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养殖稚甲鱼常见几个问题及其原因解决方法


1、裙边翘起
引起原因:营养不均衡,脂类生长超过骨骼生长速度,温室水温过高所致。
解决方法:饲料中加入甲鱼强壮素,每公斤干料用3-5克,使用一个月左右即可;水温保持在30-31.5℃,恒定。
2、稚甲粪便呈条形,漂浮在食台板上或者水面,有的粘在稚甲排泄孔处
引起原因:稚甲肠胃太小,吸收功能弱,导致饲料不能完全消化引起;饲料投喂过量或者饲料做的过硬,导致消化不良。
解决方法:
1甲鱼开食后投喂甲鱼整肠素(每公斤干料2-3克,常服),可以有效的预防。
2一旦发生,应减少投喂饲料,饲料加工时尽量软化,同时加入盐酸土霉素2g/kg干料,3-5天即可.
3饲料中加入金鲨乳(5-8g/kg干料),可以有效的减轻肝脏的负担,使甲鱼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同时能够促进甲鱼上皮细胞增生,使皮肤光滑,防止病菌感染,能够缓解烂头烂脚等皮肤病的发生,此油可以溶于水,完全可以替代玉米油、普通鱼油、菜油等,可以长期添加。
备注:稚甲一个月后应开始做保肝利胆工作,具体方法:每个月一次,每次7-10天,投喂:好肝胆,用量3-5g/kg干料。
3、白斑病
白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疾病,传染极快,一旦发现,应立即治疗。
引起原因:水体过瘦,真菌含量过高;温度偏低,一般水温25-29℃容易发生;温室保温性不理想,昼夜温差大,引起水温波动所致。
目前大多采用如下方法治疗:
1先将池水温度调至32-33℃,如果原有水温偏低很多,应分几次将水温提高,每次不宜超过两度,最好用气温带动水温的方法使水温提高。
2水体泼洒浓戊二醛1-2ppm,半小时后泼洒伊诺沙星5ppm加盐酸土霉素15ppm即可。
3根据水体肥瘦程度考虑是否用五倍子加肥水宝,使水体肥度增加。
4减少增氧,每天1-3小时即可。
5注意观察其它池体,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另外发病池做好隔离工作。
4、白点病
白点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疾病,不易观察,死亡量大,传染极快,一般3-75克皆可发病。
引起原因:苗种不健康,感染细菌;稚甲放养密度过大,引发细菌感染;温度偏低或者温差太大,也会诱发此病。
目前大多采用如下方法治疗:
1将水温升高至30-31℃,具体方法参照白斑病提水温方法。
2水体泼洒浓戊二醛0.5-1ppm,1-2小时后,泼洒力福素,2-3ppm,1-2次。
3如果是内发的白点,在水体泼洒的同时,最好内服力福素,(力福素1g/kg干料3-5天)
4注意隔离工作,防止传染。
5、稚甲白鼻头病
白鼻头病是一种真菌和细菌并发的疾病,在低温时传染较快,死亡量较大,如果水温较高,水体温差不是很大,传染性较小,只要将水体调肥即可,食台板上面水位偏低,使稚甲背部露出水面也容易发生此病。
治疗:
1将原池水温提高1-2℃。
2水体泼洒浓戊二醛0.5-1ppm,过1-2小时再泼洒力福素3ppm加盐酸土霉素15ppm,泼洒后增氧一小时。
3两天以后,泼洒一次五倍子20-25ppm。
备注:死亡量较大时,可以加大用量和次数。

相关知识

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 肉牛饲养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人们的餐桌上,牛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材。牛是食草性动物,因而牛肉肉质劲道,富含很高的蛋白质,胆固醇和脂肪却相对较低,更利于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绿色的饮食方式也更加迫切,所以这就导致肉牛养殖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潜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肉牛饲养易出现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牛舍建设问题

进行肉牛养殖的很大一部分是小规模养殖户。所以,由于规模较小,养殖户在牛舍的建设上往往不会投入太多的资金。尤其是在农村,一些养殖户直接用旧房进行简单的改造,搭建成了养殖肉牛的房舍。这样的养殖场地,由于房低小,面积狭窄,光线昏暗,空气流通以及温度把握上就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出现冬季格外寒冷,夏季闷热潮湿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肉牛的健康成长,进一步影响肉牛的肉质以及增重。

一个合格的牛舍,首先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以及空气流通。在高度上要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空气流通。尽量保证牛舍冬暖夏凉,这对肉牛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有利于肉质的质量以及重量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可以尽量减少流行病的发生。

2、饲料营养考虑不全面

肉牛在养殖方法上,放牧是一个重要的手段。牧草是一种十分有营养的饲料,对于肉牛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肉牛养殖户来讲,获取充足的天然牧草却显得十分困难。不能满足肉牛的日常需求就容易产生肉牛体重增长缓慢的情况。尽管有些地方可以为肉牛提供牧草,但是由于牧草的品种单一、营养单一,进而在满足肉牛进食需求情况下不能满足营养要求,蛋白质摄入受到限制,体重同样难以增长。在北方,尤其是在冬季,由于养殖户在牧草的获取上存在困难,若不能够储存足够的牧草,通过秸秆代替,就进一步降低了肉牛日常蛋白质的摄入量。在农村,由于养殖技术以及养殖资金的限制,在天然饲料紧缺的情况下往往不会采用饲料养殖的方法,这就导致肉牛蛋白质摄入不足,降低肉质水平,肉牛的体重增长也相应放缓。

3、繁殖方面的问题

肉牛的繁殖是一项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以及技术的工作。但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讲,往往不重视肉牛的繁殖过程。这样就容易导致后代体质不优良。一般小规模的养殖户在肉牛的繁殖期采用混合饲养的方法,也就是将公肉牛以及母肉牛混合饲养,自由交配。这样,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肉牛在没有达到交配期或者发生近亲交配,就容易导致后代早产或者体质虚弱的情况。对于养殖户来讲,这样的后代没有养殖效益,出栏晚、体质差、增重不明显,给养殖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一般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优良种公牛的精子与母种牛授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经济成本的投入,还可以解决因为配种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当然,人工授精需要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肉牛养殖户需要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才能够进行实际的运用。

4、防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很多小规模养殖户在肉牛的免疫工作方面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一方面是资金方面的限制,养殖户为了尽量减少资金投入,在养殖舍没有安装相应的消毒装置,在免疫疫苗的接种方面并不积极,通过减少投入的方法来试图保证最大的利润收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肉牛一旦感染病毒,没有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就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建议,小规模养殖户在疾病高发季节一定要做好疾病免疫工作,增加日常对牛舍的消毒频率,肉牛健康成长才能保证其肉质质量及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5、总结

为了让我国肉牛养殖户能够获得最大的养殖收益,保证我国肉牛养殖持续健康发展,上述问题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养殖户对于养殖技术方面的掌握度,通过科学的养殖方式来保证我国肉牛养殖市场的总体竞争力。

肉牛饲养的三个要点
一、肉牛犊断奶要点
一般的,牛吃3-6个月的母乳,然后断奶育肥。为高效养牛,肉牛犊在3-4周后,就可以开始接触少量的水和草料,前胃迅速生长。在犊牛到2月龄左右时,对草料已经逐渐适应,这时就可以断奶,提早断奶缩短母牛的哺乳周期,为下一胎做准备。降低了牛犊的培育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提前喂饲料,还可以加快牛瘤胃的发育,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当牛出现反刍时,开始喂养鲜嫩的青草、优质的干草、或者柔软的野草都可以。随着月龄的不断生长而增加饲料的数量。在后来搭配粗料和精饲料等,可以增加瘤胃的纤毛虫的繁殖,使其胃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争强,为以后生长快,体型大打好基础。
二、肉牛育肥要点
1、选择好品种:杂交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肉质好等显着的特点。同时对于膘情中等、健康无病的本地阉牛也可以进行短期育肥,效果也相当不错。
2、放牧:育肥阶段前期可以采用放牧形式放养1-2个月,后期则要注重舍饲。放牧要注意季节,最好选在有新鲜牧草的春季,或者凉爽的秋天。太冷太热都不适合放牧……
3、饲喂:在育肥期间,以氨化草为主要饲料,这种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适口性,提高牛的食欲,同时还提高了营养转化率及牛的吸引能力,降低生产成本。除了喂氨化草以外,要结合牛的实际情况补喂混合料。混合料主要以玉米为主,可加入适量的菜籽饼或棉籽饼,并加入一些调味性质的淀粉、盐,每天分两次按牛体量的1%喂养。
4、添加剂: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瘤胃缓冲剂,改善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效果。还可以通过埋植增重剂技术,增加牛肉产量,提高饲料报酬率。

三、肉牛草料选择要点
1、卫生:喂养草料要保证卫生,像玉米秸秆可以青贮保存,品质和营养都不会改变。不应喂发霉变质或者受污染的草料。
2、营养:喂养肉牛的草料为精料和粗料,根据不同月龄搭配不同的草料。精料和粗料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必须满足肉牛生长的营养需要,这样才能增加牛的育肥效果。所添加的草料必须含有钙、磷、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若成分不足还需要单独添加。
3、适口:喂养的草料应根据牛的适口性来选择,只有适口的草料才能增加牛的食欲,也就能促进肉牛的营养吸收。选择柔软易消化的草料,切忌喂养坚硬的秸秆,容易对牛造成伤害。

常见的死亡原因及解决方法


幼蝎死亡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1)饥饿死亡:

死亡原因:幼蝎刚产下来时,爬在母背上十几天不进食,靠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生存?在蜕皮时需耗费一部分体力,待从母背上下来时,卵黄营养已消耗殆尽,体质较弱。此时就要及时喂小黄粉虫或小土元。若是养殖户不能提供小虫,直接喂大黄粉虫,幼蝎无法捕食,就会活活饿死,表现是干瘪僵直。

解决方法:幼蝎产下后就要购买足量的小黄粉虫或小土元,作为幼蝎备用饲料。也可提供一些碎肉末及AD钙奶等。

(2)低温冻死:

死亡原因:低温是指低于28度以下的温度。一些初养户缺乏经验,对蝎子这一变温动物缺乏认识,认为在蝎房内只要人觉得舒适就行。岂不知幼蝎一生下来就需要超过28℃以上的高温环境才能正常存活,若低于此温度就会被冻死。表现是四肢缩成一团。

解决方法:保持养蝎房里的较高温度,保持在3235℃为宜。

(3)缺氧窒息:

死亡原因:因蝎房过于阴暗,加上通风透气条件太差,温度偏低,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死蝎肢体松软,体色不变。

解决方法:打开门窗,加大通风透气量;在蝎房内种植些花草,利用植物吐氧吸碳特性,解决蝎了吐碳吸氧问题。

(4)干湿度不均匀:

死亡原因:常发生在一些沿用传统落后方法的养殖户,他们看到死亡的蝎子身体干瘪,便认为是湿度太小造成的。于是又矫枉过正加大湿度,并向蝎池大量喷水,又造成湿度过大幼蝎死亡更多,表现为全身软瘫发红。

解决方法:停止喷水,保持蝎窝干燥;修建干湿度不同的蝎池,让蝎子自由挑选适宜的栖息场所方为上策。

螃蟹养殖中青苔的几个问题



蟹池为何产生青苔?如何解决?能否用草木灰防治青苔?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透明度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适合的生态条件(水温20℃左右)就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轻者,大量藻体青苔附着虾、蟹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重者,可引起池塘中鱼类缺氧中毒死亡。
(1)预防措施
①在进水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
进水后及时施肥,使水体呈现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5~35cm,使基础饵料生物尽快繁殖起来,从而控制青苔生长。
②在水温较低季节放虾苗时,不宜马上栽种水草作遮荫物,以防带入青泥苔。
③每亩套养花白鲢鱼种20~30尾,抑制藻类种群滋生泛滥。
 
④勤换水,不使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
(2)治疗措施
①在青泥苔大量繁殖时,在晴天下午用粗铁丝绑成爪状,再绑在竹竿上,下池捞出池底的青苔,然后根据池水的肥瘦,每亩施用50~100kg的有机肥,水深升至lm左右,一般4~5天青泥苔基本得到根治,池水恢复正常的油绿色。
②在下风处撒稻草灰,阻断藻体光合作用。

③在藻体聚集处撒生石灰,每平方米100~150g。通过突然改变局部水体的pH值杀灭藻类。
④每亩水面水深lm用杀青苔200g与湿润细土拌匀后撒于青苔密集处或用青苔宁每亩水面水深lm用50g兑水(1000~2000倍)后全池泼洒,但注意在用药物治理青苔的同时,为防止由于青泥苔腐败而对虾、蟹造成危害,宜泼洒光合细菌,再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

夏季种猪生产下降的​几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持续高温天气的夏季对于工厂化猪场的生产猪群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如果夏季各项措施处理不当,种猪就很容易出现生产下降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引起种猪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种猪的光照不充足,母猪前期膘情不理想,饲养环境不良,如湿度过大,导致母猪易患疾病等。现主要介绍引起夏季种猪生产下降的几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生猪养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养殖生产的稳定,并使生产成绩得以逐步的提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生产成绩不尽人意的时候,如在每年7~8月份,天气较为炎热的夏季,种猪的生长成绩较差,这是各大养猪场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这些引发生产成绩下降的原因,并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使全年的生产成绩都所提升,最终获得较高的养猪经济效益的目的。

1、种猪获得光照不足

光照对种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实际的生产结果表明,在每年的夏季7~9月份配种的母猪,年底或者第二年初分娩的生产成绩较高,并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每年3~4月份配种,在当年夏季的7~8月份分娩时的生产成绩为全年最低,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3~4月份的光照时间较短,并且光照强度不够,再加上3月份为初春季节,天气仍较为寒冷,为了保暖,猪舍常紧关门窗,从而导致光照的时间和强度进一步的减少,而7~9月份的光照时间较长,光照的强度也较大,光照充足。并且国内外的研究还表明,光照会通过刺激猪的眼睛来进行激素的调节,促使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以及卵泡刺激素等激素的生成和分泌,从而促进了母猪的发情和排卵,并且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和延长光照强度,可以有效提升母猪的发情率以及卵子的质量,从而使生产成绩得以提升。因此,为了提高夏季种猪的生产成绩,可以在每年3~4月份通过使用人工光照的方法来延长光照时间以及提高光照强度,使种猪获得充足的光照。

2、母猪前期膘情不适宜

母猪发情配种后的生理过程是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从输卵管慢慢的转移到子宫内,最终在子宫角处着床,再生长发育形成胚胎。而受精胎着床的数量决定了母猪产仔数的多少。受精卵着床与黄体酮的关系紧密,这是一种母猪在排卵后由卵巢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受精卵着床,如果黄体酮的分泌不足,会减少受精卵着床的数量,严重者还会导致不孕。而影响这种激素分泌的主要原因与母猪前期的膘情有关,当母猪膘情偏瘦,或者饲养过程中掉膘过于严重会导致黄体酮的分泌不足,从而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进而影响了生产时的产仔数,从而使生产成绩下降。而通过对种猪的膘情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每年的3~4月份是种猪一年中膘情最差的一个阶段,因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尤其是1~2月份,即使各大养殖场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提高舍内温度,但是仍存在冬季母猪掉膘严重的情况,另外,在1~2月母猪的生产成绩较好,所产仔猪数量较多,母猪的带仔数较多从而使母猪在哺乳期掉膘严重,导致断奶母猪的膘情较差。因此,在带仔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延长哺乳时间,以及为了抵御寒冷等原因会导致母猪在3~4月份整体的膘情较差,这样不利于配种后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影响了夏季的生产成绩。因此,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母猪的营养。使母猪在前期保持理想的膘情,首先要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同时要增加母猪日粮中的营养浓度。对于产仔数较多的母猪,要及时对多余仔猪实行寄养工作,以减少母猪的负担,并且要根据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及时调整日粮的配方以及饲喂量,以防止母猪在哺乳期掉膘严重。

3、饲养环境不良

每年3~4月份的气温有所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猪易患病。另外,这一季节舍外的温度有所提高,并且开始多雨,会导致空气湿度较大,这种生活环境为病原菌的滋生与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加大了母猪感染疾病的几率。母猪最易感染病菌是在子宫颈张开时,而子宫颈张开的时间为分娩时和发情时,母猪在分娩后如果对后躯的清洗和消毒不够彻底,对产后母猪的护理不够到位,会加大母猪感染病菌的几率,从而使母猪感染疾病。另外,断奶母猪在发情时栏舍内的相对湿度控制不理想,湿度过大,都会加大母猪子宫感染细菌的几率,从而使母猪患子宫炎等生殖器官疾病,患病母猪会因发生炎症而出现返情空怀、流产等现象,还会导致母猪的淘汰率增加,使夏季7~8月份的生产成绩下降。因此,要控制好母猪舍的环境,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外,还要注意其他环境因素的调控。在3~4月份可在温度较高的中午加大舍内的通风力度,可有效降低舍内的相对湿度,并且要求定期对栏舍以及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在母猪发情配种时要严格消毒,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引起的炎症。在夏季7~8月份炎热的天气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妊娠母猪发生热应激,可降低母猪发生流产、早产、难产、产死胎的几率,从而提升夏季种猪的生产成绩。

夏季种猪养殖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公猪的配准率降低

主要原因是精液的质量降低。在夏季,公猪会出现性欲不强,精子数减少,异常精子增加,活力不足,采食量下降,配种质量差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与外界环境的温度过高有关。特别是每年的七、八月份,某些环境条件差、管理条件差的养猪场,在这二月份配种过的母猪的返情率高达30~40%,影响正常的配种任务。

解决方案:

1、每天冲刷公猪的圈舍和公猪的体表,达到局部降温。

2、配种时间应选择在每天的早晚进行。

3、适当增加公猪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性机能。

4、在配种期适当在公猪的饲料中添加鱼粉,每天早晚各喂一个鸡蛋。

5、适当增加饲料中的能量水平。也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D、E。

6、不喂霉变的饲料。

7、防暑降温、捕杀蚊蝇,给公猪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8、认真观察母猪发情症状,适时配种。

二、妊娠母猪及猪群出现热应激现象(中暑)

在高热高温环境中,猪体内热量散发不利,易造成猪群自身温度调节失衡,出现中暑。特别是妊娠中后期母猪和群体密度大的中大猪群,自身的代谢率高,更容易出现中暑现象。

发病症状表现为:病畜口角流涎,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张口呼吸,眼球突出,严重的易引起虚脱现象,甚至出现死亡。

1、可以使用镇静剂与氯柄嗪等药物,但禁止使用强心药物。马上把发病猪转至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2、饮水要充足,也可在必要是在饮水中加入人工盐或电解多维。
3、对症治疗,补充体液。

4、每天定时在高温前降温。

5、增加猪舍通风和降温,减少应激。

三、怀孕期母猪粪便干结现象

配种后,由于长期的限喂,母猪的胃肠道内容物不足,使母猪长期处在饥饿的状态下,而引起消化功能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配种后适当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使胃肠道得到适当的填充。

由于在怀孕期,子宫内容积不断增大,母猪自身的运动量减少,易引起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粪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延长,引起粪便干燥。在某些病理条件的作用下,出现粪便干结现象。特别是怀孕中后期的母猪最易出现。

外界的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引起母猪的食欲下降,粪便干结。特别是产前15天左右的母猪严重,室温过高易造成胎儿的死亡,但产后母猪恢复良好。

1、适当的补充能量。

2、在母猪产前15天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通用型乳乐键”,一直用至产后10天,效果普遍反映良好。

3、在怀孕期的饲料中加大麦麸含量。

4、供给适当的易消化青绿饲料和充足的饮水。

5、不喂霉变的饲料。

6、如果出现个别的严重者,可直接采用灌肠法进行治疗。

四、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下降

怀孕母猪如果在产前15天左右,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易会引起才食量下降,甚至绝食。从而引起弱仔,死胎,甚至母猪产仔无力而造成难产,子宫发生内膜炎。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母猪断奶后长期的不发情或死亡,影响正常的生产。

1、合理安排饲喂:

(1)产前15天左右,更换为哺乳母猪料,并增加饲料中的含水量,最好饲喂湿拌料。采用高能量、高蛋白、高氨基酸的饲粮,增加适口性或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D、E。

(2)每天保证哺乳母猪的喂料量和充足的饮水。

(3)使用质量较好的饲料,并在饲料中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料槽中不能有剩余料,应及时的清理掉。

2、及时助产:正常的分娩间隔为30分钟左右。

(1)母猪产道正常的情况下,可采用肌注10~20单位的催产素。

(2)胎儿过大或产道狭小及两个胎儿同时排出时,应正确及时的人工助产或进行刨腹产。

(3)正确及时的处理其它分娩时的情况。
3、产后处理方案:

(1)产后可对母猪肌注抗生素2~3次。
(2)肌注催产素,促使子宫体收缩,子宫颈口舒张,残留的内容物有利排出,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3)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

(4)母猪由于在分娩过程中的强力作用,肌肉收缩,造成消化功能减弱,当天宜停止饲喂。

4、保证充足的饮水,加强舍内通风,降低舍内温度。

一般情况下,哺乳母猪的摄食料、水之比为1:3,高温时可达到1:4~5。一头哺乳母猪的饮水量大约为12~40升∕天,平均为18升∕天。在高温下也有达到30升∕天的。所以母猪要得不到充足的饮水,就会严重的影响其采食量,影响机体的散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4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