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要切实抓好当前河蟹池塘水草维护工作


“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必须要种好一塘草”,充分说明水草在生态养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缺少的营养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栖息场所和隐蔽物,更重要的是对净化和调节水质具有独特的作用,水草在呼吸作用过程中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新鲜氧气,这种作用能够分解吸收池塘中不断产生的大量有害的氨态氮、亚硝酸盐、二氧化碳,同时对调节水体的pH乃至水温,稳定水质,都有着重要意义。没有一塘好的水草,要想养出大规格、高产量、高效益的河蟹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种草容易维护难”,不仅是去年遭遇长期高温是如此,今年也是如此。由于今年长期阴雨带来消毒不彻底,肥水不到位,水体普遍浑浊,河蟹毁草情况较多;光照少,青苔大量滋生,防治青苔药物使用过多,影响水草正常生长。因此,要充分利用梅雨季节气温适宜的有利时机,切实抓好河蟹池塘水草维护工作。
1、防烂草:伊乐藻喜光照,如遇肥水(透明度15-25厘米),由于水中光照条件差,藻体光合作用弱,下层水草开始腐烂造成透明度更差,从而造成整个水体恶化。因此,在水温达30℃以上(实际上这项工作现在即可进行)的高温期间,应将伊乐藻上层部分割掉,根部以上留10多厘米即可,以防止水草腐烂,败坏水质。
2、防夹草:河蟹夹草的原因很多,如果工作不到位,河蟹毁草很厉害,如:①杀虫消毒不彻底的,要进行全面杀虫消毒;②水体浑浊的,要澄清水体,叶面不清洁的应用药物清除;③水质调节不到位的,要进行水质调节;④饵料投喂不足的,要增加饵料投喂量,特别要增加植物性饵料;⑤池塘中螺蛳不足的,要增加螺蛳投放,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对待。
3、移栽补栽:对水草较少的池塘应及时移栽补栽,将草多的区域向少的地方及畈田、塘埂四周浅水处进行移栽补栽;如果实在无法进行移栽补栽的,则在池塘中投放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起到遮阳降温的效果。
4、适时施肥:对移栽补栽的或长势不好的水草在及时补施肥料,以促进水草生长发育,宜用生物肥料,使用化肥要慎重,防止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别外,要及时捞除池塘中漂浮的水草,始终保持水草成生长态势。

相关推荐

河蟹塘水草的种植与维护



河蟹的养殖成败与水草的好坏息息想关,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蟹,先要种好草”。蟹塘中水草种植和维护的好坏,是养蟹成败的关键。许多养殖户水草种植品种不合理,水草管理不善,导致水草密度过大,出现腐烂,恶化水质,造成池塘缺氧。
蟹塘水草的作用:1.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2.净化水质;3.调节水温;4.提供隐蔽场所。
一、水草的选择
河蟹养殖常选三种沉水水草:伊乐藻、苦草和轮叶黑藻。
1.伊乐藻:
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5℃以上开始生长,先于其它的水草。叶片柔嫩,适口性好。但是不耐高温,水温达到30℃时,生长基本停止,此时容易臭水。因此,在河蟹养殖前期,应将伊乐藻作为过渡性水草种植,覆盖率在20%左右。
2.苦草:
苦草又名水韭菜、扁担草,苦草耐高温,不坏水,但易被河蟹破坏。如捞草不及时,有可能出现水质恶化,发臭,引发河蟹大量死亡。
3.轮叶黑藻:
轮叶黑藻又名节节草,喜高温、生长期长、适应性好、再生能力强,适合于光照充足的池塘及大水面播种或栽种。被河蟹夹断后能节节生根,生命力极强,不会败坏水质,各地也可以根据当地草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性能优越的当地水草品种。
二:水草的种植
首先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水草种子,劣质种子发芽率很低,会影响水草种植效果。由于种子的问题出现部分养殖户水草发芽率低并不少见,有些甚至只有20%的发芽率。因此选择好的种子非常关键。水草种植面积控制在60%左右,种植密度过低,不利于发挥水草的作用;密度过高,在养殖后期,容易造成缺氧。水草要搭配种植。一般在2月底3月初开始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应距塘边3-4米,每间距5-6米,种植3-4米的水草带,株行距1-1.5米,每株3-5棵;前期水位以水草刚好没头为标准,4月份水草过多过密就开始疏导,5月后保持水草低于水面30公分,并保持覆盖率为50%。
三:水草的维护
水草生长期的维护重点是稳定并促进水草根系的生长,使水草植株矮桩、叶面宽大。好的根系是水草好坏的关键,好的根系能够有利于固定水草不易漂浮;吸收池底过多的营养,促进水草的生长。
3-4月份应尽量控制水位,保持水深在60-80公分,并有一定的透明度,有利于水温上升的同时,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如果水体过于清瘦,也不利于水草的生长,可以使用一些肥料或者氨基酸类肥水,一方面能够增加水体肥度,另一方面提高水必要的养分。
中期: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否则伊乐藻越长越快,出水后会开花老化,要采取“打头”的方法将伊乐藻控制在水下,促进根部的生长,保证其活力。
高温来临时,保住好滩面上的苦草,再将沟中的伊乐藻全部拉掉,保留池塘两边的伊乐藻,以防在高温期间,伊乐藻在塘中腐烂,败坏水质;再者伊乐藻太多,容易造成缺氧现象。请大家一定要管理好池塘中的水草,水草是河蟹养殖最关键的一环。

池塘养殖河蟹秋季管理要抓好四个关键词



闷热潮湿的夏季已经过大半,接下来会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季,秋季是池塘养蟹最重要的时节,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投足饵料
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快的阶段。此期饵料的配备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螺蛳及蚌肉、鱼粉、蚕蛹等,投喂量占投饵总量70%以上;可利用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大豆、麦类、瓜果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各种动、植物性饵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到有水草的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塘蟹量的5%左右,每天投饵2次,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总投饵量的70%。对吃不完的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二、改善水质
秋季,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深在1.5米以上。此期应每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减少螃蟹逃逸和洞蟹的形成。每10天每亩池水施用生石灰15公斤,以增加水体钙质,满足螃蟹由黄壳蟹转化为绿壳蟹对钙质的需求。蟹池内也应移栽一定量的水草,有利于净化水质,又可作为螃蟹的植物饵料。
三、严防逃逸
“秋分”后池塘螃蟹活动较为频繁,因此每天夜间及清晨要有专人巡塘,同时对已破损的防逃设施要及时修补。
四、注意防病
螃蟹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病等。防治措施是:每7~10天,全池泼洒0.5mg/L强氯精液消毒水体;平时可在给河蟹喂料时添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的发生。当发生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每米水深泼洒1公斤蟹安。一旦发现死蟹,要立即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并深埋死蟹,以防疾病蔓延。另外,如发现养蟹池中出现老鼠、蛇等敌害,应及时清除。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栽种什么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够产出规格较大的螃蟹。这正是因为水草在池塘中能够净化水质底质、稳定水体、提供氧气,使得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环境良好。这样,河蟹发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规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几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现青苔难以根治、蓝藻频发、夹草、上脏萎缩等许多水草的疑难杂症。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现了无草的尴尬局面,养殖规格逐年偏小。
如何选择水草、如何保草成为目前河蟹养殖最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常见的两种水草(扁担草与伊乐藻)的优缺点来探讨一下: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该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
扁担草(苦草、带草)
优点:
种植方便、生长速度快、净水能力强、适应高温
缺点:
①坂田围网种植扁担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质管理。
②“败草”问题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应激,很容易导致扁担草在短时间(2~3天)内被“败完”,让人措手不及,无法弥补。
③螺蛳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养殖成本比重可达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变。
被夹的扁担草
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①“不怕夹”是其最大的优点,伊乐藻根、茎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无草的风险。
②立体式生长,遮阴效果突出,给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蛳投放可相应减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能够保持长期水体稳定。
缺点:
现有大部分池塘无增氧设备,高温期缺氧易导致伊乐藻下沉腐烂。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装增氧机),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时拉草、科学肥水,缺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乐藻长势茂盛
全塘种植伊乐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养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沟四周浅水区紧密种植伊乐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铺种)的种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过调节水位来控制伊乐藻生长。
3、养殖中期(5~6月)通过“打头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预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为水草补充“碳源”,促进生长活力,预防上脏及腐烂!
全塘不围网种植伊乐藻
“活力碳”专业“保草”

高温季节养殖户要谨防河蟹疾病高发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黑鳃病
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1、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2、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面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三、甲壳溃疡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1、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二是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2)治疗:一是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三是用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四、烂肢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1、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二是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三是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2)治疗:一是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二是用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三是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调节河蟹池塘的肥度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如何调节养蟹池水使其达到中度肥度呢?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蟹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河蟹蜕壳期养殖户要做好哪些工作?



河蟹蜕壳——每一次蜕壳都是一次重生的过程
当河蟹体内营养积蓄到一定程度,积温足够,达到蜕壳要求,在外界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大部分河蟹开始蜕壳,每一次蜕壳对河蟹而言都是一次重生的过程。顺利蜕壳的河蟹,生长速度是成倍的往上翻。每一次生长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河蟹蜕壳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一、内服保健工作(河蟹每次蜕壳对营养的需求和体质的要求都很高,建议每次蜕壳前进行1个疗程的内服保健工作)
蜕壳前7天,内服美康1号+美康2号+美康6号1个疗程(5-7天),增强河蟹体质,提高蜕壳成活率,增加翻倍率,提高免疫力有效降低发病,促进蜕壳顺利进行。
二、杀虫消毒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根据池塘实际情况确定,不要盲目杀虫、杀菌)
过多繁殖的枝角类容易导致池塘缺氧,其排泄物含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到河蟹蜕壳的成活率,容易导致河蟹慢性中毒、行动缓慢、鳃水肿、蜕壳不遂、软壳、上坡等情况产生,所以如有虫害发生需要尽早处理。
建议使用高效、安全的“阿斯曼”进行杀虫,如枝角类过多的可以选择两次杀虫;
杀菌工作主要是根据河蟹具体情况,如:河蟹上一次蜕壳死亡率较大的,苗种有很多烂肢、甲壳溃疡、黑鳃等细菌性感染情况的池塘需要进行消毒、杀菌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河蟹第一蜕壳,正处于气温回升细菌大量繁殖的阶段,此时河蟹体质较差,营养不足,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在第一蜕壳前一定使用使用刺激性小、杀菌效果稳定的“优碘”或“特碘”进行杀菌。
如果池塘在晚上巡塘和清早巡塘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枝角类,建议使用“阿斯曼”进行杀虫.
三、底质改善、水质调控工作(建议早期改底、调水频率每10-15天一次,中后期每7-10天一次)
质是与河蟹最密切相关的环境,好的底质可以为河蟹提供充足的溶氧,舒适的生长条件,控制有害菌的繁殖;底质管理跟不上,就会使河蟹生长环境缺氧,河蟹体质变差,免疫力下降,活力不好,从而有害菌大量繁殖、水质恶化,容易导致河蟹细菌性感染,发病难以控制、容易反复,底板发黑、发黄,纤毛虫爆发,严重者甚至导致河蟹经常爬坡,摄食不好,生长缓慢,影响全年的养殖效益。
建议定期使用“底康1号/底康2号+养水宝”对底质和水质进行调控和养护
底康1号:氧化分解型底改,定期使用可以分解残饵、粪便、有机质,杀灭、控制底层有害菌,除臭净化底质,同时可以提高水体透明度;
养水宝:高浓度多元有机酸、能量剂,调水、解毒、降低ph值、稳定水质,提供菌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平衡、稳定水体。
四、培藻、培菌、养水工作
河蟹养殖从最初的清水养蟹发展到现在的肥水养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带有一定肥度的水体可以使水质更加稳定,丰富均衡的藻相可以提供充足的水体溶氧,促进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转化和利用,减少天气突变、水质变化大对河蟹产生的应激性刺激,控制有害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蓝藻、裸藻、甲藻等有害藻类的发生机率,大大提高河蟹养殖成功率。
北京渔美康建议你定期根据水质情况使用“肥爽2号+肥爽3号/菌美1号”培养有益藻类、菌群,调控水中菌藻平衡。
五、蜕壳时全池泼洒促长硬壳宝2次(蜕壳初期爆点撒一次,蜕壳高峰期撒一次)
促长硬壳宝:补充蜕壳所需要的硒酸盐、Vd、Ca、P、镁等营养元素,可明显提高蜕壳成活率,促进蜕壳整齐度,减少蜕壳不遂、软壳病造成的损失。
根据多年的数据跟踪显示,长期定期泼洒促长硬壳宝进行蜕壳期的营养补充,不但可以提高蜕壳成活率,还可以提高河蟹品质,更能有效的增加河蟹的厚度,提高养殖规格。
以上工作做好了,保持池塘环境良好,投饵营养全面,你的河蟹将会这样生长:
苗种100-120/斤→第一次蜕壳→40-60头左右/斤→第二次蜕壳→20头左右/斤→第三次蜕壳→1两~1两2左右/只→第四次蜕壳→2两~2两2左右/只→第五次蜕壳→3两2~3两5左右/只,200斤以上产量(此为绝大部分情况)。

阴雨时节河蟹养殖户池塘防控要点



河蟹养殖有时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温度、光照等适合河蟹生长,然而近期很多地区雨水不断,连绵阴雨天气对池塘环境及河蟹产生多方面的变化,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雨后的管理工作,导致雨后水质、底质情况出现较大波动,对正在或即将蜕壳的河蟹来说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阴雨天池塘会出现哪些变化:
1.阴雨天光照不足,水中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伊乐藻过旺及水色过浓的塘口。
注:阴雨天并不是没有光照,而是光照较弱,水草及藻类仍然有一定光合作用。
2.阴雨天池塘生物及化学耗氧量增加,而水体总产氧不足,尤其是底质恶化的塘口,产生“氧债”,易导致河蟹及青虾青虾缺氧,出现上岸、浮头等现象。
3.阴雨天池塘氮素循环受阻,氨氮、亚硝酸盐易偏高,造成水产动物慢性中毒。
4.阴雨天河蟹食欲不佳,往往产生大量残饵、剩饵,败坏水质。
5.阴雨天河蟹应激反应较重,易上草、上岸,同时剧烈活动导致水质变混,搅动底泥,将底质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
6.阴雨天光照不足,同时呼吸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缺碳,易引起倒藻、特别是水浓的塘口,一旦倒藻就会引发缺氧及藻毒素中毒。
7.阴雨天遇水呈酸性,长时间下雨会改变水体PH值、碱度等理化因子,导致水体应激,进而引发水产动物强烈的应激反应。
因此,在阴雨前后,我们要加强防控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阴雨天来临前,建议适当降低水位,缓解水草上浮现象,增加中下层水光照。
2.阴雨天前要提前控制饵料投喂,适当减少投喂量,暂时停喂小鱼。
3.阴雨前后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金维安,内外结合,防控应激反应,同时降解池塘毒素。
4.雨后水浓、水混的塘口建议及时使用卫底(2亩/袋),缓解溶氧,分解雨天死亡藻类尸体,同时防控亚硝酸盐偏高。然后第二天使用FS活力菌(2亩/袋)+全能(4亩/袋)净化水体,提高透明度,防止雨后水草挂脏。
5.水草活力不强或稀疏的塘口在下雨前后各使用一次众草乐(3亩/袋),增强根部抓地力,减少雨后上浮现象。
6.一旦出现雨后河蟹大量蜕壳,此时建议第一时间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可大大减少应激性蜕壳河蟹的损伤。

养殖户如何选择水草,更有利于河蟹生长



众所周知河蟹养殖要种植水草,因为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保障河蟹品质,还可以帮助河蟹蜕壳附着、遮阴降温,适当补充天然饵料。目前养蟹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水草能否养好、保好。因此养殖户们绞尽脑汁的去种草、保草。近几年来由于水草越来越难种,高温期也越来越难管理,导致水草种植五花八门,最后很多养殖户直接每个品种的水草都种一点,结果往往是成本增加了,水草也没保住。
那么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目前常见水草种类的优缺点,在此列举以下三种水草作比较:苦草(扁担草、水韭菜),轮叶黑藻(节节草),伊乐藻(吃不败)。
一、苦草、轮叶黑藻
优点:1、净水能力强,水清;2、耐高温。
缺点:
1、草易被螃蟹所破坏,一旦螃蟹出现缺氧或应激就会夹大量水草,甚至出现没有草的局面,补救困难;
2、管理难度大,要长时间让螃蟹暂养环沟,浪费池塘2/3的面积;
3、对水质要求高,一旦出现水体透明度低的情况,水草就很难生长,甚至出现死亡;
4、对底质要求高,在底质老化或淤泥厚的池塘种植难度大,易烂根或生根不牢导致上浮;
5、螃蟹生活空间利用率低,早期草长得慢螃蟹无法利用,长起来后由于形态不利于附着,也不能利用,并且缺氧时螃蟹爬不上来,容易死亡;
6、不利于肥水,由于净水能力强,藻类无法繁殖,螃蟹易得气泡病,套养青虾效益也不好。
二、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1、利于螃蟹蜕壳附着,缺氧时螃蟹可以及时爬到草头上,不易死亡。
2、生活空间利用率高,随时可以加深水位,利于水体稳定。
3、既可以生根生长,又能脱离土壤,浮于水面生长,生命力强。
4、不怕螃蟹破坏,再生能力强,高温期过后能迅速生长,净化水质。
5、控制面积方便,多了及时拉掉或割头,少了在六月份之前都可以补种。
缺点:1、高温期净水能力弱,水容易肥。2、缺氧严重容易腐烂。
苦草和轮叶黑藻有这么多缺点,为何还有养殖户选择栽种?
那是因为这两种草的净水能力强,种得好,水一直是清的,符合大家一直追求的清水出大规格观念,而忽略了它的缺点。有些地区随着养殖条件的退化(塘底老化和水源污染)和放养密度的增加,种这两种草的成功率越来越低,养殖效益也逐年下降。伊乐藻虽然优点很多,但因为高温期易缺氧腐烂,被很多地区的养殖户所讨厌,但这些地区的增氧设施基本都是落后的。
其实高温期伊乐藻缺氧腐烂的原因是水草太多,没有及时留好采光通道和通风沟造成缺氧严重。很多养殖户担心水草少就多种,而在水草过多的时候又舍不得拉,等出问题了又来不及拉草,才导致缺氧腐烂。
因此从利于河蟹生长的角度分析,伊乐藻更适合种植,只要合理布局,加强增氧,高温期是不会腐烂的,这样既能高产又能养出大规格。苦草和轮叶黑藻由于种植所受限制因素太多,风险较高,还是慎重选择,在放苗密度较低(500只/亩)和池塘条件较好(水源好、池底淤泥少、不老化)可以栽种。
还有部分养殖户认为苦草和轮叶黑藻螃蟹喜欢吃,容易养大规格,其实养大规格蟹的关键是水体稳定和营养保障,这里的营养主要是来自于投喂的玉米、饲料和冰鲜鱼等,水草只是少量补充,可忽略不计,另外,螃蟹大量夹草并不是主动去吃草,而是因为缺氧或受应激后的症状。
如何管理伊乐藻才能避免高温期腐烂?
1、保障水深促进生长。这样既能生根牢固又能充分吸收底泥的肥料,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避免压低水位限制生长,导致高温期容易上浮腐烂。如果水草长势太快可以通过及时割草头和拉掉过多水草来控制。
2、保障营养。定期使用含碳量高的营养物质,达到水体营养平衡,充分吸收水体氮磷肥,避免水质老化出现蓝藻,导致水草腐烂。
3、减少刺激。一方面慎重对待蓝藻,不能盲目的杀藻,造成水草腐烂,应以保草增氧控蓝藻的思路处理;另一方面正确使用肥料长草,避免大量施肥导致环境破坏和直接刺激水草。
4、预防缺氧。一方面留好通风沟和采光沟,控制水草面积(1/2以内)避免水草密集生长;另一方面多装增氧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5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