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该病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据有关报道,该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国内对进口种猪增生性肠炎的报道不多。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

2、临床表现

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具有的症状。断奶后至育肥阶段的猪只,食欲降低,可见腹泻症状,呈现间歇性,影响生长发育。一般,猪只感染发病4~6星期以后可以康复。患猪常会发展为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主要是因为肠黏膜发炎或坏死而导致的,同时表现腹泻并且持续发生,影响生长,皮肤苍白,个别患猪会死亡。年轻的成年猪是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主要感染群体,可见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较长的患猪,可见黑色稀粪排出,呈柏油状,疾病的后期粪便转为黄色,个别突然死亡的猪只外表苍白,排出的粪便没有异常。

临床中可见患猪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其中,急性型患猪比较少,慢性型患猪很多。如果不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急性型和慢性型患猪的体温都没有异常。临床中,急性型感染的患猪以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沥青样呈黑色粪便或者血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短时间内就会因为虚脱而死亡,个别的患猪仅可见皮肤苍白,排出正常的粪便,最后在挣扎中死亡。慢性型感染的患猪,具有比较轻微的临床症状,同一个栏内的猪只,经常会有几头表现腹泻,呈现间歇性下痢,排出呈糊状或者不成形的粪便,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混杂其中。病猪食欲降低,对食物具有好奇表现,

但是仅仅能吃几口,然后便离开。感染猪只精神沉郁,呈弓背弯腰姿势,皮肤苍白,机体消瘦,生长受阻,严重的患猪生长停止或者下降。一般本病会持续15~25d的病程,个别的会成为僵猪,有的患猪最终会衰竭死亡。

3、病理剖检

剖检增生性肠炎的病死猪,可见其小肠后段、结肠前段和盲肠的肠壁明显的增厚,直径增加,常见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肠黏膜具有特征性的分枝状皱褶,黏膜表面湿润,偶尔可见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附着,黏膜肥厚。坏死性肠炎,病死猪的病变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和炎性渗出物。局部性肠炎,病死猪的肠肌肉肥大明显。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病死猪的病变跟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病理变化相同,几乎不会波及到大肠,有凝血块出现在小肠内,还可见混有血液的粪便出现在结肠内。还可见肠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导致没有发育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呈畸形排列的分枝状肠腺取代了正常的黏膜结构,有时会有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嗜中性细胞充满其中。

4、诊断

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如果要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采取肠黏膜进行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下镜检,如果观察到细胞内劳森菌,即可确诊。临床中,增生性肠炎要注意与密螺旋体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猪痢疾患猪表现下痢并且混有血液,此外,还存在粘液和坏死物。剖析病死猪只,可见病变集中于大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感染比较严重的猪只,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是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合适,都会导致患猪死亡。

5、防治

挑出有临床症状的病猪,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采取2.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2%环丙沙星注射液交替进行,于患猪的后海穴进行注射,每天进行2次,连续注射3~4d;与此同时,将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到基础日粮中,连续添加5~7d。治愈患猪的同时,对可能继发感染某些细菌性疾病同样具有不错的治疗作用。还没有临床症状表现出来的同群假定健康猪,将氟苯尼考粉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添加5d之后停药,然后将庆大霉素粉添加在日粮中,连续添加5d。对于同群猪新的病例出现的预防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地预防因为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而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猪栏内外的粪便彻底清除之后,对猪舍、猪体、饲槽、用具和周围环境采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毒,每2d消毒1次,至患猪康复。

1、临床症状患猪表现精神沉郁、体形偏瘦,被毛粗糙,刚开始是间断性腹泻,粪便不成形,随后排血色、水样粪便,其他猪只未发现异常变化。
2、病理剖检剖检发现回肠和结肠肠壁增厚,其表面有黄灰色假膜附着,刮去假膜见有溃疡面,直肠充满暗红色的血粪。在肠管中发现有凝血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颜色变浅,切面多汁,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3、诊断刮取病变肠道黏膜抹片,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对肠黏膜涂片进行检查,发现增生性肠管上皮细胞内有少量小弯杆菌一胞内劳森菌,再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对猪增生性肠炎等进行诊断。
4、预防方法
4.1免疫接种BoehringerIngelheim(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的一种口服接种无毒活疫苗.Inter-vet(荷兰英特威)公司生产的一种肌肉注射接种灭活疫苗,可阻止病原菌在猪体内繁殖和引起病变,免疫保护率都很高。
4.2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达到预防效果。常用饲料添加剂量为:泰龙100~110g/t、金霉素200—300g/t、林可霉素110g/t、泰乐菌素100g/L、硫粘菌素100—120g/t、氯四环素400g/t等,连续投药2—3周,均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猪场应根据情况采用联合用药和脉冲式给药方法进行预防性保健或治疗。
4.3加强生产管理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完善防疫制度;猪舍里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减少猪只的应激;对空栏要及时冲洗消毒:全场要定期清洁消毒,搞好灭鼠、灭蚊工作。

延伸阅读

冬季猪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的冬季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中小养殖专业户或散养户均有发生。本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和产毒素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或二种疾病混合感染的猪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并呈地方流行性,对养殖业有巨大的危害。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冬季猪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冬季猪腹泻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冬季和早春时节,并且不同地区的猪腹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猪的年龄和性别的不一样,患病后的死亡率也不同,尤其是一周龄的仔猪一旦患病,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100%。因此,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猪舍的保温、饲料的卫生加以严格控制是减少冬季猪腹泻发生的重要措施。

2、临床症状

冬季猪腹泻的发病病症一般很明显,在猪出现呕吐和腹泻时,还会伴有精神低落和厌食等现象。病初体温稍高,在40~41℃,精神不振,离群懒动,没有食欲,表现口渴,被毛竖立无光,粪便由稠到稀,粪色灰黄或灰黑、恶臭。后期粪便如水,肛门失禁,臀部、后肢和尾部被稀粪污染,小便量少而黄,食欲废绝,不愿行动,步行蹒跚,卧地颤抖,眼球下陷,体温下降。猪的病情与其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表现为年龄越小,其发病的症状越严重。对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腹泻病后一般会在3天左右就会因脱水而死亡。因此,了解猪腹泻病的临床病症对于进一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诊断

根据冬季猪感染腹泻病的情况不同,临床症状也会不一样。经过对猪的初步诊断,比较明显的症状是猪出现了呕吐、腹泻和脱水等症状。但是,必须要对患腹泻病的猪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诊断方法一般需要取病猪的阳性细胞进行检测,从而诊断猪患有腹泻病的具体临床特征。因此,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是防止冬季腹泻病的有效措施。

4、防治

在晚秋至初冬及寒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保持猪舍内温度相对恒定,尤其是产房和育成猪舍,产房昼夜温度要在25℃左右,护仔箱内温度要在30℃以上,育成猪舍温度要在22℃以上。在保暖的基础上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地面干燥,防止贼风侵袭,防潮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当猪群中有猪只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以消毒药物(劲碘百毒杀)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只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康复母猪或人工感染发病的母猪,其初乳中抗体滴度很高,可使仔猪获得保护。用康复猪抗凝全血每天注射10mL,连续3天,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感染过本病的尚有些免疫力的母猪,在临产前1星期,进行加强免疫,能保护仔猪安全度过易感期。对失水过多的病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星期,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

针对病猪腹泻的情况不同,采用具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使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维生素C、安钠咖和庆大霉素等对患猪进行注射,然后在病猪饲料中加入止痢散(主要成分为雄黄、藿香、滑石、青蒿、大黄等),连续治疗1星期后,病猪会出现明显的好转。在采用西医治疗期间,病猪的病情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还有部分病猪不断死亡。随后,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病猪进行治疗,2星期后病情可得到明显的好转,治疗效果明显。因此,中西医结合对病猪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5、讨论

目前,猪腹泻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或者早春,发病情况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医学理论方面来看,由于新生仔猪的体质比较差,因而在饲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风寒潮湿很容易引起仔猪的胃肠疾病,继而引发腹泻。由于中药的作用比较柔和,治疗过程中不会有药物残留,因而中医治疗的副作用一般很少。西药的作用主要是在短时间内控制和稳定病情,以达到治标的作用;中药的主要作用是对腹泻进行彻底的清除,一般包括止吐、行气、止痛和健胃等功效,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冬季患腹泻病的猪死亡率一般很高,当猪患腹泻病后,机体会出现大量的体液损失,进而导致猪体内的钾、钠和钙等因素大量流失。同时,由于治疗冬季猪腹泻病的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很容易会死亡。因此,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腹泻病还要进一步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三种腹泻性疾病无显著差别:

1、传染性胃肠炎病死率比后两种病要高;

2、传播的速度较后两种病快;

3、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期很少超过两个月,而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流行时间长,甚至夏季也有发病;

4、猪传染性胃肠炎患猪呕吐严重,多是首先出现呕吐,继而腹泻。成年母猪发病,突然呕吐、拒绝采食,多在出现以上临床症状的第二天开始腹泻,约3-5天陆续采食;

5、流行性腹泻呕吐较轻,一般是在采食或吮乳后出现呕吐;而轮状病毒病大猪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6、病变据观察传染性胃肠炎胃充血、出血情况要明显比后两种病严重;

7、传染性胃肠炎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而流行性腹泻哺乳仔猪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0%,轮状病毒病更低。

抓住以上这些要点,可减少这三种病的误诊,对针对性的防疫注射疫苗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是说如果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就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免疫接种,如果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就用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接种,同样轮状病毒也是如此。这是一种乐观的想法。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用的疫苗,几乎都是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或含轮状病毒的三联疫苗。

治疗上,三者均无特效药物,严重病例治疗时,多是对症治疗强心、补液。因此,三者误诊,并不意味着误防或误治。

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 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猪喘气病是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的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病猪的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期延长。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猪喘气病只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妊娠猪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密度过高也容易诱发本病。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格措施,很难彻底根除。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同时气管上纤毛受到损害,机械吸附和清除外来病原的作用下降。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和新发病猪群,尤其以仔猪和妊娠及哺乳母猪多见。病初精神不振,低头,站立一隅或伏卧于地,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次数剧增至60~120次/分,呼吸困难,严重的张口喘气,有喘鸣声,口鼻流泡沫,呈腹式呼吸,有时发生痉挛性咳嗽,食欲减少或废绝,黏膜发绀,常因衰竭和窒息死亡,病死率较高,病程7~10天,不死会转为慢性。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由急性转变而来,常见于老疫区的成年猪。主要表现长期的咳嗽,以早、晚驱赶进食和运动后最为明显。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病初食欲变化不大,以后减少,新生仔猪和小猪感染后,极少出现呼吸道症状,但被毛粗乱,消瘦衰弱,生长缓慢,易形成僵猪,中猪以肺炎症状为主,病死率低,病程2~3个月,甚至更长。

隐性型可由急性和慢性转变而来或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显症状,以成年猪为主,仅在寒冷刺激时发出咳嗽声,但可在饲养管理恶劣或其他疾病诱发而出现急慢性病症。

3、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双侧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急性死亡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呈对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的腹面和部分膈叶前部下缘,呈实变外观,颜色多为灰红色或浅紫色、半透明,呈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性加重,病变部颜色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呈胰变或虾肉样变。气管内有粘性痰液,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切面湿润、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继发细菌感染时,肺和胸膜有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4、诊断

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直接、快速和简便的优点,尤其是对隐性感染可疑感染猪的诊断,发现肺脏呈现双侧对称性实变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采集病猪的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为样本,先接种液体培养基,再转入固体培养,生长缓慢,接种后7~10天长成肉眼可见针尖和露珠状菌落,表面颗粒状;染色镜检常见有环状、点状、球状和杆状形等多形态的支原体。

5、防治措施

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降低引进带毒猪的风险,必须引种时,须经检疫和隔离。遵循全进全出原则,减少仔猪寄养和不同阶段的混养。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减少病原从母代传给子代的机会。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保持厩舍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高密度饲养,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疫苗接种适用于断奶仔猪、架子猪、种猪及妊娠2个月以内的母猪。按瓶签规定的头份数,以每头份苗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比例稀释,充分摇匀后从右侧胸腔倒数第六肋骨至肩胛骨后缘3~7cm处进针,进行胸腔穿刺注射。

治疗可以用10%盐酸林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按每吨饮料中添加200g粉剂,连用3周。20%氟苯尼考按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0%的替米考星按每千克体重0.1mL皮下注射1次即可。泰妙菌素按每吨饲料中添加2.5kg,连用2~4周,效果良好。林霉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g粉剂,连用3周。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10mg肌肉或皮下注射,连用3天。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5mg肌肉注射,连用3天。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金霉素或每吨饲料中加500g土霉素,连续使用3周。

1、流行病学

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在猪体和猪受污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并在猪体内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病猪在消除症状后半年到一年内仍然可以检查出病菌。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外购猪的污染,往往是从患病仔猪的母猪感染而来。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由受感染猪的咳嗽、气喘和打喷嚏排出,经健康猪的呼吸道感染发病。

该病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季节明显。但是近年来该病在炎热的夏季也时有发生。猪场通风不良、环境拥挤、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拒食和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如果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常见的继发病原体有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2临床症状

在急性型的初次发病猪中,育成猪、怀孕母猪和仔猪偏多,猪哮喘或呈腹式呼吸,常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体温正常,继发感染时体温大幅度降低,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病程迁延。病猪最后窒息死亡,死亡率较高。

慢性病例常见于架子猪、育肥猪和老疫区的母猪。猪慢性咳嗽,采食前后和剧烈运动后咳嗽明显,严重时出现痉挛性咳嗽。饲养管理条件发生变化和气候突变时症状加剧。病猪体温不高,但是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至半年以上,死亡率不高。如果继发感染,则引起急性死亡。

3剖检变化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和主叶下缘呈对称性胰样变质,背面两侧肺间质也呈胰样变化,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4诊断与鉴别

确诊必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成功培养猪肺炎支原体才有可能生产足量的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试管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鉴别诊断上应与猪流行性感冒和猪肺疫区别。猪流行性感冒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猪气喘病则相反,体温不升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长。猪肺疫的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可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而气喘病的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肺有肉样或肺样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变化。

5防治措施

根除猪气喘病,除了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外,必须从猪群中剔除隐性感染的猪,通过加强管理,增强防寒保温、降温防暑措施,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1)增强免疫力,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7日龄仔猪猪支原体肺炎的第一个自由灭活疫苗,提振了15日龄。认真做好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常规疫苗的免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

(2)加强管理,实行科学饲养,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全封闭的猪场严格控制进入车辆,并尽量减少应激影响和各种外部不良因素的刺激。

(3)坚持自繁产仔的方法。原则上避免从外地引进猪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措施。但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必须从外地引进猪时,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引进后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措施。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没有疾病才可混群饲养。同时,推广人工授精繁殖技术,避免公猪和母猪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

6结束语

该病现呈零星散发和小区域流行,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为了严防该病,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同时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检疫净化工作。改善养猪生产条件,定期驱虫、消毒,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猪的胃肠炎


多突然发病,且为急性。多次排便,粪稀软,糊状或水样,腥臭,混杂黏液或血。后期肛门失禁,里急后重。症候重剧时有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尿少色浓,呕吐,腹痛,口腔干燥,有舌苔,眼球下凹,呼吸急促,脉快而弱;全身无力,鼻镜干而凉,四肢末梢和耳尖寒冷,肌肉战抖,结膜紫蓝,昏睡或痉挛等中毒体征明显。最后可虚脱而死。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常查存放饲料,不喂霉变料,给充足清洁饮水。做好环境卫生,定期严格消毒积极防治传染病,定期驱虫。做好夏防暑冬保暖。

(1)病初缓泻用于便秘或排恶臭粪时,酌情给硫酸钠或人工盐5~50克,鱼石脂5~20克加水50~100毫升内服。若重症粪中有大量 液或血时,常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100毫升加水内服。若积粪已排仍久泻不止可选用 酸蛋白、次硝酸 各5~6克,混合分2次服; 酸蛋白6克、次硝酸 10克、小苏打8克,分2包,成猪每次1包, 日服2次;次硝酸 2~5克,矽炭银大猪5~20克、小猪0.5~1克,1次内服, 日服2~3次。

(2)抑菌消炎用痢特灵(味) 酮),每日5~10毫克/千克,2~3次分服;黄连素每日0.05~0.01/千克,2~3次分服;磺胺 5~10克、小苏打3~5克、 酸蛋白5~10克,2~3次分服;氨宁青霉素0.5~1克,加5 葡萄糖液250~500毫升,每日静注1~2次,同时用0.1 高锰酸钾300~500毫升内服灌服,疗效甚佳。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猪气喘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感染率较高,并且还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使死亡率增加.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的会死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仅在猪群中可见,所有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只都会感染气喘病。近几年,仔猪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仔猪断奶时大约在25~45日龄,会因为实施分群、饲料更换和饲养环境出现变化等产生应激刺激,从而使得仔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气喘病的概率很大,而且比其他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相对高些。据相关报道可知,感染喘气病的猪群周围3.2千米范围内的其他猪群都会被传染。猪气喘病的病原广泛分布在某些猪场中,成年猪一般都是呈隐性感染,而育肥猪很少有隐性感染的情况出现。

喘气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时间段感染的猪只较多。新感染的疫区流行呈暴发性,患猪临床症状很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大多数呈急性患病经过。老疫区患猪发病多是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具有较低的致死率。

喘气病是猪群三大免疫抑制病当中的一个,如果和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会明显增高病死率。比如和蓝耳病病毒混和感染的时候,患猪会有肺部病变而且很典型,蓝耳病病毒单独感染时,不会观察到患猪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而且特别容易继发并发症,比如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等,造成感染猪只的死亡率升高。

2、临床及病理表现

喘气病属于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生产中患猪的典型症状是呼吸艰难、咳嗽、气喘但是体温仍维持正常。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具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只的肺脏,导致病变部位丧失呼吸功能。剖检可见到的典型病变表现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3、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可知的特征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是要特别注意与猪流感、猪肺疫、猪肺丝虫等病的鉴别诊断。

对于喘气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X光检查,可以把疑似病猪采取以直立背胸位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的姿势。通过X光检查可见患猪的肺野内侧区以及心膈角区有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并且不具备规则性。

血清学检查方式主要是以核酸探针、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人工感染的猪可采用改良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接种2~12个星期以后,就能检测到肺炎支原体,一般是在被检测病猪患部的细支气管及上皮。

4、防治措施

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饲养密度适宜,掌握通风和保温的控制,给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防止其乱窜栏舍,给猪只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分舍饲养的原则,避免应激刺激。确保兽医卫生工作,进行人工授精,避免母猪和公猪直接接触。同时配合到位的消毒措施,圈舍始终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清理每天的粪便和污物,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确保圈舍环境每星期进行超过1~2次的消毒,消毒药物要按时更换,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要在非疫区或隐性猪场始终遵守,并且对产房和保育舍采取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必须对新引进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引种检疫措施,并且提高对隔离饲养的重视程度,必须将新引入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时间持续1~2个月,确保没有疫病存在以后就能和其他猪只进行合群饲养,这样可以杜绝病原的传入。

药物预防对于喘气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10%泰妙菌素1千克/吨,1~2星期为1个用药周期。还可以采取中药,配方为白前、白果、百部、紫菀、苏子、款冬花、葶苈子、马蔸铃、桑白皮、杏仁、天冬、批杷叶、甘草各2.5份;金银花、黄芩、知母、栀子、麻黄、石膏、白芨、沙参、前胡、百合、桔梗各3份,粉碎成粉状然后混合,按每千克体重5.5克的比例,给猪只进行拌料饲喂,并且在7天内喂完。已经表现疑似喘气病症状的猪只,可以首先选用泰妙菌素15毫克/千克,维生素C、金霉素25毫克/千克,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而发生混合感染的猪群,可以用泰乐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剂进行混和饮用,连续饮用3~6天,混合饮用通常按照100克药物加水200千克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和饲喂的剂量是按照100克药物拌在250千克饲料中的比例配合。

猪气喘病的病理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在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低。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继发感染等原因,可使病情加重,致死率增高。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现介绍如下:
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仔猪断奶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时期都高。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2、规模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不能准确识别出“病猪”,造成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而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临床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有胰样坚实的感觉。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治疗:美国瑞普斯生物药品集团知名畜牧企业积极参与了第二十四届河南家禽交易会,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上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动物胚胎移植,固始鸡、夏南牛、豫南黑猪等新品种培育、高档肉牛产业开发、兽药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支撑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在治疗猪气喘病方面美国瑞普斯的止咳因子更是极为有效。
肌肉注射止咳因子,每套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后备猪:用止咳因子肌肉注射,每套可以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
偏方
夏初,天气温度忽冷忽热,早晚温度变化较大,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养猪户若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猪喘气病的发生。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咳嗽、喘气和呼吸困难。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对患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或暴发流行的初期,以及有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时,也可造成严重死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中草药治疗猪喘气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养猪户参考。
癞蛤蟆2个,焙干研末,每次5克拌料喂服,连喂15天。
鱼腥草25克,水煎,候温灌服,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龟板30克,焙焦为末,温水冲服。葶苈子30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服。
全瓜萎3个,蜂蜜、桑皮各120克,煎水内服。
冰糖、炒杏仁各30克,研为末,分2次拌料内服。

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 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猪疥螨病是一种以皮肤炎症和严重瘙痒为主要特征的寄生虫,属于猪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且任何品种和年龄都能够感染。当饲养环境和管理条件较差,尤其是猪舍过于拥挤、潮湿、阴暗,非常容易感染和流行该病。病猪患处皮肤发生破损、出血,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会形成僵猪,甚至发生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疥螨病的临床症状猪疥螨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易感性。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缺乏营养而体型瘦弱,或者患有其他疾病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以及幼龄猪非常容易感染发病。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机体抗螨免疫性会不断增强(年龄免疫),再加上营养状况良好,且疥螨缓慢繁殖,会表现出轻微症状或者不出现发病。

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或者被病猪污染的饲槽、木桩、墙壁等。猪可通过彼此接触而引起直接感染,也可由于接触病猪擦痒过的饲槽、木桩、墙壁等而引起间接感染。另外,也也能够经由猪圈内的老鼠以及散放的畜禽、猫、犬等,进出圈舍的工作人员也都能够传播病原。

流行特点。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通常在早春和秋冬季节,猪舍缺乏光照而过于潮湿,或者猪体绒毛密集,能够促使疥螨生长发育时发生;而在春末夏初时候,猪体发生换毛,且及时打开猪舍窗户,通风良好,加之经常到舍外活动,促使皮肤受到充足阳光,特别是夏季光照强度较大且室内外比较干燥的情况下,会抑制疥螨的发育,并可使其大量死亡,从而能够使症状减轻或者彻底康复。但要注意的是,在猪无法经受阳光照射的皱褶处也可能潜藏有少量的疥螨,即变成带虫猪,在进入秋季后,就会引起该病复发。

2、临床症状

一般先在病猪的头部发现疥螨,虫体还经常侵袭耳部、眼圈以及颊部等部位,之后逐渐扩散至躯干两侧、背部以及四肢内侧,特别是仔猪症状会非常严重。发病初期,由于疥螨在病猪的皮肤上吸附,会导致患部明显发红,从而引起严重的瘙痒,频繁在粗糙处如柱栏、墙角、饲槽、石头等持续摩擦或者蹭痒。经过数天,就会在患处皮肤上形成小结节,呈针尖大小,接着逐渐形成水疱或者脓疮。当其发生破溃后,会流出渗出液,并逐渐淤结形成一层痂皮,触感韧硬。另外,由于不断摩擦会导致患处被毛发生脱落,且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或者形成皱褶。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出现龟裂,并伴有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机体日渐消瘦,停止发育,贫血,弓背等,甚至造成死亡。

3、鉴别诊断

猪坏死性皮炎。病猪先是在体表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呈米粒大小,频繁瘙痒,会继续发展成干痂的结节硬固肿胀。接着痂下组织会发生坏死溃烂,并快速蔓延,形成囊状坏死灶,病变处发生脱毛,皮肤明显变白,存在渗出液,而灶内组织会发生坏死和溶解,变成灰棕色或者灰黄色的创液,并散发恶臭味,最终发生破溃而流出。创口边缘不整齐,且创底凹凸不平。病猪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4~5处这种坏死灶,多时能够达到十几处,甚至布满全身。个别病猪的病变能够深达肌肉筋腱、韧带以及骨骼,引发胸部穿孔和腹部穿孔;有时肢端发生腐脱;耳部及尾巴发生干性坏死;最后逐渐从边缘发生剥离脱落。以上病灶往往是在病猪的颈部、体侧以及臀部出现,母猪还能够导致乳头及乳房皮肤发生坏死,甚至出现乳腺坏死。

猪蛔虫病。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咳嗽,精神不振,呼吸加速,体温升高达到40℃,食欲减退,出现异嗜,经常磨牙,贫血,机体消瘦,有时会发生黄疸。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渴欲增强,流涎,呕吐,并发生腹泻。感染虫体数量多时会引起阵发性痉挛性疝痛。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可取1份敌百虫和4份液体石蜡,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或者取适量敌百虫配制成1.0%的水溶液,涂抹或者喷洒在患处。也可在患处喷洒溴氰菊酯,经过10天进行第二次喷洒,能够有效减轻症状。也可皮下注射适量的1%伊维菌素,经过7天再注射1次。也可取1份硫磺和10份棉籽油,混合均匀后在病猪患处涂擦。每次用药前,要先将患处周围3~4cm的绒毛剪去,剥去结痂,再使用温热肥皂水进行彻底清洗,接着使用2%来苏儿进行1次清洗,待晾干后才能够在患处涂药。

定期虫检、驱虫。猪场每年要确保进行2次全场预防性驱虫,一般在幼猪断奶后即可进行驱虫。一般来说,公猪每年至少要进行2~3次驱虫,要求分别在每年6月份和12月份进行1次驱虫;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在配种前进行1次驱虫;断奶仔猪在转群后2周进行1次驱虫,然后在4月龄再进行1次重复驱虫。驱虫可选择使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一般适宜选择在夏季进行,此时猪体表绒毛发生脱落,再加上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大部分疥螨已经死亡,只有少量会潜伏在耳壳、腹股沟、尾根等处,这时加强驱虫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疑似发病的猪场,要阶段性的对猪群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和统计,坚持每月进行1次尿检,如果发现疑似病猪或者病猪要及时采取隔离治疗。

猪疥螨病的主要危害
1、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2、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3、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疾病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不安,消瘦,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发育不良。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过敏反应型和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皮肤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猪慢性疥螨病,主要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临床诊断
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采集病料,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痂皮,直到稍微出血。症状不明显时,可检查耳内侧皮肤刮取物中有无虫体。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有时能发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疥螨幼虫为3对肢,若虫为4对肢。疥螨卵呈椭圆形,黄色,较大(155微米×84微米),卵壳很薄,初产卵未完全发育、后期卵透过卵壳可见到已发育的幼虫,由于患猪常啃咬患部,有时在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时,可发现疥螨虫卵。
病症区别
1、临床病状区别:猪肤癣病临床呈典型的圆形或不正圆形的皮损,常发于胸腹部、颈部、内股部等,偶见发于耳朵。无痒觉,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猪疥螨病的皮损不规则,首先由头部、眼和耳朵周围开始发病,渐次向背腹、四肢蔓延,甚至染遍全身。由于疥螨虫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致使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到很大影响;猪湿疹,皮炎多发于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初红肿发炎,后发生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形成麸糠样黑痂。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很大影响。
2、病原体区别:取患猪受害的皮肤、被毛、痂、鳞屑病料镜检:猪肤癣病的病原体为皮肤真菌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猪疥螨的病原体为寄生于皮肤组织的疥螨虫。湿疹、皮炎的病原因素则较为复杂,如生理机能障碍、维生素缺乏、化学药品的刺激和某些中毒性因素都能引起湿疹与皮炎。

预防指南
1、每年在春夏、秋冬交季过程中,对猪场全场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体内、体外的彻底驱虫工作,每次驱虫时间必须是连续5-7天。
2、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因为螨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外寄生虫病,患病公猪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患病母猪又将其传给哺乳仔猪,转群后断奶仔猪之间又互相接触传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永无休止。所以需要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但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10d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在给猪体内、体表驱虫的过程中,螨虫感觉到有药物时,有部分反应敏感的螨虫就快速掉到地上,爬到墙壁上、屋面上和猪场外面的杂草上,此外,被病猪搔痒脱落在地上、墙壁上的疥螨虫体、虫卵和受污染的栏、用具、周围环境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如果不对这些环境同时进行杀虫,过几天螨虫就由爬回猪体上。
②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很多杀螨药能将猪体的寄生虫杀灭,而不能杀灭虫卵或幼虫,原猪体上的虫卵3-5天后又孵化成幼虫,成长为具有致病作用的成虫又回到猪体上和环境中,只有此时再对环境进行一次净化,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③另外,疥螨病在多数猪场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该病的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缺乏了解,饲养人员又常把过敏性螨病所致瘙痒这一主要症状,当作一种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既忽视治疗,又忽视防控和环境净化,所以难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螨虫的杀灭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杀虫,可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液体敌百虫稀释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地面、墙壁、屋面、周围环境、栏舍周围杂草和用具,以彻底消灭散落的虫体。同时注意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体。杀灭环境中的螨虫,这也是预防猪疥螨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为防止猪圈、用具上的疥螨虫感染健康猪,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对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所有可能接触猪的地方全面消毒,并定期坚持进行,保持猪圈干燥。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伊维菌素、双甲脒、螨净也可以。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4、对疥螨和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治疗:按照上述1+2的方法同时治疗外,还要同时配合用利巴韦林、青霉素类的药物粉剂,与2%的水剂敌百虫混合均匀后,进行全身外表患处的涂抹,每天涂抹1-2次,连续使用5-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5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