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想赚钱,第一要素是管理技术,第二要素是养殖心态

Yz023.Com
养蟹,是一门科学,但为什么每年都有那么多亏损与保本的养殖户呢?其中管理技术是第一要素,第二大要素则是养殖的心态。
首先从放养密度来谈谈河蟹养殖户的心态,各个地区的上市时间不同,各个养殖者的消售方式不同,那么放养的密度就不同,我们做市场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放了多少多少,比我多”,这就是心态,好的养殖户是从自己的销售情况定放养量的,今年小蟹价高明年多放,大蟹价高明年少放,听说别人的放养模式等等跟风上的养殖者十有八九是赚不到钱的。
其次我们从用药方面讲讲养殖心态,我们也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今天谁谁谁用了什么药了,我要用点吗?”。我每次听到这话的时候总会问一下,你为什么要用?每个池塘的条件不同,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养殖环境,所以别人使用的产品、使用的时机适合他,但不一定适合你,你如果照搬照抄别人的,那么很可能适的其反。药物相互对冲,那么不是伤草伤蟹,就是使你的一塘水变成化工水。
池塘本身是个大的净化设备,养殖时产生的有害物质是靠池塘水体中的水草及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降解的,当池塘水质出现污染时,你靠药物来立马净化,那么十有八九是化学产品。人一旦感冒了,不吃药也就七八十几天自然就自己好了,池塘也一样,当出现变化的,是靠池塘中水草、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再加入适量的有益微生物经过七八天的调节才能改善的,当时就有效的化学反应三五天后就反复了,那么你就再用,一遍遍的重复使用,高温来袭时,你的水也坏了,草也烂了,蟹还天天往岸上爬。
资料图,与本文无关
合理的放养密度,原生态养殖,不光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提高养殖品质,降低了养殖劳动量。虾与蟹是最敏感的动物,一般情况下池塘螃蟹晚上不爬边或上岸,那么就是说池塘环境它是适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就没必要动不动天天拿着水去药店测了,有时候你去多了,本来没问题的水,说不定也要搭点这个那个回去用一下,而很多时候花这种钱就是冤枉的。
水草的生长是周期性的,水草密度适当地稀一点,不光能促进水草的生长,还能促进蟹的新陈代谢,有利蟹的养殖,经常用长根长草肥只能加速草的老化,池塘水体中适当定时的充葡萄糖、多维、钙、氨基酸是给水体浮游生物提供能量,多用微生物是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的,当我们发现水体颜色突变或水草粘泥时,适当使用上述产品调节一下。
放好心态,别跟风,仔细观察自己的池塘变化,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蟹塘上,没用的事情尽量少干点,还有不少养蟹的朋友爱喝酒,别一天到晚喝的醉醺醺的,早中晚多花点时间观察蟹塘的变化,别玩粗放式管理了,平时不下功夫,出了问题就火急火燎的,尽量做到轻轻松松养殖,轻轻松松赚钱。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阅读

河蟹第一壳第二壳的淘汰率惊人 体质恢复是关键



在河蟹养殖流程里第一壳、第二壳的淘汰率是惊人的,常见有脱到一半就脱不下来的顶壳蟹,瞎眼蟹以及软壳的和掉脚的河蟹,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影响河蟹脱壳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苗种质量
2、不正确的放苗方法
3、池塘环境
河蟹养殖早期温度较低,池塘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大部分的养殖朋友都能够意识到解毒、稳水、控青苔!
四、积温(气温)
水深能够降温,也能够保温(水深更有利于河蟹积温)
早期温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的蟹苗都生活在池塘较深的地方,
因此放苗水位:可适当加深(建议不低于80cm),喂食时,视天气情况投喂适当深的地方,利用率更高!
五、营养积累
 前2次脱壳营养积累更重要,为什么?
 传统方式育苗:蟹苗在苗塘过冬几个月,很少喂食甚至不喂食!(大家选苗的时候还要看食线)
 放入蟹塘后,温度较低,感觉蟹苗吃料少,因此大部分的养殖朋友,很少喂食或隔天喂食,有的甚至长时间不喂食。
蟹苗积温达到后就会蜕壳,此时的营养积累如果不足,体质弱的河蟹将会出现死亡,溜边等。
 甲贝渔医提示:河蟹在脱壳期间是几乎不摄食的,所以说,蟹苗脱壳前期营养积累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养殖户朋友在河蟹养殖早期就要开始注重营养内服。只有营养的快速补充和积累,河蟹才能在脱壳期有较好的体质度过难关。
 建议:1、长期内服“亿菌优+免疫多糖+免疫多维”,加强蜕壳前营养的积累!
2、蜕壳期间,外泼“聚能钙+免疫多维”促进硬壳,减少有害菌感染,预防细菌病
市面上的可溶性有机钙特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但难利用,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离子的形式,才能够被利用!
生石灰、磷酸二氢钙等特点:也能够补充水体的钙质,但是含量少,吸收性较差,利用率低!
聚能钙:活性离子钙,高稳维C、微量元素
与市场上其他“钙”相比:含量足、营养全,直接吸收、利用!

河蟹脱第一壳第二壳,体质最关键



在河蟹养殖流程里第一壳、第二壳的淘汰率是惊人的,常见有脱到一半就脱不下来的顶壳蟹,瞎眼蟹以及软壳的和掉脚的河蟹,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影响河蟹脱壳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苗种质量
2、不正确的放苗方法
3、池塘环境
河蟹养殖早期温度较低,池塘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大部分的养殖朋友都能够意识到解毒、稳水、控青苔!
四、积温(气温)
水深能够降温,也能够保温(水深更有利于河蟹积温)
早期温度相对较低,大部分的蟹苗都生活在池塘较深的地方,
因此放苗水位:可适当加深(建议不低于80cm),喂食时,视天气情况投喂适当深的地方,利用率更高!
五、营养积累
前2次脱壳营养积累更重要,为什么?
传统方式育苗:
蟹苗在苗塘过冬几个月,很少喂食甚至不喂食!(大家选苗的时候还要看食线)
放入蟹塘后,温度较低,感觉蟹苗吃料少,因此大部分的养殖朋友,很少喂食或隔天喂食,有的甚至长时间不喂食。
蟹苗积温达到后就会蜕壳,此时的营养积累如果不足,体质弱的河蟹将会出现以下情况:
甲贝渔医提示:河蟹在脱壳期间是几乎不摄食的,所以说,蟹苗脱壳前期营养积累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养殖户朋友在河蟹养殖早期就要开始注重营养内服。只有营养的快速补充和积累,河蟹才能在脱壳期有较好的体质度过难关。
建议:1、每次脱壳临近内服“生态素+活力素,加强蜕壳前营养的积累!
2、蜕壳期间,外泼“聚能钙+菌克360”促进硬壳,减少有害菌感染,预防细菌病
3、蜕壳后继续内服“营养套餐”恢复体质,提高抗病力!
市面上的可溶性有机钙特点:能吸收(溶解在水里),但难利用,需要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离子的形式,才能够被利用!
生石灰、磷酸二氢钙等特点:也能够补充水体的钙质,但是含量少,吸收性较差,利用率低!

河蟹养殖成功的第一步是要正确清塘


清塘就是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清理池塘,为下一个养殖周期做好准备,是一个养殖周期的第一步。但目前有很多养殖户对清塘的认识不足,造成清塘的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副作用,影响下一周期的的养殖。兴化地区河蟹池塘用菊酯类、有机磷类等农药“药塘”已经成为当地蟹塘清塘的一种习惯。此类农药毒性大、残留时间长,能有效杀死养殖结束后池塘里的各种野杂鱼、小龙虾,避免下一养殖周期野杂的影响;但“药塘”既不能杀灭病原菌,也不能解决池塘老化问题,并且“药塘”后的药塘“毒水”的危害很大:直接排到河道造成大批鱼虾死亡,河蟹苗塘加进“毒水”对蟹苗造成毒害进而影响明年蟹苗质量,“药塘”后池塘的药残还会直接影响明年放苗成活率。
清塘不仅仅要杀灭野杂,还要解决池塘更重要的“四化”问题:“有机化”、“还原化”、“酸化”、“毒性化”。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池塘每年的残饵、粪便、腐烂的水草等会造成池塘有机质增多,长期处于缺氧的环境造成池塘底部无氧呼吸增加,导致还原性、酸性增强,再加上池塘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杀藻、杀虫药都会慢慢积累到底层环境中,造成底泥毒性越来越大。
为了下一养殖周期更好的养殖,对于河蟹池塘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处理野杂鱼、小龙虾等。
1、对于龙虾较多的池塘,由于龙虾繁殖力强、易打洞,应该及时处理掉龙虾,此时只能用毒性较大的菊酯类农药泡塘,泡塘一定要尽早,以减少明年放苗时的药残,泡塘一周后,使用大量生石灰来降低菊酯类毒素后才能排水。
2、如果是泥鳅、黄鳝等钻泥的杂鱼多,也会影响来年河蟹吃料和水草生长,也要处理掉,可使用茶籽饼20斤/亩全塘浸泡一周来杀灭。
3、若只有一些小杂鱼,可直接干塘处理。
“药塘”杀野杂
泡塘后生石灰解毒
其次要重点解决“四化”问题。
1、对于特别老化的池塘,可以重新推沟把过多的淤泥清理出去,减少有机耗氧物质,推沟要保证沟深、沟宽。
2、“三氯异氰脲酸粉”每亩泼浇两斤,杀灭大部分病原、氧化底泥,减少病原菌、降低池塘还原性。
3、生石灰每亩100斤处理塘底,解决底泥“酸化”问题。
老化池塘清淤
最后排水暴晒池塘。
利用阳光进一步氧化底泥、分解有机质,降解毒素。
排干池塘水,暴晒
另外,放苗前一定要用“碧水安”多次解毒,降低水源、塘泥释放的毒素,减少对蟹苗前期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的蟹塘清塘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只是简单的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等农药泡塘,而应根据不同的塘口情况尽量减少农药类清塘剂的使用或者不用,把对养殖影响更大的蟹塘“四化”问题解决,为下一周期河蟹养殖走好第一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5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