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接产、断尾、剪牙和防病养殖要点

哺rǔ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消化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需要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十点。

1做好产前准备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RU房、rǔ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产床、保育箱严格消毒。分娩前3~5天母猪开始减食,分娩当天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得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另外,要准备好碘酒、结扎线、剪刀、毛巾、消毒液、疫苗、药品等。

2注意保温防寒

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2℃~35℃,4~7日龄28℃~32℃,8~14日龄25℃~28℃,15~30日龄22℃~25℃,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温度应达到32℃~35℃,舍内温度不低于20℃,昼夜温差不大于6℃,使仔猪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的掌握除根据温度计判断外,还要观察仔猪的表现。温度低,则仔猪挤成一堆;温度高,则仔猪分散躺卧并张嘴喘气;温度合适,则仔猪躺卧舒适,呼吸均匀。

3做好接产工作

母猪产仔时饲养员必须在场,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消毒好的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猪脐部3~4厘米处将脐带剪断,涂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内。对于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针刺、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

4固定rǔ头、吃足初rǔ

初rǔ对仔猪的抗病、防病、成活和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量吃到初rǔ,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出生到首次吃到初rǔ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个小时。仔猪出生3~5天内要人工固定rǔ头,固定rǔ头应坚持自选为主,适当调整,控强扶弱的原则,方法是:先让仔猪白行选择rǔ头,再按体重大小、体格强弱进行调整,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中前部rǔ头吃rǔ,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不出现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rǔ头而咬破rǔ头。

5合理寄养

生产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需进行仔猪寄养工作。寄养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下寄原则,即出生早的往出生晚的窝中寄养;一致原则,寄出的猪要与带养母猪所产仔猪体重、大小基本一致;适当原则,带养母猪所带仔猪头数要适当。寄养时可用母猪奶水(不提倡用尿液)均匀涂抹仔猪全身,最好在夜间混群。

6及时断尾、剪牙

初生仔猪有尖锐的犬齿,用于取食、自卫、攻击。但可能会咬伤其他仔猪或母猪RU房、rǔ头等。为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出生第一天要修剪犬齿,一般用平钳剪掉1/2即可;断尾是为了阻止相互咬尾,减少能量消耗,于出生后第一天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个尾椎,涂药预防感染。

7早开食、抓旺食

在3~4日龄时,给仔猪料槽内放入少许干净和新鲜的rǔ猪料进行诱食,亦可将仔猪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在训练仔猪开食的同时,应训练仔猪饮清洁饮水,以免仔猪饮脏水或尿液等导致下痢。仔猪20日龄后随着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和体重的迅速增加,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为提高断奶量,此时必须喂给全价配合料,并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每天5~6次。

8勤观察

仔猪出生后5天内,要有专人轮流看护值班,随时观察仔猪的发育、吃奶、吃料,粪便等情况,若发现仔猪瘦弱,就要适当补充精料,发现仔猪拉稀或不食要及时诊治,还要经常清点仔猪数量,以免母猪压死仔猪。

9防好病

①根据免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

②要防贫血。可用2毫升右旋糖酐铁钻注射液,在仔猪3日龄时肌肉注射。也可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牲血宝等。

③防下痢。首先做好母猪产前大肠杆菌多价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伪狂犬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使仔猪通过吃初rǔ被动获得免疫力;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经常消毒,不让仔猪乱饮脏水;第三是防治母猪产后疾病。要及时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RU房情况,以防患产后疾病,影响泌rǔ和仔猪生长发育;第四是仔猪服药预防。可分别在仔猪1日龄、3日龄、7日龄、21日龄时口服土霉素或其他抗菌素。

10断好奶

一般在28日龄后即可断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管理、环境、饲料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

相关推荐

仔猪断尾的好处 仔猪断尾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仔猪断尾作为产后必备的技术措施之一,已被欧美、日本、韩国、泰国等养猪先进国家所采用。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和一些大的养猪专业户也在采用这一技术。仔猪断尾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对仔猪断尾可以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减少咬尾症的发生,降低仔猪的死亡率,还可以改善猪肉的品质,生产中断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剪断法、烧烙法、牛筋绳紧勒法和钝钳夹持法,在操作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仔猪断尾的好处仔猪断尾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仔猪断尾的好处

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的尾巴的作用其实并不大,其主要的功能是在有蚊蝇侵扰时来驱赶蚊蝇,并且使用尾巴与同类嬉戏,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动作,每天能量的消耗却很大。有研究表明,每天仔猪尾巴摆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每天代谢能的15%,长期下来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而将这一部分能量用于仔猪的生长增重,可将日增重提高2%~3%,因此,对仔猪实施断尾后可以节省饲料的同时,还可提高日增重,进而提高育猪肥的养殖经济效益。

防止咬尾症的发生。仔猪咬尾现象时有发生,是猪的一种恶癖,而猪的尾部被咬坏,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生感染,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一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而患有疾病,影响生产性能。另外,猪尾巴受伤后,食欲也受到影响,采食量下降,营养的摄入不足而使生长发育以及增重受阻。将仔猪的尾巴剪断后可避免咬尾现象的发生。

减少仔猪死亡。母猪在分娩后在哺乳仔猪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踩压到仔猪尾巴的现象,使得仔猪无法挣脱,有时会受伤或者造成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有的母猪母性较差,有恶癖,爱咬仔猪的尾巴,使仔猪的尾巴受伤,易发生感染而患病,使仔猪的死亡率升高,因此断尾工作非常必要,可有效的减少仔猪的死亡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提前出栏,改善胴体品质。有研究表明,对仔猪实施断尾,与不断尾的仔猪相比,增重率提高10%,生长速度也会提高,出栏时间提前半个月左右,另外仔猪断尾后不再频繁摆尾,利于休息与增重。另有研究表明,仔猪在断尾后,因摆尾动作消失,会使肋间的脂肪量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更易于咀嚼,适口性有所提高,屠宰率可提高4%~5%。

另外,仔猪在排泄时,粪便和尿液会黏在尾巴上,如时发生腹泻则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有时还会导致排泄物随摆尾动作也被甩到圈舍的各处,导致其他猪和猪舍环境受到污染,对仔猪的生长发育不利。断尾可以解决这一现象,

2、仔猪断尾的方法

仔猪断尾的方法较多,实际的仔猪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断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剪断法。便用的工具是剪刀。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固定好,以免断尾时乱动。在断尾前要使用消毒药剂对剪刀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也要将断尾的部位消毒。断尾的位置要选择距离猪尾根部的2.5cm处,使用已消毒过的剪刀在这一部位剪断,断尾后使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涂上碘酒和止血剂。使用此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在断尾后会出血,易发生感染,并且创面在结痂后还易蹭掉出血,引发其他仔猪啃食而引起感染和发炎,所以断毛后的处理工作是重点。

烧烙断尾法。使用的工具是250W的弯头电烙铁。在操作时需要将仔猪横抱,使其腹部朝下,保持侧身站立,让仔猪的臀部与栏墙贴紧。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根部拉直后,使用已经充分预热的电烙铁在距离尾根2.5cm的地方稍用力压下,仔猪的尾巴即可被瞬间切断。

钝钳夹持法。使用的工具是钝型的钢丝钳。操作时一般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在饮水时,操作人员将仔猪的尾巴提起,然后在距离尾根部2.5cm处使用钝型钢丝钳连钳2次,以破坏仔猪的尾骨组织,5~7天后由于尾骨组织受到破坏会停止生长,最后会自行脱落,达到断尾的目的。

牛筋绳紧勒法。使用的工作是浸泡数天的牛筋绳。选择在仔猪出生后的7~14天进行,方法是在仔猪距尾根部2.5cm处使用处理好的牛筋绳勒紧,一般在1~2周仔猪的尾巴即可自行的脱落,这一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会发生感染。

另外,随着断尾技术在各养殖场的普遍使用,生产上发明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仔猪断尾工作的手术钳,可以达到快速断尾、消毒止血的目的。这种工具为电热断尾钳,在操作前要提前将其预热5~10min.操作时将仔猪的尾巴距尾根2.5cm处放在断尾钳的半圆口中,利用高温将其钳断,尾巴脱落后使用钳子烫一下创面,可达到止血、消毒的作用。

3、仔猪断尾的注意事项

在给仔猪断尾时要注意一些事项,以成功断尾,降低损伤。断尾的时间要宜早不宜晚,如果仔猪的日龄过大,尾巴的生长过粗,断尾操作的难度较大,创面也较大,增加感染的几率。在断尾时要尽量的选择仔猪在吃奶或者饮用时进行。一般选择在距尾根2.5cm处断尾即可,否则会导致切面达大,失血过多。切尾会引起仔猪发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对于应激反应过大的仔猪要及时的进行隔离饲养,并加强管理,以缓解应激反应。在断尾操作时要尽量做到“快、准、稳”,防止仔猪在断尾时挣脱而使仔猪和工作人员受伤。另外,还要做好仔猪断尾后的护理工作,以免发生伤口感染而患其他疾病。

仔猪断尾好处
1、减少咬尾症咬尾是猪的一种恶癖,原因很复杂,将仔猪断尾则有效控制该病发生。据统计,咬尾症在同群中一般可达20%-30%,由于该病的出现,降低了猪的饮食及抗病力,同时极易感染坏死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大大降低猪的生产性能。
2、节省饲料,提高日增重仔猪尾巴的功能是驱赶蚊蝇及同类嬉戏。虽然其作用不大,但猪每天摆尾消耗的能量占日代谢能的15%,无形中造成饲料浪费,如果把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日增重2%-3%,还可节省饲料。
3、改善胴体品质断尾后猪的肋间脂肪沉积增多,肌纤维变得细腻,咀嚼阻率降低,适口性增强,同时屠宰率提高4%-5%。
4、降低仔猪死亡率仔猪断尾后,可提高窝成活率,原因是哺乳母猪有可能无意中压住仔猪的尾部,令其无法活动,仔猪又无力争脱,有的造成死亡。有的母猪有恶癖,专噬仔猪尾巴,断尾后则可避免。

哺乳仔猪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艳红,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近年来,我国养猪业持续稳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商品猪也就是生长旺育猪,商品猪育肥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那么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请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张京和老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商品猪的饲养。现在张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张老师,您好!

专家:艳红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张老师,今天我们请您来介绍商品猪的饲养,我们还是先从哺乳仔猪说起,哺乳仔猪是是指哪一阶段的仔猪呢?

专家:断奶前的仔猪叫哺乳仔猪。

哺乳仔猪生理机能和成年猪是不同的,首先要了解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要求,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才能养好哺乳仔猪。

2.主持人:好,我们只有了解了哺乳仔猪生理特点,才能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要求和特点,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养好哺乳仔猪。张老师,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哺乳仔猪都有哪些生理特点呢?

专家: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第一、生长发育快。新生仔猪生长发育特别快,生后10天体重即可翻一番,一个月龄的体重为初生重的5~6倍。仔猪的快速生长是以旺盛的物质代谢为基础的。因此,仔猪对营养物质的质量要求较高,对营养不全反应敏感。所以供给仔猪的全价的饲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第二、体温调节能力差,特别怕冷。初生仔猪神经发育还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再加上初生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因此特别怕冷,容易冻昏、冻僵或冻死。另外,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敏,容易被踩死、压死。

第三、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消化道容积很小,胃的容积只有25~40毫升,重量4~5克;20日龄胃的重量才达到35克左右,每次吃奶容纳的乳汁不多,胃内食物排空的速度也快。因此,仔猪容易饱、容易饿。这就要求仔猪料容积要小、质量要高、少喂勤添,日喂次数较多。

第四、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容易得病。由于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所以新生仔猪必须及时吃上足够的初乳。

(间奏乐1)

3.主持人:听众朋友,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听众朋友们介绍商品猪的饲养。做客我们节目的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张京和老师。张老师,刚才您介绍了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那么要想养好哺乳仔猪我们都应当抓好哪些环节呢?

专家:养好哺乳仔猪就要抓好三个关键时期:即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

4.主持人:张老师,下面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要想使哺乳仔猪顺利渡过初生关,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专家: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工作,防止冻死、压死、病死、甚至饿死的现象发生,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关键。

5.主持人:张老师,前面您在介绍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时提到,仔猪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容易得病,所以新生仔猪必须及时吃上足够的初乳。那什么是初乳呢?

专家:母猪产后2~3天以内所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糖、乳脂,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常乳无法取代的,如果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成活。

仔猪有固定乳头的习性,一旦固定下来,一般到断奶都不更换。由于不同位次乳头的泌乳量是不一样的,位次在前面的乳头泌乳量一般较多,位次在后面的乳头泌乳量一般较少,为了保证全窝仔猪都能均匀发育,可利用人工固定乳头的方法,把初生重小、发育较差的仔猪固定在前面,初生重大的、发育较好的仔猪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中间的乳头由剩余的仔猪自由选择。

6.主持人:张老师,刚才您介绍了新生仔猪喂初乳的问题。下面请您来谈谈怎样才能够防止初生仔猪被冻死、压死呢?

专家:冬、春季分娩的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所以新生仔猪要防冻防压,加强护仔保温;仔猪生后1~3日龄的适宜温度是30~32℃,4~7日龄是28~30℃,15~30日龄是22~25℃,2~3月龄适宜温度是22℃。保温的措施很多,如避免寒冬季节产仔;北方如采取全年产仔方式,应设产房、产圈,有仔猪保温箱,利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设备供热。

由于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敏,如母猪体大笨重,行动迟缓,产后疲倦,或母性较差等常易压死仔猪。防护措施有:保持舍内适宜温度,防止仔猪因为怕冷爱钻母猪肚皮底下被母猪压死;在产后一周内加强看管,特别是躺窝时要留心;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响动使母猪惊吓而踩压仔猪。

7.主持人:好,这是防止初生仔猪被冻死、压死的保温和防护措施。我们知道,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要注意给初生仔猪予以补充。而缺硒的仔猪容易发生皮下水肿、肝坏死、心脏衰竭、白肌病、幼猪突然死亡等。张老师,那下面请您来谈谈我们应当怎样给初生来仔猪补铁和补硒呢?

专家:新生仔猪体内贮存40~50毫克左右的铁,仔猪生后1周内母猪只能供给1~1.3毫克左右的铁;哺乳仔猪每天需要铁7~11毫克,如果不及时补铁,血红蛋白量就会很快下降,仔猪就会得贫血症。其表现为:生长缓慢,精神萎靡,被毛粗糙,皮肤皱起和黏膜苍白。因此,新生仔猪必须补铁。

现在生产上给仔猪补铁、补硒很方便,有很多兽药厂生产铁、硒合剂,如补铁王、牲血素等。使用方法是:在仔猪生后3天内肌肉注射1~2毫升,在10日龄时再注射1~2毫升。

在仔猪生后3日龄内,每头仔猪口服1~2滴0.5%的稀盐酸和胃蛋白酶,以避免仔猪贫血,增强仔猪的消化机能和防病能力,提高其断奶窝重。

8.主持人:张老师,在哺乳仔猪的出生关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防病。那么如何做好初生仔猪的防病工作?下面请您来谈谈这个问题。

专家:做好仔猪的防病工作,主要是预防仔猪下痢。造成仔猪下痢的原因很多,有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

红痢和黄痢都严重地危害仔猪的生命和健康,为防止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应定期给母猪注射红痢菌苗和黄痢菌苗。其方法是:在母猪妊娠第10周和第14周龄时,注射上述疫苗各一头份,可有效地预防这两种疫病的发生。

仔猪从3~5日龄起开始补水。由于母乳中脂肪含量高,仔猪常感到口渴,如不补水,仔猪就会喝脏水或尿液,引起下痢。补水的方法是:在补饲间水槽中放入清洁水或含0.8%的盐酸水让仔猪饮用,水要经常更换,保持新鲜;有条件的可以安装自动饮水器。

预防白痢。首先要做到圈舍卫生,干燥、温暖;其次是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严格按哺乳母猪的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母猪,防止母猪乳汁过浓或过稀。

哺乳仔猪养殖要注意什么?


哺乳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消化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需要精心护理,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十点。

1做好产前准备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产床、保育箱严格消毒。分娩前3~5天母猪开始减食,分娩当天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得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另外,要准备好碘酒、结扎线、剪刀、毛巾、消毒液、疫苗、药品等。

2注意保温防寒

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3日龄32℃~35℃,4~7日龄28℃~32℃,8~14日龄25℃~28℃,15~30日龄22℃~25℃,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温度应达到32℃~35℃,舍内温度不低于20℃,昼夜温差不大于6℃,使仔猪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温度的掌握除根据温度计判断外,还要观察仔猪的表现。温度低,则仔猪挤成一堆;温度高,则仔猪分散躺卧并张嘴喘气;温度合适,则仔猪躺卧舒适,呼吸均匀。

3做好接产工作

母猪产仔时饲养员必须在场,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消毒好的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猪脐部3~4厘米处将脐带剪断,涂抹碘酊,放入保育箱内。对于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针刺、人工呼吸等方法进行急救。

4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初乳对仔猪的抗病、防病、成活和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量吃到初乳,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出生到首次吃到初乳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个小时。仔猪出生3~5天内要人工固定乳头,固定乳头应坚持自选为主,适当调整,控强扶弱的原则,方法是:先让仔猪白行选择乳头,再按体重大小、体格强弱进行调整,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固定在母猪中前部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不出现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乳头而咬破乳头。

5合理寄养

生产中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需进行仔猪寄养工作。寄养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下寄原则,即出生早的往出生晚的窝中寄养;一致原则,寄出的猪要与带养母猪所产仔猪体重、大小基本一致;适当原则,带养母猪所带仔猪头数要适当。寄养时可用母猪奶水(不提倡用尿液)均匀涂抹仔猪全身,最好在夜间混群。

6及时断尾、剪牙

初生仔猪有尖锐的犬齿,用于取食、自卫、攻击。但可能会咬伤其他仔猪或母猪乳房、乳头等。为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出生第一天要修剪犬齿,一般用平钳剪掉1/2即可;断尾是为了阻止相互咬尾,减少能量消耗,于出生后第一天用手术刀或锋利的剪刀剪去最后3个尾椎,涂药预防感染。

7早开食、抓旺食

在3~4日龄时,给仔猪料槽内放入少许干净和新鲜的乳猪料进行诱食,亦可将仔猪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在训练仔猪开食的同时,应训练仔猪饮清洁饮水,以免仔猪饮脏水或尿液等导致下痢。仔猪20日龄后随着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和体重的迅速增加,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为提高断奶量/,此时必须喂给全价配合料,并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每天5~6次。

8勤观察

仔猪出生后5天内,要有专人轮流看护值班,随时观察仔猪的发育、吃奶、吃料,粪便等情况,若发现仔猪瘦弱,就要适当补充精料,发现仔猪拉稀或不食要及时诊治,还要经常清点仔猪数量,以免母猪压死仔猪。

9防好病

①根据免疫程序做好猪瘟、伪狂犬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②要防贫血。可用2毫升右旋糖酐铁钻注射液,在仔猪3日龄时肌肉注射。也可用铁、硒合剂如牲血素、牲血宝等。③防下痢。首先做好母猪产前大肠杆菌多价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伪狂犬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使仔猪通过吃初乳被动获得免疫力;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经常消毒,不让仔猪乱饮脏水;第三是防治母猪产后疾病。要及时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乳房情况,以防患产后疾病,影响泌乳和仔猪生长发育;第四是仔猪服药预防。可分别在仔猪1日龄、3日龄、7日龄、21日龄时口服土霉素或其他抗菌素。

10断好奶

一般在28日龄后即可断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应激反应,以后的管理、环境、饲料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现代化养猪要求自繁自养,即使是中小规模的养猪场也要从养猪的经济效益出发,饲养母猪产仔自用,而哺乳仔猪(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的饲养是整个生猪生产中十分关键且较为困难环节,为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在生产中应掌握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1哺乳仔猪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措施
仔猪出生后,对外界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较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仔猪的死亡。仔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因各种疾病而导致仔猪的死亡,如腹泻、肺炎病、缺铁性贫血和其他遗传疾病等;其二是非疾病死亡,如被母猪压死、踩死、冻死、咬死以及后天营养不良等而引起的死亡。究其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初生仔猪反应能力差,活动能力差,很易被压死和踩死;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怕冷,保温能力差,易冻死;另外,有的弱仔吃奶和料都较少,易出现后天营养不良而死亡。
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以8日龄内最多,所以,加强出生后仔猪8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第一个关键时期;出生后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就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却在迅速上升,需乳量增加,如不及时喂料补充母乳之不足,就很容易造成仔猪营养不足或患病死亡,这是第二关键时期;仔猪1月龄后,死亡较少,食量增加,是仔猪由吃乳过渡到吃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期,这是第三个关键时期。
2哺乳仔猪的饲养
2.1仔猪补饲
初生仔猪完全靠吃母乳为生,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体重和所需要营养物质与日俱增,而母猪的日泌乳量在分娩后先是逐日增加,到产后21d左右达到泌乳高峰后则逐渐下降,因此,仔猪在3周龄后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一般仔猪补饲的时间是在7~10日龄,补料的目的除补充母母乳之不足、促进胃肠道发育外,还有解消仔猪牙床发痒和防止下痢的作用。
2.1.1补饲
给仔猪补可分为调教期和适应期2个阶段。调教期从开始训练到仔猪认料,一般约需1周,即仔猪出生后7~15d;适应期是指从仔猪认料到能正式吃料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d,即仔猪出生后15~25d,此时母乳已不能满足其需要,这时补料一方面可以供给仔猪部分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消化器官适应植物性饲料。
仔猪诱食的方法主要有自由诱食和强制诱食2种。强制诱食是定时将哺乳仔猪关入补饲间中进行强制采食,这在大型猪场中经常采用;自由诱食是指在仔猪5~7日龄开始自由活动时,在补饲间的墙边撒放一些炒焦的高粱、玉米、大麦等让仔猪拱、咬,或放在一个周身打洞的圆铁筒(或罐头盒)内(两端封住),作为玩具让猪拱着滚动,()使其拣食从筒中落到地上的谷粒。哺乳仔猪补料应是高营养水平的全价饲料,保证补料具有香、甜、脆等良好的适口性。
2.1.2补饲有机酸
初生仔猪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胃底腺发育不全,盐酸的分泌量少,因此,仔猪补饲有机酸可提高消化道的酸度、激活胃蛋白酶的活性、提高其消化能力,同时还有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生长和减少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1.3添加抗生素
仔猪补料中还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菌素,因为初生仔猪的抗体含量缺乏,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很容易患各种肠道疾病,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甚至致其死亡。
2.2补充矿物质
哺乳仔猪最易缺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是铁和硒,而断奶仔猪对铁的需要量则相对较高。
2.2.1补铁
一般在生后2~3d补铁。初生仔猪体内含铁量少,约50mg,每天生长约需7mg,母乳中铁的含量较少,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mg铁,而给母猪补铁也不能提高乳中的铁含量。因此,若不及时补铁,仔猪体内储存的铁在几天内就会被用完,一般在10日龄前后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生长停滞和白痢等,有的甚至夭亡。
2.2.2补硒
硒是仔猪生长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防止脂类过氧化和保护细胞膜。此外,硒-维生素E具有协同抗氧化的作用。仔猪缺硒时会突然发病,表现为白肌病、心肌坏死和拉稀等症状。补硒的方法:在3~5日龄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溶液0.5ml,断奶时再注射0.1%亚硒酸钠液1ml;对已吃料的仔猪,每千克补料添加65~125mg的铁和0.1mg的硒,即可防止铁硒缺乏症。
3哺乳仔猪的管理
3.1固定乳头,吃足初乳
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为了使全窝仔猪生长均匀、健壮,在仔猪出生后2~3d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使其吃好初乳,即在母猪分娩结束后将仔猪放在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再对个别弱小或强壮争夺乳头的仔猪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将强壮的放在后边的乳头上。如仔猪少而乳头多,可让弱小仔猪吮吸2个乳头,这样既可满足其对乳量的需要,又可不留空乳头,还能促进母猪乳腺发育。
3.2防寒保温,防冻防压
母猪冬春季节分娩后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或被母猪压死,尤其是出生后5d内,仔猪受冻变的呆笨、行动不灵活、不会吸乳、好钻草堆,尤其容易被母猪压死或引发低血糖、感冒、肺炎等病。因此,加强护理,做好保温防冻和防压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保证。仔猪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15~30日龄为22~25℃,2~3月龄为22℃,成年猪为15~18℃。实际上,仔猪总是群居的,可以挤堆供暖,室温还可以略低一些。
3.3去势与防病
凡不留作种用的小公猪,可在20日龄去势。早期去势,伤口愈合快,手术简便。由于饲养的品种为进口或杂交猪,规模化养殖的猪只生长快,一般180d即可出栏,而此时还未到母猪的初情期,因此对小母猪可不做去势处理。

不要忽视哺乳仔猪的饮水问题


在养猪生产中,哺乳仔猪的饮水问题常常被忽视。究其原因,是许多饲养者错误地认为哺乳仔猪有充足的奶水供应,不需另外补水,即使有些饲养者给哺乳仔猪补水,也已为时过晚(10日龄以后补水),结果造成仔猪皮毛粗乱,精神状态不佳,个体发育不均,生长缓慢,甚至导致仔猪因饮用脏水而拉肚。

其实,由于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特别是由于母乳脂肪含量高。诱食料往往是干料,消化吸收需要较多的饮水,更由于仔猪所处的环境温度高,奶中的水分是远远不够的,故在仔猪2~3日龄起就应补水。

可设置适宜的水槽或采用安装仔猪专用自动饮水器,同时在水中添加少量甜味剂、酸味剂和营养剂。特别是柠檬酸、延胡索酸、甲酸钙、丙酸、食醋等酸化剂,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同时还能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并降低日粮的oH值,使仔猪胃肠道呈酸性,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给仔猪补水必须注意,自动饮水器水压不能太大,水压太大小猪不愿意去喝。饮水器流量以在每分钟300毫升、高度以在10~15厘米为好。

同时,要保证饮水温暖、新鲜、干净,冬天最好饮用37~38℃的温水,采用水槽饮水还要经常换水。

(辽宁省丹东市畜牧兽医局胡成波邮编:118000)

母羊的接产工作与羔羊护理方法


做好母羊的接产和护理工作,对于维护母羊自身健康,提高羔羊成活率,促进羔羊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也是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工作人员要掌握母羊分娩前的征兆,做好临产母羊的饲养管理工作,在接产时和产后做好母羊和羔羊的护理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母羊的接产工作与羔羊护理方法。

1、做好母羊接产前的准备工作

母羊在临产前会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临产症状。可结合配种记录来推算预产期,并且要在这期间做好妊娠母羊的观察工作,以推断出母羊产羔的日期。通常母羊在分娩前半个月左右即可出现症状,表现为腹部增大,乳房的腺体充实,变得膨大,乳头增大变粗并挺起,有时可挤出黄色的初乳。母羊的阴门肿胀,皮肤潮红,阴道有黏液流出,有频繁排尿的现象。母羊在分娩前期表现出精神不安,食欲下降,站立不安,不断的努责和呜叫,如果表现出以上的疾病时则代表母羊即将分娩,此时应立即将其转入产房,等待分娩。

在分娩前要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产房,产房要求温暖、干燥,采光和通风良好,注意环境卫生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在接产前要准备好接产需要的的一些器械与工具,如水桶、毛巾、脸盆、剪刀、消毒药、干草、称以及记录本等。另外,还要对接产用的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止在接产时将病菌带入母羊体内。

2、做好母羊的接产工作

母羊在分娩前要将母前乳房周围的羊毛剪净,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再将母羊的后躯位置包括尾根、肛门、外阴等外用温水清洗后再使用消毒液消毒。母羊在分娩时原则上是如果母羊能顺产就尽量的让其自行分娩,通常经产母羊的产程要比初产母羊短,一般在羊膜破裂数分钟到0.5h即可将羔羊顺利产出,如果出现产双羔的情况母羊则会表现为在产出第一羔后仍有努责和阵痛的表现,此时经10-20min即可产出第二羔,此时要做好观察与检查工作,防止羔羊发生意外死亡。

虽然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母羊难产的现象较少,但是随着饲养管理方法的不断进步,羔羊的体重越来越大,产多胎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增加了母羊分娩时出现难产的几率,因此要做好助产的准备工作,当母羊发生难产时要科学助产,根据实际引发难产的原因,以及羔羊的胎位来选择合适的助产方法,以免伤害到母羊和羔羊。

在羔羊产出后要及时的清理母羊排出的胎衣,防止让羊吃掉,如果在分娩后的2-3h胎衣仍未排也,则要加以重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使胎衣排出,以防止母羊患病。因母羊在分娩后体质较为虚弱,此时不宜立即喂料,可喂饮适量的麸皮红糖水补充体液,帮助恢复体力。

3、做好羔羊的护理工作

羔羊在出后要及时的将口鼻处的黏液清理干净,一般羔羊的脐带会自行的脱落,对于没有自行脱落的羔羊则要进行人工断脐,在距离羔羊腹部2-3cm处剪断,然后使用碘酊消毒。羔羊产出后要让母羊将其身上舔舐干净,这样可促进羔羊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进母子的感情,如果母羊不舔羔羊,则要及时的使用毛巾将体表擦干,防止羔羊受凉。有时羔羊在出生后会出现假死的现象,此时要及时的判断,并进行抢救,防止羔羊死亡。

羔羊在出后的1-2h内要尽早的吃上初乳,因初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具有轻泻作用,可促使羔羊排出胎便,并且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使羔羊获得初动免疫,增加体质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如果遇到母羊乳汁分泌不足、无乳或者一胎多羔时则要及时的找保姆羊喂奶,或者进行人工喂奶。

在使用保姆羊时要使用酒或者油涂抹羔羊的臀部和母羊的口,以使母羊认羔,采用人工喂奶时则要注意定时定量定温。通常10日龄以内的羔羊每天喂4-5次,每次100mL。以后则可逐渐的减少喂奶次数,增加喂奶量。羔羊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基本上以吃母乳为生,但是在出生后半个月左右即可训练其采食饲料,这样可促进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还可为羔羊提供充足的营养,以确保羔羊快速的生长发育。

加强羔羊的管理工作,因初生羔羊的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的较为敏感,如果温度不适宜,易造成感冒,严重时会诱发肺炎,因此要做好羔羊舍的环境控制工作,提供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虽然羔羊可通过初乳获是被动免疫,但是抗病能力仍然较差,因此要保持羔羊舍的环境卫生,做好消毒的工作,以杀灭舍内的病原菌,防止羔羊感染疾病。给羔羊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为了使羔羊获得充足的乳汁要加强母羊哺乳期的饲养管理工作。饲喂母羊优质的全价饲料,以促进母羊多泌乳,同时还要喂一些盐、麸皮、骨粉等,不但可促进母羊的体质恢复,还可以提高乳汁中的矿物质与维生素,从而使羔羊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羔羊的生长发育。

羔羊的接产与护理方法
(一)产羔室的准备产羔前3~5天把产房打扫干净,墙壁和地面用4%的火碱或2%~3%来苏尔消毒,在产羔期间还应消毒2~3次。产羔期间要尽量保持恒温和干燥,一般温度5~15℃为宜,湿度保持在50%~55%。(二)正常接产剪去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和后肢内侧的毛,以免妨碍初生羔羊哺乳及羔羊吃下脏毛。用温水洗净乳房,并挤出几滴乳、再将母羊的尾根、外阴部、肛门洗净,用1%的来苏尔消毒。
胎儿从显露到产出体外的时间为0.5~2小时,产双羔时,先后间隔5~30分钟,胎儿产出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3小时,如果时间过长,则可能胎儿胎位不正常形成难产。正常分娩的经产母羊,在羊膜破后10~30分钟,羔羊即能顺利产出。一般两前肢和头部先出,若先看到前肢,接着是嘴和鼻,即是正常胎位。头露出来后,即可顺利产出,不必助产。
羔羊产出后,应迅速将羔羊口、鼻、耳中的黏液抠出,以免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或者吸入气管引起异物性肺炎。羔羊身上的黏液必须让母羊舔净,如天气寒冷,则用干净布或干草迅速将羔羊身体擦干,免得受凉。
羔羊出生后,一般母羊站起,脐带自然断裂,这时在脐带断端涂5%碘酒消毒。如脐带未断,可在离脐带基部6~10厘米处将内部血液向两边挤,然后在此处剪断,涂抹浓碘酒消毒。
(三)难产及助产初产母羊要适时予以助产。一般当羔羊嘴露出阴门后,手用力捏挤母羊尾根部,羔羊头部就会被挤出,同时用手拉住羔羊的两前肢顺势向后下方轻拖,羔羊即可产出。
阴道狭窄、子宫颈狭窄、母羊阵缩及努责微弱、胎儿过大、胎位不正等,均可引起难产。
助产的方法主要是拉出胎羔。助产员要剪短、磨光指甲,洗净手臂并消毒、涂抹润滑剂。先将母羊阴门撑大,把胎儿的两前肢拉出来再送进去,重复3~4次。然后一手拉前肢,一手扶头,配合母羊的努责,慢慢向后下方拉出,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四)假死羔羊的救治有些羔羊产出后,心脏虽然跳动,但不呼吸,称为“假死”。抢救“假死。羔羊的方法很多。首先应把羔羊呼吸道内的黏液、羊水清除掉,擦净鼻孔。向鼻孔吹气或进行人工呼吸。可以把羔羊放在前低后高的地方仰卧,手握前肢,反复前后屈伸,轻轻拍打胸部两侧,或提起羔羊两后肢,使羔羊悬空并拍击其背、胸部,使堵塞咽喉的黏液流出,并刺激肺呼吸。
(五)胎盘排出羊的胎盘通常是分娩后2~4小时排出,排出时间一般需要0.5~8小时,但不能超过12小时,否则会引起子宫炎等一系列疾病。
(六)新生羔羊护理初生羔羊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抵抗力差,容易发病。因此,要加强护理,保证成活及健壮。
1.吃好初乳。初乳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容易消化吸收,还含有较多的抗体,能抑制消化道内病菌繁殖。否则,羔羊抗病力降低,胎粪排出困难,易发病,甚至死亡。羔羊出生后,一般十几分钟即可站起,寻找母羊乳头。第1次哺乳应在接产人员护理下进行,使羔羊尽早吃到初乳。
2.羔舍保温。羔羊出生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羔舍温度过低,会使羔羊体内能量消耗过多,体温下降,影响羔羊健康和正常发育。一般冬季羔舍温度保持在5℃为宜。
3.代乳或人工哺乳。一胎多羔、产羔母羊死亡或母羊无乳等原因,造成羔羊缺奶,应及时采取代乳或人工哺乳。
可将产羔后羔羊死掉或同期生产的单产母羊作保姆羊。羊的嗅觉灵敏,开始不让代乳羔羊吃奶,要在羔羊的头顶、耳根、尾部涂上保姆羊的胎液,乳汁,再将保姆羊与羔羊圈在单栏中单独饲喂3~7天,直到认羔为止。此法适用于5~10日龄羔羊的代乳。人工哺乳在羔羊少时可用奶瓶,多时用哺乳器。使用牛奶、羊奶应先煮沸消毒。10日龄以内的羔羊不宜补喂牛奶。

母羊配种方法及正确的接产方法


1、配种方法

自由交配。该方法是母羊交配方式中最简单的一种,是指在母羊配种期内,根据母羊群的实际数量放入适量的种公羊,然后让其自行寻找正在发情的母羊,并与之交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省事省工,在小群分散的羊群比较适合,如果能够确保母羊和公羊保持适当比例,能够使受胎率较高。但缺点是不能调控母羊产羔时间,且种公羊会因不断追逐母羊进行交配,无法安心采食,导致体力大量消耗,从而影响健康;母羊被种公羊追逐爬跨时,会使采食抓膘受到影响。因此,在非配种季节要采取公、母羊分群放牧的管理方式,只在配种期内在母羊群中放入适量的公羊,且每经过2~3年,羊群之间要有计划地对种公羊进行调换,从而交换血统。

人工辅助交配。该方法是指在未配种期内采取母羊和公羊分群,并进行隔离放牧,在配种期通过使用试情公羊对母羊进行试情,然后有计划地安排发情母羊与种公羊进行配种。这种交配方式既能够使种公羊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延长使用年限,同时还能够按照计划进行选配,使后代羔羊质量有所提高。但缺点是羊群治疗提高的速度比较缓慢,需要较多数量的公羊,所需时间较长,投入成本较高。该方法通常是在母羊发情时就进行配种,且经过大约12h再重复进行1次配种,以确保受胎率较高。

人工授精。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配种技术,指人工采取优良种公羊的精液,并对其进行品质检查、活力测定以及稀释等处理,然后将合格的精液输送到发情母羊的生殖器官内,从而使其成功受孕。该方法能够使优良种公羊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且每只种公羊1次采集的精液能够给10~15只母羊授精,从而在一个繁殖季节内能够使300~500只母羊授精。另外,该方法不需要配种公羊与母羊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染。

2、产前准备

接产前,要提前准备好产房,确保干燥、清洁,墙壁和地面要进行彻底消毒。准备好接产中使用的各种用具和药品,如接产器具、产羔登记卡、台秤以及催产素、消毒药等。保持温度恒定,不能够过低,通常以保持在10℃左右为宜,能够有效预防羔羊发生感冒和冻死。母羊产羔处要铺垫洁净、柔软、较短的经过消毒的褥草。母羊通常妊娠大约145d进入临产期,此时要立即转入产房,并设有专人进行24h观察。

3、正常接产

妊娠母羊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通常都能够顺利自行产出羔羊,无需进行人工助产。正常情况下,经产母羊产羔速度比初产母羊要快,一般羊膜破水后经过20~30min就能够产出羔羊。羔羊产出时,通常是先将两前肢伸出阴门,且头部在两前肢贴伏,当羔羊的头部顺利通过盆腔而进入到阴道时,就会随着母羊的不断努责而顺利产出。如果母羊产双羔时,两只羔羊通常间隔15~20min相继产出,但少数也出现间隔超过30min的现象。在母羊产出第1只羔羊后,如果发现其依旧表现出阵痛,卧地不起或者起立后又很快再次卧地进行努责,说明要产双羔。

羔羊产出后,通常能够自行将脐带扯断,然后立即涂抹5%碘酊进行消毒。也可采取人为操作,即将脐带用经过消毒的双手后拿住,并将脐带中含有的血液朝向脐部挤捏,在距离腹部大约3~4cm的位置使用经过消毒的线进行结扎,然后用经过消毒的剪刀将脐带剪断,再涂抹5%碘酊进行消毒。同时,接产人员要及时擦净羔羊口腔、鼻孔、耳内的黏液,防止因误吞羊水而导致异物性肺炎或者发生窒息引起死亡。另外,母羊一般在产羔后30~60min内能够自然排出胎衣,要注意随时对其进行观察,只要发现排出胎衣,要立即将其拿走,避免被母羊吞食后而使其养成吃羔、咬羔等恶癖。

4、助产

如果母羊的羊膜破水后经过30min,表现出无力努责,且羔羊依旧没有产出时,要立即采取助产或者进行剖腹产。如果母羊由于胎儿体积较大而无法产出时,助产员可双用手将羔羊伸出的两前肢握住,然后随着母羊的努责将其向下方缓慢拉出。如果由于胎位不正而需要助产时,先垫高母羊后躯,并用手将胎儿露出的部分先送回到产道,之后伸入手入矫正胎位,再用双手撑大母羊阴道,再次拉出胎儿的两前肢并再次送进去,经过3~4次重复就可拉出胎儿。

如果产下的羔羊没有呼吸但有心跳时,说明出现假死现象,这通常是由于羊水存在于口腔或者气管内而引起,此时要提起羔羊后肢,使头部向下,然后在颈部和胸部进行轻轻拍打,使羊水流出,同时将羔羊口腔的羊水用纱布擦干,并对其进行人工呼吸,直到羔羊恢复正常呼吸时停止。如果羔羊由于受冻而发生假死,要立即将其移入到温度适宜的暖室中进行温水浴,水温逐渐从38℃提高到42℃,注意洗浴时确保羔羊头部露出水面,一般进行20~30min水浴即可。水浴过程中要将前脚肢用手握住,并对其进行反复前后屈伸,还要配合在胸部两侧用手进行轻轻拍打,使其尽快复苏。

作者简介:赵峰(1981-),男,本科,助理畜牧师。

赵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