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过后河蟹当年养成技术


选用大眼幼体(蟹苗)培育的当年大规格蟹种养成技术是河蟹养殖洪灾过后进行复产自救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一般可以达到亩产80千克、规格100~120xx养成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降水消毒
在做好加固塘埂,防逃设施修缮的基础上,亩用1~2千克茶皂素等中草药全池泼洒,彻底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再用20xx培育的大规格幼蟹(规格在150只/公斤以内为最好),考虑到远距离运输的成活率,亩放养量1500~2000只为宜。放养时,采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止病菌感染。另外,有条件的每亩还可放养青虾苗5万尾左右。
四、饲养管理
1.科学投饵。饵料是河蟹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规格,饵料投喂要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及水温、水质和天气情况综合考虑,总体要求要坚持吃足吃匀和精粗结合的原则,为确保河蟹快速生长,应投喂蛋白含量应在35%左右优质配合饲料,高温季节适当搭配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日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宜,高温过后可以增投新鲜的小杂鱼。
2.水质水位调节。池塘养殖对水质和水位的掌控尤为重要,池塘的水位应随着水温的上升和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加深,放种时在50~60公分,高温季节在80~100公分,可每7~10天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透明度保持在40公分左右。
3.科学防病。水灾过后,随即将面临的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病害。池塘养殖应根据各塘口的实际情况采取水体消毒与内服药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免疫多糖和中草药等提高河蟹免疫力,并定期使用碘制剂等温和类消毒剂全池泼洒。

相关推荐

当年养成商品鲫鱼


1.主养鲫

欲使当年鱼苗养成商品鱼,其关键在于延长其生长期和强化培育。要采取早繁、快育的方法培育大规格夏花,及时转入成鱼池,投喂足量的精饵料,保持池水肥嫩,溶氧充足,促使其快速生长。

鱼池面积以2-5亩为宜,水深应达到1. 5 m以上,按常规消毒,培肥池水。于5月中下旬投放5-6 cm的大夏花,每亩2 000- 2 500尾,为充分利用水面和饵料,每亩可配养40-60 g的草鱼、团头鲂、鲢、鳙等共250尾养至当年11月底,鲫平均体重可达200 g 左右,亩产300-400kg,而配养鱼除团头鲂外,平均规格可达 1 000 g左右,亩产150-200 kg,亦即总产量可达500 kg/亩。

2.配养鲫

鲫既可在各种成鱼池中配养,还可在鱼种池或亲鱼池中套养。

(1)成鱼池配养在一般成鱼池中均可配养鲫,但应少放鲤,不要放罗非鱼,以避免争食。每亩成鱼池可放5-6cm鲫250尾左右,至年底出塘,平均体重可达 150-200 g,每亩可增产鲫鱼25- 35 kg。

(2)鱼种池套养在四大家鱼鱼种池中,每亩水面套养5- 6 cm鲫鱼种100-200尾,可充分利用残饵,不会影响鱼种生长。至年底并塘时,鲫即可出塘,规格可达200 g,亩增产20-30 kg。

(3)亲鱼池套养在四大家鱼亲鱼池中,每亩水面套养5- 6cm鲫鱼种100-200尾,亦不需投饵。至次年家鱼人工繁殖时:出,平均体重可达250-300 g,亩增产25-35 kg。

(4)大水面围栏配养近些年湖区发展的围栏养鱼,具有投小、效益高的特点。在围栏内按每亩放养5-6 cm的鲫鱼种400 600尾,主要利用天然饵料,经5-6个月的养殖.平均规格可达 200g以上,每亩可增产70-100kg.

灾害天气后的河蟹池塘管理措施



连续的强降雨告一段落,这并非意味着没有受灾的蟹塘可以放松警惕了,灾害天气后应对蟹塘加强管理。
首先要做的是排查池埂堤坝,加固加高。
第二,溶氧管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确保均要保障池底的溶氧水平,储备应急增氧的药物(如粉剂过碳酸钠等产品);
第三,调控水质。雨水给池水带来各种剧变,藻类多样性指数较高的水体抗应激能力强。因此,在晴好天气注意补肥。浊度较高的池塘应降低浊度后适度肥水,同时亦是护草;
第四,水体消毒。久雨转晴,细菌繁殖增强,应使用聚维酮碘或复合碘等碘制剂消毒。亦可使用强氧化性底改产品,乳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产品改底消毒。
第五,饵料管理。适宜的水温(20~28℃)与充足的溶氧是影响摄食的重要因子。水草可以调节水温,溶氧要加强无需赘述。饵料应选择高品质饲料。虽然河蟹逃逸造成部分蟹塘密度下降,有利于提升平均规格,但是可以预期的是规格蟹的绝对量是下降的,价格可期!因此,投喂高品质饲料是提高规格的重要保障。本月下旬即可投喂河蟹育肥饲料。
第六,逃逸较多的蟹塘补苗是不现实的,只能补放青虾、对虾甚至龙虾种虾等虾类,补充的品种养殖产量较高,同样可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逃逸过多的蟹塘,待天气稳定后可加深水位(1.5m),改养草鳊鲫的鱼种,亦或台鳅。

夏至过后河蟹塘管理方法



夏至气候特点:
1.对流气流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2.暴雨天气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
3.江淮梅雨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4.高温天气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过后,虽然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后要加强蟹塘底质维护
俗话说:养水先养底,底质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水质的优劣,更是河蟹赖以生存的场所,直接关系到河蟹的蜕壳生长。在高密度精养模式的环境下,最先出问题的往往是底质,特别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摄入的含氮物(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不断增多,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腐败变质,导致池底酸化、发热、淤泥蓄积,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硫化氢等),底质的恶化还滋生大量有害菌,诱发多种疾病(烂鳃、肠炎、锈底板、水肿等),因此,要保证河蟹安全度过高温期,建议首先从底质方面加强预防,定期改善底部环境,抑制有害菌和毒素,控制池底有机物浓度,不要等出现水质恶化(变浓、发红发黑、倒藻、油膜水等)后再去急救,费时费力,而且见效甚微。
底质恶化的元凶——有机污染物
池底的有机污染物包括残饵粪便、浮游生物尸体、腐烂水草等,这些大分子的有机物往往需要大量的微生物去分解,分解时间也较长,消耗底部溶氧,如果遇上缺氧、水温高、PH值变化等情况,会阻碍整个分解过程,未被分解的有机物则会腐烂变质,败坏底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勤改底,多用菌——减轻底部污染物蓄积
预防底质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定期改底配合生物菌的协同作用,最大程度分解消耗池底有机污染物,减轻底质负担。针对养殖中后期不同池塘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底质。
1.老塘口、淤泥较深塘口
此类塘口底泥较厚,底部蓄积的有机物过多,中后期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建议使用强氧化性底改,快速氧化底部有机污染物,同时提高底部氧化水平,增加溶氧,预防亚溶氧状态。推荐产品:卫底+FS活力菌(分开使用)
2.新塘口,水质清瘦塘口
新塘口一般底泥较浅、较疏松,前期低温水中藻类较少,可使用生物型改底,分解有机物,分解后的产物正好被藻类吸收利用,促进藻类生长繁殖,建议配合肥水产品,辅助肥水。推荐产品:FS底改菌+AA绿源
3.水体浑浊,透明度低的塘口
水混的塘口由于其水体悬浮杂质较多,因此要求底改产品要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同时建议搭配生物菌使用,分解水中有机碎屑,特别是水草上有轻微挂脏时,可在水草集中处重点泼洒,能起到净水清污效果。推荐产品:底福康+靓水
4.经常使用消毒杀虫剂的塘口
药残过重会导致河蟹慢性中毒,损伤其肝脏及鳃,经常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现象。尤其是经常使用杀青苔、杀虫药物的塘口,中后期温度的上升,其毒性也越强,因此这类塘口建议使用解毒类底改,降解底质毒素,防止河蟹慢性中毒。推荐产品:底居速解安
5.泥皮较多的塘口
泥皮大部分是倒藻后或者底栖藻类死亡,大量尸体沉积在底部产生的,通常在雨后天晴气温升高的时候会出现泥皮上浮,耗氧的同时产生有毒物质,处理方法:下风口先捞出部分泥皮,然后第一天晴天上午使用全能(3亩/袋)+靓水(3亩/瓶)化水泼洒(与泥皮集中处多泼),第二天使用整底(2亩/袋)全池干撒,分解底部藻类尸体。
小贴士:
中后期的底质管理除了使用药物外,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控料,尤其是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饵料浪费,特别是一些高蛋白饲料,大量积累导致底质恶化。底质的管理还是以防控为主,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水质恶化和疾病的暴发,如遇水质发浓、水草腐败时,建议先换掉部分水再改底用菌。

夏季暴雨过后的河蟹池管理



一场暴雨,给大江南北带来好的空气,同时也带来大量的雨水,有网友反映,最高池塘中下了38公分雨水,最少的也在22公分,雨水的到来不仅是给池塘中加注了新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水草下沉生长了,池水变清变爽了,溶解氧明显提高了,前面脱不了壳的螃蟹己集中开始脱壳了。
但暴雨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1)水位的暴涨,池塘底部压力突然变大,螃蟹原来生长的水压突然之间出现大的差距,对螃蟹是个挑战。(2)水温的突变,从前两天的平均27~28℃,一下了降到20℃左右,螃蟹容易感冒。(3)突降的暴雨,由于突然的应激反映,螃蟹吃食明显减少。(4)突然下降的水温,适合纤毛虫,病菌,病毒的生长温度,纤毛虫,病菌病毒容易暴发。
综合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把池塘水位往下降,但也不能一下子降到原有水位;其次,适当泼洒葡萄糖,Vc等抗应激药物;再者,饲料适当少喂,以防因螃蟹吃不了引起的水质变坏,勤观察饵料台的残饵;最后要密切关注螃蟹的活动情况,是否感冒呀,是否长纤毛虫呀,是否病菌病毒暴发呀等等不利因素。
最后我要补充说一下,这回还真的要补点钙了,否则脱下壳的螃蟹壳不容易发硬,苏南水质底质的调控还应该跟上,因为我们螃蟹的集中上市还有一个半月呢。

梅雨过后河蟹养殖管理要点


持续暴雨对河蟹养殖造成极大危害,雨后天气高温闷热,河蟹易产生应激、发生病害和死亡。养殖户必须树立信心,重视和加强灾后管理,将洪涝灾害损失降至最小。梅雨过后应迅速投入灾后生产,检查塘埂、电力、防逃等重点渔用设施,及时修缮完好。对河蟹逃逸较少的养殖池塘,养殖生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应激反应。雨后气温升高,水草腐烂坏水,池塘水环境发生突变,河蟹易产生应激反应,可采用外泼抗应激制剂和内服复合维生素或中药制剂等,减少应激和增强河蟹体质。
2、防止池水缺氧。科学开启增氧机,促进水体对流和曝气,保持水中充足溶氧,缓解河蟹应激和增强食欲。天气不好时少投或不投饲料,减少池中有机质累积和减少河蟹因摄食而增加活动量。
3、防止池水恶化。降低水位,及时调节水位至正常PH值,全池消毒杀菌,泼洒调水底改类有益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和加快污染物分解,保持水质清爽。降低水位后,及时捞除池中漂浮水草,防止腐烂坏水,使用壮根护草制剂,促进水草生长。
4、防止疫病暴发。梅雨过后池水突变和暴雨冲刷导致河蟹受伤和体质较弱,极易感染发病,应及时消毒杀菌,调水改底,稳定藻相菌相,防止细菌性疾病暴发。
5、重视投喂管理。梅雨过后建议投喂优质膨化颗粒料配合新鲜小鱼投喂,投喂量应坚持第二天无残料、饵料新鲜。饲料中可添加0.5%的大蒜素防病。有条件的可补投鲜活小螺,活螺不易对池水造成污染。投喂时一定要坚持“四看”看水质、水温、天气、活动情况及“四定”,注意前期减少日投喂量,池水稳定后正常投喂。

河蟹一壳过后您需要处理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瞬已然到了4月中旬,河蟹一壳也已接近尾声。统观整个一壳蜕壳过程所暴露出的蜕壳不齐、蜕壳不遂、软壳蟹死亡、虫多泥浑等问题无不让我们为河蟹一壳捏了一把汗。一壳已快结束二壳又将来袭我们虽然不能代替河蟹蜕壳但我们能够为其蜕壳保驾护航具体怎么做笔者针对一壳遗留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二壳前补苗
根据笔者在日常塘口服务工作中依据部分塘口一壳蜕壳状况来看受清塘药物残留、苗种(主要为外地苗主要表现为残爪、磨爪多的苗种)以及天气变化导致蟹苗中毒、应激性死亡的塘口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比者建议养殖户朋友可根据自身塘口损蟹情况适当不苗以免降低河蟹产量。补充的苗种应选择大小适宜、规格齐、四肢健全无磨爪无损伤的苗种且在放苗时对补充苗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对蟹塘河蟹造成二次伤害。
二、塘口泥浑白浑水的处理
在日常塘口服务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感叹就是水太浑了怎么调也调不好,针对其浑水的原因这里就不过多的阐述。这里对浑水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解决;①虫多白浑的塘口:一壳结束后2-3天用杀虫药杀除过多虫子两天后用水博士一瓶两亩地解毒随后用全效底改片分解虫子尸体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②白浑加泥浑的塘口:先杀虫待虫子死亡后用含絮凝剂,降解剂的产品降解水中虫子尸体及杂质待水质清晰一点后用全效底改片分解杂质及虫子尸体,其次使用纳米黑金+活肥培肥水质增强藻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最后使用黄金益菌素发酵液调节水质。
三、池塘青苔的处理
青苔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关于青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这里也不做过多阐述。这里主要提三点:①青苔太多易裹住水草与水草争夺养分导致水草难长;②青苔太多铺满池底投料容易投在青苔上导致吃不到食;③青苔过多在蜕壳期间由于河蟹刚退完壳相对较虚弱易导致软壳蟹被青苔缠绕致死;针对青苔过多的塘口可在一壳结束后捞除过多青苔然后再用青苔药杀灭剩下的青苔。值得注意的是杀完青苔后2天应用水博士及时解毒。最后用纳米黑金+活肥培肥水质防止青苔再次滋生。
四、肥水
从本市场塘口肥水状况来看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选择不肥水或少肥水其实这不是明智的选择。肥水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清楚但不肥水的坏处你们清楚吗?人冷了知道多穿衣、多盖被但螃蟹蜕壳期遇到连续阴雨天在一望到底的池水里顶着雨水完成蜕壳没有积温的保障您有考虑过他的翻倍率及其存活率吗?因为天气变化导致河蟹蜕壳不遂应激性死亡是不值当的。河蟹处于蜕壳期是摄食较少含有丰富藻类的水质能有效促进其被动摄食保障其蜕壳存活率。
五、做好消毒解毒工作
在一壳期间由于水体浑浊加上阴雨天气再加上蜕壳时间相对较长池塘底部细菌易大量繁殖,大雨过后龙虾大量出洞也是造成池塘细菌增多的原因之一建议在二壳前用超碘消毒,蜕壳期间选用弧菌天敌消毒防止因细菌感染而造成螃蟹死亡。目前部分塘口已经开始上大水,上大水过后由于近期气温开始回升土壤里残留的菊酯毒性慢慢挥发出来,大雨过后滩面上的药物残留易随着雨水侵入环沟加上水体长期浑浊水体氨氮、亚盐偏高极易导致河蟹中毒死亡。建议雨后及时使用水博士解毒。

洪水过后河蟹塘管理要注意哪些事项??



月初的洪水导致苏南5o%的蟹池被淹,即使没淹的池塘水位也一直比较高,洪水己慢慢退去,高温己来,随之而来的问题都显现出来了,水草腐烂,水质变坏,蓝藻,甲藻暴发,河蟹大批死亡。
针对上述情况所有药店都好像预定好的一样,开出的方法出奇的相似,杀藻~解毒~养草~长根~消毒~解毒~调底。而草越来越烂,死蟹越来越多,烂,死越重,养殖户越心急,药店开出的药越来越重,我曾经看到有养殖户天天在泼药,直致蟹死亡少了,池中蟹也死的差不多了的现像。
在此特别提醒广大养殖户,出现以上情况千万别急,万物都有根,找出原因,一步一步来,投资少点。
草腐败,多泼点EM,肥蟹养草液,蟹草急救丹,先弄草,只有草好了,水才能好,水,草好了,蟹死亡才会少。草弄好了,才去处理蓝,甲藻,否则先处理,蟹死亡更多。别用杀菌剂,杀菌越多,草越腐败,蟹越死的多。
另外说明一下,把水位降下去,降至70Cm左右,尽量少用化工品,千万别把你的池塘弄成一塘化工水。

两年养成商品蟹技术


河蟹的一生只有14-15个月,在自然水温下,要长成商品蟹规格,需10一12个月,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适合河蟹生 长的时间只有5一7个月。因此,在无人工增温措施的条件下需 两年分阶段养殖。

1.扣蟹培育蟹苗长成如5分硬币或扣子大小的幼蟹,即扣蟹。池塘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装、水草移植等都同上所述,面积以2001-3 335m 为宜。大眼幼体的放养密度每 667m可放40万只左右,以后逐渐调整,至幼蟹第一期时,可每667m放4万只左右。因此,培育扣蟹放养时间为每年5-6 月份。

在扣蟹培育阶段,容易出现性早熟而抑制生长,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早繁幼苗。

(2)水温不要高于25度,最好保持水温在18~23度具体方法有:使用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水库中下层水。夏季高温时要勤注水,最好每天上午10时下午3时向池中换水,使池水形成微流,并要在池塘边水草搭棚遮荫。

(3)饵料投喂。幼苗刚下塘时,主要投喂以蛋黄、鱼糜、蛋羹等人工调配的饵料,占人工投饵的60%,植物性饵料和瓜菜占40%,投喂要做到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但最好幼苗下塘前增殖轮虫。看准轮虫.高峰期下塘,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随着幼苗的长大,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比率,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直至完全投喂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也要不断减少,有意造成蟹苗的半饥半饱。变成n期幼蟹后,基本停喂,任其自然生长,以延长其生长期,控制个体规格和性腺发育。

(4)增大放养密度。幼蟹培育阶段,苗放得密则生长慢,放得稀则生长快。刚下塘时每667m40万只,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调整到4万只。这样以密度控制其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5)保证水质。水源要清洁、无污染,池水深度要保持在 1.5 m左右,透明度40 cm以上,pH值7.5-8.5,溶氧高于 4 mg/L.

(6)越冬管理。第一年培育的扣蟹要经过一个冬天才能继续放养。这里只介绍较实用的两种方法。

蟹笼越冬:适合寒冷地区。将蟹种捕出,装蟹笼,沉人大水面的冰下,此法要注意:蟹种人笼前要加强投喂,使蟹种能积累 足够的能量越过漫长寒冬;蟹种放养密度以平铺于笼中不相互挤 压为宜。蟹笼人水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初为宜,入笼后水温若 在10℃以上,要适当投饵,直至水温低于10℃。冰封后要经常 观察蟹种情况,必要时凿冰充氧,扫雪透光。

土池越冬:越冬池选择保水深能在1-1.2 m以上的池塘 清整、消毒。建立防逃设施后,蓄水至1 m以上,然后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1/3左右。

选择越冬蟹,要求个体整齐、无伤损体色淡绿或黄绿色。 越冬期间,注意控制水位,掌握水质。池水浓时,要及时换水, 换水量一般为池水的1/5。为防止冬季结冰,影响光照,在越冬 池北面用草帘搭建防风墙,高1.5 m左右。发现水面结冰,要及 时破冰或注水,晴暖天气,河蟹仍活动摄食,可适当投饵。每月每667m水面用20-25 kg生石灰化水泼洒,既防蟹病又改善水 质。春季气温回升时,要及时投喂。

2.成蟹养殖将扣蟹养成巧0g左右的商品蟹称为成蟹养殖。

成蟹养殖池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置、水草的移植等同上所述,扣蟹的放养密度为每667 m2 6000只左右。在水温回升至5-6℃时即可放养,待水温至10℃以上时即可投喂。幼蟹应选择头胸甲背部呈淡绿色或黄绿色,规格为5-15g的个体。成蟹培育期的饲养管理一年养殖技术第二阶段的饲养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6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奶牛要怎么喂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