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野生鱼类的人工鱼巢增殖技术

针对目前江河渔业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遭破坏、江河野生鱼类资源日趋减少这一现状,梧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2009年3月19日~5月20日,经过精心布置,在梧州市长洲水利枢纽上游江段实施了为期两个月的人工鱼巢增殖试验,并初步取得了成功,为西江增殖野生鱼类120多万尾,效果显著。这是梧州市乃至广西第一个成功以人工鱼巢为载体增殖江河鱼类资源(粘性卵)的技术,为促进江河野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现将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竹子,直径3.5~4厘米,芦苇草、水葫芦、大芒草,各种绳索。

2.方法

(1)鱼礁的制作。选择叶大、韧性强的老芦苇和芒草,从末端裁起,将芦苇和芒草裁剪成长度约60~70厘米的草条,然后将若干草条整齐地在中间处捆绑成直径约8厘米的草团,使两端叶子尽量散开,以增加鱼礁面积,一个草团即为一个鱼礁。

(2)鱼巢框架的制作。先取4根竹子,扎成规格为6米7米的长方形框架,中间在等距离处加固两条与长边平行的竹子作横梁以确保牢靠,然后在长边上每隔50厘米处平行横拉一条绳子作横纲,用于悬挂前面制作好的鱼礁,竹子接口处用绳子扎实。此时形成一个完整的鱼巢框架,共制作了30个鱼巢框架,面积达1000平方米。

(3)负巢的形成。将制作好的鱼礁,用细绳悬挂在龟巢框架的横杆上,悬线长约20厘米,以保证鱼礁入水深度可达20厘米以上;每隔50厘米一个,每根横杆约20个包礁。约200个鱼礁整齐有序地排列在鱼巢框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鱼巢。30个鱼巢共安置了5500个鱼礁。

(4)鱼巢的设置

安置点的选择:选取避风、浪小、水质清新、水流缓慢、靠岸水域安置鱼巢。先前可询访当地有经验的渔民,了解周边水域是否经常可见有鱼戏水,安置点尽量靠近有鱼戏水的水域处。

设置:于2009年3月19日,将设计好的鱼巢缓慢移入水中,分两排,呈一字型排列,每排15个鱼巢,两排并列排列,鱼巢连接处用结实的绳子扎实扎紧,防止脱落。鱼巢中间空隙用水葫芦塞满,起遮掩作用。

二、人工鱼巢的管理

鱼巢入水开始,便由专人进行管理,主要措施有:

1.密切观察水质条件,作好相关水化因子记录,如水温、水色、透明度等。遇到水混浊时,污浊物会依附在鱼礁上,应及时清洗掉。

2.维护鱼巢和周围水域的安定:鱼巢设置后,吸引野生鱼群聚集于此,会有渔民在鱼巢或周围水域捕鱼,尤其是非法电鱼,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野生鱼群的产卵,影响增殖效果。因此,定期到设置点禁止渔民在鱼巢周围水域捕鱼,特别是非法电鱼,应予坚决杜绝。

三、试验结果

1.第一阶段

鱼巢入水两周后,即4月初,技术人员进行了第一次观察,结果在鱼巢中央区域的少许鱼礁上发现了少许黄白色、颗粒大小接近筷子头大的鱼卵,总共约有1000多粒。据附近有经验的渔农分辨,认为是鲤鱼卵。由于鱼巢入水时间不长,江中野生鱼类尚未习惯于此新环境中产卵,因此产卵量相当有限。

2.第二阶段

随着人工鱼巢入水时间的延长,附着物增多、流水刺激和江水水温升高等因子的作用,预计产卵量将会有所增加,于是,技术人员于4月20日进行第二次观察。结果发现,60%的鱼礁上均粘附有黄色、颗粒大小铅头大和黄白色、颗粒大小筷子头大的鱼卵,较多的个别鱼礁的芦苇叶和芒草上粘附的鱼卵数约为300多粒,其余的从30粒到100粒等不同数量都有,其中以黄色鱼卵居多。而用作遮掩作用的水葫芦,则很少有鱼卵粘附。从4月21日开始,江水水温持续升高,期间有几次大雨,江水上涨,刺激鱼发情产卵,预计产卵量更加多,此时应为鱼产卵高峰期,因此技术人员每隔三天对鱼巢进行一次观察。结果发现,淤泥附着物少的鱼礁,80%的都附着鱼卵,淤泥多的鱼礁上产卵量则少,甚至没有。

3.产卵总量

3月19日到5月20日,技术员前后共观察统计了11次,5500多个鱼礁所得产卵总数约为150万粒。野生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孵化率可达80%,按此推算,可为西江增产120多万尾鱼,对西江鱼类资源是一个极大的补充,将大大促进西江野生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分析与讨论

1.初步掌握了江河鲤鲫鱼自然产卵的特点

通过试验,掌握了江河中鲤鲫鱼自然产卵特点:在水温达到17℃以上时就在各类水体中产卵,且为粘性卵,呈黄绿色,常粘附在水浮莲及其他水草上。本试验中发现在水葫芦遮掩下的芦苇叶上附有鱼卵的数量比没有水葫芦遮掩的芦苇叶上的要多。此外,在观察统计卵粒时,发现不少卵壳粘附在鱼礁上,可推断为受精卵自然孵化成小鱼后所留下的卵壳,说明受精卵在水温20℃以上经2~4天即可孵化成小鱼,但若遇低温阴雨天或河水变浊时,受精卵则会死亡。

2.采用多根须水葫芦诱产效果好

前期本试验过程利用大芒草、芦苇进行诱产,效果不错,但发现芒草、芦苇不耐水泡,易腐烂。中后期,增加了多根须的水胡芦做诱产,结果表明诱产效果优于芒草、芦苇,而且克服了芒草、芦苇不耐水泡,易腐烂的缺点,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漂浮水面,较难固定,易被风浪冲走。

3.鱼巢设置点选址要恰当

尽量选择周边经常有鱼打水的水域,因为鱼类自然产卵时会选择一个所在生态环境适合其产卵所需的场所,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此外,选择点水质清新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卵效果,此次试验过程中有个明显现象就是,干净、附着物少的鱼礁,粘附鱼卵多;反之淤泥阳着物多、腐烂的鱼礁,粘附卵就少。因此,鱼礁受污染程度小,保持干净,产卵效果则较好。

4.设置时间要及时YZ023.cOM

本次试验时间稍偏晚,入水时已经是3月下旬,此时当地水温早已达到鱼类产卵的18℃水温。据当地渔民介绍,此水域每年的2月中旬,就有许多鱼在江中戏水、开始发情产卵了,其中鲤鱼较常见。本次试验结果出现黄色小颗粒卵多、白色大颗粒卵少,说明鲤鱼卵较少,按照渔民说法,可以解释为鱼巢入水时间过晚,鲤鱼产卵峰期已过,黄色小颗粒卵极可能为其他野杂负类所产,所以建议以后要结合当地实际,准确设置入水时间,以取得更大增殖效果。

5.观察时间点要把握好

由于鱼卵2~3天后便可自然孵化成稚鱼游入江中,因此,为尽可能地准确掌握鱼产卵数量,必须在鱼产卵高峰期进行密切观察,即每隔两三天观察、统计一次。

相关推荐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设备与场地

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

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

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

1.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为宜。

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

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

2.亲参的选择

最好选择池养刺参,因为它发育较同步,比较肥满。首先皮肤无损伤,未排脏,其次个体大小在250~350克之间,性腺占体重15%以上,体壁占体重50%以上。每1000立方米育苗水体需400~500头,每头雌参怀卵量大约在300万~500万粒。

亲参刚捕上时放在长盆里,一般短时间内呈椭圆型或鞋底型,则雌性占大多数,如呈长型,雄性占大多数。多选择椭圆型或鞋底型,这样较符合育苗要求。

3.亲参的运输

一般采用湿法运输较好,在早上4点钟左右气温低、水温低、交通通畅时运回。具体方法:用塑料大桶每只50~70升,取原养殖池海水装满,每桶放入事先准备奸的冰冻矿泉水一瓶,每桶装25~35只亲参加盖盖严,湿法运输10~12小时内很少有亲参排脏个体。

4.蓄养与管理:刺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产的卵。

5.人工促熟培育:通过人工升温促熟培育可使亲参提早产卵20天~30天。这样,一方面可在当年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一方面由于可提早采卵,不仅可以应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还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桡足类、海蟑螂幼体)的危害。

亲参升温促熟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当温度升至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因为这是亲参摄食最旺盛的时候,刺参又有夏眠的习性,所以温度不宜升得过高。在产卵前7天左右才可将温度升至16℃~18℃。在整个促熟过程中,可投喂配合饵料8406。

三、获卵与授精

1.充分成熟的亲参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此期间室内如蓄养亲参500头左右,可自然产卵20批~30批之多,总产卵量高达四五亿粒,完全可满足育苗的需要。

有时为了集中采卵,也需进行人工诱导刺激,其方法是:将经挑选的亲参阴干30分钟至1小时,然后再用流水缓慢冲流40分钟~50分钟。经刺激的亲参放入事先升温3℃~5℃的海水中。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多在傍晚5时左右进行,经刺激的亲参,多于晚8时~10时开始非常活跃,并爬于近水面的池壁。产卵、排精前,其头部多左右摇摆。通常,雄性个体先排精,这也是对雌性个体的一种刺激,接着雌性个体排卵。精、卵均从其头前背部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呈橘红色细线。精、卵排出后渐渐在水中逸散开。有时,经刺激的亲参当日不产卵排精,而在刺激后的第二、三天夜间产卵排精,应密切注意。



由于亲参在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在其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因此要将排精过多的雄性个体及时拣出放于它池。

精、卵产出后即在水中受精。试验证明,过多的精子并不影响卵的正常受精及发育,只是在高温时,如不及时洗卵,过多的精子会败坏水质,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此外,在水池育苗时,卵的收容密度应控制在10个/毫升以下,以免受精卵过分沉积于池底而造成缺氧。

2.产卵后处置措施

(1)用水要求。培育用水经一级沉淀池、砂滤池过滤,再经过管道经1000目过滤袋入池。浑浊度应在50~100毫克/升,刚EDTA钠盐3克/立方米络合重金属,盐度27~32,水温一般17~20℃。投入抗菌药2克/立方米,如土霉素、青链霉素合剂等。

(2)亲参产卵前反应活跃,一般在晚上8~9点。雄参先排精,约0.5~1小时后雌参受精液刺激开始产卵。此时将雄参挑出,放入另外一池待售。产卵池一般水深在0.7米左右,待产完后,将全部亲参移到另一池培育,将有卵池水加至1.4米,此时应微量充气增氧和人工打耙,打耙每半小时一次。打耙的作用是使受精卵均匀分布,防上亡局部缺氧,造成受精卵死亡和孵出的幼体质量差,使受精卵发育时溶解氧充足。

(3)第二天早上对受精卵进行定量,孵化密度宜小不宜大,一般在8~10个/毫升为宜。若密度过大,需要分池,方法是用虹吸管将池水吸入周边池,此时应将水体上下充分搅动,使卵分池均匀。

刺参经历几个幼体发育期之后,才能发育至稚参,大约需经历11~13天,及时定时镜检,每池每天至少一次,了解摄食发育生长情况,小耳体长450~600微米,中耳600~800微米,大耳800~1000微米,每天平均增长50微米都属正常。

蝉的人工养殖技术


1.蝉的习性
蝉属昆虫纲、同翅目、蝉科。从卵蜕化为蝉蚁入土后,最少在地下生活4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才可蜕化出土成为蝉蛹。出土时用带锯齿的前肢从深30厘米以下的土中挖掘出地面,爬上树干或其他可攀缘物,借着风干和自身能力,从头顶到背中央的裂开线蜕化而出,变为成蝉。再以吸食树的汁液而生存70天以上,即老化而死。成蝉、幼虫在吸食树汁时有选择性,主要以杨树、桐树、榆树、果树为主。
蝉在树上的生命只有3个月左右,所以它们需要尽快交配产卵,1只雄蝉交配5~8只雌蝉便完成使命。每只雌蝉可产卵800~1000个,它们常选择4~5厘米粗的嫩树枝,先用产卵器刺破树皮,将产卵器插入嫩树枝的木质部,造成爪性卵孔,然后将卵产于其中,排列成单双行或Y字形,接着又飞到另外的树枝上产卵,直到将卵产完为止,即完成使命。所产的卵在树枝内营养30~35天,此时被产卵的树枝干枯,而卵也羽化为蝉蚁,掉在树下钻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开始地下生活,直到4年以后才可破土而出,过地上生活,如此周而复始,所以每年都有蝉蛹出土。据营养学专家介绍,()蝉蛹体内含有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钾、钙、磷、锌等多种营养成分,食用后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2.人工养殖技术
每年7月中下旬至10月底,是蝉产卵最旺盛的季节,尤其是7月中下旬至9月底,此时剪下蝉产卵的树枝,捆成小捆(两头离产卵段20厘米),立插于盛有泥土的器具内,可保持树枝的水分。然后根据卵的蜕化情况,每天在每棵树下距离树根部30厘米处,挖深40厘米、长30厘米的坑,埋1~2根产卵树枝,土壤干时用水洒湿,再填土埋平即可,争取在10月底前后埋完。若埋枝过晚,则蝉卵抵抗能力弱,成活率较低,产出量自然也低,且在地下生存的时间更长(至少要比正常出蛹多1年时间)。
整片的桐树、杨树、果树地,由于树根较为密集,足以供给蝉蚁吸食与蜕化所需的营养,在这种密集地方埋产卵枝,不但蝉蚁生长快,而且蝉蛹出土时便于捕捉,节省劳动力,其产量可高于零散埋枝6倍以上。
每天要勤观察产卵枝条上卵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即将蜕化成蝉蚁的枝条,应及时采集回来,立即埋在各个树根下,这样即可与第一次埋入的时间错开,使蝉蛹出土的时间有间隔,便于每晚都可以捕捉。此次埋枝方法同第一次,只是坑要靠近树根部一些,埋好后不用采取任何措施,蝉蚁便可在树根上吸取营养,维持自身生命。这种方法要比未蜕化为蝉蚁前埋入土中的蝉卵早出土1~2年,而且有助于提高成活率与产出量。
人工养殖需要每年在各种树根部的不同地方埋1次树枝,这样可以产出更多优质蝉蛹,由于剪掉了产卵枝条,不会影响树木的生长,还能促使剪断部位发出新的生长点,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临猗县畜牧兽医局邮编:044100)

甲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鳖卵的人工孵化



1.鳖卵收集
亲鳖产卵始于5月中旬左右,收集鳖卵工作从5月上旬就应开始。每天早晨太阳未出,露水未干之前,在产卵场根据雌鳖产卵留下的足迹仔细查找卵穴的位置,一旦发现卵穴后就在旁边插上标记,同时还要检查一下产卵场之外的空地,以防亲鳖到处挖穴而被遗漏。发现卵穴后不要马上挖卵,应等待8-30小时,鳖卵两极能够明显地辨别时再行采收。鳖卵收集时可采用特制的浅形木箱收运。箱底铺上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稻壳,用以固定卵位和不使其颠倒,将挖出的鳖卵动物极向上,整齐地排列在卵箱中,切莫将两极方向倒置,否则将影响胚胎正常发育而降低孵化率。鳖卵两极容易识别,凡卵顶有白点的一端为动物极,另一端为植物极。鳖卵采收完毕后,应将卵穴重新填平压实,把地面沙土平整好,再适量洒些水,使沙土保持湿润,以利下批亲鳖产卵和人工寻找卵穴。
收取的鳖卵,在送孵化器孵化之前,还要检查卵粒受精情况。其鉴别方法是通过卵粒外部特征判断。如果取出的卵体积较大,卵壳色泽光亮,一端有一圆形的白点,白点周围清晰光滑,即为受精卵;若取出的卵无白点,或白点呈不规则不整齐的白斑,该卵就是未受精或受精不良的卵,应予以剔除。最后,将当日收取的受精鳖卵,标记取出时间,送孵化器孵化。
在盛夏及干旱季节,亲鳖产卵场(示意图如下)早晚要适量洒水,使之保持湿润状态;在多雨季节,则应保持产卵场排水畅通。
2.鳖卵孵化
鳖卵的人工孵化有多种方式,通常采用室内孵化器孵化和室外半人工孵化两种方式。
2.1室内孵化器孵化:孵化器采用木板或者其它适宜材料专门制作,也可利用现有的木箱、盆、桶等多种容器代替。孵化器一般规格为60×30×3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孵化器底部钻有若干个滤水孔。先在孵化器底部铺5厘米左右厚的细沙,然后再在沙上排放卵,卵与卵之间保持2厘米左右的间隙,并根据孵化器深浅,排卵2-3层,但不要超过3层,每排一层卵都要在其上盖一层3厘米左右细沙,排卵盖沙完毕,在靠孵化器一端埋置一个与沙面平齐的搪瓷盆类的容器,内盛少许清水.这是利用稚鳖孵化后就有向低处爬行寻找水源的习性,可诱集出壳稚鳖自动爬入盆内便于收集.为了在孵化过程中保温、保湿并利于观察,可在孵化箱上镶盖玻璃或透明的塑料薄膜.孵化器内沙土要有7-8%的含水量,孵化期间,每隔3-4天喷水1次,保持孵化沙床湿润,但不要积水过多,一般喷水后的沙土以用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度。孵化沙床温度应控制在30-33℃范围内,如果温度过低,可在孵化器内安装电灯或室内用电炉、火炉等办法提温。当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采取遮光和通风降温措施。这样经过40天左右时间的孵化,稚鳖就能破壳而出。
2.2室外半人工孵化:这是一种利用亲鳖池的休息场及产卵场作孵化场地,适当地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利用自然温度孵化鳖卵的方法。其作法如下述。
孵化场地一般选择在亲鳖池背北朝南的向阳一侧。在靠近防逃墙的地势较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沙土沟,将鳖卵并排放在沟内,卵的动物极朝上,然后覆盖10厘米左右的湿润沙土,沙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沟边插上温度表和标牌,温度表插入10厘米深,标牌上记好鳖卵数量和开始孵化日期等。在孵化沟的两端用砖叠起,砖上横置几根竹竿用于遮荫挡雨。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在孵化沟上洒水,以使沙土保持湿润状态,特别是天热干旱时,洒水次数要适当增加。另外要注意保持孵化沟排水良好,周围不能积水。孵化后期,稚鳖即将孵出之前需在孵化场周围围上防逃竹栅,可在竹栅内地势较低处埋设水盆,盛少量水,并使盆口与地平面相平,以诱集出壳后的稚鳖入盆,便于收集。由于这种方法完全是靠自然温度孵化,没有加温措施,孵化温度不能控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因此鳖卵孵化的时间一般较长,孵化率也不甚稳定。
2.3孵化期间注意事项:①为了使稚鳖出壳时间相对集中,要求同批孵化的鳖卵产出日期不能相隔太长,通常将3-5天内产出的卵作为一批孵化。②一般受精卵在30天内胚胎发育尚不稳定,对震动较为敏感。震动会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其死亡。因此,在孵化期间鳖卵尽量避免翻动和震动,在必须搬动孵化器时应轻拿轻放。③鳖卵孵化过程中,应防止各种敌害生物侵害,尤其要注意蚊、鼠、黄鼬和蚂蚁等天敌危害。④刚出壳的稚鳖比较娇嫩,有的还附有脐带,此时不要马上搬动,更不要人为地剥落脐带。应在湿沙盘上或浅水盆内暂养2-3天,再移放稚鳖池内饲养。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称蚂蟥,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而自然资源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势在必行。现将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简述如下:

一、繁育池准备

水蛭繁殖繁育池一般建在避风向阳,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池宽5~8m,水面宽3~5m,长10m左右,水深可保持0.51m。水面四周设宽0.51m的平台,池塘溢水口低于平台3~5cm,平台高出水面2~10cm。平台用土为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便于水蛭打洞产卵茧,平时平台要防积水,防干旱,雨后防水淹。池塘消毒宜采用强氯精等药物,不能使用生石灰及其它有害药物。

二、种蛭的选择与放养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之能迅速缩为一团,2冬龄,体重20~30g的成蛭作为种蛭。种蛭入池时间在4月上中旬,放养量视平台面积及水体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平台可放种蛭1.5kg,约40~50条。种蛭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消毒:药液浓度8~10mg/l,水温在.10~l5℃时,消毒20~30分钟。池内要有充足的螺蛳、河蚌等饵料生物供种蛭取食,池水水质保持肥爽。

三、幼蛭的繁育

水蛭属环节动物,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产卵茧孵化幼蛭。每条种蛭都同时具备雌雄生殖器官.

1.交配水蛭交配时,2条种蛭头端方向相反,各把雄生殖孔对着对方雌生殖孔,完成受精交配.

2.产卵茧亲体交配1个月后,种蛭开始产卵茧。由生殖孔分泌2层粘液,形成外部的卵茧壁,包在生殖孔周围,从雌生殖孔产出的卵存于茧壁与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向茧中分泌蛋白液。亲体逐步向后方蠕动退出,形成卵圆形的卵茧,卵茧大小一般为22~33mm15~24mm,重1.1~1.7g。卵茧在平台中土层内数小时变硬,茧壁外层泡沫风干,成为蜂窝状或海绵状的保护层。水短1年可产卵茧1~2次,每次产卵茧1~4个。在种蛭产卵茧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防止种蛭受惊而逃,造成空茧。

3.孵化种蛭产卵茧后捕出,繁殖池转为孵化育幼池。卵茧自然孵化,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经11~25天,幼蛭即可孵出。每个卵茧能出幼蛭15~35条,多数20条。初孵幼蛭呈黄色,体背两侧有7条紫灰色纵纹,随幼体生长,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深色纵纹。幼蛭初孵2~3天内,靠自身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可自由采食,主要取食螺蛳、河蚌等的血及汁液,15天后幼蛭长到1.5cm体长时,可分池饲养。

竹鼠的人工养殖技术


竹鼠又名竹根猪,亦称芒猪。屑哺乳纲。啮齿目。竹鼠科动物。我国野生种类有:竹鼠、中华竹鼠、花白竹鼠三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东非地区。也是湖南南部山区的特种野生动物。

竹鼠肉质细腻。精瘦。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食品。且富含磷、钙、维生家E及氨基酸。早在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食其肉滋阴壮阳.固本生津。竹鼠肉还可治疗烫伤、烧伤及无名肿痛等;皮毛细软、光亮细润、底绒厚、是制裘的上乘原料。是出口创汇的高档商品。

形态特征

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成体体长38cm左右。体重13kg、头部钝圆。吻部较大。眼细小。耳壳隐于毛皮里。四肢短而粗壮。尾短小。成体背部毛色为灰褐色井长有白尖针毛。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面的毛被较为稀疏。透过毛被可以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胸部可以出现斑点、足的背面与尾毛的颜色均为灰褐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色。

生物学特征

1、生活习性:竹鼠喜欢在安静、清洁、干燥、光线适宜、空气新鲜的环境中生活。野生主要在山区山坡芸草和竹林中。穴居地下。是夜行动物。性情温顺。公母形影不离。生活温度为840℃。适宜温度为11.728.5℃。

2、食性:竹根鼠是草食性动物。多以竹子的根和地下茎(竹鞭)。草根及植物的种子和果子为食。

3、生长规律:竹鼠生长较迅速。幼猪自出生至断奶期约40d,体重可达0.25kg,人工饲养2个月。体重可达1kg、即可作商品猪出售。

4、繁殖习性:幼竹鼠45月龄性成熟即可繁殖。年产仔45胎。每胎48只。多者可达10只以上。怀孕期为2个月左右。母猪分娩后。1236h即与公猪交配。受孕率在50%60%;末孕猪在哺乳期45d左右又出现发情。自行繁殖。产仔时不能惊吓母猪.更不能用手拿仔猪。否则母猪将不喂自己的幼仔。让其活活饿死。幼猪出生25d后。眼已睁开。能爬行。除吃奶外。可进食植物的嫩根、茎等。人工饲养则可喂饲料。

人工养殖技术

1、修建笼舍

少量喂养可用大水缸。缸底垫土即可。批量喂养。可利用空闲的猪舍、地窖、防空洞和普通平房。用长、宽、高为6m4m2.8m的房舍。按两排三层放置铁笼 。可饲养50对猪。笼子规格为90Cm60cm30cm,分为三格。上面开门或前面开门均可。如池养。用砖砌成规格为60cm40cm25Cm,一格放一对。池子内表面用水泥抹光滑。底面也用水泥抹平。以防逃跑。

2、引种

初次喂养,宜养驯化好的竹鼠作种源,也可收购野生竹鼠种,但应注意,宜收购成窝成对的,并且不能把互相陌生的竹鼠混养在正直民,凡作种源应体壮无病,无外伤。切忌收购夹伤、打伤、套伤的野生种猪。因受伤野生种源,开始需驯化一段时间,刚到养殖笼(池)不适应家养环境,对周围很恐惧,不思食物,再加上受伤,则很易死亡。

3、喂食

人工饲养时。可以喂芸草、甘蔗、竹茎(根)、草根、山芋、山姜子、玉米馒头、瓜果皮(壳)。现已根据饲养标准。研制出配合饲料。其配方为:玉米面55%、麦麸皮20%,豆饼15%。骨粉3%、鱼粉7%。按总重量加0.5%的食盐和增长剂。将饲料制成窝窝头喂养。另加喂少量矿物质和多维。因竹鼠是夜行性动物、多为夜间活动。应采取上午少喂下午多喂的投食方法。幼竹鼠月耗饲料2025g。还应补喂250g草或竹叶、竹枝。

4、饲养管理措施

①温度舍温要相对稳定。冬季为7一10℃。产仔室温为1720℃。夏季室温应在27℃以下。超过32℃。则应采取降温措施。

②湿度保持室内相对湿度50%一60%,地面要求干燥。无积水。

③饲料宜分批投喂。少喂勤添。吃不完的饲料在第2d应及时清扫干净、以免动物吃变质饲料而生病。

④要经常清除粪便。以保持笼(池)清洁:平时添喂草(竹)时。不必加喂水。而且饲料的含水量也不宜过高;应注意关好笼舍的门,以防逃跑。饲养场内不得养狗,以免惊扰等。4配种母猪120d左右,公猪140d已性成熟,即有配种能力。母猪性周期3050d,平均为41d,发情期可持续23d。发情时活动增强,有时可见在笼中翻滚,不时与公猪逗逐嬉戏,或爬跨公猪,或外阴肿胀。公猪无明显阶的性周期变化。常年可配种。

⑤人工配种,采用一公一母为笼(池)混养,自行交配。母猪配种受孕后,在阴道口有似明栓状的栓塞,这种栓塞是公猪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的混合物。根据栓塞有无,可以判断母猪是否已经受配。栓塞在阴道口,可以阻止精于向外滑出而达到受精目的。竹鼠有血配习性,即产仔后1236h,与公猪交配。利用这一配种习性,大大提高受孕率。竹鼠配种是公母驯化后能混养在一起时才能配种,不能随便近亲、远亲交配。一旦不合笼,则不能配种种养在一起,以免互咬致死。

5、疾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强,很少生病。但因饲料、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可见如下几种疾病:

①便秘发病初期轻度减食、排粪减少,粪球干硬细小,常伴有高烧,病期较长时,食欲锐减、拒食,精神不振,逐渐消瘦。可灌服510ml植物油(菜油、花生油、菜油等)。

②腹泻症状为拉稀,肛门周围及后肢被稀粪污染,初时头下垂、眼无神,尾巴拖在地板上,行为迟缓。可内服磺胺类药,或内服土霉素。另添喂一些23年生竹子。

③气胀病症状为胃部膨胀,精神不振,萎缩在笼舍内,此病常见于断奶后的仔猪。治疗可内服磺胺类药物,另促使病猪跑动,常可自己恢复。

④食毛症症状为自咬其毛或互咬,治疗可肌注复合维生素,对外伤涂消炎膏防止发炎。

⑤更多竹鼠疾病知识请阅读《竹鼠养殖常见的十种疾病防治》一文。

黄鳝的人工催产技术介绍



亲鳝经过精心培育,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便可挑选性成熟好的雌雄个体进行人工催产。性成熟好的标志是:雌鳝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橘红色,微透明,生殖孔红肿;雄鳝腹面有血丝状斑纹,轻压腹部有白色透明物流出。

常用催产剂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使用LRH-A为主。使用量因亲鳝的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一般是个体大的用量大些,个体小的用量就小些。如果使用HCG,一次性注射时使用剂量按每克体重用2个国际单位计。亲鳝(雌、雄)体重与LRH-A用量的关系如下:

1、亲雌鳝的体重为20~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5~10微克;亲雌鳝的体重为50~1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50~150微克;亲雌鳝的体重为150~25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15~30微克。

2、亲雄鳝的体重为120~30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15~20微克;亲雄鳝的体重为300~500克,LRH-A一次性注射时的用量推荐值为20~30微克。

注射部位为腹腔,进针深度不超过0.5厘米,每尾亲鳝注射的催产剂药液量为1毫升。由于亲鳝的效应时间与性别有关,通常是雄性鳝的效应时间比雌性鳝的短,所以在实际生产当中,雄性亲鳝的注射时间要比雌性亲鳝晚24小时左右。将经过催产注射后的亲鳝放入网箱中暂养,水深保持在30~40厘米,并注意经常冲加新水,水温保持25~28℃。


肉牛的人工授精技术


肉牛人工授精具有很多优点,不但能高度发挥优良种公牛的利用率,节约大量购买种公牛的投资,减少饲养管理费用,提高养牛效益,还能克服个别母牛生殖器官异常而本交无法受孕的缺点,防止母牛生殖器官疾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有利于选种选配,更有利于优良品种的推广,迅速改变养牛业低产的面貌。
一、输精时间
在合理日粮的基础上,母牛多在产后40~50天第一次发情,这个情期常会发生发情不排卵或排卵无发情征兆;第二个情期在产后60~70天,但产后营养缺乏以及环境恶化会明显地抑制发情,原始种群最为明显,在放牧饲养的母牛群中也很明显。产后配种的时机还受恶露(分娩后子宫黏膜复原过程中,表层变性、脱落,与部分残血、残留的胎水和子宫腺分泌物等形成的混合液)排除的影响,正常的产后10~12天排净,双胎、难产、野蛮接产以及母牛过于瘦弱的,则常延到40天左右,子宫复原几乎与恶露排净同步。所以,牛配种最佳时机是产后60~90天,能在此期配种则可达到一年一胎的繁殖水平。产后母牛给予合理营养是保证达到一年一胎的基础,若完全靠天养牛则产后发情可能推迟数十天。随着产后情期的延长,受胎率降低。为此,生产中要及时把握发情并输精。
母牛适宜输精时间在发情旺期的5~18小时期间。首次输精在发情旺期的5~8小时,即当母牛出现爬跨,阴户肿胀并分泌透明黏液且哞叫时可以输精,当阴户湿润、潮红、轻度肿胀且黏液开始较稀不透明时为最佳输精时间。两次输精间隔8~12小时,因为一般母牛发情持续18小时,母牛在发情结束后平均10~15小时排卵,卵子存活时间为18~20小时,精子进入受精部位需要2~13小时,精子在生殖道内能保持受精能力24~50小时,精子获能需要3~4小时。
由于母牛多在夜间排卵,生产中应夜间输精或清晨输精,以提高受精率,避免气温高时输精。对老弱母牛,发情持续期短,应适当提前配种。
二、输精方法
生产中,人工授精常用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法。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部位准确,输精量少,受胎率高,输精前可结合直肠检查掌握卵泡发育情况,做到适时输精,可防止误配假发情牛,对子宫颈过长、弯曲、阴道狭窄的牛都可输精,所需器械也少,生产中多采用。
直肠把握子宫颈输精的操作方法如下:
1.将被输精的母牛牵入配种架内进行保定,操作熟练时可不保定,将牛拴系于牛舍内或树桩上。
2.左手戴长臂胶手套,外面淋润滑剂,如肥皂、榆树皮浸液等,()侧身站立于牛体后面,先用手抚摸肛门,五指并拢成锥状,以缓慢旋转的动作伸入直肠内,排除积粪。
3.用清水洗净外阴部并擦干,也可用2%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并擦干。
4.用左手手腕连同手掌轻压直肠,使阴唇张开,右手持输精器以30的角度(与水平面)通过阴唇插入阴道,当输精器碰到阴道上壁时,再水平向前轻而缓慢地插入,以免插入尿道口,有时阴道壁会阻止输精器插入,通过后移输精器或前移子宫颈再插入。
5.左手沿前下方轻轻触摸,感到有硬度稍大呈线轴状物,即子宫颈。
6.左手捏住子宫颈阴道端,右手把输精器前端送到左手所捏部位,然后左右手配合摇动,改变子宫颈与输精管端的相对位置,避免输精器停留在阴道穹隆,使输精器前端进入子宫颈口,左手前移继续改变子宫颈方向,使输精器插入子宫颈深部5~8厘米,即子宫颈的2/3~3/4处。
7.右手将输精器内精液推出,随即抽出输精器。
输精时,每头待输精母牛应准备1支输精管,禁止用未消毒的输精管连续给几头母牛输精,输精管应加热到和精液同样的温度,吸取精液后要防尘、保温、防日光照射,可用消毒纱布包裹或消毒塑料管套住,插入工作衣内或衣服夹层内保护;输精母牛暴跳不安反抗时,可通过刷拭,拍打尾部、背腰等安抚,不能鞭打、粗暴对待或强行输精;输精员的操作应和母牛体躯摆动相配合,以免输精管断裂损伤阴道和子宫内膜;寻找输精部位时,严防将子宫颈后拉,或用输精管乱捅,以免引起子宫颈出血,少数胎次较高的母牛有子宫下沉现象时,允许将子宫颈上提至与输精管水平,输精后再放下去;青年牛的子宫颈较细,不易寻找,输精管也不宜插入子宫颈太深,但要增加输精量;输精完毕后,将输精管内残存的精液及时做活力检查,达不到标准的应补输1次。
三、注意事项
冷冻精液有颗粒状和细管状两种。颗粒状冷冻精液制作简单,储存成本低,因而价格低廉,但由于冷冻精液颗粒直接与液氮接触,液态氮未经杀菌,这样使冻精受到污染。液态氮(温度为-196.5℃)只能使病原微生物停止繁衍,并不能使其死亡。污染的精液输到黏膜有伤口的奶牛(或病弱牛)的子宫内均易造成子宫炎,导致难育或不育。冷冻精液从解冻到输精的全过程,均应避免低温打击造成精子死亡,导致输精无效。如解冻后精液温度为38℃,而输精环境气温只有5℃,从精液吸到输精管到插入母牛阴道之前,几分钟内温度已下降到10℃以下,这就是低温打击,大部分精子会死亡。若采用低温解冻,解冻后精液温度在5~10℃之间,则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细管状精液则没有此缺点,并有标识详尽不易弄错的优点,但价格较高。从综合利益考虑,应该选用细管精液。
要注意输精器械卫生,每次输精后器材要严格消毒。已消毒好的器材,不得与未消毒的手套、抹布等接触,以免污染。
采用直肠把握输精,输精枪(管)只许插到子宫颈深部,不能插到子宫角内,因为适宜输精的时机(卵巢排卵之际)已是发情末期,子宫抗病力已下降,插入子宫体、子宫角时输精管会把子宫黏膜划伤(子宫黏膜很脆弱),即便输精管消毒彻底,但进入阴道过程中难免被污染(若阴道已有污染时,会使输精器污染更严重),造成人工输精病。国内外的试验早已证明,精液输到子宫颈外口后12~15分钟即可到达输卵管,因而,无须将输精管插到子宫角内,这样还可避免输精引发子宫炎。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邮编:276600)

蚯蚓的人工养殖技术


蚯蚓是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常见的陆生蚯蚓属于后孔寡毛目。蚯蚓是养蝎的优质蛋白饲料,它还能处理有机物,消除环境污染,改良土壤,也是一味传统药材,中药称为地龙。

1.蚯蚓的特征特性

(1)外部形态:蚯蚓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分节,并有相应的内部分节。它们无骨骼,外被薄而有色素的几丁质层,长短粗细随种类不同而变化很大。赤子爱胜蚓商品名习匕星2号、北平2号,其特征为体长35130毫米,体宽35毫红褐色,背部色素较少,节间有黄褐色交替带。

(2)内部器官:内部器官都在体腔内,体腔内被很多横的隔膜隔开,分成体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嗉囊、砂囊、胃、小肠、盲肠、直肠、肛门构成。循环系统是封闭管式的。蚯蚓没有特殊的呼吸器官,主要由皮肤进行气体交换。由许多肾管组成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神经系统组成。蚯蚓雌、雄同体,但大多异体受精。

2.蚯蚓适应的生活环境

(1)温度:通常蚯蚓在530C范围内活动,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0C左右,2830C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停止生长,lOC以下活动迟钝,5C以下时休眠,明显萎缩,OC以下40C以上导致死亡。不同种类的最高致死温度不同;环毛蚓为37~37.5,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天锡杜拉蚓为3940C,因此,夏季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2025C是产卵和孵化的最佳温度。

(2)湿度:蚯蚓对干旱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主要是迅速转移到较湿的环境中去,或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减少水分消耗。当土壤水分增加到8%一10%时,便开始活动;10%一17%适于蚯蚓生活。不同种类的蚯蚓对不同生活环境的湿度要求也有差异,如赤子爱胜蚓最适土壤湿度为20%一30%,在发酵的马粪中适宜含水量则为60%一70%。当温度在1924C,饲料湿度为60%一66%时产蚓茧量和蚓茧孵化最佳。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大过小,都影响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繁殖。

(3)光照:蚯蚓没有明显的眼,只是在表皮和前叶有类似晶体结构的感觉细胞。蚯蚓怕阳光和强烈灯光、蓝光和紫外线照射,但不怕红光,所以常在清晨傍晚出来活动。

(4)气体:蚯蚓需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雨过后,许多蚯蚓在路上爬行就是因栖息场所缺氧。通常蚯蚓对土壤中二氧化碳耐受的极限为0.0Ⅱ%一11.5%,超过极限就迁移逃避。有些气体对蚯蚓有害,如一氧化碳、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等。以煤为燃料取暖时漏烟,会引起蚯蚓大量死亡。

(5)食性和食量:蚯蚓的食物主要是无毒、酸碱适度、盐度不高、经微生物分解发酵的有机物。粪便、酒糟、糖渣、废纸浆、木屑纸屑、各种枯枝落叶、厨房废弃物及活性污泥等都是蚯蚓的食物。赤子爱胜蚓喜食发酵后的畜粪、堆肥等含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和腐烂的瓜果、香蕉皮等酸甜食料。对甜腥味特别敏感,养殖时加入烂水果、洗鱼水、鱼内脏等能增进蚯蚓的食欲和食量。

不同蚯蚓的食量也有差异,性成熟的正蚓每天摄食量为自身体重的10%一20%,性成熟的赤子爱胜蚓每天摄食量为体重的29%。

3.蚯蚓的生长繁殖习性

(1)生长规律:蚯蚓大多行异体受精,少数本体受精,也能不经受精而行孤雌生殖。受精卵和孤雌生殖的未受精卵排人蚓茧进行发育。卵多为圆球形、椭圆形或梨形。蚯蚓蚓茧发育即胚胎发育所需时间、每个蚓茧孵出幼蚓数,常随蚯蚓种孵化温、湿度及饲育床的生态因子而异。

一般赤子爱胜蚓孵化时间需211周,每个蚓茧孵出17条幼蚓。随着蚯蚓生长体重逐渐增加,环带出现,标志着性成熟,环带消失标志着衰老开始。

生长发育时间长短因种类而异。在相同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的生长期为55周,红正蚓为37周,秋季夏季孵出的幼蚓到第3年春季才性成熟。所以农田养殖时要尽量选好蚓茧孵化时节,以缩短养殖周期,获得更高的产量。

(2)繁殖特点:蚯蚓可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排出含1枚或多枚卵细胞的蚓茧,是蚯蚓繁殖的特有方式。蚓茧大小与蚯蚓个体大小成正相关。不同种蚯蚓所产的每个蚓茧所含的卵量也不同。赤子爱胜蚓每茧含120个卵。蚯蚓性成熟后即可交配,多为异体受精方式。赤子爱胜蚓交配时两条蚯蚓前后颠倒,腹面相贴,一条蚯蚓的环带区对着另一条的受精囊孔区,环带前端与另一条的雄孔区正相对应。交配过程需23小时。

在自然条件下,赤子爱胜蚓多在夏初和秋季夜晚,在含丰富有机质的堆肥处交配。人工养殖一年四季均可交配繁殖。

蚯蚓寿命长短因种类与环境而异。赤子爱胜蚓春工饲养条件下寿命约15年,从精卵发生、交配授精、排卵、受精,710天生产蚓茧,1421天孵出幼蚓,34个月后性成熟,1年后完全成熟。环带消失后为衰老期,体重逐渐下降。

4.蚯蚓的人工养殖技术

(1)箱养法:用柳条筐、竹筐、废包装箱。也可加工养殖箱,规格长40--60厘米,宽30--40厘米,高1535厘米。箱底箱侧有排水排气孔,两端安把手。箱内饲料厚度要适当,根据季节和温、湿度调整,冬季适当增厚。或若养殖规模扩大,可将箱子重叠起来。蚯蚓养殖密度一般为单层每平方米4000--~条。

(2)棚养法:与种蔬菜花卉的塑料大棚相似。一个长30米,宽7.6米,高2.3米的大棚,中间留出1.45米宽的通道,两侧为养殖床。整个棚的有效面积为126平方米,可养二三百万条赤子爱胜蚓。养殖床宽2.1米,床面为5厘米高的拱形,四周用单砖砌成围墙,两侧设排水沟。夏季炎热棚温超过30C时,改用蓝色薄膜,加盖草帘或将边缘撩起l米高通风降温,并在养殖床上覆盖潮湿草帘。冬季采取保温增温措施。

(3)农田养殖法:可将室内养殖和室处养殖结合起来。秋末和冬季在室内,春、夏、秋移至室外。方法是在园林或农田内挖宽3540厘米、深1520厘米的行间沟,填入粪便和生活垃圾,上边盖土,沟内保持潮湿,但不能积水。

这种方式养殖,各种农田、园林、桑林都可采用,但不适用于落叶含芳香油脂、鞣酸、树脂液的柑橘、枞、橡、杉、桉等林中。此外,还有人防工事、山洞、窑洞养殖,池沟养殖、堆肥养殖等许多方法,不一一介绍。

(4)饲养基料的制备:关键是对蚯蚓爱吃的饲料必须充发腐熟发酵,使之细、软、烂,适口性好。发酵前把秸秆、杂草树叶铡短粉碎,蔬菜瓜果畜禽下脚料切剁成小块,生活垃圾要拣去碎砖瓦砾、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物。具体堆沤发酵方法:

草40%,粪60%,草层厚6--9厘米,粪层厚36厘米。草和粪交替铺35层,再浇水,至堆高1米左右为止,太高不易翻堆,空气流通不好。温暖季节第2天温度逐渐上升,7天后分解发酵。发酵高潮后逐渐降温,降到50E左右第1次翻堆,翻堆时把四周和表层集中放在堆中间。半个月后第2次翻堆,使堆料全部腐熟。第2次翻堆后,隔5天、3天、2天再翻堆3--6次即可使用。

(5)饲料投喂方法:有混合、开沟、分层等投喂方法。混合投喂是把饲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投喂,适合农田养殖,春耕结合施底肥,初夏结合追肥、秋季结合秋耕施肥时投喂。开沟投喂一般在中耕松土施肥时进行。/qiuyinyangzhi/20103077.html

分层投喂可先在饲养箱、饲养床上放1030厘米厚的基料,再从一侧去掉36厘米厚的基料,在去掉基料的地方放人松软的菜园土,把蚯蚓放在土上后洒水,蚯蚓很快钻人松软的土中,如基料良好,蚯蚓会很快出现在基料中;如基料不适合要求,则蚯蚓觅食时才钻人基料,有菜园土缓冲可避免损失,基料消耗后加喂料时也可用团状定点投喂、隔行条状投喂。上层投喂是把饲料投放在栖息环境表面。当观察到养殖床面粪有蚓粪时,即在上面投一层5-10厘米厚的新饲料。为避免蚓茧埋于深处,可在投料前刮除蚓粪。

(6)蚯蚓管理:刚孵出的幼蚓,呈丝状、幼嫩,生长发育很快,要特别注意管理。要投喂疏松细软、腐熟、营养丰富的饲料,制成条状或块状投喂。尽量避免闷气,采用薄层饲料喂养。施水时不宜泼洒,要喷细雾,每天喷23次,不能有任何积水。温度控制在2035℃。注意预防天敌和有害物质。

(7)蚓茧孵化管理:蚓茧在蚓粪和剩料中,可将蚓粪和剩料收集起来,放在废木箱或其他容器中孵化。孵化温度特别重要:赤子爱胜蚓10C时65天孵出;15℃时3l天孵出,孵化率92%,平均每个蚓茧孵出幼蚓5。8条;温度32X2时仅11天即孵出,不过孵化率仅为45%,平均每个蚓茧孵出幼蚓2。2条。最佳孵化温度为20℃左右。幼蚓孵出后应立即转移到2533C条件下饲养,供给丰富饲料。这时幼蚓生长发育极快。

(8)防逃:如温、湿度适宜、饲料充足、空气通畅、无强光、无有害物质、无噪音,蚯蚓是不会逃的,除非食物不适宜,养殖密度过高才会逃逸。密度与养殖目的、环境条件等关。赤子爱胜蚓每平方米1日龄可养4万条,1.0一1.5个月龄2万条,15个月龄至成蚓l万条左右,如为收获成蚓以1万条为宜。

(9)越冬保种:北方可利用温室、暖棚、菜窑、防空洞保温越冬,也可在室内保温越冬,如养殖条件适宜,蚯蚓可照常生长发育产茧繁殖。

5.蚯蚓的采收

蚯蚓是优质蛋白质饲料,蚓粪是极佳肥料,所以在随时采集蚯蚓和蚓粪。从蚓茧孵化到成蚓性成熟大约需4个月,当蚯蚓环带明显、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后便可采收。此外,蚯蚓还有成蚓、幼蚓不愿一起生活的习性,在幼蚓大量孵出后,成蚓便自动到其他料层或逃出,所以发现大量幼蚓孵出需立即采收成蚓。下面介绍目前常用的方法:

(1)容器引诱采收法:在网具中放人蚯蚓爱吃的饲料,如厨房下脚料等,把网具埋人养殖床中,引诱蚯蚓集中后取出,达到蚯蚓与粪分离的目的,网眼以23毫米最为适宜,若将这种装置埋设于养殖床中,2012;经7天,该容器中蚯蚓就几乎装满了。筛下的蚓粪、蚓茧移人养殖床孵化,生长发育。

(2)机械分离法:把充分繁殖好的蚯蚓、蚓茧和剩余饲料,装入喂料斗,开动马达,饲料会震碎,从4号筛漏人1号筛中,其中蚓粪和部分蚓茧落人5号箱中回收,剩余物达到2号筛时,经拍打饲料块进一步破碎,下滑到3号筛,大约50%小蚯蚓和50%一70%的蚓茧、细土落人6号箱回收。剩余物再下降到9号输送器,其中大蚯蚓爬附于输送器上,并经水平方向输送到10号箱回收。其他大而硬未破碎的残余物落人最下面的箱内。这样就大致把蚯吲、蚓粪、蚓茧和小蚯蚓分离出来。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与青蛙、牛蛙是同属动物, 不仅是食用蛙中个体最大的(成年蛙体重达250 g 以上), 而且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倍受人们青睐。

1  蛙舍的选择与构造

蛙舍一般选择在排灌方便, 环境舒适, 冬暖夏凉的地方。蛙舍如设在室内, 则应通风凉爽, 湿度适中, 一般在75 ~ 80%; 如设在室外, 则应架上遮阴棚, 避免阳光直射, 否则引起骚动而不利生长。

蛙池一般为砖结构, 规格为3 m 2 m 1 m , 外表用水泥抹光抹平。距池底约10 ~ 20 cm 处应设有限水位孔, 来调节池内水位。蛙池建好后晾干消毒再多次用清水冲洗后方可投入使用。为使石蛙更好地生活, 应尽量模拟石蛙野生的自然环境。用河里的石头搭成石穴, 并在四周插上河草。池水控制在 10 ~ 20 cm 。在蛙池上方应设有护网, 高度为1 ~ 1 .5 m , 防止池内石蛙潜逃。

2  饲养管理
2 .1  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雌蛙受精后产生了大量的卵, 受精卵在孵化仓内经10 ~ 15 d 就会孵出小蝌蚪, 此时它不需其他食物, 而是依靠卵内的营养与外胶质膜。10 d 以后应适量补充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 20 d 后定期补饲菜叶等植物性饲料。

2 .2  变态期的饲养管理

65 d 后蝌蚪进入变态期, 通常变态率为95 %, 此时对水质要求严格, 要时常更替池内的水, 水的pH 值保持在6 ~ 8 之间, 严禁用漂白过的自来水。池中水深为10 cm , 其目的是使变态的蝌蚪登陆, 变态期的蝌蚪饲料应多样化并且营养全面。饲料中加入蚯蚓等动物性饲料。

2.3 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脱去尾巴后进入了幼蛙期。此时期的饲料应以蝇蛆、蚯蚓等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量为体重的5 %~ 7%,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 保证幼蛙吃饱吃好。

2.4 成年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经过一年后就变成成年蛙了, 成年雄蛙四肢粗壮, 个体较大, 胸前长满了黑刺, 在前肢各长有肉瘤, 称为婚姻瘤, 表明已达到性成熟;而成年雌蛙个体相对较小, 没有黑刺和婚姻瘤。成年石蛙在夜间抱对, 由于此期石蛙艰负繁育后代的重任, 体力营养消耗较大, 对饲料、水质要求严格。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投喂时间选择在傍晚或夜间。池内水的PH 值应在 6~ 8 之间。当石蛙体重达到250 g 时就可上市了。

3  石蛙的人工受精技术

选择个体较大, 体况良好, 无疾病的成年蛙。用大头针将雄蛙杀死后, 用小针或剪刀剖开, 找到黄色的睾丸, 用小镊子或剪刀取出睾丸放在烧杯中, 用剪刀尽可能剪碎。然后取出一只选出的雌蛙将生殖孔对准小烧杯, 操作者用手使劲挤压腹部, 尽量全部挤出卵块, 一次可挤出2 ~ 3 只雌蛙。然后将装有睾丸碎片的烧杯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倒入盛有卵块的小烧杯, 并将盛有睾丸碎片的小烧杯反复冲洗, 直到完全转移睾丸碎片, 之后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液送到孵化仓。

4 石蛙的疾病防治

由于石蛙是群居动物, 如有一个个体患病将迅速蔓延至全群。石蛙的常见病有癞皮病, 胃肠炎等。
要经常检查蛙池, 如发现患病的石蛙应迅速将其隔离, 防止其继续传染。定期进行蛙池消毒, 杜绝病源。饲料做到多样化, 加强营养, 注意适当添加维生素A 或鱼肝油。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


人工授精技术在国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广泛运用,我国一些养猪大场也在运用该项技术进行猪的配种,该技术是养猪生产的高新技术,也是成熟的技术,运用这项技术可以加快猪种改良速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1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1)提高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加快猪种遗传改良的速度,提高商品猪质量。

(2)克服公、母猪因体格大小差异所造成的配种困难,提高配种妊娠率及分娩率。

(3)减少由于配种所带来的疾病传播。

(4)确保配种环节中的公猪精液质量,有利于母猪配种妊娠率的提高;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

(5)减少种公猪饲养数量,节省公猪饲养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2采精

2.1采精前的准备及采精次数

2.1.1公猪的选择

采精用的公猪应满7月龄,体重在110~120kg的健康的优秀公猪(经性能测定后再选更佳)。种公猪一般每7d采精1次;满12月龄后,每周可增加到2次;成年后每周采精2~3次,采精次数过频,则精液中精子的密度降低,采精次数太少(如公猪长期不用),则精液中死精子及畸形精子增多。采精用的公猪一般使用2~3年后即淘汰,也可以根据猪种改良的实际需要,及时用更优秀的公猪进行更新。

2.1.2所需器械

采精杯(保温杯亦可),用前应预热并保持在37℃,(可在40℃左右的热水中预热)将消毒纱布或滤纸固定(橡皮筋)在杯口处,并微向内凹;乳胶手套一副;假台猪一个。

(3)准备一个采精的地方,该处要防止积水地滑。

(4)采精用公猪要预先进行采精训练,使之适应假台猪采精,要事先清理采精公猪的腹部及包皮部,除去脏物和剪掉包皮毛。

2.2采精方法

通常采用徒手采精法,此种方法由于不需要特别设备,操作简便易行。采精时,待公猪将阴茎完全伸出后,采精人用手握住公猪阴茎的前部,千万不要松手,并适当调整手心的松紧程度,以便能够采到更多的优质精液,在公猪刚刚射精时,要放弃最初的部分,为使公猪射精更多,可在公猪射精的适当时机用拇指摩擦公猪的龟头部。

3精液质量检查

3.1精液的一般性状检查

(1)射精量一次采精时公猪射出精液的数量为150~400m1。公猪射精过多或过少,应分析原因。过少可能采精次数过多,或公猪生殖机能衰退,或日常管理不当,或采精技术不熟练造成;过多则可能有水分混入,或是由于副性腺分泌过多,或混入尿液等。此外,精液中不应有毛发、尘土或其它污染物,含有凝固和成块物质(不同于胶状物质)的精液,表明生殖系统有炎症,这种精液不能使用。

(2)色泽正常精液为淡乳白色或淡灰白色。如精液呈淡绿色是混有脓液,呈淡红色是混有血液,呈黄色是混有尿液,均不能使用。

(3)气味一般正常精液无味或微带有腥味,带臭味或尿味的精液不正常,不能作输精用。

(4)PH值猪精液为弱碱性,PH值为7.5左右。可以用比色纸测定

3.2精子活率(活力)检查

活率是指在公猪精液中具有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在总数中所占的百分率。它与精子受精能力密切相关,是评定精液品质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在每次采精后、精液稀释后、输精前均应进行活率检查。

悬滴检查法是在盖玻片上滴一滴精液,然后将盖玻片翻转覆盖在凹玻片的中间,制成悬滴标本。使用带有加热板的显微镜(或将显微镜置于37~38℃的保温箱中)检查,放大200~400倍观察精子呈直线运动的状况,按十级评分法评定。如视野中有10%的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评定为0.1级,有20%的精子呈直线前进运动,评定为0.2级,依此类推。活率不低于0.7级才可进行稀释配制,若为冷冻精液,解冻后不应低于0.3级,才可用作输精。

3.3精子密度检查

精子密度是指1ml精液中精子的数量。这也是评定精液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确定输精量的依据。

估测法是检查精子密度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与精子活力检查同时进行。用玻棒取原精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做成压片,在显微镜下放大400~600倍检查,根据视野中精子分布情况和稠密度分为密、中、稀三个等级。密:整个视野中布满精子,精子之间的空隙小于一个精子长度,看不清各个精子的活动,每毫升密级精液含有精子约10亿个以上。中:视野中精子较多,可见各个精子活动,精子之间的间隙在1~2个精子长度间,每毫升中级精液含有精子约2~8亿个。稀:视野中精子很稀少,精子之间的间隙在2个精子长度以上,每毫升稀级精液含有精子约2亿个以下。在生产实践中,活力与密度结合评定。要求公猪精液达到中级密度,稀级密度活力在80%以上,才可用于输精。还可用类似血细胞计数法测定精子密度,较费工时,可用于全面检查公猪精液品质时采用。此外,还可用光学仪器,如分光光度计、光电比色计等测定,测定准确迅速。

3.4精子形态学检查

主要检查精子畸形率,即畸形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要求畸形率不超过18~20%为宜,否则不能作输精用。

畸形精子种类很多,如头部畸形包括头部巨大,瘦小、细长、圆形、双头等,颈部畸形如颈部膨大,纤细、屈折、不全、带有原生质滴、不鲜明、双颈等;中段畸形包括弯曲、螺旋形、回旋、短小、长大、双尾等。畸形精子产生的原因有:公猪利用过度或饲养管理不良,或长期未配种,采精操作不当,睾丸和附睾疾病等。

检查方法:(1)抹片取原精液一滴作抹片,自然干燥;(2)用96%的酒精或5%福尔马林固定2~3min,用水冲洗;(3)再用美蓝或龙胆紫等染色液染色3~5min,用水冲洗;(4)待干后,在显微镜下放大400~600倍检查。也可将(2)、(3)步骤合二为一,即染色固定:用龙胆紫酒精液或红、蓝墨水染色3~5min,用水冲洗,干后检查。

3.5精液稀释与分装

(1)稀释液的准备:专用稀释剂有KlEV、BTS、20rPVa等。所有的商品稀释剂均表明了使用方法及用途(包括配制方法及保存天数)。

(2)稀释份数的确定:确定稀释份数的依据是精子密度,如果现场没有条件用显微镜检查精子密度,通常可进行6~8倍稀释。

(3)精液的稀释:应小心地将精液倒入稀释液,稀释液与精液温度一致,起码不能相差1℃。

(4)稀释后的精液分装:稀释后的精液即可用于母猪的输精,为方便使用、运输和保存、通常分装在特制的一次性塑料瓶或塑料袋中待用,塑料瓶或塑料袋的容量通常是100ml,可装60~80ml精液。可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瓶装不同品种猪的精液,以示区分,并粘贴标签,注明日期,公猪品种,耳号及精液编号等,瓶装精液便于输精操作。

(5)新鲜精液在现场如即采即用,可用等渗的葡萄液(5%)或等渗的葡萄糖生理盐水(37℃)做63~5min8倍的稀释。这种方法省事又有效。

(6)抗生素等添加剂必须在稀释消毒冷却室温后再加入,否则影响其效价。

3.6注意事项

(1)分装后的精液如果要保存备用,则不可立即放入17℃左右的恒温冰箱内,应先留在冰箱外1h左右,让其温度下降,以免因温度下降过快而刺激精子,造成死精子等增多。

(2)从放人冰箱开始,每隔12h,要摇匀一层精液,因精子放置时间一长,会大部分沉淀。每次摇动时,动作要轻缓均匀,同时观察精液的色泽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保存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冰箱内温度的变化(通过温度计的显示),以免因意想不到的原因而造成电压不稳而导致温度升高或降低。

(4)远距离购买精液时,运输是关键的环节。高温的夏天,一定要在双层泡沫保温箱放入冰块(17℃恒温),再放精液进行运输,以防止天气过热,死精太多,严寒的季节,要采取保温措施防止精液因寒冷使精子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4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