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河蟹进网箱后的死亡率?


喜欢春天,是因为春天能播种希望,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能收获希望。几次北风过后,跑塘的路上积累了厚厚的一层落叶,满地金黄,一叶落而知秋,不知不觉,秋天是真的来了。在塘口上,也发现许多塘口的水开始混浊,螃蟹时不时的爬上围网,上蹿下跳,养殖的朋友笑着说“又到一年蟹脚痒”。我喜欢笑,也喜欢看别人笑,做了水产技术员之后,尤其喜欢养殖朋友的笑,他笑了,说明养殖有效益了,付出的无数的汗水有了有数的回报,侧面来说,我所服务也有所成效,能有什么东西比得上别人的认可和信任呢?但是我骨子里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看到螃蟹开始陆续成熟,我就开始问养殖朋友,去年的产量怎么样?因为泗洪有囤螃蟹的习惯,然后进网箱之后死亡率怎么样?囤螃蟹的效益有没有不囤之前高?走访了许多户之后,我发现一般囤螃蟹或多或少的都会引起一些死亡,我认真细致的询问他们进网箱之前都做了哪些工作,导致螃蟹进网箱之后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一番走访,发现许多养殖朋友都没有真正做过什么准备工作,就是直接下地笼逮了往网箱里面放,这样的方式,螃蟹不死才怪了,于是,我向他们提了一些小建议,现在把它总结起来,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一,注重补体质
这问题也许提得有点晚,但是还得提,因为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身强体壮的人与一个弱不禁风的人比抵抗力,谁强谁弱不言而喻,所以体质是关键的。那么增强螃蟹的体质有哪些好的方法呢?首先是用优质的配合饲料或者鲜鱼投喂,因为其营养成分全面;其次可以在常规饲料里添加增强体质的药物,比如“黄金多糖”“生命元”,同时也可以外泼;最后是投喂的规律性,坚持“四定”原则。补体质应该在五壳之后就进行,除了正常投喂,拌药投喂的时间在十天到十五天左右。
第二,做好消毒工作
正常情况下,在五壳结束后整塘消毒一次就行,但这是不够的,应在进网箱前后再消毒一次。消毒能杀灭水体中有害致病菌,从病原入手处理,简单粗暴效果佳。我不完全赞同用化学成分的杀菌药物对水体进行消毒会破坏水体菌相平衡,因为有研究表明,聚维酮碘就对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微乎其微,而按常规量使用,其浓度根本达不到抑菌效果的浓度,而从大局着手,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的好处也大于坏处。在五壳后,建议用聚维酮碘消毒,其作用效果好,短时间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且药性温和无残留。目前市面上生产聚维酮碘的厂家很多,但其有效含量、保存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水世纪“超碘”和“金碘”,使用进口原料,保证浓度含量,在实际使用中药效奇佳。
第三,注意网箱的排列方向
说到这一点,可能有些人会忽略,觉得横着扎竖着扎都一样,横竖那回事儿,其实不然。网箱的排列方向,跟当地的风向是有关系的,这一点建议养殖朋友多观察记录,刮哪个方向的风多,就顺着那个方向扎,这有利于溶氧的提高,高溶氧对螃蟹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注意纤毛虫
到养殖后期,一些不经常改底,或者水质变浓变坏的塘口,螃蟹体表开始挂脏,出现黑底板或者全身毛绒绒的一层泥垢,镜检发现这“泥垢”是由一些藻类活体和有机质构成,在这种条件下,一般容易滋生纤毛虫。这在螃蟹进网箱前可以使用“纤纤净”或“亮壳宝”杀灭纤毛虫,一来减少螃蟹死亡,二来“白底”螃蟹卖相好。
第五,尽量减轻人为损伤和机械伤害
虽然螃蟹横行霸道,外壳坚硬,抗打抗摔,但在捕捞过程中,还是应尽量爱护,减少机械损伤,保持步足和螯足的完整。同时在捕捞时尽量一次打好规格,避免二次损伤。

相关阅读

养殖户如何提高河蟹暂养技术,降低河蟹死亡率



当下正是河蟹成熟季节,也是河蟹育肥待售的关键时候。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生态条件差。暂养池面积小,草水覆盖率低,水位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平凡上岸,呼吸空气中氧气,造成消耗体力多,时间长一些,死亡率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二是河蟹质量差。暂养蟹规格不一样,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这就容易造成暂养过程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也易造成河蟹病的传染,暂养的河蟹因发病而死亡。三是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性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亡(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出。四是投饵量不足。暂养期间水温还比较高,河蟹摄食仍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上天然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针对以上情况的防治对策有:
一要控制暂养密度。一般亩养河蟹2000—2500只或200—250kg。暂养时间:2至3个月。二要河蟹质量好。暂养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伤,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软壳蟹、顶壳蟹,应单独剔出暂养于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三要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四要加强暂养期间管理。每天投饵一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量的3—5%。饵料应新鲜,不能腐烂变质,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压碎的螺蚬、切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番薯、番瓜等。暂养期间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5—625px,每20—3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池水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池口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泼洒0.5ppm强氯精消毒水体,预防蟹病。暂养期间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外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 外购仔猪怎样才能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外购仔猪育肥存在着一定的养殖风险,因为猪经过运输,到一个新的环境等易发生应激反应,还易传播疾病,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极易导致死亡率升高。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果选择外购仔猪则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才能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外购仔猪死亡率高的原因外购仔猪怎样才能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1、外购仔猪死亡原因

仔猪自身原凶。外购仔猪多由从外地运回,当地采购相对较少,经过远途运输的仔猪本身可能就带有疾病的传染源,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或者控制,就很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导致仔猪死亡。另外,如果采购的养殖场带有疫病,而采购时检疫工作不到位,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而导致仔猪的死亡率升高。

应激因素。外购仔猪离开原来生活的环境,并在采购过程中经历抓猪,在运输过程中经历挤压以及其他因素,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后,养殖环境发生改变、饲养管理方式发生改变以及饲料发生改变等,这些都会导致仔猪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使得仔猪的抗病能力下降,凶此而易感染疾病和疫病而发生死亡。

饲养管理凶素。如果采购、运输以及进场等管理环节不当也会造成外购仔猪的死亡率升高。刚从外地购买回来的仔猪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易受到惊吓,如果冉加上新的养殖环境不适宜,养殖户在购猪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将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环境的温度控制不到位,圈舍内过于潮湿、阴冷,猪群的饲养密度不合理,在喂料时饲料没有控制好饲喂量,饲料的营养过量或者营养不足,喂料时没有过渡阶段,直接更换饲料等,这些饲养管理方面的凶素都会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生长,出现消化不良、饥饿、抗病能力下降等问题,从而使仔猪的死亡率升高。

2、应对措施

挑选仔猪。虽然日前养殖场都提倡实施白繁白养殖的饲养方式,但是如果要外购仔猪也要尽量的从正规养殖场购进,不建议在集市上购买,并且所选择的养殖场以及所在地区无疫病发生。在挑选仔猪时要仔细挑选,挑选仔猪是影响外购仔猪养殖成功与否的决定凶素。在选择仔猪时要首先注意选择品种,所选择的品种要符合本场的养殖条件,选择好品种后就要进行个体的选择,所选购的仔猪要求精神状态良好,具有该品种明显的品种的特征,并且要选择同窝仔猪中体重、大小均匀、皮肤光滑、红嫩、抢食积极、活泼好动、体型匀称、没有缺陷的个体。这类猪一般健康度较好,不宜选择精神萎靡不振的个体。

做好运输的管理工作。根据所要购买仔猪的数量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并将其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仔猪在装车时要轻抓轻放,避免使仔猪受到惊吓,可在装车前让其饮用一些含有抗应激性药物的饮水,以防止发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在检疫部门检疫合理后冉装车出发。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工作,保持车速平稳,经常的下车检查仔猪的状况。

做好圈舍的准备T作。为外购仔猪提供的圈舍要求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后才可以将仔猪转入,包括圈舍内的粪便、草料、灰尘等都要彻底的清理,同时还要将饲养所用的T具、用具等也一起进行消毒。一般地面、门窗、房顶使用烧碱喷洒消毒,最后对圈舍和工具等进行密闭熏蒸消毒,冉空舍1周后使用。仔猪转入前还要做好饲料、常用药物的准备T作。

外购仔猪运输到场后要按照品种、个体的大小等进行分群饲养,饲养密度要根据养殖季节、圈舍的条件、猪的大小来确定,保持养殖密度适中。购买的仔猪在入场后不宜立即进入育肥舍育肥,而是要在隔离舍养殖15天,待确定猪群健康后才可育肥舍饲养,否则一旦发生疾病易导致原场健康猪受到感染,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在隔离饲养期间每天都要观察好猪群的变化,并检查其体温、呼吸、采食、饮水、活动和排泄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处理。

对于刚购进的仔猪,不能着急喂料和喂水,可选喂一些红糖、麸皮、电解多维,缓解猪的应激,提高抗病能力,1h后冉开始少量的喂一些饲料。这一阶段要少量多喂,让仔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让其在适应环境后才可正常饲喂。在饲料的选择上要保持原场的饲料饲喂一段时间,然后冉逐渐的过渡到本场饲料,尽量减少应激的发生。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仔猪在入场1周后要对其驱虫,隔7N10天冉驱虫1次,所使用的驱虫药物要求广谱、高效,如伊维菌素等,在驱虫后要及时的将粪便清理干净,并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堆放发酵,彻底的杀灭虫源,防止二次感染。

仔猪在入场20天后要结合原场的免疫程序与本场的免疫计划科学的进行免疫接种的工作,以防止疫病的发生。在这期间还要定期对猪舍的内外进行消毒,同时制定完善的卫生、消毒和免疫制度,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及时的将弱仔挑ILI进行隔离饲养,或者直接淘汰。待15天隔离期满后即可将仔猪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1、新购仔猪发病、死亡率高的原因
1.1仔猪的质量问题。由于当地仔猪出售较少,市场上的仔猪多是猪贩从外地贩运而来,这些仔猪售前是否接种疫苗或接种何种疫苗等情况不详,防疫时间、防疫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可能是在出售前才注射的疫苗,还未产生抗体或未产生足够抗体,有的甚至可能没有进行防疫注射,这就使仔猪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大增。更有些仔猪新购进时本身可能已带细菌或病毒,这些仔猪购进后将成为猪场的重要传染源,一旦发病损失惨重。
1.2猪贩的素质问题。个别猪贩素质低下,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某些疫病,带在其身上或运输工具上,成为特定传染源,而这些猪贩为经济利益着想不可能每到一地或离开一地时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就是衣服也不是每天更换洗涤,这就造成仔猪在运输或交易过程中极易感染疫病。
1.3应激因素。仔猪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并被多次捉拿、挤压,再加上运输过程中的其他因素,造成猪只处于易应激状态,饲养条件和管理方式的突然改变,使本来就弱小的仔猪抗病力急剧下降,因而极易感染疫病。
1.4饲养管理的原因。一些养殖户购猪前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没有将猪舍消毒、控温等工作做好,没有进行限时隔离。一些养殖户购回猪后马上给猪饮水、喂料,这时仔猪对新环境和饲料的突变不适应,有的猪只可能出现厌食反应,停止饮食;有的猪只因过于饥饿,抢食超量,造成消化不良,这些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也会造成猪只死亡。
1.5防疫问题。一些饲养者为方便省事,不管仔猪是否已注射过疫苗,购回后都先给猪注射上猪瘟或猪三联疫苗再放人圈中,这样反而使猪得了猪瘟。这是因为仔猪在售前可能已注射了猪瘟疫苗,猪正处在产生抗体的过程中,这样再去注射疫苗,不但中和了体内的抗体,甚至还可能造成免疫抑制,故而得病。
2、新购猪只的常见病
由于各地疫情不同,防疫种类程序不同,以及运输条件、运输时气候不同,猪只发生疾病情况也不尽相同,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猪瘟、猪气喘、副伤寒、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鼻炎、链球菌病、弓形体以及流感、感冒、消化不良等,许多还是混合感染。
3、综合防制措施
3.1应饲养适量母猪进行自繁自养。尽量不到集市上购买仔猪。如需购买仔猪,可到比较正规的饲养场购进。
3.2做好购猪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隔离场(区),并将猪舍及用具彻底冲洗、消毒,进猪前要把舍温控制在25℃左右,给仔猪准备一个干燥温暖、卫生舒适的环境。准备充足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及预防、治疗猪只感冒、胃肠炎所需的抗菌消炎药物。
3.3购猪前要了解天气状况,选择天气较好的时间购猪,当气温较高时,应选择下午晚些装车。气温较低时,可以上午装车,趁暖和时间运输。
3.4选购仔猪时,除详细询问场主防疫情况外,还要仔细检查猪只全身状况,对营养不良猪,如消瘦、被毛粗乱、皮肤不光泽,甚至有掉毛、皮痂者,食欲不佳、腹部空虚、肢体关节部位肿大、步态不稳、肛门及后躯有粪污、粪便异常者,咳嗽、气喘、眼睑分泌物多、有泪斑者,精神沉郁、呆立、不合群者等情况的猪只不要购买,应重新选择猪场。猪只选好后,应向畜主询问猪只饲料配方及饲养管理情况,以便猪运回后,先用原配方饲料饲喂、按原生活方式管理7~10天后再逐渐改变。同时还应向畜主索要防疫卡和当地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开具的检疫证明。3.5购回仔猪后,要先将仔猪放入隔离场(区)饲养,经15天隔离观察,确定猪只健康后,再进入饲养场(区)饲养,否则一旦出现问题,还会将原来养的猪只传染,造成很大损失。每天要对猪进行观察,查看其体温、呼吸状况及饮水、采食等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6刚购回的仔猪,不要急于给水给料。天气过热时,也不要直接在猪身上喷水降温,这样极易造成猪病,应让猪在圈内适应30分钟,然后再将红糖、电解多维用温水稀释,让猪饮用,这样可缓解猪只应激,提高其抗病力。待一个小时后,可给予少量饲料,如果长途运回,可用感冒片,按每猪1~2片拌人料中饲喂,可连续给药2~3天,防治感冒。注意新购猪3~5天内,不能喂得太饱,不然会因消化不良而厌食、腹泻,一般喂7~8成饱,3天后逐渐加量到正常。有条件的猪场可给猪适量饮用糖醋水或EM菌水。
3.7购回猪一个星期后,要对猪进行驱虫,隔7~10天再用药驱虫一次,所用药物为丙硫咪唑,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虫后,要及时将粪便清理干净,以免二次感染。
3.8购回猪20天内,每隔2~3天对猪舍内外消毒一次,以后可每隔7~10天消毒一次。制定完善的卫生、消毒、防疫制度,并认真执行。
3.9购进猪20天后,结合原有防疫情况,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的注射。
总之,对新购仔猪,主要采取减少和控制应激,搞好卫生、消毒、驱虫、防疫工作,加强营养,提高猪只抗病力,做好观测,及时发现、处理问题等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就能降低猪只发病率,提高猪只成活率,从而取得养猪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3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