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防逃防盗对策


秋风起,蟹脚痒。9-11月是大闸蟹成熟的季节,也是蟹农们收获的季节。为防止成熟大闸蟹上岸活动逃跑或被盗,蟹农们要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好防逃防盗工作,以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修建围网等防逃设备。蟹塘周围提前用塑料板、厚农膜等材料建造防逃围墙,选取的材料要光滑无褶皱,使大闸蟹没有攀爬的落脚点;围墙的高度不能低于60厘米;蟹农要加强对围墙的观察,对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
2、加强对池塘巡查。秋季大闸蟹性腺成熟之后为了满足其体内外渗透压平衡,开始生殖洄游。蟹农要加强对蟹塘的巡查,特别是霜降前后、刮西北风或下雨时,大闸蟹活动频繁,蟹农要掌握规律及时捕捞,防止管理疏忽成逃蟹现象。
3、加强蟹塘投食。蟹农要根据水温、天气等情况,合理确定投饲量和投食次数,蟹塘中要保证小鱼、植物饵料等供应,防止大闸蟹因为饥饿而逃跑。
蟹季养殖户要加强管理,及时捕捞,防止逃蟹、偷蟹;根据市场行情多渠道销售,取得利益最大化。

相关知识

稻田养殖黄鳝的设施建设-防逃设施


1.防逃墙 

对于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稻田养鳝,放养鳝种密度较大,应考虑修建防逃墙;对于0.667~1.333公顷面积较大的稻田,放养密度较小,就可以不修建防逃墙。

(1)聚乙烯网片防逃网采用网箱养鳝的那种网片防逃效果效好,成本也较低。选购聚乙烯无结网片的网目规格为36目即可。安装时网片上方高出水田水位40~60厘米,下方入泥30厘米左右。用竹竿等将网片支撑,四角围成弧形。

(2)单砖防逃墙养殖黄鳝的稻田,四周砌1.1米高的单砖防逃墙,其中水位线以下50厘米砌到硬泥层,上部砌到50厘米后,用砖砌成“T”字形,并用水泥沟缝,防止黄鳝勾尾搭架逃逸。防逃墙要坚固,无漏洞。这种防逃墙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

(3)土质防逃墙及其他可以把田埂加宽至1~2米,在田埂上加围高60厘米的无缝土墙,这种土墙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造价便宜。可在田埂四周用水泥瓦或塑料膜筑成高50厘米以上的围墙,围墙底角埋入土中20厘米。以上几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进出水口防逃

稻田养殖黄鳝要在进出水口安装拦鱼设备。安装时,应注意选择材料和确立网目大小,一般网目2毫米的铁丝或纱窗,也可用竹篾纺织和棕片代替。用竹篾编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竹条纵向排列,竹条之间的孔隙为长方形;另一种是纵横向编织,形成方形孔隙,这种编织方法不易逃鱼。拦鱼栅建成“∧”形或弧形,进水口凸面朝田外,出水口凸面朝田内,以加大过水面,加大流水量,不影响进排水速度,避免水流过大把拦鱼设备冲倒冲垮。面积小,过水量不大的田块,建一道拦鱼栅即可。田块大或过水量大的田块,拦鱼栅应适当加宽。如放养的种苗较小和增加保险系数,可设双层密拦栅,第一层的作用是阻拦草渣、浮萍和其他杂物;第二层采用铁丝编织,可阻拦较小规格的个体逃逸。拦鱼栅的高度和深入田埂的深度,与防逃墙同。还要确保质量,拦鱼栅两旁用树枝或竹竿支撑,将拦鱼栅固定其上。


防止螃蟹五逃



河蟹逃逸原因大约有以下五种:
一是放养蟹种时
蟹种放养初期,由于蟹种对新的水体环境不适应,纷纷沿池四周乱爬,常导致大量蟹种逃走。防逃措施可事先在蟹池中围出1亩~2亩水面,进行短时间暂养,待蟹种适应新水体后,再放养到蟹池中。
二是在蟹池中饵料严重缺乏时
当蟹池中天然饵料及人工饵料严重缺乏时,一方面会造成河蟹互相残杀;另一方面即会发生河蟹因索饵而逃逸。防逃措施春季蟹池每亩投放鲜活螺蛳200公斤,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生长季节要加强投喂,日投饵2次,投饵量为存池蟹量的5%~10%。饵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三是在天气突然变化时
特别是在出现风雨交加等恶劣天气时。防逃措施天气变化时加深水位,雨后再恢复原水位。
四是在生态条件恶劣时
如池塘水草少、透明度低、溶氧低等,不利于河蟹脱壳生长,河蟹会寻求适宜的生存环境而逃逸。防逃措施1.蟹池保持足够的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2.生长季节每2天~4天换一次新水,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使池水溶解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pH值7.5~8,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
五是在河蟹生殖洄游时
河蟹性腺发育成熟后,要繁衍后代,就要进行生殖洄游。特别是霜降前后刮西北风或大雨时,河蟹活动频繁,纷纷沿池壁攀爬。防逃措施1.加固防逃设施;2.及时起捕成熟蟹。

如何设置螃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


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1)水泥砖墙
池塘四周,离水边1米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1米,墙顶做向内的出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圆弧形,内墙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此法具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
(2)玻璃钢、钙塑板围拦
在池埂上用高1米的玻璃钢或钙塑板埋入土中20xx限为3~4年。
(3)聚乙烯网片围拦
用3×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形成向内的出檐。用1米长树桩或竹竿固定网片。如不做出檐,可在网片下端缝上宽为50厘米的塑料薄膜(0.1毫米厚)。此法造价低,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
(4)双层聚乙烯薄膜围拦
在蟹池外围挖一沟.将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出土部分用竹片固定,上端向内倾斜60°角。此法造价低廉,不抗大风,需及时维修更换。
此外,池塘进排水口均应用网片拦好。

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罗浩元1,陈桂林2,陈海3

(1.广西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300;2.广西平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37300;3.广西平南县思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21)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鹅的养殖数量日益增加,伴随而来的便是不断产生的鹅病,这给养鹅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当前鹅病多发的流行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鹅病产生前后应采取的相关对策,意在有效控制鹅病,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鹅病;流行特点;对策

1流行特点

随着养鹅规模的日益扩大,养鹅业不断发展,鹅病呈现出很多新的流行特点。

1.1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

近年来鹅病流行呈现的最主要的新特点便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鹅病的复杂性以及新病不断出现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而养鹅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鹅场发展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1.2防治难度不断增加

造成鹅病预防治疗难度不断增加的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增加,为养殖户针对性预防鹅病,准确诊断鹅病,及时治疗鹅病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鹅病的原因多样化,如胚源性以及各种病毒细菌,致病因素复杂化,养殖户很难做到严密防治。主观上的原因是养殖户的防控技术没有与鹅病同时进步,防治手段都相对落后。

1.3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

现代鹅病流行的特点是鹅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过去高。养鹅场暴发鹅病更加容易,概率更高,而且一旦暴发流行性疾病,很快就会波及到整个养鹅场,十分容易传染、肆虐,造成大量的死亡。这与养鹅场的规模、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是现代养鹅业流行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

2.防控对策

鹅病流行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防控对策不太有效,所以必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防控现代鹅病。

2..1防控根本原则

防控鹅病,首先养殖户要树立起正确的防控观念,坚持科学的防控原则。养殖户要树立起重视疫病、重视免疫工作的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并举”的原则。养殖户要重视疫病防疫的工作,这是现代养鹅业中的核心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各项免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2..2具体防控方法

鹅病的防控要从小抓起,从雏鹅破壳而出的那时起就应该开始鹅病的防控工作。首先淘汰掉一部分劣质的雏鹅,然后对挑选出的合格雏鹅进行科学饲养,当雏鹅6周龄左右的时候需要注射相关的免疫疫苗;其次,在日常饲养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疫病的高发时节,需要在鹅的正常饲料中添加合适的药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最后,对鹅群时时关注,一旦发现有疫病的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鹅病要根据其症状准确诊断为何种具体的鹅病,根据鹅病用对药,用好药。此外,鹅病的预防要从点滴做起,最根本的是做好养鹅场的日常卫生和药物消毒工作。养殖户应该每日清理一次鹅粪,鹅10周龄以后,由于其进食量大,排粪多,还应该适当的增加清粪频率。定期对养鹅场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消毒粉或者消毒液。对地面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粉效果最佳,对鹅笼以及空气的消毒则通过喷洒消毒液的方式,如果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的效果更佳。

2..3科学饲养管理

通过改善鹅饲料的营养结构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防控鹅病,是现代化养鹅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控鹅病的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手段办法。养殖户饲喂鹅群的饲料首先要保证营养丰富,其次应该去单一化,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相结合,提高鹅群的体质,增强鹅群的免疫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指将现代的养殖管理方法与养殖户传统的养殖经验相结合,在管理饲养鸭群的过程中体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技术性等特点。

3结语

防控鹅病需要现代科学的方法,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确保疾病诊治工作等。

参考文献:

马力,杨丽梅.几种常见鹅病的防治.中国禽业导刊,2007(06):36.

侯治平.鹅病防治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0(11):20-21.

预防鹅病综合技术.内江科技,2000(06):4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297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