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亲蟹应注意的问题


一、收集地点
到水质良好,水草丰茂,底栖动物丰富,有河蟹资源的湖区选购;也可先在池塘中人工养殖成蟹,后再从成蟹中挑选亲蟹。
二、收集时间
应选在河蟹上市旺季的后期。因为此时气温、水温较低,河蟹的活动能力减弱,摄食数量减少,在此时收集亲蟹既有利于提高运输成活率,运回后又节省饲料,便于管理。
三、收集标准
应选择体重在100克以上,个体较大、体质肥壮、肢全壳硬、无病无伤、性腺成熟的青壳蟹。不要选购黄壳蟹,因黄壳蟹需再蜕一次壳才能进入成熟阶段。
四、收集方法
把亲蟹放进蒲包,使其腹部朝下,每蒲包重12.5公斤左右。保持湿润,注意透气,以免缺少氧气,发生死亡。
五、收集数量
根据生产情况,灵活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亲蟹交配时雌雄比例一般为2-3:1。因此收集亲蟹还要考虑到雌雄比例,要使雌蟹的数量尽可能多于雄蟹。

相关知识

小尾寒羊引种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小尾寒羊是当前国内著名的优良绵羊品种,被誉为“超级羊”、“国宝”,主要产于山东省鲁西南地区,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推广的绵羊品种,是养殖致富的好项目。小尾寒羊具有繁殖性能高、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已成为养殖业发展的优势品种,目前已被农牧区广泛引种养殖。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小尾寒羊引种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一、养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引种
引种是养殖的第一环节,该阶段的效果直接影响养殖结果。实际工作中为保证引种的成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应熟悉小尾寒羊的自身习性,了解其生活习惯和生活特性,引进适合养殖的品种;其次确定引进渠道的合法性,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种羊场;最后明确引入地的生态环境,对地区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确认小尾寒羊是否可在引入地养殖,同时要建立规范的饲养场所,保证引进羊生活在较为良好的环境。
2.饲养
对小尾寒羊的饲养管理应该采取分群饲养管理模式,可根据羊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组群,对不同组群的羊群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技术,并针对不同羊群提供不同的饲料配方和技术管理。分群管理方式减少了管理的工作量,简化了管理要求,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3.饲料
在养殖过程中,对同一羊群投放的饲料量应固定,不可临时调整,也不宜过多或过少。如不能按照固定值投放饲料,容易造成羊只消化系统紊乱,易患消化道疾病,从而增加羊群的死亡率。增加投喂量最好的办法是在现有固定量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增加饲料量,最后稳定在新的固定值。
4.配种
对种公羊和繁殖母羊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随时观察繁殖母羊的发情情况,做到适时配种。具体做法为:配种前1个月,调整公羊和母羊的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全价;做好各类疾病防控工作,保证羊群体质健康,以此提高羊群受孕率;做到适龄配种,公羊在1岁以上方可投入配种,母羊第1次配种应宜晚不宜早,公、母羊都应在完全性成熟时配种。

二、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是养殖中的重要工作。通常情况下,疫病防治工作可以分为春、秋两个阶段,在这两个时期可以大力展开疫病防治工作。防疫工作的具体内容通常是为羊群注射疫苗,疫苗种类为三联四防苗、羊痘、小反刍兽疫等。
2.虫害问题
羊群除虫工作也是防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如果母羊处于妊娠期,驱虫工作更应谨慎进行,避免因为驱虫造成母羊流产。
3.卫生环境升羊群整体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可降低羊群疾病的发生概率,并能提升羊群的免疫力。养殖中主要从饲草料和饮水两方面着手,不仅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安全工作,同时应该做好圈舍的清扫和定期消毒工作,并保持羊圈处于良好的通风环境内。

鲟鱼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土池和水泥池)和网箱中均可养殖,而在池塘养殖鲟鱼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5mg/L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kg/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kg/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kg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cm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cm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出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的选择及投喂

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苗苗刚下塘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支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

1、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

2、水质管理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息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主、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cm或溶解氧小于5mg/L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少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

1、真菌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霉属和棉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水棉霉等。病鱼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2、细菌性疾病出血病由气单胞菌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

3、寄生虫鱼病主要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4、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州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涌现不少养殖户引进犊牛或者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由于在引牛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和误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故就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引入场的基本条件
引入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否则不能引入。其中消毒设施、防疫设施、保温防寒设施等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
二、引入肉牛的选择
1.个体面貌的选择
生病的牛决不可引入;过肥过瘦、怀孕、带伤带残的牛也不要引入。
2.品种选择
根据用途和适应性而定,从品种、年龄、体重和体质外貌等综合考虑。作育肥用的牛最好是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兼用或肉用品种牛的杂交后代。由四川省宣汉县培育的蜀宣花牛性情温顺,具有生长发育快、产奶和产肉性能较优、抗逆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适应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及农区较粗放条件下饲养等特点,适宜南方饲养。
3.性别和年龄的选择
由于公牛比母牛日增重快、个体也较母牛大,若为单纯育肥,应尽量多选公牛。若要考虑产奶产仔,应按需要选择公母。年龄要根据资金和引入场生产条件而定,一般以5~6月龄为宜。
4.免疫要求
查看免疫记录,重大动物疫病未免、无免疫耳标的牛不要引入。
三、注意问题
1、运前准备
(1)饲料要求。不饲喂饼类、豆科草等易发酵的草料,少喂精料,运前喂七成饱,适量饮水。
(2)车辆选择。汽车栏高不低于1.4米,不可装得太拥挤,牛少可用木栏相隔。一般4米车厢装两排,6米车厢装3排。后排牛头和前排的牛屁股错开,牛前胸处绑一粗的横杆以减小惯性。牛头朝前,车辆要减少起停,防止牛站不稳。一般大牛在前排,小牛在后排。若为铁板车厢,应铺垫锯木屑、稻草等防滑物品。
(3)防止应激。可选用3%肉牛复合预混料防止应激,一般按干草与精料比70:30或80:20为宜。也可将一些矿物质及电解多维加入饮水中,可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影响。
(4)装前消毒。装车前要用消毒液对车辆和所用物体进行彻底消毒,最好采用3种不同成分的消毒液分别彻底消毒3次,待车辆晾干后装车。
(5)办理手续。引进牛装车前,需要将各项手续办理齐全,包括交款发票、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免疫证明、监测报告等,以备查验和为解决纠纷提供证据。

2、运输要求
(1)时间选择。以选在春秋为宜,因为这个季节温度、湿度较适宜,牧草丰富,牛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能尽快适应引入地生活。冬季选择晴天运输,要晚出早收,避免早晚和天气寒冷时运输,防止运输途中感冒等病发生。夏季应选阴天,早晚时间延长,中午前后多休息,避免中暑。
(2)车速要求。不超过40公里/时尽量匀速行驶,转弯和停车时均要缓慢减速。运输中每隔2~3小时应停车检查一次,将躺下的牛赶起以防止被踩踏。运输超过10小时的应中途休息给牛饮一次水。运输途中避免鞭打、急拉急拖等鲁莽行为。
(3)途中应激处置。若发现运输途中牛应激较为严重,可给牛注射普鲁卡因等防应激药物,以减少由于运输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应激。
3、入场要求
进场前两天至少进行3次圈舍和环境消毒;入场后休息两小时再饮水,尽量满足原场饲养条件,并适当减少不易消化的食物,添喂青草或青干草等。入场后的前3天,每天两次注射磺胺嘧啶钠或者青霉素,可有效预防引进牛感冒、拉痢和应激反应,有条件的可口服老姜红糖水,调理引进牛的生理状况。新引进牛要隔离观察15天以上,并按免疫程序适时补免或加免,口蹄疫、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热等均应免疫。还应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体内驱虫,用伊维菌素体外驱虫。最后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群饲养。
4、其他要求
必须按规定搞好进出场、装前装后车辆和接触人员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内外传播。带上毡布等备用,夏季遮阳,冬季遮风,雨天遮雨。整个过程拒绝无关人员参观,防止交叉感染。饲养员和兽医等接触人员忌穿红色服装,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美国青蛙商品化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美国青蛙(以下简称美蛙),是继牛蛙之后引进的又一大型肉蛙新品种,近几年已先后在国内部分省市试养成功,由于媒体的宜传和美蛙贩子的鼓噪,美蛙的养殖很快掀起高潮,但这一从众的养殖行为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大批肉蛙,一直停留在倒苗卖种阶段。这虽然使少数美蛙贩子先富了起来,然而大批养殖户却处于自认例霉或骑虎难下的局面。美蛙养殖为何徘徊不前呢?1的O年以来我们先后走访考察了长沙和常德市的汉寿、鼎城、武陵一县两区的部分美蛙养殖专(兼)业户,同时总结了自己近年的养蛙实践,认为: 美蛙养殖难以形成大气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养殖者自身来说,要使美蛙生产形成规模,猫切实解决好儿个养殖难题。

首先是防逃问题 与某些资料美蛙不髻逃逸的结论相反,在养殖工作中如稍有疏忽,美蛙极易逃跑。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一县两区肠环以上的养殖户发生过美蛙逃逸现象,而美蛙出逃后重新找回的希望只有20%左右。美蛙防逃问题不可小视。常德市鼎城区一养殖户采用大臼野外粗放形式养蛙,蛙田四周用鱼网围护,然19蛇年7月的一个雨夜里,千把只美蛙即逃亡大半,损失上万元。美蛙后腿长而健壮,有谁个关节,跳跃力强,1只 170克的中蛙起跳后可轻易越过高1米左右的障碍,在逃跑时一纵可跨越1.5米的距离。此外美蛙还有攀高、钻洞、准确寻找方位的本领。据观察、了解,美蛙在下述几种情况易逃逸:一是新近购回的种蛙或自养的美蛙移池、转场时,美蛙因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乱跳。二是美蛙在夜晚显得尤为活跃,容易出逃。三是下雨干扰栖息环境或造成池水上慢,使美蛙出逃。此外人为干扰、噪音以及追捕活食,也会促使美蛙跑出来。因此,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的防逃方法成为广大养殖户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饵料问题美蛙要吃活食,且食量很大。研究证实,其胃的最大容积比空胃大10倍以上,一次进食量可达其体重的1/3。如果饲养一、二百只美蛙可通过诱虫、投喂小鱼虾、蚯蚓等解决饵料问题,那么饲养成千上万只美蛙时,饵料来源就成了一大难题。即使勉强解决了饵料来源,成本也是相当大的。对此,各地水产部门和有关专业人员主张通过多渠道解决美蛙活饵来源。但笔者经考察和试养,认为这几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如捕获小鱼虾就受捕获场所和数量限制,况小鱼虾捕后易死亡变质,美蛙不爱食。诱浦昆虫需有电源、好天气,美蛙饲养量大时,需同时吊多盏黑光灯,且只有上半夜效果好。蛆如、黄粉虫、福寿螺、蜗牛、蝇蛆等动物性饵料繁殖率虽高,但个体太小,生长期过长,不能及时大批供美蛙食用。人工膨化饲料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配方,适口性差,人工驯食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目前美蛙饵料解决途径虽多,但只能应一时之需,还难以摆脱依赖天时地利的状况。美蛙饵料来源紧张,进而提高了养殖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蛙养殖规模化。

再次,是灭挂的提纯夏壮间迎这个间地尚禾引起广大养殖户的重视,殊不知这确是影响美蛙商品质量、成活率和饲养效益的重要因素。人工饲养状态下打破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品质低劣的美蛙个体有了相对多的存活机会,降低了所养英蛙的总体品质。武陵区一养殖户从1989年至1993年这段时间内,靠3对种蛙育出大批蟒蚌、幼蛙、成蛙,售给30多家农户,然无一农户见成效。什么原因呢?据反映主要是蟒鲜和幼蛙的死亡率高,购回的成蛙易患红腿病。这实际上是近亲繁殖所致。要解决这个间题,就需要养殖者学习掌握遗传学基本常识,在亲蛙的培育上尽耸选原种或异地原种配对。而目前,部分致富心切的养殖者将大批近亲配种繁殖的美蛙蟒抖或幼、成蛙买来倒去,导致美蛙个体变小,抗病力下降,成活率低下,这一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最后是防病治病问题我们接触的养殖户中,绝大部分都反映美蛙出现过各种疾病。有的养殖户尽管工作细致,管理周到,仍因美蛙患病而造成损失。美蛙患病一般初始症状单一〔如病毒感染后,早期可发生红腿病、烂皮病或肤每病等:有时蛙休完好,只是不食不动,很难判断病因),若治疗不及时。就会发展成多种疾病共存。且传染很快。但诸多养殖者尚不能及早发现美蛙的疾病,也不会对症下药,有的乱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结果适得其反。美蛙的各种疾病是困扰广大养殖者,阻碍笑蛙批量化生产的难题之一。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除了农业、水产部门加强对特种水产品的宏观管理、把握正确的养殖导向、普及美蛙养殖技术外,更重要的在于广大养殖户要走出以倒卖美蛙苗种为目的的养殖误区,树立良好的养殖动机。计划养蛙前应掌握有关技术,广泛搜集信息.准确了解市场行情,避免盲目上马,胡乱引种。

发展特禽养殖应注意哪些问题


尽管特禽的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如果饲养不好或是产品不能以较好的价格及时销售,都可能造成生产损失。因此,在进行特禽饲养决策时,需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依法养殖特禽大都是在最近几十年才进行驯化饲养的野生禽类,其中有的还属于省级保护动物,在一些地区其销售和食用违反了地方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或条例,有可能受到处罚。

在当地属于保护动物的特禽,如果要饲养和销售则必须到当地相关的行政执法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2.了解其市场需求市场对特禽产品的需求是决定生产效益的主要因素。目前,特禽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其原因一是特禽的饲养数量步,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少,由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高价;二是因为特禽的生产性能比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特禽产品的价格比较高,其市场销售量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广大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大多数人没有形成对特禽的消费习惯,这对特禽的生产是一种重要的制约因素。

3.树立科学的生产和经营观念以往乃至目前,许多特禽生产和经营者还把生产的主要目的放在炒种上面,这种投机性的经营方法无法保证稳定的生产效益。

随着特禽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范围的扩大和消费者对其实际价值的深入认识t炒种行为会越来越被广大生产者所认识,其投机所产生的巨额利润的机会会越来越少。

4.加强对养殖技术的探索特禽的驯养时间大都相对较短,其生理、生态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还没有被深人了解,目前所提供的一些生产技术也只是在已经进行的驯化饲养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一些推断。要提高特禽的生产水平需要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

5.积极开发特禽市场特禽由于其特有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很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特禽的消费还没有为普通居民所接受,因此,应当积极开发特禽的销售市场,疏通供销渠道,引导居民消费。对于一些特禽生产或销售者还应该考虑在出售产品的同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烹调加工方法。

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甲鱼养殖者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但如果转塘过程中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甲鱼发病,而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
甲鱼经过一个冬季的饲养,温室内的空气质量、水体理化因子各项指标都达到了一定的浓度,甲鱼被迫适应室内环境,若不经过锻炼调整,直接投放到外塘时,当环境突变时就难以适应。主要表现为甲鱼上食慢,应激反应大,内脏生理机能紊乱,机体免疫力下降,易诱发多种疾病,如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鳃腺炎、白底板病等。具体预防措施:
1.温度调整
转池前做好时间安排,温室提前5~7天时间采取逐步降温,缩小室内外温差。开始1~2天可采用开门窗自然降温,然后可结合外塘水温,适当加注外塘池水降温,降温幅度以每天下降1~1.5℃为宜。当室内水温基本与外塘水温一致时,可将温室甲鱼投放到外塘养殖。
2.疾病防治
健康的甲鱼在降温前可强化培育5~7天,一般在饲料中添加Vc、消炎类抗生素等,防止在搬移途中弄伤感染。生病的甲鱼最好在温室内治愈后再转池,因温室环境相对稳定,治疗条件比外塘好。
二、外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前,先对外塘的底质和水体作彻底杀菌消毒,新挖池塘先加水10~15厘米,用20~30克/立方米漂白粉或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清塘,5~7天后加注新水至60~80厘米,水位浅便于外塘水温的升高,避免水体上下层温差大;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
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
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
(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刺激性小的溴制剂、碘制剂、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
(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
(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雏鸭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雏鸭的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细致工作,刚出生的雏鸭还没有对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应尽量在雏鸭出壳后36小时内运到育雏室,远距离运输也不要超过48小时,若是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到达目的地的雏鸭体质虚弱、难饲养,进而加大饲养成本,严重时还会出现雏鸭死亡等情况。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雏鸭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天气预报
在运输雏鸭之前,留意看运输雏鸭沿线地区的天气预报,防止雏鸭在调运的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给运输带来不便。恶劣天气容易影响雏鸭的体质、成活率等,遇到恶劣天气时,一方面可以重新调整雏鸭的调运计划;另一方面应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尽快赶到目的地,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2.选择健康雏鸭
选择出雏期正常一致的雏鸭,提早或延缓出壳的雏鸭均不宜选择;选择绒毛颜色纯正一致、清洁且有光泽,大小均匀一致,卵黄吸收良好,抓在手里挣扎有力,行动活泼的雏鸭。
3.安排车辆及笼具
雏鸭运输,最好选用专业运输人员驾驶专门的运输车辆,配足专门的运输笼具。笼具四周有适当的通气孔、底部要平且柔软,笼具不得有变形,笼具的数量要根据装运雏鸭的数量、季节、气候、路途等情况配足。装卸笼具时要小心平稳,避免倾斜和滑动,留有适当空间,做到有利于空气流通。
4.做好防疫工作
一方面做好运输车辆及笼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另一方面运输雏鸭前要了解沿途有没有疫区,如果有疫区,则千万不能经过,以免雏鸭通过疫区时感染上疾病。因为疫区不是常有,所以这一项工作往往最容易被养殖户忽视,而实际上这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如果通过疫区时不幸被感染上疫病,会给当地的禽业养殖带来巨大的危险。
5.适宜时间装运
运输时要选择适宜时间装运,夏季防中暑,不顶烈日行车。冬、春季要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运输,做好保暖工作,不让冷风直接袭击雏鸭,防止雏鸭着凉感冒。
6.强化途中管理
运输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雏鸭养殖知识和经验,能观察雏鸭精神状态和异常反应,能采取相应紧急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雏鸭在途中安全。
7.做好对接工作
在运送之前双方应联系好接收地点、接收人员及备留电话等,待雏鸭一到,直接运到育苗场地,保证雏鸭不在中间停留。
8.及时开水开食
雏鸭到达后应立即放人育雏室,休息片刻,喂加有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饮用水,待鸭活动2~4小时后就可以开食了。

1、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补充营养,以增强雏鸭抵抗力。另外,将雏鸭放入1-2厘米深的浅水盆中进行点水。天气暖和时,点水可在室外进行。一般用竹筐装好挑到清水塘边,将竹筐轻轻浸入水面少许,让雏鸭饮水和湿脚。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日延长嬉水时间。
2、开食一定要在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进行,可用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1787,-1.00,-0.06%)和细麦糠,并适当补充些洗净的青饲料。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每日7-8次。
3、地面平养时,应注意雏鸭群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14只左右,第3周以后不应多于10只。密度过高,易堆积,密度过低,不保暖。
4、雏鸭生长适宜温度25-30℃,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灯泡或红外线灯取暖。通常可根据雏鸭数量用塑料薄膜围成一大小合适空间,里面点灯泡1-2个,做成保温室,采取自温育雏。
5、在最初3-4天全天24小时光照。一方面,保证雏鸭能充分的进行采食和饮水;另一方面,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钙、磷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6、为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雏鸭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少量氟派酸、敌菌净或土霉素,并注意搅拌均匀。
7、在饲养前,应注意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一般用20%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以后每周应定期消毒1次。
8、雏鸭2-4日龄时,应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日龄左右注射鸭瘟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
9、在运输鸭苗时,夏季应避开高温高热天气,以减少鸭苗的损伤。

锯缘青蟹亲蟹


(1)亲蟹的来源用作育苗的亲蟹一般从当地自然海区采捕的抱卵蟹,或从养成池、育肥池选出的膏蟹。自然海区采捕的亲蟹孵化率较高,养成池中的亲蟹次之,育肥池中的亲蟹孵化率较低。

(2)亲蟹的选择与运输选择那些已交配过的卵巢完全成熟的膏蟹或抱卵蟹,体肢完整无伤残,身体强壮,个体达250克以上,体表无寄生物,抱卵蟹的卵子上无聚缩虫等。亲蟹在运输过程中切忌拥挤,要覆盖一层海草以保持水份。

(3)亲解的培育亲蟹培育的好坏是育苗成败之关键,严格的管理必不可少。

①培育池亲蟹培育池、桶要事先铺设一层5-10厘米的细沙,细沙要经反复淘洗以防污染水质。按0.5-1只/平方米在池中布置80目的气石,0.5-1吨的塑胶桶1-2只气石便可。培育池上方要用黑布遮光。池底要设置蟹屋,供亲蟹栖居。保持安静的环境有利于亲蟹安心待产。

②培育密度亲蟹的培育密度不宜过大,以1-2只/平方米为宜,0.5-1吨的培育桶(缸)最多放一只。膏蟹同换卵蟹要分开培育。

③投饵亲蟹的饵料以贝肉、沙蚕为好,杂鱼虾次之。早晚各投饵一次,投喂量一定要充足,以略剩为宜,投饲过量易污染池水。

④温度水温直接影响胚胎发育的速度,在20-29℃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其关系如下:

D=6632.6(t-4.8)-2.03(式中D为天数,t为水温)。

⑤盐度亲蟹只有在纯海水中才能产卵孵化,所以池水盐度须在0.020以上,以0.025-0.030为好,低于0.020会导致亲蟹流产。

⑥换水育苗用水经沉淀24-48小时,经砂滤、100目筛绢过滤后方可进入培育池。亲蟹培育期间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日换水80%,换水时盐度、温度不易过大,最好与原水一致。

⑦其他管理措施牋整个育苗期间,每天要加强检测水质,pH值维持在7.8-8 .5,氨氮100毫克/立方米以下。控制光照度800-1000勒克司,充气量以波状为宜。每天还要吸污清除残饵粪便,并观察亲蟹摄食情况,检查卵子的发育情况。

肉牛育肥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肉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牛肉营养丰富,风味较好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加强肉牛的饲养管理,采取科学的育肥技术,可提高肉牛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育肥须注意的几个方面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

肉牛养殖要分阶段的进行,对于不同阶段的肉牛要提供不同的草料配方,以满足不同阶段肉牛的营养需要。因幼龄牛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主要以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为主,因此,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需求量较多,需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钙、磷的量,多增加饼粕类饲料的比例;肉牛成年后,尤其在育肥后期,主要以脂肪的沉积为主,这时则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饲喂量。

牛是反刍动物,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为了提高育肥效果,同时要喂一些精饲料,注意日粮中的精粗饲料比例要适宜,可根据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合理的确定最佳的粗精比,通常有育肥前期粗料量为55%~65%,精料量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为粗料15%~25%,精料85%~75%。

在提供饲料时要注意肉牛在育肥前期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以中高型为好,否则不利于肉牛的生长发育,在中期则可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尽量满足增重的营养需要,在育肥后期是肉牛脂肪的沉积期,此时要增加精饲料和食盐的饲喂量,以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如果此时肉牛出现食欲较差的情况,则要注意减少精料的饲喂量和饮水量,并且控制运动。在饲料的性状上一般饲喂颗粒料要比粉状料好,因此,在对饲料进行加工时不宜加工过细,否则会影响到肉牛瘤胃的健康,还会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2、加强日常的管理

在育肥前要对肉牛进行分群,分群的原则是依据不同的品种、性别、体重、年龄、强弱和采食量来分群饲养,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以减少群体间发生打斗的现象。要注意一旦分群后不可随意的改动和突然的调群,以保证肉牛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肉牛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还可以保障肉牛的健康和提高繁殖力,因此要给肉牛提供适宜的环境。牛舍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做到冬暖夏凉。通常保持牛舍的温度在9~16℃,相对湿度在50%~70%即可。运动场内也要保持干燥无积水。做好日常卫生清理工作,及时的清理舍内和运动场的粪污,并定期的消毒。舍内和运动场内的料槽和水槽也要定期的进行清洗。

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2次,以保持肉牛体表清洁,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每天都要保持肉牛有一定的运动时间,让其接受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增加体质,但是要注意对育肥牛则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体能的损耗,影响增重。另外,在炎热的夏季还要避免阳光直射牛体。

对肉牛进行合理的饲喂。注意饲料的质量,在饲喂前要检查好饲料中是否有杂物和污物,以免影响到肉牛的食欲,引起消化不良。不可饲喂肉牛发生霉变或者受污染的饲料。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则要适当的调整饲喂时间,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段喂牛,以提高采食量。每天可以饲喂2次,早晚各1次,以让肉牛有充分的时间反刍和休息。

3、严格免疫和消毒

肉牛养殖场要注重消毒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和繁殖的季节对场区、牛舍、用具和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消毒,以后则要每月或者每周消毒1次。牛床要每天都用清水冲洗,并且在产犊前后以及饲养新牛前将产房和空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养牛场要建立健全的卫生消毒和防疫制度。牛场的各区要严格的区分,在各区和牛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盆),其中的消毒药液要及时的更换,以免失效。进出人员要严格的消毒。肉牛养殖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尽量避免从外地购牛,以免带入传染病。如果从外地引进牛则要做好相关疫病的检查工作,并对新购入的牛进行全身的消毒和隔离观察、驱虫工作,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可入舍养殖。

4、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驱虫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工作,可以增体肉牛的体质,预防和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每年都要在春秋两季对牛群分别驱虫1次,另外,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时各驱虫1次。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进行发酵处理,以杀灭虫源。选择的驱虫药要求广谱、高效、低毒。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工作,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肉牛患病,要及时的隔离,并进行准确诊断,对症治疗,如果肉牛患有传染病,要及时采取措施,隔离饲养或及时淘汰,并对全群检疫,对健康牛紧急预防接种,病牛接触过的地方要彻底消毒,或者实施烧毁,以彻底的消灭病原菌。

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短期育肥牛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以短期育肥牛作为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真正搞好肉牛短期育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选择好育肥牛

育肥牛要选改良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杂交改良健康无病、体重在250千克以上,年龄在1~2周龄的未去势杂种公牛,选择眼亮有神,鼻镜湿润,嘴巴大,食欲强,采食量大,四肢粗壮,被毛光亮,体躯长,胸深而宽。

2.选择好牛舍温度

牛舍内温度要保持在5℃~1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增重,还会掉膘。冬季牛舍要保温,加盖塑料布,用稻草或泥堵住墙壁上的漏风处等,既保证舍内温度,又便于采光,同时牛体本身散发的热量也不会流失太大。牛也可正常育肥增重,夏秋季防止日头曝晒、雨淋,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做到冬暖夏凉。

3.选择好饲喂方法

育肥前要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用虫克星,每10千克体重皮下0.2毫升,或口服剂量为千克体重0.1克;驱虫三日后,每头牛口服大黄去火健胃散350~400克健胃。饮足水,先粗后精,最后饮水。为减少能量消耗,不放牧,不运动,舍饲拴系饲养,定时定量饲喂,定时饮水,冬季饮温水,水要干净、新鲜,每顿让牛吃饱,尤其是粗饲料,要铡细,饲草要干净。要选择春、秋、冬季育肥,因夏季天气炎热,蚊虻多,影响肉牛肥育效果。

4.选择好饲料搭配

要根据不同体重和增重速度制定饲料给量和搭配,育肥前期:酒糟6~8千克、玉米面2~3千克、豆粕0.75~1.0千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5千克,开始喂酒糟时少量添加,待10天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喂量;育肥中期:酒糟10~15千克、玉米面3千克、豆粕1千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4~5千克;育肥后期:酒糟10~15千克、玉米面2千克、豆粕0.5~1千克(或尿素100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3.5~5千克。吃剩下的饲草饲料不能过顿或过夜,洒糟要新鲜优质,腐败、发霉及冰冻或带砂土的不能饲喂,以防中毒。催肥用壮乐康效果更好。如利用尿素代替豆粕时,要将尿素先溶解在少量水中,拌在精料中喂给,切忌不能溶在水中直接饮用,尿素喂量一般成年牛每头日喂量不超过100克为宜,以免中毒。

5.搞好防疫和畜体卫生

牛在育肥前要搞好免疫及预防注射,牛体每天要刷拭1~2次,保持牛体卫生,饲喂用具要清洗干净每天消毒2次(早晨1次,下午1次)。牛床、过道、墙壁要定期用火碱或石灰消毒,闲杂人员不准出入牛舍。

6.选择好出栏时期

经过3-4个月短期育肥,牛已达到膘肥体壮,一般屠宰率可达58%,净肉率达50%,平均日增重可达1.25千克以上,此时育肥牛已增长到一定体重,如市场价格看好,应迅速出售,卖上好价。否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降低增重速度,影响经济效益。

鸡场接种免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的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中毒病等常见基本得以控制,而传染性疾病乃是我国养鸡业的主要威胁。免疫接种乃是防止疫病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鸡场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制关重要,鸡场在进行免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疫苗的问题

疫苗的保管和运输直接影响疫苗的质量,也是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会使疫苗免疫效果下降。过期的疫苗坚决不能使用。在购买疫苗时要选择正规厂家,能保证疫苗质量,不能贪图便宜。选择适合本地区血清型制备的疫苗,有些新上市的疫苗常有针对性,是根据当前疫病流行情况制备的,可听从兽医推荐。

2、免疫途径的选择

免疫途径有滴鼻、点眼、滴口、饮水、刺种、注射和气雾免疫。疫苗再好,免疫途径不正确,也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如饮水免疫,优点是大群免疫省时省力,但缺点是每只鸡的免疫剂量不准确,有的饮水少,可能达不到免疫剂量。眼和鼻很少沾到疫苗,不能使呼吸道局部产生抗体。所以第一次免疫最好是滴鼻、点眼。法氏囊免疫滴口,饮水免疫一般不做初免用。第二次以后的加强免疫可选用饮水。新城疫IV系、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采用滴鼻点眼,抗原进入的途径可通过鼻、眼黏膜进入体内。黏膜接种能很快进入淋巴循环系统。点眼后,疫苗抗原直接刺激眼底的哈德氏腺和结膜下的弥散的淋巴组织,可以局部形成坚实的屏障。

3、疫苗的使用方法

滴鼻、点眼。免疫操作时,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和鼻腔内,滴完就将鸡扔下,往往疫苗滴也随之落下,必须看着吸收进去。

饮水免疫。要尽快饮完,事先停水,冬天停水2-3h,夏天停1-2h,最好在th之内将疫苗水饮完。要保证水质,不能用含漂白粉等消毒剂的自来水和含有金属离子的水,也不能用金属饮水器。盐、碱含量较高的水应煮沸冷却后,去掉杂质沉淀后再稀释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时,饮水中加入1%-2%的脱脂乳粉,能起到保护疫苗的作用。注射的疫苗要用完一瓶再兑一瓶,不要一次性全兑完,否则放置时间过长免疫效价会降低,特别是大群的鸡场,有时一天注射不完。

气雾免疫,常有应激反应,一般较少应用,常引起呼吸道感染。气雾引起的应激反应与雾粒大小成反比,所以有呼吸道病史的鸡群更适于采用较大雾滴的气雾免疫。

刺种,常用于鸡痘,接种翅膀下,刺种后3-4天,刺种部位红肿、水疱及结痂,2-3天痂皮脱落示为免疫成功,否则需要重新补种,特别是鸡痘多发地区,常因免疫失败而发病。

4、不合理的免疫

免疫剂量过大。有的养殖户盲目加大使用剂量或频繁免疫,有时会造成免疫抑制或疫苗抗原与体内免疫抗体中和而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新城疫的免疫不合理情况甚多,而常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药物干扰免疫的效果具有普遍性。特别是使用活菌苗时,免疫前后5天都不能应用抗生素,一些药物的酸碱度和大多数的抗生素都以盐类形式存在,虽然抗菌素对病毒无效,但这些含有酸碱及盐类物质也会破坏疫苗的免疫效果。长期用过量的抗菌素特别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都能破坏鸡的白血细胞、淋巴细胞而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

不同疫苗间的干扰。有些疫苗之间相互影响或干扰,不宜同时使用或近期连用。除非二联苗、三联苗,养殖户不要自己擅自混合使用。

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的疫苗在动物体内抗体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如鸡在开产前已注射了新城疫油苗,经50-60天再进行一次IV系苗接种,一起启动免疫即可,可有的养殖户认为接种次数越多越好,便每月免疫1次,造成免疫麻痹或中和抗体效价,而易导致发病。

5、母源抗体的干扰

种鸡在开产前都进行了免疫,其自身的某些抗体会传递给下一代,对雏鸡抗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当疫苗接种过程中,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发生中和,而导致免疫失败。所以鸡群应做免疫监测,根据母源抗体的效价高低来确定首免时间。

6、鸡体自身因素对免疫的影响

体内存在某些疾病,如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新城疫、腺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等都可引起免疫抑制,或降低免疫水平。营养缺乏:鸡群健康状况不佳,机体消瘦,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而导致免疫失败。应激因素:免疫前后鸡群处于强烈的应激期,如疾病、骤冷、酷热、限饲、转群、断喙、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及其他疫苗接种恢复期等,都可削弱免疫应答能力,还可使体内免疫抗体急剧下降,也影响再次的免疫效果。

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根据本场的发病史,常发病的季节,饲养鸡的用途及饲养期,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疫病的流行情况及免疫接种所用疫苗的种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
1.发病史、季节对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已发生过的疾病,必须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非不得已时不使用;而鸡痘,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免疫时间或是否免疫应根据季节来确定,鸡痘在夏秋季节,可适当提前免疫;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夏秋季节可不免疫。
2.鸡的用途及饲养期所饲养鸡的用途及饲养期均是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问题,作种用的鸡不仅在育雏期需要接种发氏囊疫苗,在开产前还需接种法氏囊油乳剂灭活苗,而商品鸡则只需在育雏期接种,饲养期较长的鸡如蛋鸡种鸡须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而白羽肉鸡如AA,艾维因型却不需免疫。
3.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水平决定首免时间和是否需要补免。雏禽鸡城疫的母源抗体在7日龄时逐渐消失,因此新城疫首免应在7天左右进行。机体才能建立完善的免疫保护;若雏鸡的马立克氏病毒母源抗体水平较高,除在1日龄首免则须在8—12日龄时重复免一次与父母代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4.不同疫苗间的干扰新城疫疫苗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使用间隔不少于一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使用间隔不少于一周;对接种脑脊髓炎疫苗的种鸡,免疫前后两周内不应接种其他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5.活苗与死苗的同时使用弱毒疫苗接种后一般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6个月,而油乳剂灭活苗产生免疫力较慢,一般在15天后,免疫期也较长,因此采用弱毒疫苗与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免疫是目前控制鸡新城疫较好的方法。
二、选择恰当的疫苗目前市面上的疫苗种类繁多,国产的,进口的;弱毒苗,中毒苗,灭活苗,铝胶苗等,而鸡场必须选用高质量,高效价,毒力强弱得当,与本场血清型相符合的疫苗。
1.疫苗的效价若疫苗过期或无标签,未用冷藏设备保存,或经反复动融,阳光直射,储存温度过高,效价都会降低,达不到应有抗原含量,不宜选用;疫苗的贮存有严格的要求:弱毒疫苗在0℃以下保存;菌苗、油乳剂灭活苗、铝胶苗应在4℃—8℃保存,而马立克氏病的Ⅱ型苗(SBI)和Ⅰ型苗(CVI988)必须在液氮罐中保存。
2.疫苗的血清型有些疫苗有多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不一定有交叉保护作用。因此使用疫苗时其血清型应与本地(或本场)流行疫病血清型一致。
3.疫苗毒株强弱现有疫苗大多数有弱毒株,中毒株,强毒株之分,毒力强弱不同,适用对象及接种时间也有差别。如新城疫Ⅳ苗,克隆-30可用于雏鸡,而Ⅰ系苗属于中毒苗,一般只能用于60日龄后的鸡。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宜用H120后用H52。因此,只有选用当地分离的变异株或选用抗原性与当地变异株接近的病毒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或使用标准毒株及变异毒株联合制成多价疫苗,才能有效地保护鸡群不受变异株的侵袭。
三、正确使用疫苗所选用疫苗的种类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差异,包括疫苗的稀释液的选择,免疫接种的途径,疫苗剂量等。
1.稀释液的选择对需要用特殊稀释液的疫苗,应用指定的稀释液,如进口苗、HVT苗等;其他一般疫苗可用清凉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作稀释液,不能随便用山水、河水、自来水等作稀释液,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免疫接种途径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免疫途径及最佳接种方法,如鸡痘疫苗宜采用翅内侧刺种,不宜注射或饮水;新成疫弱毒疫苗用滴鼻或气雾法免疫较好,Ⅰ系苗则用注射法免疫。而油乳剂灭活苗,铝胶疫苗宜采用胸部或翅膀肌注,不宜皮下注射,更不能口服,滴鼻、点眼以及紧急接种。
3.疫苗的剂量所用疫苗剂量应严格按其说明进行,若接种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免疫麻痹或毒性反应。
四、免疫期间药物的使用在免疫期间饮水和饲料中不能随便添加药物。
1.降低免疫效果的药物接种疫苗前后2—3天应禁止对鸡舍消毒;不宜服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可引起免疫抑制或毒性较强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接种菌苗时不宜投服抗菌药。
2.增强免疫效果的药物供给含疫苗的饮水前2—4小时应停止饮水供应(视天气而定),并在饮水中、可加入1%—2%的脱脂奶粉或0.1%—0.2%的脱脂奶或山梨糖醇,增加效果;也可添加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左旋咪唑,黄芪等;减轻疫苗反应,可加入,红霉素,泰乐菌素,蒽洛沙星。鸡场在免疫时应注意的问题还很多,如应激反应,营养水平等,诸多能使鸡群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因素存在,都会影响鸡群免疫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1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