔数多,而且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但是多数养猪户却没有长期引进产量高、质量好的良种猪,猪群品种多为不纯低价的种猪,未能使品种实现良种化。此外,养猪场普遍没有生产记录,或者生产记录粗略、丢失、零散、漏记,对分析养猪场存在问题与后期统计带来不便。

3.贷款难问题制约规模生产

生猪养殖的风险大,而且成本高,加上我国的农业保障制度不完善,致使养殖户存在贷款难的问题。由于养殖者能够自筹的资金有限,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有的生猪不阉就直接送入市场,甚至市场中销售病死猪肉。有的养殖户将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对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限制了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

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

1.建设统一标准的规模化养猪场

养猪场在选址时应注意远离国道与居民区,建场地址最好保证地势干燥,远离河边与沼泽地区。养猪场管理者可先请专家设计或者请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科学规划,栏舍选择南向方位,舍内创造适应生猪各个生长阶段的通风条件、湿度条件、温度条件、阳光条件。养殖场中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适当隔开距离,大门口设置消毒池,严格分开清洁道与排泄道,围墙外的下风口方向建设粪污处理池,并且保证和雨水分开。建设设计过程中,可将饲养场分为保育舍、产仔舍与育成舍等多个单元,保证各个单元互不交叉,相对独立,同一单元要确保全进全出,空栏后实施彻底消毒。养殖场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实行定期消毒与免疫,同时配备齐全的消毒药品、医疗设备与治疗药物。谢绝人员入场参观,车辆人员进入前后均需严格消毒,若检出病死猪,立即给予无公害处理,若有疫情及时告知兽医人员,同时加强疫病监管力度。

2.改善环境污染,促进养殖场实现持续发展

养猪场的粪污严重,使用粪污制取沼气是最实用的方法,统一集中场内粪便并与水完全混合,通过厌氧发酵后会产生沼气,可以用于煮饭与烤火等。而且沼气液是一种富含丰富营养的肥源,能够用于发展无公害与生态农业。实施粪尿分离,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利用风力与太阳光将粪中水分蒸发,待其干燥后用作肥料。或者把粪便堆肥,待其有效发酵后用作农用。此外,养猪场外种植树木,使其成为天然的防护林带,养殖场周围设置隔离带,种植草坪或者灌木。

3.加大扶持力度,开通绿色通道

我国政府为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出台了诸多惠农政策,使养殖户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相关部门需要做好检疫工作,强化服务职能,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到位、全面与及时服务。加强瘦肉精的检测与检疫,严厉处罚违法违规企业与个人。同时,生猪销售作为一项重要环节对防治疫病与保障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贩运生猪的过程中,只有持有正规的生猪产地消毒证明、检疫证明等多种必要证明者方可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减少生猪运输途中产生的诸多麻烦,尤其是高温天气,为保障生猪健康,预防疫病出现,生猪需在最快时间内运送到目的地,通过全面服务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

4.提高生产水平,加强疫病防控

鼓励生猪产业以量质并重取代传统的追求数量,推动猪场饲养标准化与良种繁育制度标准化,加强种猪的质量监测,增强养猪场种猪的质量水平。对生产销售低价、劣质种猪的企业或个人实行严厉打击。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猪养殖者全面改进饲养技术,进一步提高生猪的生产饲养水平,加强现场指导与技术培训遴选出符合要求的生猪示范场,以此辐射带动其他养殖场实现标准化与规模化养殖。加大养殖户关于养殖知识的培训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加强猪瘟、口蹄疫等疫病的防治工作,做好疫病监测,检疫监管各个流通环节,保障生猪免疫质量与免疫力度。加强应急准备,果断处理突然爆发的疫情,建设信息化的疫情监测体系,完善疫情预警机制,严防内疫出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过程中国,首先应针对性认识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在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标本兼治原则,积极改变生猪养殖户的传统观念,加强现代经营知识培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从而提升生猪产业优势,切实推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

标准化养殖黄鳝 再冷也不怕冻



今年元月,湖北省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农业受灾范围广、程度深,因灾直接损失85亿元,占全省因灾损失的80%。作为农业大省,传统农业的深层次缺点,在雪灾中暴露无遗。

回首检点一些受灾较轻、损失较小的典型,传统农业可以从中得到些许启示。

同养鳝鱼,为何有的冻死有的无事

在水网湖区的洪湖、监利,鳝鱼、河蟹、小龙虾大量死亡,不少养殖户黯然落泪。

同样是养鳝鱼,仙桃先锋村的鳝鱼损失却很小。

湖北省水产局组织专家调查发现,此次严寒,很多鱼不是被冻死的,而是缺氧窒息死亡。

在寒潮到来时,先锋村的养殖户,将养殖网箱沉到2.5米至3米的池塘底,网箱上覆盖稻草,保温效果十分显著。

而洪湖、监利的养殖户,也同样地将网箱沉底,网箱上作了覆盖,效果却截然不同。

原因何在?

专家们发现,有鳝鱼死亡的池塘,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开挖的,多年来未好好清淤,已呈锅底形,底部水深最多1.5米,四周水深仅几十厘米。冰封住湖面,人可在冰面行走时,这些池塘里水极少,不能为鱼提供充足的氧气。这违背了“深水养大鱼”的基本要求。

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水产业。农业厅厅长陈柏槐指出,很多农业设施薄弱,质量不过关,水灌不进、排不出,加剧了灾害。这次雪灾,再次暴露了农业的软肋。

面对灾后需要大规模开展的农业技术指导,省水产推广技术中心则透露:多年来,水产推广技术中心没有一分钱的推广费用,推广工作难做。

雪灾告诉人们,是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了。

推迟10天种植,是尊重科学

与2005年相比,今年我省小麦灾情要轻许多:当年严重受灾面积超过300万亩,今年则为220万亩。

原因何在?湖北省农科院小麦首席专家高春保说:农技人员从2005年的冻灾中汲取教训,将小麦播期成功后移了约10天,有效减轻了小麦受冻程度。

高春保介绍,2005年元月,宜城和随州最低温度分别达到-7℃和-5℃,小麦主茎和部分大分蘖严重冻害比重比今年大,汉南等我省南部少数地区有小麦绝收。

专家们反思发现,因为长期受暖冬影响,农民慢慢习惯将小麦种植时间前移,这为冰冻损害埋下隐患。专家通过播期适宜性试验,最终将湖北省北部小麦播期定在10月下旬,南部为11月上旬。

此次全省低温冻害时间比2005年长,随州甚至出现极端低温-12℃。但是小麦受害面积比2005年少,这是因为尊重了科学规律。

因为严重受冻,今年约有42万亩柑橘和茶叶绝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在察看灾情后指出,一部分柑橘是该冻死,因为种植范围超出了柑橘的海拔极限500米,没有遵循科学规律。农业厅果品办主任李传友介绍,竹溪、竹山等地的茶叶严重受灾,同样是因为超海拔种植。

标准化养殖,不惧冰冻三尺

室外冻凌1米多长,室内温度控制在18℃。

雪灾期间,省畜牧兽医局组织工作人员,到麻城铁门乡炮竹山村察看灾情。工作人员发现,实行“标准化150养猪模式”的养殖户陈荣全,他家的1500头生猪没有1头死亡。而不远处的散养户毛传福家,他的6头母猪因雪灾冻死了5头。“标准化150养猪模式”,是省畜牧兽医局去年大力推广的一种养殖模式。即一对夫妻,投入5万至8万元建设220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每次可出栏生猪150头,年出栏3批。舍内全封闭环境内,可实现风机通风、地下烟道增温、水帘降温,把温度控制在生猪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内。

据介绍,今年畜牧业在雪灾中的损失,除因意外断电造成损失外,养殖场推行的标准化模式,在抗击雪灾、减少损失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红颂说,通过灾情对比,坚定了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的信念。

记者张爱虎特约记者马良平通讯员李江帆林伟华鲁国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3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