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鱼病增多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
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用颗粒饲料进行水产养殖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鱼类的品种转向了以摄食鱼类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而这种养殖模式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养殖水体缺氧而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含量上升,鱼类病害增多,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养殖户仍用肥水养鱼的方法来调控水质,大量使用有机粪肥,加速了养殖水体有机质的污染,使养殖水质调控(尤其在夏季)十分困难。这种用肥水养鱼的水质调控方法来管理应用颗粒饲料精养摄食鱼类的养殖水质,是目前鱼病尤其是夏季鱼病增多的主要因素。
2.鱼病防治问题。在鱼病防治方面,通常采用先杀虫,后消毒,无病则防,有病则治的方法,在高密度精养以及夏季高温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但不实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水质变坏的恶果,这也是养殖管理上的一个误区。杀虫药物和消毒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缺氧泛塘或是亚硝酸盐、氨态氮含量上升,鱼类不摄食呈中毒状或鱼病暴发。
3.养殖密度问题。池塘的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不稳定而极易变坏,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夏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是处于缺氧状态,非常容易使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更加困难,容易暴发各种鱼病。
4.饲料问题。饲料质量不高、选用不当等也是引发鱼病的重要原因。使用低质饲料,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肝脏色淡、胆囊增大并变色,在高温季节鱼体因抵抗力差而感染各种疾病。若饲料中含有不良的促生长素、违禁药物或是变质原料,长期被鱼类摄食后,也容易造成机体组织病变,在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诱发各种疾病或出血性死亡。使用低质饲料,养殖鱼类的排泄量大,特别容易加剧水体的污染,使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病害增加。投喂量过多,造成鱼体肠道总是处于充实状态,一方面饲料利用差,排泄多,污染水体;另一方面易造成鱼体消化不良,()肠道产生病变。
二、高温季节鱼病防治的办法
1.水质调控方面。使用颗粒饲料进行精养的高产池塘,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沉积较多,在养殖管理上绝不能用肥水养鱼的理论来调控水质,而应做到:每年坚持用生石灰清塘,且坚持不用或少用有机粪肥。春季水质清瘦、水体透明度大时,可用氮肥加磷肥来调水。在夏季水温高的情况下,如水质突变、藻类死亡、水体透明度增大,绝不能用氮肥来肥水,而要适当应用底质改良药物和少量磷酸二氢钙,结合换水和多开增氧机即可。
2.鱼病防治。一方面在夏季持续高温的情况下,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水体上、下层对流停止,下层水体处于缺氧状态,缺氧分解的各种有害物质大量产生,亚硝酸盐或氨态氮含量较高,容易暴发各种鱼病,因此应常用环保型的底质改良药物和增氧药物来调节水质,白天加开增氧机,即使暴发鱼病也必须用调水加内服药物来治疗。另一方面,高温季节防治鱼病不能大面积用药,以防造成水质突变而加重病情,应查清病因,在喂鱼时用适量药物在水中溶解后泼洒在饲料台附近,形成药浴环境,采取以内服为主,食场消毒为辅,结合调水的治疗方法为好。
3.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的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一方面,按计划产量来放养鱼种,产量的设定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设施状况和技术水平而定。
4.饲料方面。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选择优质饲料,增加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鱼类排泄物,促使鱼类健康生长。一方面,应选择蛋白质适中、氨基酸平衡好、加工工艺优良的优质饲料;另一方面,控制好投喂量,日常使鱼类摄食到八成饱即可。在发生鱼病时,一是投喂药饵,二是减少投喂量至六成。
黄文菊<YZ023.cOM/p>

相关推荐

鸡法氏囊病夏季高发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鸡法氏囊病夏季高发的原因以及对策的研究。方法:据近几年来各省市畜牧兽药局统计调查疫情的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析原因以及对策的研究。结果: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法氏囊病的主要发病特点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夏季高发;发病年龄渐宽,疫苗品种众多,但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可诱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爆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几年来,据各省市畜牧兽药局统计调查疫情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损失

2.方法:根据近几年的疾病发生情况分析发病的原因以及对策

二、讨论

1.原因分析

1.1夏季为高发季节,夏季降雨较多,气温高湿度大,对鸡体造成的应激比较大。病鸡极易接触法氏囊病毒,而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1.2许多农村养殖设备差,地面饲养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球虫病极易,抑制体内的蛋白质的合成,因此,当注射法氏囊的疫苗时,鸡的体内只产生少量的抗体,所以导致该病的爆发;

1.3因饲养设备的限制,第一次注射疫苗并未进行鸡体内的抗体监测。首次免疫时间的提前而受母源干扰,如果鸡体本身的抗体分泌较多时会免疫,会导致抗体的数量减少;如果较低时免疫,就会造成发病,这是目前该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1.4目前我国对于鸡法氏囊病用的疫苗多是中等毒力的疫苗,如果疫苗较早的注射到出生不久的小鸡身上,就会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所以不妨时不发病,防时反而发病;

1.5许多的养殖者考虑到鸡场的利润,日龄的小鸡并未及时的注射疫苗,但是又没有补种,造成雏鸡体内的抗体产生较少,对外界的病毒并不能抵抗,导致发病。

2.免疫失败的原因

2.1.变异毒株的出现法氏囊病毒有两种血清类型,两种类型的交叉部分只有30%,第2类型不能导致该病发生,所以病毒的变异还是1型较多。而且关于病毒变异和毒性增强的报道,所以这是失败的一个原因。

2.2.鸡体内本身的抗体也会产生干扰,假如在幼鸡鸡体抗体过高的条件下注射疫苗,两种抗体会发生反应,导致注射的疫苗未能发挥作用,这也是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免疫失败。比如:鸡棚内的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等;在鸡棚内存在较多病毒等。

2.4疫苗本身的问题也会导致免疫失败。比如说注射的疫苗毒力与现时流行的病毒不相符,差异较大;注射的疫苗毒力较弱。目前,我国的法氏囊病毒疫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选择疫苗时毒力不能选择较弱的,也不能选择过强的,剂量的选择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3.防治对策

3.1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疫苗,在首次免疫时选择毒力较小的弱毒苗进行免疫。

3.2根据确切的资料,疫苗注射日期不能过早或过晚,要形成合理的注射程序

3.3对于鸡棚的环境,必须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在鸡棚空时应彻底清理,保持舍内的卫生,舍内的湿度、温度要控制的合理。

3.4在饲料方便应提供优质的饲料,保持舍内通风。减少小鸡的的应激反应,增强鸡体的体质,总之,控制法氏囊病不能靠一方面的工作,而应该综合性的,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但是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必要措施要认真、切实的做好。

3.5正确选用疫苗。应根据该病的特点、小鸡的鸡体抗体水平,不同的种类要选择不同的疫苗。对于鸡体本身有抗体的鸡群要选择毒力较弱的毒株,而对于没有抗体的或者鸡群抗体较弱的,则可以选择较弱的疫苗。第2次免疫时要用毒力中等的疫苗;对于法氏囊病毒污染程度比较严重的区域,应使用毒力中等或偏高的疫苗,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三、结果

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

鱼病的防治方法


一、加强精养池塘的水质管理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与生长及饲料的利用率,因此充分认识池塘水环境的特性并加强科学管理,围绕着增氧和降氨这一核心问题做好水质调节工作很有必要。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清除池塘底过多的淤泥、

第二,定期泼洒生石灰(ph值偏低时)。

第三,高温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改善池水溶氧状况。

第四,水质过肥时用硫酸铜等药物适当杀死部分藻类,加注新水。

第五,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

第六,利用光合作用改良水质,

二、提高鱼体的抗病力

1、要根据池塘条件和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2、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生长活动情况,定时定量投喂,保证鱼吃饱吃好;

3、要选择营养均衡的优质全价颗粒饲料投喂,避免鱼体发生营养性疾病;

4、要加强日常管理及细心操作,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池塘日记;

5、要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饲养。

三、控制和杀灭病原体

(一)苗种检疫对购进苗种要检疫。

(二)清塘在放鱼对鱼塘要彻底清整消毒。

(三)鱼体消毒春片鱼种入池前用药液浸泡鱼体,可有效杀灭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和细菌。

(四)粪肥消毒;有机肥应消毒后再施。消毒可用生石灰、漂白粉、鱼康等药物。

(五)高温季节定期预防:

①高温季节在投饵台挂袋或定期泼洒杀菌药可有效预防细菌性鱼病。采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1、食场周围的药物浓度应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又不能影响鱼类摄食。

2、食场周围的药物的有效浓度应保持1小时以上。

3、必须连续挂袋或泼药3~5天;

②高温季节,鱼生长旺季,定期投喂杀菌药饵,可有效地预防各种细菌性鱼病;

猪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母猪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猪便秘是临床上比较容易发生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畜牧养殖业上,越来越注重规模和高效,希望实现养殖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养猪场中,猪便秘特别是母猪便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当母猪发生便秘时,母猪的正常生长及生产性能都会受到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猪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母猪便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便秘一般分成两种类型,即原发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原发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猪采食质地坚硬、品质恶劣的饲料,饲料中混杂较多的泥沙,饲料无规则,同时缺乏饮水,没有进行适量的运动。仔猪刚断奶就过早的突然更换精料,同时饲喂较少的青绿饲料,往往会使其发生便秘。妊娠后期或者分娩后不久的母猪有时会伴发直肠麻痹,此时也可能引起便秘。继发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猪患有某些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而继发,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性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肺疫、进行性萎缩性鼻炎、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等;病毒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瘟、猪流感,猪伪狂犬等;混合感染细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呼吸系统综合症等;寄生虫病,如猪蛔虫病,会自肠道内有十几条蛔虫相互缠绕成一团而发生肠道梗阻,从而引起便秘。其他因素,如公猪阉割后导致的嵌闭性阴囊疝,去势导致的肠黏连,以及伴有消化不良的异食癖,都能够引发便秘。有时猪发生便秘并不是由一个因素引起,而是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更可能是由于发生应激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

2、临床症状

病猪一般表现出食欲不振,增加饮水,腹围不断增大,呈躺卧状,有时发出呻吟声,伴有腹痛症状,频繁努责。发病初期,病猪能够缓慢排出少量呈颗粒状的干燥粪便,往往有一层灰色的黏液覆盖在上面。如果直肠黏膜发生破损,会在黏液中混杂一定量的鲜红血液,接着导致黏膜发生水肿,肛门明显突出,1-2天之后会停止排粪,导致直肠内积聚较多的粪便,此时部分病猪还能够少量采食,腹围一侧明显增大。如果病猪体型较小,触诊腹壁往往能够在腹腔内触摸到一条呈串珠状且屈曲的坚硬粪球。病猪通常是结肠部位发生便秘,症状严重时,会有大量粪球积聚在直肠内,如果导致膀胱颈受到压迫,就会引起膀胱麻痹或者尿闭。如果十二指肠始端发生便秘,就会出现呕吐和碱中毒,有时还会伴有阻塞性黄疸病症。

3、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要先消除病因,病猪在排粪没有通畅前采取禁食,只提供适量的饮水。如果病猪肠道没有出现炎症,可投服50-80mL蓖麻油或者其他植物油;如果已经发生肠炎,可灌服50-200mL液体石蜡,或者使用温肥皂水进行深部灌肠。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疗效,可对便秘硬结处的皮肤进行消毒,接着在硬结部中央直接刺入针头,然后连接注射器,注入适量的液体,经过15min,在硬结处用手指轻擀、按搓,促使硬结完全破碎,之后再肌肉注射3-9mL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如果病猪直肠处发生便秘,要根据体型大小,将手指伸入肛门内掏出堆积的粪球。注意手指上要先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且手指碰到粪球后,先在粪球中央用指尖掏挖,但体积有所缩小才能够将其掏出。另外,也可采取手术将肠管切开,然后取出阻塞物。在实际治疗中,病猪可内服适量的泻剂,如30-80g硫酸镁(钠),或者50-100mL石蜡油,或者添加50-100g大黄末的饮水。并配合使用肥皂水、2%小苏打水或者温水进行多次深部灌肠,同时对腹部进行按摩,通常具有较好的疗效。病猪在投服泻药数小时之后,皮下注射0.5-1.omL2%毛果芸香碱注射液或者2~5mg新斯的明,能够增强疗效。如果病猪腹痛不安,可肌肉注射2-10mL2.5%盐酸氯丙嗪液。对于非常衰弱的病猪,可先腹腔或者静脉注射250-500mL10%葡萄糖液,每天2-3次,同时采取以上方法进行治疗。猪患有肺炎或者感冒时一般会继发引起便秘,但在治疗过程中通常被忽视,只使用抗菌消炎、解热镇痛剂进行治疗,具有较差的治疗效果,必须二者兼治,才能够具有可靠、确实的疗效。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舍内环境卫生良好,每天供给充足的饮水,并补充适量的食盐。猪圈面积可适当加大,使其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其运动量适当增加。提高饲养管理,禁止单一的饲喂不容易消化且干硬的饲料以及含有大量粗纤维的饲料,如干薯藤、纯米糠等。合理配制饲料,粗料细喂,并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量,如萝卜、白菜、蕃藤等。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要采取相应的饲喂方式,对喂料量以及饲喂次数进行合理调整,确保饲喂时间适宜,禁止过量喂食。另外,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如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需要注意的是,猪发生便秘主要是由于没有合理调控饲料中纤维的含量,因此在保证含有充足营养的同时,要重视纤维能够增强机体消化能力,因此必须控制饲料中含有合理的粗纤维,通常控制在含有6%-8%的粗纤维比较适宜。

我们都知道,在养猪过程中,母猪便秘是比较多见的,也有许多养猪朋友们对此一筹莫展,接下来我将为我们解说一下母猪便秘的一些相关疑问及处理方法。
一:母猪呈现便秘的损害
1:母猪呈现便秘后,会构成母猪体温增加,呈现肚胀景象,别的还可致使母猪精力沉郁或浮躁,忐忑不安,而已压死,咬死,夹死猪仔,假如养殖人员不行细心,还可能会呈现母猪突然死亡的现象。
2:母猪呈现便秘,就会影响血夜循环,构成毒素进入体循环,致使中毒免疫力降低,呈现低温症,进而致使各种炎症,如子宫炎,胸部炎等。胸部炎使乳汁中的毒素致使仔猪下痢,而影响仔猪的成长。同时毒素会损害生殖系统致使产后不发情,缩短母猪的使用年限。

二:致使便秘的因素
1:饮水不足,夏日常常会呈现母猪饮水缺乏的状况。
:2:生理反应,怀孕周期增加,胎儿增大压榨直肠,构成便秘。
3:运动不足,怀孕后期运动较少,加之空间较小,削减运动量,致使便秘的发作。
4:疾病问题,母猪传染猪瘟,链球菌病,弓形体病时,体温增加,均会致使母猪便秘。

三:母猪便秘防护措施
1:疫苗工作要做好,减少疾病发生
2:供给足够的水源,能够恰当多喂一些青汁多的饲料,能够解决营养型因素致使的便秘问题。
3:假如场所允许,能够建个合适的运动场,能够把母猪放到运动场里运动。
4:猪场在发作疾病时,要做到科学增加药物。

夏季鸭霉菌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1霉菌素毒对鸭的危害

霉菌在饲料中大量的繁殖,使得饲料的味道、性质都发生了变化,破坏了饲料中蛋白质和糖类的营养,使蛋白质变性、腐败。不同生长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的鸭采食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如果给雏鸭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导致雏鸭的生长发育受阻或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雏鸭的免疫机制受到抑制,易患多种疾病,如口腔炎、食道炎、胃肠炎、气管炎等。这些疾病会导致雏鸭呼吸困难、急促、无法吞咽、食欲废绝、体质虚弱、腹泻,最终死亡;霉菌毒素对产蛋鸭最明显的危害就是产蛋期的母鸭在采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停产,身体瘦弱,精神不振,严重者会出现大批死亡;种鸭在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会造成免疫抑制,使抗病能力下降,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生殖周期发生紊乱,繁殖性能下降。霉菌毒素会影响公鸭精子的形成以及品质,使精子数量减少,配种能力下降,对母鸭的影响则表现为卵泡的质量下降,从而使种蛋的质量以及胚胎的发育受到影响。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都降低,即使成功孵化出雏鸭,雏鸭的生命力也较弱,表现为长期腹泻、绒毛脱落,易患皮肤病和大肠杆菌病,不易成活。可见霉菌病对会给鸭的养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临床症状

鸭患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初期鸭的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畏寒,双眼无神呈半闭状,羽毛松乱没有光泽,食欲减退或食欲废绝,渴欲增强,饮水量增加,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不断的加剧,病鸭出现张口呼吸、伸颈、气喘,胸膜部有明显的煽动等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咳嗽。患病鸭常呆立或者伏卧在地上,嗜睡,眼睛和鼻部有浆液性分泌物流出,行走困难,跛行,有的不能站立,还有的头部肿大,角膜浑浊,个别鸭有失明的现象发生。有时出现甩头的症状。病鸭腹泻,粪便呈白色或绿色,有的排饲料便,病鸭会急剧的消瘦,最后死亡。

3病理变化

死亡的病鸭身体僵硬,血液乌黑,不易凝固。剖检后发可见主要病变发生在肺气囊和胸膜腔内。气囊上有许多黄白色、米粒大小的结节,有的在肺表上、心包、肠系膜上也有大小不等的肉芽结节,稍小一些的结节被暗红色浸润带包围,呈黄色或灰黄色。肺部的病变特点是肺组织变硬,失去弹性,纤维化坏死,几乎整个肺脏发生病变。结节内有豆腐渣样或者黄白色的液体。将肺切开后,会发现内部的结构呈干酪样的同心圆轮层状。病情较为严重的鸭肺脏以及气囊内会布满大小不一的结节。对死亡鸭进行剖检后发现在其胸膜、气囊上有大小不一、黑绿色、圆形的斑块。在气管、支气管内有淡灰色黏液,肠黏膜充血。肝脏的病变是发生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肝质脆弱,呈古铜色,胆管增生,胆囊肿大;脾脏和胰脏细胞的功能突变,肾脏功能减退,易发生营养性肾炎和不明原因的肾肿瘤。

4诊断

通过对病鸭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后的病理分析可初步判定鸭患有霉菌病,为了更进一步的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来检察,其方法是可以取气囊或肺组织上的黄色结节内容物在载玻片上,滴上20%的氢氧化钾浸泡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树枝状的分隔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或者在无菌的条件下取病料接种在培养基中,在37℃下培养,取培养物进行镜检,如可见大量球形分生孢子,即可确诊。

5防治措施

鸭患病的主要原因是采食了受霉菌毒素侵蚀的饲料所致,所以预防此病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强饲料的管理工作。养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霉菌毒素的危害,在饲料的购买、贮存以及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品质,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是预防此病发生的关键。在选购好饲料后还要做好饲料的贮存工作,饲料贮存不当极易发生霉变,因此,在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要提供适宜的贮存环境,保持干燥,控制好料库的温度、湿度以及进行合理的通风。对于玉米和饼粕类饲料要定期的晾晒,以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来杀菌。在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具有吸附能力的饲料添加剂,起到降解和吸附霉菌毒素的作用,还可在饲料和饮水中给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剂,增强鸭的体质,提高抗病力,清除体内的霉菌毒素。在饲喂时要注意保持卫生,每天都要清理好鸭舍,并及时的更换垫料,保证饲用工具卫生,及时清理干净饲槽内的饲料,防止污染新料。

对于已经发病的鸭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清除垫料和更换饲料,鸭舍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在治疗时可使用中草药治疗,药方为260g生桔梗、500g蒲公英、500g苏叶、15g枇杷叶、20g知母、30g金银花,每天服用3次,还可以在饮水中加O.l%的高锰酸钾溶液。

母猪分娩死胎增多的原因及减少死胎数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母猪大多能顺利地将仔猪产出,然而临床中也会经常出现由于母猪难产而分娩死胎的现象。引起母猪分娩死亡增多的原因主要有胎儿过大、产道狭窄,母猪便秘,饲养管理不到位,接产不合理,疾病因素等。这些都会导致母猪死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死胎的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猪分娩死胎增多的原因及减少死胎数的措施。

1、死胎增多的原因

胎儿过大,产道狭窄。这一现象多发生于初产母猪,这是由于后备母猪还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产道相对较为狭窄,胎儿过大,非常容易出现难产、产程较长的现象,从而易引起死胎。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上饲养后备母猪时常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中包括对妊娠母猪攻胎过早,会导致母猪的体况过肥、仔猪过大、母猪在产后食欲难以恢复等问题。在后期攻胎时使用与经产母猪相同的饲喂方法和饲料,使得仔猪的生长速度过快,体重过大,当后备母猪所产仔猪的初生重达到1.4kg时就易发生难产。另外,在攻胎时没有按照母猪实际的体况,所有母猪都使用相同的饲喂量,也会导致胎儿过大,发生难产,使死胎数量增多。

母猪便秘。母猪发生便秘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非常的大,如果不加以重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妊娠母猪发生便秘时直肠内坚硬的粪便就会压迫产道,另外,长期的便秘还会使粪便中的毒素被肠道吸收,导致肝脏解毒功能和肾排毒功能失效,使心肺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子宫内血液不畅、子宫肌营养不均、子宫内环境恶化,增加难产的几率,最终会导致死胎的发生。

温度过高。母猪在分娩时呼吸加快,体能消耗较大,非常怕热,如果产房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母猪在产仔时呼吸困难,使得血氧的浓度下降,供给子宫肌氧气量减少,使子宫的收缩能力减弱,另外,高频率的呼吸还会促进钙离子的排出,而钙离子的浓度与子宫肌肉的收缩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高温应激也是引起死胎的一个主要原因,应激条件下,母猪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子宫血管收缩,使催产素减少,子宫肌缺氧,子宫收缩强度下降,从而使产程延长,出现难产或产出新鲜死胎。

缺乏生殖营养。大部分猪场都普遍存在使用抗生素进行保健的问题,或者饲料中长期的使用脱霉素,这就容易导致母猪出现生殖营养缺乏,从而造成仔猪的发生发育不良,羊水偏少,产道干涩,出现难产,增加死胎的数量。

管理不当。各大猪场限位栏的使用会使妊娠母猪缺乏运动,会导致母猪的体质、耐力、肌肉的收缩能力都下降,使分娩时产程过长,出现难产,增加了产死胎的几率;母猪在由妊娠舍转入产房时如果粗暴的对待母猪引起母猪发生应激或者摔倒,会造成分娩新鲜死胎;在饲喂母猪不清理干净料槽内的剩料,会导致饲料发生霉变,导致胎儿在子宫内中毒死亡;在治疗或者保健时使用药物不当,会造成内脏器官损伤,导致毒素在体内蓄积,会导致妊娠母猪怀死胎;另外,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多种疾病也会造成子宫内胎儿死亡,如一些繁殖障碍性的疾病,如伪狂犬病、乙脑等。

缩宫素的不合理使用。催产素具有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促进分娩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母猪在分娩时会自行分泌催产素,不需要注意缩宫素。只有在发生难产时才选择使用,但是实际生产中常出现盲目使用缩宫素的现象,人为的干预母猪自行生产,使得子宫处于痉挛的状态,导致子宫过于疲劳,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或无法产出而出现死胎。

2、减少死胎数的措施

控制母猪的体况。合理饲喂,控制好母猪的体况,使之保持适宜的膘情,体态轻盈,因此在饲养妊娠母猪时要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母猪的膘情来进行合理饲喂,通常在怀孕的前98天进行限制饲喂,在妊娠100天至产前3天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控制好妊娠母猪的膘情,防止母猪过肥。还可以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在母猪产前3天要开始限料,逐渐减少饲喂量,在产前不喂料。

防止母猪发生便秘。便秘对母猪的危害较大,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就要加强此项工作,母猪在妊娠中期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饲喂大量青绿饲料,注意日粮的搭配,尤其是粗纤维的含量,要注意不可过少或过量,在产前和产后1周尤其要注意预防母猪发生便秘,如有必要可以在饲料中拌入一些轻泻类的药物,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在夏季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舍内的温度,以避免母猪发生热应激,可以采取喷雾、冲水等措施来降低环境和猪体的温度,并且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舍内的温度和温度。

加强饲养管理。在转舍时动作要轻,不要粗暴对待,防止母猪摔倒。给母猪提供适宜的分娩环境,母猪在产仔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母猪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而影响产仔。注意饲料的品质,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并且要在母猪每次吃完料后或喂料前将料槽清理干净。做好母猪疾病的预防工作,尤其是与繁殖障碍相关的疾病。

做好接产工作。尽可能让母猪自行生产,如果遇到产程较长或者难产时要及时进行助产,并合理的使用催产素,不可进行盲目助产。在分娩后要加强产后母猪和仔猪的护理。

母猪死胎的原因
母猪在分娩时由于胎盘收缩,血流不畅,造成部分仔猪胎盘脱落,脐带中断,断脐仔猪必须在5~10分钟内产出,如果母猪因各种因素造成产程延长,断脐仔猪迟迟未产出,则仔猪会因缺氧而死。据有关资料统计,母猪产程延长造成断脐仔猪死亡占整个死产的80%~90%。
这里所说的死胎,是指母猪分娩时发生死亡的正常个体胎儿——白胎。不包括妊娠前中期形成的木乃伊和黑胎,母猪产死胎(白胎)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产程太长。母猪的正常产程(从第1头仔猪开始产出到整个胎衣全部排出的过程)为2.5~3小时,产仔时间超过3小时均视为产程延长,产程延长会导致仔猪出生时发生死亡。因为母猪在分娩时由于胎盘收缩,血流不畅,造成部分仔猪胎盘脱落,脐带中断,断脐仔猪必须在5~10分钟内产出,如果母猪因各种因素造成产程延长,断脐仔猪迟迟未产出,则仔猪会因缺氧而死,据有关资料统计,母猪产程延长造成断脐仔猪死亡占整个死产的80%~90%。
一引起母猪产程延长的原因
1、母猪分娩时体况过肥或过瘦。在妊娠期间,长时间给母猪高水平饲喂,会增加母猪产死胎的比率,因母猪吃得过多会引起体况过肥,导致子宫周围、皮下、腹膜的脂肪沉积过多,分娩时母猪易疲劳,产仔花的时间较长,仔猪出生时死亡率高;但体况过于瘦弱的母猪,分娩时由于产力不足,子宫阵缩无力,也易出现产程延长,导致胎儿死亡增加。
2、母猪产前吃得太多,致使母猪在分娩时肠道负担过重,压迫胎儿引起仔猪产出困难,使分娩时产程延长。
3、夏季天气炎热,母猪容易便秘。由于便秘,胃肠排空长期受阻,使粪便充满肠道,压迫产道影响胎儿出生;同时母猪因便秘长期厌食不吃料,体质虚弱、分娩无力,母猪极易难产或产程延长,死胎更易发生。
4、夏季由于高温影响,母猪产程普遍较长。据统计,母猪在环境温度较高的5~10月份分娩的仔猪,其仔猪死产率比环境温度较低的月份平均每窝高出0.3~0.4头,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高温造成母猪的产程延长。夏季由于高温,母猪受热应激的影响,体内分泌过多的应激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引起子宫血管收缩,从而使到达子宫平滑肌的催产素减少,子宫肌得不到足够的氧气,造成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强度下降,造成分娩时间延长。
5、个别初产母猪由于是第一次分娩,应激较大,经常烦躁不安,起卧不定,体内也会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从而抑制了催产素到达子宫平滑肌的数量,使分娩时产程延长。
6、当母猪感染繁殖障碍性疾病或普遍高热疾病时,均会造成母猪产死胎和产程延长。

二、预防措施
1、控制好母猪分娩时的体况,防止过肥或过瘦。母猪分娩时的体况应背部丰满,有一条平的上线,不见任何骨头突出,在腰椎以下,肋骨后面和骨盆前面应有一个陷窝,过肥母猪无陷窝。所以妊娠母猪在98天以前应根据胎儿生长发育规律和母猪膘情肥瘦做好限制饲养工作,妊娠100天至产前3天应充分自由采食,这样既能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又能防止母猪过肥。
2、母猪产前一定要限料饲喂。为了减轻胃肠负担过重对产仔的不利影响,母猪产前3天(以预产期为准)要开始限料,限料标准为:产前第3天每头每天3千克,产前第2天每头每天2千克,产前第1天每头每天1千克。母猪分娩时,产仔当餐不喂料,隔半天再喂料0.5千克,比如母猪早上产仔,早上母猪停喂,下午喂料0.5千克,下午产仔,下午停喂,产后第1天早上喂料0.5千克,下午也喂料0.5千克,产后第2天每头每天2千克,产后第3天每头每天3千克,产后4天——断奶自由采食。即产前限料从多到少,产后加料从少到多,以防止母猪产后消化不良。
3、防止母猪产前便秘。建议在母猪分娩前后1周,在饲料中拌入1%的硫酸钠和0.5%的大黄苏打粉,可使母猪粪便松软湿润,有利于排便畅通,有条件的猪场如能使用泌乳剂更好。
4、高温天要加强怀孕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特别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上产床的临产母猪。怀孕母猪实行限位饲养,密度大,散热困难,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采食多,食后体热增加,体温比采食前上升0.5℃左右,达到39.5℃,当妊娠102-110天的母猪体温长期维持该温度时,分娩时仔猪死产率升高,故当环境温度达到30℃以上时,建议间隔半小时对配种舍怀孕母猪实行喷雾降温,对产房的临产母猪冲水降温,减少热应激对母猪的影响。
5、对于正产仔的分娩舍,应尽可能保持舍内安静,特别对初产母猪尤其重要,当母猪烦躁不安时,按摩乳房可使其安静下来,对促进顺利分娩很有意义。
6、仔猪生后擦干粘液,烘干被毛后,要立即放到母猪乳房旁边吃奶,通过仔猪不断吮吸乳头,可刺激母猪下丘脑分泌催产素,引起子宫收缩,不仅有助于顺利分娩,缩短产程,也有利于乳汁排出。
7、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母猪感染障碍性疾病,对患病猪只特别是发烧母猪及时治疗

夏季养鱼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技术


鱼类的日常养殖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夏季的池塘养鱼更是极为复杂的。鱼类的生命极为脆弱,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而且它们的适应性较差。另外,鱼群的常见病也是我们日常养鱼需要注意的,除了做好基本的日常环境维护外,也要在平时多对鱼类病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善于总结,发现规律,并在实践中多积累经验教训,充分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走出一条新型化的鱼类养殖道路。
1夏季养鱼的日常管理工作
1.1观察水质,并及时进行调节
水是所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要想做好养鱼工作,务必要从管理好水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一般经验来说,上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绿色,而下午时池塘中的水应呈现出黄绿色为最好。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1.把握准确时间来进行日常换水以及加灌新水的工作,水量应控制在总体水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之间;2.保证每个月定期用二氧化氯或者相关的消毒药剂对全池塘进行两次泼洒工作;3.对池塘中的水进行适量的施肥工作,一般情况下,可依据池塘中水的颜色来确定出应施加多少肥料以及施加肥料的次数,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施肥工作尽量要在晴天时进行;4.着重控制好池塘中大型浮游类动物的出现。就经验来说,一旦池塘中水的颜色清瘦,且鱼类时常将头浮出水面,下风向用肉眼可见浮游类动物时,应先用杀虫药物进行全池喷洒。然后,再观察池水的水体的肥瘦状况,如果水质比较瘦,应进行施肥、补肥,而且尽量要用鱼类的生物肥料。具体的施肥时间应定为晴天状态下的上午10点钟前后,主要原因是此时的池水处于饥饿状态;5.合理应用增氧机,及时增加池水中的氧含量,以便改善水质;6.适时喷洒生物类调水剂,通过培育有益微生物以及浮游生物,将有利于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
1.2充分做好定量、定质、定时以及定位的四定工作
多数情况下应确保饲料晴天多投,雨天不投或者少投,此外,投掷的饲料数量应为总鱼量的3%~5%,投掷饲料的质量也应该严格把关,绝对不能将腐败过期的饲料投掷到池塘中去。投掷饲料的数量应适量,将鱼类喂至8分饱。做好上述工作一方面能防止造成饲料浪费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破坏池塘的水质要求,有效防止了鱼类相关综合征的疾病发生。
2鱼类的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鱼类作为水中生物,对水质的要求极高,关于鱼类病的发生也是较为常见的。因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病,进行及时、准确地诊治工作。
2.1细菌性鱼病
处于淡水中的鱼类细菌性的病症主要是爆发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细菌性烂腮、细菌性肠炎以及打印病等。爆发性出血病的具体特征:鱼类生病的前期,从外表上来看,病鱼的口内、腹内、鳃盖、眼眶、鳍条以及身体均呈现出轻微的充血现象。将腹部及肠道剖开可见少量食物。随着疾病的蔓延,上述器官的表面充血现象扩大,骨肉也表现出血症状,鱼类的眼眶出现充血,眼球外突,腹部明显膨胀、红肿。将腹部剖开,基于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已受到损害,致使腹内积攒出黄色、红色的腹水,出现肝、脾、肾水肿,肠壁出血、充气并无食物。腮部呈灰白色显示贫血,有时表现紫色且肿胀,严重时将导致腮丝尾部溃烂;细菌性赤皮病表现为鳞片极易脱落,腹部出血并有体表溃疡现象;细菌性烂腮病表现为鱼体发黑,腮丝头部溃烂并有污泥,腮部黏液增加;细菌性肠炎表现为鱼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微挤压腹部将有黄色血性黏液从肛门流出;打印病表现为发病在鱼类肛门上方的腹部两侧,很少在鱼体。前期皮肤发炎,接着出现溃烂,严重时,肌肉全部腐烂,暴露出骨骼及内脏。
上述疾病的主要诊治方法如下:针对爆发性出血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二氧化氯物质方法;针对细菌性赤皮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苯扎溴胺方法;针对细菌性烂腮病,可采用全池性喷洒聚维酮碘方法;针对细菌性肠炎,可采用全池性喷洒戊二醛方法;针对打印病,可采用将辛硫磷复合制剂加入饲料中进行喂食,一个疗程5d。
2.2病毒性鱼病
处在淡水的鱼类发生这种病的主要是草鱼出血病。()主要症状是腮部、鳍基、口部出血,腮部显现白色。现今无法进行诊治。
2.3寄生虫病
病虫主要有鱼鲺、锚头鳋、复口吸虫以及指环虫等,主要寄生在鱼的腮部及表面,严重的情况,可以引起鱼死亡。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将杀虫药进行全池性喷洒,第一次喷洒后,最好在第二天进行第二次喷洒。
2.4有害藻类
鱼塘内会繁殖出大量的微囊藻类,在这种藻类死之后,会迅速分解其中的白质,随之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导致出现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在水深为1m处时,用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较深的地点进行喷洒生石灰。
2.5相关注意要点
准确地对鱼塘面积及水深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确切的容水量;应确保在晴天喷洒相关药物,如在缺氧天进行喷洒,应先用增氧机,1小时后再进行喷洒药物;在药物的喷洒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条件来进行。例如,遇有药效快、水位钱以及水质瘦的情况,一定要减少药量,以免发生药害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鱼类的养殖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工作。鱼类的常见病多种多样,因此,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鱼类存在的异常状况,以便我们进行早期的鱼类疾病诊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冯国明.夏季高温季节暴发性流行鱼病的防治.水产科技,2007(4):27-28.
张明,李为学.夏季养鱼池管理要点.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9(3):41-42.
郭银环,石国志,赵双燕.夏季池塘养鱼管理技术措施.河北渔业,2008(5):38-39.

泥鳅腐皮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泥鳅腐皮病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泥鳅感染细菌引起的皮肤发炎、水肿、出血、赤皮、烂皮、烂鳍等现象,统称为腐皮,是泥鳅的多发病。常与肠炎病混合发生,造成较多死亡,给泥鳅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主要症状

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及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肛门红肿。病鳅摄食量减少、消瘦,继而出现死亡。

二、发病原因

夏季是该病多发季节,其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水质恶化,水质过肥,氨氮量高,溶氧不足;水温高,温差大;饲养密度高,管理不善,外伤等原因导致泥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而发病。

三、防治措施

内服外消,综合防治

1.内服:“芪黄素+肝肾康+抗生素”拌料,连喂5天。

2.外泼:“香连溶液+戊二醛”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天。食台泼洒“果根素+大熊座”。

3.适度换水,改善水质:“普洁净颗粒”改底。

夏季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炎热的夏季,极容易爆发猪高热病,导致大批量的猪生长不良,乃至死亡,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作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发现猪高热病主要原因在于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等其他病毒,或者是由于猪感染的寄生虫、病菌、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而引发。面对夏季的猪高热病,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工作。作者根据自己对猪只高热病的研究,对高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炎热的夏季,是猪极易发生高热病的季节,高热病容易造成猪只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何更好防治夏季猪的高热病,是摆在养猪专业户面前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摆在养殖专家面前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的课题。作者针对贵州铜仁地区的猪只高热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夏季猪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一、贵州铜仁地区简介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且受季风影响比较大。春天气候多变,雨水充足;夏天比较炎热,阳光充足;秋季阴雨天气较多,冬季没有霜气,且少严寒。因此,在贵州铜仁地区,比较适宜养猪业的发展。

二、猪只高热病发病原因

作者对铜仁地区猪只高热病发病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热病的产生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1.滥用抗生素导致猪只发生高热病。我国自1949年以来,在养殖业内开始使用抗生素。适度的抗生素可以促进养殖动物的生长,还具有一定防治疾病的功效。但是,抗生素一旦使用过量,则会造成猪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比如猪的淋巴肿大、脾脏失调等等,致使一系列病毒、病菌在猪的体内迅速膨胀,从而引发高热病。

2.猪蓝耳病及细菌、支原体等多种病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猪只高热病。猪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支原体、细菌、寄生虫等多种病菌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之后引起猪只发生急性、热性、致死性、高热性疾病,致使猪体免疫力大大下降,随着时间的增长,可能引发大范围的猪瘟、流感或者多种病菌的普遍传播,导致猪场内猪的死亡迅速上升,养猪户损失惨重。

3.猪饲料的霉菌素的大量繁殖,导致猪体遭受霉菌素的危害。现代社会中,猪饲料的收购、储存和运输方式都跟以往的不同,现在的运输周期、储藏周期都比较长,为猪饲料中霉菌素的增长提供较好的机会和生长空间,其中的营养成分已经被霉菌素吸收或者破坏,而这些霉菌素的存在则直接导致了猪体免疫力下降。

4.部分猪场环境较差,为高热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在我国,不少养猪场内,饲养密度十分高,且猪场养殖环境较差,通风条件较差,导致猪体整体对疾病的抗病能力较差。此外,部分猪场中对猪的管理不到位,长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毒副作用较大的西药,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猪体的疾病抗击能力。

5.对猪场中猪群卫生保健意识缺乏。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养猪场为了减少成本,在猪场内的消毒工作、杀虫、疫苗接种等方面投入不足,这也是导致猪体免疫力下降的重要方面。

三、防治猪高热病的科学举措

在贵州铜仁市,作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夏季是猪高热病发病集中期,因此,一定要对猪高热病进行严格的防治。只有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养猪专业户的经济效益,保证养猪业的顺利发展。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了防治猪高热病的相关措施。

1.加强安全防控意识,做好猪栏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针对夏季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由于养猪专业户在猪栏情节卫生和消毒工作方面的工作意识淡薄,故而,一定要加强养猪专业户的安全防控意识。积极按照猪栏的实际情况,做好定期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寄生虫、病菌等的感染和交互感染,彻底杀死空气的大量病芽胞微生物,尽量杜绝猪因猪栏卫生及消毒工作的失误发生高热病的几率。

2.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各类疫苗的注射工作

疫苗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猪体内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功能,因此,针对猪的各类疫苗的正常注射工作需要及时进行。首先,在进行疫苗注射之前,最好提前配合一定的热度抗使用,以增强疫苗与猪机体的有机结合。其次,我们要做好猪瘟、猪蓝耳病等病种的疫苗注射工作,保证猪体内具有抗高热病的细胞因子。最后,根据贵州铜仁市养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免疫疫苗注射规章制度,以确保各养猪场能够按照规定进行疫苗注射工作。

3.审时度势,加强药物预防

在对猪高热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预防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首先,在猪没有任何传染疾病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而是尽可能采用一些中药制剂,保证猪机体的健康性。其次,在猪有传染疾病时,要对猪进行隔离治疗。根据猪传染疾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治疗,可适当使用抗生素,使用一些消炎、退烧的药物,保证猪机体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对整个猪群及猪圈进行严格消毒。最后,如果采取一些列药物治疗之后,猪的传染病仍然不能解决,要对猪进行果断淘汰,并且对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4.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科学饲养

高热病主要在集中在夏季,在饲养方面的管理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猪群的高热病发病率。故而,在贵州铜仁市,一定要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科学。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猪群创造无毒、少菌、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四、结语

夏季是猪群患高热病的集中时间段,而高热病对于猪群的危害尤为大,直接导致面积的猪体发生疾病而致死,为养猪户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作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调研,对贵州省铜仁市夏季猪群高热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了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希冀对于夏季猪高热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

夏季蛋鸡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措施


盛夏酷暑,天气高温、高温、高燥,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蔓延,容易成为鸡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应切实搞好鸡病的综合防治。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夏季蛋鸡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措施。

1、保证饲养安全

首先,保证舍内良好的通风,环境始终保持凉爽。为蛋鸡供应的饮水应清洁清凉,保证蛋鸡需求的前提下将饲养密度适当降低;其次,保证全进全出制度的严格执行,禁止大小鸡混群饲养;再次,饲喂饲料应保证新鲜,为使蛋鸡的生长加快,产蛋率提升,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维生素C、杆菌肽锌和碳酸氢钠;最后,当夏季温度高于30℃时,饲料中应适当增加微量元素、维生素。

2、卫生消毒

保持鸡舍的清洁,定期清扫鸡舍内外,勤洗刷饮水器、料槽。对鸡舍内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按时清理粪便,消灭鼠、蟑螂、蚊蝇,将鸡舍中的细菌微生物等彻底清除,始终保证鸡舍内卫生。

3、常见病的综合防治

法氏囊病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夏季蛋鸡多发法氏囊,最早可发生于3~4日龄的小鸡。该病具有很短的潜伏期,在感染后3~4天可出现症状。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较快的传播速度,呈尖峰式死亡曲线。蛋鸡可发生呆立、厌食的症状、怕冷扎堆,羽毛蓬乱、粪便呈黄色米汤样。病鸡肛门周围受粪便的污染,机体严重脱水,2~3天后发生死亡,群体发病不超过2周。剖检可见腿肌胸肌呈现条纹状出血,肾脏肿大,因沉积尿酸盐而出现严重的花斑肾。法氏囊发生肿大,症状严重的呈现黑紫色,有干酪样或者奶油样的渗出物。加强鸡舍的通风,定期换垫料勤清粪便,对于地面养殖的,更应注重消毒;为增强蛋鸡体质,可在饲料中拌黄芪饲喂3~5天;对于轻度感染的,应在其饮水中加入黄芪多糖注射液与杆迪,用清温败毒散拌料喂食以全面调节蛋鸡全身免疫机能;对于重度感染的,应采用高免卵黄抗体加头孢至尊注射。

蛋鸡中暑是一种急性病,因夏季温度过高,烈日曝晒,蛋鸡中枢神经发生紊乱,发生心衰猝死。病鸡张口呼吸急促、发生痉挛,体温急剧身高,可达45~46℃,触诊时腋下与胸腔部的热度可灼手。剖检可见肌肉苍白、柔软,呈煮肉样,血液凝固呈紫黑色,头盖骨出血,脑膜发生轻度水肿,充血、出血;心包积液、心肌出血;肺部淤血,发生水肿;肠管松弛,其他组织可见不同程度的出血。提前做好防暑准备,将养殖密度适当降低,加强鸡舍内通风,在鸡舍内增设降温装置。午后对鸡群进行喷洒降温,开窗加强温度对流。为蛋鸡供应充足的饮水,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藿香正气水、土黄连等清热解暑的中草药。在饲料中多加入蛋白质和鱼粉、肉粉等高能量的物质,增加氨基酸与每天能量水平,增加饲料的养分浓度,将适当浓度的氨基酸和植物油添入饲料中,氨基酸的浓度为0.2%,植物油浓度1%~2%。

新母鸡病常发生于夏季,该病常见于150日龄以上至高峰期蛋鸡。病鸡瘫痪不起,常有一枚成形蛋位于肛门处,放置于光照处1~2天症状可见好转。该病病程长达数周,粪便呈黄白绿色,偶尔呈现蛋清样。蛋鸡大群正常,产蛋率停滞或缓慢上升。死亡鸡身体松软,面部、肉髯、面部等均呈现紫色。卵泡呈现充血状态,有一枚成形蛋位于输卵管后段。腺胃薄软,个别已发生穿孔。嗉囊内可见大量积液。加强通风,蛋鸡开产的同时加入药物进行预防。在病鸡的饮用水中加入鱼肝油精华素和七清败毒颗粒,同时可用黄金维他和清温败毒散拌料;或用卵舒康和抗毒加入饮水中,用肝肾双保和鱼肝油拌料,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大肠杆菌病夏季高温季节,环境、饮水饲料等卫生条件恶劣多发。该病多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发,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

病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粪便呈现黄白绿色,偶有死亡。剖检可见鸡肝周炎、腹水及腹膜炎、心包炎等是较为典型的病变。

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就是饲料、饮水、空气,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勤打扫鸡舍、清理粪便,加强鸡舍内空气流通,定期对环境消毒。对于已发病的鸡,应将0.04%的痢特灵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连用7~10天。为提高鸡群的成活率,可将发病鸡单独挑出进行隔离饲养,每日注射黄芪多糖注射液2次,每千克体重注射0.2mL,直至康复再放入大群饲养。

1.加强饲养管理。夏季要保证鸡舍通风凉爽,及时供应饮水,勤换垫料,注意降低密度;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杜绝大小鸡混群饲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的含量。饲料要新鲜、无腐败、无霉味。为减少应激,促进生长,提高产蛋率,可在饲料中加杆肽锌或碳酸氢钠。
2.搞好卫生消毒。鸡舍内外要勤清扫,饮槽、饮水器要勤洗刷,粪便要勤除,同时要定期进行消毒,经常灭鼠、灭蚊蝇、灭蟑螂。
3.加强鸡病防治。对鸡的病毒性传染病和部分细菌性传染病,要按免疫程序防疫,做到免疫程序化,疫情检测制度化。鸡病一旦发生,要及时进行治疗。
3.1.鸡喉气管炎。病毒唑、大青叶、链霉素配合应用,可大大提高治愈率。病毒唑每支用于5只成鸡,大青叶每只鸡1毫升,链霉素每支注射10只鸡,肌肉注射,每天2次,3-5天即愈。
3.2鸡痘。可用病毒灵、VC、土霉素同时内服,一般这三种药物各一片,每天1-2次,连服5-7天即愈。
3.3法氏囊炎。卵黄抗体,每只鸡每次注射0.5-1毫升,一般1-2次即愈,不愈的加用酮安合剂,疗效可达100%。
3.4鸡新城病。可用Ⅰ系疫苗大剂量喷雾,能有效地进行防治。喷雾时要注意鸡的密度要大,雾滴要小,门窗封闭要严,喷后闷半小时,一般24小时即减轻。病情不见好转的再注射抗体0.5-1毫升,3-4天即愈。
3.5产蛋下降综合症。用蜂安乳合剂治疗,5-7天即愈,一般每次用更年安1片、人参蜂王浆1毫升、奶粉5克、治愈率可达99%。
3.6曲霉菌病。可用制曲霉菌素,每片0.5克,每片喂鸡20只,连喂5-7天,同时饮用红霉素水。
3.7大肠杆菌病。要用氯霉素和诺氟沙星,每50公斤饲料各加100克,连喂3-5天,即见好转或治愈。也可且百病清口服液,每50公斤饲料加250毫升,饮水2-3次即可好转或痊愈。
3.8禽霍乱。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药都有效,常用的喹乙醇效果较好,也可用敌菌净,以上药物每1公斤料用4片,连喂5天即愈。
3.9葡萄球菌病。根据鸡的个体大小,适量注射氨卡青霉素,每天2次,同时内服痢特灵,每1公斤料加4片,3-5天即愈。
3.10球虫病。用优素精、青霉素或氟哌酸交替治疗,效果较好,否则易产生抗药性。优素精每1公斤料0.4-1.0克,青霉素每只0.5-1万单位,诺氟沙星每1公斤料2克。
3.11白细胞原虫病。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疗有特效,每1公斤料4片,连服5-7天即愈。(仅供参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4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