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殖蜈蚣有那几个养殖关键点?

蜈蚣作为五毒之一,因为其狰狞的外表和猛烈的毒性让人生畏,但蜈蚣却是一个难得的好药材,在多个医药方面上都可以得到好的应用,因此市面上的经济效益也相对变好了许多,这也导致了许多蜈蚣养殖户的增加,下面小编就新手该如何养殖蜈蚣和大家说说。

一、搭配养殖地

搭配一个好的蜈蚣养殖地主要需要考虑三个方面,其中分别是饲养盒、垫料以及合适的躲避地方这三个方面,下面就和大家说说。

(1)饲养盒

对于饲养盒的选择,小编比较可以使用立方木箱,这样既可以方便饲养又可以节省空间,的但选择立方木箱的时候要注意木箱的通风和防逃跑情况,毕竟蜈蚣的攀爬和钻缝能力都比较强,这是大家需要注意到的。

(2)选择垫料

垫料的选择主要还是以泥土和木块为主,这边小编比较推荐的有泥炭土、椰土以及爬虫木块为主,这三种都是比较不错,同时这三种也可以混合起来一起用,在选择垫料的时候同时也要注意定时的更换垫料,毕竟长时间这些泥土会出现螨虫,危害蜈蚣的健康。

(3)躲避地方

蜈蚣是一个比较胆小的生物,特别是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当中是需要找一些安全感,而这些躲避地方刚好可以,因此养殖地中躲避地方必然不可少。

二、环境控制

蜈蚣对于环境的变化还是比较敏感的,一个好的环境同样可以帮助蜈蚣更好的成长,这里小编认为环境控制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湿度方面,在温度方面蜈蚣的最佳生长温度主要集中在23°~28°中,而在湿度上来讲,蜈蚣喜爱阴暗潮湿的地方,因此在湿度上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夏季空气湿度在60%~70%之间,垫土在10%~25%之间,而冬季则是空气湿度在45%~55%之间,垫土在10%~15%之间,这样生长蜈蚣的长势都比较不错。

三、饲养管理

蜈蚣养殖的饲养管理主要集中在喂食和供水,对于喂食来说,主要的食物还是面包虫和大麦虫,幼体饲养可以以三天左右喂一次,成体一周一次即可,幼体主要以死虫或者无法活动的虫子为主,而成虫则可以以活虫为主。

其次是供水,蜈蚣对于水还是比较依赖的,因此对于水尽量持续性并频繁更换为主,并且选择一个不易打翻的水盆,毕竟蜈蚣还是比较喜欢乱爬的。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中脱壳期的技术管理应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对河蟹脱壳的认知
河蟹脱壳受体内渗透压的刺激,当体内渗透压升高到一定水平后机会刺激脱壳激素分泌,旧壳的钙离子回收,并生成新的壳。脱壳十几或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但要经过12或24小时的硬化。河蟹的脱壳的下限温度为15℃,上限温度为30℃,最适为18~25℃。另河蟹脱壳需要一种物质甲壳素,河蟹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转化胆固醇的能力很差,甲壳素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河蟹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同时脱壳期间需要营养积累充足,溶解氧高和水质清新,不然会引发大量的伤亡,为此脱壳期的管理对河蟹养殖而言至关重要。
二、河蟹生殖蜕壳前后管理工作要点
1、蜕壳前要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及比重,饵料要求优质、新鲜、充足,满足其生长需求的同时也避免蜕壳期残食软壳蟹。
2、蜕壳来临前,要及时泼洒或在饵料中添加“离子钙”和“低聚糖863”或“泼洒VC”,可以增加池塘中钙离子浓度,增强河蟹体质,有利于河蟹蜕壳同步化。
3、蜕壳期内,应保持水位、水质稳定。大量蜕壳时,不宜肥水;避免进行换水工作;禁止使用消毒剂、杀虫剂。
4、蜕壳期如遇到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及时使用VC、免疫多糖及VE类的药物增强蜕壳期河蟹体质,减小应激反应造成的危害。
5、蜕壳后,由于其体质较弱,活力不强,不能进行换水和消毒工作。需要减少投喂量,并在饵料中添加含有离子钙和VC的药物。
6、巡塘发现大量硬壳蟹活动后,可以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加大投饵量,强化营养补充,做好上市前的育肥工作。
三、脱壳不遂症的防治措施
症状: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河蟹,病蟹甲壳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有较大裂缝,有的不能脱壳,有的脱壳后不久死亡。
病因:河蟹脱壳时生化生理变化比较复杂,因此影响河蟹脱壳的因素很多。水质恶化、营养缺乏或失调、蟹体弱或受伤较重、其他疾病都会导致脱壳不遂。
处理方法:改善营养,补充矿物质,促进营养均衡是防治此病的根本方法。
1、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2、平时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或营养快线及生物活性钙补,补充矿物质和脱壳激素。
3、全池泼洒钙加加,提高水体矿物质的含量。平时每15天需使用至少一次钙加加。
4、在脱壳高峰期前使用1-2次底生氧,改善底层养殖环境,增加底层溶解氧,减少底层有害物质含量。
四、软壳蟹及死亡的原因及应对
1、软壳病:
症状:河蟹脱壳后,长时间甲壳不变硬(超过33个小时),用手捏,通体柔软。病蟹不食不动,易受敌害侵袭。
病因:投喂饲料营养不均衡,缺钙等所引起。
防治方法:脱壳前期使用“生物活性钙补”,高峰期使用“钙加加”。
2、脱壳期死亡的防治措施
病因:水质可能有问题,水体中或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或水体的溶解氧可能不足,软壳蟹对溶解氧的要求是正常生长状态的2-3倍;体质太差,免疫低下;脱壳期不当使用药物等都可能引起脱壳期的死亡。
分析死亡原因后,若是水质及溶氧问题应当及时换水,解毒,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与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数值水平;体质原因应在水体中泼洒VC及免疫增强剂,补充磷、钙含量,促进河蟹快速钙化。因操作不当同水质处理方案。发现死亡后,要捞出死蟹,建议使用“菌克27”+“低聚糖863”泼洒,防止后继细菌滋生引发更多的疾病。

河蟹养殖营养方案的五个关键点



1.保肝
肝脏是河蟹重要的代谢器官,起到排毒解毒、造血载氧、分泌消化酶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功能,随着河蟹的脱壳生长,肝脏的负荷变大,易发生病变,导致体质、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细菌性疾病。所以平常预防时要定时内服“平肝宝+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或“肝利康+营养快线+酵母细胞壁多糖”。
2.助消化
河蟹是怕热不怕冷的变温动物,其体温常接近于养殖水温20~25℃,这个温度低于河蟹体内消化酶的适宜温35~40℃,所以内源酶不足;且河蟹胃大、消化道短,故贪吃最易消化不良。平时预防肠炎病害时要定时内服“消食健胃宝+营养快线+格力安”
3.补钙
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能力强。河蟹在蜕壳时,要把外壳上的钙离子吸收到体内(所以脱壳期的蟹壳看起来变黄等),等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时才能顺利脱壳。蜕壳后的“软蟹”要充分吸收水分,特别是水体的钙、磷等来促进它外壳的硬化。所以脱壳前一个礼拜要定时内服“AD钙+营养快线”补充能力和营养,增强活力。脱壳高峰期外泼”核糖核酸钙+解毒应激灵”促进硬壳、恢复。
4.促长,增膘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河蟹喂料“两头精中间粗”。后期投喂精饲料,长肥促膘,要喂足料。但是河蟹本身胃大肠短、贪吃,对高蛋白的饲料消化能力较差。夏季高温饵料又易变质。所以后期喂料要定时加促进脂肪,蛋白吸收的产品“脂壮宝”。
5.AD钙,营养粘合剂
一般养殖户喜欢直接投喂干饲料,但是干料投喂。始终会有少量的粉末,且适口性差,粉末散在水里既污染水质也浪费饲料,甚至会沉入塘底,败坏底质、水质,且干料易吸水,特别是水质较差的塘。河蟹摄食有可能带有细菌、病毒或是亚硝酸盐高等饵料后而引发的疾病。所以喂料时加少量干净清水拌料后再投喂,减少风险。最好在饲料中适当配合环保营养型粘合剂,将饲料包裹后投喂,既能起到诱食作用,还能增强营养消化,更能避免底部淤泥渗水污染饲料。AD钙为新一代乳化钙,不但富含高活性离子钙,维生素A、D等营养成分,补钙快、吸收率高、固壳迅速。还具有较好的粘性,且可以和水任意比例相溶,保持粘性的同时不会对水质和底质造成二次污染。也许是目前最好的粘合产品。

2020水貂养殖方法三大关键点


野生水貂一般生活在水流边上的山洞中,在市面上一般用于皮毛的生产,但是在野外一般不允许捕杀水貂,因此市面一般都是人工繁殖的产物,但这导致了水貂皮毛一直行情不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了解水貂养殖,下面小编就水貂养殖方法和大家说说。

一、 建设水貂养殖场

在养殖水貂的时候,事先打理建设好养殖场非常重要,对于水貂养殖场的建设首先要搭建一个棚舍为水貂进行防暑和防寒的准备,棚舍的规格可以采用长宽高30cmx30xcmx30cm的样子,为了充分的利用棚舍空间,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采用双层规格的样子,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空间,等到这些完成之后,就是给棚舍进行彻底消毒,最后才能够放入水貂。

二、 挑选种貂

选择一些好的种貂非常影响后续的养殖,但不少养殖户对于水貂了解的并不多,因此有些养殖户就容易被坑,这也导致了后面损失不小,毕竟水貂的皮毛成色决定水貂价值,为此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一些挑选水貂的技巧:

1、观察水貂的皮毛成色,看是否毛发亮泽且摸起来比较的柔顺;

2、观察身型,一般水貂的身型是后躯宽而前躯窄,耳朵或者鼻子是否成粉红色,最后再摸摸大腿或者尾巴,一般正常水貂的大腿都是比较有力的,而摸尾巴是看能够正常活动,如果上述都正常那么就可以进行购买了。

三、 养殖管理

水貂的养殖管理一般分数饲养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部分。对于饲养管理来说,水貂的饲料还是以肉类、鱼类、蛋类以及乳类等等食物为主,日常也可以用一些辅助性的饲料结合饲养,比如说瓜果蔬菜,每个阶段的水貂的饲料可以进行调整增加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减少成本,但是幼体阶段尽量还是以以肉类、鱼类、蛋类以及乳类食物为主,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食物的干净,这对于水貂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是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清理水貂的粪便和食物残渣等等,如果等到了水貂的换毛期一定要及时清理毛发,这样能够避免细菌的大量滋生,不然就有很多细菌,这也是各位养殖户需要注意到的。

【淡水鱼专题】罗非鱼养殖保苗关键点



罗非鱼因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在我国海南、广东大量养殖。海南文昌市因养殖面积较大,获得“中国罗非鱼之乡”的称号。笔者通过这几年在海南文昌罗非鱼养殖区的塘头服务,发现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标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苗期的成活率关乎着最终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此,针对罗非鱼如何保苗提出一些技术关键点,供大家参考。

一、清塘准备

清塘是为了给鱼苗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鱼苗的抵抗力相对弱,一个优良的池塘环境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提高成活率。罗非鱼池塘一般为土池,一些野杂鱼、昆虫、蝌蚪等敌害生物和一些寄生虫、病原菌藏匿其中,清塘不彻底,鱼苗会被吞食及病害高发等,导致成活率低。所以清塘在整个标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清塘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因条件限制,这里一般采取湿法清塘。具体方案是放苗前15-20天,可使用生石灰带水5-10厘米消毒,一般用量40-80kg/亩。2-3天后使用密网过滤注水,水深以2米为宜。

二、培水

培养一塘好水,十分关键,关系到放苗成功率。如果水质太过清瘦,水体就会缺乏稳定性及鱼苗生长所需的饵料营养,此时建议使用“藻安生”定向培养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之后少量多次培菌补碳,每隔两天使用一次“双利”套餐(1包“利苗多”+4瓶“利菌多”+10斤红糖+水400斤,发酵1-2天),提高水体碳氮比,维持池塘生物的稳定。

注意:勿用大包颗粒有机肥或化肥肥水。避免藻类生长过快及藻相单一等造成倒藻、底脏、水变、pH值过高、气泡病等。

三、放苗

培水后10-15天,水中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达到平衡,典型标志是水体中出现枝角类,这种水稳定、自净能力强且指标正常,此时正是放苗的最佳时机。
罗非鱼放苗密度以2-3万尾/亩为宜,密度过高的池塘饵料生物易不足,也不利于防虫防病。苗袋和池塘温差不宜超过2℃,一般将苗袋放置水中待温差低于2℃后再开苗袋放苗。鱼苗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机械损伤,放苗后选用安全性高、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永乐碘”)消毒,可以降低鱼苗发病的概率。

四、投喂及管理


1、投喂“利饵多”从放苗开始可投喂悬浮性饵料“利饵多”,有诱食作用,有助于鱼苗开口和营养补充;还可培养浮游动物,稳水防气泡病,净化水体;连用7-10天,壮苗效果突出。

2、多用活菌使用“双利”套餐既能增加鱼苗饵料,也可补充池塘有益菌群,加快物质循环,稳定水体,防控气泡病。

3、多增氧正常天气情况下,在放苗7-10天后,鱼苗耗氧增加,会造成缺氧,影响鱼苗的成活率,建议晚上12点左右开启增氧机预防缺氧,多增氧也能稳定水体。

水蚯蚓养殖成功的四个关键点


水蚯蚓又称为赤线虫,以往常在一些臭水沟中可以发现这种生物,后因为水蚯蚓深受龟鳖、鱼类以及黄鳝之类的养殖动物喜爱且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很多养殖户或者垂钓爱好者会选择使用水蚯蚓作为饲料或者饵料,这也带动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小编就水蚯蚓的养殖要点和大家说说,让我们看看吧。

一、建立养殖场所

水蚯蚓因为习性的原因,一般比较喜欢生活在躲避阳光的肥沃淤泥当中,对于这种生活地址,小编比较推荐像田间的水田当中,因为田间的水田一般都是土地肥沃,适合水蚯蚓的生长,但注意对于对于水蚯蚓天敌的预防,可以在水面设置一些网格阻止天敌。

其次,如果水田不是很肥沃,那么可以使用一些甘蔗渣、粪便以及一些河底的淤泥进行混合一段时间然后再去作为养殖场所,同样是可以的。

二、引种和投放

对于水蚯蚓的引种种源一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臭水沟、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的排水沟,这些地方的种源往往都是比较适合的。

而对于这些种源的投放最好可以选择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因为水蚯蚓最佳生存温度在22~32°左右,而夏天和春天的时候刚好可以达到。

三、饲料喂养

对于水蚯蚓的投食管理,小编认为直接可以投放一些禽畜的粪便或者是一些屠宰场的下脚料为主要食物,其次水蚯蚓还喜好以甜酸味的饲料,因此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喂一些玉米粉、米糠等一些植物发酵之后进行喂养也是可以的。

四、日常管理和采收

对于水蚯蚓的管理主要是集中在水田上面,其中包括有控制水深不超过3cm、控制水田流速避免水蚯蚓卵被冲走以及放水、翻田等,这些行为能够帮助水蚯蚓更好生长。

其次,一般水蚯蚓的寿命只有80天左右,但是产卵却有100万~400万左右,这是非常恐怖的,因此为了可持续性发展,要做好对于这些卵的采集。

散养柴鸡养殖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


散养柴鸡注意补钙:

柴鸡在育成阶段不能喂给高钙日粮,日粮中钙含量应控制在0.8%~0.9%之间。只要发育正常,大部分散养柴鸡在145日龄~155日龄开始产蛋,因此,应从这一时期开始给柴鸡大量补钙。鸡对钙的利用率约为55%,产一枚蛋需要2.0克~2.3克的钙,所以鸡每产一个蛋,需要食入4克左右的钙。根据这一需要量,从开产至5%产蛋率阶段可将日粮中的钙提高至2%,然后再逐渐提高到3.2%~3.5%的最佳水平。如果环境温度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补钙量可适当提高。

补钙时可将石粉、贝壳粉及骨粉作为钙的主要来源。选购时应注意这些原料中颗粒应较大,粉状物越少越好。因为颗粒状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长,在蛋壳形成阶段可均匀地供钙。另外,颗粒状钙在胃中可起到研磨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

散养鸡同样需要饲喂优质全价料:

优良的品种必须通过科学的饲养和管理才能使其遗传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无论是集中饲养还是散养,都必须保证鸡只充足的营养。许多养殖户固执地认为,生产真正的柴鸡蛋就不能喂全价饲料,只能喂原粮。结果导致产蛋率太低,效益低下。实践表明,在散养环境下,鸡只补充原粮与全价料,所产蛋的品质并无明显差异,但产蛋量和综合效益却有很大的差别。

野外散养柴鸡的七个注意事项:

一、细致观察,隔离弱鸡

每天早晚补饲时,观察柴鸡的脸部颜色、食欲、粪便、灵活性等,对精神萎靡、吃食少甚至不吃食者、粪便异常者应隔离喂养,发现病情及时治疗,鸡体恢复正常后再放归鸡群。

二、扩大场地,节约饲料

靠近农田围栏圈养的养殖户,在农作物收获后,可撤栏扩大放养场地,让鸡群采食农民未收净的农作物籽粒,减少饲料用量,降低养殖成本。

三、灯光诱虫,增加营养

晚上用高亮度灯光(最好是高压汞灯)吸引昆虫进入灯下的水盆中,或在灯下张袋收集昆虫,昆虫皆为动物蛋白,柴鸡食后生长快,羽毛丰满,抗病力强,产蛋多。

四、注意卫生,预防疾病

早秋仍天气闷热,高温高湿,尤其是遇秋雨连绵的天气,柴鸡野外放养要注意球虫病。对水糟、料糟每天冲洗,定期消毒,鸡舍做到通风、干燥、没有异味。以防止其它鸡病的发生。

五、环境安静,预防应激

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养殖场环境的安静,防止轰赶、惊吓、喧闹,禁止生人进入放牧场,防止黄鼠狼、猫、狗以及鹰类天敌的侵害,避免鸡群应激的发生。

六、增加光照,正常产蛋

随着秋季夜长昼短的变化,光照不足会影响产蛋率。对产蛋母鸡在归巢后要适时补充光照,自然光照加补充光照一天应16小时为宜。补光在天亮之前进行效果较好。

七、全进全出,及时补栏

一般情况下,每年中秋节之前,柴鸡、柴鸡蛋进入价格高峰期,应淘汰的产蛋母鸡和育肥公鸡应抓住秋高气爽、温度适宜的大好时机抓紧育肥,及时出售。对空鸡舍、设备、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并对放牧场喷洒消毒,净场2周后及时补栏。秋季育雏成活率高。出售、补栏应实行全进全出,这样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散养柴鸡需要严格实施防疫程序:

散养柴鸡虽然体质增强,减少了鸡群患病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就不得病了。由于散养鸡在野外与鸟、兽接触较多,通过鸟、兽传播的疾病也较多,因此,除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外,同样应该重视防疫,严格防疫程序。

柴鸡散养期怎样防疫与驱虫:

按鸡疫病防疫程序,30日龄鸡新城疫Ⅰ系冻干苗滴鼻或点眼1.5头份,鸡痘皮下刺种双针;40日龄禽流感油苗颈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60日龄新城疫Ⅰ系冻干苗肌注1头份;90日龄喉气管炎冻干苗点眼1头份;110日龄鸡痘冻干苗皮下刺双针,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Ⅳ系饮水4头份;120日龄禽流感油苗肌注0.6毫升。对于鸡的寄生虫病,一般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驱虫,同时,定期用球宝等药物防治球虫病。

养鸭防病的几个关键措施


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通常包括鸭病毒性肝炎、鸭瘟、鸭副粘病毒病、减蛋综合征、鸭传染性脑脊髓炎、鸭坏死性肠炎、卵黄性腹膜炎、禽霍乱。对这些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是养鸭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下面就消毒、预防接种和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几方面进行说明。

1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1恰当用药,保证消毒效果

消毒前要做清扫和冲洗,把粪、尿、食物残渣、血、毛及体液等有机物要彻底清除,然后再进行药液喷洒消毒。可用于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甲醛、戊二醛、苛性钠、生石灰、漂白粉、过氧乙酸,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对消毒前后效果不明显的可提高浓度,若还无效果则要更换消毒液。在选择用药时,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要经过计算、比较最终确定适合本场的几种消毒药,以备轮换用药。

1.2要进行有顺序的消毒

养殖场要遵循一定的消毒顺序,例如鸭场内消毒时要遵循先净化运送饲料的道路,后净化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对养殖区的消毒要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鸭后商品鸭。并要对场内的生活区进行彻底消毒。

1.3保证足够的消毒次数

种鸭场应定期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进行带鸭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0.2%过氧乙酸、0.1%苯扎溴氨、0.1%次氯酸钠等。场内无疫情时,每隔2星期带鸭消毒1次。有疫情时,每隔l一2天消毒1次。

2做好常规疫苗接种工作

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鸭群可能因地区不同,所发生的传染病也有所不同,有时传染病会不止1种。因此,鸭群在使用多种疫苗来预防疾病时,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从而形成适宜本场的免疫程序。

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期,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例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有必要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为减小接种引起的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要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5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3建立疫病预防体系
3.1控制好入口

养殖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有专人看管,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场,一定要进时要经过消毒池,并不得在场区内乱走动,更不得将其他禽类带进场区。进人生产区的入口也要设消毒通道,每次进人生产区,必须洗手消毒。

3.2防止交叉感染

场区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无污染。坚持定期的全场消毒和带鸭消毒,发病期间要天天消毒。严防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尽可能避免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严格场内管理制度,各养殖舍要禁止生产要求以外的人员走动,以防交叉感染。平时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不能随意扔掉,必须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造成人为传播疾病。

3.3重视疾病防治

对病死鸭,场内兽医要多做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防治。合格的兽医能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及发病日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适合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选药时要使用正规厂家的产品,以防延误病情,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4做好几种病的疫病监测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如肉鸭饲养场常规监测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其他疾病的监测要视养殖环境和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确保对疾病的有效预防。

蚂蟥养殖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


水蛭别名蚂蟥,很多人看到这种生物都是头皮发麻,因为这种生物具有强大的吸血性,并且很难发现和扯掉,在经过电影和小说的夸张,所以很多人都会害怕,但其实蚂蟥具有非常不错的药用价值,这也附带了非常好的经济价值,因此不少养殖户开始饲养蚂蟥,下面小编就蚂蟥养殖技巧和大家说说。

一、蚂蟥养殖场所以及放苗事项

蚂蟥养殖场所主要以网箱形式为主,规格常常为2cmx4cm的大小规格。其次,对于蚂蟥苗投放时间一般是集中在五月中旬的样子,并且在投放前期准备的时候需要对池子进行消毒,一般可以选择“超碘”作为消毒液。

再者,在购买蚂蟥幼体再运输过程,蚂蟥幼体会存在着一些应激反应,这行为会影响到蚂蟥的成活率,为此再运输过程前,可以先投放一些应激药物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蚂蟥的成活率。而投苗密度上也有着要求,太多了会因为食物和空间分布不均导致生长缓慢,太少了则是浪费空间,为此小编推荐800—900苗即可。

二、水池管理

养过蚂蟥的都知道,对于蚂蟥的投食一般会选择田螺此类螺类,但是这种生物长时间下来可能会导致水池水质变差,从而影响蚂蟥的生长,因此在养殖蚂蟥的时候应该做好定期管理水池水质非常有必要,对于水色尽量保持在嫩绿色和茶褐色的情况,透视度进行能在25cm左右。

三、饲养过程的注意事项

对于在投放过程到养殖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说投放一些解除应激的药物,解除运输中的药物,增加成活率;或者是在幼苗阶段中,养殖户投放的田螺可以事先用乳酸菌浸泡一下再去投放,这样可以提升蚂蟥的体抗力;再者就是现在是高温频发季节,在这个阶段一定要记得定时消毒和换水,并且投放一些药物来分解饲养过程的粪便,这样大大减少疾病爆发的几率!

抓好池塘养殖大闸蟹几个关键期的管理措施


c,在蟹池中用网围成暂养区,培养蟹种,待放养时间、苗种规格成熟时拆除围网,放入池中饲养。
2、蜕壳期管理
河蟹蜕壳前,应加强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最好投喂一些新鲜野杂鱼、螺蛳等动物性饵料,在蟹池中泼洒生石灰或硬壳宝、磷酸二氢钙等,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同步蜕壳,河蟹蜕壳时,要保持水位稳定,不要频繁换水、加水,蜕壳时保持池塘周围环境安静,不能受惊吓,蜕壳时应减少投饵量。
3、应激期管理
河蟹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应激期管理,防止出现应激反应造成河蟹大量死亡,应激反应主要抓好天气变化引起的反应、水质底质恶化造成的应激反应、消毒药造成的刺激反应、机械性损伤的应激反应、人为惊吓的应激反应等,这一时期应做好天气变化的防范,使用药物泼洒提前预防,定期测量水质,并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底改改善底质,投喂营养全面的可口饵料,增强抗应激能力,增强河蟹体质。
4、高温期管理
高温期是河蟹生长的旺盛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抓好水质的调节,坚持每2—3天换水一次,每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注意水草的管理,经常捞除腐烂的水草,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及时捞除塘内残饵。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改善水质、底质,降低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开动增氧设备,保持蟹池溶氧充足。
5、病害期管理
在病害发生高峰期,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种草投螺、生态防病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在河蟹第一次、第二次蜕壳后用硫酸锌或甲壳净杀灭纤毛虫,梅雨季节泼洒一次生石灰,每亩1米水深用10公斤,高温期每10--15天用EM菌泼洒一次,控制河蟹疾病的发生。

越冬网箱养殖黄鳝技术的四个关键点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物种,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进入十月以后,搞黄鳝养殖的可要注意了,因为再过一个月呢,差不多就到了黄鳝的冬眠期了,所以,在黄鳝越冬前,到底要为黄鳝做些什么呢?

1、要让黄鳝吃饱,有足够的体能;
2、要管好水,很多发黑和藻类的水要治;
3、要杀水花生上面的虫子,也可以在水花生上铺稻草来保暖;
4、防敌害,水老鼠,鸟,小偷。

除此之外,黄鳝越冬还有一些巧妙方法。

1、带水越冬法。黄鳝是变温冷血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当气温降至10℃以下时(生长温度15-30℃),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提高到30-50厘米,保证冬季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满池结冰,必须每天把冰块打开防止黄鳝缺氧。

2、干池越冬法。水温10℃以下时排干池水,保证池底泥土湿润,在池子泥土表面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草、玉米秸,厚度30厘米。

3、室内越冬法。当气温在10℃以下时,将池塘养殖的黄鳝转到室内越冬,在室内用池子或水桶按1公斤黄鳝、2公斤水的比例,将黄鳝放到池子或桶中,每天换水一次,保证室内温度在2-5℃之间。

4、塑料大棚越冬法。当冬天水温低于12℃时,采用塑料大棚越冬效果也很好。塑料大棚里的池子水位比养殖水位略高就行,棚内气温保证在2-8℃之间。每天中午温度最高时把大棚的通风孔打开,让棚内空气清新,在大棚顶端安装通风孔,以防黄鳝缺氧死亡。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鳝越冬养殖技术,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有机水产技术,希望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