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鳝要成功 管理很重要

要提高养鳝成活率,确保鳝养成功,除了抓好鳝种的投放和饵料的新鲜外,还必须搞好五个关键环节的管理:

一、水质管理
保持水池清洁和酸碱度适中,是加快黄鳝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养鳝生产中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水质管理:一要保持适当水位。水浅易导致水质恶化,引起黄鳝停食和患各种疾病;二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3—5天应换水一次,盛夏时节最好1—2天换水一次。新换的水特别是井水,要提前一天抽到蓄水池,使水温调节至与池水相近,温差不能超过3℃;三要及时清除残食。每次喂食3。4小时后,对残留的饵料要用细网瓢清除。特别是盛夏高温时节,为防止残饵发酵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还必须坚持每周向池中或者网箱中泼一次生石灰水,以杀灭病菌,调节水体酸碱平衡。

二、底质管理
不少养殖户的黄鳝经常患病,生长缓慢,最重要的一大原因就是鳝池底质有问题。养鳝最好直接用黄粘泥粉碎后铺垫池底,切忌直接捞取河塘的黑色淤泥作底质,因为其肥度高、病菌多,黄鳝极易感染发病。如用河塘泥作底质,应先捞出摊晒3。5天,使其疏松后铺入池底,再进注池水。对发病鳝池,要彻底清除池底淤泥,用曝晒过的河塘泥替换,以彻底杜绝细菌繁殖。若用网箱养鳝,同样要用曝晒过的河塘泥作底泥,其厚度在10—15厘米之间。

三、投饲管理
鳝种在野生环境下密度小,活动范围广,自己觅食,故开始放养的几天内基本不吃人工投喂的饲料或吃食极少,要进行驯化。驯化的具体方法为:鳝种放养后3天内不投饲,以使鳝种体内食物全部消化,成为空腹,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然后在晚上投喂黄鳝喜食的蚯蚓和切碎的小杂鱼和动物内脏,投喂量控制在鳝种重量的1%范围内,3天后观察到黄鳝摄食旺盛,即改为定点投喂,一般每箱(14平方米)放3—4个点。若用人工修建池养鳝,设5-6个点。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黄鳝养殖成功关键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鳝鱼就是俗称的黄鳝,是一种鱼,身体像蛇,但没有鳞,肤色有青、黄两种,大的有二、三尺长。在淡水类特种养殖水产品中,一直深受广大养殖者的密切关注,今年受天气的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放苗下去损苗率比较高。为了减少发病率增加鳝鱼养殖周期,很多养殖朋友在6月份初就开始陆陆续续的进苗放苗,当时天气还不太稳定,一次进苗的量不是很大,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持续了一段时间,到了7月份受“厄尔尼诺+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很多城市加入了“看海”的队列,此次强降雨覆盖面积广且持续时间长,强降雨不仅给城市带了灾害,而且给农林牧渔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养在网箱里的鳝鱼也很难幸免。
到了7月中旬,天气有所好转,正是放苗的好天气,但价格偏高,进苗放苗的人不是很多,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一些幸免的地区大部分苗子都进了只是少部分在“观望”价格和当年苗的放苗量,当年苗的放苗量大就准备养殖隔年苗,反之,价格不是太高的情况下会选择养殖当年苗。
大雨过后,迎来了持续的高温,受灾地区开始重新修建,由于前面进苗的损苗率较高,再加上进苗晚后面还有一个关卡(白露),价格不会很低,本着这种心态许多养殖朋友纷纷恢复生产,有的受灾严重的恢复可能需要些时间,但养殖热情依然很高。
8月7号立秋,离白露的时间在一天天的接近,鳝鱼养殖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阶段,进苗早的已经吃了近2个月,进苗晚的才慢慢吃食,但不管怎么样。进苗早的虽然基本稳定了但是管理工作不可松懈,进苗晚的也不要太着急,驯食不能太急,否则重新驯食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这里,针对后期工作笔者给大家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
1、改底消毒。适时的减少底部耗氧物质,清除底部有害细菌是很有必要的,改底消毒从根源上控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为黄鳝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改底消毒推荐使用:“强效底净或者全效底改片+超碘或者菌毒必克”。
2、多解毒。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水体易产生对流,经常没有改底的池塘此时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二氧化硫等会大量涌现并渗透到网箱里面,慢慢积累导致水质变坏,使鳝鱼免疫力下降,白露就成为了发病的导火线。解毒推荐使用:“水博士”。
3、保肝护肠要做好。肝具有新陈代谢、排毒解毒等作用,而肠有消化吸收等作用,后期投喂量大,鳝鱼的肝肠很容易出现问题,定期使用“肝胆泰乐+生命元”可有效预防肝胆综合症和肠炎,让您的鳝鱼顺利渡过白露期。


黄鳝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防病工作



对于任何养殖动物的疾病都就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其实就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否则即使用药不断,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养殖效果。黄鳝适应能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操作不当、水质变化等诸多原因,常遭受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养鳝要成功,必须抓好种源、水质、消毒、饲料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苗种

很多农户从市场收购野生黄鳝养殖,黄鳝往往出现陆续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这主要是因为捕鳝者捕鳝方法不当且出售之前在家里贮存了一段时间,致使大量黄鳝受伤、中毒,甚至感冒、发烧。应该购买笼捕、徒手捕捉、电捕的黄鳝并做好贮存,或收集天然苗,购回的鳝通过10-15天观察养殖,进行消毒、驯食、驱虫,淘汰弱、残、病鳝后再进行催肥。规模养鳝应引进良种鳝,坚持自繁自养、获得优质鳝苗是养鳝成功的基础。

二、保持良好水质

水质不佳是黄鳝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鳝池腐烂物过多,不采取生物处理也不清池致使水质变坏,给病源体繁殖侵染创造适宜条件。池中有机质过多,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致使黄鳝皮肤吸入有害气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天气突变,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长时间不换水,致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引起黄鳝不适而患病。

新建鳝池投鳝前应加水浸泡或用冰醋酸“脱碱”。黄鳝适宜生活在PH值为7-8的微碱性环境中。长时间养殖,水体易酸性化,需要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饵、黄鳝粪便以及鱼药残留物,可采取微生物处理。夏天每3—5天泼洒1次光合细菌,其他季节每隔7天泼洒一次EM菌,可有效吸收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合成有益的微生物,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防病和增产的目的。为了避免水质恶化要经常换水,同时注意换水时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否则易造成黄鳝感冒。水源缺乏的养殖户可把鳝池换出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泼洒光合细菌净化处理后与新鲜水混合使用。

三、做好消毒防病

防病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验收的专用药物,“鳝宝”系列药物专注于黄鳝养殖,在药物的选取、制剂的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黄鳝的生理特点,解决了由于鱼药刺激性强、异味重等原因,导致在养殖中引起死亡等弊端。

刚购回的鳝苗,笼捕鳝或从野外收集的鳝苗,入池养殖前应用“鳝宝杀毒先锋”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添喂大蒜素能有效的防治肠炎、赤皮、出血症,以及暴发性传染病等常见病。每10-15天进行1次鳝体消毒,用“鳝宝杀毒先锋”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每月投喂1次“鳝宝烂皮出血散”、“鳝宝病毒清”和多种维生素(连喂3天)。每隔50-60天左右在喂料中添加“鳝宝肠虫清”,防止体内寄生虫。

四、合理饲喂

饲喂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以免造成黄鳝吃食无规律、饥饿、过量进食、不适应饲料口味等现象,导致黄鳝体质下降,诱发疾病。培育蚯蚓、蝇蛆所用的猪粪等畜禽粪便,一定要加入EM菌进行充分发酵处理。生产出无菌饵料喂鳝,以免带入病菌引起黄鳝感染。投喂蚯蚓、蝇蛆等饵料,喂前须冲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液消毒。黄鳝入池先用蚯蚓、蝇蛆开食,待采食正常后逐步投喂配合饲料,并最终达到动物饵料和配合料各占50%的比例。

泥鳅养殖要充分认识肥水的重要性



近日,由于泥鳅行情不好,泥鳅养殖户绝大多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泥鳅生产处于低迷状态。很多养殖户在寻找另外的出路,改变养殖模式,养殖其他的品种或者采取鱼虾混养,低密度养殖等等不一而足的养殖方式以求获得较好的收获。

但是,绝大多数泥鳅养殖户对其他养殖模式、方式不是很了解,简单认为只要象养殖泥鳅一样池中放上了鱼,投喂足量、好的饲料就一定能把养殖生产搞好。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最近,走访中就发现,有一户养殖户在新挖的两个鱼池中进行鱼虾混养,经过一个多月的养殖发现原先放养虾苗整齐且体壮1号池却是越长越差,大小差别很大且活力较差,而认为放养了质量不太好的虾苗2号池却是越长越好虾长得不仅大、整齐而且活力也较1号池好。通过对比发现1号池水明显较2号池差,水中浮游生物也是2号池好于1号池,养殖户自己也承认没有重视肥水,在养殖初期就没有施足基肥,所以池水一直未能肥起来。一个好的养殖环境不仅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减少鱼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养出品质优良的养殖品种,获得更高的效益。

养殖水环境是养殖生产的基础,一定要重视管理好养殖用水,养好鱼必须养好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9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