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育肥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通过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坏,保持池水的透明度,一般蟹池要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不少于总量的30%。
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河蟹育肥期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0%左右,实际生产中要以投喂后2~3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后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喂量要逐渐下调。投喂的时间一般以傍晚为主、清晨为辅。
三、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河蟹育肥期对病虫害预防要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特别是对纤毛虫病的预防,要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后10天用二氧化氯等药物全池泼洒1次,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防病治病的蟹用药物拌饵喂食,连喂5~7天。

相关知识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做好后期管理三方面,提高河蟹产量最有效


河蟹蜕完最后一次壳后,从外观看,母蟹的腹部会长圆,公蟹螯足的绒毛会长满。但如果把河蟹打开来,仔细观察性腺,就会发现河蟹性腺还远远没有成熟。
河蟹真正成熟的时候,是性腺发育完全,开始上岸、转塘、水发浑的时候。
所以从河蟹蜕最后一壳到河蟹上岸成熟这段时间,是河蟹积累营养,压黄、增重的黄金时期,也是河蟹营养需求最高的时候。这段时期加强池塘管理、提高河蟹营养是增加产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那么这段时间具体该怎么做,才能使河蟹增重、提高产量呢?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补足营养
这段时期适宜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配合饲料、优质的冰鱼,来满足河蟹对营养的需求。粗粮推荐玉米(含淀粉高,可以满足河蟹对能量的需求)、黄豆(蛋白高,而且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注意:由于河蟹肠道短,对食物的消化率较低,为了避免大量优质饲料没有经过充分消化而浪费,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提高消化率,节约成本,同时提高河蟹的活力及免疫力。
二、及时育肥
育肥主要是增加肝脏、性腺重量和外壳的厚度,进而增加河蟹体重。具体措施如下。
1、最后一壳时,全池泼洒“营养快线+活力钙”2~3次,补充营养,减少软壳死亡,提高蜕壳膨胀率(“发头”),增加壳的厚度。
2、在饵料中添加“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促进肝脏营养积累和性腺发育增重。
三、加强改底
河蟹摄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底差、底臭、低氧,河蟹吃料就会迅速减少,而养殖后期是一年中环境最差的一段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底质的污染会持续加重;同时随着昼夜温差增大,易返底,易长纤毛虫。
建议在九月份,不放松改底,该月改底应该在4次以上,“底居安”或“底虫净”,防止底臭影响河蟹摄食。
注意:
1、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体表出现大量的纤毛虫,其原因就是后期不注重池塘的管理,池底污染加重,而纤毛虫就喜欢在污染重、水浑、底差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后期加强底改可以有效的预防纤毛虫。
图示:整个河蟹甲壳上布满纤毛虫
2、很多池塘后期河蟹发生黑底板、黄底板等症状,而且一旦发黑就很难洗掉,也很难处理。其发生的原因是池底残饵粪便在低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发酵,使池底产生一种具有腐蚀性的酸性物质,腐蚀蟹壳。然后黑色的池底污染物再黏上去就成了黑底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池塘的底质不但发黑、发臭,而且还酸化了,这样的池塘尤其要注重改底,“底虫净”改底,防止底泥发酵,效果明显。

高温时节河蟹养殖病害增加 养殖户需做好三方面工作



 八月份是河蟹养殖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河蟹要进行最后一次蜕壳——生殖蜕壳,从而由黄蟹变为绿蟹,进入生长成熟期,同时这阶段也是河蟹病害高发的时期,八月份要历经大暑、立秋、处暑三个节气,天气变化较为频繁,有炎热、闷热的高温天气,也有凉爽的低温天气,气候的突变必然会引起养殖水体的突变,破坏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引发河蟹生病造成损失。因此,笔者特提出如下三要点供养殖户参考:
一、水质调控
1、养殖池塘要保持最高水位。
2、水草覆盖率要达50—60%。
3、每隔1—2天要补水一次。补水时间选择在凌晨或上午进行,傍晚不宜补水。
4、泼洒生石灰要慎重,最好选择在雨过天晴后进行,生石灰用量控制在5—10斤/亩.米。
5、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时,要根据监测的水质指标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每隔7—10天使用一次。
二、饵料投喂
1、日投喂量要控制在河蟹存塘量的7—8%。
2、河蟹蜕壳前,动、植物饵料的投喂比例应作适当调整,植物性饵料的比例比前期相应增加,动物性饵料一般要求每亩控制在3—4斤。
3、河蟹蜕壳后,动物性饵料的投喂比例要提高,其中动物性饵料应达6斤/亩以上。
三、病害防治
1、及时清除残饵、漂浮与沉底的水草,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并增加投喂植物性饲料或投放仔螺蛳。蟹池内水草过多过密要开数条草沟,利于水体流动,条件充许时适当放养草、鳊或鲢、鳙夏花。
2、饵料中定期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增强河蟹的免疫力,在临近蜕壳前,饵料中要添加离子钙—硬壳宝等蜕壳素,利于河蟹蜕壳。
3、治病时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用药和滥用药物。高温时期消毒杀菌、杀虫药要谨慎使用。
总之要统筹安排,采取综合措施,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3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