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蟹反复爬边、上岸的五大原因及处理建议


20xx初春阴雨天气居多,气温偏低、放苗时间普遍较晚,池塘也出现了一系列异于往常的新情况,如:青苔、地皮暴发严重;河蟹放苗后反复爬边、上岸等不良现象。笔者特别针对近期河蟹反复爬边、上岸的常见五大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药残
药残(烧杯中蓝色部分所示)
1、特点
①反复上岸、爬边;②部分河蟹存在肝胰脏颜色暗淡、发白现象;③河蟹有掉爪(爪子一碰即掉)迹象;④严重的河蟹有伤亡现象。
2、原因
解毒不彻底,尤其是一些农药(菊酯类、有机磷类)药残降解不彻底,特别是早期见光度不足,气温低,药残降解速度更慢,药残期会更长。
3、处理建议
①农药(如:聚酯类、有机磷类)药残,建议使用强氧化剂、碱性物质进行多次降解——如:高铁酸盐、碱性增氧剂等。
②石灰、茶籽饼、茶皂素、重金属类(硫酸铜、硫酸锌等)、藻类毒素、杀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的药残,建议使用有机酸类进行降解。
③漂白粉、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卤素残留,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降解。
④体内药残,建议使用免疫蛋白、免疫多糖、维生素类物质进行降解。
河蟹自身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弱
1、特点
①河蟹部分有黑鳃迹象;②个别河蟹甲壳有发黄现象;③打洞蟹甚至懒蟹在温度回升后,上岸、爬边也会增多;④天气突变,爬边、上岸现象增多。
2、处理建议
①有黑鳃现象的,要及时消毒,使用生物制剂或者碘制剂(季铵盐碘),视严重程度连用1~2次。
②体质偏差或者有黄壳现象的,一方面要强化营养的补充,饵料选择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高蛋白配合饲料最佳)、投饵量要充足。同时加强内服保健(助消化、提升免疫力、平衡蜕壳为主),蜕壳前后还要注意加强钙质的补充。另一方面注重肥水培藻,补充矿物肥、碳肥及有益藻类(如:底栖硅藻、小球藻等)增加水体营养,稳定水质,达到菌、藻平衡。
③天气突变、温差变化较大时,注意抗应激。
底热、返底
1、特点
①早晚温差变化较大时,爬边、上岸现象增多;②早上一般都会伴有水浑现象;③温度升高,返底加剧,药残凸显,也会加剧爬边、上岸现象。
2、原因
底热、返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温度升高或者早晚温差变化大时,底部没有降解掉的药物残留就会凸显出来,河蟹也会出现爬边、上岸现象;另一方面长时间底热、返底也会诱发缺氧,导致河蟹爬边、上岸。
3、处理建议
①早晚温差变化较大或者天气突变时使用硫代硫酸钠降底热,防返底、水浑。②注重碳肥的补充,增加水体稳定性。③老塘底或者底部有机质过多的,多使用强氧化增氧底改(如高铁酸盐、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改善底部环境,分解底部有机质,抑制厌氧菌持续发酵。
肥水不当导致的水体“三高”
1、特点
①pH偏高时越是晴好天气,夜里(尤其是上半夜)爬边、上岸现象越明显,河蟹伴有撑爪现象。
②亚硝酸盐偏高时越是阴雨天气,河蟹晚上(尤其是下半夜)爬边、上岸现象越明显。
③氨氮、亚硝酸盐持续偏高,河蟹均会表现出一定的中毒反应,如上岸不下水、摄食减少、无力,严重的还会环爪等不良现象。
2、处理建议
①水体pH偏高的,要根据诱发原因酌情处理。水清、水草长势过旺的,减少氮肥的使用,多使用碳肥调节水草长势,同时注重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稳定pH。青苔过多的及时杀灭青苔。小型藻类或者鞭毛藻类过多引发的水体pH偏高,可使用二氧化氯或者青苔药杀灭部分藻类,然后再定向补藻、补菌(多以乳酸菌、EM菌为主),稳定水质。
②氨氮过高的,先使用有机酸解毒,然后再补充有益藻类及菌种。特别注意:由于肥水不当导致的氨氮偏高,处理时切勿再盲目下肥,重点是补充藻类及菌类,以利用水体多余的肥料,降低氨氮含量。
③亚硝酸盐偏高的,可选用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产品(多以木质素、氧化硅、硝化细菌等为主),同时配合使用氧化增氧底改,提升底部溶氧,加快降解速度。
投饵量不足
1、特点
①晚上爬边现象多,上岸很少,河蟹活力尚可。
②先是小规格河蟹爬边为主,然后是大规格河蟹。
③多数伴有水浑现象。
2、处理建议
根据天气变化,酌情增加投喂量。正常因为投饵量不足所致的河蟹爬边、活动量增加,在增加投饵量后,爬边现象会有明显改善,水浑现象也会显著缓解。同时可配合外泼或者拌服电解多维,补充营养,调节代谢。
希望通过上述几点总结,能为大家针对性处理近期河蟹爬边、上岸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也希望各位养殖朋友在池塘管理过程中既能放眼全局,又能在细微处着手,为河蟹养殖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阅读

浅谈黄鳝“上草”的五大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今年四、五月份阴雨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鳝鱼隔年鱼(秋苗子)分箱后出现“上草”现象,经过跑塘与养殖户的交流,本人总结出这段时间鳝鱼“上草”的五大原因以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原因1.分箱前后天气不好,连续阴雨天导致鳝鱼“感冒”,引起上草。症状:上草的鳝鱼脱藓很严重,在网箱内急躁不安,船靠近时鳝鱼像蛇一样乱窜。

防治措施:应选择天气好时分箱,分箱后按25~30口网箱用应激宁、高稳C各1包泼撒,第二天再按25~30口网箱用本草大康、活性蒜宝各1瓶泼水,连用三天,对预防黄鳝“感冒”上草,效果很好。

原因2.网箱中的水草太过厚密,由于阴雨时间长而腐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加上鳝鱼分箱后体质较弱,免疫力下降,慢性中毒之后引起上草。

处理方法:用解毒超爽1瓶泼35口网箱,同时按300斤料用净水王1瓶进行内服。

原因3.分箱后喂食时,若吃多了鳝鱼会消化不良,导致肠胃受损而上草。

处理方法:停食两天,按40~50口网箱用健长灵1瓶+活性蒜宝2瓶,第二天按20口网箱泼1瓶保肝促长灵+1包酶解多糖。

原因4.连续的阴雨天,光照少,紫外线弱,加上适宜的水温,非常适应腐败菌的生长繁殖,而越冬鳝鱼体质弱,所以较易感染腐败菌引起腐皮、水霉、赤皮、出血等。症状:池塘里的鲫鱼、黄姑鱼开始死亡,鳝鱼身上腐皮、烂尾等。

防治措施:先用碘制剂杀菌,再用百安威(1瓶泼20口网箱)消毒。

原因5.分箱后有少许鳝鱼产子,体质弱,加上五月份的气候不好,有些鳝鱼难产而死在网箱草里,导致窝子旁边腐败发臭,鳝鱼闻到臭味就不吃食,然后上草。

防治措施:先赶箱再杀菌除臭,用百安威2瓶+纳米氧1瓶泼45口箱子,可消除臭味。

最近河蟹老是喜欢爬边伏在草上的处理方法



最近河蟹老是爬边、伏在草上,应该怎么办?
首先看这种情况是长期的还是偶尔出现,如果是偶尔出现,那可能是应激反应过大,或外部刺激,全池泼一次金维C。如果症状持续几天了,那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底质败坏,污染物过多导致池底酸化、发热、产生有毒物质,螃蟹难以生存,先用三效底净片改底,然后用金维安缓解河蟹应激,提高活力。
2.底层缺氧,底部过多耗氧物(残饵、细菌、粪便、死亡动植物等)导致溶氧急剧降低。使用卫底改底增氧。
3.水中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超标,河蟹慢性中毒导致上岸。先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然后用底福康改底。
4.长期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导致营养失衡,建议前期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同时添加金维安,提供全面营养。
5.河蟹肝脏开始发生病变,肝功能下降,体质虚弱。建议定期使用肝舒康+金维C拌料,预防肝脏疾病。
6.水中原生动物和寄生虫过多,附着于螃蟹鳃部,导致呼吸困难,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展成黑鳃、烂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要定期改底调水,合理投喂、控制密度,维持藻相菌相平衡。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AA绿源+FS活力菌,能有效稳定水质,少用有机肥。

近期螃蟹爬草上岸的情况多了,几点钟螃蟹上岸属于正常??



最近在技术服务的时候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螃蟹爬草,有的半夜螃蟹开始爬草,有的天一黑就开始爬草;那么很多养殖户会问:到底几点钟螃蟹上来算正常?怎么有的早有的晚?那么为什么有的池塘螃蟹爬草比较早呢?螃蟹上岸都是不正常的,必须要找到原因来处理,如果持续性上岸,时间久了,螃蟹肯定出现问题,严重的会出现水瘪子蟹。
笔者总结螃蟹爬草上岸严重的池塘具有以下几种情况:
1、池塘水草腐烂了,这种池塘最容易天黑以后就开始爬草上岸,如果出现水草大量腐烂,一定要将腐烂的水草捞出,并套换池塘水,最后干撒卫底或者黑臭菌毒清,池塘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或解毒博士,可缓解该类池塘症状。
2、伊乐藻过分密的池塘,这种池塘也容易出现螃蟹爬草上岸,水草过多会影响水体流通,以及水草本身耗氧能力较强,所以导致水体中本身溶氧不足,所以尤其到了天气没有风的时候,这种池塘爬草情况比较严重;如果是这种池塘的话,建议先将水草捞出路子(集中拉草,不宜每天拉草),过分多的也不要太舍不得,过多的水草对螃蟹的生长没有过多的好处,反而会影响螃蟹生长。
3、杀蓝藻的池塘,其实高温这段时间是不建议杀蓝藻的,笔者今年用生物菌控制蓝藻已有多处塘口案例,所以不一定非要去处理蓝藻,有的池塘杀了蓝藻以后晚上会出现螃蟹爬草上岸严重的情况,如果是这类池塘建议及时增氧,如果严重的话抓紧解毒,避免螃蟹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4、底质恶化池塘,近期笔者发现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池塘在水面上会不停的出现气泡翻腾,而且这种出气泡的底下并没有水草,而是空白的,用竹竿轻轻一捅,底部会有大量气泡冒上来,所以这种情况的池塘也会出现螃蟹爬草上岸,严重的直接不吃料的情况出现,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的,笔者建议先换掉部分底层水,然后使用卫底进行定期改底,如果螃蟹长期吃料量少的话先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或解毒博士,第二天泼洒金维安+离子钙,这种池塘情况尤为严重,所以一定要注重。
最后池塘螃蟹爬草上岸说明池塘环境出现了问题,可能是底层溶氧底了,也有可能是底层毒素重了,否则螃蟹不会离开水体环境到岸上来的,所以螃蟹爬草上岸尤为注意,这已经是螃蟹告诉你要救命,你还看不明白就会吃大亏了。在高温季节,螃蟹出现上岸趴草的,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用药,首先考虑池塘问题,先采取拉水草和套水(下半夜为好),然后再辅助性用药改底增氧。

五大因素导致螃蟹脱壳不遂的原因



脱壳不遂发病原因
脱壳不遂:又称顶壳、拉脚、带帽,是影响螃蟹每年成活率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出现脱壳不遂时,一定要找明原因,不要随意下药,因为此时螃蟹正处于大量脱壳,诊断不准确乱用药,往往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从4月中旬开始,河蟹第二次蜕壳陆续开始。河蟹蜕壳情况并不理想,拉脚现象多发,有的池塘并伴有顶壳现象。第二次蜕壳绝大多数池塘池边看不到壳,多数河蟹在伊乐藻内蜕壳,因此许多河蟹拉脚现象不容易被发现,许多养殖老板在拉草时才发现有拉脚现象。
原因分析
一、pH急剧升高或大幅波动
由于4月份天气多变,容易出现pH急剧升高或大幅波动。一方面pH过高,可能导致水体营养物质大部分被水草或青苔吸收,藻类缺乏,可供河蟹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少,同时水草过密易导致下半夜缺氧,时间久了河蟹体质会变弱;另一方面,pH过高,会影响河蟹吃料变差,上半夜上边、上草、上岸,严重的还会出现撑爪、环爪等症状,脱壳期出现顶壳、拉脚等症状,降低河蟹的脱壳成功率。
二、底质恶化及亚盐超标
可能由于早期用肥过量,尤其是在坂田上使用过大量农家肥、复合肥的,雨水冲刷可能使坂田上大量肥料被雨水带入环沟内,引发亚硝酸超标。亚硝酸盐严重超标的话,极易引发河蟹下半夜缺氧上岸、上边、上草等现象,处于蜕壳期的河蟹就会因为亚硝酸盐过高,水体溶氧缺乏而出现拉脚等蜕壳不遂现象。
底质恶化,引起底部厌氧菌大量繁殖,底部发热,容易造成底部缺氧,进而引起底部还原性物质如亚盐、氨氮等升高;导致河蟹上半夜上岸、上草,影响河蟹吃料及营养积累。
三、气候多变
4月份阴雨天气较多,昼夜温差变化剧烈,早晚温差一般在5-7℃,最大温差甚至在14℃。由于气候不稳定,导致螃蟹应激反应,造成螃蟹体质严重下降,导致脱壳困难。
四、营养元素缺乏
由于连续阴雨,气温偏低,河蟹吃料状况较差,河蟹营养积累相对来说不充足,河蟹体质往往偏弱,蜕壳期就会因为能量供应不足而出现顶壳、拉脚的情况。且河蟹一二壳间隔时间较短,一壳蜕壳过程中消耗大量能量,河蟹体质尚未得到恢复,二壳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就会出现二壳刚开始就有拉脚的情况。
五、病敌害的侵袭:带病带伤的螃蟹,及易发生脱壳不遂。
解决方案:
1、注意螃蟹脱壳的时间,在预计脱壳前一天泼洒补钙产品。
2、注意脱壳期间的天气情况,早晚温差变化,天气突变,下雨、暴雨之类的天气,这个是对螃蟹是致命的伤。
3、溶氧,夜间容氧问题,很多人对溶氧没有个概念,你可以试想一下你没有氧气能活多久,螃蟹在脱壳的时候是最脆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4、水草,水草是螃蟹的栖息之地,要做好管理,螃蟹在脱壳的时候,是螃蟹的避风场所。躲避天敌之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6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