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野杂鱼有哪些危害?养殖户应该怎么处理?


说起野杂鱼很多养河蟹的老板都比较头疼!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今天来支支招!今年早春温度低温差大,河蟹蜕壳比往年来的稍晚一些,4月15日温度开始升高,很多塘口中的养殖动物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小野杂鱼、在泥里的泥鳅,洞里的龙虾。直接导致水体泥浑、黄浑。很多水草开始挂脏,长势活力差;河蟹吃食少,翻倍率底,黑鳃黄鳃等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杂鱼的危害和怎样去处理。
一、蟹塘有杂鱼的原因剖析
1、清塘不彻底;很多塘口卖蟹迟,晒塘时间短,没有进行翻糖,冬季泥鳅在底泥中,清塘药物选择参差不齐,药效达不到预期效果。龙虾洞在蟹埂处,药塘时水位要上到8月份时的最高水位。
2、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春季放苗前进水时,进水口未用网目过滤,鱼卵直接进入蟹塘。
3、鳜鱼(桂花鱼)放苗后,很多塘口放一些大鲫鱼产卵,作为鳜鱼的饵料鱼,如果鳜鱼的成活率不好的情况下,塘口的野杂鱼多起来后又会把水搅浑。
4.其他情况;水草上携带一部分鱼卵,尤其水花生。龙虾、青虾较多也会把水体搅浑。
二、蟹塘杂鱼的危害剖析
1.水体出现黄浑、泥浑情况;这是杂鱼出现的最直观的现象,水体稳定性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河蟹摄食差,体质差,蜕壳晚,翻倍率低,严重情况会引起少量死亡。
2.水草挂脏,长势活力差,草抓在水上扎手;水草是河蟹栖息生长的重要场所,对河蟹的翻倍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菌藻失衡;水体稳定性差,前期水体培藻难培,有机碎屑耗氧物多,水体保肥性、保温性差。后期河蟹养殖溶氧较低,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和蜕壳。底部细菌多,河蟹发病率较高。
4.杂鱼与河蟹抢食严重;河蟹在池塘底层,杂鱼在水体中层,饲料未到底部就被杂鱼吃掉了,间接增加养殖成本,河蟹规格较小。
5.龙虾和泥鳅携带细菌病毒,发病率不能可控。
三、如何处理蟹塘野杂鱼
1.把好清塘关,杂鱼去无踪。选择合适的清塘药,洒好塘,翻好塘。
2.进水口用网目过滤;60目的网两层绑在进水口水管上,鱼卵直接不会进入到蟹塘。有少量泥鳅可以下小地墩笼逮抓。
3.河蟹塘放鳜鱼一亩5-10条,不需要放饵料鱼,塘口自身可以满足鳜鱼的摄食与生长。放鳜鱼前,处理掉野杂鱼,去当地渔药店咨询。建议:巴豆一亩3斤;清塘2008拌麦麸泼洒,海抖一扫光(可选,慎用)。
4.河蟹塘水草以伊乐藻为主,水韭菜、轮叶黑藻和大头翁为辅,选择干净无鱼卵的水花生。
5.河蟹塘少放或不放青虾和龙虾,细菌和病毒难控制,发病率高,河蟹产量过低。
6.后期水草多后处理杂鱼的效果差,杂鱼多处理不及时,选择投喂冰鱼。
7.提高河蟹自身体质,前期蟹苗吃食时加一些保肝护胆,增强免疫力的内服。
处理野杂鱼的塘口
其实,少量的野杂鱼在塘口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要避免它繁殖增多,以造成危害,所以,现阶段发现杂鱼较多的塘口可适当的加以处理,将其危害降到最低。

相关阅读

四月份野杂鱼繁殖旺季,河蟹塘打水需谨慎



每年都会有很多养殖户都会为野杂鱼将水搅浑而苦恼?为什么有的塘没有什么野杂鱼,而有的塘却很多杂鱼(主要指鲫鱼和鲤鱼)?河蟹塘野杂鱼到底从哪里来的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一起聊一聊。
图形的水花位置就有几条鱼在交配产鱼籽
每年3月底4月初是鱼交配,繁殖的季节。很多鲤鱼,鲫鱼都会在这个时间交配产卵。河道的水草上附着很多鱼籽,鱼的受精卵有多大呢?受精卵大小在1毫米的样子。同时孵化出来的水花更小。长度约5毫米-10毫米。
河蟹塘的杂鱼到底是怎么来的?常见的就是打水的时候网袋没套,货有漏洞,鱼籽进去。另外一个就是原塘在排塘过程中,水没有抽干,部分鱼没有杀死,繁殖第二年繁殖。人为的投放亲本鱼。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打水口的泵四周杀鱼卵,主要用漂白粉,用量20-40斤,直接撒在泵的四周。
出水口套网袋,网袋的目数在100-120目。最好用双层的网袋,并且网袋四周的用塑料套起来。熟练防止老鼠夹网袋,而且网袋在每次打水后要讲网袋晒干,爆晒将受精卵杀死。并且打水前检查网袋是否有漏洞。有的漏洞及时更换新网袋。
针对泡汤不彻底的,晒塘水每晒干的主要还是在清塘的时候,降低水位,水位越小,杀鱼的效果越好。建议将水排放到环沟的有少量水,然后用清塘药,后续将水位打起来在用清塘药泡塘。泡塘后及时排干水,晒干塘。
人为的投入鲫鱼,鲫鱼,这种主要还是要处理好周边邻里的关系,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主要是在平时巡塘多留意观察有没有杂鱼。在5月初的时候尽可能杀一次杂鱼。再上大水。之后在用放鳜鱼,吃一些野杂鱼,泥鳅等,防止野杂鱼过多。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彻底治理蟹塘里的蓝藻



蓝藻问题一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一个难题,也困扰着许多养殖户。在去年的养殖后期,很多塘口都爆发了蓝藻,而且呈现出蓝藻爆发早,而且增值快等特点。很多养殖户在遇到蓝藻发生时,处理问题有些急促,导致越处理问题越难解决。蓝藻我们一直建议以预防为主,当蓝藻发生时也不比太过紧张。
我们总结了蓝藻发生的池塘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部分塘口出现蓝藻是因为池塘中没有水草或者水草很少,导致后期有机质含量过高,不能被完全利用;
2)螺蛳放养量太少,或者放养的螺蛳成活率不高,导致后期底质有机质含量丰富。
3)前期使用化肥和有机肥过多,后期很少使用微生物或底改来分解有机质,导致肥料在池塘中积累,并没有被完全利用,当到了养殖后期,温度升高,Ph升高,水体形成富营养化,蓝藻开始发生。
综合以上情况预防蓝藻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1)保证水草的正常生长,在养殖中期要注意对水草及时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公分。
2)前期如果螺蛳放养量不够,可在六月份增加一批螺蛳,一般总放养量在500-600斤/亩,并要保证螺蛳质量要好。
3)河蟹养殖前期尽量使用生物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机肥要通过芽孢杆菌和酵母菌进行发酵,在中期(5月份以后)要定期在池塘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后期肥水主要以氨基酸类肥料为主,每月配合使用1-2次枯草芽孢杆菌原粉(2亩/瓶)和反硝化细菌原粉(2亩/瓶)分解池底有机质。
池塘已经发生蓝藻处理办法:
一、当蓝藻发生时不必过分当心,如果水源较好的塘口可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在三分之一左右,然后使用绿百多池底清道夫(6亩/袋)或水底双改颗粒(6亩/袋)或蟹底乐(5亩/袋)改善底质。蓝藻发生时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防止倒藻的发生,一旦遇到倒藻情况,首先换水三分之一,第一天上午使用绿百多解毒绿水宝(3亩/瓶)或水体解毒灵(2亩/瓶)解毒一次,下午使用绿百多池底清道夫(6亩/袋)或水底双改颗粒(6亩/袋)或蟹底乐(5亩/袋)改善底质。第二天使用氨基酸类肥水产品如底栖硅藻生长素、氨基酸有机膏、益藻营养膏加肥水利生素(2亩/袋)或多藻益菌素(3亩/瓶)重新培养有益藻类,晚上注意增氧。
二、如果蓝藻大量爆发,有条件的可每天换水一次,把下风口的蓝藻排除,然后进行杀灭。杀蓝藻的产品很多,一般不要使用小厂家的产品,最好使用熟悉的产品进行杀灭。一般使用二氧化氯比较安全,但是从效果上来讲硫酸铜效果要更明显(不得已才用),但是硫酸铜对河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会导致河蟹规格不大。最好选择生物型的产品如绿百多的生物蓝藻灭(2亩/瓶),对河蟹和水草没有影响。一般杀蓝藻最好从上风口开始,分两次进行杀灭,一次杀一半的面积,一般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杀蓝藻的同时要采取增氧措施,可以用水泵在池塘中冲水,并同时配合增氧剂。在杀蓝藻的这段时间养殖户一定要密切关注池塘中水质以及河蟹的情况,特别是在夜间,要定时巡塘。
蓝藻杀灭后一定要跟上相应的措施,蓝藻死亡后会很快产生蓝藻毒素,解毒是首要的,先可换水三分之一,然后使用绿百多解毒绿水宝(3亩/瓶)或水体解毒灵(2亩/瓶)解毒一次,解除重金属和蓝藻毒素,然后使用绿百多生物免疫多糖(2亩/袋)和解毒高稳C(10亩/桶)增强河蟹体制,减少应激反应,一次解毒可能并不完全,可连续使用2-3次。解毒以后,紧跟着是改底,连续改底1-2次,可使用绿百多池底清道夫(6亩/袋)或水底双改颗粒(6亩/袋)或蟹底乐(5亩/袋)同时配合增氧措施一起使用效果更明显。水质情况稳定后可使用底栖硅藻生长素、氨基酸有机膏、益藻营养膏加肥水利生素(2亩/袋)或多藻益菌素(3亩/瓶)重新培养有益藻类。

河蟹塘下风口的塘油膜是什么东西?有什么危害?怎么处理?



近期在市场上发现很多蟹塘下风口都存在油膜看起来很脏,针对养殖户朋友的提问在这里就油膜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处理方法做个简单的分享望对各位老板有所帮助
一、油膜产生的原因:
1、动植物及死亡藻类和青苔腐烂后形成的物质,常见于清塘不彻底的池塘;
2、鲜鱼或冰鱼投喂后产生的(未经清洗投喂会更多);
3、淤泥厚的池塘于养殖中期底热返底,造成的底层有机质释放。很显然,当前池塘里油膜多,最大的可能就是动植物及藻类尸体腐烂后,未能彻底晒塘清塘导致的。
二、油膜有什么危害呢?
1、油膜很多的话,能够封在池塘水体表面,阻碍空气与水体交换,长此以往易导致缺氧、缺碳;
2、油膜多,水体粘性大,微风不起浪,会导致水体流动性差;
3、油膜里的杂质、有机质会成为虾蟹鱼等苗种阶段的潜在饵料,这些脏的物质被吃下去后易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肠炎,油膜是比较脏的一类物质,多了之后便容易滋生更多的有害虫及有害细菌病毒;
4、油膜大量存在的池塘,随风飘荡易附着于水草上,长此以往水草表面黏附厚厚一层泥锈,水草就很难生长起来了。
三、怎么处理油膜?
油膜属于杂质、有机质的聚合体。其主要特性是有黏性,池底或水体表面都会有。一般建议:
1、下风口油膜聚集区人工用水舀捞除或从排水口放出。
2、现阶段的油膜几乎都是从池塘底部来的,所以可以针对池底再做一些分解氧化工作。

梅雨季节,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管理蟹塘?



6月9日湖北省入梅,梅雨季正值河蟹的生长旺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虾蟹专家顾泽茂提醒,此时蟹塘管理必须做好消毒、调水、养草等工作。
因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顾泽茂建议,蟹农可以使用氯制剂和碘制剂进行消毒,水草不好的塘口可选择生石灰消毒。
“多雨天气一定要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顾泽茂说,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增氧剂、分解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对于蟹塘来讲,管草仍是关键:“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沟里伊乐藻不能出水,如有出水要及时割除。”顾泽茂指出,大雨时节,还要注意防逃工作,“蟹池水位原本较高,很容易溢塘,因此要加固各种防逃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彻底治理蟹塘里的青苔



河蟹养殖过程中,青苔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养殖户,很多养殖户在养殖前期不做好预防工作,当青苔发生时,会使用硫酸铜或杀青苔药物进行杀灭。但是随着药物的使用会导致养殖后期出现更多复杂的问题,例如青苔死亡后的很难处理,肥水肥不起来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许多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向广大养殖户进行宣传,帮助养殖户解决这一难题。
在放苗前,我们就必须做好肥水工作,要做到蟹苗肥水下塘。但是很多养殖户会说前期水温较低,藻类不容易生长。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前期应该怎么有效的肥水呢?首先在清塘以后,我们要在池塘底部施基肥,一般在20xx来膏状肥水产品受市场青睐的原因。
河蟹养殖的三、四、五月份,可以通过不断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25公分左右,此时青苔是不容易生长的。但是很多养殖户心中有一些疑虑,当透明度保持在20-25公分时,水草的长势会受到影响,透明度太低会影响水草的光和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绿百多的黑金刚或蟹安神(1-2亩/袋)能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黑金刚的主要成分是腐植酸钠和芽孢杆菌,大部分养殖户可能知道,腐植酸钠具有很多种功能,它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能螯合重金属离子,还具有保肥促肥的作用,再加上芽孢杆菌他能有效的控制水体透明度,保证水草进行光合作用。
青苔生长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有一些几个方面:1)前期的肥水没有肥起来;2)水草生长的阶段没有及时追肥,水草把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后,有益藻类得不到营养。所以在种草后一定要密切关注池塘中水色的变化,一旦发现水草长势很快,水体透明度增高时及时追肥,使透明度维持在20-30公分。3)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导致水质清瘦,肥水困难,青苔滋生。螺蛳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放养螺蛳前一定要注意水质的肥度。放养螺蛳前最好要大量施肥,水越肥越好,第一批螺蛳放养量在200-300斤/亩,不宜过多。
河蟹养殖的五月份是青苔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水温达到20°C以上,如果发现池塘中有青苔出现,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或者硫酸铜杀灭。在养殖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或杀灭青苔。先使用绿百多的生物菌改底剂(3亩/袋)在青苔四周干撒,然后使用黑金刚(1亩/袋)化水泼洒,两天后使用绿百多膏肥(如底栖硅藻生长素、氨基酸有机膏、益藻营养膏)+肥水利生素肥水,一般在一周左右,青苔自然死亡。生物菌改底剂主要是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沉在青苔上会消耗氧气,抑制青苔的呼吸作用;黑金刚或蟹安神使用后通过抑制青苔的光和作用抑制青苔的生长,最后培养有益藻类和菌类达到杀灭青苔的目的。
药物和硫酸铜的使用对养殖环境的影响:1)导致池塘中重金属离子超标,影响河蟹的吃食,从而导致河蟹体质下降,生长缓慢,最后导致河蟹规格不大。2)在杀灭青苔的同时会杀灭池塘中的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群,导致水体失去平衡,如果不解毒还会造成后期肥水困难。3)对水草有一定影响,长势不旺。有些经常使用硫酸铜、漂白粉或者杀青苔药物的养殖户发现,他们螃蟹的规格总是不大,原因就在这里了。

养殖户如何让河蟹塘增收



河蟹养殖的利润是非常大的,但是风险一向也是最大的,那么如何在这么大的风险下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呢?套养模式,就是在养殖池塘中,套养部分鱼、虾品种,在不影响螃蟹规格与产量的前提下,让鱼、虾、蟹一起生活,以达到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现在我给大家介绍几种现在最常见的套养品种供大家参考参考。
一、青虾套养
青虾是一种纯淡水虾,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广,肉味鲜美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养殖前景。
青虾的套养是在清明后在蟹塘放入抱卵青虾0.5斤/亩,一般是在5月份可以出虾到7、8月份可以出虾60-80斤左右。
注意事项:
1、在放入虾苗后慎重使用杀虫药物,以免造成青虾减产或绝产。
2、青虾容易导致螃蟹发病,所以青虾套养时要经常消毒,十天到半个月一次。
二、鳜鱼套养
鳜鱼可以摄食蟹塘里的野杂鱼,即提高了蟹塘饲料的利用率,又防止后期野杂鱼过多把蟹塘水搅浑。
鳜鱼的放养时间在5月底6月初,放养规格为4-5cm,放养密度为20尾/亩左右。
注意:
鳜鱼品种的鉴别,常见的有大眼鳜,翘嘴鳜,通常情况下翘嘴鳜比大眼鳜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翘嘴鳜的下颚口伸至眼缘后端,大眼鳜则无法超过。
三、花白鲢
花白鲢在水体过浓或蓝藻过多时会滤食一部分藻类。
花白鲢的放养是在3月份左右,白鲢2尾/斤,3尾/亩,花鲢3尾/斤,10尾/亩。
四、龙虾套养
龙虾具有生长速度快,饲养管理容易等特点。
龙虾苗的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份左右,规格在3-4cm,密度为2000-2500尾/亩,7、8月份开始起捕。
注意事项:龙虾在高温期特别容易发病,要多注意做好消毒的工作。
五、南美白对虾套养
南美白对虾俗称白对虾,其个体大,生长快,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含肉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白对虾的套养时间是在5月份左右,放对虾苗1万只每亩,8月份开始起捕,亩产可达100斤左右,规格在30-60头/亩。
注意事项:
1、白对虾苗种要淡化到双零的盐度才能放入蟹塘,否则会降低白对虾的回捕滤。
2、白对虾需要早上投料一次。
3、由于白对虾摄食速度比螃蟹快,所以最后是在下午喂料的时候使用螃蟹料加冰鲜鱼混合投喂。
4、下午喂料时间推迟到太阳下山以后。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调节河蟹池塘的肥度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如何调节养蟹池水使其达到中度肥度呢?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蟹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四月份河蟹吊网是怎么回事?养殖户应该怎么处理?



“喂”
“小王,我的螃蟹现在出现吊网是什么情况?”
“叔,我真好在附件看塘口,我过去看一下。”
笔者过去一看,还真有螃蟹在网子上面。着实惊讶。
前期水质优良不可能突然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测是缺乏饵料,该河蟹在围网上面寻食漂浮的枯草嫩芽以及一些轮叶黑藻的芽孢头子。后来靠近看果然是河蟹在吞食枯草嫩芽。虽是虚惊一场,但是笔者在宿迁骆马湖地区走访下来发现,许多养殖户的塘口出现水体浑浊大多是饵料不足引起的。
经过了解发现有几个主要原因导致骆马湖地区投料不足:
1.天气苗种误导。
前期倒春寒严重,加上去年高温天气苗种减产,许多养殖户都选择价格低廉的小苗,其中差苗占比高,许多塘口喂料出现少吃,或者不吃的现象,导致养殖户认为河蟹吃食量小。
2.食台误导。
本地养殖户有放食台的习惯,而河蟹不像对虾,河蟹对食台上面的食物很有恐惧感,太平坦缺乏隐蔽性,还有放入水体时间不长与环境不相容,最后总是鱼吃完或者鱼也剩了一小部分,导致养殖户认为吃料不大,喂料量上不去。加上温度升温虫子大量繁殖,许多养殖户都把水体浑浊归为虫子的原因。
3.集体误导。
养殖户在喂料或者使用一些方法喜欢和别的养殖户沟通,最后形成大局面的喂料不足,许多养殖户发现塘口夹草依然不敢使劲加料认为,其他人塘口喂料几斤,我已经喂料十几斤很多了。最后想其他方面的原因。
笔者在一塘口发现许多河蟹白天在下风口寻找食物。
笔者建议喂料:投苗总重量×2×成活率(0.8—0.9)×3%=参考喂料量。
我以塘口放苗五百斤为例:在骆马湖地区现在喂料在20斤到35斤之间。
有养殖户说:河蟹半个月不吃料都没事,这个在饱腹情况下确实是的,但是刚经历一壳,许多河蟹肠道基本都是半空肠状态。而且前期天气差,开口料吃的不是很理想,现在又经历一次脱壳,河蟹急需能量补充,加上这几天骆马湖地区连续升温,河蟹吃食量猛增顾建议加料翻倍。
笔者建议塘口喂料根据自己塘口实际情况去喂料,切不可看其他塘口来判判断自己的喂料情况,首先根据苗体中以百分之四投喂,然后在塘口根据面积大小设立五到十个饲料点来判断吃料情况。
养殖小提醒:1、饲料打点选择没有泥皮和食台的地方进行地面打点,在岸边做好标记。以便隔天看吃食情况。打点随着天气变化而出现水位变化。
2、鱼在实践中三斤鱼等价一斤料来进行换算。
3、有青虾的塘口,喂料参杂着豆粕不计入饲料总量。
4、在天气降温的时候,喂料地点可以往深水区,减料投喂。
5、喂料每天勤观察,多总结,灵活喂料。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栽种什么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够产出规格较大的螃蟹。这正是因为水草在池塘中能够净化水质底质、稳定水体、提供氧气,使得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环境良好。这样,河蟹发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规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几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现青苔难以根治、蓝藻频发、夹草、上脏萎缩等许多水草的疑难杂症。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现了无草的尴尬局面,养殖规格逐年偏小。
如何选择水草、如何保草成为目前河蟹养殖最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常见的两种水草(扁担草与伊乐藻)的优缺点来探讨一下: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该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
扁担草(苦草、带草)
优点:
种植方便、生长速度快、净水能力强、适应高温
缺点:
①坂田围网种植扁担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质管理。
②“败草”问题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应激,很容易导致扁担草在短时间(2~3天)内被“败完”,让人措手不及,无法弥补。
③螺蛳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养殖成本比重可达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变。
被夹的扁担草
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①“不怕夹”是其最大的优点,伊乐藻根、茎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无草的风险。
②立体式生长,遮阴效果突出,给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蛳投放可相应减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能够保持长期水体稳定。
缺点:
现有大部分池塘无增氧设备,高温期缺氧易导致伊乐藻下沉腐烂。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装增氧机),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时拉草、科学肥水,缺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乐藻长势茂盛
全塘种植伊乐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养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沟四周浅水区紧密种植伊乐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铺种)的种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过调节水位来控制伊乐藻生长。
3、养殖中期(5~6月)通过“打头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预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为水草补充“碳源”,促进生长活力,预防上脏及腐烂!
全塘不围网种植伊乐藻
“活力碳”专业“保草”

河蟹塘高pH的危害与处理方法



pH主要是用来描述水溶液的酸碱程度,是水产养殖的最基础指标之一。最适合螃蟹生长的pH值为7.5—8.5,但在螃蟹养殖过程中特别是中后期许多塘口都会出现PH值偏高的现象,特别是水清水草多的塘口、长青苔的塘口、蓝藻爆发的塘口等。
pH值高蓝藻爆发
pH高的危害
1、腐蚀螃蟹鳃部,鳃丝肿胀部易被有害菌感染,长期偏高爬边上草的螃蟹多,高温期易出现伤亡。
2、导致水体缺乏碳源、微量元素,当营养元素缺乏时水草、藻类、菌类、养殖生物都会因为营养元素缺乏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
3、总碱度、总硬度偏低,天气好时易出现倒藻。
4、螃蟹吃食差,主要因为不良的环境导致鳃部或者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从而不吃食,体质变弱。
5、易脱壳不遂,温差大时脱壳后死亡,出现脱壳不遂主要水体中钙出现沉淀,或被其他吸收。
6、易长蓝藻,普通有益藻在高PH值的生长受到抑制。
7、用药效果差,使用酸性的药物、藻类、菌类时效果差。
pH值高青苔药使用后效果差
8、易出现青苔、刚毛藻等。
9、其他影响,氨氮毒性变大等。
PH值高鳃部水肿腐烂
pH的正常指标
螃蟹塘由于水草、青苔、蓝藻等许多塘口pH都很难保持在7.5~8.5之间。所以通过检测,建议塘口中下层水体pH最多不要超过9.5,高于时塘口就易出现以上问题。特别部分塘口超过10以上,基本上都会出现大量伤亡。
高pH的处理
1、减少水草覆盖面积、割草捞除过多的水草。
2、杀灭部分藻类、水草。
3、增加漂浮植物覆盖面积。
用药很难去降低pH,除了部分杀藻、杀草药效果好,但使用后对养殖动物危害大。因此pH高的塘口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定期换水,使用活肥、补钙素、优镁、纳米黑金、水博士、黄金益菌素等减轻pH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33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