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螃蟹颤抖病如何防治


病因
该病主要是因清塘不彻底,池塘老化,水质不良,以及带病原物的蟹种入池等引起。
症状
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对购进的蟹种严格检疫,并进行药浴消毒。
②日常饲养中坚持四定投饲,不投变质饲料;在7月~9月高温期,保持池塘水深l米以上,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l克对水全池泼洒1次,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收集病蟹、死蟹集中挖坑掩埋,患病池不换水,只注水,以免扩大或交叉感染。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抖停l号0.4克对水全池泼洒,3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水宝10克对水全池泼洒,两者每天各用1次,连用2天。
⑤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6克~8克对水全池泼洒,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优氯净或强氯精0.5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化水全池泼洒。
⑥每50公斤饲料加入蟹抖停2号400克投喂,连喂5天;或每50公斤饲料加入板蓝根125公斤、病毒灵0.25公斤、维生素0l公斤投喂,连喂3天~5天。

相关推荐

螃蟹常见病的防治


一、甲壳溃疡病
1.症状:蟹的外骨骼发生溃疡性损伤,早期在甲壳上有许多褐色斑点,每个斑点中心呈微红色下凹,晚期斑点边缘呈黑色,中心部分溃疡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河蟹死亡。
2.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蟹体受伤。(2)保持水质清新,鲜活,并使池塘底有10厘米左右的软泥。(3)用15×10E-6浓度的生石灰液或1×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每7~10天泼洒一次,连用2~3次。(4)每公斤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7~10天。
二、黑鳃病
1、症状感染部位主要是鳃部,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则鳃丝全部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2、防治方法:(1)每天清除残饵,及时更换死水,将病蟹除去;(2)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液,浓度为15×10E-6~20×10E-6(3)治疗时用生石灰液连续泼洒2~3次,浓度为20×10E-6。(4)可将病蟹置于2×10E-6~3×10E-6浓度的呋喃酮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
三、水肿病
1.症状病蟹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拒食致死。
2.防治方法:(1)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它们的惊扰。(2)经常加注新水,并多喂鲜活饲料和新鲜菜叶。(3)治疗该病用0.5×10E-6~1×10E-6浓度的土霉素液或呋喃西林液全池泼洒,也可用0.1×10E-6~0.2×10E-6浓度的呋喃唑酮液全池泼洒。
四、纤毛虫病
1.症状初期蟹体表长有许多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行动迟缓,触角不敏感,体表附肢有滑腻感,镜检可见许多纤毛类寄生虫附着。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苗种放养前用20×10E-6浓度的硫酸锌液浸洗1小时。(3)治疗时用3×10E-6浓度的硫酸锌全池泼洒。

螃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
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
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
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螃蟹甲壳病和烂肢病的防治


蟹甲壳病和烂肢病的病原均为细菌。通常是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蟹体遭受创伤后,被细菌侵入而引起。
蟹甲壳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严重的病斑在中间轻戳即可穿洞,有些步足末端往往溃烂成黑色。蟹烂肢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节间呈充水状腐烂,步足易断落,群体残蟹较多。对这两种蟹病,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到蟹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这两种蟹病,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是:1.在蟹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2.在蟹种运输过程中,避免对蟹体造成损伤;3.对即将入塘的蟹种,进行药浴,防止创口感染;4.蟹种入塘后,用0.4ppm“强氯精”或0.2ppm~0.3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做好预防工作;5.一旦发生蟹甲壳病或烂肢病,可用0.4ppm“强氯精”和0.2ppm~0.3ppm二氧化氯,连续并交替全池泼洒2次~3次;6.强化饲养管理,促进伤口愈合,增强蟹的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河蟹养殖常见病颤抖病的治疗方法



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不仅侵袭鳃、胃、肠、肌肉,而且侵袭肝胰脏、心脏和神经等要害器官,因此治疗必须采用三步曲治疗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杀灭蟹体外寄生虫(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
第二步:外泼消毒药与内服药饲相结合,将水体中及蟹体内外的病原杀灭。外泼消毒药的种类较多,可任意选择,其中以二氧化氯、水产保护神、伏碘为好;外泼消毒药的次数要随病情轻重及消毒药的药效在池水中的持续时间而定,一般1个疗程为2-4次。内服药饲为将克抖威或蟹安Ⅲ号拌入饲料中,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续投喂7天;如病情严重,内服的药量可以加倍,或增加投喂药饲的天数,在河蟹停止死亡后再投喂l-2天药饲。
第三步:河蟹颤抖病治愈后隔2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将池水调成弱碱性,适合河蟹生长;再隔2天泼养殖保,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如何进行草荡养螃蟹?



草荡即水浅、水草丛生的小型湖泊,通常面积在1000亩以下,也有少量为2000~4000亩。由于面积大,不可能设防逃设备,而只能以改善生态环境,采取半精养式的鱼蟹混养。其成本低,收益较高,一般河蟹亩产2~20公斤。草荡养蟹的主要措施是:
(1)选好养殖水域
要求草荡的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水位稳定,能排能灌,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丰富,水生植物覆盖湖面1/2以上。凡过水草荡、排洪通道、交通航行航道,水位不易控制,防逃饲养困难,一般不宜选用。
(2)防逃设施
草荡养蟹均为鱼蟹混养类型。通常仅在湖泊进出水口用竹箔或网片拦截。安装方法同箔围、网围养蟹,在有船只通行的地点需安装箔门,以利船只进出。在草荡四周一般不设防逃设备。
(3)蟹种放养
草荡养蟹以放养一龄蟹种为主,也可套养Ⅲ期仔蟹。由于草荡的生态条件好,蟹种生长快,因此蟹种的放养规格比池塘小,而且放养量不宜过多。通常放养每公斤200~400只的一龄蟹种,每亩放养0.8~1.2公斤。套养Ⅲ期仔蟹(每公斤2万只左右),每亩水面套养0.1公斤。放养密度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蟹种规格和管理水平而有所增减。放养时,可将蟹种装在船上,边行船边放养,使其均匀分布于草荡内。放养季节同网围养蟹。此外,草荡内务必控制草类性鱼类(特别是草鱼)的放养量,以保护荡内的水草资源。放养时最好先将草鱼鱼种用网围起来,投草类和人工饵料,待7月份以后,水草茂盛时,再放入荡内。

(4)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与网围养蟹基本相似。此外应加强草荡内的水位管理。春季草荡水位较浅,应及时灌注一部分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6~8月份汛期和台风季节,要加强巡视,做好防涝、防逃工作。同时应加强渔政管理,严禁入荡捞水草、放鸭子,严禁捕鱼捉蟹,以保护生产者的权益。
(5)成蟹捕捞
成蟹捕捞技术同网围养蟹。

河蟹养殖常见病颤抖病的症状及预防方法



河蟹颤抖病的症状:病蟹呈昏迷状,附肢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活动缓慢,反应迟钝,上岸不回。病蟹环爪、倒立、拒食。伴有黑鳃、灰鳃、白鳃等鳃部症状;肌肉发红,尤其以大螯、附肢中肌肉明显;肛门有时红肿、无粪便,有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头胸甲下方透明肿大,充满无色液体;肝胰腺成灰白色,肝组织糜烂并发出臭味。
1、流行情况
此病从幼蟹(5—10g)到成蟹(200-250g)皆有发生。发病时间5-10月份,而在8-9月份夏季高温季节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该病流行期间的水温为23-33℃,而以立秋后25-25.8℃水温时发病最为严重,10月份以后水温降至20℃以下,该病逐渐减少。放养密度越大、规格越大、养殖期越长、患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2、预防方法
该病以预防为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幼蟹养殖期慎用药物,尤其是对器官伤害性大的药物。
(2)引进扣蟹时注意检疫。
(3)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每亩水面每20天左右泼洒5-10kg熔化的生石灰,使池水的PH值稳定在7.5-8.5之间。
(4)定期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半个月左右用一次EM菌等生物制剂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5)发生本病后,不可盲目用药。
(6)严格饲养管理,注意水体及饵料中有毒物质的监控。
(7)饲料中添加免疫增效剂(中草药、多糖类)增强蟹体免疫力,增加河蟹抗应激反应能力。
(8)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时,应首选毒副作用小的药物,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加剧病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