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研究员:“虾蟹绿色生态养殖的理论与应用”


徐跑主任首先介绍了河蟹生态养殖标准化池塘改造:
池塘坡面按1∶3~4比例平整后用土工膜覆盖坡土,随后添加一层用40目聚氯乙烯网布作为外层护坡材料,网片两端用土将上缘埋入土中,以防滑落,确保网片、土工膜与坡面紧贴。塘埂四周用60厘米以上高的塑料板作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20厘米。
1.每10亩成蟹养殖塘配备3~5千瓦增氧旋涡风机以及一套延池塘东西走向“非”字型布局的微孔底增氧系统。
2.水草栽种适宜时间为2~3月,种植水草前1天水位降低至10厘米左右,使用磷酸二氢钠5千克/亩和碳酸氢铵1千克/亩肥水,压土种植伊乐藻和微齿眼子菜(黄丝草),株间距1.5~2.5米,并视情况间插栽苦草或轮叶黑藻,使水草覆盖率占全池总面积的60%~70%。
3.依据水草长势,施腐熟的水产专用有机粪肥50千克/亩,使其发棵扎根,随着草体长大,适时使用含有小球藻的培藻液再次肥水。夏季视水草长势,割除过密的草头及部分区域的水草,以防水草过密腐烂坏水。养殖中后期随着河蟹的大量摄食产生较多的残饵和粪便供应肥力,依据水草长势,定期泼洒固根肥和叶肥。
接着论述了河蟹生态养殖生产管理:
蟹种放养(二月份)。建议河蟹放养量800~1500/亩;放养规格50~80只/斤。长江1号、长江2号、诺亚1号新品种;规格整齐,活力强,无携带病原。建议农历春节前种好草,放养时间农历春节后完成。全池泼洒EM菌发酵有机肥,用量50斤/亩左右。蟹种入池后应开始投喂,建议用仔蟹料与冰鱼交替使用。仔蟹料用量0.1~0.2斤/亩天,冰鱼用量1~2斤/亩天。
蟹种养殖(三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仔蟹料(2.0)与冰鱼交替使用。用量:仔蟹料0.1~0.15斤/亩·天;冰鱼1~1.5斤/亩·天。施肥:EM菌发酵菜饼用量15斤/亩;EM菌发酵有机肥用量60~70斤/亩;黄腐酸(原肥)用量10~12斤/亩。其他:酌情使用,硫酸铜,3~4斤/10亩,氯化钾(进口),3~4斤/10亩。
成蟹养殖(四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一天仔蟹料(2.0)与二天冰鱼交替使用。用量:仔蟹料0.4~0.6斤/亩天;冰鱼4~5斤/亩天,丰虾多泰用量0.5斤/亩。月底改用配合饲料(3毫米)。清明前投放螺蛳,用量:500~600斤/亩。月初:碳铵,用量1.5~2.0斤/亩;有机酸,用量0.25~0.30升/亩。中旬:菜饼,用量15~20斤/亩。下旬:黄腐酸(原肥),用量2.0~2.5斤/亩;氯化钾(进口),用量1.5~1.8斤/亩。
成蟹养殖(五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一天配合饲料(3毫米)与二天冰鱼交替使用。用量:配合饲料0.3~0.4斤/亩天;冰鱼5~6斤/亩天,丰虾多泰用量0.3~0.4斤/亩,大蒜素用量0.02斤/亩,VC葡萄糖钙0.07~0.08斤/亩。消毒:月初择机进行一次,生石灰用量10~15斤/亩;活性碘(中药)用量3~4瓶/10亩。调水:EM原露用量4~5L/10亩;菜饼,用量25~30斤/亩;碳铵,用量6~7斤/亩;黄腐酸(原肥),用量7~8斤/亩;有机酸,用量0.40~0.45升/亩;氯化钾(加拿大),用量1.5~1.8斤/亩。密切观察池塘水草长势,根茎旺建议用量2.5~3.0斤/亩。
成蟹养殖(六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一天配合饲料(3毫米)与五天冰鱼交替使用。用量:配合饲料0.6~1.0斤/亩天;冰鱼6~7斤/亩天,丰虾多泰用量0.1~0.15斤/亩,大蒜素用量0.02~0.03斤/亩。消毒:月初择机用二氧化氯(袋装1斤/袋)用量0.6~0.7斤/亩;调水:EM原露用量6~7升/10亩;菜饼,用量14~16斤/亩;碳铵,用量3.0~3.5斤/亩;黄腐酸(原肥),用量7~8斤/亩;有机酸,用量0.40~0.45升/亩;密切观察池塘水草长势,建议中下旬对伊乐藻草头进行一次处理。
成蟹养殖(七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冰鱼与玉米一起使用。玉米0.25~0.30斤/亩天;冰鱼6~7斤/亩天,丰虾多泰用量0.2~0.3斤/亩,大蒜素用量0.02-0.03斤/亩。消毒:生石灰用量10~15斤/亩;二氧化氯(袋装1斤/袋)用量0.6~0.7斤/亩;高锰酸钾用量0.0~1.1斤/亩;硫酸铜用量0.18~0.2斤/亩,解毒分解底改用量5~8斤/亩。生物制剂:EM菌发酵液,每5天用一次,每次用量2斤/亩。调水:菜饼,用量17-18.5斤/亩;碳铵,用量3.6~3.9斤/亩;黄腐酸(原肥),用量7~8斤/亩;复合有机酸液,用量0.5~0.6斤/10亩;密切观察池塘水草长势,如水草太密,应及时打捞并打通池塘水道,如野杂鱼过多,可除野,野鱼净用量0.8~1.0斤/亩。
成蟹养殖(八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冰鱼、配合饲料、玉米一起使用。用量:玉米0.2~0.25斤/亩天;冰鱼6.5~7.5斤/亩天;配合饲料(4.0)0.25~0.35斤/亩。生物制剂:EM菌(日本原液)每5天一次,每次用量2~3斤/亩。调水与改底:发酵菜饼用量18~22斤/亩;复合有机酸液,用量3~4斤/10亩;磷酸二氢钙,用量3~4斤/亩。密切观察池塘水草及池塘水质。
成蟹养殖(九月份)。正常生产性投喂:冰鱼、配合饲料、玉米一起使用。用量:玉米0.35~0.45斤/亩天;冰鱼6.6~7.5斤/亩天;配合饲料(4.0)0.25~0.30斤/亩。消毒:生石灰用量10~15斤/亩。生物制剂:EM菌(日本原液)每15天一次,每次用量4~5斤/亩。调水与改底:黄豆全池泼洒,用量10~12斤/亩;渔经底好片用量0.2桶/10亩;复合有机酸液,用量0.8~1斤/10亩。测定亚硝酸盐,如高于0.1毫克/升,可使用亚硝净,用量1~1.2斤/亩。密切观察池塘水草及池塘水质,捞掉腐、浮草。

相关推荐

回型池种青养草鱼,绿色生态、品质更佳


草鱼是中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它和鲢、鳙、青鱼一起,被称为中国著名的“四大家鱼”。草鱼是草食性鱼类,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但以前都是捕捞江河中的天然鱼苗在池塘内养大后食用或出售,真正实现全人工养殖是从1958年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后才开始。经过几十年的水产科学历程发展,目前草鱼的养殖产量在世界淡水养殖鱼类中排名第一。草鱼在我国水产品组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规模最大和养殖区域最广的鱼类品种,其养殖年产量(506.9万吨,2013年)占据全国淡水养殖总年产量的18.1%(2014年渔业年鉴)。

常见的草鱼池塘养殖模式有种青养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和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的单一饲料养殖模式。种青养鱼生态养殖模式主要以黑麦草、小米草和苏丹草作为草鱼饵料,而饲料精养模式以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进行草鱼养殖。

我们通过对华中地区湖北省洪湖地区种青养鱼生态养殖模式下的池塘养殖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进行研究,发现:生态草鱼和饲料草鱼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在形体比例方面只有尾部下端区域形态比例有所不同;与饲料草鱼相比,生态草鱼具有肌肉系水力强、低脂肪、矿物元素含量高的特点。通俗的讲,相比饲料草鱼,生态草鱼形体美、口感好、营养更丰富。

宁夏稻田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宁夏稻田蟹是今年发展起来的全新产业,深受当地人民以及政府关注,但现在产业链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通过剖析目前稻田蟹现状,提出发展稻田蟹的几项建议。

我区的稻田养殖河蟹始于2009年,沿用辽宁盘锦模式,将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有机的接合起来,以水稻不减产为原则,增加河蟹产量。其特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种稻与养蟹密切结合,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生产中增加了有机肥的施用量,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了河蟹和水稻的品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一、我区稻田蟹产业现状二、宁夏稻田蟹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水稻是否优质。养殖河蟹的稻田种植的水稻,均是机插秧,施有机肥,稻谷的品质好。然而个别企业不太愿意出较高的价格收购稻谷,影响了稻田蟹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苗种是制约我区稻田蟹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区稻田放养的扣蟹,不管是辽河蟹还是长江蟹,扣蟹总量的90%依赖从辽宁、江苏、安徽等省购进,购苗成本高、时间长、不安全。蟹苗经长途运输,长时间脱水,加之气候、环境、水土等发生变化,蟹苗普遍适应性较差,延缓了生长期,购回的扣蟹经池塘暂养后,最终放入稻田的扣蟹约占所购蟹苗的40%;蟹苗质量难以保证,一旦苗种紧张,一些蟹苗经营者以次充优,抬高蟹苗价格。

3.思想认识不到位也是稻田蟹增效缓慢的原因之一。很多养殖户普遍存在只要水稻不减产就行,从而忽视了河蟹的日常管理。在我区4月-9月是河蟹生长期,时间较短,多数养殖户不遵循河蟹生长期对饵料需求的规律(前精、中粗、后荤),习惯全程植物性饵料或全价配合饲料为主,9月初农田停水,结果是9月中旬捕获的河蟹规格小,肥满度低,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价格较低,100克以下的河蟹占据市场70%以上份额。

4.不能一味追求稻田蟹推广面积。对于宁夏稻田蟹这个产业来讲,面积过大在技术上很难保证,与其多而粗,不如少而精。在我区将稻田蟹产业推广到一家一户,技术上较难实行。比较理想的做法是种养大户将土地流转后集中成片,每隔100-150亩围成一个养殖单元,便于日常生产管理和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5.品牌不响也是导致宁夏稻田蟹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同样是一只蟹,有牌和无牌、名牌和品牌之间价差较大。

我区的稻田蟹经过育肥,肉味鲜美,味道并不比外地蟹差,但宣传力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市场一直难以打开。

三、针对宁夏稻田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从大面积养蟹向养大蟹、养好蟹转变,注重生产实效。我们的思路是减少放养密度,提高放养蟹苗的规格;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河蟹生长所需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从而提高河蟹的出田质量与价格。

2.加强政策扶持,力争苗种本地化。我区每年从外省区购入蟹苗,质量难以保证,价格高,蟹苗运来后适应本地环境时间长,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对此,我们认为应每年大量购入大眼幼体放入稻田进行扣蟹的培育,争取在当年稻田里培育的扣蟹能满足翌年稻田养殖商品蟹的苗种需求。

3.努力创建宁夏稻田蟹品牌,包括稻田蟹品牌和蟹田米品牌。通过品牌宣传,产品促销等活动,提高宁夏稻田蟹和蟹田米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区贺兰县丰谷稻业合作社是稻田蟹产业的核心示范点,该合作社生产的广银牌大米市场认可度高,并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蟹田米远销深圳、香港等地,市场前景广阔。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去年12月我们成立了宁夏渔业产业协会,重点扶持苗种服务体系、饲料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从而建立起一个集生产和销售一条龙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的平台,协会上联技术推广部门,下联广大养殖户,为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的推广体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联合起来,给渔民以实惠,试图通过五个优先、五个统一(优先供应优质苗种、优先提供养殖技术、优先提供病害防治服务、优先提供产销信息、优先提供贷款资金,统一的苗种、统一标准的养殖技术、统一的供销渠道、统一的商标、统一的价格)的原则,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养殖生产和市场风险,为稻田蟹产业从蟹种、养殖技术、销售等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信息支撑。

5.务实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我区稻田养蟹的科技含量不高,加强与其它科技部门的合作,聘请水稻、螃蟹专家来指导生产,仍然很有必要。发展稻田种养新技术,特别是要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骨干两个层次的人才开发,需要既会种田又会养蟹的人才。真正形成以科研院为依托,水产、水稻专家为主体,县乡技术人员为基础的水产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加强产业发展后劲。

6.继续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发放稻田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形式引导农(渔)民实行生态健康养殖,加强扣蟹暂养塘的日常管理,种植水草和投放田螺是营造河蟹有利生态环境的关键,投放适量活螺可以清除池底残饵,并为河蟹补充动物性饲料;套养适量鲢、鳙鱼可降低池水肥度。二是建立河蟹质量可追朔制度,全面推进档案渔业,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所有河蟹养殖池塘建档立案,主要记载苗种、蟹药、饲料、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饲养管理情况,帮助渔农做好河蟹养殖。

地衣芽孢杆菌De在优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探讨了地衣芽孢杆菌De在优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其评价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水体pH、透明度、溶解氧及水中氨氮、硝酸盐浓度等。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得到优化,提高养殖草鱼的成活率,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及水中氨氮、硝酸盐含量,使水体pH、溶解氧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其中施菌组较对照组的成活率、水体pH、溶解氧分别提高了3.2%、3.9%、25.5%,而水体透明度、氨氮及亚硝氮浓度则分别降低了38.5%、74.6%、69.3%。

关键词:地衣芽孢杆菌De;草鱼养殖;水质改良

近年来,芽孢杆菌作为益生菌,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它能分泌高活性的胞外产物,其中包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水解酶和一些分解植物性饵料中非淀粉多糖的酶类,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因此,不仅有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消化机能,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起到优化养殖环境,促进水环境生态良性循环等功效。此研究将地衣芽孢杆菌De定期施入优质草鱼养殖池塘中,以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苗免疫鱼FBVHG、草鱼细菌性三联灭活苗免疫鱼FVBT及空白免疫鱼FFV等3种养殖草鱼为研究对象,以成活率、水体pH、透明度、溶解氧及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探讨地衣芽孢杆菌De在优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芽孢杆菌制剂在优质草鱼养殖实际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时间

试验地点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优质草鱼养殖场,从2006年6月14日开始至11月30日结束,共160d。

1.2 菌种

试验所用地衣芽孢杆菌De分离自养殖池塘,研制生产成粉状菌剂,菌浓度为109CFU·g-1。

1.3 试验用鱼

试验所采用的草鱼有3种,其中一种未注射疫苗,为FFV,另2种分别注射了不同种类的疫苗,即FBVHG和FVBT。所有试验鱼均机体健康、体格均匀,体长为13.3±1.5cm。

1.4 试验设计

在养殖池塘进水消毒后3d,施菌组按1.5mg·L-1的用量施加芽孢杆菌制剂以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放苗后每10d使用一次芽孢杆菌,用量为0.75mg·L-1,对照组则整个过程均不使用微生态制剂。放苗后每20d测定一次养殖池塘水体的氨氮NH3-N、亚硝酸氮NO-2-N、pH值、溶解氧DO、透明度和温度,试验结束时分别计算各组草鱼的存活数量及存活率。

2.结果分析

2.1 成活率

对照组中FBVHG、FVBT、FFV的成活率分别为(94.9±0.5)%、(93.4±0.6)%、(74.0±0.7)%,而相应的施菌组则分别为(97.9±0.6)%、(96.9±1.3)%、(77.2±0.3)%,其成活率分别提高了3.0%、3.5%、3.2%。试验结束时施菌组草鱼的平均增重率为(225.3±15.1)%,较对照组提高了23.5%。

2.2 养殖水体的各项水质因子

2.2.1 水温 

试验期间水温为28~33℃,适宜草鱼的健康生长。其中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水温均高于30℃,待10月中下旬水温有所下降,为28~29℃。

2.2.2 pH

施菌组的水体pH值较对照组总体提高了3.9%,其中在试验开始的第一月不断升高,从7.50升至8.20,随后稳定在8.20~8.50,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间最大差值可达0.40以上,这主要跟水中浮游微藻的光合作用强弱有关,施放地衣芽孢杆菌De有降解大分子代谢产物,转化成为浮游微藻可利用的营养元素,促进浮游微藻繁殖的作用。

2.2.3 透明度和DO

水体的透明度随养殖时间推移不断降低,当对照组降低至50cm时趋于稳定,而施菌组则基本稳定于30cm,通过对水体的现场观测和试验室显微镜初检,发现施菌组浮游微藻数量要明显多于对照组,故2组间的透明度差异主要受浮游微藻数量的影响。与透明度情况相反,水体DO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其中以施菌组的升高程度尤为明显,试验期间施菌组DO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4.56和6.78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和5.32mg·L-1。

2.2.4 NH3-N和NO-2-N

对照组的NH3-N和NO-2-N浓度随养殖时间推移不断升高,其中NH3-N、NO-2-N升至最高时分别达到0.63和0.058mg·L-1,与对照组相比,施菌组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自养殖38d后其NH3-N和NO-2-N浓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0.12和0.015mg·L-1,显著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有不少学者对芽孢杆菌在水产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芽孢杆菌具有良好的脱氮去磷的活性,在养殖过程中施用芽孢杆菌可有效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NH3-N、NO-2-N、PO3-4-P的浓度,促进养殖水体中的生态良性循环。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杨艳等认为巨大芽孢杆菌可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NO-2-N含量,但对NH3-N则无降解效果,王彦波等在鲫鱼养殖过程定期施加芽孢杆菌,可使水体中的NO-2-N含量降低50%以上,而水体中的NH3-N则升高了13%。此研究表明,在草鱼养殖过程中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使水体中的NH3-N和NO-2-N在养殖中后期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0.12和0.015mg·L-1,对照组则随养殖时间推移不断升高,其中NH3-N、NO-2-N升至最高时分别达到0.63和0.058mg·L-1,显著高于施菌组,可见芽孢杆菌有利于降低水环境中的NH3-N和NO-2-N浓度,这与郝桂玉等、刘波和刘文斌的研究结果相似,笔者认为不同的学者其研究结果有所差别可能与所选用的菌株不同有关。此研究还表明,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芽孢杆菌还有利于稳定养殖水体的pH值,使之维持在8.2~8.4之间,从而避免因水体pH变化过大造成养殖动物应激,这与王彦波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定期施用芽孢杆菌有利于养殖水体形成良好的透明度及水色,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此研究中施菌组的透明度基本稳定于30cm左右,远优于对照组的约50cm,且通过对水体的现场观测和试验室显微镜初检,发现施菌组的浮游微藻数量亦明显多于对照组,该结果与李卓佳等的研究相似。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芽孢杆菌通过降解池塘中的有机质,使之转化为可为浮游微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营养盐或小分子物质,促进了微藻的生长与繁殖。随着微藻生物量的大幅增长,大大提升了水体光合作用的生态产氧能力,加之芽孢杆菌对池塘有机质的高效降解和藻类对还原性无机物的吸收,减少了因此而造成的水体相对缺氧,令施菌池塘的水体DO远高于未施菌的池塘。此试验结果显示,施菌组DO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4.56和6.78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4和5.32mg·L-1,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理、生态特点有所差别,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使用芽孢杆菌制剂时,应充分考虑池塘环境中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整体性研究分析,综合考虑现有养殖池塘的生态结构及生产流程特点,科学运用生态调控技术,建立有效的生物管理调控方案,以满足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要。

猪养殖技术研究


本文对猪的养殖技术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全面介绍,首先对我国猪的养殖现状从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之后文章对猪的养殖现存问题进行了阐述,后文分为六点对猪的正确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

一、我国猪的养殖现状

1.国家政策的支持

80年代以来我们国家的畜牧业发展速度虽逐渐提升趋势,但我国的传统养猪方式与现代养猪方式在管理技术却与其他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我国中央财政于2013年安排了三十五亿用于发展生猪生产的奖励资金,这其中包括:猪舍的改造、良种的引进、给予养殖户购买生猪和饲料的补助、猪粪污的处理、生猪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2.对猪肉的市场需求及猪肉价格

在我国猪肉是最重要的肉畜产品之一,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很大,据中国肉类协会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肉类需求量同比2012年上涨了15%,其中猪肉需求量上涨了28%以上,长期以来我国猪肉市场还是需求大于供应局面。近年来,成本下降。目前国内在冻肉储备减少和出栏率低的影响下,使得全国很多地区猪肉价格都得以回升,部分地区猪肉涨幅程度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领先。

3.饲料成本下降

受国际两大大豆产地产量双双创历史新高的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下降,国内大豆价格也大幅降低,大豆和玉米今年必然降价,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很大比重,受国际大豆价格影响,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大豆价格也在不断降低,同时我国玉米产量创新高,所以国内饲料价格必然会下降。

二、养殖猪易出现的问题

1.养猪品种没选好

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猪种是养猪的基础和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品种不同、好坏很大程度上对猪的产能、饲养周期、饲料消耗量有着影响。

2.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料是猪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因素。通常饲料费用占养猪成本的7成左右,如果选择合适的饲料,降低耗料率,提高稿酬率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3.猪病防治不到位

养殖户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容易忽略因为猪的疾病隐患而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仔猪时应尤其注意健康问题。

4.猪场管理不科学

饲养管理好的猪场不仅可以节约饲料,避免饲料浪费;猪场管理科学可以降低猪的生病率,节省药物开支。

三、猪养殖技术

1.养猪的生产特点

每个国家对养猪的形式、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且不同国家的科技水品和农业发展技术也不大相同,概括起来养猪的生产特点有以下几点:1.猪群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分为不同的生产工艺群:繁殖母猪群、生长保育猪群、保育仔猪群。2.建立健全的组织生产体系,明确母猪群的数量,保证生产工艺过程中不同环节对猪的数量需求。3.建立分工不同专用猪舍,以满足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4.建立完善的繁育制种体系,以及达到标准的环境处理系统。5.拥有高水平技术的管理人员队伍对猪群实行标准化饲养。

2.养猪的工艺流程

目前养猪工艺分为具有管理方便,资金少,转群方便的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和需要大型养猪场并通过隔离猪群以便达到控制各种疾病的三点式生产工艺。而根据商品猪的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一点一线生产工艺详细分为以下五种工艺:两段式、三段式、四段式、五段式生产工艺。

3.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猪场对猪而言就好比人的家,人需要有个温暖舒适的家猪也不例外,且猪在出栏前待得最久的地方就是猪场,因此猪场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场址应选在土地发展规划的平坦区域,周围交通便利,处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向,布局紧凑。猪场应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阳光照射充足,通风性能好。在能满足现阶段饲养要求的同时又可为将来技术发展提升预留空间。定期要对猪场及其周围进行彻底的内外消毒,以保障猪的健康。

4.猪的营养与饲料

饲养户应为猪提供各种合理的营养物质以便维持猪的生命与健康,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使用的饲料原料和产品都应该是未受农药和疫病污染,以保障猪的饮食安全。猪的不同生长期所需饲料也不相同,饲料中应添加适量的生活调料,可预防疾病,还应该按照营养需求,搭配适合的的微生态制品。

5.猪的饲养管理

饲养猪应选择具有典型品种特点、体格健硕的种猪。体貌具有品种特征,身体健康没有遗传隐患。小种猪2-3个月大时应实行混群饲养,但长大4月个月大时就需要将公猪与母猪分开到不同猪圈饲养。要想使使后备种猪保持匀称结实的体型,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定期按月对猪进行测量根据变化调整饲料喂量。在饲养哺乳期的猪仔时应注意保持猪圈保持空气新鲜,为了猪崽的安全应在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崽栏。断了奶的仔猪转入正常猪舍前,应清理圈舍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在饲养上刚刚入正常猪舍的猪仔在一周内应该控制饮食,两周后对其进行正常喂食。为了让仔猪养成在固定位置睡觉、进食、饮水、排便的习惯,这时候就应该对仔猪进行调教。

6.猪的疫病防治

为了保证猪在不同生理、成长阶段都能正常发育和健康,应该科学饲养,防治营养缺乏。保持环境干净,通风性能好,夏天能防暑降温,冬天能御寒保暖。同时养猪场条件如果允许应坚持自繁自养,以减少疫病的发生情况,如果要从从外引进猪,应该对猪进行检疫检查,购买后先隔离饲养一段期间,确定无疾病在从其他猪一起饲养。为了消灭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应进行严格的消毒,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配制不同的浓度消毒药物。

四、总结

通过本文对我国现如今的养殖猪现状和技术进行了探讨猪并对猪的的养殖技术的研究。既为猪的养殖户提供了先进的养殖理论,也帮助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的问题出谋划策。在对猪的养殖方法中多采用先进的办法和科学技术,有效的解决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水蛭的炮制方法研究


传统的水蛭临床应用,除以活水蛭用于吸吮患部瘀血外,多为粉、丸、煎剂入药。诸多医药论著还强调,水蛭必须经炮制后方能入药。近代以来,除入药的剂型有所拓展外,还主张水蛭生用。对于水蛭入药是生用好,还是炮制后再用;用什么方法炮制能保持其最佳疗效等问题,多年来一直看法各异,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炮制方法及理论依据

水蛭炮制后入药,首载于《伤寒论》,抵当汤(丸)方中所用水蛭均为熬。《金匮要略》中大黄廑虫丸所用水蛭为砂烫。此后,千余年间所记载的水蛭炮制方法约20余种,如焙、清炒、砂烫、石灰炒、滑石粉烫、米炒、米泔水炒、油炙、蜜炙、醋炙等。而且其炮制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如汉代《金匮玉函经》中水蛭用熬法炮制,但因直火不易控制,所以宋代《伤寒总病论》中则将水蛭的炮制方法改为米炒法,炒后去米不用。虽经多次演变,但水蛭炮制入药的古训则沿袭下来了。

古代水蛭炮制后入药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

一是防止水蛭入腹生子为害。明李时珍所修《本草纲目》中记载此物极难修治,须细锉,以微火炮,色黄乃熟。不尔,入腹生子为害。宋代《类证活人书》中也说水蛭应熬,不然水蛭入腹再生化,为害尤甚。

二是降低毒性。古代诸多药著中均称水蛭有毒,如《本草纲目》中谓水蛭有毒,《本草经疏》中更言其有大毒,于是都在寻求用各种炮制方法来降低其毒性,正如明代《医学入门》中所言凡药用火炮、汤炮、煨炒者去其毒也。

三是矫味。干燥水蛭腥味甚烈,令患者难以承受,因此便将炮制作为矫味的一种措施。早在汉代医书中就记载,水蛭用暖水洗去腥。

四是易碎。水蛭为虫类药,研末甚难,经炮制后则易于粉碎为末。以上四点中,前两点是古人视为最重要的依据。因此,水蛭炮制后入药,才得以在千余年间沿袭下来,并少有违之。

二、对传统炮制方法及理论的不同见解

纵观祖国医药史,对水蛭炮制理论及方法的不同见解早巳有之,有些见解颇具胆识,令人耳目一新。尤以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的论述颇深刻、全面。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的对水蛭传统炮制理论中两个支柱性观点提出了异议。一曰近世方书多谓水蛭必须炙后方可用,不然则在人腹中能生殖若干水蛭害人,诚属无稽之谈。二日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张氏认为水蛭不伤气、血,因而无需炮制降低其毒性。张氏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水蛭必须炮制后入药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炮制有损于水蛭药用之疗效,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并以亲自收治的病例说明水蛭生用与炙用的功效之差。他曾收治一女患者,月经正常,但始终不孕,诊断为少腹有症瘕,于是单用水蛭一两,香油炙后研为末,每服五分,每日两次,服完无效。后改用生水蛭,如前服法,一两未服完,症瘕消尽,逾年便生一男孩。当然,张氏亦承认水蛭不炙,为末甚难,若轧之不细,晒干再轧或纸包置炉台上令干亦可。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张氏认为服生水蛭会导致入腹生子为害诚属无稽之谈的观点是正确的。在pHo.95的环境下能杀死70%的水蛭。人的胃液的pH为o.9一l,5,加上消化酶的作用,又处于缺氧状态,不要说已经死亡晒干的水蛭药材,就是活水蛭进入胃中也无法生存,更何况药材水蛭的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死而复活,也就谈不上入腹生子为害了。

关于张氏认为水蛭无毒的问题,则源于《本经》。噻本经》中记载:水蛭气味咸,平。未言有毒。现代临床应用中也未见毒副作用,加之对一些水蛭制剂进行毒理试验,其结果也表明这些制剂无毒副作用。关于这一点,本书在水蛭的毒副作用一节里还将专门阐述。总之,对传统的水蛭炮制的理论依据应予以重新认识。目前看,传统方法的前两个观点依据不足,唯矫味、易碎两个作用是可取的。

三、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水蛭是虫类药,富含各种氨基酸,所含氨基酸在人体内直接参与合成各种酶和激素,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特殊功效。同时,水蛭所含主要抗凝血成分水蛭素是蛋白质肽类,水解后也生成氨基酸。因而测定水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对水蛭效价是有重要作用的。

实验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氨基酸含量有着很大影响。

用水蛭(Hirude山pponiraWhitman)按规定的清炒、砂炒和滑石粉炒等方法炮制,然后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分析方法为:取水蛭生晶与经清炒、砂炒、滑石粉炒后水蛭样品,分别以蒸馏水淋洗,在70~C烘箱中烘干2小时,放冷,研粉,各取50mg,精密称重,各加入6mol/LHCllOml/于安瓿中,充氮气,封口,置恒温箱中,加热110度,水解24小时,滤过,滤液移至蒸发皿中,水分挥干,加0.02mol几HCl10mi,定容至lOml容量瓶中,以HPl090Liguidchromatograph(中国惠普公司制造)测定。

结果表明,水蛭经清炒、砂炒后氨基酸总量较生晶水蛭大为降低,分别为生品24。88%,清炒晶8.65%,砂炒品5.18%;而滑石粉炒水蛭的氨基酸总量则高于生晶,为66.68%。必需氨基酸总量清炒晶、砂炒晶也低于生晶,滑石粉炒晶则高于生品。可见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所含氨基酸有很大影响。因此,如水蛭必须经炮制后入药,应选用滑石粉炒法,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在生产水蛭制剂和临床应用时以水蛭生晶为宜。

来源:图书水蛭的临床应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8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