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一般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类。同于隐性乳房炎症状轻微,常被人们所忽视,不仅严重影响患病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而且易在牛群中传播流行,给奶牛业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牛奶品质发生变化,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因此,积极预防控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意义十分重大。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奶牛隐性乳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奶牛乳腺炎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虽然国内外学者都在积极地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控制奶牛乳腺炎,但都未获得成功,尤其是隐形乳腺炎病因复杂,隐蔽性强,不易被发现。近年来,有专家对本地区奶牛乳腺炎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隐形乳腺炎发病率在47%~70%之间,国际上报到隐形乳腺炎发病率平均为50%左右。

1、材料与方法

选取哈尔滨市周边地区的6个规模化奶牛牧场,共存栏3056头,对临床检查健康,且全部处于泌乳其的1924头奶牛进行调查,以上6个牧场饲养管理与卫生良好。

试剂有CMT检验试剂、分离用培养基、生化鉴定培养基及实验室常用试剂等。

阴性乳房炎采用CMT法。用温水将乳房擦洗干净,继而用0.2%“新洁尔灭”(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擦洗乳房,再用75%酒精溶液消毒乳头,然后带上灭菌手套进行人工榨乳,弃去前2把乳,将4个乳区乳挤到相应的乳汁检验盘中,倾斜检验盘,盘中剩余2毫升左右的乳汁,加入2毫升试剂,立即水平摇动检验盘,使乳汁与试剂充分混合,10秒后观察。

病原菌的分离及纯化。将乳汁接种到琼脂和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后观察,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将菌落大致分类,然后配合小未经观察细菌的形态、革兰氏染色特点仔细进行分类,排除环境中常存在无致病性细菌,一般为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粗大杆菌。将挑选出来的细菌做进一步纯培养,方法同上,注意链球菌需用血琼脂进行培养。纯培养后镜检无杂菌者保存于斜面培养基内,按生化鉴定方法进行生化鉴定。

生化鉴定。主要生化试验有溶血、糖发酵、过氧化氢、三糖铁、血浆凝固酶、CAMP、6.5%氯化钠、柠檬酸盐、吲哚、MR、V-P、硫化氢、尿素酶等实验。

2、结果与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利用CMT法对1924头荷斯坦奶牛进行隐形乳腺炎快速诊断,发现共有935头患有隐形乳腺炎,占总数的48.59%,在1842个有效乳区中,隐形乳腺炎的乳区有816个,阳性率44.29%,其中弱阳性乳区503个(61.65%),阳性乳区268个(32.84%),强阳性乳区45个(5.5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在816个隐形乳腺炎的乳区中选取18个阳性反应(++)的乳区,共检出76株细菌,通过初步的细菌分离并结合镜下检测发现,有葡萄球菌35株,占46.05%;链球菌28株,占36.84%;革兰氏阴性杆菌13株,占17.11%,小部分为单独致病,大多是2种或2种以上病菌混合感染。

从统计情况看,哈尔滨周边地区引起奶牛隐形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主,单独感染为辅,多种细菌引起发病面积广、危害性大。

3、讨论

奶牛隐性乳腺炎是乳腺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炎症变化,诱因较多,其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引起奶牛隐形乳腺炎的主要原因,临床病例中,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普遍性,对隐性乳腺炎的危害最大,大肠杆菌的检出率较高,乳房链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环境致病菌,主要通过牛体、粪便和泥土等传播。环境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周围环境中,不能完全消灭,奶牛的免疫力降低时,就能被感染致使隐性乳腺炎的发生。本实验所分离出的环境致病菌所占的比例较大,经常保持牛舍内外和牛体的干燥清洁,就可降低环境致病菌的感染,减少隐性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无乳链球菌是传染性致病菌,其传播主要发生在挤奶过程中,如通过擦洗乳房用的毛巾、水、榨奶工、榨奶杯等传播。

奶牛乳房炎病因
1、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卫生条件太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搭机挤奶。
2、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4、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mg,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中医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预防
1、定期监测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要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对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喂的草料尽量不要过于单一,搭配要合理,饮用水必须清洁。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增强奶牛体质。
3、保持奶牛圈舍环境及奶牛自身体表的卫生
牛舍要符合兽医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要经常打扫,防止粪尿的贮积及减少氨气等恶臭味。牛体表面要经常刷试、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几率。
4、保证挤奶卫生、坚持乳头药浴
挤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和乳房,尽量坚持乳房按摩。减少一条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头的现象。挤奶员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机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
5、加强奶牛干乳期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干乳期,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一个乳区内注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可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传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闭”状态,避免因奶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传染源。
治疗误区及纠正
辨别炎与非炎:炎症的特征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临床型乳房炎多具备这五大特征。然而当发生某些疾病时,仅表现乳房水肿、乳汁变化,但按乳房炎治疗时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并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乳汁却呈絮状、片状或颗粒状变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发生改变。更常见有些头胎牛在产前成乳期未见异常,产后挤出的已是脓汁。这些情况易在诊疗中产生错误。
(1)乳房肿胀是多数临床型乳房炎的表现。然而当发生严重焦虫病时,乳房也会出现肿胀和乳汁呈牙膏样变化,但乳房及全身贫血,乳房无热无痛。此种情况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确诊。
(2)当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导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损伤,或病原菌对乳汁浓缩作用时,可引起挤出的乳汁出现絮状、片状、颗粒样变化,证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乳汁自行变为正常;如果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会使乳腺呈现红肿热痛的临床型乳房炎。细心的挤奶工发现乳汁变化,便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产后乳汁变为脓汁,主要是产前护理不当或失于观察。此种类型,在产前成乳期乳房胀大无大异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较硬,乳头的变化相对缓慢或胀大。有些病例乳头局部呈紫红色变化,多数无疼痛反应。这种情况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此病史,“女儿”也是敏感者。因此,对敏感个体产前搞好监护,对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相关阅读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奶牛隐性乳房炎由于病牛乳汁和乳房都没有肉眼可见病变,往往会被忽视,耽误治疗。随着症状的加重,可能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该病既会导致奶牛产奶量减少,还会对机体后期发情及妊娠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乳品质明显降低,含有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加以防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与防控措施。

1、发生规律

随胎次的增多而升高。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体质会逐渐下降,免疫能力减弱;乳房在进行挤奶时由于长时间受到挤压,容易导致乳头、乳管发生机械损伤,且乳头括约肌机能逐渐减弱,过于松弛、无法完全闭合,容易感染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率随着胎次的增多而升高。

随泌乳月的增多而升高。一方面是由于奶牛进行更长时间的挤奶,越容易感染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致病菌;另一方面是由于奶牛在泌乳高峰期过后体内淋巴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容易感染致病细菌,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率升高。

前乳区的发病率明显比后乳区高。一般来说,奶牛前乳房要比后乳房略小。但如果前乳房指数达到40%以下,就会对挤奶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机体容易发生乳房炎。通过调查发现,奶牛如果存在乳区没有均衡发育的现象,即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明显减小,从而可能导致其在挤奶时容易发生损伤,造成前乳房相比于后乳房更容易患病。

左乳区发病率比右乳区高。大量报道指出,由于操作人员通常是右手操作,不利于对左乳区操作,容易损伤左乳区,或无法挤净左乳区内的乳汁,导致较容易发病。对于采取挤奶的牛场,即使没有不便于挤奶操作的现象,依旧是左边乳区更容易发生阴性乳房炎,具体原因有待干进一步研究。

2、检测方法

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法)是指根据奶牛乳汁中所含体细胞数的多少来判断发生隐性乳房炎与否,是比较可靠的一种方法,普遍应用于临床,通常选择使用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法以及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指对每毫升乳汁中体细胞数量直接进行计算,由此来判断是否感染乳房炎。其中常用的是直接显微镜计数法,具有检测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检测的环境条件以及操作人员经验水平不同,会促使数据结果存在较大误差,且操作时间长,较难掌握,不适合对大批量样本进行快速检测。间接计数法是通过破坏乳汁中的细胞,根据其释放出的DNA凝块或者沉淀的数量对细胞数目进行间接判断。目前,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自动计数方法,即通过对乳汁中的体细胞进行荧光染色处理,具有准确、快速、重复性好、误差小的优点,且使用电脑自动进行计数并直接打印结果,但具有必须配套专门仪器设备的缺点,会导致较小规模养牛场(户)的成本明显增加。

乳汁pH值检查。目前,有大量实验表明奶牛患有乳房炎后分泌的乳汁呈碱性,且随着乳房炎的加重其碱性不断增强。乳腺发生炎症会导致大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渗出,通过染色、镜检、计数以及观察,发现感染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泌的乳汁所含的中性粒细胞数量达到50%-90%范围内。随着炎症的逐渐加重,会导致乳汁与血液间存在的pH值梯度差不断缩小,造成乳汁pH值有所升高,并逐渐接近血液pH值7.4。因此通过对奶牛乳汁pH值检测能够判断是否发生乳房炎。主要包括溴麝香草酚蓝检验法和试纸法。

3、防控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肌肉注射5mL蒲公英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康复后产奶量能够较快恢复。病牛症状较重时,可配合使用中药“金蒲消痈汤”治疗,即取60g连翘、40g黄莲、100g蒲公英、45g赤芍、50g白芷、50g花粉、60g紫花地丁、45g贝母、100g金银花、50g皂刺,添加2000mL水先浸泡th,煮沸后在用文火煎煮30min,取出药液,再添加少量的水煎煮10min,将两次煎煮的药液混合,通过啤酒瓶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

加强奶牛饲养管理。运动场、厩舍、挤乳用具和操作人员双手要保持清洁,及时清理污染的垫料及粪污,并对其进行堆积发酵。运动场要保持干燥,定期消毒,及时排除地面积存的污水。牛舍、牛床要适时用水清洗,并定期进行消毒。牛体每月进行1次刷拭,夏季用水刷拭,而冬天采取干刷,确保环境卫生条件良好。牛群加强传染病的防检,挤乳操作规范、合理,挤乳时要均匀用力,且尽可能将乳汁挤尽,并按照先挤健康奶牛后挤病牛的顺序挤奶。奶牛干奶前要检查是否患有乳房炎,干奶后注意观察乳房的收缩情况以及充盈程度,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进行检查及相应处理。

接种乳房炎疫苗。预防传染病有效的一种方式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奶牛注射疫苗不仅能够有效防治乳房炎,减轻乳腺感染程度,预防发生隐性乳房炎,还不会出现药物残留的现象,从而确保乳品质量、卫生良好。乳房炎疫苗可分成活苗、灭活疫苗、亚单位苗以及代谢产物等多种类型。目前,已经研制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多联苗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大肠埃希菌(0111:H4)J5基因工程苗。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因
1、环境管理因素
环境条件如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积垢太多,卫生条件太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搭机挤奶。
2、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逐年上升。
3、牛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4、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治疗

全身治疗
可采用大剂量抗生素,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1.65万IU,土霉素10mg,盐酸头孢噻呋混悬液(头孢先锋)0.05~0.1ml,磺胺二甲嘧啶70mg。
干奶疗法
在干奶期起开始或终末时进行乳房灌注,是预防乳房炎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辅助疗法
用30%硫酸镁高渗溶液湿敷,以利消肿;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等渗液体,尤其是含葡萄糖和抗菌药物的液体;在乳房周围用冰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中医辩证分类施治
1、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端发病,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夹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硼酸钙、氯化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白术、茯苓。
4、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味恶臭、色发绿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林可霉素、安普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紫花地丁、郁金、黄连、穿山甲。配合外用玉红膏(甘草、紫草白蜡、当归、白芷、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5、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6、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迁延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皂刺、青皮、桃仁、瓜萎皮具有一定疗效。
7、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牛痘病毒、疱疹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8、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预防
1、定期监测奶牛乳房健康状况
要及时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状况,对乳中PH值偏高,氯化物含量超标、体细胞数偏高的奶牛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饲喂的草料尽量不要过于单一,搭配要合理,饮用水必须清洁。有条件的地方,要让奶牛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增强奶牛体质。
3、保持奶牛圈舍环境及奶牛自身体表的卫生
牛舍要符合兽医卫生标准,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消毒,圈舍内要经常打扫,防止粪尿的贮积及减少氨气等恶臭味。牛体表面要经常刷试、清洁,尽量减少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以降低乳房炎的感染几率。
4、保证挤奶卫生、坚持乳头药浴
挤奶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和乳房,尽量坚持乳房按摩。减少一条毛巾擦遍所有奶牛乳头的现象。挤奶员提高卫生标准,坚持消毒后进行作业。另外挤奶机械定期彻底消毒,确保运转功能正常。
5、加强奶牛干乳期隐性乳房炎的防治
在奶牛干乳期,最后一次挤乳后向每一个乳区内注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可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同时要密切注意防止病原的传入,保持奶牛群的“封闭”状态,避免因奶牛的引进或出入带来新的传染源。
治疗误区及纠正
辨别炎与非炎:炎症的特征是红、肿、热、痛、机能障碍,临床型乳房炎多具备这五大特征。然而当发生某些疾病时,仅表现乳房水肿、乳汁变化,但按乳房炎治疗时不能奏效。乳腺是特殊器官,并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乳汁却呈絮状、片状或颗粒状变化,乳腺的分泌功能已发生改变。更常见有些头胎牛在产前成乳期未见异常,产后挤出的已是脓汁。这些情况易在诊疗中产生错误。
(1)乳房肿胀是多数临床型乳房炎的表现。然而当发生严重焦虫病时,乳房也会出现肿胀和乳汁呈牙膏样变化,但乳房及全身贫血,乳房无热无痛。此种情况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液检查确诊。
(2)当病原菌侵入乳腺初期,导致乳腺泡分泌功能受到损伤,或病原菌对乳汁浓缩作用时,可引起挤出的乳汁出现絮状、片状、颗粒样变化,证明病原菌已侵入乳腺。如果机体抵抗力强,可能乳汁自行变为正常;如果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繁殖,就会使乳腺呈现红肿热痛的临床型乳房炎。细心的挤奶工发现乳汁变化,便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产后乳汁变为脓汁,主要是产前护理不当或失于观察。此种类型,在产前成乳期乳房胀大无大异常,但受感染的乳房较硬,乳头的变化相对缓慢或胀大。有些病例乳头局部呈紫红色变化,多数无疼痛反应。这种情况似乎与遗传因素有关,“母亲”有此病史,“女儿”也是敏感者。因此,对敏感个体产前搞好监护,对防治本病有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母牛乳房炎是危害母牛生产的一种主要疾病,往往是由于乳头、乳房存在外伤或者感染某些病原微生物而发生。如果乳房不卫生、挤奶不正确以及患有胎衣不下、子宫炎等也都能够发生乳房炎。母牛患病会影响产奶量,甚至导致乳区萎缩、化脓坏疽,无法泌乳,只能被淘汰或者死亡,给奶牛的养殖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1.1自身方面

奶牛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在生产中比较容易患乳旁炎,尤其是随着奶牛年龄的不断增加,老龄奶牛的身体素贡日渐减弱,从而导致其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乳房长年被挤奶自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非常容易发生隐性乳房炎的隋况;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概率会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强;而奶牛自身的体型因素,尤其是乳房的性状也决定了患乳房炎的慨率高低,生产中如果奶牛的乳房位置比较高而乳头的位置比较紧密,则奶牛不是很容易患乳房炎,相反则患乳房炎的慨率比较大。

1.2营养方面

通常在实际生产中饲养者都是通过提高日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比例而促进奶牛产奶而提高产奶量,但是这样做的司时也会导致奶牛的乳房负担过大扶而引发乳房炎。奶牛如口果感染乳房炎,相应的就会增加维生素的消耗,同时还会导致微量元素供应不足,如果此时奶牛体内的硒缺乏,奶牛拘免疫力会相应的降低,从而非常容易导致奶牛感染乳房炎。奶牛有感染乳房炎的情况时体内会缺少锌,所以饲养者立该适当的适量补锌,这样能够促进乳房炎的康复。

1.3环境卫生方面

奶牛舍内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对奶牛产生热应激刺激,导致奶牛的抵抗力变弱;但是如果奶牛舍内温度过低,则奶牛机体散失的热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相应的增加,同样会造或奶牛的抵抗力下降,由此可知,生存环境的温度条件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感染情况具有比较大的影响,生产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经济损失。

奶牛舍内如果卫生状况差,就会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滋生和繁殖,这样就增加了奶牛患乳房炎的概率,所以舍为的卫生状况也是直接影响奶牛患病的重要因素。如果奶牛长时间饲养在这种卫生环境中,就导致乳房非常容易侵入商原微生物,且感染程度较重,从而发生乳房炎。日常生产中如果注意舍内的卫生,能够对于病原菌的繁殖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预防乳房炎等其他疾病的感染情况。饲养者应该在奶牛舍内给其准备好充足的垫草,并且尽量做到更换及时。

根据奶牛乳房类的相关研究可知,在使用机器对奶牛进行挤奶的时候,如果挤奶杯没有经过彻底消毒,或者挤奶设备过于陈旧,抽力过大或者空抽、时间过长等,都会损伤乳房乳头,使乳头皮肤发生出血、皱裂等,从而容易感染病原菌或者传播病菌,导致发病率明显升高。长期的人工或者机器对奶牛进行挤奶操作配合都使奶牛形成习惯,如果一旦破坏已经形成的习惯就会对奶牛产生应激刺激。此外,如果奶牛经历妊娠、分娩以及饲料的改变,或者是奶牛受到惊吓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等也同样都会对奶牛产生刺激导致奶牛出现应激反应,这样就会使奶牛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增加了患乳房炎的几率。所以,饲养者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尽量维持给奶牛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

2、综合防治措施

2..1落实奶牛的护理

奶牛在日常工作中的护理特别重要,尤其是奶牛在产犊期的护理是最重要的。正常都要求奶牛在生产之前的合适时间就采取停乳操作,并且要求进行彻底的干奶处理,然后要结合实际的乳房情况对于奶牛采食的饲料进行相应的合适的调整。奶牛生产前1周应该对乳房进行药浴处理,然后在奶牛生产之后再及时的将初乳挤出来,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概率,饲养者应该在临床生产中熟练的掌握。

2..2正确挤奶

奶牛场应该制定合理的符合自场的挤奶规程,同时在挤奶的过程中正确挤奶操作,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目前我国奶牛场广泛的使用挤奶设备,虽然挤奶设备的引入能够提高挤奶效率,但是同样也会增加乳房炎的发生概率,尤其是反复且长久的采用机械吸奶,或者是过度的吸奶都会对乳头内侧组织和乳头括约肌造成相应的不同程度的损伤。

2..3加强管理

每年冬季气温较低,饲养者应防止奶牛的乳房冻伤,一旦出现冻伤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避免感染。病牛挤净奶后,可向乳头内注入用100mL注射盐水稀释过的80万IU青霉素,同时配合肌肉或静脉注射30万IU四环素或者30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病牛也可选择使用头孢噻肟钠、先锋等进行治疗。如果病牛症状比较严重,可静脉注射由500mL25%葡萄糖液、15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以及适量维生素B和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与综合防治措施
一、奶牛乳房炎的病因
奶牛乳房炎的诱发原因很多,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微生物
诱发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真菌、病毒等是奶牛感染乳房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比较常见。病原微生物根据其感染方式可以分为接触传染性和环境性病原菌两类:第一类接触传染性病原微生物,这类病原微生物通过伤害奶牛乳腺的方式使其患病,其传播速度较快,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另一类属于周围环境自生的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外伤开始入侵,进入体内导致奶牛应发疾病,如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
2、环境卫生因素
很多牛场牛舍设计不合理,同时由于牛舍卫生管理工作不合理,奶牛粪便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牛舍内蚊蝇滋生,环境恶劣,奶牛在牛舍中不可避免与大量致病微生物接触,致使奶牛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3、管理不合理
挤奶设备不合适、挤奶设备清洗不认真、挤奶工挤奶动作不规范等。由于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不规范,导致奶牛患乳房炎的几率增加。
另外,对干乳期的奶牛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干乳处理也会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例如,当奶牛进入干奶期时,没有给予适当的药物防治,也没有对其饲料进行重新调配,这些都将可能使奶牛引发乳房炎病。
4、气候原因
气温的冷热快速变化,致使奶牛发生应激反应,导致奶牛免疫力下降,从而加大奶牛患乳房炎的几率。此外,温度越高,引发奶牛乳房炎的几率也越大,因此每年的3-4月,7-月8,9-10月三个时间段,是奶牛乳房炎的高发期,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5、疾病因素
其它疾病导致奶牛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引发乳房炎。
二、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
针对奶牛的乳房炎疾病,国外防治研究工作已经开展百余年,但至今仍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难题;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奶牛乳房炎防治问题,利用中国传统中医技术为突破点,虽有一定进展,但仍无法解决。
1、奶牛乳房炎预防措施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防大于治。
首先、要保证奶牛有一个干净、卫生的居住和活动场所,定期对牛舍及运动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定期清理牛粪,保证牛舍的通风和光照;其次、要给予奶牛合理的饮食及营养,保证饲料营养物质的均衡搭配,增强奶牛的抗病力;再次要保证奶牛有一个舒适、卫生的挤奶环境,这就要求提高挤奶工的业务能力及素质,规范挤奶动作;最后、要对奶牛进行定期体检,一旦发现病牛,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以及蔓延。
2、奶牛乳房炎治疗方法
(1)抗生素疗法
比较直接的治疗方法。常见的药物有:四环素、链霉素、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把抗生素拌入饲料中有效消灭奶牛体内的病菌。但是,长期服用容易使奶牛产生抗体,且抗生素会残留在病牛体内,污染奶源。
(2)中药疗法
中药来源于植物、动物,不容易让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而体内代谢比较快,不会让毒素残留在体内,进而也不会影响奶源。另外,中药可以调剂营养,既可抑菌,又可杀菌,增大动物机体免疫的能力,还能加快新陈代谢,促使营养物质吸收。但是,中草药治疗也有缺点,那就是缺少高科技含量的注射药剂。
(3)中西医结合疗法
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奶牛乳房炎,可完全发挥中西药的特点,明显提高治愈率。研究表明:中药煎剂50mL与西药结合治疗奶牛乳房炎可减少治疗时间,明显提高治愈率。
(4)生物治疗
通过利用水蛭素提升奶牛的抗病能力,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且治疗效果明顯。
(5)细胞因子
目前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包括重组牛白介素2(rbolL-2)、重组牛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boGM-CSF)、重组牛干扰素γ(rbol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重组牛可溶性CD14(rbosCD14)等,都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控制奶牛乳房炎的安全有效而实用的新途径。
奶牛的乳房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其防治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要想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要提前做好其预防工作。相关的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使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症状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病原菌的侵入,以及造成感染的各种诱因,如外伤、挤奶技术不佳。环境卫生不良、饲养管理失宜,激素失调、乳房缺陷和其他疾病诱发等。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乳房炎的病因、症状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

1、病因

乳房炎是因为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了奶牛的乳房中,导致其发炎,比如在挤奶的时候由手部进入到乳房中,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在进行饲养的时候,应该要对养殖场的环境和卫生制度进行管理,避免因各类因素而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产生,及时消除养殖场内的杂物、杂草、灌木,保持牛舍的通风,控制相对湿度,保证合理养殖密度,积极预防。

2、症状

奶牛乳房炎临床中可以分成临床型和隐性两类。临床型乳房炎:根据患者的发病速度有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这几类,其发病速度逐渐减弱,而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肿大、有硬块,体温上升、呼吸加速、精神萎靡、乳汁颜色异常、乳汁存在异物等症状。隐性乳房炎:乳房和乳汁通过肉眼无法辨别异常,其理化性质有所改变,产奶减少,乳中还有较多体细胞。

3、诊断

一般临床型表现明显,观察和触诊即可确定,隐性乳房炎需要使用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的确定。现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加州乳房炎试验(C.M.T)、牛旁试验。操作方法是在诊断盘(深1.5cm、直径Scm的乳白色平皿)内加被检乳样2mL,再加C.M.T诊断液2mL,平置诊断盘并使呈同心圆旋转摇动,使乳汁与诊断液充分混合,经10~30s后,根据加州乳房炎试验判定标准判定。

4、治疗

临床型乳房炎需要尽早确诊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奶牛的饮水进行控制,缓解乳房的负担。治疗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阻止病原菌的侵入,避免患者的乳房产生炎症,不仅要对奶牛的乳区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对全身症状进行治疗。

乳头内注入。如果奶牛的乳头管通透性比较好可以通过乳头管来进行注药。用通乳针以及无针头的注射器向其内部进行药物注射。可以购买或者自己配置,使用的药物一般都是消毒药或者是抗生素。防腐消毒药可用o.05%~0.10%利凡诺、2%鱼石脂、1%过氧化氢、0.02%高锰酸钾等;抗生素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呋喃类、金霉素、先锋畜健、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也可用3%硼酸钠和2%~3%小苏打溶液注入。治疗时注意按以下要求进行:将药物注入之前,应该讲乳房内的炎性渗出物以及乳汁挤出;待奶牛的乳头、乳头管、乳头乳池都洗净后再开始进行注入;注入时压力和药液量不能太大,防止上行感染。一般用量为50~lOOmL,加温到35~40℃;在注射药物的时候,要注意控制通乳针进出的次数,避免多次的进出给奶牛的乳房带来损伤.容易引起感染;将防腐消毒药物在乳房内停留半小时左右再将其挤出,抗生素需要停留更长的时间,大约5h左右;要是没有禁忌症的话,在注药后,用单手将乳头管捏住,进行乳房按摩,让药液可以在乳房内充分的接触炎症部位。

奶牛阴部外动脉注射。注射部位在髋结节和股关节之间的三角低洼处的中间,即臀中肌、股四头肌和股阔肌膜张肌的交叉点处。选用直径1.2mm,长20cm的注射针头。术部剪毛消毒,先将针头水平刺入lOcm,然后把手伸入直肠,摸到耻骨三角前缘腹壁再向注射部位几乎垂直地面触摸,此时能觉察到在注射部位有纵轴走向的阴部外动脉搏动。此时用另外一只手将先前刺入的针头进行深入,当出现了鲜红色血液时,表明已经进入到阴部外动脉,将注射药物的注射器连接上进行注药。使用lOOmLO.5%普鲁卡因以及抗生素进行混合注入。

物理疗法有乳房按摩和温热疗法两种。乳房按摩:对奶牛的乳房进行按摩可以将乳房内容物更快的排出,让乳腺重新通畅;促进乳腺血液循环以及淋巴循环。如果病牛属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乳房坏死等,则不能够进行按摩。按摩要求控制力度,防止乳房受损和疼痛,每天进行2~3次,每次15min。温热疗法:当非化脓性乳房炎的急性炎症改善后,再使用热敷的方式治疗。

使用鱼腥草泡白酒喂食治疗。鱼腥草需要在其开花前采摘,让其完全干燥后,如果是潮湿、发霉的干草需要替换。将其放在啤酒瓶里,使用35度的白酒浸泡,约30d后将内容物取出,再过90d,制成药酒后,每天喂食2次,每次取lOOmL酒和400ml。水勾兑使用。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方法及预防
怎样治疗
乳房炎病甲的复杂性决定了治疗的困难性,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病原,增强机体抵抗力。在消除病原中:国内外多用抗生素、磺胺类和呋喃类制剂。但有很多病例治疗并不理想或久治不愈。其原因:一是没有根据病性(急性、慢性、隐性)、症状(有无全身症状)、发病时期(泌乳期、干乳期)选择有效治疗方案;二是延误诊疗,乳腺组织已发生不可逆病变;三是未完全消除诱因和病原。特别是在消除病原时,用药的盲目性是疗效不佳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有针对性的对致病菌高度敏感的药物是重要一环。一现根据国内外学者所做的药敏实验和治疗实验,列举对乳房炎致病菌敏感的药物如下
乳房炎致病菌敏感药物
葡萄球菌性乳房炎:可用氯霉素、红霉素、天行健的百草宫乳肽、卡那霉素,其次是新霉素。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链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克雷伯氏菌和绿脓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庆大霉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乳房炎,可用四环素。诺卡氏菌性乳房炎,可用长效磺胺、青霉素等。
具体治疗
在病原菌未确定之前,对每个患病乳区,挤奶后经乳头管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混合液用150~200毫升蒸馏水溶解青霉素50万单位和链霉素200毫克),每天1~2次。·注入后用手捏住乳头基部,向上轻轻按摩,使药液向上扩散。严重病例,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0~240万单位,每天2~3次。必要时加链霉紊,或应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索等。如果注入青霉素无效时,可注入0.1%雷夫诺尔溶液或0.1%百草宫乳肽150~200毫升。
对不同类型的乳房炎,苏联提出用蜂胶制剂治疗。其制法是将蜂胶浸于96%酒精中,干物质不少于50%,浸24小时后搅拌,双层纱布或滤绞过滤,;制成提取物后再制备2%和5%的蜂胶油剂。2%蜂胶油剂配比为:羊毛脂10克、蜂胶提出物4毫升、鱼肝油86毫升。5%的配比为:羊毛脂20克、蜂胶提出物10毫升、鱼肝油70毫升,一般乳房炎用2%蜂胶油剂,每次乳池内注入7~10毫升,每天3次。化脓性、出血性和纤维素性乳房炎用5%蜂胶油剂,注入剂量和时间同上,根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所所做的抑菌实验和临床治疗,蜂胶对葡萄球菌性乳房炎有很好的疗效。
对慢性乳房炎,日本提出用盐酸左咪唑治疗、每公斤体重给7.5毫克,溶于水中经口投服。盐酸左咪唑钩作用机理,并非对病原菌的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而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增强淋巴细胞的反应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增加挤乳次数,以降低乳房内压和减轻乳腺负担,限制饲喂精料、多汁饲料和饮水,以减少乳汁分泌
预防措施
1)注意卫生和乳房保护:保持牛舍、牛身及用具的清洁卫生,产后排出的恶露尽量少污染牛体后身。对较大和下垂的乳房要注意保护,免受外伤。
2)加强挤奶卫生:挤奶前用温水洗净乳房及乳头,洗后用干净毛巾擦干。挤奶后用0.5%碘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浸浴乳头,以减少病原菌从乳头侵入的机会。且要注意挤奶的方法,尽量不要伤害牛的乳房。
3)在干奶期加强对隐性乳房炎的防抬:在干奶前最后-次挤奶后,向乳房内注入适量抗菌药物,可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一般常将青霉素80~100万单位、链霉素0.5克,溶于20~30毫升蒸馏水中,注入乳池内,并用金霉素或土霉素眼药膏1支,分别注入四个乳头管内,进行封闭。也可直接向每个乳头管内注入金霉素眼药膏1支,进行封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