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温流水甲鱼养殖模式


开放式温流水养殖场养鳖是一种最简单的快速养鳖方式,它是在利用大量温流水的基础上,不建温室直接建鳖池。所以建有开放式温流水养殖场的地方往往有丰富的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如大型热电厂、化工厂、炼焦厂的工厂温排水),并且要求这些水中不含有害物质,事先需经鉴定,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开放式温流水养殖热源来自持续不断的地热水或工厂余热水,有罗茨鼓风机不断充氧、曝气,温水在进入鳖池前要根据设定的温度与冷水混合,使进入鳖池的水始终在25~30℃之间。这种方式养殖成本较前三者为低,易管理,无污染。但它受外界环境影响也大,冬季耗热多,夏季降温困难。尤其在冬季,尽管池水温度高,但气温低,鳖很难爬上暴露在空气中的饵料台摄食,只好将饵料投在沉入水中的饵料台上,易散失,既浪费了饲料,又提高了成本,还污染了水体。
利用工厂余热水和温泉水开放式养鳖,在日本、韩国较普遍。我国以前多利用来养殖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现在也有许多地方开始养鳖,如湖北罗田、陕西关中和陕南、广东汕尾、山东烟台、河北保定、上海宝山等地方,都建立起了开放式温流水养鳖场,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YZ023.CoM>

相关推荐

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


1. 养殖池的建造

(1) 育苗池牛蛙育苗池为每口面积32平方米的水泥池,池高1.0~1.2米、池内平底,从进水口处往排水口倾斜,坡度为1%~15%、每池安装独立进出水口,池底部排水管道通向池外(预埋PVC管110弯头,插上PVC管便可蓄水,插上孔的PVC管便可放水,又可防止蝌蚪逃逸)、在排水口的对面安装进水管道阀门;在育苗池上方安装喷水花洒或喷雾水管,起到增氧、降温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等作用。(2) 养蛙池养蛙池分为水泥池和上池两种。① 水泥池每池面积10~15平方米,池高0.8~1.0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坡度为1%~1.5%,并铺上5~10厘米厚的沙层,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池均安装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用水泥柱(高2.5~3.0米)作支柱,搭上毛竹或用4分镀锌管做棚架,然后罩上遮阴网。在遮阴棚下面安装喷水头或喷雾管,采用喷头方向朝下,按面积每15~20平方米安装1个喷水头,用于防暑降温、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保持蛙皮肤的湿润、增氧等,为牛蛙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建造水泥池具有一池多用的功能,在水泥池里布入产卵网箱便可供牛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水泥池还可做蝌蚪培育池、养蛙池。(2) 土池每池面积20~25平方米,四周用高度15米筛绢网围起来,用木桩加固围网,筛绢网的一端埋入土里15~20厘米,踩实压紧。沿上池岸边挖环沟,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沟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坡度为1.5%~2.5%,中间为饲料台和栖息地、其它设施与水泥池相同。2. 亲蛙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1) 亲蛙的选择及培育亲蛙源自木地自留及从外地购进,选取生长良好,无病无伤,体型大而丰满,第二性征明显的健康活泼的牛蛙、雌蛙体重400~450克,雄蛙体重350~400克,均为2龄蛙、为了防止近亲交配,采用木地自留的雄蛙与外地引进的雌蛙配对,或木地自留的雌蛙与外地引进的雄蛙配对。后备亲蛙入池前用高锰酸钾30ppm药浴20分钟进行机体消毒。饲料以牛蛙颗粒饲料为主,搭配投喂蚯蚓、泥鳅、鲜杂鱼等,进行强化培育。(2) 亲蛙的配对产卵选择晴朗、南风天气,水温18~25℃的条件下进行配对产卵、配对前10天清整消毒产卵池,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加水至35厘米左右,在池内布入产卵网箱(规格1.21.01.0米,用30目聚乙烯筛绢网做成),并在网箱内放置水浮莲3~5丛用于粘附蛙卵、根据气候条件分批按雌雄比例1︰1,将亲蛙配对放入产卵网箱,每个网箱放入亲蛙1对进行配对产卵。(3) 孵化亲蛙产卵后,把亲蛙从产卵网箱移走,蛙卵留在产卵网箱内继续孵化,第3天开始保持微流水,加深池水至60~70厘米左右、水温19~27℃从卵产出到孵出小蝌蚪需3~4人,水温28~30℃时只需2人就可孵出小蝌蚪、(4) 蝌蚪的培育每万尾蜡抖投喂蛋黄1个,第4天后每天投蛋黄2个、孵出第7人,把蝌蚪从网箱移入育苗池(蝌蚪培育池)培育,放养密度1000尾/平方米,继续投喂蛋黄浆搭配鳗饲料,第10天后改投喂蝌蚪饲料、根据生长情况、个体大小投喂蝌蚪系列饲料直至变态,日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5%~7%。当蝌蚪长至2克/尾时,开始分稀饲养,放养密度调整为200~250尾/平方米。(5) 变态从蝌蚪饲养至变态幼蛙,其生长速度和变态所需时间与水质、温度、放养密度以及投饵种类等因素关系密切。在水质良好,温度高,饵料质量高且充足时,蝌蚪变态快,反之则相对慢。4~5月孵化的蝌蚪经过70~85天饲养变态成幼蛙。采用流水式养蛙经过60~76天饲养变态成幼蛙,比通常养殖方法提早9~10天变态。3. 幼蛙及成蛙的养成管理(1) 饲料及投喂幼蛙可投喂小杂鱼、小虾和个体较大的蚯蚓等。日投饵量按蛙体重的3%~5%投喂、每星期停止:喂食1天,让蛙体内排空,将积累的毒素排泄掉,有利提高蛙机体抗病力。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饵时间。春秋两季上午9时30分至10时,下午5时至5时30分投喂;夏季早上6时30分至7时,上午6时30分7时投喂;冬季中午12时至13时投喂。(2) 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蛙驯吃饵料时,放养密度大些,200~220只/平方米、经过半个月饲养,开始分稀分类饲养,放养密度为180只/平方米;当蛙胴长6~7厘米时小蛙放养密度为120只/平方米,胴长8~14厘米的中蛙90~100只/平方米,胴长15厘米以上的大蛙70~80只/平方米。(3) 分类分级养殖幼蛙饲养1个月后,蛙的大小差异很大,及时清池,将蛙按大小分类饲养,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按20克以下、20~50克和50克以上分类,每半个月至1个月后应彻底排水清池1次,重新分类分池饲养。(4) 日常巡池观察每天多次巡池,仔细观察牛蛙的摄食、活动及分布是否正常,是否有病等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检查、解剖,分析病情,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防止病情蔓延。4. 疾病防治牛蛙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均衡,科学健康喂养,就可减少蛙病的发生、牛蛙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1) 胃肠炎患病后蛙体瘫软,反应迟钝,不动不食,往往缩头弓背闭眼,解剖内脏可见肠壁充血,肠内无食。该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饲料不新鲜变质或时饥时饱诱发该病,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一是外用药:全池泼洒2ppm二澳海因、二是内服药:每公斤饲料拌入上霉素2~3克做成药饵,连投6~7人为1疗程;每公斤饲料拌入80毫升的鲜马齿觅汁,让饲料吸附发软后投喂,连投3天为1疗程。(2) 歪头病患病牛蛙在水中转圈,头歪向一侧,目斜视、其病因是由于长期投喂单一饲料,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引起牛蛙神经系统严重机能失调。防治方法:一是平常注意搭配鲜活饵料如蚯蚓、泥鳅、小杂鱼虾等。二是用马齿觅榨汁每公斤饲料拌入100毫升,让饲料吸附发软后投喂,连投6~7人为1疗程。三是用50%甘薯、30%胡萝卜、20%蔬菜混合榨汁拌饲料,每公斤饲料拌入120毫升,连投6~7人为1疗程。

黄鳝养殖模式介绍:微流水养殖技术



1、流水池的建造
养殖池可建于室内或室外,每池面积2~5米2,池深24厘米,长方形,用砖铺地,单砖直立并排成壁,用水泥抹光。壁四周设防逃檐,池两端高出池底20厘米处分别设进、排水口,内装适当孔径的隔逃网或栅,池底铺中砂。建造多池时可成单联型。上游需建设一蓄水池,并安装调节水阀、打开阀门后,要求池水在各池中依次穿流自如,最后排出。

2、苗种的选择
鳝种来自人工培育的或自然采集的。体质要求健壮,规格一致,体色鲜艳,无外伤,规格每尾25~30克,每平方米可放幼鳝100~150尾,入池前应用30~40克/升的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

3、饲养管理
3.1 黄鳝的饲料可投喂蚯蚓、鲜鱼虾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3.2 鳝苗入池3天后进行投饵驯化,驯化期约15天。开始可傍晚投饵,然后逐渐提前到下午14~15时或上午10时左右,每日投饵量为鳝鱼总体重的6%~7%,分早晚2次喂养。对黄鳝的投饵也要做到“四定”。
3.3 微流水可做长流式或间歇式,流量可通过调节蓄水池放水阀进行调节,养殖池水深长期保持在15~20厘米。室外池盛夏季节最好在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或人工搭棚遮荫。
3.4 每半月一次,开大蓄水池放水阀,加大养殖池内水流量,从上游池开始,用工具搅动底砂,冲洗吸附在砂粒中的残饵、粪便等污物,使其浮起并依次排入一池中,直至最后排出养殖池。
3.5 要经常巡池,观察水质、水温情况,注意猫鼠等侵害。

4、鳝病预防
黄鳝病不易发现,因此以预防为主。除放苗前对鳝种进行消毒外,养殖期间一般每15天左右全池遍洒生石灰,用量5~10克/米2。在发病季节,定期在鳝池中施放低浓度药液如01克/米3的漂白粉或02克/米3的敌百虫,或07克/米3硫酸铜等。注意施用药物时需关闭进水阀,使池水停止流动,方能达到药浴防治疾病的效果。

温室养殖甲鱼冬季增温妙法



冬季温室养鳖,能够大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幼鳖成活率。据试验,如果不让鳖冬眠,由稚鳖养成600-800克规格的商品鳖只需12-15个月的时间,可显著提高养鳖的经济效益。其中温度是鳖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在20-30℃的环境下鳖摄食活动能力最强,生长速度也最快。因为冬季温室养鳖对水温要求较高,而目前一般养殖户的温室不温,使鳖的生长速度不能达到应有要求。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促使温室增温,使水温达到最佳状态。
一、双层塑料薄膜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往往只用单层塑料薄膜,虽有一定保温效果,但因为室内外温差大,仍易发生散热。从11月开始,最好就采用双层塑料薄膜,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温度下降时间只为原来的1/5。方法是先在养鳖池四周支起约2米高的柱子,搭成弓形,盖上两层塑料薄膜。两层之间间隔30厘米左右,在间隔层中放入隔热材料(如切成1-2厘米长的稻草、麦秆、旧棉絮、旧海棉、聚乙烯泡沫块等)。白天,当阳光直射大棚时,即可使温室增温;到了夜晚,隔热材料就能有效地防止热量散失。
二、导管输入热水增温法
在白天水温低于20℃时,可从水池引出金属水管,接入灶膛或煤球炉,利用做饭时的余热,使水经加热后注入水池。也可以进行专门加热,并使水循环流动,但须注意观察水温变化。
三、电子设备增温法
一些养殖户用电炉来加热,效果较差。电炉只能对空气加热,而使水升温所需时间太长,热效率太低。如能利用控温器控温,则效果较好。使用时,先将调温器置于30℃,然后将感温探头插入水中,调温器即会自动调节,使水温保持在适合鳖生长的温度范围里,较为方便。
四、太阳能增温法
利用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或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能使养鳖池的水温在冬季保持在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0~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7个月的养殖,每只鳖可重130克左右,然后将饲养密度降至每平方米6只,再经10~15个月,每只鳖可重0.5千克以上,最重的可达1千克。
五、温泉水或火电厂废热水增温法
温泉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水经过掺对,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有利于鳖快速增重。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利用火电厂的废热水增温。
此外,还可利用太阳灶来增温,尽量利用地下热水资源和利用工厂排出的热水(经检测无毒)等。采用煤球炉加热时,应防止煤气中毒。

粗放式养殖甲鱼种的春季放养技术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前除了池子清整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控温养殖甲鱼之温室的温度控制



控温养鳖池温室的温度控制包括水温的控制和气温的控制两大部分。
1.调温池水温的控制
养鳖池的水温要求稳定在30℃±1℃~2℃散热范围内,而无论何种热源,引入养殖池之前的水温均远高于养殖池所需的水温。因此,不能把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内,同时考虑水质处理要求,必须实行中间池与养殖池两级调节:一是将中间池的水温控制在某一温度值,当养殖水温低于30℃±1℃~2℃的温度值时,即将中间调节池的水注入养殖池中,虽然中间调节池的水温与鳖生长所要求的温度比较起来仍高一些,但由于经过一段距离输送以及养殖池面积较大,有时养殖池热水入口附近局部水温暂时偏高,但不会影响鳖的生活和生长。
中间调节池具有两种作用: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量。无论使用何种热源,热水溶氧不足是普遍现象。通过充气增氧可以增加水中部分溶氧量,但空气中含氧量仅占空气总量的1/5左右,一次增氧难以完全满足需要。通过中间调节,进一步增加了空气与水的接触,延长了水与空气的混合时间,从而加大了水的溶氧量。
二是热水调节和蓄水作用。由于锅炉或其他热源输出的热水温度过高,需加冷水混合后使用。采用中间池预混合,可起缓冲作用避免将过热的水直接注入养殖池,伤害进水口附近的鳖类。采用中间调节水池,通过水池蓄水,可以确保停电或机组出现故障时短期内继续向养殖池供水,特别是严冬季节其蓄水作用尤为重要。
中间池的容量根据加温池规模和养殖池换水次数确定。一般在出故障后能确保养殖池稳定6h~8h为宜。
中间调节池的水温控制通常根据外界气温及热负荷等情况确定。当外界气温在0℃以下时,中间池水温控制在40℃为宜,外界温度在0℃以上时,中间池水温35℃为好。
2.养殖池水温控制
养殖水体温度均匀与否对鳖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也是制约鳖的生长的因素之一。根据观察,若水温空变±5℃时,鳖自身将难以调节,生理出现紊乱,导致鳖的死亡。尤其是稚鳖本身适应调节能力较差,体质较弱,危害更大。
养殖水体的水温均匀性包括,一是横向均匀性,根据池壁的散热情况,一般水温由池中心向边缘依次降低;二是纵向均匀性,根据水体热循环特性,一般由表及底温度依次降低。因此,在控制水体水温均匀性时,必须考虑到水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
为了较好地解决养殖池水温均匀性,同时结合循环换水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一是采用底部排水,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沉入池底的排泄物和残饵排出池外,防止水质恶化,减少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的疾病,另一方面可将底层较冷的水排出,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二是采用交叉多点近底层加水,进水管共有多个排出点,保证横向水温均匀性。尤其要保证近池壁的进水孔有足够的温水加入,以补充池壁的耗热。进水孔离池底一般为10cm~20cm,既保证近底层的水温,又进一步提高水温纵向均匀性。
3.温室气温和湿度的控制
加温养鳖温室室内的气温及相对湿度并不是制约鳖生长的重要因素。因为鳖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因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它的影响不像水温对其生长的影响那么大。但是,空气温度的高低对水温和相对湿度有间接的影响。如果气温低,一是水与气温温差大,水向空气中散热、散湿量增加,水温难以维持;二是含湿量大,阳光透过率下降对鳖晒背有影响,而在正常情况下,鳖每天需晒背2h~3h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湿度大,塑料大棚的采光增温效果亦会下降。温室空气加温采用散热器,而减少湿度的主要措施是增设通风热气装置——排风机。该风机由人工控制,强制排气。尤其在早晨和晴天的中午,强制排风大有益处,早晨棚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高;晴天阳光较强烈,适当排风减少空气湿度,有利于阳光透射。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鳖种放养



1.放养时间
可选择当自然水温稳定在20℃左右时放养。使放养温度继续保持与原来幼鳖池的水温相同。
2.放鳖前的准备
放养之前除了池子清整以外,还应准备好转运的工具、容器和药品。准备妥当后,就可将已经挑选和分类好的鳖种进行消毒,或分类、分批集中在一大容器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逐只注射疫苗或抗生素类药物后放入池中,以提高鳖的抗病力或存活率。
3.放养密度
除按密度、年龄分养外,还要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养,不能只考虑年龄一致而忽视大小悬殊的危害。因为大鳖争食力强,小鳖争食力弱,长期大小混合饲养容易使小鳖患萎瘪等营养性不良疾病。而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由于弱肉强食,大鳖吃小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际上,放养密度的确定还与养殖者的水平、所拥有鳖池的面积以及与要求的商品率等因素有关。对于粗放式养鳖来说,鳖种体重在50~100克之间的,可按每平方米5只的密度放养;体重在150~200克以上的,可按每平方米2~4只的密度放养;400克以上按每平方米1~2只的密度放养。在养殖过程中,根据鳖的生长情况,不断进行密度调整,也可以1次将密度固定,以减少中间分养的环节。成鳖的越冬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米1~2只。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鳖行肺呼吸,其密度对生长没什么影响。其实不然,鳖的放养密度虽与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净增重倍数则呈相反关系,而养殖目的不仅是只讲群体产量,更重要的是净增重倍数,密度越大,净增重倍数越低。鳖的放养密度还影响到个体的分化,密度越大,个体之间分化越大,而导致部分鳖不能成为商品鳖出售。鳖在整个生长过程中,3~4龄个体体重250~400克之间是生长优势阶段,100~400克之间的鳖,雌鳖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鳖,如果利用这些优势加上合理的密度以及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粗放式养鳖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