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经济效益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蛋鸡养殖经济效益分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鸡蛋生产国和消费国,蛋鸡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一批设施先进、集约化生产的大规模蛋鸡养殖场,但是蛋鸡养殖的主体仍是分散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型蛋鸡养殖户。据调查,蛋鸡存栏规模小于200只的占3.51%,2000~4999只规模的占27.44%,5000~9999只规模的占25.93%,1~5万只占34.91%,5~10万只占5.67%,10~50万占只2.51%。5000只鸡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户在我国蛋鸡养殖中仍然相当的比例,1万只以下规模的大约占到我国蛋鸡饲养总量规模的近60%,全国平均单场饲养规模为5409只。

根据各项指标分析,2000~10000只存栏规模为专业养殖户为主的专业化家庭养殖。农户小规模饲养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便是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较差,导致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小规模养殖户往往资金有限、投入不足,养殖设施简陋,人禽混居,鸡舍布局不合理,消毒设施不完备,防疫体系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增加了蛋鸡养殖的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蛋鸡养殖的收益。并且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蛋鸡养殖利润的不确定性,小规模饲养是否能继续满足农民和养殖户的需要,饲养规模多少适宜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一、农户小规模养殖的特点

农户小规模养殖将长期存在的可能性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现成的设备和设施小规模养殖户一般有现成的设备和设施,在行情好的情况下饲养,行情不好就淘汰,灵活性较强。二是蛋鸡养殖不是唯一经济来源5000只鸡以下的养殖户基本上都是一边种责任田(或夫妻一方从事其他行业)一边养鸡,收入少点只要不赔钱就行。三是相对生产成本低小规模养殖户挣钱的宗旨是能够挣到比出门打工收入多就知足,享受不离家可以照看老人和孩子的幸福,一般不雇用劳动力,所以挣到的是劳动力的钱。四是健全的服务体系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成熟地区各生产环节从雏鸡到饲料再到疫苗兽药都有服务商上门提供服务,技术服务也免费;产品由蛋商上门收购,断喙防疫也有专人服务,比较轻松的就能完成整个蛋鸡生产。由此可见,小规模饲养还是比较适合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生产水平和小农经营体制下的生产习惯。

二、蛋鸡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蛋鸡行情基本三年一个周期,通过对我国蛋鸡主养殖省份小规模养殖户的实际调研,收集2010~2012年这一个周期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三年每只鸡的平均收益6.23元,如果不除去自用工的4.97元是11.2元。在2010~2012年阶段,不计算折旧和管理成本,饲料成本仍旧占据总养鸡成本的绝大部分,近90%,其次便是劳动力和雏鸡成本。在收益方面,鸡蛋为收益的主要来源,在技术和管理相近的条件下,鸡蛋产量视为恒定不变,则影响蛋鸡养殖收益的最主要因素便是鸡蛋价格。鸡蛋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和养殖成本的影响,除此之外,肉鸡、猪、牛、羊肉、牛奶、蔬菜等其他替代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影响消费者对鸡蛋的需求,从而影响鸡蛋价格,影响养殖户的收益。

三、半自动化和自动化饲养蛋鸡效益比较

半自动化指机械喂料、机械清粪、人工拣蛋模式,自动化指机械喂料、机械清粪和机械拣蛋的饲养模式。不同的养殖规模和农村劳动力价格条件下,鸡场对自动化程度的需求是不同的,根据国家未来十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农村劳动力价格每年上涨7%,则养鸡的劳动力成本也会相应地增加。在半自动和全自动设备饲养条件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不考虑银行利息变动,以年息8%计算,未来十年蛋鸡半自动养殖与全自动饲养模式条件下平均劳动力成本与设备资产损耗估计。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从2014~2023年,半自动化与全自动设备饲养模式条件下的成本差额也随之逐渐增加。全自动饲养方式综合消耗较少,半自动化养殖,夫妻二人最多能饲养1万只鸡,而全自动化,夫妻可饲养3万只鸡,并且劳动强度较低,劳动力成本低。

不仅如此,由于半自动设备养殖模式下,鸡粪处理困难,投入的成本高,收益却最少。同时鸡粪处理不当会导致污染环境,引发疫病,使免疫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养殖风险增大。在全自动设备养殖模式下,由于操作规范及对劳动力要求较小,粪污处理难度降低,养殖的收益也会相应增加。但是鉴于全自动设备的投资成本较大,农村养殖户的财力物力有限,因此在现今条件下,半自动化的养殖模式仍然占农村蛋鸡养殖的绝大部分。

四、专业蛋鸡养殖家庭农场的适宜规模

除了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对农村蛋鸡养殖也至关重要。对2010~2012年不同养殖规模条件下养殖利益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养殖规模条件下影响蛋鸡养殖收益的最主要因素为鸡蛋的销售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小规模饲养条件下,由于蛋鸡的销售渠道主要是销售给临近的村庄或乡镇,因此鸡蛋的市场价格走向对其影响不大。

加之在此种销售渠道下,对鸡蛋的质量要求不高,运输储存成本也较低,鸡蛋从产出到售出的中间环节少,因此其灵活性比大规模的蛋鸡养殖要大。通常情况下,农村的小规模养殖只需要夫妻二人便可完成,没有额外的劳动力费用。鉴于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在大规模饲养条件下,如若仍采用半自动设备的饲养模式,那么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大大减少蛋鸡养殖的效益。加之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不愿意从事与养殖有关的工作,因此想要以和市场上其他工作同样的工资招聘劳动力越来越困难。因此除了国家对经济发展规划、劳动力上涨的要求外,工人的工作意向也成为大规模饲养条件下劳动力成本控制的又一阻碍。

综合考虑鸡蛋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的情况下,如若按照普通农民工2013年3万元的收入为标准,每只鸡的平均盈利11.2元,在不考虑额外劳动情况下,在未来十年能够满足一对夫妻的最低收入的养鸡数量。到2021年之前家庭养殖规模在1万只鸡,就完全能满足农村夫妻二人劳动就业的需求。而在这样的饲养规模下,即便是没有普及全自动蛋鸡饲养设备,蛋鸡的养殖业能带来可观的收入。如果金融服务能够充分和农业生产结合,充分利用蛋鸡行业上自动化设备所具有的经济效益优势,则一对夫妻饲养3万只蛋鸡则可以成为农村高收入群体。

五、未来发展趋势

综上,以目前我国蛋鸡的行情来说,饲养几千到1万只蛋鸡的小户仍有其生存空间。一方面,这样的散户在维持现有饲养规模的情况下还能获得较为可观的效益,从而导致他们不愿去冒险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多余的财力物力投资自动化设备和规模化鸡场的建设。因此,未来几年内中国蛋鸡行业的生产模式仍然是1~3万只规模的家庭农场为主,而随着国家政策和未来市场经济的推动,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将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知识

当前肉牛产业形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为提高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后可以探索建立新希望六和的“聚落式”养殖模式。

肉牛产业形势分析

1.国内牛源不足导致产业萎缩。2008年以来,牛肉价格的飞速上涨使肉牛主产区为扩大销售量,采取以“弑母杀青”为特征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蚕食着整个肉牛产业的发展基础。据统计,2008年至2012年,中国母牛存栏量从3300万头减至2300万头,四年间大幅减少1000万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大幅下滑带来了2008年至今国内肉牛存栏量从8900万头减少至6000万头的后果,“物以稀为贵”,去骨牛肉价格在2012年11月突破50元/千克的大关后,仍保持了上升态势,目前去骨牛肉价格已经在64元/千克。虽然牛肉价格始终保持高位,但国内整个肉牛养殖业却在慢慢萎缩,我国肉牛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肉牛养殖周期长、饲料成本的上升,相对于养鸡养猪或是外出打工,养牛的比较效益不高,导致弃养肉牛现象较为普遍。能繁母牛存栏量的减少,生产成本的增加,居民购买能力的局限又使得下游的加工企业屠宰量和屠宰利润不断下降,肉牛屠宰企业收购加工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关门转行,整个肉牛产业不断萎缩。

2.进口牛肉冲击国内市场。长期也来,中国牛肉价格长期低于畜牧业发达国家,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需求和出口亚非拉地区,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国内需求急剧增加、肉牛存栏量下降,我国每年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约有240万吨的缺口,导致国产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2010年中国牛肉价格已经达到3046.9美元/吨,远远高于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牛肉价格400-1000美元/吨,但国产牛肉品质低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价格和品质的巨大差距,供需之间的缺口使我国开始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大量进口牛肉。从2012年,我国成为了牛肉净进口国,净进口量达4.9万吨,这一规模到2013年进一步扩大。仅2013年1-6月中国牛肉累计净进口量已经达到12.3万吨,相当于2012年全年净进口量的2倍多。据调查,2014年,从巴西、阿根廷等国进口的冻牛肉在中国的批发价只有30-36元/千克,远低于国产牛肉批发价58-62元/千克,促使国内加工企业、酒店、普通居民等消费群体逐渐青睐低价高品质的进口牛肉,国产牛肉市场份额减少,国内肉牛产业受到了进一步的冲击。

3.肉牛养殖业面临结构转型。肉牛养殖建场成本低,疫病少,死亡率低,价格高,使得肉牛产业在2008年以后发展较快。牛的生长周期较长,从怀孕、分娩、再到小牛、成牛时间超过两年,企业如果从事肉牛繁育环节的话,周转就将大大放慢,从而占用大量的场地和资金,如果只是收购架子牛育肥的话,四个月就能实现资金周转。近年来,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肉牛大省的肉牛场和屠宰企业不远万里到内蒙古、东三省、新疆等地区的农户手中购进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出栏,获利颇丰。随着能繁母牛和小牛不断被宰杀,架子牛资源稀缺,市价高涨,加之饲料、运输、人力成本一路上扬,进口牛肉的冲击,导致国产牛肉价格虽然保持高位,市场销量和市场份额却在不断缩减,肉牛企业亏损严重。据平原县一家养牛场场长介绍,目前600千克育肥牛出栏价格在25-26元/千克左右,在牛源不足、生产成本上涨、市场销量下降的情况下,肉牛出栏价格在28-30元/千克之间才能保本,卖一头牛赔2000元左右。内蒙、东北等地300千克左右的架子牛价格要在1-1.3万元,且牛源稀缺,有价无市,“自繁自育不如到外地买牛”的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举步维艰,肉牛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河北石家庄、衡水、廊坊等地,350千克的架子牛价格在34.4元/千克,600千克的育肥牛价格约为25.6元/千克,每千克差价达8.6元,呈明显的“倒挂”状态。因此,当地许多育肥专业场户提高能繁母牛存栏量,逐步转为自繁自育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当地肉牛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标志。

4.发展趋势。牛肉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由于牛源短缺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国产牛肉价格仍会保持上涨态势。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牛肉的需求量会进一步提高,牛肉供应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会进一步扩大,预计2015年,全国牛肉总需求量将达到750吨,供需矛盾依然会非常突出。

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在市场现状的倒逼下,肉牛产业转型势在必行。农区肉牛产业长距离异地育肥模式基本退出,肉牛散养户组成合作组织开展自繁自育和屠宰加工,并与大型超市、酒店饭馆直接对接的新模式将会在农区逐渐兴起。随着牛肉价格的不断升高,肉牛资源的缺乏,牧区的草场资源丰富、养殖成本较低、消费群体较为稳定的优势将使牧区肉牛产业进一步壮大。南方的丰富的草山草坡和秸秆资源及各具特色的地方肉牛品种资源,使“北牧南移”成为了现实,发展南方草地养牛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北牧南移”将成为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进口牛肉“低价效应”难以持久。通过进口的低价牛肉来扩大国内牛肉消费群体,解决国内牛源紧张,居民吃不起高价国产牛肉的问题,是破解当前国内牛肉消费市场供需矛盾的理性选择。但进口廉价冻牛肉并不能彻底解决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据统计,近5年国际上牛肉进出口数量平均每年约为900万吨,除中国进口牛肉外,韩国、日本等国牛肉进口需求也很大,进口牛肉价格也会随需求量增加而不断上升,其价格优势会随之消失,进口牛肉的“低价效应”难以持久。因此,解决中国肉牛产业的问题不能光靠“进口低价牛肉”这一剂止痛针,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国外牛肉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产业的“转方式、调结构”力度,使国内的肉牛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高档牛肉市场发展趋势。高档牛肉,主要是指通过选育优良肉牛品种,同时辅以绿色无污染的饲养手段和标准化屠宰程序,所获取的高品质绿色牛肉,具有品质突出、营养丰富、质量全程可控等优点,价格在180-220元/千克,部分顶级肉品甚至可达3000元/千克。由于我国肉牛养殖依然以粗放型养殖为主,牛肉品质还未达到高档级别,国内高档肉牛养殖加工企业只有大连雪龙、山东布莱凯特、内蒙古科尔沁、陕西秦宝等少数几家,其产能约占全国牛肉产量的0.2%左右,远未达到国内消费的需求,大部分高档牛肉需要进口。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提高,我国的高档牛肉市场需求逐年加大,预计2015年需求量可达到7.4万吨。高档牛肉价格高、利润丰厚,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产能不足的现状决定了今后我国肉牛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是依托现有资源,培育高档肉牛品种,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牛肉品质和加工工艺,并实现质量全程可控可追溯。

小尾寒羊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小尾寒羊优点很多且性情温顺,耐粗饲,适应性强,各地均可饲养,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其经济效益如下:若按一只经产母羊年产6只羔计算,一年纯收入1500元.:

1、据调查,目前市场活羊价格为7.6-8.4元/公斤,我们按7.6元/公斤计算,一般羔羊出生35-45天断奶育肥,育肥80-90天,体重平均50公斤。7.6元50公斤=380元

2、一只肥羔日成本在0.6元以内

①每天平均干草1-1.25公斤,每公斤平均0.2元0.2元1.25公斤=0.25元

②精料:配比按玉米面49%,麦麸18%,豆饼15%,杂粮13%,食盐2%,鱼粉1%,骨粉1%,维生素、微量元素1%,每公斤1.2-1.4元,每天需0.25公斤精料,则0.35元。

③一只羔羊每天需饲料投入(干草+精料):①+②=0.25元+0.35元=0.6元3、一只羔羊出栏利润为308元①一只育肥羔从出生到出栏成本为:0.6元120天=72元②一只羔羊的利润为:380元-72元=308元

4、一只母羊产羔的年利润为1548元

①一只母羊每天平均1.5-1.75公斤干草,0.25公斤精料,约为0.6-0.7元

②一只母羊年成本为0.7元365天=255.5元

③一只母羊每年(包括防疫费)总成本不超过300元

④利润为308元6只-300元=1848元-300元=1548元

(以上仅供参考)

水蛭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对水蛭的人工养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有关水蛭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知识,因而收效甚微。自1995年以后,人们对水蛭的生活习性、食性、生殖、生态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观察,初步解决了人下养殖的食料、生长发育环境和冬眠等一系列问题,使水蛭养殖有了初步发展,由于水蛭适应性强,耐饥能力强,具有极强的抗病能力,人工饲养可用池养,池塘养、稻川养、坑养等。饲料以水中浮游生物,小昆虫、田螺、河蚪、动物血块、蚯蚓、泥土上的腐殖质等为食物,每周投喂一次即可j因此/,人工养殖水蛭具有劳动强度小,饲养管理粗放简单,饲料成本低,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虽然目前养殖户发展规模还不大,但效益十分可观。现将水蛭的养殖效益简单分析如下:

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条种蛭均可繁殖,一般种蛭年繁殖34次,每次产23个卵茧,平均年产卵茧4个,每个卵茧可孵出幼蛭20条以上,由于天敌、强弱、环境等因素影响,幼蛭成活率在90%以上,则每条种蛭年可繁殖商品蛭:20X4X90%=72条。

每千克活体水蛭大约有150条,7千克活体水蛭能制干1千克,市价每千克干蛭120150元(注:此为2008年价格,2011年8月药市水蛭干品价格约为850-900元/公斤。),则每条种蛭年产值为:

72条150条/仟克7X120元/千克=8.2元

如果有667平方米地养殖面积,投种5000条,年产值就在4万元以上,扣除设施、饵料等,纯利在3万元左右。初养户,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生产,住50平方米面积内投种1000条,年产值可达8000元以上。扣除种苗、饲料、设施等费用,年获利润在4000元以上。

养驴经济效益分析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因此驴在我们生活中是受到很高的赞誉的,驴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很多人都喜欢吃,一般在北方驴肉吃的比南方要多,由此可见北方养驴的人要比南方养驴的人要多。

养驴经济效益分析

据有关业内部门对东北、华北、鲁西南的几个省市区的100多个养驴专业户调查,选择4-5个月的小驴崽饲养1年左右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每头驴崽4-6个月售价在1000-1800元左右,养殖一年成功每头肉驴售价在4000-5000元,养肉驴可获利2000~2500元左右。每头驴驹从产出到1岁(体重300kg以上)的饲料成本为500元。养驴与养猪、肉牛及肉羊饲养相比较,养驴风险小,投资少,养驴效益高。因此,各地养殖户应抓好养驴这一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前进步伐。

尤其是距离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广州、太原这些大都市近的地方,因为消费高的地方驴肉市场潜力很大,销路很好,有关畜牧业专家认为,农村发展肉驴养殖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新门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应大力发展肉驴生产,利国利民,前景广阔。

想养驴需要准备什么

经营一个肉驴场首先要有经验丰富的饲养人员,所有的饲养人员要有耐心,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然,经营难以成功。

驴的养殖工作量不算很大,需要的工作人员不是太多。肉驴场刚起步的时候规模不宜太大,等有经验熟练以后再逐渐扩大规模,增加劳力,如果缺乏劳动,缺乏经验,管理不善,难获高效。

至于开始养驴多少主要根据场地大小和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主要看场地面积大小,房屋、棚舍的数量。投资者要结合自身实际,准确定位,避免盲目投资。一般来说,养殖头数越多,设备,设施、劳力得用率越高,经济收益也越好。农户肉驴养殖最缺的是资金,因此,应根据资金多少,能养几头养几头,等有了收益再慢慢扩大规模,不要盲目行事,盲目投资。

在养驴之前还应该掌握基本的养驴技术。向养过驴的人请教,尤其是配种,挤奶,常见病防治等方面。科学养肉驴,能降低饲养费用,肉驴产奶增加,赚钱多;不懂技术,粗放饲养,肉驴疾病多,产奶量减少,这样饲养费用增加了,饲养利润约减少了。

购买肉驴的时候要购买质量好的肉驴是经营成功的关键。虽然引种费用高,但是日后肉驴长肉快,出栏快,其实这些收益更高些。灵活经营,能规避风险。很多养殖朋友为了贪图便宜,却惹来了麻烦。

养驴没有特殊的要求的,选好场地,建好圈舍,储备草料就可以的,养驴最主要的是品种的挑选,只有品种挑选好了养殖的利润才会大的。

怎样养殖肉驴

1、饲料处理

肉驴是食草动物,是以草料为主,以干、硬、脆的农作物秸秆为主。比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花生秧、地瓜秧等。用铡草机切成3-4厘米长的短段。注意不要给驴喂半干不湿、折之不断的饲草。主要的草料不容易嚼烂,驴很不喜欢吃。

2、喂养方法

每天早、中、晚各喂1次,以晚饲为主。每次饲喂时添上单草(即草样秸秆)让其食至大半饱时,再喂合草(即将秸秆掺以苜蓿、豆蔓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饲草),以此诱其食欲。待其有停食的表现时,再喂拌草(即把槽底所剩的草,掺以豌豆、玉米、炒棉子等整粒饲料或掺以麦麸及少量水),以诱其达到最大摄食量。

3、圈养要点

现在一般都是规模化的圈养模式,圈养驴舍要求不高,能挡风遮雨就可以,圈舍里有食槽。每头驴的食槽位是60-80厘米左右,在成驴之间,按食位的距离,最好设置栅栏,防止驴的之间的打闹。

4、繁殖要点

肉驴繁育选种,要选择形体较大的,耐粗饲料的,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繁殖性能良好、饲料报酬高的驴种。目前肉驴多以同类交配繁育为主,规模化养殖可采用人工授精法,采集良种清液。有利于大批量繁育,加速良种的培育推广。

5、防病要点

肉驴比起马、牛等更耐粗饲,抗病力也较强。但这并不等于不生病,尤其是在规模养殖条件下,要严格执行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更要注意环境卫生,防止疫病发生。

挑选肉驴仔的方法

第一,我们要从肉驴的体型进行判断,如果是骨骼发育良好,并且体型比较魁梧的肉驴就是比较好的,这种类型的肉驴仔的体质大多数都是很结实的,那么在养殖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轻松。

第二,我们可以从它的四肢进行判断,如果四肢是很端正的,没有明显弯曲的现象,并且关节的地方很大,这样就说明是比较有劲的肉驴仔。

第三,我们可以从它的皮肤上面进行判定,虽然它的皮肤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仔细的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我们就要从这些细节的地方进行判断,可以从皮肤的颜色以及它的紧密的程度来做出判断。

就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驴肉的经济效益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吃过驴肉的人都应该知道,驴肉的价格并不便宜,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于驴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时性我国养鸭业的现状

养鸭生产 ,包括种鸭生产、蛋鸭生产和肉用仔鸭生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8亿多,养鸭是农户为增加收入经营的项目之一。养鸭生产,尤其是商品蛋鸭和肉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所需设备,场地在农村也好解决。如四川、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农户,利用将、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提供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 60%-75%.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统计,2003年世界鸭存栏量10.86亿只。其中我国鸭存栏量达到6.61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60.9%。2003年世界鸭肉总产量为331.3万吨,我国鸭肉产量为219.3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2%。 203年我国羽绒出口贸易占世界总量的50%左右,2002年我国出口羽绒制品约7万吨,创汇6.5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羽绒生产国。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鸭产品的年产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养鸭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增加经济收人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鸭产品的消费市场将从城市向广大的农村扩展,所以这个市场的空间还会不断的扩大。特别作为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在养鸭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优势。

2.我国养鸭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养鸭业从上世纪08年代开始兴起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肉鸭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但时至今日,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暴露或者被忽略的问题正在被业内人士重视,例如樱桃谷鸭在南方如何适应高温气候和增强抵抗力;人工授精技术如何才能得到更广范的推广,这不只是生产者的意识问题,而是关系到与饲养模式的矛盾问题;又比如鸭作为水禽,是不是一定要实施水面养殖模式,华南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塘边养鸭、塘中养鱼、塘基种果的立体种养模式,但如果要朝集约化方向发展,势必面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还有深加工问题,它已经与养鸭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甚至成为发展的瓶颈等等。这些都是养鸭业要由天,到强发展必须面对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国养鸭业还面临以下几大主要问题:

一是鸭产业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在禽蛋和禽肉的结构上,鸭产品所占比例较小。据统计,鸭肉占禽肉的比例为14.7%,鸭蛋仅山禽蛋的9.8%

二是鸭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我国商品化养鸭业起步迟、投人少,种鸭场规模小、生产设施简陋、育种手段落后,导致供种能力不足,生产性能不稳定,存在着部分种鸭场不按规定程序制种和使用商品禽留种,影响发展。

三是鸭饲养研究上作严重滞后。我国目前尚无肉鸭、蛋鸭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国家标准,鸭专用饲料占我国配合饲料比例小,一些鸭场只能用蛋鸡料或肉鸡料代替,与现有的养鸭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四是产业化程度低。养鸭生虽然我国鸭产品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传统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在产品质量、卫产从供种、供料、技术服务、产品加工、流通等主要生产环节,产业链相互脱节,产供销信息不灵,产销矛盾突出,利益分配不均,造成市场波动大,生产起伏不平,严重影响了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和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3.我国养鸭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肉鸭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目前,肉鸭业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将达到160 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到320 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在饲养方式上,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养鸭,鱼塘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国家政策扶持的规模养鸭企业将会有所增加。

第二配套系的利用将逐步增加。目前蛋鸭生产上饲养的品种还是以单一的地方品种为主,生产性能相对落后。今后将要更多专门化品系进行配套杂交或经济杂交,加快遗传资源的利用。由于青壳蛋蛋壳厚度和强度均优于白壳蛋,青壳蛋鸭品种的饲养量将逐步增加。

第三产品加工将成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鸭蛋主要是通到叻口工成皮蛋、咸蛋等产品上市。同时,鸭胭体可以加工成雀钾鸟、卤鸭等美味食品。因此,鸭产品加工将会得到高度重视。

第四鸭用疫苗的研制力度将加大。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只生产很少几种鸭用疫苗,对鸭病的研究落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入,尽快使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达到标准投人生产,以满足养鸭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我国养鸭业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从20世纪后20年连续高速发展进入到结构调整期,家禽业本身也存在内部结构的调整。2001 年,禽蛋年总产量已达336. 7万吨,人均18.32千克,其中鸡蛋占80%以上。近几年已出现滞销和负增长现象,而据专家估计水禽中鸭肉和鸭蛋还会有一定的增长。

一、肉鸭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鸭肉在禽肉中的比例还偏低,预计到2010年禽肉总产量为1 600万吨左右,按鸭肉占禽肉的20%计算.鸭肉产量应达 320万吨,还有120万吨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已有一批肉鸭业的龙头企业,但规模和数量还不够大,以广东省为例,2002年出栏了1. 39亿只肉鸭,全省只有2家企业年出栏500万只.而 2000只以上的小户有1700多家,利用江、河、湖泊和鱼塘等水面和养鸭相结合的模式仍然是肉鸭业的主要方式。国家已推出的 3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鸭业只有河南华英、山东乐港等少数几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养鸭为龙头的企业会有所增加。

二、工厂化生产是蛋鸭业的发展趋势

蛋鸭业始终未能形成,仍以鱼塘放养和散养形式为主。蛋鸭在较差的饲养条件下,产蛋水平不比蛋鸡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白壳1号绍鸭在黑龙江省进行平养和笼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72周龄平均每只鸭产蛋304.06枚,总蛋重21. 79千克(表1一2)。通过工艺改进,克服鸭的胆小、敏感等易应激因素,是今后增加鸭蛋生产的重要途径。

2001年禽蛋总产量为2 336. 7万吨,鸭蛋400万吨。到2010 年预计禽蛋总产量为2 640万吨左右,鸭蛋占禽蛋比例上升到 20%-22%,则鸭蛋产量可达520万-600万吨,增加 120万-200万吨。

三、鸭产品加工产业将加快发展步伐

十五期间,食品加工工业是发展的重点,日前鸭肉、鸭蛋产品仍以分割小包装和传统的烤鸭、盐水鸭、皮蛋、咸蛋等形式销售,国内有识之士应在保护鸭种资源的基础上对不同鸭种的营养配方和肉、蛋品质进一步深人研究,制定不同的标准,特别是针对珍稀鸭种如建昌鸭肥肝产业化问题,福建连城白鸭滋补、味鲜问题和莆田鸭产黑色蛋的机理问题等等,在深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产品,以适应工厂化生产的需求。

由于食品安全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更加严格,近两年出口港澳等地活禽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冰鲜产品却在增加。此外,各地政府为了公众食品安全利益而考虑家禽屠宰与禽肉安全控制问题。因此,今后活鸭直接进人流通市场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加工冰鲜鸭产品逐步取而代之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样,粗、精加工鸭肉、蛋产品,肥肝产品,以及羽绒加工产品加工业将得到加快发展,鸭产品附加值大大增加,鸭业的综合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

四、鸭病防治研究和相关生药、化药制品的开发生产将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疫苗生产以猪、鸡、牛疫苗为主,鸭用疫苗的生产很少,对鸭病的研究严重滞后于生产的需求,今后将加大投人,及时把实验有效的疫苗和药品尽快达到SPF和GMP标准,以满足养鸭业发展的需求。

五、水禽产业模式必将进一步调整

由于今后水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水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以便提高规模化综合效益。另外,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及公共卫生防疫考虑,预计政府也将通过出台食品安全及畜禽防疫等相关政策,调整畜牧业产业模式,规模小、占地多、分布散、污染重、效益差的水禽企业和养户将逐步减少,大规模和等约化程度高的企业将得到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也将逐步转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这将成为水禽产业调整的一种趋势,但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六、生产技术将不断改进和提高

近年来,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广泛开展水禽育种、繁殖、营养、疫病防治、生态农业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也形成一批成熟的鸭的配套养殖技术,这些成果和配套养殖技术在鸭的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我国养鸭业的发展。

随着鸭的育种、营养技术研究的深人,肉用型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产蛋量等生产性能还可能提高,蛋鸭的产蛋量与饲料报酬也将有所提高。此外,各有关利一研院所正在加强对鸭的烈性传染病和新型疫病的研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建立和完善家禽疫病监控体系,这些工作将有效地防止烈性传染病的发生、减少疫病对鸭业造成的损失,而这将有利于保持养鸭业长期稳定与健康发展。

养鹅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四化:

(1)种质优良化:在做好鹅种资源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鹅种在繁殖性能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优势,加强鹅的选育工作,广泛开展杂交利用,从而培育具有特殊生产性能的商品配套系进行集约化生产.

(2)管理标准化:按照鹅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相应的饲料;推广鹅的人工授精技术,精选种公鹅;调控光照时间,改善种鹅饲养管理条件;采用先进孵化技术等,提高鹅的繁殖能力;消灭或基本消灭鹅的主要传染病,完善和健全防疫灭病体系;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实现养鹅业的安全生产。

(3)鹅业产业化:发展鹅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进人社会化大市场,增强其市场竞争和抵御 风险的能力,实现鹅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养鹅的综合 效益。

(4)生产全年化:传统鹅业由于受种鹅产蛋、孵化和饲 草的季节性限制,主要集中在春季孵化,夏秋上市。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提出了常年食鹅的消费需求。同时,现 代饲养技术也解决了饲养冬鹅所遇到的有关难题。因此,今 后要推行苗鹅春、秋两炕、发展肉鹅的常年饲养,实现菜鹅 的均衡卜市.拓展鹅产品消费市场,促进养鹅业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9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