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蜂王的人工育王方法

蜜蜂的人工育王包括8个要素:时间和条件,准备工作,移虫育王的工具,移虫方法,移虫后的管理,利用大卵培育蜂王,裁脾育王,交替王台的利用。

蜂王的遗传性及产卵力对于蜂群的品质、群势、生活力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影响。人工育王能够按计划要求的数量和时期培育蜂王,可以选用种群的一定日龄的幼虫或者卵来培育,能与良种繁育工作相结合,可为蜂王的胚胎发育创造最适宜的条件。

1.时间和条件

蜂群在当年培育的新蜂完全更换了越过冬的老蜂,进入发展壮大时期以后,就可以准备进行人工育王。北方,以在初夏白天气温稳定在20℃以上有蜜源时,特别是在有丰富粉源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蜂王的质量,又可利用新蜂王及早更换衰老的蜂王,有当年蜂王的蜂群不会发生自然分蜂。利用早期培育的新蜂王实行人工分蜂,经过1个半月的增殖,就可以发展成强群,采集中、晚期蜜源。初秋,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初期培育蜂王,新王群可以培育大量越冬蜂,对于蜂群安全越冬以及翌年蜂群的发展都有利。长江中下游一带,以在紫云英花期育王为好。培育优质蜂王的条件是:

(1)天气温暖气候稳定

处女王交尾期间,白昼气温应在20℃以上,力求避开连阴雨天气。

(2)有蜜粉源

育王期间自然界应有良好的蜜粉源,充足的粉源更重要。每日傍晚对于种蜂群和育王群进行不间断的奖励饲喂。

2.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以前,需要认真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选择父母群

通过考察,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以父群培育雄蜂,用母群的幼虫培养蜂王。在人工培育蜂王时,1个母群可以提供成千上万条雌性幼虫;同样1个父群也可以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群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殖,使生产力和生活力下降。因此,要选择和使用多个蜂群作父群和母群;并且定期从种蜂场引进同一品种不同血统的蜂王(或者蜂群)。

(2)培育种用雄蜂

雄蜂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还关系到授精效果,进而影响子代蜂群的品质优劣。因此,必须在着手人工育王的20日前开始培育雄蜂。为培育种用雄蜂,需事先准备好雄蜂脾,也可将巢脾下部切除一部分,插在强群中修造成雄蜂脾。为保证交尾质量,按1只处女王比50只雄蜂的比例培育雄蜂。蜂王的发育从卵到羽化成虫约需16天,达到性成熟需5日左右,共计21天。而雄蜂从卵到羽化成虫为24日,出房到性成熟约需12日,共计36日。因此,必须在人工育王前20日左右开始培养雄蜂,才能使雄蜂和处女王的性成熟期相适应。通常可在种用雄蜂开始大量出房时,着手移虫育王。同时将场内其他蜂群的雄蜂和雄蜂蛹全部消灭。

(3)准备育王群

育王群是用来哺育蜂王幼虫和蛹的强壮蜂群。应选择无病、无蜂螨,群势强壮,至少有15框蜂以上的蜂群作育王群。在移虫育王前1日把其蜂王和全部带蜂未封盖子脾提入新蜂箱,放在原群旁;原群有6~8个脾(包括封盖子脾和蜜脾、粉脾)组成无王的育王群,做到蜜蜂密集,多的巢脾抖落蜜蜂,加到分出的有王群。对育王群每晚饲喂0.5~1千克糖浆。也可以用有18~20框蜂加继箱的有老蜂王的蜂群作育王群//致富经//,在巢箱和继箱之间加上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产卵,继箱中央放1框小幼虫脾,一侧放一花粉脾,其余放封盖子脾,外侧放蜜脾。有王群没有无王群对移植幼虫的接受率高,但是对于封盖王台照护得较好。

3.移虫育王的工具

移虫育王的工具有移虫针、育王框、蜡碗等。移虫针是将小幼虫移植到王台碗内的工具,可用粗铜丝或者鹅毛管自制,一头呈扁薄的尖舌状,另一头呈弯匙状。带弹簧的移虫针使用方便。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标准巢框改制,其上下框梁和侧板的宽度相等,为13毫米左右。框内等距离地横着安装3条宽10毫米的板条。蜡碗棒是蘸制蜡碗的木棒,长100毫米,蘸蜡碗的一端十分圆滑,距端部10毫米处直径8~9毫米。蜡碗是培育蜂王的王台基,用蜡碗棒蘸熔化的蜂蜡制成。把蜡碗棒放入冷水泡一段时间,取出甩去水,垂直插入熔蜡中约10毫米深处,取出稍停,如此反复蘸2~3次,一次比一次蘸得浅一些。然后将它放入冷水冷却后取下。制成的蜡碗口薄底厚,里面光滑无气泡。也可以使用塑料王台。此外还要准备毛巾、面盆、蜂王浆等。蜂王浆可临时从自然王台取得,也可预先收集保存在冰箱内,使用时加l倍温水把蜂王浆调稀。

4.移虫方法

移虫育王可以有计划地培育出需要数量的、成熟期一致的处女王。首先在育王框的板条上粘上2~3层巢础条或者按相等距离用熔蜡粘上小三角形薄铁片,其上粘7~10个蜡碗,3条共20~30个蜡碗。放人育王群中,让蜜蜂清理2~3小时,取出,用蜂扫扫去蜜蜂,在每个蜡碗内滴上1滴稀释的蜂王浆或者蜂蜜,即可进行移虫。最好在清洁、明亮的室内移虫,室内温度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洒水。气温在25℃以上没有盗蜂时,可在室外的阴处移虫。从母群提出1框小幼虫脾,扫净蜜蜂拿去移虫。先把粘有蜡碗的板条并排放在桌上,用清洁的圆头细玻璃棒或者细竹棒,在经过蜜蜂清理的蜡碗里滴上米粒大小的稀蜂王浆,然后移虫。移虫要从幼虫的背部(凸面)一侧下针,把针尖插入幼虫和房底之间,将幼虫挑起,放在蜡碗里的蜂王浆上。幼虫十分娇嫩,移虫的动作要轻稳、迅速,1条幼虫只允许用移虫针挑1次。移完虫的板条用湿毛巾盖上,再移第二条。把移完虫的板条装到育王框上,加在育王群内幼虫脾和花粉脾之间。

5.移虫后的管理

育王群中加入移虫的育王框后,连续在傍晚奖励饲喂。第二天检查幼虫是否被接受。已被接受的幼虫,其王台加高,王台中的蜂王浆增多,幼虫浮在蜂王浆上;未被接受的,其王台被咬坏,王台中没有幼虫。如果用无王群育王,这时把育王框转移到有王育王群的继箱中,同时把无王育王群与原群合并。如用有王育王群育王,第六天王台已经封盖时检查封盖王台情况,淘汰小的、歪斜的王台。统计可用王台的数量,以便组织需要数量的交尾群。

6.利用大卵培育蜂王

实验证明,处女王初生体重超过200毫克的大蜂王,其一对卵巢的卵巢管数量多,具有较强的产卵能力。并且证明,采用较大的蜂卵,可以培育出体重大的蜂王。把选出的母群的蜂王关在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或者把母群饲养在3~5框的小群内,限制其产卵,1星期后就能得到较大的蜂卵。等大蜂卵孵化成幼虫时,用其24小时以内的幼虫人工培育蜂王。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制的蜂王产卵控制器,是用塑料制造的,内围尺寸:长457毫米、宽54毫米、高244毫米,刚好能放入一个标准巢脾。使用方法:在移虫育王前12日,于蜂王产卵控制器内放入一个几乎没有空巢房的封盖不久的蛹脾,并将蜂王放在该脾上,盖上控制器的盖板,将其放在蜂群内巢箱的中部。蜂王在器内产卵受到限制,到新蜂陆续出房以后,蜂王才逐渐产卵。在育王前4日,提出控制器内的子脾,放在蜂群内由蜜蜂抚育,次日就可得到由大卵孵化成的1日龄的幼虫。在生产蜂王浆时,将蜂王控制在一个巢脾上产卵可获得适宜日龄的、供移虫用的幼虫。蜂王产卵控制器还可用于生产雄蜂蛹。

7.裁脾育王

如果视力不佳,移虫有困难,可以采用切割未封盖子脾的方法培育蜂王。当蜂群发展强壮时,从母群提出2~3框带蜂封盖子脾连同蜂王放入一新蜂箱,补加1~2框蜜脾,放在原群一旁。母群成为一无王的育王群,从中提出l框有大量卵和初孵化幼虫的子脾,从巢脾中央部位切下1块200毫米X35毫米的长方形巢脾,使切口上缘巢房中的卵和幼虫露出来,让蜜蜂在上边切口处筑造王台。第三天检查,选留10~20个幼虫发育良好、地位适宜的王台。把修造和饲喂情况不好的王台、提早封盖的急造王台以及多余的王台全部割除。记录留下的王台里幼虫的日龄,以便掌握蜂王出房的日期。无王育王群在取出封盖王台后,与原群合并。

8.交替王台的利用

选择具有老蜂王的优良蜂群作种群。在它们修造交替王台时,加以选留。自然交替蜂王可使种群的优良性状更加稳定地遗传下去。发生这种自然交替现象时,蜂群一般只造几个王台,育成的蜂王质量比较好。把带有交替王台的巢脾提出,放入继箱群的继箱内,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把蜂王限制在巢箱内。可以陆续从这种老王群提出自然交替王台。

相关阅读

人工育王种用群的选择和组织


蜜蜂的性状不仅受母本影响,也受父本影响,因此在育王之前,一定要认真选择父群和母群。父群是指为培育蜂王提供种用雄蜂的蜂群,母群是为人工育王提供卵或小幼虫的蜂群。此外,提供蜂王幼虫食料和蜂王虫蛹生长发育环境的蜂群为哺育群,哺育群也称为育王群。哺育群能否提供充足良好的食料和适宜发育的环境条件,对蜂王质量影响很大。父群、母群和哺育群统称为人工育王的种用群。

1.父群的选择和种用雄蜂的培育

1.1父群的选择

选择父群就是将具有优良的种性和突出稳定生产性能的蜂群作为父群。考察父群一般需要一年以上,以能全面衡量蜂群各方面的性状,包括蜂群的增长速度、分蜂性能、抗逆力、盗性、温驯性、生产性能等。在一个蜂群中所有的性状都表现特别优良是不可能的,故在选择种用群时,父群和母群各有所侧重。父群的选择可在各方面性状较优良的基础上,侧重于突出的采集力和生产性能。

1.2种用雄蜂的培育

1.2.1培育优质的雄蜂的条件

1.2.1.1强大群势的父群

强群哺育蜂过剩,产生适度的分蜂热,培育雄蜂的积极性高,蜂王才可能在雄蜂房中大量产未受精卵。西方蜜蜂父群的群势应达到13~15足框。

1.2.1.2充足的粉蜜饲料

培育优质雄蜂须有充足的饲料。巢内贮蜜粉不足时,不仅影响蜂王产未受精卵和蜂群培育雄蜂,同时还会影响雄蜂的发育,致使雄蜂的精液量和精子密度降低,甚至产生无精症。为此,培育种用雄蜂应具备外界蜜粉源丰富的条件,蜜粉源不足时,需通过饲喂补足父群糖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1.2.1.3适宜的温湿度

雄蜂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是34~35℃,相对湿度是70%~80%。当外界气温较低时需保温,温度高时要采取遮荫、扩大巢门、蜂箱周围洒水等降温措施。空气干燥的季节,可饲喂低浓度的蜂蜜或糖浆,增加巢箱内的湿度。

1.2.1.4优良的雄蜂脾

一般巢脾上面的旧雄蜂巢房,往往因茧衣充塞而使巢房内径缩小,这样巢房中培养的雄蜂发育不良、个体瘦小,因此,培育健壮的雄蜂,最好使用新修造的种用雄蜂脾。培育种用雄蜂巢脾的制作可用特制的雄蜂巢础镶人巢框,专门修造种用雄蜂脾;也可将工蜂巢础镶装在巢框的上部,雄蜂巢础镶装在巢框的下部,修造成组合巢脾;还可割去较旧巢脾的上部,在蜜源丰富的季节,放入强群继箱修造。

1.2.1.5防治蜂螨

雄蜂发育期长,蜂螨多集中在雄蜂房中寄生,雄蜂遭受螨害严重。螨害会影响种用雄蜂的健康发育,为此,西方蜜蜂在培育种用雄蜂前须对父群彻底治螨。

1.2.2培育种用雄蜂的数量

培育种用雄蜂的数量应根据培育蜂王的数量及种用雄蜂的发育情况等而定。培育蜂王的数量少,种用雄蜂发育较差,需要培育的种用雄蜂的数量应适当增加。种用雄蜂数量多,才可能形成空中的交配优势,保证蜂王顺利交配。春季雄蜂发育的条件好,雄蜂的成熟率可达到70%~80%,培育蜂王数量在30只以内,1只蜂王配备100只适龄雄蜂。秋季培育的雄蜂成熟率低,只有30%~40%,所以,秋季育王所需雄蜂量更大,培育30~100只蜂王,每只蜂王需200只雄蜂,这样才能保证正常交配和充分受精。

1.2.3父群的组织

培育雄蜂前进行父群的调整,使父群达13~15足框。巢内留8~9足框较大的子脾和3~4足框粉蜜脾,使蜂稍多于脾。为保证在计划时间内有足够数量的性成熟的雄蜂来满足处女王交配的需要,在培育雄蜂时,可用框式隔王栅或蜂王产卵控制器把蜂王控制在雄蜂脾上,迫使蜂王在雄蜂房中产卵。

如果父群失王,为了不使其育种价值损失,可利用该群培养几只较好的处女王产未受精卵。当处女王5~6日龄时,将其用二氧化碳气体间隔1~2d麻醉2次,促使处女王提早产卵。为防处女王出巢交尾,应在巢门安装隔王栅。处女王父群应定期补充封盖子脾或幼蜂,并供给充足的糖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1.2.4父群的管理和种用雄蜂的保养

父群管理的要点主要有奖饲、保证饲料充足、低温的季节保温,因雄蜂的房盖突出,所以靠近雄蜂脾的蜂路应适当放宽距离。雄蜂出房后的生活环境对其继续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保养雄蜂的蜂群应群势强盛和粉蜜充足。春季蜂群逐渐产生分蜂热,应选择有王群保养种用雄蜂;当蜜粉源比较欠缺时应用无王群保养雄蜂。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保养雄蜂的蜂群能保存雄蜂1500~2000只。雄蜂数量超过蜂群所能照料的范围,或者蜂群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时,工蜂对不同日龄雄蜂的照料是不同的,往往为了抚育幼雄蜂而忽略了老雄蜂。

2.母群的选择和管理

母群的选择至少应通过1周年以上的观察和比较,全面衡量其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假如一般性状的表现都差不多时,要着重选择增殖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强群以及具有稳定的特征和最突出的生产性能的蜂群作为母群。母群的数量可根据培育的蜂王的数量而定,拥有100~120群的蜂场需母群2~3群。在移虫前8~10d,将母群的蜂王用隔王栅或蜂王产卵控制器限制在巢箱的中部,在此区内基本没有可供蜂王产卵的空巢房,使蜂王无法大量产卵;在移虫前4d,在此区插入1张在脾中间只有200~300个空巢房的棕色巢脾供蜂王产卵。

母群应哺育力强,使小幼虫在丰富的食料中发育。小幼虫底部王浆较多,移虫时能减少幼虫受伤,有利于提高移虫的接受率。所以,母群应有充足的粉蜜饲料、较多的哺育蜂、哺育负担轻和良好的保温条件。

3.哺育群的组织和管理

哺育群的性状与强弱对蜂王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挑选高产健康的优良强群。西方蜜蜂哺育群的群势一般应有13足框以上,哺育蜂应占蜂群工蜂的30%~40%。哺育群在移虫育王前2周封盖子脾的数量应达2~3足框。哺育群还应有5%~lO%的雄蜂。哺育群中拥有一定数量的雄蜂,符合蜂群生物学的要求,能提高培育出来的处女王的质量,也可提高王台幼虫的接受率。在移虫育王前1~2d,将父群正在出房的雄蜂封盖子脾提入哺育群中。哺育群不宜无王。实验表明,虽然无王群的移虫接受率较高,但所培育蜂王的初生重普遍降低。哺育群的蜂脾关系,应根据季节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在春季或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应蜂略多于脾,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可保持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

哺育群无论是继箱群还是卧式箱群,在组织育王群时均需用隔王栅将蜂群分隔为无王的育王区和有王的育子区。如果是继箱哺育群,育王区设在继箱,巢箱和继箱用平面隔王栅隔开,育王框放在育王区中部的小幼虫脾之间。两侧巢脾的排列从中间到两边分别是带粉蜜的小幼虫脾、大幼虫脾、封盖子脾、蜜粉脾。蜂王放在育子区内,其中放置5~8张老熟封盖子脾、空脾和蜜粉脾。巢脾放置的数量要根据群势而定,注意保持合理的蜂脾关系。卧式蜂箱的哺育群则是用框式隔王栅将蜂箱分隔成左右两区,一边是育王区,另一边是育子区,两区巢脾布置的方法与继箱哺育群相同。

哺育群的组织应在移虫前l~2d完成。在组织哺育群的过程中,要毁除群内所有的自然王台。组织哺育群后,每天傍晚用O.5~O.75kg的蜜水进行奖饲,适当饲喂花粉。在外界粉源不足时,尤其应注意给哺育群补充蛋白质饲料。奖励饲喂要连续进行到王台封盖,如果外界蜜粉源不足,对哺育群的饲喂就必须不间断地进行。

若哺育群需要连续育王,可在王台全部封盖后,也就是复式移虫后5d,小心地提出育王框,放入经过调整、加有隔王栅强群的继箱无王区中保存。王台已封盖的育王框切忌碰撞震动,因任何震动都会给蜂王虫蛹造成伤害。原哺育群提出育王框后,可及时放入第二框新移虫的育王框,使哺育群继续育王。

在春季育王,要做好哺育群的保温工作,夏秋育王则要注意增加湿度和遮荫降温。哺育群放入育王框后,除了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需开箱检查王台接受率之外,直到王台封盖前都要尽可能减少开箱检查,不轻易调动或移动育王区的巢脾。

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养殖环境

蜈蚣的生长环境以29℃~32℃最为适宜,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迟迟不产卵,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停食,进入休眠状态。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蜈蚣喜湿,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饲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适宜温度(25℃~32℃)下,1条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一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2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8月份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第二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投喂,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疫病防控

绿僵菌病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蜈蚣受绿僵菌感染而易得此病。受感染蜈蚣早期主要是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至病愈。

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同300克饲料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脱壳病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用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繁育管理

三龄蜈蚣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同时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种蜈蚣

雌蜈蚣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可采用人工巢孵化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上厚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1瓶1条。

产完卵的雌蜈蚣在抱卵孵化期60天内不吃不动,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应在雌蜈蚣怀卵前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让其体内贮存大量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消耗。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若这时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食,它们起来吃食后可能不再孵卵,因此此期不必喂饲料。另外,雌蜈蚣在吃食时会把残食带到窝居地,它们在吃这些残食时,也有可能把卵也吃掉。

在一个繁殖群体中,雌蜈蚣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且能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幼小蜈蚣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应先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入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饲养刚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应特别上心,饲养土要新、软、干净、潮湿,用几块清洁且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入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到海绵上,吃饱后钻入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二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用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用蝇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饲喂。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将小蜈蚣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

鲫的人工育种


目前经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不少,但经大面积推广的不多。

1)异育银鲫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选育系以为一正银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为母本,其卵经兴国红鲤精子激活后,雌核发育而成,通称异精雌核发育该鱼仍是三倍体,适应力强生长决,成活率高,年鱼苗可长至200 g左右,适合于各种水。

(2)高体鲫通称高背鲫 ,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以异育银鲫为起始亲本,经与兴国红鲤多代回交而筛选出的,其相对体高(体高/体长*100%)平均为47%,不仅肉味鲜美,生长更快,既适合池塘养殖,也可在大睡眠放养,目前是鲫养殖的主体。

(3)杂交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选育。也以方正银鲫为母本,以白鲫或鲤为父本自行交配的子代。杂交优势明显,具有食性广、病害少、个体大、饲养周期短等特点,当年可长至200g 左右,适合于各种水体养殖。

(4)松浦鲫上海水产大学与江苏高邮水产学会合作选育。亦以方正银鲫为母本、鳞鲤为父本,杂交后获得的全雌后代性转的生理雄性为父本,再经分离筛选而得。体形已与方正银鲫不同(鳞片数发生变化),但遗传性状稳定,当年即可长至150-200g,现已大量推广。

鳜的人工催产


1.繁殖季节和催产前的准备工作

催产适宜水温为21-23度,长江流域为每年5月中旬至6月底,广东和海南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鳜的人工繁殖与四大家鱼大同小异,因而可直接利用家鱼人工繁殖用孵化设施。

2.亲鱼及卵子成熟度的鉴别

性成熟雌鳜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提起尾部,腹部两侧的卵块明显可见,在生殖孔前约3 cm处,稍挤压腹部两侧,会有少量胶质卵液和浅黄色卵子流出;或用挖卵器伸入生殖孔内即可挖出卵子。将卵子置于玻璃片上或白瓷盘内.成熟度好的卵子肉眼可见卵粒饱满,橘黄色或青灰色,大小致,卵粒分散,大部分卵子的核偏位,可立即催产;若大部分卵子核位于中心位置,表明成熟度不够好,可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催产。

手轻压雄鱼近生殖孔处的腹部两侧,性成熟雄鱼生殖孔内有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后能自然散开或成点状;若挤出的精液入水后成线状,说明成熟度不够,需再等待一段时间。

同批催产的亲鱼个体大小和成熟度应尽量一致,以利于提高催产率和受精率。

3.催产剂

用于鳜人工繁殖的激素目前主要有:鱼类垂体促性腺激素,即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鱼类脑垂体可用从性腺成熟的鲜活鲤或鲫脑中摘取,其它两种激素均为白色粉末状市售产品。

催产剂可混合或单独使用。剂量应视亲鱼体重、性腺成熟鹰水温等情况而定。分1次注射和2次注射两种催产方式。采用1次注射的雄鱼注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采用2次注射时,雌鱼第1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5%-20%,第2次注射余量,第1次与第2 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6-11 h;雄鱼在雌鱼第2次注射时注射,剂量亦为雌鱼的一半,对于成熟较差的雌亲鱼,还可提前5-10天进行首次注射,注射量不计入总量中,多不采用。水温24-27度合操作,以防被鳜鲡硬棘刺伤。具体方法有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

体腔注射因简便、迅速而多被采用,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肌肉注射的部位多为侧线与背鳍之间的背部肌肉。

产卵与授精

当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可以立即进行人工授精,或任其自然产卵。

(1)自然产卵产卵池内应事先吊放棕片,网箱则应事先铺设集卵筛,保持微流水状态。待亲鱼产卵结束后,收集棕片上、集卵箱内和池底的卵粒.立即放入孵化缸(桶)或孵化环道,产完卵的亲鱼亦应尽快移走。

自然产卵方式较简单,对亲鱼的损伤较小,缺点是受精率相对要低些。此法适用于雄鱼多于雌鱼的情况,一般雌雄比为1:1. 5 左右。

(2)人工授精当亲鱼发情达到高潮时,马上将亲鱼捞起,进行人工授精。轻压雌鱼腹部,将卵粒挤入干净的盆内,并立即挤入雄鱼的精液,充分搅拌后加少量水,以激活精子,再搅拌一下后静置1 min,即可将卵子移入孵化设施内。雌鳜可在挤卵后稍停片刻再挤,重复2-3次。

人工授精的优点是设备要求比较简单,可根据亲鱼成熟情况随时进行,受精率较有保证,产卵量也明显高于自然产卵;雄亲鱼可以少些,雌雄比1:1或1:0.5;鱼卵中较少杂质和敌害生物,孵化率也较高。

卵的计数用量筒、量杯或已经计数过的杯碗均可,一般刚产出的卵每毫升约600粒,吸水膨胀后每毫升约140粒。

7.人工孵化

(1)孵化设施鳜卵的浮性比家鱼稍小,用孵化缸或桶较适宜,大规模孵化可用孵化环道。孵化缸放卵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 60 )100万粒,孵化环道则以每立方米水体放卵60万粒为宜,为保持水体的溶氧量,密度也可适当降低。孵化前,为预防水霉病感染,可用3%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鱼,。20 min,或用5%-7%食盐溶液浸洗5 min,或用1万分之一到1.5万分之一的孔雀石 绿溶液浸洗10-15 min。

(2)孵化用水鳜卵的孵化用水要求比家鱼严格得多,保证水质清新,无小鱼虾、蝌蚪、泥沙等。孵化用水应进行消毒过滤,可在孵化前3-5天用20 mg儿的漂白粉泼洒消毒,或孵化前10天用 225 mg/I生石灰水泼洒消毒。

(3)孵化管理孵化期间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水温、水质、敌害等的条件控制。孵化水温不低于20 度,以23-28度为宜;由调整进水量来控制和保持适当水流,使卵和鱼苗能上下缓慢翻动即可,仔鱼期流速应比鱼卵时稍低;注意及时清除死卵和卵膜。在整个孵化期间及仔鱼至开口摄食阶段,水体的溶氧量不能低于5 mg/L; pH以7. 5左右为宜,水偏酸性或偏碱性均会影响胚胎发育。

为了确保孵出鱼苗的成活.可采用转缸的方法,具体方法是暂停孵化缸供水,使卵膜和死卵下沉,待鱼苗上浮时,将鱼苗移入新缸内,可以反复数次进行。注意操作中,不能停水时间过长,每次最多3-5 min。

蜂王人工授精技术


蜂王人工授精技术是一种借助器械给蜂王进行人工配种的技术,运用此项技术不但可以准确无误地使处女王和选定的雄蜂交配,而且还可进行在自然状态下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交配行为,如母子回交、父女回交、单雄授精等。蜜蜂人工授精技术广泛用于原种保纯繁育,培育近交系,杂交制种以及品种的提纯复壮等方面。

一、雄蜂和处女王的选择

雄蜂的质量关系着授精后蜂王的质量,与发育充分,体质健壮,无病害等优质雄蜂受精后,蜂王不但开产的时间早,而且产卵旺盛,维持正常产卵的时间也长。捕捉雄蜂的时间最好在中午12时之后至15时之前,在蜂群的巢门口选参加婚飞归巢的雄蜂。性成熟的雄蜂行动敏捷,进巢迅速,因此,须在巢门口设置隔雄栅等障碍,才易于捕捉,凡腹部坚实又较小的,多数是性成熟雄蜂。腹部松软的,较大的,多未成熟。婚飞归巢的雄蜂兴奋度较高,捕捉时若指力过大或受到压挤,其体内阳茎则立即外翻并射精,所以要注意轻拿轻放。

授精前要对处女王进行选择,一般是以个体大,腹部硕长,行动稳健活泼的处女王为佳。适宜处女王授精最佳时期为10~13日龄,也就是说处女王出房后10~13日。如果授精过早,由于处女王未到性成熟期,虽然已经授精,但精子转移到蜂王贮精囊的速度较慢,精液在蜂王输卵管内滞留时间较长,授精蜂王迟迟不能产卵,有的精液在蜂王输卵管内变质导致蜂王死亡。若授精过晚,处女王在核群及框式王笼内时间过长,影响核群及框式王笼的使用效率。

二、仪器设备及消毒灭菌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有实验台、药品柜、蒸馏水器、体视显微镜(工作距离100毫米左右)、生物显微镜(1600)、蜂王人工授精仪、微量注射器、高压灭菌锅、雄蜂笼、酒精灯、电炉、二氧化碳钢瓶、胶管、常用玻璃器皿、注射器及日常用品。

实验室地面用5%来苏儿喷洒消毒;实验室空间则用紫外线灯灭菌15分钟。实验台面用75%酒精擦拭。耐高温的授精器械和附件用高压灭菌锅灭菌15~20分钟,不耐高温的器械用75%的酒精擦拭或灌洗灭菌。塑料注射针头等用酒精消毒灭菌后,再用无菌蒸馏水加压冲洗5~6遍。

三、采集雄蜂精液及注意事项

采集雄蜂精液前先强迫排精。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在飞翔笼中捉出飞翔有力,腹部较坚实的雄蜂,通过手向腹部尾端施加压力,使腹腔的血淋巴挤压内阳茎,迫使阳茎渐次外翻。当阳茎球末端冒出淡黄褐色精液时,停止挤压。在加压时用力要稳妥,切勿操之过急,如用力过大,容易导致精液飞溅或阳茎球破裂。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外翻的阳茎球及精液接触到雄蜂体表面及操作者的手指,以及造成污染。随即用微量采精器采集球面上的精液。首先将采精器吸入一小段空气,使稀释液与精液有气泡相隔,以免精液混入大量稀释液。但吸入的气泡不能太大,如果吸入空气较大,在采集精液或以后授精过程中受到阻力时;空气会膨胀和压缩变形,给采集精液或授精带来不便,采集精液时,针尖要贴紧精液的表面,但又不能过深,以免将黏液吸入。

采集完第一只后,再采集下一只雄蜂精液时,将前一只雄蜂精液推出针尖外一少部分,使其与准备采集的精液面相接触,这样既可防止吸入空气,又可减少吸入黏液的机会。一旦发现吸入黏液要尽快排出,哪怕是稀黏液也不可以混入精液吸入针头内。因为黏液不仅会堵塞针头,如注射到蜂王侧输卵管后会凝固而堵塞输卵管,这样不仅影响精子进入贮精囊,而且还会造成蜂王死亡。采集精液结束时,针头内仍然要吸入一段空气,再用稀释液封口,以免针口因精液凝固而堵塞。

四、授精及操作要求

授精要求进针角度合适,部位准确。生殖道无损伤,操作过程无污染,授精量足,操作速度快。

首先把装有处女王的麻醉室固定在授精仪的麻醉室固定夹上,并调节工作距离,同时移动授精仪(或显微镜)使处女王的腹部呈现在视野中央,调节至清晰为止。待处女王通过麻醉进入昏迷状态时,移动授精仪的背、腹钩操纵杆,打开交配腔。这时,将背钩伸到蜂王螫针鞘基部,并让它嵌入基部的三角缝内。背钩嵌入后,再一次调整背、腹钩,把背腹板的距离拉开。此时即可看到交配腔中央靠近螫针鞘基部有一皱褶开口,该开口就是荫道口,移动注射器,排去针头前端的保护液及气泡,继而施动纵向导轨使针尖接近荫道口,将荫道探针插入荫道//致富经//,压住荫道瓣突,使荫道口扩张。再调节纵向导轨使针尖沿着探针的背部徐徐进入荫道,直至中输卵管,取出探针。当进针深度达1.8毫米时,略感到受到阻力后停止进针,然后将针头稍退出一点,开始注射精液。一次性授精通常注射8微升;二次性授精每次各注射4~5微升精液。第一次与第二次授精间隔时间为24~48小时。注精完毕,稍待10~15秒后退出针头,卸下麻醉室,小心退出蜂王,给蜂王作上标记,待苏醒后送回原核群。

五、授精蜂王的管理

授精蜂王的管理,是指授精后至开始产卵这段时间的管理。蜂王人工授精是人工操纵器械完成的,蜂王没有经过婚飞,虽然进行了授精,但是人工授精后的蜂王仍然会飞出巢外进行自然交尾活动。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蜂王再次自然交尾。目前控制人工授精蜂王出巢再交尾,多数是采取在小核群的巢门口安装隔王珊或脱粉片的方法,控制蜂王飞出巢外。

异育银鲫人工催产


在湖北等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异育银鲫人工繁殖时期为4月上旬至4月下旬。当水温上升到18~20℃后,要勤于观察鱼情,特别是晴天的早晨,必须天天查看,只要未见流卵,可经一周左右的亲鱼强化培育,等天气稳定后,再进行人工催产为佳。

人工催产药物可用脑垂体,也可用促排卵素。脑垂体的用量一般按每千克亲鱼体重4~5毫克。在多年的人工催产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是一种脑垂体十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促排卵素的混合配方,每千克雌鱼所用的剂量是:

第一次注射:0.4毫克脑垂体十1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2微克促排卵素;

第二次注射:400国际单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十6微克促排卵素。

雄鱼一般是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或以雌鱼的1/3剂量或仅按每千克体重注射1~2毫克脑垂体。对于性腺发育较好的亲鱼,也可采用一次注射法,这样做既可减少一次注射的工作量,有利于休息和工作,又使亲鱼避免了一次损伤。已注射的雌、雄亲鱼,可分开在网箱或在产卵池中待产。在水温20℃左右时,催产的效应时间一般为12~15小时,即可产卵。

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在水蛭养殖生产中,人工育苗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只有掌握水蛭人工育苗技术,大量地繁殖后代,有足够的苗投入池中,才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水蛭的人工育苗技术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蛭的来源

1.野外捕捞

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从天然水域捕捞成蛭作为种蛭。我国北纬32°~38°水流缓慢的小溪、沟渠、坑塘、水田、沼泽、湖畔以及温暖湿润的草丛处均有野生水蛭,可采用人工直接捕捞与引诱捕捞两种方法获得种蛭。

2..从养殖单位购买

购种季节。水蛭每年春季和秋季各产卵1次。人工育苗所需的种蛭必须在春季采购,育出的苗正好与养殖生产需要蛭苗衔接上。人工水蛭养殖首批放苗时间在5月中下旬,春季育出的蛭苗放养后,到10月上中旬可收获加工成干品。春季温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比较好控制,水蛭的饵料也易获得。

购种最佳时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春季购种最佳时间段是3月底至4月,超过了5月1日,购回的种蛭就会少产1个卵茧。根据笔者的经验,为了缩短暂养时间,购蛭种的最佳时间应在4月15日前。

二、种蛭的挑选

种蛭可从成年水蛭中挑选,种龄在2年以上,且种龄一致、体重15~20克/条;以活泼健壮、体躯饱满、体表光滑、有弹性的个体为佳,即放在手心里或用手指触碰会立即缩成团。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在繁殖季节,水蛭身体前部雌雄生殖孔间都有明显隆起的生殖带,繁殖以后生殖带消失,所以进种时要特别注意,以免误进已繁殖或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三、种蛭的运输

1.运输方法

目前种蛭运输方法有干运法和湿运法。

干运法。此法有两种方式:一是装袋运。将种蛭装入80目尼龙筛绢网袋中(规格为30厘米×40厘米),每袋装5公斤,扎紧袋口,然后放入比袋稍大、两端留有通气孔的塑料泡沫箱中,箱底放少量水草或少量水以保持箱内湿润。连续运输24小时内到达,成活率可达100%。二是塑料泡沫箱运。把水蛭直接放入塑料泡沫箱中,留1/3空间,箱上口均匀地涂抹一圈(宽3厘米)的牙膏,防止水蛭逃跑。最后盖上箱盖,用胶带封好箱口,箱盖上留多个小孔以通气。

湿运法。在塑料圆桶中放少量水,水深10厘米左右,直径30厘米的桶可装5公斤左右,桶口加盖盖紧扎实,在盖上钻多个小孔以通气。如无盖子,可用80目筛绢网布封口,再用粗橡皮筋扎紧网布以防水蛭逃离。

2..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种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运输时间在3小时以上,每3小时要向容器中冲水1次,以保持水蛭皮肤的湿润。途中要检查有无水蛭爬出,如发现有缝隙要及时修整。如果运输距离较近,2小时内可到达目的地的,装运可因陋就简。

四、种蛭的暂养

1.暂养池(箱)的选择

购买或自然水域捕捞的种蛭运到后必须放入单独的暂养池中饲养,暂养池可用旧水泥池,也可用落地网箱(50~60目)或浮动网箱(50~60目)。种蛭入池暂养前7天,对暂养池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清池消毒,待消毒药剂毒性消失后才可进蛭种。

2..种蛭的消毒与放养

种蛭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感染疾病,造成养殖失败。种蛭消毒常采用药浴法,在大塑料方桶(容量为100~150升)中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5~10分钟(水温15~25℃)或用3%~5%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然后放入暂养池(网箱)中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5~3.0公斤/米2。

3.暂养期的管理

(1)暂养早期的管理。暂养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进池时间的早晚。如果种蛭进池早,则暂养时间就长;相反进池时间迟,则暂养时间就短。不过暂养结束时间最迟不可超过4月30日。种蛭进暂养池后,要连续仔细观察4~5天,如水蛭无死亡,也未出现厌食、发蔫、体色变暗、失去光泽和弹性等现象,确认无病后便可转入正常的饲养阶段。

(2)日常饲养管理。水蛭在暂养期间主要完成交配。各地水蛭交配时间不一致,在长江流域水蛭交配时间开始于3月中下旬,华北地区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水蛭交配期能量消耗较大,吸食较旺盛,因此暂养期必须经常投喂螺蛳,一般每周50公斤水蛭投喂螺蛳5~6公斤。此期防病工作也不可忽视,每隔7~10天用0.2%食盐溶液或0.8~2.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消毒1次。发现患病水蛭要立即隔离治疗,以免传染。

4.产卵茧床的准备

产卵茧床条件。产卵茧床必须是比较松软的土壤,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35%~40%(即用手一捏可成块,轻轻晃动可散开)。

产卵茧床种类。目前各地采用的产卵茧床主要有4种:一是水泥养成池产卵茧床。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适的土壤,堆高25~30厘米、宽120厘米,长度根据需要而定。产卵茧床雨天要防雨,晴天要遮阳,干燥时要洒水,保持要求的湿度。二是露天畦式产卵茧床。可在水稻田里建造产卵茧床,先把土壤翻松、整平,再筑畦。畦高50~60厘米、宽120厘米,畦与畦间开排水沟,沟宽60~70厘米、深50~60厘米。沟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不能忽高忽低,始终让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不管晴天还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盖稻草,以遮阳或防止雨水冲洗,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三是旧鱼池棚畦式产卵茧床。旧鱼池经修补漏洞、清洗消毒后,即可建造产卵茧床。如3米宽的旧鱼池,可建畦2条(畦宽120厘米、高35厘米),排水沟3条(沟宽20厘米,长不限)。投放种蛭前进水10厘米深。排水口插上弯头以调节沟中水位。如畦土温度低可覆盖稻草保温。四是露天落地网箱畦式产卵茧床。闲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畦与畦间距30厘米,每畦宽120厘米,畦与畦间挖沟,沟宽25厘米左右,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畦必须整平,每畦四周设置防逃网,防逃网用宽1.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网片制作,防逃网紧贴畦四周,网片下埋40厘米,与畦底成“L”形,上方向内折成直角作为防逃檐,檐宽20厘米,防逃网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田畦四周每隔1.5米立1根竹竿或木条并用铅丝捆扎以固定防逃网。畦面要覆盖稻草。

五、蛭种的投放

1.投种时间

水蛭属卵生动物,发育成熟的水蛭经交配后约1个月开始产卵茧,此时平均温度为20℃,浙江地区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因此,当暂养池水温上升到18℃时,必须把种蛭捕起移入产卵茧床,转移过迟会降低卵茧产量。

2..投种方法与要求

投种时产卵床沟中要蓄水,蓄水量以产卵茧床露出水面25~30厘米为宜。放养时把种蛭放到产卵床上四周阴凉潮湿的地方,让其自行爬入水沟里。每平方米产卵茧床投放种蛭2.0~2.5公斤。

3.种蛭的管理

投饵。为了使种蛭产卵茧时有足够的能量,要在产卵茧床沟中投些螺蛳以供其食用。

定时测量产卵茧床泥温。为了掌握收集卵茧时间,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2时各测量1次泥温,并做好记录。

观察产卵茧床的土壤含水量。如土壤干燥,要及时喷洒适量的水。若是室外产卵茧床暴雨淹没畦面,应在3天内排除多余的雨水,否则茧内幼体会窒息死亡。

保持产卵茧床周围环境安静。产卵期间,应尽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干扰水蛭筑茧,否则会出现空茧。孵化期间,更不能在产卵茧床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坚持巡视产卵茧床。产卵茧后的水蛭有时会爬到产卵茧床边缘,体质差的水蛭会发生死亡,要及时收集起来加工;对不健康的水蛭,要集中暂养;对于很活泼的水蛭,应放回产卵茧床,让其钻入泥土中继续产卵茧。如果产卵茧床是水泥地面,两产卵茧床之间的畦沟应有积水,这样从泥中爬出的水蛭不会干燥而死,也不会影响产卵茧床的湿度。

4.产卵茧的过程

种蛭进入产卵茧床后,会慢慢钻入松软潮湿的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一斜行或垂直的穴道。穴道宽1厘米左右,长5~6厘米,且有2~4个分叉道。水蛭前端朝上吸在穴道中,环节部分分泌一种稀薄的黏液,夹杂空气形成泡沫状物体。然后再分泌另一种黏液,构成一层卵茧壁。卵自雌性生殖孔排出,落在茧壁和蛭体之间的空腔内,再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接着慢慢向后蠕动退出,同时由前吸盘腺体分泌液体形成栓,塞住茧前后两端的开孔。亲蛭从产卵茧到退出茧,约需30分钟。1条种蛭至少产茧1个,也有的产茧2~3个,最多的产茧4个。卵茧为椭圆形,呈海绵状,第一个产的茧大,最后产的茧小,大小为(22~33)毫米×(15~24)毫米,每个卵茧重1.1~1.7克。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颜色由刚产出时的白色泡沫球状,逐渐转变成粉红色,接着又变成紫色,最后随着茧壁慢慢变硬,形成木头色的蜂窝状球体。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产茧过程共经历7天左右。

六、水蛭卵茧的孵化

1.收集卵茧

由于每条种蛭产茧、产卵不同步,所以不能马上收集卵茧。第一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20天左右,第二次收卵茧时间为种蛭移入产卵茧床后30天左右。收集卵茧操作要小心、仔细,不要损坏卵茧。用铁锹从产卵茧床底部逐一有序地把泥翻起,从泥中拣出卵茧,小心地放入容器中待孵化。

2..水蛭卵茧室内人工孵化

在专用的孵化室内,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创造最佳的孵化环境,同时避免天敌的侵袭,使水蛭的孵化率大大提高。

孵化土准备。孵化土是水蛭卵茧人工孵化的关键材料,卵茧在进箱孵化前要准备好。但是孵化土准备工作也不要太早,土壤长时间的储存会发霉变质,一般在卵茧孵化前7天准备好即可。孵化土要经过消毒处理,不然卵茧孵化率很低。孵化土消毒处理工艺:将从稻田挖取的土壤经过蒸煮处理或用化学药品消毒晒干至发白用米筛筛选细粒储存待用。储存时袋口不要封闭。

孵化容器。塑料桶、塑料泡沫箱等都可作为孵化用具,清洗干净后在日光下晒干待用。

卵茧入箱。卵茧入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选卵茧。将从产卵茧床土中取出的卵茧进行适当挑选,剔除破茧,再按照大小、老嫩分开进箱。二是排卵茧。孵化箱底部先铺一层孵化土,厚度为1.0~1.5厘米,然后将卵茧较尖的一端朝上整齐地摆放在孵化土上,摆放好后其上再盖一层1.5~2.0厘米厚的孵化土,孵化土上再盖一层保湿纯棉纱布或棉布等,以保持孵化土湿度在30%~40%。也有人提倡卵茧上不盖孵化土,勤洒水即可。为防止幼蛭逃跑,在孵化容器上加盖一层60目的尼龙筛绢网,最后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以防止孵化器内的水分蒸发。一般经过2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蛭。由于幼蛭孵出时间有早有晚,为了防止孵出的幼蛭逃跑,在塑料泡沫箱下面用塑料薄膜围设1个小池,池内蓄适量的水,并在水面放一些竹片或木棒等,供幼蛭爬到上面栖息。养殖规模小的单位也可用较大的水缸或其他盛水的容器代替塑料薄膜围成的水池。

3.注意事项

经常观察孵化土干燥程度。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土湿度要控制在30%~40%,孵化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卵茧的孵化。如果发现箱内孵化土含水量降低,可用喷雾器进行喷水,以达到所要求的孵化湿度。必要时可直接往棉布上面喷雾,但要防止喷洒过湿。

注意孵化室的温度。室内自然温度应控制在20~23℃之间,室温过高要打开门或窗户通风,室温过低要紧闭门窗。

不要随意搬迁孵化箱。搬迁不当会损坏卵茧,造成卵茧内的幼体窒息而死。

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1)繁殖池的建造:,根据多少亩量来投放,一般一亩投一千斤,池四周池壁设1~1.5米高,平台健在池中间,平台上口宽80厘米,一亩一千斤需要平台130米,一米可产下500个卵,一千斤比例是1000*30*2=60000卵,平台长度为5米一个,安130米去算,一亩需要26个,平台,平台要分开,分布均匀,这样水蛭产卵分布的比较均匀,水深20—4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5--30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疏松沙质土壤,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平台造成繁殖失败。
(2)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体重2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3)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4)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结束后,把卵挖出来人工孵化,种即可收取捕捉加工,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小螺狮的内脏,随着幼体的长大吃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51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