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如何做好养殖虾蟹塘口管理工作?

yZ023.cOm��年的3月份,是蟹种放养后的第一次蜕壳期,又是小龙虾开始投放苗种的时期。俗话说:“三月天,孩子脸”,说变就变。3月份气候特点是雨水渐多、乍寒乍暖,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天气较为常见。这种天气对虾蟹养殖是个挑战,尤其是在蜕壳期,如果恰好遭遇了倒春寒,极有可能发生蜕壳不遂等症状。结合三月份的气候特点,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养殖塘口要早上水
养殖塘口早上水,特别是田板早上水,有利于减缓倒春寒天气条件下的水温变幅,保持池塘水温总体稳定。具体要求:环沟型虾蟹塘应尽早将水位加深至田板30厘米左右,平底型虾蟹塘水位保持在48厘米左右。通过适当加深水位,增加水量,可以减缓养殖水体的温差变幅,使虾蟹有个适应过程。
养殖塘口早上水,特别是田板早上水,有利于风浪增氧,保持池塘溶氧供应充足。目前大部分塘口溶氧不足,虾蟹过于集中在占池塘总面积不超过1/4的环形沟内,加上前期水温偏低,硅藻等优质藻类处于休眠状态,肥水不当加重了养殖水体的负担,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现象突出。同时,环形沟内的伊乐藻刚刚开始生长,光合作用供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密度条件下的虾蟹生长需要。如果虾蟹长期处于缺氧环境,体质就会下降,食欲不强,饲料利用率低。加上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中毒,使虾蟹体质更加脆弱,对蜕壳极为不利。
二、加强投喂管理,做好夜间巡塘工作
3月份,随着气温的上升,应逐渐加强投喂管理,选择优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日投喂量基本掌握在虾蟹体重的1%-1.5%之间,具体日投喂量应该根据天气和夜间巡塘观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在夜间10:00钟左右到塘口观察,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超过90%,第二天一早观察没有剩食,说明投喂量刚刚好;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剩余超过10%,第二天一早观察还有剩食,说明投喂量过多,应减少投喂量或停喂1-2天;如果投喂的饲料摄食量没有剩余,第二天一早观察水质较浑浊,说明投喂量不足,应加大喂食量。
三、适时肥水、调水
对于“瘦水”塘口,根据天气情况,在3月10日-3月15日之间进行一次肥水,同时补充一次磷酸二氢钙等钙、磷微量元素,为虾蟹下塘后第一次蜕壳做好充分准备,促进虾蟹顺利蜕壳。
四、加强病害防控
河蟹烂肢、黑鳃可以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处理,严重的可连用两次,用量用法参照说明书或遵从医嘱。虾蟹应激反应,应找准原因,对症处理。水温剧变,可通过加水保温缓解;氨氮、亚硝酸盐超标,可通过换水、增氧、解毒等方式处理;新塘口农药残留,主要侧重于使用硫代硫酸钠解毒。泼洒高稳VC或葡萄糖有利于缓解应激症状。蟹塘“沙虫”主要有大型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构成,大量繁殖可引起水色“白浊”,藻类缺乏,光照不足,溶氧不足,对水草和虾蟹生长十分不利。
在必须要杀虫的情况下,可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处理,采用点杀、局部杀的方式处理,不提倡全塘杀灭,防止用药不当造成损失。使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杀虫,必须要晴天溶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避开虾蟹退壳高峰期,阴雨天气、缺氧天气禁用。青苔可结合腐植酸钠、底改、肥水同步进行。

相关知识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预防秋季蟹塘底质恶化



入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昼夜温差较大,秋高气爽的天气适宜蟹虾鱼类快速生长,尤其是河蟹,在这段时间还有一次蜕壳,这次蜕壳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取得全年河蟹生产丰收的关键时期。加强日常管理十分必要,秋季蟹塘底质恶化主要有以下原因,广大养殖户要根据具体原因,做好防控措施。
一、原因
1、大量的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中残余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条件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沉积于池底,造成底泥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再迅速升高,造成池底发臭。
2、水草腐烂
蟹池中移植的水草大多以伊乐藻为主,而伊乐藻耐寒不耐高温,高温天气伊乐藻会萎缩、发黄、腐烂而引起底质恶化。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蟹池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二、危害
造成蟹池氧气不足,PH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升值,导致有益微生物下降,有害细菌再大量繁殖,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饲料效率不高,养殖成本增加,养殖风险加大,重则引发河蟹发病。
三、防控措施
渔民有“养蟹先养水,养水先改底”的说法。蟹池底质的好坏不仅影响河蟹的蜕壳、生长,直接关系到养蟹的效益。因此,加强蟹池的底质改良十分重要,不可忽视,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对蟹池的底质加以改良。
1、根据天气、水质状况、河蟹活动情况进行合理投饵、科学投饵,饵料控制在投饵后3小时内吃完为宜。
2、每7-10天用沸石粉、底净宝等底改药物交换使用,吸附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3、使用曝气增氧机时,应尽可能地延长开机时间,通过增氧机曝气的功能作用改善底层环境。

三月份河蟹池中青苔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方法



3月份的春季生产调研,走访了很多河蟹养殖户,经过了很多河蟹养殖塘口,发现了很多河蟹池塘里或多或少的生有青苔,池塘中出现青苔对河蟹成活率、规格、产量和效益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面就青苔产生、危害、防治方面与河蟹养殖户进行探讨:
一、河蟹养殖池塘青苔产生:
1、越冬期间,池塘里面的水没有排干净,底部存有积水,池底没有得到冻晒,青苔的孢子大量存于池底,春季水温适宜就开始萌发。
2、放养前蟹塘水中残毒未解除,导致有益藻种生长缓慢,无法形成优势种群,给青苔的生长留下空间。
3、水体清瘦、无肥度。如果池塘未下肥或下肥较迟,导致益生藻没形成优势种群,致使水质过清无肥度。阳光可直接照射到池底,池底的青苔孢子因水温的回升和阳光的照射,会很快的萌发生长。
4、进水水源中含有青苔孢子,水温适宜时就会开始萌发生长。
5、在移栽水草、投放螺蛳时,将青苔带入蟹池中。
二、池塘中青苔的主要危害:
1、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瘦;
2、青苔附着河蟹体表,影响其生长;
3、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水质发黑、发臭,氨态氮含量超标,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偏低;
4、青苔腐烂后,不仅会影响虾蟹的色泽,还会诱发黑鳃病、水肿病等;
5、大量青苔浮于水面,严重影响生物光合作用,阻碍空气中氧气的溶解,降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同时影响水草和其它生物的生长。
三、青苔防治
1、彻底清整池塘。冬季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可以清除池底大部分青苔孢子,底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同时抽干池水,不能留有积水,然后进行冻晒。春季放养前进行清塘,用1.5公斤/亩的硫酸铜溶于水遍浇池底和池坡,7天后向池内注水10-15厘米,用生石灰进行带水清塘。
2、培肥水质。在清塘消毒结束10天左右,开始施肥培肥水质,使益生藻形成优势种群,抑制青苔生长。
3、栽种水草、投放螺蛳时要清洗消毒,清除青苔。
4、少量分批投放螺蛳。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则不易培肥水质。可在清明前后投放一部分,以后逐步适量投放。
5、青苔大量发生时,利用早晨青苔漂浮水面的机会进行人工捞除,可以清除大部分青苔,然后用药物杀灭剩余青苔。待青苔死亡腐烂,应采用换水、调水、改底的方法,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改良。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六月份河蟹养殖塘口管理技术措施



进入六月是河蟹养殖关键期,这个月既是四夏农忙季节,又是养殖过程中变化最大的一个月,是顺利进入梅雨季节的关键点,如何做好河蟹养殖工作,结合对示范户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以下管理措施,供参考:
1、日常巡塘。坚持做到每天巡塘二次,早上巡塘检查河蟹的吃食情况,看蟹有没有浮头,下风口有没有泥沫,晚上巡塘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看河蟹有没有上岸的现象,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饲料投喂。在指导工作中,发现很多示范户在投喂饲料时,没有采取四定投喂方式,这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为高温季节蓝藻的发生埋下隐患,在饲料投喂时间上,要严格控制在下午五点以后,尤其有野杂鱼的塘口。在投喂饲料蛋白不要过高,超过40蛋白尽量不要投喂,虾蟹有滞食而易发生肠炎,未吃完的饲料易败坏底质和水质。
3、水位调节。当前是雨水较不稳定季节,要严格控制池塘水位,有利水草的生长,发现池塘溶氧不足,及时使用氨基酸解毒。
4、杀虫底改。今年养殖到目前都温差较大,池塘里的有害浮游动物较多,不但影响池塘生态环境,水体发浑,溶氧不足,对水草生长影响较大,这个时候必须杀灭池塘虫害,积极做好纤毛虫的杀灭工作,同时做好池塘底质的改良工作,以生物底改为好。
5、施肥管理。水体较清,清水无藻,透明度大的塘口,池塘里各项生化指标较差,必须使用氨基酸肥水膏进行池塘施肥工作,增加水体营养,促进有益藻生长,控制池塘蓝藻的发生。
6、水草维护。六月份是伊乐藻衰败期,要做好水草的维护工作,除了正常打头疏密工作外,还要对水草进行施肥管理,进行水草解毒管理工作。

河蟹养殖户应强化后期管理工作



河蟹养殖后期的饲养、捕捞和贮运管理好坏,对提高品质和销售价位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殖者必须从各环节严加防控,后期管理尤为重要。
投饵
河蟹饲养后期,将要经过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壳,壳长和体重增加幅度较大,饲料投喂要满足蜕壳和积累蟹黄、蟹膏,提高肥满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动物性饲料应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后期应以海、淡水小杂鱼,螺、蚌、蚬肉及动物内脏、猪血等为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麸皮和浸泡的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定量的南瓜丝、土豆片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和浮萍、蔬菜叶等青绿饲料。投喂时间应在午夜为主和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左右,防止过多残饵败坏水质,忌投喂霉变、腐烂的劣质饵料。投喂配合饲料必须符合NY5072标准。
调水
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符合NY5051标准。后期换水不必太勤,水位一般稳定在1.5m左右,为了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和增加钙质,促进黄壳蟹向青、绿壳蟹过渡,可泼洒一次生石灰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40g左右。后期蟹池中的一些水草已变老甚至枯死,可从其它水域中捞取一些清洁、新鲜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投入蟹池,使蜕壳蟹更多地生活在水草上,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同时水草也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防病害
优质商品蟹除要求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外,还要求甲壳光洁,螯足、附肢完整,鳃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因此,在管理上要采取积极的病防措施,控制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时要符合NY5071标准,并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后期池中河蟹个体大,善上岸,腥味重,容易引来周围的老鼠、蛇、鸟类等敌害,因而要加强巡塘,用吓赶、器械、捕捉、药物等途径消除敌害的侵袭,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蟹的肢壳完整。同时要保持防逃设备的完好。
捕捞
池塘成蟹一般在“重阳”节后,根据上市量大小等因素适时捕捞;网围养蟹一般从十月份开始捕捞,防止造成超过捕捞季节“蟹过冬,影无踪”的事故;稻田养蟹的收获宜早不宜迟,可在收割水稻前10~15d捕蟹。捕捞可采取徒手捕捉,地笼、罾簖、抄网、丝网等工具张捕,也可采取排水集蟹法捕捉,无任采取何种捕蟹方法,都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螯足和附肢。
暂养
捕起的河蟹可在蟹箱、笼或室内短期暂养,方法是将箱、笼放到预先选择好的水较深的河沟、湖泊中,用木、竹桩固定悬吊在水中,要求箱、笼底不靠泥,定期在笼或箱内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青菜等;室内暂养每天用新鲜水喷洒1~2次即可。长时间暂养可在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暂养池事先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kg以内,要保持水质清新,温度高时每隔2~3d换一次水,水温低时加深水位至1.5m,暂养期间投喂适量的动植物性饵料。
包装
河蟹可用网袋、蒲包、泡沫箱等作为包装容器,运前蟹的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雌雄分开盛放。如用泡沫箱包装,一般箱的规格(50×40×30)cm,底部铺上一层无毒的新鲜水草或蒲包,蟹要逐只分层平放,每箱装20~25kg,上部放少量湿润的水草后用箱盖压紧,高温时箱内要放一些碎冰。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和间接污染。
运输
短途运输可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运,远途运输可用火车、汽车,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防高温。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散放于水泥池、水族箱中,不时淋水保湿。

连续高温天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水草管理



梅雨季节刚过,持续的高温天气接踵而至,各地持续37℃左右高温已近一周时间,据气象部门预报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因前期梅雨光照较少,池塘有机物消耗速度下降,造成有机物积累,在出现持续晴空少云天气时,水草光合作用强,加之养分充足,极易形成疯长之势。
一、水草疯长危害
1、水草长势过旺,将导致部分水草露出水面,露出水面部分极易腐败变质(尤其是伊乐藻),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增加河蟹发病概率。
2、水草量占池塘总面积超过一定比例,尤其在长势比较稠密的时候,会严重占用河蟹生存空间,间接导致养殖密度增大,增加养殖风险。
3、白天水草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增加部分池塘溶氧,但夜晚水草同样会进行呼吸作用,水草过盛,易造成夜间池塘缺氧,造成河蟹缺氧发生伤亡。
二、蟹塘水草管理
1、控制水草的覆盖率,一般控制在占整个池塘的50%-60%,超出部分可使用人工割除。对超出水面的水草应人工割除老草头,控制草头在水面以下15-30公分。
2、调节蟹塘水草总类配比,环沟水位较深可适当留下部分伊乐藻,中间浅水平台上应尽量种植苦草等耐高温的水草,减少伊乐藻的比例。
3、适当加深水位,使水面没过草头。但应注意水位不能过高,防止出现短时间强降水,造成池水外溢现象。
4、适当对池塘进行增氧、施用增氧型底改。即能防止缺氧造成河蟹伤亡,又能保证水草呼吸作用,防止水草烂根。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3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