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防治鱼病的二个方法

一、全池泼撒法:

1.防治肠炎病、白皮病。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1米深,下同)用韭菜3~4公斤,捣烂后加0.3公斤食盐均匀撒施。

2.防治气泡病:可在鱼苗下塘后,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韭菜3~3.75公斤、食盐2.25~3.75公斤、清凉油6~7.5盒与黄豆浆拌匀全池均匀泼撒。

3.防治车轮虫病。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韭菜3~5公斤、食盐0.25公斤,捣烂后加水全池均匀泼撒。

二、内服法:

1.防治草、青鱼肠炎病。每50公斤饲料中加韭菜1公斤、食盐0.25公斤、大蒜0.25公斤或每15公斤豆饼加韭菜5公斤、大蒜0.5公斤,捣烂拌匀投喂。

2.防治草鱼出血病。可按每50公斤鱼用韭菜1公斤、水花生5公斤(捣烂)、大黄粉0.5公斤、食盐0.25公斤做成药饵喂鱼,连续用药7~10天有效。

3.防治白头白嘴病。用韭菜、洋葱适量,磨成浆全地泼洒,连续用药3天有效。

4.防治白皮病。每667平方米水面用韭菜2~2.5公斤,捣烂后投喂。

5.防治细菌性烂鳃病。每10公斤鱼用韭菜2公斤、水花生10公斤(捣烂)、大黄粉1公斤、食盐1公斤、蒜泥0.5公斤做成药饵喂鱼,连续用药4天有效。

6.防治气泡病。在鱼苗下塘前,用韭菜1公斤、食盐0.15公斤、清凉油2盒煎汁煮蛋,用蛋黄喂1次;预防效果显著。

韭菜防治鱼病过程中,还需做到四注意:①投喂韭菜防治鱼病时,应将韭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不宜直接用来喂鱼。②必须正确估算出池塘的载鱼量,按鱼体重的3%~5%投喂韭菜。③应先投喂韭菜,后投喂其他饲料,时间应安排在上午。④应及时清除鱼吃剩下的韭菜,避免鱼过多摄食。

相关阅读

鱼病的防治


几个最常见的鱼病防治方法参考一下:

1、烂鳃病

其病原体是粘球菌。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2、白点病

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鱼的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O.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3、肤霉病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着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O.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4、烂鳍病

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鱼体相互撕咬,鱼鳍破损又遭细菌感染。防治方法: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5、肠炎

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它是由于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x50x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6、眼球凸出症

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6艮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眼球失明或脱落。本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仍用肥水养鱼的方法来调控水质,大量使用有机粪肥,加速了养殖水体有机质的污染,使养殖水质调控(尤其在夏季)十分困难。这种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2.鱼病防治问题。在鱼病防治方面,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在高密度精养以及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的恶果,这也是养殖管理上的一个误区。杀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鱼病暴发。
3.养殖密度问题。池塘的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而极易变坏,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夏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是处于缺氧状态,非常容易使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更加困难,容易暴发各种鱼病。
4.饲料问题。饲料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使用低质饲料,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并变色,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若饲料中含有不良的促生长素、违禁药物或是变质原料,长期被鱼类摄食后,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使用低质饲料,养殖鱼类的排泄量大,特别容易加剧水体的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投喂量过多,造成鱼体肠道总是处于充实状态,一方面饲料利用差,排泄多,污染水体;另一方面易造成鱼体消化不良,()肠道产生病变。
二、高温季节鱼病防治的办法
1.水质调控方面。使用颗粒饲料进行精养的高产池塘,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沉积较多,在养殖管理上绝不能用肥水养鱼的理论来调控水质,而应做到:每年坚持用生石灰清塘,且坚持不用或少用有机粪肥。春季水质清瘦、水体透明度大时,可用氮肥加磷肥来调水。在夏季水温高的情况下,如水质突变、藻类死亡、水体透明度增大,绝不能用氮肥来肥水,而要适当应用底质改良药物和少量磷酸二氢钙,结合换水和多开增氧机即可。
2.鱼病防治。一方面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水体上、下层对流停止,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缺氧分解的各种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亚硝酸盐或氨态氮含量较高,容易暴发各种鱼病,因此应常用环保型的底质改良药物和增氧药物来调节水质,白天加开增氧机,即使暴发鱼病也必须用调水加内服药物来治疗。另一方面,高温季节防治鱼病不能大面积用药,以防造成水质突变而加重病情,应查清病因,在喂鱼时用适量药物在水中溶解后泼洒在饲料台附近,形成药浴环境,采取以内服为主,食场消毒为辅,结合调水的治疗方法为好。
3.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的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一方面,按计划产量来放养鱼种,产量的设定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设施状况和技术水平而定。
4.饲料方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鱼类排泄物,促使鱼类健康生长。一方面,应选择蛋白质适中、氨基酸平衡好、加工工艺优良的优质饲料;另一方面,控制好投喂量,日常使鱼类摄食到八成饱即可。在发生鱼病时,一是投喂药饵,二是减少投喂量至六成。
黄文菊

牛皮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组织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在我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5~6月份,且水牛较黄牛多发。

1.病原发育史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成虫外观似蜜蜂,呈棕褐色,长13~15毫米,体表有密绒毛;虫卵呈黄白色。成虫仅存活1周左右,夏末秋初雌蝇在牛被毛上产完卵后死亡。虫卵经4~7天孵化出第一期幼虫,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皮下组织。进入牛体后,牛皮蝇幼虫主要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椎管硬膜外脂肪组织中停留并在此寄居5个月左右(致富经:/),逐渐蜕皮变成第二期幼虫,然后从椎间孔爬出,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2~3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8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而纹皮蝇幼虫则沿疏松结缔组织向胸、腹腔移行,移行约2.5个月后到达咽部、食道和瘤胃周围结缔组织中并在此寄居约5个月,逐渐完成第二期幼虫蜕变,后又从食道壁集中移行到背部皮下组织寄生约2个月,并逐渐蜕皮变成长约26毫米、棕褐色的第三期幼虫。最后,幼虫成熟由皮肤破裂孔钻出落地成蛹,蛹经1~2个月羽化为成虫皮蝇,继续危害牛群。

2.症状与危害

雌蝇追逐产卵会引起牛恐惧、不安,表现踢踏、奔跑等,影响休息、采食和抓膘,甚至引起摔伤、流产等严重后果。第一期幼虫沿毛孔钻入牛体内,引起疼痛、发痒等;第二期幼虫移行时造成组织损伤,在食道壁停留易引起食道炎;第三期幼虫易引起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和皮下蜂窝组织炎,若继发细菌感染可化脓,有浆液和脓汁流出,形成瘘管。因感染幼虫数量和发育期不同,若不进行治疗则在一定时间内接连发病,不但影响牛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也影响牛皮品质。

3.诊断

根据当地皮蝇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流行季节和病牛来源等,结合牛背部皮下触诊有长圆形硬结的瘤状肿;瘤状肿中间皮肤有小孔,流出浆液、脓汁,小孔周围有脓痂,用手挤压有虫体落出即可确诊。

4.防治措施

防治牛皮蝇蛆病的主要措施是消灭牛体内的幼虫,防止幼虫落地化蛹。常用方法:

①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蝇工作。夏季定期对牛舍、运动场等用拟除虫菊酯喷雾灭蝇。

②适时预防,避免不良后果。有可疑病牛时,每年11月份前用伊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体重给药,一次皮下注射。因12月份至第二年3月份幼虫在食道壁和脊椎神经外膜下寄生,若虫体死亡会引起相应的局部严重反应,故此期间不宜用药。

③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在发病季节发现牛体背部皮下有瘤状肿时,可用倍硫磷7~10毫克/千克体重,臀部肌内注射;也可用伊维菌素0.2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注射。如瘤状肿有新鲜破裂孔,可用手从结节内挤出幼虫并杀灭,然后用亚胺硫磷乳油洗擦患部,再涂消炎软膏;也可用2%敌百虫酒精溶液擦患部,每周1次,连用3~5次。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57802)

羔羊腹泻病的防治方法


1.腹泻病因。①饲养管理不当致使羔羊营养不良,机体抗病能力差,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因素乘机侵入肠道,直接刺激胃肠黏膜,扰乱胃肠正常分泌机能,从而导致羔羊腹泻。
②给羔羊饲喂腐败霉变草料;饲喂不定时、不定量;精粗饲料搭配不当,饲料转换过频;饮水不干净等均易诱发腹泻。
③羔羊饲养环境差,圈舍潮湿,无垫草或草少,保温性能低,气候骤变等,极易造成羔羊应激性腹泻。
④羊舍消毒措施不严格,羔羊出生后,病原微生物通过脐带、母羊乳头、母羊体表及舔食杂物等侵入消化道,对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影响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腹泻。
2.症状。羔羊病初精神沉郁,虚弱,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腹泻,有的呈粥状,有的呈水样,颜色绿、黄绿、灰白等,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尿短赤。病情严重时起卧困难。病程长者,食欲减少或废绝,眼窝下陷,被毛粗乱,身体震颤,哀叫,心跳加快,脉象虚弱,衰竭而死亡。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程稍长,常因脱水死亡;应激引起的腹泻常为消化不良,粪便色泽与草料颜色相近,灰白色或黄褐色,带有未消化饲料;()病毒性腹泻多为水样腹泻,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3.治疗。①西药疗法:肌肉注射毒痢奇效(主要成分:恩诺沙星)和泻痢速停(主要成分:穿心莲),同时配合口服痢拉克(主要成分:硫酸新霉素)。
②中药疗法:按照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原则,可给羔羊灌服腹泻一剂灵散,主要成分:白头翁、滑石、黄芩、黄柏、车前子、郁金、栀子、木香、苍术、诃子、丹参,同时配合抗菌消炎、补液强心,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预防。加强孕期母羊的饲养管理,保障产出的羔羊体质健壮,充足哺乳,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重点做好圈舍、母羊体表和乳房的卫生消毒工作。出生羔羊断脐后,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同时确保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及时隔离病羔羊,加强护理。羊场要定期清扫,圈舍应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大力改善羔羊生长环境,防止圈舍潮湿,勤垫干土或勤换垫草,减少因湿度大对羔羊的应激。
636621四川省南江县沙河镇畜牧站李明全

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鱼病诊断是鱼病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先确定鱼患什么病,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并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鱼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因此能否正确诊断鱼病,是鱼病防治的关键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鱼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诊断方法
1.根据季节诊断鱼病:水产动物的疾病发生往往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众所周知,病原体的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适宜于低温条件下繁殖与生长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冬季,而适宜于较高水温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夏季。
2.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和种类诊断鱼病:水产动物不同发育阶段对外界的感受能力不同,有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就不会出现了。同时,病原对宿主是有选择性的,有些在鲫或者鲤中常见的疾病,就不会在冷水鱼的饲养过程中发生。
3.根据当地流行情况诊断鱼病:对于某一特定的区域,往往因为一定气候、环境、饲养条件相同,所以其鱼病往往也会有流行性。
4.根据症状诊断鱼病:观察其外部症状和游动情况,解剖观察内部器官,显微镜观察有无寄生虫来诊断鱼病。
二、治疗方法
1.对症下药:根据气候特征、鱼病流行情况、生长阶段及症状作出正确的诊断,寻找发病原因,从源头进行防治。
2.适度用药:根据水体体积和鱼体重,准确计算用药量,因为药量不足,在池水中达不到一定药物浓度,防治效果不佳。与之相反,用药量过多,超出鱼类忍受限度,则会造成鱼大量死亡。
3.合理用药:不使用违禁药物,同时注意酸性药物不能和碱性药物同时使用,这样会降低药效。另外,pH值偏高和氨氮偏高的池塘,不宜用生石灰消毒。
4.适时下药:一般在傍晚前后,此时水温较低,可降低鱼的应激反应,清晨泼药,由于溶氧量低,会造成鱼浮头。中午泼药,由于阳光直射,水温较高,会降低药效。鱼在浮头时,不要用药,否则会造成鱼的大批死亡。

疾病名称
烂腮病
病原体
鱼害粘球菌
症状
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
治疗方法
1、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同时用百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儿再次感染。

疾病名称
细菌性肠炎
病因
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
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
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会短时间发出抽搐,粪便白色。如果实行解剖。会发现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肠子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
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疾病名称
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病因
水族箱内不洁净尤其是鱼的粪便没及时清理掉,或是捕捞和运输的时候操作不慎使鱼受伤导致病源菌感染(可见外伤的危害)。
病原体
白皮极毛杆菌的格兰氏阴性杆菌
症状
背鳍或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也就是鱼背部和尾柄)出现小白点。白点迅速扩大只至尾鳍全部发白、烂掉,病鱼的游动能力明显降低。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垂直游动。2-3天死亡。死亡率极高。5-8月流行此病。
治疗方法
百万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天。水族箱用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疾病名称
竖鳞病
病原体
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相似的细菌
症状
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片一片的象外长开。鳞片的基部鳞囊水肿。在鳞片上轻轻一按,鳞片就会脱落。2-3天后病鱼就会死亡。此病好像不具传染性,多见于金鱼、锦鲤、攀鲈科鱼及卵胎生鳉科鱼类,象玛莉、月鱼、孔雀等。每年春季较为流行,发病的鱼看起来很恐怖,我到现在想起来头皮就会发麻。而且也不好治疗即便是治愈了观赏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如人道毁灭来的好一些。
治疗方法
1、五万分之一的四环素溶液药浴1小时/天。
2、2%的食盐加3%的碳酸氢钠溶液药浴10分钟/天。
3、呋喃西林加痢特灵溶液浸泡。

疾病名称
出血性腐败症
病因
鱼体受伤病源菌侵入造成。冬天如果鱼冻伤的话也是以大病因。
病原体
荧光极毛杆菌的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的鳍充血、鳍会烂的象一柄破扇子。掉鳞处或烂鳍处会发水霉。会和烂腮、出血症(见病毒性疾病)并发。治疗方法
1%的食盐水或是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疾病名称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
病因
水质不洁或鱼体受伤的时候会发此病。无明显的季节分别。
病原体
点状产气单细胞菌的点状亚种也属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症状
在肛门附近或是尾柄上(极少见于鱼体的前部)皮肤和肌肉发炎象脓包一样。肌肉会逐渐烂掉形成圆形或者是椭圆形的病灶。好像打了一个烙印一样。
治疗方法
参照其它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方法即可。

疾病名称
疖疮病
病原体
一种点状产气单包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症状
皮下肌肉组织发炎,有类似溃疡的脓疮、浮肿。脓疮里有大量的脓、血和细菌。鱼鳍基部充血。鳍条开裂。严重时肠子里亦充血。
治疗方法
参照其它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方法即可。

疾病名称
白头白嘴病
病原体
粘球菌的一种,类似于烂腮病的病原体,最适宜温度为25摄氏度,PH值在6-8.5之间
症状
病鱼的额部和嘴的周围细胞坏死,变白。发生溃疡。有时会带有灰白色的绒毛状物。体瘦发黑。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会全部死亡。多见于5月下旬至7月上旬。
治疗方法
将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撒入水族箱里消毒。

霉菌性疾病

疾病名称
肤霉病(水霉病)
病因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
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
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
重要的还是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草鱼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在湖北江汉地区,养草鱼不怎么打疫苗,每年草鱼烂鳃病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户的鱼塘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病,总是不断地杀虫、杀菌,药用了不少,死鱼也没控制下来,是否真正搞清楚了病原的由来,怎么入手预防与治疗?
1.烂鳃病原体。一般认为烂鳃病是由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粘液球菌、车轮虫、指环虫、粘孢子虫等引起的。
2.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3.病因。①细菌性烂鳃。因细菌感染而引起鳃丝糜烂的疾病,发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有肿胀,有鳃丝鲜红与乌黑界限;随后鳃丝出现坏死、腐烂,有贫血与失血症状,有淤泥和开天窗,应根据病情轻重来对症下药(根据水质与鱼大小、体质,还有当时季节天气的情况来考虑该下什么药)。
②鳃霉性烂鳃。因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显微镜可以发现鳃丝内有黑色丝状,严重时鳃丝内有枯树状物质。该疾病会影响鱼鳃丝的正常功能,当水质恶化、天气突变引起水中氧气降低时,鱼易浮头。
③寄生虫烂鳃。从鳃上观察是什么类型寄生虫引起鳃部损伤和损伤的程度,中华蚤等可以通过眼睛判断,但是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等要用显微镜确诊,再根据轻重来对症下药,杀虫后需对水体杀菌,预防受过伤的鱼被细菌感染再次受伤,过后注重水质调节,鱼体内服调理。
④营养性烂鳃。正常鱼的鳃丝是鲜红色,营养性烂鳃会使鳃丝肿胀并且发黑,有人会说水环境恶化与药物的刺激也会使鳃丝肿胀和发黑,()所以需要正确判断与诊断(以鱼体内部来确诊),这样可选用抗应激药物与内服中草药、营养方面的药来增强鱼的体质。
⑤药物性烂鳃。养殖户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原因,导致鱼鳃丝被腐烂,大多数鳃丝水肿呈白色、有缺损并且有细菌性感染。这个时候不能用刺激性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该病通常用温和性药物来配合水质调节,改变水质环境与营养,且还要加以内服药物来解毒与增强营养。
⑥环境性烂鳃。水环境性烂鳃往往是水质分层与水质有机质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使水体呈黄浊色,因天气突变导致水体缺氧而引起的中毒性烂鳃。一般症状是,鱼在天气变化当天有浮头现状;第二天吃食减退、没激情;第三天出现靠边,烂鳃,死鱼的现象。
4.防治。①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坚持每15天调1次水,如用通威伴侣2(4~6亩水面用1袋,主要成分是芽孢杆菌)改一次底,控制水的稳定性;还要及时内服通威鱼氟星(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肠炎三病康(1000千克吃食鱼/袋,主要成分是大青叶、白头翁、大黄、黄连等)预防。在鱼病流行季节,草鱼运输与分塘时,做好四消工作,防止鱼病发生。特别是150克和150克以下的小草鱼特别容易得烂鳃病,往往是水质与塘泥的原因引起草鱼鳃丝功能减退,且这种水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由指环虫、车轮虫、细菌等引起的烂鳃。调水改底是根本,发现吃料情况异常时(比如炸群,发现草鱼打转、一群一群沉底吃料),就得引起高度注意,抓鱼诊断,及时用药预防。
②治疗。首先要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烂鳃。若是单方面的烂鳃,可根据鱼的大小、抵抗能力强弱,还有当时水质情况与内脏器官变化来用药,例如草鱼平均500克有4~5条,吃料正常,水质淡绿色,透明度20厘米,水质理化指标正常,则是细菌性烂鳃,死亡10~15条,当天用聚维酮碘500毫升/2~4亩,隔1天用二氧化氯150~250克/亩,第2天开始内服,由专业的技术员配药。综合方面烂鳃我们该如何处理?方法如下:先处理塘底,再解除水中毒素,保证溶氧充足。也可以先解毒3小时,再用二氧化氯200克/亩水体,阴雨天也可以用。消毒用温和性药物杀菌控制病状;杀虫则看鳃丝黏液多少,黏液多则用阿唯菌素+亚铁处理,最好用显微镜检查与内脏检查,情况严重,则晚上11时用颗粒增氧粉干洒;下停料天数由当时情况来确定;内服是根本,病情控制好时,赶快调水。
郑欣成

脐橙沙皮病的防治方法


脐橙是一种很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所以种植脐橙也是比较热门的种植行业。脐橙种植虽然前景可观,但种植期间需防治好病虫害,不然会不仅仅会影响产量,还有影响脐橙的质量。那么如何防治病虫害呢?

脐橙沙皮病的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

2、防止冻害、日灼。

3、认真清园,结合修剪将病虫枝、枯枝、机械损伤枝剪除,挖除病枯树桩和死树,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四是药剂防治。在春梢萌发和幼果期各喷1次药,药剂可选择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或枝干病斑浅刮深刻后涂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i00倍液,或1:4碱水,或沥青(柏油)和托布津混合液(比例100:1)刷涂,或用1:1:10波尔多浆刷涂均有效果。

脐橙裂果病防治

首先,要选择抗裂性较强的品种(系),一般以果型椭圆、脐小或闭脐的品种(系)抗裂性较好,如纽荷尔等。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增强树势,尤其在梅雨后到秋雨来临前的干旱期要特别搞好水分管理,做到及时灌水或浇(喷)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再次,在果实迅速膨大期连喷2~3次叶面钾肥。叶面钾肥可选用0.2%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硫酸钾复合肥,并在7月上中旬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九二0加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和适量香糊的混合液,能使裂缝愈合,防止裂果再发生。

脐橙为什么会有沙皮病

该病为害果实、新叶、新梢和枝条。果实在谢花后至果实整个膨大期均可发病,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点状、线状、曲线状、环形或不定形的硬胶质小粒点,病菌浓度高时病斑呈泥块状或泪痕状。成熟果实发病始于蒂部或伤口,初为水渍状,病斑淡褐色,后变暗褐色,扩展后边缘波纹状。贮藏期果实发病称为褐色蒂腐病,果实内部腐烂的速度比果皮快,当果皮病部扩展到1/3-1/2左右时,果心已全部腐烂,故又称穿心烂。新叶和新梢上发病开始产生透明退绿的针状小斑点,以后形成类似果实表面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枝条上表现流胶型或干枯型症状。

1、果园通风条件差,长期湿度大易发病。

2、在4、5、6、7、8、9月间最为流行,是因为树脂病菌的发育适温是15~30℃,雨水充沛易发病及蔓延。

3、树势弱易发病。特别是土壤酸性强、粘重、砂化等原因,而不利于果树生长造成树势弱的易发病。

4、偏失氮肥、缺钙、硅元素树易发病。

5、树体机械性损伤和冻害造成大量的伤口易发病。

6、发病果园,冬季遇低温,未老熟秋梢、晚秋梢易感。

科学防治病虫害

脐橙病虫害影响很大,对果实产量和品质提高极其不利,所以进人坐果、定果期和夏梢抽发期,在防治技术上应合理科学地应用药剂,脐橙园害虫发生数量多,危害烈。如锈壁虱、康片蚧、潜叶蛾等。在雨水多年份病害也发生较重,如疮痴病、炭疽病、溃疡病等。在药荆防治前,要勤检查橙园内病虫发生情况,对症用药。科学进行不同药荆组配,做到一次喷药兼治各种病虫。

1、放梢要整齐,可通过肥水控制,人工抹除零星新梢来减少防治潜叶蛾次数。

2、加强肥水管理。在果实生长发育进入定果期的重要时期,要防止缺肥缺水。

3、防日晒,夏季气温高加之太阳光强烈,果园容易缺水,果实容易得日灼病。果园要注意覆盖保水,有条件的可在中午前后喷水。以防止日灼病。

4、加强管理,在检查中,发现病虫枝及时剪除,控制病虫害蔓延。清园结合喷药。

如上所述,想要提高脐橙的产量,主要需做好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与病害防治,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之一。脐橙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味道甜美多种,果子大肉多,男女老少都适宜,种植前景广阔。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5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