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粗放式养殖的亲鳖池设计与防逃设施


所谓鳖的粗放式养殖是指非控温性的在自然条件下的常规养殖,粗放式养殖也需要必要条件,如必要的养殖池、必要的产卵场、必要的养殖设备等。
粗放式养殖也需要四种不同类型的鳖池,即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其面积比例是20:5:30:45,面积最大的是成鳖池,其次是幼鳖池、亲鳖池和稚鳖池。
1.亲鳖池建造要求
为利于亲鳖产卵,要求亲鳖池选择在全场最偏僻、安静、地势较高和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建造。
亲鳖池一般由防逃墙、产卵场、水池、饲料台四部分组成,池中要求水陆各半。土质池的水面池与陆地以缓坡(1:2)相接,以便亲鳖爬上爬下产卵、晒盖。
2.形状与面积
亲鳖池形状一般为南北长方形,产卵场在北面、水池在南面。总面积土质池以1000~1500平方米为宜,鳖鱼混养池面积可大些。
3.防逃设施:在距亲鳖池(包括水池和产卵场)四周1.5米处建筑防逃墙。墙体可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5~1米,墙顶向池内出檐10~15厘米,成“Г”形(也称防逃边),墙壁要以水泥抹光,墙基入土30~50厘米,以防亲鳖爬墙或挖洞逃逸,同时也可防御敌害侵袭。
防逃墙以内的池周空地,要铺20厘米以上厚的细沙壤土,可植树或种植作物,但以不影响水池光照为原则。因此,最好种植在池塘的北面与西面,致成荫凉环境,这样有利于亲鳖产卵和晒背休息。

相关推荐

甲鱼粗放式养殖稚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是指刚孵化出壳至当年越冬期的仔鳖,用以饲养稚鳖的养殖池,即为稚鳖池。
稚鳖娇嫩体弱,对周围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很易受病害和敌害侵袭。因此,稚鳖对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成活率很低。所以,要特别注意稚鳖池的建设。稚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
1.室内稚鳖池
室内稚鳖池要求向阳、光线明亮,易于控温。为砖石水泥结构。采用地上地下均可,面积以2~10平方米为宜,池高(或深)0.5米,水深30厘米。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
池内设休息台,休息台有两种:一种是在向阳的一侧(或角)水平面处,以木板或水泥板搭成的休息台;另一种是在建池时于池内向阳侧,修建30度的斜坡,坡顶留30~40厘米宽的平面作休息台。休息台可兼作饲料台,其面积占全池的20%左右即可。在池底一角留一小出水孔,以便更换池水。
2.室外稚鳖池
室外稚鳖池应选择向阳背风、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建。其结构可为土质池,也可为砖石水泥池。每池面积较室内的可稍大些。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上罩以铁丝网,防止鼠、鸟、蛇及其它敌害的侵袭。其它构造与室内池相同。

甲鱼粗放式养殖亲鳖池的水池建造



水池是亲鳖主要的栖息场所,所以按照鳖的生活习性要建好水池。如为土池,池深1.5米左右,鳖鱼混养池,池深可为1.5~2.5米、池周四壁与陆地呈1:2的坡度相接,或水池的东、南、西三面池壁与池底垂直,不留边坡,只在池北面以相同的坡度与产卵场陆地相接,以利亲鳖上岸产卵。
亲鳖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最好是中间深、向四周逐渐变浅,也可一端深、逐渐向另一端浅构成斜面,致成池水深浅不一,最浅处0.6米,最深处可达1.2~2米。池底深处铺25厘米厚的泥沙。或黏性不大的自然土,以供鳖冬眠和休息,浅处多铺细沙,供亲鳖夏天潜水休息或摄食。这种构造的池底,增加了池水水位,尤其鳖鱼混养池对鳖的越冬和鱼的高产关系重大。如水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央设置小岛,小岛周围以一定坡度与池水相接。岛上铺些壤土可种植绿色植物。池中岛环境僻静、安全,可供做亲鳖产卵和休息场所。
水池进水口应设置在东、南、西三面任何一方。可用明渠进水,明渠口径20厘米左右见方为宜,在防逃墙内侧明渠上加防逃铁丝网。在进水口对侧下方设出水口,出水口外接出水沟,出水口也要加防逃铁丝网,出水口与出水沟底部应低于池底,以便池水排干。如养殖规模不大,可不设排水沟,干池时可用抽水机抽水排干。
另外,还需在池水正常水位稍上方的一侧池壁上加溢水管,以保证亲鳖池内常年保持所需的一定水位。溢水管口要加设防逃网。

甲鱼粗放式养殖幼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越冬后即为幼鳖。饲养幼鳖的养殖池,称幼鳖池。幼鳖对周围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较稚鳖强。因此,幼鳖池的面积可相应扩大,但也不宜过大,以50~120平方米为宜。池壁可用砖石水泥结构,壁面用水泥抹光,池底也可用水泥质,但要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或软泥。池壁高80~100厘米,池水深保持40厘米左右(在池中央最好有一深水区),水面与池壁顶部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离,以防幼鳖逃失。
如为土质池,池壁与池陆地以30度为倾斜坡相连,以便幼鳖上陆、下水。池底以硬质黏土为佳。池中建小岛,以供幼鳖活动、休息。池周要建20~30厘米矮墙,以防幼鳖逃失。
休息台可设于池周斜坡和空地上,或用木板或水泥板在池周搭设,也可设在池中水面上,供幼鳖休息或陆地活动。休息台面积约占幼鳖池总面积的10%。
饵料台可设于距池壁1~2米的水中,面积1平方米左右,台面置水面以下10厘米,以利幼鳖在水中摄食。也可以休息台兼作饵料台。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鳖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之前除了池子清整以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成鳖的越冬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2只。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设置螃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


成蟹养殖池的防逃设施有以下几种:
(1)水泥砖墙
池塘四周,离水边1米用砖砌墙。墙基宽25厘米、深12厘米,墙高1米,墙顶做向内的出檐15厘米。墙四角砌成圆弧形,内墙用水泥粉面,外侧用水泥沟缝。此法具坚固耐用、防逃效果好、使用年限长等优点。
(2)玻璃钢、钙塑板围拦
在池埂上用高1米的玻璃钢或钙塑板埋入土中20xx限为3~4年。
(3)聚乙烯网片围拦
用3×3聚乙烯网片,网高1米,埋入土中20厘米,出土部分50厘米,另30厘米形成向内的出檐。用1米长树桩或竹竿固定网片。如不做出檐,可在网片下端缝上宽为50厘米的塑料薄膜(0.1毫米厚)。此法造价低,装置方便,易修补更换。
(4)双层聚乙烯薄膜围拦
在蟹池外围挖一沟.将薄膜下端埋入土中,出土部分用竹片固定,上端向内倾斜60°角。此法造价低廉,不抗大风,需及时维修更换。
此外,池塘进排水口均应用网片拦好。

稻田养殖黄鳝的设施建设-防逃设施


1.防逃墙 

对于面积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稻田养鳝,放养鳝种密度较大,应考虑修建防逃墙;对于0.667~1.333公顷面积较大的稻田,放养密度较小,就可以不修建防逃墙。

(1)聚乙烯网片防逃网采用网箱养鳝的那种网片防逃效果效好,成本也较低。选购聚乙烯无结网片的网目规格为36目即可。安装时网片上方高出水田水位40~60厘米,下方入泥30厘米左右。用竹竿等将网片支撑,四角围成弧形。

(2)单砖防逃墙养殖黄鳝的稻田,四周砌1.1米高的单砖防逃墙,其中水位线以下50厘米砌到硬泥层,上部砌到50厘米后,用砖砌成“T”字形,并用水泥沟缝,防止黄鳝勾尾搭架逃逸。防逃墙要坚固,无漏洞。这种防逃墙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

(3)土质防逃墙及其他可以把田埂加宽至1~2米,在田埂上加围高60厘米的无缝土墙,这种土墙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造价便宜。可在田埂四周用水泥瓦或塑料膜筑成高50厘米以上的围墙,围墙底角埋入土中20厘米。以上几种,生产者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进出水口防逃

稻田养殖黄鳝要在进出水口安装拦鱼设备。安装时,应注意选择材料和确立网目大小,一般网目2毫米的铁丝或纱窗,也可用竹篾纺织和棕片代替。用竹篾编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竹条纵向排列,竹条之间的孔隙为长方形;另一种是纵横向编织,形成方形孔隙,这种编织方法不易逃鱼。拦鱼栅建成“∧”形或弧形,进水口凸面朝田外,出水口凸面朝田内,以加大过水面,加大流水量,不影响进排水速度,避免水流过大把拦鱼设备冲倒冲垮。面积小,过水量不大的田块,建一道拦鱼栅即可。田块大或过水量大的田块,拦鱼栅应适当加宽。如放养的种苗较小和增加保险系数,可设双层密拦栅,第一层的作用是阻拦草渣、浮萍和其他杂物;第二层采用铁丝编织,可阻拦较小规格的个体逃逸。拦鱼栅的高度和深入田埂的深度,与防逃墙同。还要确保质量,拦鱼栅两旁用树枝或竹竿支撑,将拦鱼栅固定其上。


粗放式养殖甲鱼种的春季放养技术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前除了池子清整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亲鳖池建造技术



用于繁殖子代的鳖叫亲鳖,其饲养池称亲鳖池。由于亲鳖放养密度较稀,占用水面大,通常亲鳖池多修建在室外——常温露天池。
亲鳖池与室外成鳖池相类似,所不同的是亲鳖池的一边必须修建产卵场。
亲鳖池应尽量选择光照好、环境幽静的地方修建。视亲鳖的数量,亲鳖池可大可小,一般为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池深1.8m~2.0m,蓄水1.2m~1.5m。为保持水位相对稳定,应设有溢水口。池底应有软泥或铺河沙。泥沙厚度30cm左右,供亲鳖越冬或渡夏潜伏之用。
池边四周除修建产卵场的一边,其余三边不露土或者铺以较硬的路面,以防亲鳖分散产卵。而在池中央需用板或竹箔搭成拱形晒台——浮岛(20平方米~40平方米左右)。在亲鳖池坐北向南的一边修建产卵场。为保持产卵场的干湿度,产卵场需高出水面1.0m左右,长度视亲鳖数量而定,一般每只亲鳖可按0.05平方米左右的面积进行设置。产卵场的周边,凡沙会流失的地方都用砖砌一矮墙,内部铺上30cm厚的河沙,即成为产卵沙盘。沙要求松软,沙的粗细以亲鳖产卵挖洞不倒塌为度。鳖喜欢在向阳背风、无直射光的环境中产卵,因此,产卵场上应种植一些阔叶树木,或杆高叶茂的植物,并盖以顶棚,创造一个隐蔽、凉爽、幽静的产卵环境。亲鳖池较大时,产卵场也可以修建在池中央。
其他设施,如饵料台、进出水口、防逃墙等场所与成鳖池相似。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夏季管理技术



夏天是鳖生长的好季节,但同时也是各种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所以鳖病的防治应放在较重要位置。因此,应加强夏季对鳖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做到:
1、在雨季来临前要检修好鳖池的排灌系统,为供、排水和高温天气的换水做好准备。
2、产卵场的沙子不要让雨淋得过湿,或曝晒得太硬,保持湿度在80%左右为佳。转移鳖卵时也需注意温度和湿度的管理。清晨取卵后,每晚4~5时对产卵场进行清扫和整平,好让亲鳖产卵和方便取卵。
3、夏季初、中期是鳖最活跃、摄食最多、生长最快的时期,投饵量应逐渐增加到其体重的3%~3.5%,饵料尽量用富含营养的鲜活材料,以均衡营养,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当夏末水温高达30℃以上时,鳖难耐高温,活动减少,食欲减退,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如增高水位、引入凉水或搭盖荫棚等。喂食亦应趁凉,用量以不剩余为度。
4、夏末有部分稚鳖孵出,静水饲养时要防止水温过高,以免影响生长,饵料最好喂水蚤。
5、掌握好投饲量:室外池养殖受天气影响较大,夏季经常有雷雨和狂风,因而会干扰鳖的摄食。若投饲过多,不论水上投饲还是水下投饲,都会因残余饲料而污染水质。在雷雨天气,投饲量应较平常少些,投饲时应尽量避开雷雨;在晴好天气,由于甲鱼在烈日下较少吃食,所以上午投饲应少些约占日投饲量的40%,下午4~5时投饲应多些,约占60%。
6、管理好水面漂浮植物:在夏季,为降低阳光对水的直射和降低水面温度,池内通常放一些漂浮植物,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及一些有毒物质,如氨气、氮、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以净化水质,并可为甲鱼提供隐蔽场所。漂浮植物必须离开池四周一些距离(离饲料台一边应远些)用竹框加以固定,以减少鳖的踩踏对植物的毁坏而造成水质污染。漂浮植物的覆盖面占池面积的1/3~1/2。过少达不到降温效果;过多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水面与空气的接触。当漂浮植物繁殖后较拥挤时,可适当捞除多余的植株,以保持框内植株簇拥而不挤。
7、调节好水体环境:在露天养殖池调节水质通常采用换水和泼洒生石灰。由于池内放养了漂浮植物,具有净水能力,一般不需要经常换水。为了增加水中溶氧和防止水质老化,通常排出底层污水,补充新鲜水,换水量为20%~30%,以免引起水环境的较大变动。当池水恶化变黑发臭时,应全部换水冲洗,重新培育水质。粪便和残饵的分解使水质酸化,通过泼洒石灰水保持池水呈弱碱性。定期泼洒石灰水或含氯消毒剂,抑制致病菌的繁殖,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海狸鼠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