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河蟹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

M.yz023.coM
目前水温、气温逐渐回升,河蟹已经开始摄食,着力做好春季河蟹养殖管理工作是全年河蟹取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1、控制水位:为了促使河蟹早摄食、早生长,天气晴朗的时候应将池水控制在40-60厘米左右。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温升高较快以利于河蟹摄食。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要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止池中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河蟹产生不利的影响。
2、适时投饵:水温达到10℃时河蟹开始摄食可适当投饵,投饵量一般控制在蟹体重的1%左右。饵料以精料为主,辅以15%的粗饲料。霉变的饲料一律不得投喂。
3、及时清除青苔:春季水温较低、水质清瘦,适应青苔生长,如果青苔大量繁殖将对河蟹极其不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清除:
①青苔少量出现时,可人工捞除或增加水深并用生物营养肥施用,降低水体透明度,达到抑制青苔生长的效果。
②如果青苔大量出现建议使用青苔净等药物杀灭,但要避开河蟹的脱壳期。杀灭后可用“三联解毒素或蟹乐爽”以减少毒素及药物残留对河蟹的负面影响。
4.、补充营养元素:
从4月初至4月底河蟹第一次脱壳结束,此时河蟹体质较弱,建议使用“钙能90”或“氨基酸钙磷C”直接泼洒水体。水体中的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对河蟹的生长至关重要,如若不足,会导致河蟹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脱壳不遂,严重情况更会造成河蟹死亡。
5、投放螺蛳:可在清明前后进行第一次投放,投放量一般在300—350公斤/亩左右。

相关阅读

后期河蟹塘管理注意事项



20xx河蟹养殖活动基本告一段落,河蟹5壳蜕壳的跨度大,而且今年中秋节较往年提前了大概10天螃蟹上市时间提前。从8月底开始很多养殖户陆续取河蟹上市卖,这里面会出现一些如软壳蟹死亡,蜕壳不遂的情况增加,毕竟河蟹上笼受伤的影响。以后河蟹就只长重而不再有形体上的变化,河蟹的规格基本就在这一时期定型,所以这个时期是我们能提升规格以及品质的最后机会。河蟹规格的提升于价格有密切关系。河蟹塘每年后期发病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我们多年的塘口经验,我们总结得出以下方法,希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一、底改
有些养殖户以为养殖后期就不用改底了,其实这是个误区。随着后期河蟹的育肥,很多冰鱼,高蛋白的育肥料,导致底部恶化的现象很常见因为这段时间在塘口转了一下今年螃蟹黑底板花底板较多导致卖相不好(尤其是挑膏蟹)。针对部分塘口有黑底板现象,建议先大量套底层水,然后用强效底净或是全效底改,2-3次,改善河蟹黑底板现象也能起到底部杀菌作用防止后期出现较大伤亡。
二、饲料的投喂
在这个阶段螃蟹退壳基本结束但螃蟹仍需大量的蛋白质及其他的营养元素来支撑日常消耗,由于今年螃蟹行情不太如人意,不建议使用高成本的小黄鱼或者高蛋白的育肥料加重成本投入,后期建议使用冰鲜鱼加玉米或者隔2天投喂冰鲜鱼加饲料适当控制养殖成本。
三、疾病的预防
通过近期蟹塘走访发现大多塘口出现死亡尤其是大规格公蟹,这个跟日常取蟹损伤,天气变化,塘口溶氧及河蟹自身体质有很大关系,建议适当底改杀灭底部细菌可以适当泼洒葡萄糖增强河蟹自身抗病能力。损蟹较多的建议用复合碘全池泼洒。
四、后期水位控制
后期水位的控制相信大多老板都知道,但就这段时间养殖户反应的情况来看当然只针对部分塘口,因为现在部分老板取不到蟹而田面水位还有40公分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把水降至环沟(排除草厚)但也得根据市场行情走,行情差不建议取太多的蟹。

家兔春季繁殖的注意事项


1.严格选种。选择优良的公母兔留作种用,要求种兔健康无病,体质健壮,生长快,各部发育匀称,肌肉丰满,臀部发达,公兔性欲旺盛,生殖器官发育良好:母兔繁殖力强,乳头在4对以上,外阴端正,母性好。对那些产仔少、泌乳性能差、患有生殖器官疾病和3岁以上的老种兔,应及时淘汰。
2.科学喂养。无论种公兔还是种母兔都应保持中等膘情,除喂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青绿饲料和矿物质的供给,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并加喂夜草。
3.注意运动。笼养公母兔要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运动两次,每次一小时左右。运动能促进家兔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增强抗病力,提高公兔的配种能力,减少母兔空怀和死胎,提高母兔产仔率和仔兔成活率。
4.适龄配种。公母兔的初配年龄和体重分别为:公兔7~8个月。体重3.5~4千克;母兔5~6个月,体重3~3.5千克,防止过早配种,禁止近亲交配。
5.适时配种。母兔的发情周期为8~15天,()发情持续3~5天。若发现母兔在笼舍内表示不安或乱跑,食欲差,频频举尾,爬跨其它家兔,外阴潮红、肿胀、湿润,分泌的粘液较多,此时配种,可有效地提高受胎率。
6.注意复配。为了确保母兔怀孕和防止假妊娠,在第一次配种后,间隔7~8小时,用同一只公兔再交配一次。也可采用双重配种,即一只母兔连续与两只公兔交配,间隔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此法只适用于商品兔生产,不宜用于种兔生产,以防血统混乱。
7.合理利用种公兔。壮年公兔每天可配2次,连配两天后应休息1天,初次配种的青年公兔每天可配种一次,休息1天,实行隔日配种的方法,公兔每天应适当晒太阳,增加光照时间。
8.催情。有些母兔乏情,拒绝交配而影响繁殖,为使母兔能发情配种,除改善饲养管理外,还可采用催情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激素催情、按摩催情、气息催情等。
9.加强管理。母兔怀孕后,除了喂给全价营养物质外,还要做好护理工作,防止流产。为了避免流产,母兔怀孕后要一兔一笼,防止挤压,不要无故捕捉和随便搬动母兔,摸胎时动作要轻,饲料要新鲜卫生。母兔产前3~4天,把已消毒好的产仔箱放人兔笼内,供其拉毛筑巢。母兔分娩完毕应喂给加少许食盐的麸皮水或温米汤,以解渴和促进泌乳,在产后3天内,应喂些抗生索,以防发生乳房炎等疾病,把初生仔兔按时送进母兔笼舍内吮乳。
10.注意保暖。春季,由于气温尚未完全回升,天气多变,空气湿度也大,还常出现倒春寒天气,因此,要注意保暖防潮,并增加家兔的光照时间,防止仔兔受冻和患病。
11.防治疾病。春天,各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且传播快。流行广,家兔易突发某些疾病。因此,兔舍和兔笼应定期打扫并消毒,对家兔应定期防疫和驱虫。家中有明矾畜病不作难夏吾双灌服,治疗家畜支气管炎。

秋后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进入8月,河蟹逐渐进入最后一次蜕壳期,从而进入绿蟹期。此后河蟹的甲壳不再增大,但是甲壳内的肌肉与内脏器官继续发育增长。养殖生产上,即进入河蟹育肥阶段。同时,此阶段为季节交换时期,天气变化较大,水环境波动频繁,容易导致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大量滋生,严重破坏养殖水环境,造成河蟹致病。因此,在这关键时期需维护好水质,保证河蟹安全蜕壳。建议河蟹养殖塘口注意以下几点:
1、维持池水深度在1米以上,保持水草覆盖率在50-60%左右,以防太阳直射等灼伤蟹体,影响生长。
2、定期改水净水,保证水质清洁。
(1)经常巡塘,关注水质变化,根据水质状况确定换水量,并及时捞除残食和污物,以促进微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平衡,保持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定期使用底改素或多效底改颗粒(加强型)等改善底质,防止因底质腐败而导致水质恶化。并注意定期使用解毒活水灵配合超浓缩PSB或菌肽宝等微生态制剂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从而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3)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尽量选择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以减少其在水体和动物体内的残留。
(4)保证水体水草生长旺势。施用“水草专用肥”,预防青苔发生同时,并能有效改善水草腐烂问题。
3、做好防病工作。该季节主要疾病有颤抖病、黑鳃综合症、固着类纤毛虫病等,另外也常会出现河蟹爬坡上草,缺氧等现象,因此要坚持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防病为辅。平时注意用生石灰或“汉宝蓝”进行消毒,或定期使用“解毒活水灵”或“解毒活水灵(加强型)”配合“解毒应激灵”解毒改底防应激。最后再用“底改素”通过生物、物理、化学三重作用有效凝集水体胶体、悬浮物质,分解水体中残饵,改善水体溶氧,消除池底恶臭,起到全面水体净化作用。
4、加强饲料投喂。保证优良的水体环境外,河蟹蜕壳时还需大量能量,因此此阶段要加强饲料投喂管理工作,尤其河蟹生长进入“绿蟹期”时,其本身对营养需求较高,尤其是脂类、蛋白质。但投饵量切勿过大,以免过量饵料污染水质,影响河蟹生长。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注意事项



1、高温季节池塘水温较高,蒸发较多,应注意保持池塘水深,水深宜控制在1.8-2.0左右。
2、如养殖池塘需补水,应检查外源水,外源水质量良好方可加水,加水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每次加水量应控制在20公分左右。
3、有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注意池塘溶解氧的变化,养殖池塘溶解氧不应低于4-5毫克/升,勤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加中午开增氧机2个小时。
4、高温季节应加强河蟹吃食情况的检查,建议将投喂改为每天二次,早晚投喂,并适当减量。正常情况下,河蟹在晚上10点左右摄食能力最强。
5、当池塘水温高于32度时,河蟹会停止吃食,活动能力下降。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在池塘表层布一些漂浮植物,可使底层水温较表层水温低1-2度。
6、高温季节应特别注意投喂食物的新鲜度,忌投变质食物,尤其是投喂冰鱼的养殖模式。
7、持续高温应注意池塘水草的维护,特别是蟹池伊乐藻因水温较高活力下降,应注意检查伊乐藻的生长,池塘伊乐藻应控制草头向上,草头离水面宜控制在10-20公分左右。
8、高温季节应避免大量使用外源人工合成制剂,可适当应用生态制剂,注意各种生态制剂的使用条件。
(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顾问周刚教授提供)

河蟹蜕壳期间注意事项



天气开始回暖,也接近河蟹蜕第一次壳,河蟹第一次蜕壳很重要,决定河蟹的回捕率,开始有少量河蟹蜕壳。蜕壳期间的几个注意事项:
1、发现蜕壳可以用应激硬壳灵和黄金多糖第一次补钙,蜕壳高峰期用补钙素第二次补钙。
2、蜕壳期间保持一定的水位,严禁大量打水。
3、蜕壳期间要实时根据水色来肥水,保持水体肥度,定期用乌金膏和纳米黑金肥水。
4、蜕壳期间可以拌料投喂高稳维西生命元应激硬壳灵,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5、打外源水的时候要注意水质指标,可以让技术员检测河水,指标正常可以打水
6、禁止杀虫、杀青苔等,在晚上用灯光诱捕虫子或用纳米黑金控制青苔。
7.水清虫子多的塘口,只要水质不混浊,可以用水博士和底改,不要着急肥水。
8、水有一点小浑,有虫子但不多,藻类偏少的塘口,用灯光诱捕控制虫子繁殖,适当加水,然后用乌金膏和绿爽肥水即可。
9、刚杀过青苔的塘口,先解毒、再肥水,脱壳期青苔只能控制不能杀,可以用纳米黑金和乌金膏肥水抑制青苔。

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注意事项



高温闷热的夏季过后,进入秋季,秋季是河蟹育肥的关键季节,也是河蟹养殖的最后阶段,为了提高河蟹的品质、产量和效益,此时需加强管理,搞好四定(定质、定时、定量、定位)、四消(养殖池消毒,苗种消毒,食物、饲料、工具消毒,水体消毒。)等基本工作,同时也要注意营养,预防脱壳不遂及软壳性疾病,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1、水质调控。随着秋季的到来,水温随着气温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因此水温已不再是大多细菌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疾病的发生率较上一季度的高温季节有明显的降低,但也会出现持续的高温、闷热天气,即所谓的“秋老虎”,再加之蟹塘内残饵、排泄物等有机物很多,水质易变坏,极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应防患于未然。首先需要从水质入手,蟹池应保持水深1.2米,透明度在35—40厘米。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需要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换水时要注意不能使塘内的水温有较大的波动,为了防止河蟹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而生病,可适当泼洒活力VC,提高机体的抗应激力。注水后可施用微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如光合冻干粉、EM冻干粉、乐活、生物净水宝等,底质改良剂如多效底改颗粒、底改素等,同时适当泼洒汉宝淝,来改变水色、水质,使水质清亮、绿爽。一般每10天使用微生物制剂1次,至10月底结束。

2、科学投喂。秋季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因此饲料中应增加精饲料所占比例,蛋白质含量需增加到32%左右,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为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制配合饲料,但一定要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平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高稳易还原水产专用VC+VE、汉宝多维、汉宝速长,这些制剂能满足河蟹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从而提高河蟹免疫力及抗病力。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3、水草护养。保持水草覆盖率60%左右。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60%,在过密的水草中打条水道,水草宽5米,水道宽2米。对于水草过稀的池塘,可移植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栖息场所,也可使用水草专用肥,促进水草根系发达,防止水草叶片疯长,保持叶片适宜长度,增加水体溶氧,保持养殖池塘藻相稳定,还可预防青苔生长及蓝藻发生,保证水体“肥、活、嫩、爽”的状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上市规格。
4、病害预防。病害防治要以防为主,可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汉堡大蒜粒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另外,由于水质、营养等多种原因,河蟹极易发生甲壳松软症或脱壳不遂而导致死亡。预防此病可在饲料中添加快佳钙补充钙质,快速硬壳,促进脱壳。
5、做好防逃工作。成熟河蟹极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防患于未然。

秋季河蟹养殖的三大注意事项



1、注意防止水温剧变。白露前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此时蟹池应保持一定的水位,一般在80厘米左右,防止水温剧变;此外,在加注新水时应注意温差不超过3℃,以防河蟹发生“感冒”死亡。
2、及时出售性成熟蟹。每年霜降前后,河蟹性腺成熟后常表现出生理反应,此时的河蟹体内渗透压升高,常因不能适应低渗透压的淡水环境而死亡。因此,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捉暂养或上市出售。
3、注意增强河蟹体质。秋季水温和气候的变化易影响河蟹食欲,引起消化不良和应激反应而导致死亡,此时应及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物制剂调控水质,保障养殖水体适合河蟹生长的要求。
(2)多喂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适量投喂植物性饲料,在食物中添加免疫多糖,以增强河蟹的体质。
(3)密切关注河蟹吃食情况,投饵时严格按“四定”要求进行,投饵量随水温变化而及时调整。

河蟹一壳脱完后的管理注意事项



陆陆续续脱一壳也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河蟹一壳也已经接近尾声了。一壳已快结束在一壳结束后我们应该要怎么管理呢,笔者就简单的来谈一谈。
1:一壳后的消毒
笔者在一线工作中了解到有些塘口一壳蜕壳出现甲壳溃疡,残爪、磨爪现象,导致河蟹的死亡。这种情况下建议养殖户朋友使用超碘杀菌消毒,减少水环境中有害细菌的繁殖。
2:目前塘口水浑的情况
每年在一壳后很多的塘口会出现水浑的情况,笔者在一线工作中了解到水浑给养殖户朋友带来很大的影响。笔者在一线工作发现水浑分这两种情况:第一:白浑,白浑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虫子过多导致的。虫子多的塘口,建议:先用快克杀虫,然后用全效底改改底,再用水博士解毒,最后在用纳米黑金+绿爽肥水。第二:泥浑,泥浑主要出现在新塘口以及重整的塘口。建议:先用水立净吸附水中悬浮物,在用全效底改改底,最后使用纳米黑金+绿爽+黄金益菌素发酵液培藻调水。
3.定期肥水
笔者在一线工作中总结了几个定期肥水培藻优点:第一:在有光照和营养盐满足的条件下,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为水体增加溶解氧,促进河蟹蜕壳生长,提高河蟹脱壳倍数。第二:藻类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甚至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因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本身就是藻类的肥料,光合作用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的过程就是净化水质的过程,且这个过程的产物为氨基酸,这是河蟹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第三:池塘有益藻类和有益菌丰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藻和有害菌的生长,同在一个池塘里,能吸收的营养物质就那么多,谁的数量占优谁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第四:藻类丰富的塘口水体稳定,增大水体承载缓冲能力,再遇到大风大雨的情况下不易浑水。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同样的大风天你的塘口水出现浑浊浑而别人的不浑。所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习惯定期培藻培菌,这是维持水体稳定的必要措施。建议塘口定期肥水使用不含有机质的氨基酸肥或配方肥:纳米黑金+活肥/绿爽肥水快时效长,且定期使用黄金益菌素发酵液调节水质补充水体碳元素,抑制有害菌和有害藻生长。

河蟹养殖三大投喂注意事项


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季节的投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夏季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3、根据河蟹生活习性投饵。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饵料投喂应以晚间投饵为主,白天投饵为辅。其晚间投饵量占全天饵料量的70%;
4、饵料要大小适当。饵料颗粒大小要与河蟹个体大小相适宜,以提高饵料利用率;
5、浅水区投饵。饵料要均匀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并坚持四定的投饵原则;
6、性成熟蟹注意投喂。河蟹性成熟后,体力消耗过大,因此要增加白天的投饵量。同时要防营养过剩死亡,特别是成熟的雌蟹,肝脏85%以上,转化为性腺,肝功能下降,应大量投喂植物性饵料,以防肝功能不适和雌雄蟹提前交配,引起死亡;
7、实施鱼蟹混养模式的,应先喂鱼后喂蟹。鱼料投入深水区,蟹料投入浅水区,以防争食,影响河蟹生长。
三、三种饵料不宜投喂
1、肉皮。采用肉皮投喂,不仅饲料转化率低,而且肉皮中脂肪含量高,大量投喂后易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河蟹生长。
2、土豆。河蟹不喜食,投喂后多沉在池底腐烂变质,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蟹病。
3、海水鱼。首先海水鱼经长时间冰冻,有大量病菌滋生,长期投喂易导致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其次海水鱼含盐分高,河蟹摄食后性腺发育加快,性成熟提前,影响河蟹上市规格;最后海水鱼投喂时损失大,利用率低,养殖成本反而提高。

梅雨季节河蟹塘养殖管理注意事项



梅雨季节即将来临,此时正值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河蟹的生长旺季,如果养殖管理不善将直接影响全年的养殖生产,因此蟹塘梅雨季节养殖管理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要提前做好消毒工作
因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因此在入梅前利用晴好天气进行全池消毒,消毒药物可选用氯制剂和碘制剂,水草不好的塘口可选择生石灰消毒。
二、要做好水质调控工作
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促进河蟹的生长,同时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增氧剂、分解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三、要做好水草管理工作
要及时施肥壮根固草,大田上大水后,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沟里伊乐藻不能出水,如有出水要及时割除,使其在水下500px左右,并及时清除池面的水草和漂浮物,保持水面清洁。
四、要做好饵料投喂工作
根据河蟹吃食、天气等情况,及时增减投饵量,同时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含量,在饲料中可添加一些Vc、大蒜素等调节生理机能。
五、要做好防逃工作
梅雨季节气温高,时常伴有台风暴雨,蟹池水位原本较高,很容易溢塘,因此要加固各种防逃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8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