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气肿疽病的防治技术

近几年来,我县黄牛气肿疽病多发,通过及时治疗和有效防控,该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笔者在临床中共治疗黄牛气肿疽病139例,治愈127例,治愈率91.2%,效果显著,现将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病因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

二、流行病学

在自然情况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山羊、鹿、骆驼有发病报道,而水牛、绵羊较少发病,猪感染更少见。黄牛6月龄至3岁期间和肥壮的易感,夏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

三、临床症状和诊断

黄牛发病多为急性气肿疽,体温41~42℃,早期即出现跛行。相继出现特征病变肿胀,即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患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切开患部,从切口内流出污红色、带泡沫的酸臭液体。肿胀多在腿上部、臂部、腰部、荐部、颈部和胸部。此外,局部淋巴结肿大,触之坚硬,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最后体温下降或再稍回升后死亡。

患病而死的山羊尸体表现轻微腐败变化,因皮下结缔组织气肿和瘤胃膨胀而显著肿胀,又因肺脏在濒死期水肿的缘故,由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采取肿胀部位的肌肉、肝、脾和水肿液,做细菌分离培养和动物感染试验。在临床诊断时,要注意鉴别气肿疽与恶性水肿,气肿疽与炭疽、巴氏杆菌病。

四、防治

1.预防。①用气肿疽疫苗预防接种,控制效果明显。②病牛应立即隔离治疗,死牛严禁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以防病原扩散。病畜圈栏、用具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氧化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和垫草等均应焚烧销毁。

2.治疗。①早期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6~20毫升皮下、静脉或腹腔注射治疗。②用青霉素180万~200万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日3次,或者用四环素3~4毫升溶于150毫升5%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贞丰县白层镇兽医站邮编562203)

相关推荐

肉牛气肿疽的临床症状 肉牛气肿疽的防控措施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气肿疽梭菌而导致.该病的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和皮下组织发生气性肿胀,用手按压有捻发音.该病主要在夏季发生,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防治,会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气肿疽的临床症状肉牛气肿疽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气肿疽梭菌是引起牛气肿疽的病原,该菌在自然界潮湿、低洼的草场以及水源地土壤中广泛存在。该病主要是牛容易发生,特别是采取散放方式饲养的牛更容易感染,如在洪水冲刷的低洼草场、潮湿的山谷、山林放牧的牛非常容易发病。一般来说,牛在采食牧草时,病菌能够经由伤口侵入到血液,有些会经由食道侵入到胃内,且由于消化环境无法将其杀死,会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其快速发生死亡。通常3月龄至3岁的牛比较容易发病,发病率能够超过60%,尤其是新感染的牛死亡率能够高达100%。该病主要在温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容易流行,其中农牧区散养的牛容易发生,而规模牛场基本不会发生。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3-5天潜伏期。病牛往往突然出现发病,且初期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拒绝运动,食欲废绝,停止反刍,眼结膜发生充血,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1-42℃,并伴有轻度跛行。经过一段时间,病牛表现出精神极度萎靡,停止采食,垂头呆立不动或者四肢僵直,只能够卧地不起,腹部明显膨胀,在肌肉丰满部位形成炎性水肿,开始呈现热痛,后期变冷,在肿胀部位进行触诊会发出捻发音。另外,肿胀处的皮肤颜色较暗或者呈黑色,且触感干硬,将其切开或者进行穿刺会流出黑红色的液体,且其中混杂气泡,并散发特殊的臭味,肌肉呈黑红色,质地松脆,周围组织发生水肿,主要是颈部、腰部、胸部、腿上部、臀部以及荐部发生肿胀,且局部淋巴结也会有所肿大。病牛症状严重时,呼吸加快,脉搏细弱且快,每分钟能够达到90-100次,有些伴有下痢,有些伴有鼓胀,有些表现出狂燥不安、乱跑乱撞等。有些病牛在出现发病前食欲和反刍不会停止,只表现出精神沉郁,被毛杂乱。

3、剖检变化

病死牛尸体迅速膨胀,直肠明显突出,并有混杂泡沫的暗红色液体从口或者肛门内流出。体表局部会形成气肿疽特有的气性肿胀,将病变处切开会流出褐色或者暗红的浆液性液体,含气泡,其他部位的肌肉明显干燥,类似海绵样,并散发臭味。肺脏存在出血,心肌松弛且出血,右心内膜出血,并有大量煤焦油样的血液积存,左心室存在出血块,腹腔存在少量的棕色液体,腹膜、膈膜呈紫褐色,肝脏呈铁青色,且表面非常粗糙,肾乳头出血,脾脏边缘发生出血,且胃与脾脏的黏连处发生化脓,直肠存在出血点,从而排出混杂血液的干燥粪便,膀胱大面积存在出血点。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预防牛气肿疽病的有效方式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要根据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订适宜的免疫方案。犊牛第一年分别在春(2-3月份)、秋(8-9月份)进行1次疫苗注射,待长到6月龄时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之后每年(2-3月份)进行1次免疫即可。无论体型大、小的牛,都采取皮下注射5mL疫苗。

应急处理。发生该病后,要立即划出疫点、疫区,并对区域内的牛群进行逐头检查,对于体温升高的牛或者疑似病牛采取就地隔离治疗,对于体温正常的牛作为假定健康牛处理,即及时隔离并接种气肿疽菌苗。对于处于受威胁地区的牛,全部紧急免疫接种气肿疽菌苗,一般按照从受威胁区到疫区,最后到疫点顺序进行接种。对于病牛死尸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同时使用3%-5%福尔马林容易对污染的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对于污染的垫草、饲料以及粪便等都采取无害化处理(焚烧销毁)。

全身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对病牛采取全身治疗。病牛使用青霉素时,第一天进行3次肌肉注射,首次按照体重使用3万IU/kg,之后每次按体重使用1-2万IU/kg,每天2次,并根据具体情况连续使用3-4天。病牛使用10%磺胺嘧啶时,每次静脉注射100-200mL,每天2次。如果病牛具有比较严重的全身中毒现象,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如解毒、强心等。

局部治疗。病牛形成肿胀后,早期可不选择将其切开,而是直接在肿胀周围使用10-20mL添加有80万-100万IU青霉素的0.25%普鲁卡因溶液或者3%双氧水进行分点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后期才能够将其切开,但必须确保在严格消毒的环境中快速将其切开,清除腐败组织和流出的渗出液,接着使用3%双氧水或者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彻底冲洗,然后撒布适量的磺胺药粉。如有需要,可采取引流处理,并配合在病变与健康部位的交界处皮下注射适量的3%双氧水,同时配合肌肉注射2万IU/kg青霉素。

肉牛气肿疽的病原
本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外可形成芽胞,专性厌氧,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20分钟煮沸,0.2%升汞在10分钟内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15分钟杀死,盐腌肌肉可存活2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传递因素是土壤。病畜体内的病菌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粘膜侵入血流而感染全身。
本病常在地区的牛、6个月龄至3岁间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的,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病。
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微米,宽o.5-0.6微米。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能产生不耐热的外毒素。芽胞抵抗力强,可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分钟、o.2%升汞10分钟或3%福尔马林15分钟方能杀死。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猪、羊、骆驼亦可感染。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士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
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活动有关。
症状
潜伏期3-5天,最短1-2天,最长7-9天,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潜伏期3-5天,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相继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患病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切开患部皮肤,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这种肿胀发生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颈部及胸部。此外局部淋巴结肿大。食欲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最后体温下降或再稍回升。一般病程1-3天死亡,也有延长到10天的。若病灶发生在口腔,腮部肿胀有捻发音。发生在舌部时,舌肿大伸出口外。老牛发病症状较轻,中等发热,肿胀也轻,有时有疝痛臌气,可能康复。
主要病变,尸体显著膨胀,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肌肉丰满部位有捻发音。皮肤表现部分坏死。皮下组织呈红色或黄色胶样,有的部位杂有出血或小气泡。胸、腹腔及心包有红色、暗红色渗出液。
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和臌胀,天然孔常有带泡沫血样的液体流出,患部肌肉黑红色,肌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之梅绵状,有酸败气味。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肝、肾呈暗黑色,常因充血稍肿大,还可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之坏死灶;切面有带气泡之血液流出,呈多孔海绵状。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1、丰厚肌肉的气性坏疽和水肿,有捻发音;
2、丰厚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3、丰厚肌肉切面有含泡沫的红色液体流出,井散发酸臭味。炭疽、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肿变化,应与气肿疽相区别。炭疽、巴氏杆菌病与气肿疽之区别参见本节炭疽病之诊断。气肿疽与恶性水肿的区别: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恶性水肿主要发生在皮下,且部位不定;恶性水肿无发病年龄与品种区别。
预防治疗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有本病发生的地区可用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死畜禁止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病畜厩舍围栏、用具或被污染的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垫草均应焚烧。
在流行的地区及其周围,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或明矾菌苗预防接种。若已发病,则要实施隔离、消毒等卫生措施。死牛不可剥皮肉食,宜深埋或烧毁。早期之全身治疗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50--200毫升,重症患者8-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实践证明,气肿颅期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或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溶于5%葡萄糖2000毫升,每日1-2次;会收到良好的作用。早期之肿胀部位的局部治疗可用0.25%-0.5%昔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溶解青霉素80万-120万国际单位在周围分点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 肉牛气肿疽的临床症状及防控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躯体肌肉丰满部位(如胸、臀、股、腰部等)形成气性肿胀,用手按压会发出捻发音,且产生酸臭味的气体。该病往往快速发生,传播迅速,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容易发生死亡,应采取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肉牛气肿疽的临床症状及防控。

1、流行病学

气肿疽梭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专性厌氧菌,菌体两端钝圆,没有荚膜,具有鞭毛,能够自行运动,且会在菌体中央或者偏向一端处形成芽胞。该菌的繁殖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力,但形成芽胞后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土壤中生存5年之久,且胃液对芽胞毒力没有任何影响。

自然感染情况下,通常是黄牛容易发生,而奶牛、水牛、牦牛的易感性相对较小。牛通常在0.5~5岁发病,特别是1~2岁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肥壮牛相比于瘦弱牛更容易发病,有时羊、猪、骆驼也能够感染该病。病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即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没有妥善处理的尸体,且土壤、水源以及饲料污染菌体后可持续作为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能够通过吸血昆虫或者皮肤损伤传播,还有可能经由深部创伤发生感染。一般是当年出生的犊牛容易被传染,在发病死亡牛的数量中超过90%,而老龄牛患病后通常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但感染的病菌会长时间存在于消化道内,从而持续向外界排菌,当条件适宜时就会导致犊牛感染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通常具有3~5天的潜伏期,病牛都呈急性经过,有些体温能够升高达到42℃,有些出现跛行,且肌肉丰满处会出现肿胀,这些肿胀部位初期具有热感且伴有疼痛,而后期至逐渐变冷,且痛感消失。患处呈黑色或者暗红色,皮肤变得干硬,用手按压会发出明显的捻发音,敲击会发出鼓音。将患部切开后会有酸臭的液体从切口处流出,并混杂红色的泡沫。一般来说,胸部、臀部、腿上部发生肿胀,其局部淋巴结发生充血、肿大。病牛症状严重时,精神萎靡,只能够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反应淡漠,采食废绝,停止反刍、排粪,最后体温出现降低又略微回升的现象,之后快速发生死亡。

剖检病死牛,发现尸体明显臌胀、快速腐败,肌肉丰满处产生捻发音。鼻孔有血样泡沫流出,阴道口和肛门会流出血样液体,患处肌肉呈黑红色,肌间含有大量的气体,使其类似于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并散发酸败气味。局部皮肤发生坏死,皮下组织存呈黄色或者红色胶样,有些部位会存在小气泡或者发生出血。肝脏、肾脏呈暗黑色,往往由于充血而略微肿大,还存在豆粒大小至核桃大小的坏死灶。胸、腹腔以及心包存在暗红色、红色的渗出液。

3、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气肿疽病可使用气肿疽明矾菌苗进行预防。任何年龄的牛均皮下注射5mL疫苗。对于小于6月龄的犊牛,在6月龄时要再进行1次注射。牛接种疫苗经过14天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免疫力,并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对于疫病的流行地区,每头牛第1年进行2次注射,之后每年进行1次注射,至少需要连续进行3年免疫,确保牛群能够在3年内得到免疫保护,一般有效防控和净化该病。

应急处理。发现疫情后要立即封锁牛场,并逐头对整个牛群进行检查,对于病牛和疑似病牛要就地隔离,并采取积极的治疗,同时还要对同群没有发病牛的动态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新感染病牛而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另外,对于同群没有发病的牛、附近全部牛以及邻近疫区的同一放牧场内放牧或者较近距离的放牧场的牛都要紧急接种气肿疽菌苗,此外,病死牛尸体禁止食用或者剥皮,且要连同其污染的垫草等一起进行深埋或者烧毁等无害化出,并使用3%~5%福尔马林对污染的圈舍、场地进行消毒。

药物治疗。牛发病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果延误治疗就容易发生死亡。临床上,一般根据病牛的实际情况选择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以消除病因、抗菌消炎为治疗原则。病牛早期可静脉注射150~200mL抗气肿疽血清,如有需要经过12h可再进行1次重复注射。发病初期,病牛也可使用抗菌素(如四环素、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病牛可每次肌肉注射100万~20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或者每次取2~3g四环素,添加在200mL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用于静脉注射,每天2次。病牛可内服500mL液体石蜡(植物油)、10g鱼石脂、15mL白酒,用于清除胃肠有毒物质;内服由20g磺胺脒、10g亚硝酸铋、10g萨罗以及适量常水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止泻,并保护胃肠黏膜。对于肿胀部位,早期不适合切开,而是在周围进行皮下或者肌肉分点注射适量的0.25%~0.5%普鲁卡因青霉素溶液或者3%双氧水。病程中后期,可选择在防散毒的条件下将其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3%双氧水或者2%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彻底冲洗。此外,病牛还可根据全身状况采取对症治疗,如强心补液、解毒等。病牛一般可静脉注射由2000~3000mL5%葡萄生理盐水、500~800mL5%碳酸氢钠溶液、200~300mL樟脑酒精葡萄糖液组成的混合溶液1次。

肉牛气肿疽的病原
本病病原是气肿疽梭菌,革兰氏阳性,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在体外可形成芽胞,专性厌氧,芽胞的抵抗力极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在液体中的芽胞可耐受20分钟煮沸,0.2%升汞在10分钟内杀死芽胞,3%福尔马林15分钟杀死,盐腌肌肉可存活2年以上,在腐败肌肉中可存活6个月。
在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
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传递因素是土壤。病畜体内的病菌进入土壤,以芽胞形式长期生存于土壤,动物采食被这种土壤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口腔和咽喉创伤侵入组织,也可由松弛或微伤的胃肠粘膜侵入血流而感染全身。
本病常在地区的牛、6个月龄至3岁间容易感染,但幼犊或其他年龄的牛也有发病的,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病。
气肿疽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长2-8微米,宽o.5-0.6微米。能运动、无荚膜,在体内外均可形成芽胞,能产生不耐热的外毒素。芽胞抵抗力强,可在泥土中保持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3个月。在液体或组织内的芽胞经煮沸20分钟、o.2%升汞10分钟或3%福尔马林15分钟方能杀死。
流行特点
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犏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死亡居多。猪、羊、骆驼亦可感染。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士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
该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夏季放牧(尤其在炎热干旱时)容易发生,这与蛇、蝇、蚊活动有关。
症状
潜伏期3-5天,最短1-2天,最长7-9天,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潜伏期3-5天,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1℃-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相继在多肌肉部位发生肿胀,初期热而痛,后来中央变冷无痛。患病部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有时形成坏疽,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切开患部皮肤,从切口流出污红色带泡沫酸臭液体,这种肿胀发生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颈部及胸部。此外局部淋巴结肿大。食欲反刍停止,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最后体温下降或再稍回升。一般病程1-3天死亡,也有延长到10天的。若病灶发生在口腔,腮部肿胀有捻发音。发生在舌部时,舌肿大伸出口外。老牛发病症状较轻,中等发热,肿胀也轻,有时有疝痛臌气,可能康复。
主要病变,尸体显著膨胀,鼻孔流出血样泡沫,肛门与阴道口也有血样液体流出,肌肉丰满部位有捻发音。皮肤表现部分坏死。皮下组织呈红色或黄色胶样,有的部位杂有出血或小气泡。胸、腹腔及心包有红色、暗红色渗出液。
病理变化
尸体迅速腐败和臌胀,天然孔常有带泡沫血样的液体流出,患部肌肉黑红色,肌间充满气体,呈疏松多孔之梅绵状,有酸败气味。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肝、肾呈暗黑色,常因充血稍肿大,还可见到豆粒大至核桃大之坏死灶;切面有带气泡之血液流出,呈多孔海绵状。其他器官常呈败血症的一般变化。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1、丰厚肌肉的气性坏疽和水肿,有捻发音;
2、丰厚肌肉切面呈海绵状,且有暗红色坏死灶;
3、丰厚肌肉切面有含泡沫的红色液体流出,井散发酸臭味。炭疽、巴氏杆菌病及恶性水肿也有皮下结缔组织的水肿变化,应与气肿疽相区别。炭疽、巴氏杆菌病与气肿疽之区别参见本节炭疽病之诊断。气肿疽与恶性水肿的区别:恶性水肿的发生与皮肤损伤病史有关;恶性水肿主要发生在皮下,且部位不定;恶性水肿无发病年龄与品种区别。
预防治疗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有本病发生的地区可用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病畜应立即隔离治疗,死畜禁止剥皮吃肉,应深埋或焚烧。病畜厩舍围栏、用具或被污染的环境用3%福尔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粪便、污染的饲料、垫草均应焚烧。
在流行的地区及其周围,每年春秋两季进行气肿疽甲醛菌苗或明矾菌苗预防接种。若已发病,则要实施隔离、消毒等卫生措施。死牛不可剥皮肉食,宜深埋或烧毁。早期之全身治疗可用抗气肿疽血清150--200毫升,重症患者8-12小时后再重复一次。实践证明,气肿颅期应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200万国际单位,每日2-3次;或四环素静脉注射,每次2-3克,溶于5%葡萄糖2000毫升,每日1-2次;会收到良好的作用。早期之肿胀部位的局部治疗可用0.25%-0.5%昔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溶解青霉素80万-120万国际单位在周围分点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

黄牛几种常见牛病的冶疗


1.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咳嗽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精心饲养管理。药用青霉素300~600万单位,链霉素150~200万单位,安基比林20~30毫升肌注;紫苏、荆芥、前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克,党参、黄芪各40克,甘草20克,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2.牛低温症:因受寒潮侵袭所致。患牛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死亡。

防治:供给质优易消化的饲料。加强防寒保温.同时静注5~20%葡萄糖液1500~2000毫升,肌注10%樟脑磺酸10~20毫升,并配合中药熟附子60克,干姜、炙甘草各40克,研末,开水冲,稍温后一次内服,连用2~3天。

3.牛百叶干: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栗,腹痛,反刍停止。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搭配喂青料,供足饮水,加强运动。药用硫酸钠50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用白糖或蜂蜜250克,对水500毫升,一次内服,同时向瓣胃内注入30%硫酸钠溶液400毫升。

4.牛风湿症:患牛后躯板直,起卧困难,食量减少。

治疗:用热敷法,取黑豆15千克,醋0.5千克,面袋1条,将豆炒热后加醋拌匀,趁热装入面袋中平搭于患牛腰上热敷1小时,日敷2次,连敷3天;同时内服茴香散,效果更好。

5.牛前胃弛缓:患牛食欲时好时坏,反刍减弱或停止。

治疗:给病牛静注10%氯化钠300~500毫升,维生素B1,30~50毫升,10%安钠咖10~20毫升,每天1次;同时取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克,麦芽、山楂、神曲各60克,槟榔

20克,煎水内服。

6.牛冬痢疾:患牛食欲减退,肠鸣腹泻,耳鼻根发凉。

防治:加强防寒保暖,供给易消化的饲料,饮温水。药用党参、茯苓各60克,干姜、白术、附子、厚朴、甘草各30克,白芍20克,水煎服,连用2~3剂。

7.急性瘤胃胀气:因采食过多白菜叶、红薯藤而急剧发酵产气所致,患牛肷部膨大,叩诊如鼓音。

治疗:大蒜头10个捣烂,加醋500毫升,内服;香油250~500毫升,烟丝50克,大蒜头7个捣烂混合内服;0.4%石灰水2000毫升一次内服。

8.牛流感:患牛发烧、咳嗽、流涕、流泪、鼻镜干燥、四肢不稳、跛行。

治疗:百尔定20~40毫升,青霉素200~400万单位肌注;柴胡、黄芩、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苏根、玄参各40克,双花、连翘、丹皮、甘草各30克,水煎服。

鲁西黄牛的养殖技术


鲁西黄牛我国养牛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资料记载,我国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便开始养牛,当时养牛仅为食肉。到黄帝时代开始用牛驾车,西周时期用牛耕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了铁制农具,便用牛犁耕作。从此,牛就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役畜。我国养牛业由于历史悠久,饲养普遍,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管理经验,还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种,鲁西黄牛就是我国肉牛地方良种之一。

鲁西黄牛,人们又叫它鲁西南大黄牛,是我国中原黄牛四大品种之一。主要产于山东省的德州市、菏泽市、济宁市等地区。

我国著名的小说《水浒传》描写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就在这几个地区,《水浒传》中多处关于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描写,反映出当地农民在很早以前就素有习尚练武,聚众引酒,宴请牛肉的习惯。

在我国的黄牛中,鲁西黄牛一直以肉质鲜美而著称,它的祖先,中亚的原牛和西亚的瘤牛,体躯强健,后躯比前驱发达,很早就具有肉牛特征。据说,周恩来总理访问日本时曾经送给日本友人两头鲁西黄牛,经过培养繁育成为现在的红花牛,如今,红花牛的牛肉在日本也是最高档的牛肉。

在牛身上,背脊上的雪花牛肉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档牛肉,这种牛肉香、鲜、嫩,是中西餐均宜的牛肉,因此价格较昂贵。雪花牛肉就是脂肪沉积到肌肉纤维之间,形成明显的红白相间、状似大理石花纹的牛肉,在国外也叫做大理石状牛肉。雪花牛肉端上桌来,肥瘦相间,红白分明,久煮不老,入口即化,是牛肉中最昂贵的部分。

不过,这种大理石状牛肉可不是所有的肉牛品种都有的,鲁西黄牛的肉质就具有这种特性。大理石花纹,脂肪沉淀均匀,肉质鲜嫩,这些高档牛肉让鲁西黄牛身价倍增。

当然,鲁西黄牛的优良品质不仅仅只有雪花牛肉,相对于肉牛的其他经济性状,鲁西黄牛也是非常优秀的。

鲁西黄牛的生长发育很快、周岁的时候身体就可以长到成年牛的79%,体重相当出生重的10.1倍。鲁西黄牛个体高大、公牛体高150cm,体长160.9cm,胸围206.36cm,体重685.18kg,最大体重1040kg。

对于用做商品牛的鲁西黄牛,一般饲养到18个月左右,体重就能达到500公斤以上,达到出栏标准。

鲁西黄牛的皮薄骨头细,产肉率很高,据屠宰测定的结果,平均屠宰率为58.1%,净肉率50.7%,骨肉比1:6.9。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鲁西黄牛受到当地老百姓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鲁西黄牛性情温顺,体壮抗病,便于饲养管理。用养殖户们的话说是:一家一头牛,温饱不发愁;一家两头牛,娶媳盖高楼。

粉眼、粉嘴、粉肚皮,这是鲁西黄牛最主要的外貌特征,鲁西黄牛的毛色大多为黄色,而且均匀一致。它的头颈发育俊秀,头长与头宽的比例大约是2:1,鼻孔开阔,耳朵很灵活。表现出方正,额平,鼻宽,口深的特点。鲁西黄牛的背腰平直,结合良好,腹围一般大小适中,公牛的腹部呈圆桶型,母牛腹部大而不下垂,素有棒槌肚子的美称。

为了保留鲁西黄牛优良的性状,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地区的希森集团,立项国家高技术863计划优质鲁西黄牛肉用新品系培育项目成功实施,为鲁西黄牛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同时也为鲁西黄牛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片花: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鲁西黄牛的种公牛一般在6到8个月的小公牛中挑选。

选留公牛要求体格大,体质结实,健壮,头大颈粗雄壮;眼大有神,耳大灵敏,嘴大采食快;精神旺盛,前胸宽阔,背腰平直结实,臀部广阔平直;后档有适当空隙,善于行走,爬跨时稳当;两睾丸发育匀称,无隐睾,生殖系统无缺陷,无疾病,性欲旺盛,符合本品种特征。

种公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种用年限等,都同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幼龄时期的饲养更为重要。

种公牛配种时间

种公牛的配种年龄必须掌握在1.5岁以上,需要掌握好适当的利用强度。一般应掌握1.5岁的种公牛每周配种1~2次,2~3岁时每周2~3次,3岁至7岁时每周3~4次,7~8岁左右就要及时选留接班种公牛。

种公牛的饲料

根据种公牛营养需要的特点,饲料应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精、粗、青饲料要搭配合理,日粮体积不宜过大,质量差的粗饲料应少喂,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每天饲喂三次,每次都是先喂青草或干草,然后喂精料。每公斤体重每天喂精料0406公斤。

种公牛配合精料配合大致是:大麦、玉米30%,糠麸类35%,豆饼、油饼25%,鱼粉、血粉5%,骨粉3%,食盐2%。

种公牛防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年至少需接种炭疽疫苗2次,口蹄疫疫苗2次。

片花:种母牛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牛是指犊牛初生后准备留作种用的母牛。好的母牛,首先要是后躯发育要好。后躯好的母牛,骨盆发育也好,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和产出。

另外,应具备背腰平直,头部清秀,脸部宽平而长,四肢端正、结实,RU房发育好,腹大而不下垂等特点。

种母牛的日常管理与种公牛基本一致,只是在饲料上有所不同。

母牛性成熟期,除给予优良的牧草、青干草、青贮料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配合饲料。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粗饲料,其比例占粗料总量的30%40%。

母牛怀孕期间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比例约占日粮总量的75%,其余25%为配合饲料,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

片花:鲁西黄牛犊牛期的管理

鲁西黄牛之所以受到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适应性好,也就是不娇气,和国外的那些品种相比,它土生土长,对饲养环境从来不挑剔。

刚刚出生的小牛犊,身高1米左右,体重60公斤左右。您瞧,这才十几天的小牛犊子,就跟着母牛到处跑了。

小牛犊一般采用自然哺rǔ法,牛犊的哺rǔ期通常为6个月,这个时期的营养供给主要依靠母rǔ,所以我们得给哺rǔ期的母牛增加营养,哺rǔ期的母牛饲养主要是满足分泌rǔ汁的营养需求。

哺rǔ期的母牛饲料以干草为主,精料为辅,精料为2份玉米面,1份麸皮。

精饲料最高喂量不能超过2公斤。将精料均匀的撒在干草上,然后搅拌均匀。

哺rǔ期母牛每天要消耗约60公斤的水分,所以哺rǔ期母牛饲养除了饲喂干草和精料之外,还要供给它足够的饮水。饮水要调成36-38摄氏度的温水,并在水中加入麸皮1至1.5公斤,食盐2至3两,调成稀粥状让其自由饮用。

因为母牛有趴卧的习惯,所以RU房往往接触到地面而变脏,在整个哺rǔ期,每天都要擦拭母牛的RU房,保持清洁。

鲁西黄牛的哺rǔ期通常为6个月,犊牛期就是指初生到6月龄这段时间的小牛。由于肉牛犊牛一般在农户家分散饲养,在每户的饲养量又少,所以往往采取粗放型管理,这就错过了犊牛阶段的最佳增重时机,现在我们来看看鲁西黄牛犊牛期的管理。

及早补饲:及早补饲就是给牛犊尽早补充饲料。小牛犊出生以后,一般依靠母rǔ喂养,在犊牛出生一个月内,母rǔ还能满足犊牛的生长发育需要,但一个月以后,单靠母rǔ的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它的生长需要了,这时,必须及时补饲。未经过补饲的6月龄犊牛,体重一般多在100至120公斤,而通过补饲的犊牛体重可达160至180公斤。

1个月的小牛犊,就基本上可以吃一些干草和精料的混合物了。随着牛犊采食量的增加,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牛犊长到60天的时候,开始加喂青贮饲料。

运动与放牧:犊牛从出生后8至10日起,一般采取犊牛自由运动的方式,给犊牛一定的空间,它就会在自己想运动的时候跑几圈。如果牛犊出生在温暖的季节,可以每天在室外进行以下运动,如果是寒冷的冬季,就必须在室内活动,防止小牛犊因为受到风寒而生病。

刷拭:在犊牛期,由于基本上采用牛舍养殖的方式,因此牛的皮肤上会被粪便和尘土污染附着而形成污垢,这样不仅降低了皮毛的保温和散热力,使皮肤血液循环恶化,而且也容易得病,所以,每天都要对牛犊刷拭。

打扫圈舍:打扫卫生要彻底,粪便应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不积水,冬不结冰。

消毒:消毒是净化环境的重要措施,为了改善犊牛舍和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要养成定期消毒的习惯。犊牛的圈舍消毒一定要把小牛也安置好,然后开始在卷内消毒,消毒要彻底,消毒包括四周的墙面、地面、围栏等设施的消毒。这样才能保持犊牛舍的清洁,消除病原菌。

消毒可以使用84消毒液,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能杀灭多种病菌。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一般稀释浓度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里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给牛舍和周围环境消毒的时候,将经过稀释的消毒液倒入喷雾器中,用喷雾器将各个角落喷洒均匀。

注射止痢疫苗:痢疾是小牛犊最容易得的疾病,犊牛出生后,由于哺rǔ不卫生,舔食污物,喝脏水,受冷凉等,非常容易感染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等,可引起伴有败血症状的肠炎及下痢。在牛犊1个月的时候,打一针止痢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止痢疫苗要从正规的兽医所购买,根据说明书的用量来注射。

注射口蹄疫疫苗: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患口蹄疫的动物会出现发热、跛行和在皮肤与皮肤黏膜上出现泡状斑疹等症状,恶性口蹄疫还会导致病畜心脏麻痹并迅速死亡。牛犊生长到8个月的时候,要注射一针口蹄疫疫苗,注射是参考说明书上的用量。

片花:鲁西黄牛育肥期的管理

鲁西黄牛的生长有一个规律,就是1岁到1岁半的时候,进入快速生长期。1岁到1岁半这一段时间,是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如果精心的饲养,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育肥。所以1岁到1岁半也叫快速育肥期。

鲁西黄牛长到1岁左右,身体健壮了,抵抗力也强了,这时候的牛舍可以改为比较简单的围栏。围栏建设的方向以南北方向为好,这样有利于接受阳光的照射。围栏的上面有遮雨棚,用来遮蔽风雨。围栏里面设有食槽、水槽,育肥牛在围栏里面不栓系,散放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

围栏育肥的饲养密度比较高,每头牛平均占地面积4平方米到5平方米,这种育肥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还提高了管理效益,传统的牛舍养殖一个人只能管15至20头牛,而采用围栏育肥,一人可以管理200至300头牛。

围栏育肥适应鲁西黄牛的习性,减少了环境变化对它的刺激,从而提高了采食量、饮水量;提高了日增重和胴体品质。

育肥前驱虫:由于肉牛采食粗饲料、牧草等而经常接触地面,因此,消化道内易感染各种线虫,体外也易感染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牛的机体轻度到中度感染寄生虫后,饲料的转化率受到影响,主要是食欲降低和吸收的蛋白质及能量利用率降低,胴体的质量和增重效果也有下降,进而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肉牛在育肥前必须对牛只进行驱虫。

驱虫药物可以选择球虫净等抗寄生虫药物,将药物压成碎末,并均匀地拌在饲料里。驱虫应选在肉牛空腹时进行,投药前最好停食数小时,只给饮水,以利于药物,吸收提高药效。驱虫最好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进行,牛在第2天白天排出虫体,便于收集处理。驱虫后,肉牛应隔离饲养2星期,对其粪便消毒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育肥期饲料配制:育肥期的肉牛以青贮饲料喂养为主,加少许的青干草和精料进行育肥,要注意青贮饲料的品质,发霉变质的青贮料不能喂牛,因为青贮料中蛋白质含量比较低,只有2%左右,所以必须与蛋白质饲料如棉粕等搭配。

棉粕是提取棉籽油后的副产品,一般含有32~37%的粗蛋白质,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均较低,分别为1.48%和0.54%,精氨酸含量过高,达3.6~3.8%。棉籽饼粕在瘤胃内降解速度较慢,是肉牛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

除了增加棉粕的用量,每天必不可少的还有肉牛吃惯了的玉米粉和麦麸。棉粕,玉米粉,麸皮统称为精料,精料的比例为棉粕60%,玉米粉25%,麸皮15%。

肉牛刚入栏的15天为适应期,这一时期主要为了让牛熟悉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草料条件,消除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应激反应,恢复牛的体力和体重。日量以较好的粗料为主,不喂或少喂精料,随着牛只体力的恢复,逐渐增加精料,精粗料的比例为30:70;过度期20天后,日粮中的精料比例由30%增加到60%,粗料比例由70%降低到40%,这个时期的任务主要是让牛逐步适应精料型日粮,防止发生鼓胀病,拉稀和酸中毒等疾病;催肥期30至40天,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到70%至85%,精料由40%降到15%至30%,这个时期的日增重可以达到两到三斤。为了让牛能把大量精料吃掉,这一时期可以增加饲喂次数,同时增加饮水的次数。每一次给料之后,大约半小时左右,要将水槽打扫干净,更换新的清水。

刷拭:育肥期肉牛的刷拭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得给牛刷拭两次,每次5至10分钟,刷拭的方法由前到后,由上到下。为什么说刷拭是非常重要的呢?这是因为刷拭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清洁,更重要的是对牛的全身进行刷拭,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脂肪的沉积,有经验的养殖户说,经常刷拭的肉牛,才能生长出大理石花纹的好肉。

保持卫生:因为牛栏里的牛数量多,所以更要勤于打扫,保持牛栏里的干净卫生。每天上午九十点左右,育肥牛们会自动地转到有太阳的地方,这时饲养员正好将阴凉处的粪便打扫干净,保持牛舍干燥。

火碱消毒:火碱是一种价格比较便宜,消毒作用极好的药物,,将其溶解成2%至4%的溶液,可杀死繁殖型细菌和病毒,10%的溶液,24小时可杀死结核杆菌,30%的溶液,10分钟可杀死炭疽芽胞。因此,火碱常常用于牛舍的消毒,一般每周对牛舍消毒一次。

肉牛经过2到3个月的育肥,就能达到500公斤,高档牛肉的品质和产量与牛的体重密切相关,宰前活重达不到500公斤,牛肉的多汁性,大理石纹理结构和嫩度就达不到高档牛肉的级别,失去经济意义。

在山东省希森集团,鲁西黄牛的存栏量已经达到上万头之多,通过鲁西黄牛这一个产业,还带动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就说这秸秆吧,以前的时候,都是一把火烧掉,现在可不同了,玉米秸秆青贮氨化之后,成了肉牛的主要饲料,不仅解决了玉米秸秆造成的污染,还使农民每亩地直接增收200元以上。还有这上万头牛产生的牛粪,这一万头牛每天光牛粪就有一百五十多吨,希森集团开发了牛粪养蚯蚓的项目,每立方米牛粪可收获鲜蚯蚓1.5万条至2万条,约30公斤至40公斤,为牛粪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出路。他们建立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用牛血、牛骨、牛眼、牛胆等副产品用来提炼血红素、SOD、超氧化岐等生物制剂。该环节是整个产业链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通过对副产品的加工,使每头牛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肉牛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河北,北京肉牛屠宰业的发展,对山东鲁西黄牛的发展祈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肉牛业的发展,使处于鲁西黄牛分布区的德州市,聊城市等地的鲁西黄牛数量迅速增加,肉用性能迅速提高,鲁西黄牛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门路之一。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日本鳗鲡肠炎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冬春、春夏交替季节,特别是夏秋季节,气候突变,早晚温差大,部分地区暴风雨频繁,而该季节又是日本鳗鲡生长高峰期,摄食量大,代谢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也易于恶化,因而容易暴发肠炎病。同时,饲料品质不佳、投喂过量或频繁用药也是导致发生肠炎病的重要因素。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一、细菌性肠炎
1、外观症状:发病后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食。病鳗活力较差,部分鳗离群独游,池水面可见粪便漂浮。鳗鱼腹部略肿,肛门突出发红,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气味恶臭。
2、预防方法:⑴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防止投喂过期变质及质量较差的饲料。⑵控制投饵料,特别在季节变化、水温不稳时,宁少勿多。⑶注意饲料卫生,红虫消毒彻底,不投活力差的红虫,拌料水要消毒干净,饲料工具消毒和投料台消毒清洗。⑷投喂保护肠功能的添加剂:如胃乐舒、鳗鱼营养抗病素、大豆卵磷脂、益生素、保卫素、维生素c酯、酵母等,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药物如大蒜素,黄连素、百毒宁等。
3、治疗方法: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1-1.5克/公斤料+保卫素3克/公斤料,或者速诺3克+百毒宁3克/公斤料,连续使用3-5天,同时改投花粉、营养抗病素、酵母等。病情严重时,选用有效抗菌素,如康特灵0.5克/公斤料或者安普乐3克/公斤料,添加大蒜素0.1-0.5克/公斤料和肠道保卫素,连续使用5天,改用益生素和肝乐舒等。
二、药害引发结肠炎
1、外观症状:病鳗摄食量下降,摄食时间长,消化不良,饲料效率低下,生长缓慢。养殖观察时,经常在池水面或池底,排污箱周围发现许多黑色或白色外包粘膜粪便。粪便较正常的硬且短,经常发现后期粪便中有透明胶状体。添加鱼油或饱食后浮粪增多。
2、预防方法:①主要是合理用药,禁止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等,选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在饲料中添加护肠护肝药物如三黄粉、百毒宁、鳗鱼营养抗病素、肝乐舒、保卫素、大豆卵磷脂等。②减少鳗鱼应激,选别操作仔细,尽可能缩短时间,选别后适当用低浓度百虫杀、必克毒、福尔马林等消毒。应用甲苯咪唑及制剂之后,先用北大净水宝、氨氯净消除药害,再用药物刺激粘液分泌,消除皮质醇的沉积。③经常性添加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EM细菌、光合细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牧乐888、肝乐舒、保卫素、鳗鱼营养抗病素、复方大蒜素、盐酸黄连素、654-2(山莨菪碱)等。
3、治疗方法:①鳗鱼出现此种肠炎,首先要正确诊断,忌用抗生素处理。②确诊后选用有效药物内服治疗,挑选优质饲料,保证营养,添加活血物质如营养抗病素、益血康、保卫素、山莨菪碱(654-2)、牧乐888等,可以配合使用纳豆命、优质酵母、强化多维、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③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制订恢复计划,投饲量严格控制,按15—30天为一疗程,逐步恢复,忌操之过急和急功近利,任何恢复计划都不可能在3—5天内明显显效。外用消毒药物要有选择,以减少刺激,可以保持使用5‰浓度的盐水或者使用高效增氧剂、强力海因、聚维酮碘、百虫杀、必克毒等消毒,尽可能回避甲苯咪唑驱虫。

肠炎病的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经口传染。鳗鱼一旦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部分鳗鱼挂台盘柱,游动乏力,可见鳗鱼粪便漂浮于池水面,粪便外包粘膜,呈黄褐色条状便,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肠道积血,轻压病鳗腹部,肛门口会流出恶臭的脓汁。解剖可见消化道粘膜脱落,出血发红。
还有一种症状为:粪便呈白色粘液便,水中粘液块状悬浮物较多,在池中排污时,用捞海捞取时可见大量白色的粘液便,俗称“拉白痢”或“拉白屎”。
预防措施:投喂优质新鲜的饲料,气候突变时要科学控制投喂量;使用优质鱼油,并根据鳗鱼的规格大小及水温等情况酌情添加;勿频繁随意内服抗菌素、各类添加剂;加强排污,调控好水质;定期内服微生态制剂(如鳗鱼专用益生素BD602)、生大蒜、保肝利胆及帮助消化类保健药物。
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查明发病因子,在排除由于投喂不当或饲料质量等因素引起后,再进行如下处理:
1.依据病情适当停食,及时调节池水。用含氯消毒剂(如二氧化氯)0.6~1毫克/升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3~4次。
2.恢复少量摄食后,暂停添加鱼油。症状较轻的,可在饲料中用生大蒜(用量为饲料投喂量的0.5%~1.0%)磨浆加食盐(3~5克/千克饲料)拌匀投喂,连续投喂一周;或拌料内服黄连素(使用中药黄连熬汁也可),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酵母片、利胃散及保肝宁等),连续投喂一周。
3.病情较严重的(或拉白痢),可内服(每千克饲料添加)三叶鬼针草5克、野山楂5克、陈皮5克、穿心莲片4~6片、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2~3克,投喂3~5天后,将盐酸土霉素(或氟苯尼考)改为BD602(鳗用益生素)3~5克,并适当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利胃之药品(如肝泰乐10~12片、VC3克、酵母片、利胃散等)再连续投喂5~7天。
治疗日本鳗鲡肠炎病,除了要杀灭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外,同时要重视内脏功能的恢复与肠道有益菌的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该病的彻底治愈,以防复发。因此,在内服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肠炎病时,前期主要使用消炎杀菌药物,而在治疗后期则往饲料中添加保肝利胆助消化的药物及微生态制剂。

牛蛙套肠病的防治技术


牛蛙套肠病是近两年来较为流行的牛蛙疾病,其具有发病快、不易治疗、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经过对该病的多次研究试验,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牛蛙套肠病发病原因

引起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

1、过量地投喂饲料导致牛蛙暴食。因为牛蛙都具有贪食性,所以暴食会造成其胃部过分膨胀,牵引肠道提升而致使重叠。

2、投喂自制的土料或过早投喂太大号的饲料引起。由于加工工艺等的原因,会使土料的粒径不均匀,而太早投喂大号料同样会引起肠胃痉挛,而导致套肠。

3、因水质恶化病原菌入侵造成消化系统机能紊乱所致。

牛蛙套肠病的病症

病蛙主要表现为不爱摄食或摄食后有呕吐现象,某些个体还伴有血丝样呕吐物。解剖发现蛙的胃部与肠部形成挤压凸套,胃部无食物且肿胀,肠内有黄色粘液,并伴有异味。病重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牛蛙套肠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要点

①加强养殖现场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日2-3餐,少量多餐为佳。至换料投喂时要注意勿过早转换大号饲料。

②尽可能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正规饲料厂的加工工艺较为规范,饲料的粒径相对均匀。

③定期使用消毒剂给蛙场消毒。如:病毒净、碘制剂等等。

④在日常饲料中经常添加肠炎平及利胃散等,帮助肠胃的蠕动。

2、治疗方法使用富美宁8克/千克饲料+肠炎平10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连续使用四天;第五天再用肠炎平6克/千克饲料+利胃散6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尔后每隔三天使用一次,连续三次。如果蛙病重不摄食,可用富美宁50克/米水体药浴,24小时后换水,连续两天。

牛蛙套肠病的注意事项

1、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2、使用治疗剂的同时不宜并用保健产品,如多维、多糖类。

3、发病时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类产品,应多考虑使用中草药类产品。

在养殖牛蛙的过程中,牛蛙疾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了牛蛙的疾病预防,才能提高它的养殖产量,才能把它的利润争取做到最大化。

杂交黄牛育肥技术要点


一、正确选购架子牛
选择国外肉用良种公牛作父本杂交的改良牛,应挑选四肢高,体形长,皮肤松驰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宽而不丰满,毛密柔软和体况健康的牛。因这种牛生长潜力大,肥育效果好。要选择2~4岁,体重318~363千克,架子大较瘦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饲养期短,资金周转快。
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选择合适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开始30天内,精粗饲料比(3:7)一(1:1),粗蛋白质含量为12%;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为6:4,粗蛋白质含量为11%;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为(7:3)~(8:2),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应达到4~5千克/头,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
2.饲料加工要科学。①精饲料:如玉米粉碎粒度应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达1毫米。②粗饲料:切割粉碎长度以5~10毫米为宜。
3.合理利用啤酒糟、淀粉渣等工业副产品。结合添加剂使用,就能代替日粮内90%的精饲料,日增重仍可达1.5千克。其用法:啤酒糟每天每头牛喂1520千克。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淀粉渣、豆腐渣、糖、酱油渣,每天每头牛喂1015千克,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
4.充分运用饲料青贮技术、秸秆氨化和发酵技术。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时,在较低的精料水平下,就能达到较高的日增重。按玉米青贮干物质的2%添加尿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改进饲养技术。提高饲养水平
1.一般肉牛育肥可采用限制精料自由采食的肥育方法(即育肥初期限制饲养,育肥后期自由采食),此法能使饲料效率提高5%。
2.公、母要分栏饲养。()一般公牛比阉牛增重速度高10%。阉牛比母牛高10%,但是公牛阉割去势后12月内影响生长发育。采用药物或激素去势,用药时间长,效果差,同时有药残、激素残留,肉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所以在选购架子牛时要考虑性别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公牛育肥不宜去势。
3.育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脲酶抑制剂预混料,可提高肉牛日增重18%以上。
4.经常搞好环境卫生和进行防疫灭病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与内外科病的发生。
5.肉牛肥育达500千克左右时应尽快出栏。因体重超过500千克后,日增重下降,每千克增重的耗料量增加,育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
四、选择科学的配方
1.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料配方(湿重):青贮玉米80.8%、玉米17.1%、棉籽饼2.1%。
2.以酒糟为主(湿重)的饲料配方(以300千克体重的生长肉牛为例):玉米1.5千克、鲜酒糟15千克、谷草2.5千克、尿素70克、食盐30克、添加剂预混料100克。由于酒糟的粗蛋白降解度低,易导致瘤胃内可降解氮不足,使粗纤维消化率下降,若在酒糟日粮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规模牛场体重300千克以下肉牛的配方:玉米61千克、麸皮15千克、棉(杂)饼20千克、食盐1千克、骨粉1千克。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2千克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4.规模牛场体重300千克以上肉牛育肥配方:玉米70千克、麸皮13千克、棉(杂)饼15千克、食盐1千克、骨粉1千克。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33.5千克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牛疥癣病的病因 牛疥癣病的防治技术


羊疥癣,主要由疥螨、痒螨和足螨三种寄生虫危害引起。羊疥癣的特征是皮肤炎症、脱毛、奇痒及消瘦。在秋末、冬季和早春多发生,阴暗潮湿、圈舍拥挤和常年的舍饲可增加发病机率和流行时间。疥癣虫寄生于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引起慢性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疥癣病的病因牛疥癣病的防治技术。

1、病因

疥癣虫寄生于牛皮肤表面或皮肤内引起慢性感染,通过感染牛与健康牛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被疥癣及其卵污染的圈舍、用具造成间接接触感染。饲养员、牧工、兽医的衣服等也可造成病原的传播。牛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牛营养不良等均可诱发该病。

2、主症

患牛头、颈、背、躯干和四肢等部位发生剧烈瘙痒,被毛脱落,皮肤干硬、粗糙、增厚,重者出现皮肤龟裂,逐渐消瘦,有的患部呈弥漫性结节、表面粗糙,结节擦破后发生红、肿、热、痛、糜烂、渗出液等,患牛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继发感染者可形成脓疮,重症者可波及全身,贫血,病情恶化,严重者造成死亡。刮取患部痂皮,放入盛有10%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内加热溶解,吸取沉淀镜检,即可见疥(螨)虫体。

3、方药

疥癣灵。白藓皮、苦参、川楝子、百部、斑蝥各10g,焙干研细;棉籽油500mL,加热熬至发黑,蘸取少许,滴进水中能成珠。将药油混合装瓶。用时直接涂抹患处,1次/天,连用3次即愈。对痂皮厚者,刮净痂皮再涂药,效果更好。

蛇床子、白藓皮、荆芥、当归、狼毒各30g,地肤子、紫草各25g,百部35g。共研细末,取硫黄100g,冰片30g,研末另包。取棉油或猪脂1kg,将猪脂煎沸去渣,再将上述8味药放入油内炸3min,候温,再将硫黄、冰片投放油内拌匀,涂擦患部。先用温肥皂水擦洗患部,待水干后即可涂药。涂擦时,每次面积不要过大,以免中毒。待疥癣治愈后,对牛舍及场地、墙壁用20%石灰水消毒,更换垫草,保待厩舍干燥。

①水煎剂。百部、苦参、川楝子各120g,龙胆草100g。加水适量,1次煎至3000mL。用时加温至40℃左右为宜,擦洗患部,2次/天。②油煎剂。将以上4味药用香油或菜籽油1kg炸焦,捞出,碾为细末,再放入油中制成油膏,置容器中备用。对全身感染者用水煎剂分前、中、后三段擦洗,洗透后涂药油膏,浸润患部。初期患牛用水煎剂洗透即可。药物的剂量因病情轻重、感染面积大小酌情增减。

碘酊、来苏儿各100mL,硫黄60g,鱼石脂100g,敌百虫2g。混合,充分振荡均匀后备用。先剪去患部及其附近的被毛,清除表面鳞屑、痂皮和泥垢,然后用毛刷将药液涂刷患部,1-2次/天。体温升高者配合抗生素治疗。对波及全身者要分次分区用药,一次涂药不得超过体表的1/4,以免中毒。必须多次重复用药,才能彻底治愈。

愈癞膏。硫黄100g,白矾50g。混合,研细过箩,加棉籽油500mL,搅匀备用。用竹片或钝刀刮去患部的痂块,再将药膏摇匀,涂擦患处,2次/天。

雄黄(研细末)、废机油,按1:10比例混合均匀,涂擦患处,2次/天,1个疗程7天。

生川乌200g,陈醋适量。先将川乌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再重研1次,然后加入陈醋调成稀糊状,装入消毒过的有色玻璃瓶内,密封备用。第1次用药前,先将患部用温开水冲洗干净,刮去患部痂皮至局部发红微出血为度,然后涂上药糊,2次/天,直至痊愈。用药10次,若症状未减轻者为无效,可改用他法治疗。

吴茱萸、狼毒各30g,百草霜适量。共研极细末,加入清油或凡士林200-240g,置乳钵或碗中研磨均匀,制成膏剂,分装备用。先将患部用刀片或小刀刮去表面的粗糙皮屑后,取软膏适量涂于患处,2次/天。一般用药1-3天即可见效,1个疗程/15天。最短者用药1个疗程,最长者2个疗程。2个疗程后,患牛病情无明显变化者视为无效。

蓖麻油10份,96%精制敌百虫1份。将油入铁器内加热至沸后离火,待油温降至约50℃加入敌百虫溶化,趁热(以不烫为宜)涂于患部,1次/天。一般涂抹1次脱痂,2-3次痊愈。面积大、病程长者最多用药7次。在口角、唇部涂药后,用绳将牛嘴拴住,1-2h后放开,防止舔食中毒;凡是能舔到的部位,须将僵绳拴高,防止舔食。面积大者应分片循环用药,防止吸收性中毒。用药前,要将油加温至30-40℃,以增强油药在癣痂上的渗透性。

苍术、黄柏各30-50g,棉籽油250mL。将苍术、黄柏焙干、研细,用棉籽油调匀,涂抹患部。

4、预防

牛舍用漂白粉消毒,2次/月;用5%敌百虫喷洒牛舍周围运动场和坑渠、死角,杀灭螨虫及其他有害昆虫,净化环境;对健康牛用1%敌百虫喷洒牛体1次/月;对假定健康牛独栏饲养,用1%敌百虫喷洒牛体,2次/月,确认健康者可混群饲养。粪尿引入发酵池,废料集中烧毁或堆集发酵;注重犊牛群的螨病检查和监控,发现可疑牛应立即隔离。

牛疥癣病的病症及其防治技术
病因
疥癣病是由于疥癣螨虫的寄生引起的皮炎。寄生于牛体的疥癣螨有3种类型,由于螨的生活方式不同,经常发生的部位也不一样。据有关资料报道,引起本病原因最多的是吸吮疥癣虫,其次是食皮疥癣虫,最少的是穿孔疥癣虫。其中食皮疥癣虫曾在我国北方的牛体中见到。
症状
本病无论是哪种类型与其他皮肤病相比,其皴裂发痒的程度都很剧烈。病初出现粟粒大的丘疹,随着病情发展开始出现发痒的症状。由于发痒,病牛不断的在物体上蹭皮肤,而使皮肤增加鳞屑、脱毛,致使皮肤变得又厚又硬。如果不及时治疗,1年内会遍及全身,病牛明显消瘦。下面将3种类型的症状分述如下:
吸吮疥癣虫(痒螨)感染:本型主要寄生在皮肤表面,特别是耳部、臀部、腹部等较严重。其发痒的程度比穿孔疥癣虫型稍差,但当口器刺入皮肤吸取淋巴液时则剧烈发痒,出现界限比较明显的脱毛斑。其中有散在的丘疹,斑的周围有渗出液渗出,脱毛斑上的痂皮呈黄褐色像贝壳似的附着在皮肤上。本型发痒的程度、痂皮的颜色及不隆起可与其他两类型相区别。
食皮疥癣虫(足螨)感染:本型以吃食屑皮及痂皮为生,主要侵害牛的尾根部、肛门、臀部及四肢、有时也发生于背部、胸腹及鼻孔周围,本型是三种类型中发痒最轻的一种。但由于大量寄生螨排泄物的刺激和变态反应,当出现皮炎和湿疹样症状时,则剧烈发痒。其脱毛程度比前者更加明显,具有大面积脱毛的特征。但大部分病牛感染后一生不再发病,一般这类病牛治愈后往往成为感染源。严重时皮肤像变态反应性湿疹那样渗出渗出液,同时伴有充血和出血,治疗后形成像龟裂样的大块痂皮,有时可波及全身。
穿孔疥癣虫(疥螨)感染:本型主要寄生于表皮,并在其中挖掘虫路,吸取营养。最初发生在头、颈部,逐渐蔓延到肩部、背部及全身。这种类型在牛来说极少见,由于螨在皮肤的表皮挖掘了虫路,所以在3种类型中是发痒最剧烈的一种,与人的疥癣相似。
防治技术
首先要改善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的通风干燥,坚持每天刷拭,保持牛体卫生,破坏虫体适于生存生长、繁殖的条件;如果发现病牛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对已有虫体的牛群在暖和的季节里,应采取种种预防性治疗措施杀灭虫体,防止入冬后蔓延开来。
在治疗中首先将毛剪掉,清除尘土污垢及浮着的痂皮,再用温和的来苏儿水,肥皂水及草木灰水等刷洗病部或全身,必要时应湿透后稍待片刻,使痂皮软化再用木刀刮去痂皮,操作时注意尽量勿使出血,刷洗干净后待表面干燥,即可涂药治疗。涂药可用抹布或毛刷来回用力涂擦,使药物深入毛根周围,如果面积过大可分次治疗,通常涂药不能超过体表的1/3面积。杀螨药一般不能杀死它的虫卵,因此,作用不能维持较久的药物(如敌百虫)隔5~7天须再行涂药,以杀死从卵中新孵出的幼虫。涂药后的病牛须隔离饲养,注意护理,特别是在严寒季节要防冻。工作人员的衣服及器械、场所等均须彻底清扫、洗刷及消毒。清除下来的所有东西均可能存有虫体卵,一定要收集起来烧掉,以防散虫造成感染。

罗非鱼烂体病的防治技术


烂体病即皮肤溃烂病,是罗非鱼越冬期间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一个亚种。该病主要是由于越冬期放养密度过高、水温不稳定、水质腐败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常并发水霉病。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
主要症状。发病初期,体表病灶较小,病灶部位充血、红肿、随着病情加重,病灶不断扩大,同时病灶周围鳞片松动、竖起,并逐渐脱落,露出坏死的白色表皮,进而表皮出现溃疡并烂及肌肉,形成红色斑状凹陷,严重时病灶处骨骼外露。患病鱼体一般病灶部位不固定,头部、鳃盖、躯干以及鳍基等处均可出现,解剖病鱼,可见肝脏颜色变暗呈褐色,胆囊明显肿大,且颜色变深呈墨绿色。
防治措施。①越冬池放养密度一般每立方米水体载鱼量在10公斤以内;②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前,用4%的食盐水浸浴10分钟,杀灭体表病原;③越冬期间,每15-20天用优氯净泼洒一次,使水体呈0.2×10-6浓度;④发病早期,及时隔离病鱼,并注意稳定池水温度,调节好水质,全池泼洒强氯精1次;⑤病情严重时,可连续外用强氯精2次,并内服“鱼康达”或“克菌威”等药饵,每天1次,连喂3-5天。


鹅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省养鹅业迅速发展,农民积极性很高。掌握养鹅技术,实行科学饲养,减少疫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民养鹅基本要求。养鹅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是鹅病的防治,虽然鹅体型较大、健壮、抗病力强,但有些疾病会引起鹅的大批死亡,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止鹅疾病的发生,要做到预防为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尽量减少损失;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鹅病防治的基本要求

1.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致病应激因素,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2搞好饲养环境卫生和进行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和各种用具清洁干净。

1.3预防为主,定期预防性用药,及时接种疫苗。

1.4勤查细看,掌握群体动态,及时发现疫病,尽早治疗或处理。

2常见鹅病的防治方法

2.1鹅瘟

2.1.1概述

小鹅瘟是一种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有时出现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病变主要特征是肠道发生假膜性纤维素性肠炎,在小肠中断和后段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本病流行在3~25日龄的雏鹅群中,日龄越小的鹅越容易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到50%~80%。10~25日龄的雏鹅发病后,部分可以自愈,25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对养鹅业危害最大。

2.1.2防治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本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采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病毒唑进行皮下注射的措施进行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理想,因此,本病防治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种鹅、种蛋、雏鹅开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2.1.2.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鹅雏机体的抵抗力。

2.1.2.2对留种母鹅在产蛋期前15~30d前接种小鹅瘟疫苗。

2.1.2.3种蛋和鹅雏最好自繁自养,并做好种蛋、孵化场所、设备用具的消毒。

2.1.2.4对无母体抗原的新生鹅进行弱毒疫苗接种。

2.1.2.5对发病的鹅群要及时隔离、封锁和彻底消毒。对死鹅雏、垫草要深埋、焚烧。对发病或同群的鹅雏进行小鹅瘟血清紧急接种、预防接种。用小鹅瘟血清、庆大霉素(20001U/只)进行皮下注射,15日龄以下的1mL/只,15日龄以上的2mL/只,隔日注射1次。紧急预防注射0.1~1mL/只,皮下注射。

2.2鹅霍乱

2.2.1概述

鹅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成年鹅多发,1月龄以下的雏鹅少见。主要特征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排稀便,肝脏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点,心冠状脂肪有出血点。鸡、鸭也可感染,发病率高。本病多发于春、秋气候多变季节。主要通过与病鹅接触或通过被病鹅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传染。

2.2.2防治

2.2.2.1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增强鹅的抗病力,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最关键措施。因为鹅发生霍乱经常不是外面传来的,而是由于健康的鹅体内就带有该菌,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引起的。如鹅群密度过大、舍内潮湿、饲料营养缺乏、体内有寄生虫以及气候聚变等,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2.2.2.2预防性免疫。对于疫区或常发生本病的地方可注射鹅霍乱疫苗,免疫效果很理想。目前常用的是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苗和灭活油佐剂苗。1月龄以上的鹅皮下注射2mL,接种后14~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3个月,若在第1次注射后8~10d再注射1次,免疫效果更佳。

2.2.2.3鹅群发生霍乱后,应该将病死鹅全部烧毁或深埋。禽舍、场地和用具要彻底消毒。病鹅进行隔离治疗,对未发病的鹅,全部喂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健康鹅注射疫苗。

2.2.2.4病鹅的治疗:用土霉素1~2g/kg饲料,拌匀后喂服,连用4~5d。或按鹅体重20~30mg/kg,每日口服一次喹乙醇,连用3~5d,效果也很好。

2.3小鹅流感

2.3.1概述

小鹅流感是由志贺氏杆菌引起的雏鹅急性、渗出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是鹅流鼻汁,呼吸困难并摇头,病期3~5d。本病只有鹅发生,特别是雏鹅易发生;冬、春季节常发,往往在春季发生后,秋季再度流行。经过长途运输,抵抗力降低,以及气候变化很大,雏鹅受寒加之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最易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自然流行要经过15~30d才能停止传播蔓延。雏鹅死亡率极高。

2.3.2防治

2.3.2.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力。冬春季节注意防寒,夏秋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

2.3.2.2预防接种灭活菌疫苗。

2.3.2.3药物预防:对新生雏鹅按每只1万IU青霉素点眼或滴鼻,即:100只雏鹅用1支10mL安痛定稀释青霉素。

2.3.2.4药物治疗:口服敌菌净30mg/kg,2次/d;或用青霉素12~15mg/只,2次/d,一般4次即可治愈。

2.4鹅痢疾

2.4.1概述

鹅痢疾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鹅常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拉稀。病原菌在鹅粪便中含量最多,饲料、饮水和用具污染最易传染病原菌。气候变化、饲料搭配不当,以及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都能引起鹅痢疾发生。

2.4.2防治

2.4.2.1加强管理。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在清洁的草地上放牧;及时隔离病鹅,做好场地和用具的消毒;饲料中减少蛋白质含量。

2.4.2.2药物预防。平时可用氯氟沙星、恩诺沙星饮水或拌料进行预防。

2.4.2.3药物治疗。病鹅初期可用蓖麻油2~3匙灌肠,防止肠道发酵,再服用磺胺脒,每只鹅用0.25g,混入饲料中或逐只喂服,2次/d,2d为1个疗程。

2.5鹅曲霉菌病

2.5.1概述

鹅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黄曲霉和念珠菌引起的霉菌病。雏鹅发病较多,成年鹅常为个别散发。几乎所有禽类都能感染,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其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常因饲料、垫草潮湿,被霉菌污染,长出大量孢子,鹅吸入空气中的孢子或采食含有曲霉孢子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2.5.2防治

2.5.2.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孵化室卫生,避免使用发霉的垫草和饲料,不要让幼鹅与霉烂变质的草堆接触,饲槽和饮水器具及其周围搞好卫生和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对预防本病的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2.5.2.2在发病季节,定期给鹅饮用0.05%硫酸铜水溶液。

2.5.2.3对发病鹅可采用药物治疗:100kg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14.2~22g或6.3~22g制霉菌素,连用5~6d,以后改为小剂量再用2周。硫酸铜按0.03%饮水,连用10~15d,以后改为0.01%水溶液,再饮用10~15d。

2.6鹅球虫病

2.6.1概述

鹅球虫分为鹅肾球虫病和鹅肠型球虫病。分布广,感染率高,损失严重。每年5~9月是鹅球虫病的发病季节,雏鹅、中鹅较易感染。

2.6.2防治

球虫病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土地、饲料和用具传染,因此,搞好鹅的粪便处理和鹅舍的环境卫生是预防本病的最佳方法。不同年龄的鹅要分开管理,栏圈、食槽、饮水器等用具要经常消毒、清洗,勤换垫草。对常发地区的雏鹅,应定期饲喂预防药物。下列药物可供防治时使用:

2.6.2.1氯苯胍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mg,连用10d,屠宰前5~7d停药。预防量应减半。

2.6.2.2球痢灵每千克饲料加250mg,连喂3~5d,预防量应减半。

2.6.2.3球虫净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25mg做预防用,屠宰前4d停药。

2.6.2.4克球多每千克饲料中加入250mg,饲喂作治疗用。预防量减半。用药应在屠宰前5d停止。

2.6.2.5广虫灵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200mg,拌匀后喂,连喂5~7d。

2.7鹅裂口线虫病

2.7.1概述

鹅裂口线虫是一种肌胃寄生虫,主要感染鸭和鹅,寄生在鹅的肌胃或肌胃角质层下面。这种线虫的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成虫排出的虫卵随鹅粪排出体外,在23℃适宜湿度下经一昼夜,在一般适宜条件下经5~6d,发育成侵袭性幼虫,沾在牧草上,鹅食入带侵袭性幼虫的草而感染。

2.7.2防治

搞好鹅舍清洁卫生,定期给以消毒,有预防作用;定期驱虫,通常在20~30日龄,3~4月龄驱虫各一次。驱虫应在隔离鹅舍内进行,投药后的3d内,彻底清除粪便,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常用药物有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mg,一次口服;驱虫净(四咪唑),按每千克体重40~50mg,一次口服。

另外,通过养鹅实践总结出,鹅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因此,广大养鹅户平时要备用一些养鹅常用药,如青霉素、恩诺沙星、敌菌净、氧氟沙星、消毒王、丙硫咪唑、磺胺咪、高锰酸钾等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5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