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栽种什么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够产出规格较大的螃蟹。这正是因为水草在池塘中能够净化水质底质、稳定水体、提供氧气,使得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环境良好。这样,河蟹发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规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几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现青苔难以根治、蓝藻频发、夹草、上脏萎缩等许多水草的疑难杂症。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现了无草的尴尬局面,养殖规格逐年偏小。
如何选择水草、如何保草成为目前河蟹养殖最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常见的两种水草(扁担草与伊乐藻)的优缺点来探讨一下: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该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
扁担草(苦草、带草)
优点:
种植方便、生长速度快、净水能力强、适应高温
缺点:
①坂田围网种植扁担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质管理。
②“败草”问题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应激,很容易导致扁担草在短时间(2~3天)内被“败完”,让人措手不及,无法弥补。
③螺蛳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养殖成本比重可达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变。
被夹的扁担草
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①“不怕夹”是其最大的优点,伊乐藻根、茎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无草的风险。
②立体式生长,遮阴效果突出,给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蛳投放可相应减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能够保持长期水体稳定。
缺点:
现有大部分池塘无增氧设备,高温期缺氧易导致伊乐藻下沉腐烂。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装增氧机),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时拉草、科学肥水,缺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乐藻长势茂盛
全塘种植伊乐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养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沟四周浅水区紧密种植伊乐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铺种)的种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过调节水位来控制伊乐藻生长。
3、养殖中期(5~6月)通过“打头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预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为水草补充“碳源”,促进生长活力,预防上脏及腐烂!
全塘不围网种植伊乐藻
“活力碳”专业“保草”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户如何选择好蟹苗



众所周知,“草好、水好、苗好”是养好河蟹的三大关键,而蟹苗的选择则是第一关键。新一年的河蟹养殖即将开始,选择好的蟹苗便成为大家非常重视和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挑选到好蟹苗?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判断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肉眼观察
1、看整体:规格整齐;体扁,头胸甲后缘越扁越宽越好;肢体完整无残缺,体表干净无附着物、纤毛虫或溃疡斑等。
规格整齐的蟹苗
2、看体色:头胸甲颜色黄中带青、有光泽;腹甲乳白色且略微透明,透明过度或不均匀都不好;步足有色阶,从根部到爪尖颜色由深变浅,一般依次为红、黄、白。
体色较好
3、看局部:额齿深;第2步足弯曲,关节处超过眼点;第4步足扁长;第4侧齿尖。
4、看活力:选择个体有力、活跃的蟹苗,可连续“翻跟头”10个以上。
5、看内脏:优质蟹苗的肝脏呈橘黄色或金黄色,纹理清晰,若呈白色或灰色则说明品质较差;鳃部干净无污物附着,鳃丝排列紧致,呈透明状;肠道清晰,食线饱满。
食线饱满
二、其他影响因素
单纯观察蟹苗本身并不能完全确定蟹苗好坏,有些方面并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1、螺原体携带情况:为确认蟹苗是否带有螺原体,可携苗至当地利洋水产药店进行检测,不携带螺原体是优秀蟹苗的保障之一。
2、亲本情况确定:蟹苗亲本的规格影响着成蟹的规格大小,大规格亲本培育出的扣蟹,相对容易养出大规格成蟹。
3、扣蟹养殖情况:扣蟹养殖中的饲料投喂、养殖水质、疾病发生等情况,都会影响到蟹苗的品质,充分了解有助于对好蟹苗的判断。
良好的扣蟹养殖池塘环境
4、蟹苗商家信誉:通常本地苗价格较高,部分商家则以次充好,用外地苗充当本地苗,低买高卖,所以购苗时不应只看价格,蟹苗商家的信誉亦为重要。
好的蟹苗成活率高,生长快、规格大且不易发病,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以,广大养殖朋友务必慎重选苗,为来年的养殖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调节河蟹池塘的肥度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如何调节养蟹池水使其达到中度肥度呢?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蟹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河蟹养殖户如何选螺蛳?如何选择投放时间?



蟹塘中投放螺蛳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螃蟹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在螃蟹塘里,适时适量投放螺蛳,使其自然繁殖,能有效的降低池塘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起到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晰的作用。
螺蛳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是螃蟹最喜欢吃的优质鲜活的动物性饲料,为螃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富含活性蛋白和多种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螃蟹快速生长,提高螃蟹规格。
螺蛳是一种底栖生物,在池底爬动时会分泌一种粘液,可以改善底部环境。
如何挑选螺蛳:
1、螺蛳要求贝壳完整,无破损。
2、螺蛳受惊时能快速收回壳中,同时盖帽能有力紧盖螺口。
3、螺蛳体内无蚂蟥等寄生虫。
4、看螺蛳尾部是否受损,以区别机捕螺蛳和手工捕捞的螺蛳。
投放时间:
1、第一次,在清明节以前完成,投放300斤/亩,螺蛳在清明前放入,有利于其积累营养,好在清明后开始大量产仔,在蟹苗长大一点以后螺蛳将是其最好的天然饵料。
2、第二次,在7月底8月初投放,投放量在200斤/亩,为即将成熟的螃蟹提供优质的天然饵料,可以起到促黄催膏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投放螺蛳时要把螺蛳全池均匀铺开,不能堆积到一点,容易造成螺蛳死亡。
2、投放螺蛳不能在寒冷的天气进行,以免冻伤螺蛳,要选择气温适宜的天气。
3、前期螺蛳投放后,要加量肥水。
4、螺蛳投放后,饲料也要适量的增加。
5、投放螺蛳5-7天后,要消毒一次。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高温期间河蟹养殖户应如何选择饲料投喂



高温期间饲料投喂一般采用植物性饲料代替动物性饲料,高蛋白质饲料代替低蛋白质饲料,以期减少河蟹病害。随着水质调节和水草管理技术提高,盲目以天气情况来决定投饲品种,不利于提高河蟹养殖规格和产量,降低养殖收益。既要考虑天气因素,更要考虑蟹池的生态条件,区别对待,决定高温期间投饲品种。
1、高温前经常有零星河蟹死亡,数量在1只/亩以上,说明河蟹体质较差或池塘环境较差,饲料只能以玉米、小麦和蛋白质含量在28%以下的颗粒饲料。
2、水草品种单一,水草覆盖率低于40%,且断根上浮,水质变差,河蟹饲料同样只能选择玉米、小米和低蛋白质含量的颗粒饲料。
3、水草覆盖率在50~60%,有多种河蟹喜食的地方性水草轮叶黑藻、微齿眼子菜、青萍等,水草分布较为稀疏,且没入水面,有良好的增氧设施,水质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下,具备这种生态环境的蟹池,高温期间继续投喂动物性饲料,或蛋白质含量在34%以上的颗粒饲料,为河蟹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河蟹快速生长,增大养殖规格。在这种条件下,投饲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颗粒饲料不会增加河蟹病害。(徐舍镇农服中心 黄南荣)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1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