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蛋高孵化率技术详解


孵化室的准备
按每立方米25000颗蛋的标准决定孵化室的大小,要求有换气窗;如果用红外线灯泡做热源,要求每立方米空间50w,并有自动控温调节器;地平用水泥抹底,不能渗水;底铺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放蛋前用10ppm的漂白粉冲洗墙壁和细沙,再将细沙用20ppm的KMn04浸泡,之后放水冲洗干净;最后用4ppm的气雾消毒剂消毒,关闭门窗待用。
孵化方式及孵化介质的选定
1.选用杉林或者塑料作的孵化箱,要求长55厘米,宽45厘米,深10厘米,四角有1.5厘米高的小脚,以利透气。
2.如果用沙做介质孵化,应选粒径0.5毫米~0.6毫米的于净细沙堆放在荫凉处,保持8%~12%的水分,要求用手能捏成团,放手即松开。
3.如果是无沙孵化,最好选用海绵做介质,下层用有孔的海绵托盘,上面用厚0.8厘米的轻质薄海绵。
选蛋、装框
1.将待孵化的甲鱼蛋进行挑选,剔除不受精蛋,畸形蛋、生命线不齐的蛋,因太干、太潮引起胚胎坏死的花蛋。
2.将挑选过的甲鱼蛋按17×20颗纵横排列均匀,要求带白色的动物极全部朝上。如果是用沙做介质,则在箱底平铺3厘米~4厘米厚的细沙,然后在蛋上覆盖细沙厚约1厘米~2厘米;如果是用海绵做介质,则在箱底放上专用的镂空的海绵。然后将已在水中消过毒的薄海绵用手拧干,轻轻平铺在蛋上;
3.将已装过蛋的箱交错叠起,码高10层~12层,每幢之间相距20厘米左右,以利空气流通。
日常管理
1.温度调控,最好是恒温,要求32±1℃。
2.湿度调控,如果细沙太干。就用喷雾气喷湿,注意箱体也要喷潮;海绵则放在水中拧干后再铺上。
3.翻箱,每隔5天~6天将上层的箱换在下层,下层的搬至上层,同时将坏死的臭蛋及时剔除。
4.每天上午开窗换气半小时,但不要使温度降幅超过1℃。
5.在孵化出壳时,要在水中泼10ppm的KMnO4,一方面有利于小甲鱼脐带的收口,另一方面还可防病。
小甲鱼出室
将头天孵出的小甲鱼抓起后,用2ppm的种苗净消毒后集中放养在暂养池中1天~2天,进行练苗,然后大小分级才可放养至温室或池塘中。
以上措施如果调控得当,甲鱼孵化率可达95%以上,且孵出的苗健壮,不易患病,为日后的养殖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关推荐

提高鹅种蛋的孵化率


提高种蛋的孵化率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要加强种蛋的管理,如妨止种蛋污染、合理保存种蛋、入孵前用新洁尔灭稀释液浸洗或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等。种蛋的保存时间对孵化率有很大影响,较适宜的保存温度为8-18℃,相对湿度为70%- 80%,保存期以7天为宜,不宜超过12天,超过7天的应每天翻蛋1次。

在种蛋的解化过程中,除需要给予适宜的温度、湿度等解化条件外,还要注意凉蛋与落盘。因鹅蛋内脂肪含量高,孵化后期常因散热大而造成烧蛋,故一般在17天开始,每日凉蛋2次,早期胚胎每次凉蛋5-15min,后期可延长到30-40min,凉蛋可结合自然降很或于机内喷雾加湿进行。当鹅蛋解化到18-20日龄时,因胚胎的耗氧虽急增,应将孵化机的通风孔尽最开大。到26日龄时,胚胎由尿囊呼吸逐渐转向肺呼吸,些时应该落盘以帮助胚胎实现转变。另外,在28日龄后,要将孵化机内的湿度增加到75%左右,有利于小鹅琢蛋出壳。

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禽蛋营养丰富,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品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量和质上对禽蛋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蛋禽养殖水平不高,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蛋禽产蛋性能上,主要表现为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产蛋率低、产蛋量少等。通常产蛋率的高低是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准,而蛋鸡的产蛋量又因非常错综复杂的因素所导致,所以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措施成了养殖户最关注的焦点。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鸡种蛋孵化率的几个因素。

1、营养

营养是决定家禽长期产蛋记录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产蛋禽群对不同营养的需要,特别是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水平和类型,已证明有遗传上的差异。产蛋禽类需要显著的高于维持需要以上的饲料能量才能持久产蛋。禽类对平均商品型日粮的代谢能的使用效率假定为75%,则体重为1.8kg、正在产蛋的白色来航鸡每天热能的需要量达到320kcal(lkcal约为4.186kJ)。家禽日粮的改善反映人们对产蛋母鸡能量收支间这一基本关系的日益重视,以及对母鸡生理上必要营养物质的需要的进一步了解。

2、光照时间

光照不仅作为导向性活动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兴奋物,而且是一天之中生物学节律的调节者,如配子形成和排出的周期性等。各种家禽对光都有反应,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饲养的。家禽生长期中,光照时间和黑暗时间的比例以及这些比例的变化速率都会影响到后来产蛋的开始及其维持。在一天中,光照和黑暗两个阶段的分布决定了产蛋的时间,通常禽类只在光照阶段产蛋。

光照的真正持续时间并不是决定产蛋率的关键凶素,重要的是这种刺激的时间分布。凶此在24h内,定时用强光照射20min以上,其效果接近于连续8h的光照制度。在可见光谱中,光的波长居于次要地位,虽然较短的波长作用不及较长的波长。这是凶为短波对于组织穿透性较低。

火鸡比鸡对光照的效应更为敏感,火鸡和鹅必须得到充分的光照(无论是人T饲养的或是天然放养的)才能开始产蛋,这是蛋禽产蛋的先决条件。鸡、鸭和鹌鹑虽然能在黑暗中开始产蛋,但不能维持长久。通常母鸡在5~6个月、火鸡在7~8个月时性成熟。而养在几乎完全黑暗中的鸡,相比对照组的鸡晚开产6~8周。

光照时期对性成熟的作用直接与昼长变化比率有关,在北半球,12月或1月孵出的雏鸡,由于其在大部分或全部生长期的自然光照时数不断增加而发生光照过多的危险,为避免这种危险,在母鸡16周龄前分几步把光照减少至每天8h,以后每天光照增加到16~18h。这个增加可分阶段或一次性完成。

家禽与其他家畜一样,光通过视神经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复合体。禽类在体质上易于感受光刺激的,这种刺激的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体液物质。这一物质经垂体门脉系统抵达垂体前叶而导致卵泡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卵泡刺激素刺激卵巢的活动,从而先导致排卵,继而约在25h后冉引起产蛋。排卵是由周期性地增强或释放黄体生成素而引起的。在其他激素中,由催产素和加压素所组成的垂体后叶激素与产蛋有关。

3、环境温度

在相当宽的范围内,环境温度并不是影响家禽产蛋率的主要凶素。只要鸡能维持其体温在/10.5~43℃的正常范围内,则环境温度对于蛋的生产根本不易显示其作用。虽然产蛋鸡的等热区范围是15~25℃,但鸡能够主要通过生理上的方法适应这个范围以上或以下的温度。在25~30℃之间,鸡为了维持其体内的热稳定,会减少身体的活动量和进食量,而对产蛋并无任何有害作用。鸡的低温耐受范围是很宽的,在15~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不长,如1~2天,则增加能量摄取和身体活动,有助于克服其不利影响。当体温的物理调节发生困难时,则必须经过借助于增加基础代谢率进行化学调节,到这个程度,产蛋率会下降。另外,鸡对极端温度适应能力的遗传差别是明显的。

4、年龄和换羽

所有种类的家禽在其生命的第一年产蛋量最多,也就是在他们第一次年度换羽完成以前。鸡普遍的体羽更换通常发生在孵出后16个月,在产蛋持续10~11个月之后。如果母鸡超过这个时期还能继续被保留,则其产蛋量每年下降约20%。蛋的生产时期,最后因普遍换羽而终止,故称这段时期为“生物学年度”。生物学年度的长短可以测量一只母鸡产蛋的持久性,并受遗传型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控制。其他禽类的换羽较少引人注意,凶为产蛋期较鸡短。火鸡、鹅甚至鸭,通常在秋季普遍换羽开始前就停止产蛋。

生物学年度的长短本身还不能保证一个满意的产蛋记录。在这个时期产蛋的强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变数。所有禽类连产的长度不同。所谓“连产”是指连续若干天的产蛋总数,平均连产率越大,则在一定时期内产蛋量也越多。连产数可以看作是一种遗传强度的表现。家禽中产蛋强度和持久性遗传变异是低的,这表明环境在决定其表现上的重要性。

1、种禽自身因素
1.1遗传因素家禽孵化率的性状受遗传控制,遗传力约为0.10%~0.15%。种禽的遗传结构与孵化率有关,不同家禽种类、品种或品系,其孵化率不同。据王茂增等报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结果表明,白壳蛋种鸡、褐壳蛋种鸡、粉壳蛋种鸡种蛋的孵化率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近亲繁殖会使种蛋孵化率降低和雏禽品质下降,杂交时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都可提高。据文献报道,近亲繁殖系数每增加10%,其孵化率降低4.4%。
1.2年龄因素
种禽年龄对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母禽刚开产时孵化率较低。蛋种鸡在产蛋高峰期8~13月龄时所产的种蛋孵化率最高,之后随着种禽年龄增长,其孵化率又开始逐渐下降。另外据报道,种鸡在不同时间段所产的蛋孵化率也有一定的差异,在8∶00~14∶00时间段所产的种蛋,其孵化率较高。
1.3种禽健康状况
种禽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的孵化率。种鸡感染一些疾病如蛔虫病、球虫病、鸡白痢、副伤寒、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禽脑脊髓炎、鸡霉形体病等均会影响种蛋孵化率。有些传染病还可以由种蛋垂直传播,如白痢、霉形体病等,鸡患有此类传染病所产的种蛋不宜留作种蛋用。潘贵毅等孵化试验表明,鸡白痢阳性鸡的种蛋的孵化率下降了14.6%。
2、饲料营养因素
种禽的日粮营养水平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或比例不当直接影响种禽的产蛋量、产蛋质量及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尤为敏感。生产中应饲喂营养水平均衡的饲料,以提高种蛋孵化率。
3、种蛋方面
3.1种蛋质量
主要包括种蛋来源、蛋重、蛋形、蛋壳结构外观及厚薄、蛋壳清洁度、蛋壳颜色、蛋的内部等方面的影响。
3.1.1种蛋来源。种蛋品质的优劣主要由基因遗传和日常饲养管理两方面因素决定。种蛋应来自遗传性状稳定、生产性能高且稳定、孵化率高、没有经蛋垂直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日粮营养供应全面以及饲养管理完善的种禽群。种蛋最好通过自繁自养获取,不宜外购种蛋。
3.1.2蛋重。蛋重是影响种蛋孵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种蛋时,一般要求肉用鸡种蛋蛋重为52~68g,蛋用鸡种蛋蛋重为50~65g。种蛋蛋重应符合各自品种的要求,种鸡的最佳蛋重范围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过大过小都会影响种蛋孵化率和雏鸡质量。蛋重过大,孵化率会降低;蛋重过小,孵出的雏鸡小,影响生产性能。珍珠鸡的种蛋蛋重为34.2~46.0g时其孵化率较高。三黄鸡种蛋的适宜蛋重为50.1~60.0g。康相涛等报道,豫州褐壳种蛋蛋重为53~56g时,其孵化率最高,为86.7%。
3.1.3蛋形。种蛋的形状要求正常,以卵圆形为最好。应及时剔除破壳蛋及畸形蛋,过圆、过长、腰凸、两头尖等形状均会影响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使用。蛋形指数(长径/短径)因种禽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选择蛋形指数应符合本品种的标准。形状标准的种鸡蛋的蛋形指数为1.35左右,小于1.30的蛋形较圆,大于1.39者蛋形细长。杨俊奎等认为山鸡种蛋蛋形指数为1.20~1.30时的孵化率最高。
3.1.4蛋壳。种蛋蛋壳应致密均匀,结构正常,蛋壳表面正常,厚薄适中。蛋壳厚度在0.32~0.4mm为佳。蛋壳过厚、过硬影响啄壳,孵化时受热缓慢,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能力差,常导致胚雏闷死在壳内;蛋壳过薄,易破损,孵化时受热快,水分易蒸发,微生物易侵入胚雏,影响孵化率。厚壳蛋、薄壳蛋、裂缝蛋、沙壳蛋、破蛋、软蛋、过大及过小蛋均会影响种蛋的孵化率,不宜留作种蛋用。另据李广新等报道,用浆糊或胶水修补蛋清未流出的破损种蛋,可继续用于孵化,其孵化效果与完好种蛋差不多,孵化率稍低于完好种蛋,且差异不显著。
3.1.5清洁度。种蛋蛋壳表面应洁净、无粪便及泥土等污物痕迹,蛋壳粘有少许污物的可经清洗消毒后尽快入孵,受粪便等污染物污染的种蛋容易堵塞气孔,影响气体交换,孵化时易导致种蛋胚胎死亡,降低孵化率。而且蛋壳被污染时,微生物易侵入蛋内引起变质腐败,因此不宜用于孵化。
3.1.6蛋壳颜色。种禽品种不同,种蛋颜色也有差异。种蛋颜色的选择应符合本品种要求,如北京白鸡种蛋为白色蛋壳;伊莎褐鸡、北京红鸡则为褐色蛋壳。
3.1.7蛋的内部。照蛋检查时有发现种蛋气室较大、系带松弛、有血斑及肉斑、蛋白稀、蛋黄不完整等,此类均不宜作种蛋用。
3.2种蛋的保存
3.2.1种蛋库的要求。种蛋库场地应远离鸡舍,库内要保持清洁并且做好定期消毒工作。蛋库的隔热性能需良好,库内应配备恒温控制设备以及制冷设备,需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库内通风良好。
3.2.2适宜的保存期。保存种蛋时间一般以1周内为佳。据报道,贮存3~5d的种蛋,其各项孵化指标最好。随着保存期的延长,种蛋孵化率逐渐下降。一般情况下,种蛋贮存时间超过4d,随后每多贮存一天,出雏时间就会推迟30min,孵化率会下降1%。
3.2.3适宜的温度。种蛋保存时间不同所需温度也有
一定的差异,贮存种蛋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贮存期在3d内,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贮存期在3~7d之内,温度为16℃~17℃;若贮存期在7d以上,应以12℃~13℃为宜。种蛋贮存温度过高,胚胎会开始发育,虽然其发育程度被限制,但由于细胞的代谢会导致胚胎的衰老和死亡,影响种蛋孵化率;贮存温度过低,胚胎易受冻而使其活力下降,从而影响种蛋孵化率,当贮存温度低于0℃时,会使胚胎受冻而导致死亡。
3.2.4适宜的湿度
种蛋贮存的适宜湿度为70%~80%。湿度过高,种蛋表面易回潮,增加种蛋霉变可能性,降低孵化率;湿度过低,蛋内水分易蒸发,导致胚胎脱水,影响孵化率。
3.2.5种蛋的放置
种蛋贮存时不能平放,应使种蛋钝端朝上或锐端朝上。种蛋贮存期在3d内,种蛋的钝端朝上为好;贮存3d以上,种蛋宜锐端朝上放置。入孵时,种蛋应钝端朝上放置,利于孵化。
3.2.6种蛋入孵前的升温
若需要长期贮存种蛋,为了提高孵化率,在贮存期间需对种蛋进行定期加温工作。据报道,种蛋贮存前的预热,胚胎早期死亡率会下降,受精蛋出雏率有所提高。另外,上机前对种蛋进行预热,也可以提高孵化率。

4、孵化条件的影响
4.1温度
温度是种蛋孵化最重要的条件,只有保证孵化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使孵化率达到最优和获得优质的雏鸡。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因种禽的类型、品系、种蛋大小、蛋壳厚薄、孵化季节和孵化机器类型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种蛋孵化的最适温度为37.8℃,出雏期间略低,为37℃~37.5℃。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孵化率均有很大影响。孵化温度过高,种蛋胚胎的发育迅速,使孵化期缩短,导致胚胎死亡率上升,雏鸡质量变劣;孵化温度过低,种蛋胚胎的发育迟缓,使孵化期延长,导致死亡率增加。有实践证明,孵化种鸡蛋时,对于容蛋量在3000枚以下的小型孵化机,采用“变温孵化法”的效果比较好,具体为:孵化0~5d,38.5~38.3℃;6~12d,38.3~38.0℃;13~18d,37.8~37.5℃;19~21d,37.3~37.0℃。
4.2湿度
在孵化阶段,孵化湿度应遵循“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孵化初期55%~60%的湿度,使胚蛋受温良好以及减少水分蒸发;孵化中期50%~55%的湿度,利于胚胎发育;孵化后期65%~70%的湿度,利于胚胎破壳出雏。孵化湿度的调整还需根据种禽的年龄做适当调整。
4.3通风换气
孵化机的通风换气设备需良好,安装有排气管道,结构符合要求。种蛋孵化过程中,随着种蛋胚龄的增加,应逐渐加大机内的通风换气量。尤其是孵化后期,需加大通风换气量,通气孔全部打开,风扇转速稳定正常,但需注意不能通风过度。孵化机内
的O2含量在21%,CO2含量在0.4%时的孵化率最好。据报道,当孵化机内的CO2含量超过1%时,每增加1%,种蛋孵化率会下降15%,当CO2含量上升至10%,种蛋胚胎会全部死亡。
4.4翻蛋
种蛋孵化过程中,为了定期改变蛋中的胚胎方位,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促进胚胎的运动、保持胎位正常,同时使种蛋受热均匀,需对种蛋进行定期翻蛋。一般每1~2h翻蛋一次,孵化至18d时停止翻蛋。翻蛋需轻、慢、稳,以向前向后各转45°角为宜。
4.5照蛋
种蛋孵化过程中,定期照蛋1~2次,检查种蛋胚胎的发育情况,检出并剔除无精种蛋和胚胎死亡种蛋。
4.6调盘
为了减少温差对种蛋孵化的不良影响,可在种蛋孵化至第5、10、15d时进行调盘调车工作,以利于提高孵化率。
4.7凉蛋
孵化种蛋经常超温时,需要进行凉蛋工作。凉蛋有助于散热作用,促进气体代谢、血液循环,利于胚胎发育,并可提高种蛋孵化率、雏鸡成活率和平均日增重。据刘海斌(2001)报道,在种蛋孵化至第16d开始,每天进行2次凉蛋,孵化率得到提高。另外,水禽种蛋孵化至16~17d,需要进行凉蛋。

5、日常管理
5.1种蛋的收集
每天产出的种蛋应及时收集,若鸡舍卫生条件好、无污染,可每天收集种蛋4次左右;但在鸡舍卫生条件差且有污染的情况下,应每2h收集1次种蛋。睡觉前最后收集一次种蛋,切忌种蛋留在产蛋箱过夜,因为过夜容易污染种蛋。一般情况下,产蛋率在60%以上后,每天应至少捡种蛋6次。
5.2种蛋的消毒
种蛋自母禽体内产出后,无污染的种蛋接触到粪便、垫料等即被污染,若不及时捡蛋和消毒,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种蛋内,对孵化率和雏禽品质造成影响。因此,做好种蛋消毒工作非常重要。捡蛋前后都需用消毒液清洗手,种蛋捡集后及时熏蒸。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即将种蛋放置于密封的消毒厨,(30mL40%的甲醛溶液+15g高锰酸钾)/m3空间,密闭熏蒸20~30min。潘琦等研究发现,采用甲醛熏蒸消毒,种蛋的孵化率高达92.2%。纪双清等试验结果表明,用1∶100的复合碘溶液或百毒杀对种蛋进行喷雾消毒,可以达到生产实践常用的甲醛熏蒸消毒法的同等效果,而且成本更低,对人员和孵化工具无不良影响。种蛋孵化时,需对种蛋进行第2次消毒。装运种蛋车辆要清洁卫生,做好定期对蛋库房清洗、消毒工作。
5.3种蛋的管理
种蛋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①加强蛋库的管理,合理安排蛋库值班人员,做好记录工作;②种蛋装卸需及时、快捷、轻、稳、准,尽量缩短种蛋入库前的暴露时间;③种蛋需较长时间贮存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住种蛋,不仅减少了蛋内水分的蒸发,也延缓了CO2的逸出,因而可减缓孵化率的下降;④蛋库应分期定点存放种蛋,不要混合贮存种蛋,做到先入库种蛋先入孵;⑤人员和物资工具都需进行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蛋库,禁止闲杂人员等进入蛋库;⑥定期检查蛋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⑦加强种蛋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
综上所述,影响种鸡孵化率的因素很多。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种鸡的孵化率,必须做好种鸡繁育工作,确保种鸡质量,饲喂营养水平均衡日粮,注意卫生和消毒,严防种鸡疾病,保证种蛋质量,加强种蛋贮存和孵化过程的管理,重视人员的培训管理,控制好从种蛋的产出到种蛋孵化出雏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影响番鸭种蛋孵化率低的原因


番鸭是优良的瘦肉型肉鸭,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耐粗饲、易肥、肉质鲜美,产肝性很好等优点,深受饲养者和消费者的青睐,但在当前我县农村低水平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偏慢,体型偏小,产蛋偏少,种蛋成本高,鸭苗价格好,因而孵化工作成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
孵化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雏鸭的数量,还直接影响雏鸭的质量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我县番鸭的孵化率偏低,特别是小型孵化场或设备落后的孵化场。以青龙镇五星村大洞沟孵化场为例,该场有两台中型立体式孵化机的孵化率较低,最低为56%,最高为69%。仅2013年3月份入孵的三批种蛋17200枚,按正常孵化率80%计算,少出苗2620只,按5元/只计算,损失1.31万元,为了提高孵化率,使该场免受不必要的损失,非常有必要对中型孵化机的孵化率低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48㎡孵化室1间,24㎡出雏室1间。
(2)浙江省萧山市钱氏家禽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正方形箱氏孵化机(型号ASFG8600,孵化出雏为一体)两台。
(3)安徽省蚌埠市信息产业部41研究所生产的依爱牌孵化机(FY16800)两台,配套出雏机一台。
(4)种蛋:从养殖户中收集起来的种蛋。在蛋库保存时间为2~7d,蛋库装有空调,温度15℃,相对湿度75%。
1.2方法
(1)种蛋未经严格挑选,脏蛋未经其他任何处理,上蛋后,每立方米加28ml福尔马林和14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20~30min。
(2)孵化期35d,分第一(1~10d)、第二(11~22d)、第三(23~出雏)阶段。
(3)孵化期主要措施
①温度:第一阶段37~37.8℃,第二阶段37.5~37.2℃,第三阶段37~36.8℃。
②湿度第1~15d55%~60%,第16~22d70%~75%,第23d以后80%~85%。孵化室65%,出雏室70%,加水盘或洒水调节湿度。
③翻蛋:第1~22d:1次/2h,23~30d:1次/3h,30d后不翻蛋。
④凉蛋第15~22d,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5min,第23~33d,每天早中晚各凉蛋1次(3次/d),每次30min。
⑤通风:第1~10d,开小风门;第11~22d开中风门,第23d以后开大风门。
⑥照蛋:头照7~8d,二照31d(落盘时)。剃除无精蛋、死精蛋、破蛋或胚死蛋等。
2结果与分析
从孵化记录统计分析表可以看出,中型孵化机的孵化率最低56%。最高69%。平均为64%,大型孵化机孵化率最低为79.69%,最高为81.61%,平均为80.84%,正常孵化率为83%~85%,现将小型孵化机孵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1温度
正确掌握孵化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温度过高或过低是孵化率低的主要原因。第一、二批在早期温度偏低,而第五批后期出现超温现象。
第1、2、5批整批入孵而没有采取有效凉蛋措施,且超温、出雏时便出现不少雏鸭脐带愈合不良、出血、壳内有血污,在破壳时死亡多。
2.2湿度
①与水分蒸发与物质代谢有关;②初末期加大湿度,有导热作用;③与破壳有关,末期加大湿度。
但因该场头两批湿度为48%~59%,()而无法提高湿度,造成破壳困难,死胎多。
2.3通风
通风系统不灵、在中后期造成胎位不正,破壳困难,甚至被闷死等现象。
2.4凉蛋
好处:①有利于通风换气;②剌缴胚胎发育;③散发多余热量。
后期不凉蛋,种蛋长期处于高温状态。
2.5种蛋
种蛋品质差,是孵化率低原因之一:①未经严格挑选;②脏蛋未经任何处理;③种蛋贮存时,放置错误。小端朝下,大端向上,这样使蛋黄上浮,胚珠贴着气室;孵化率下降。
2.6种鸭
①当地引进番鸭时,仅有种鸭20只,现存栏种鸭高达2500多只,至今从未引进外血,采取自繁自留措施,因此近亲交配严重。现有种鸭已表现出品种退化现象。近亲交配,使胚胎在发育中期容易死亡,或破壳困难,出壳后体质较弱,生活率差。②另外种鸭育成期普遍喂单一饲料,造成发育不全、也有一定影响。
大型孵化机的孵化率(84.%)比中型高16.84%,主要原因:大型孵化机是新一代产品,设计科学、结构合理,整个孵化过程采取微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先进的生产性能。温度控制可以精确到0.01℃,且机内各点温度均匀,温差小于0.05℃,有自动冷却装置;湿度可以控制到1%。通风良好,控制系统灵敏,自动翻蛋、自动记录次数和孵化天数,自动加水。孵化过程严格按照输入程序进行,并有电脑检测装置,各种报警装置,且自动调节能力强,孵化率高,但与正常孵化率83%~85%,还是低了2%~4%,除孵化机外,还有:①种蛋未经严格挑选;②脏蛋未经任何处理;③血缘不清和近亲繁殖有关。
3小结与讨论
3.1影响本场孵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综合性的
但主要原因有:①值班人员技术水平极低,责任心不强;②小型孵化机的功能不全,无自动凉蛋装置;③没有采取有效凉蛋措施,落盘偏迟,超温;④湿度偏低,通风不良;⑤种蛋没有严格挑选、脏蛋未经任何处理;⑥贮蛋放置错误;⑦近亲交配。
3.2解决措施
①提高工人技术素质,增强责任心,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孵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记录;②定期检修孵化机;③凉蛋;④出壳尾期加强助产;⑤挑选合格种蛋,脏蛋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处理;⑥正确存放种蛋,小端向上、大端向下;⑦从外引进种鸭;⑧合理安排,一次上满种蛋,采用变温孵化,孵化率可提高2%;⑨23~30d,可以转用摊床孵化,采用手工翻蛋,经过手与蛋摩按,可以加快蛋壳上腊质油膜的脱落,增加种蛋后期气孔的通透性,同时还增加蛋壳的脆度,保证顺利出壳。
2013年大洞沟孵化场孵化记录统计分析表单位:枚、只、%
作者简介:
李小勇,男,1980年9月生,土家族;大专文化;畜牧师;现任德江县青龙办事处畜牧站站长。2001年7月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畜牧专业毕业;长期从事养禽工作。

“三控一防”提高鳖卵孵化率



近年鳖的人工养殖规模发展很快,而如何提高鳖卵的人工孵化率则是广大养鳖专业户遇到的难题。要搞好鳖的人工孵化、提高鳖卵的孵化率,务必做到“三控一防”。
一、控温
鳖卵孵化的适宜温度是22℃~37℃,最适温度为28℃~35℃。38℃为临界高温,超过38℃会导致胚胎全部死亡;临界低温为22℃,低于22℃时胚胎发育停止。孵化期间温度控制在30℃~35℃效果最好。另外孵化需要的天数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孵化积温(孵化温度×孵化时间)一般在36000度·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孵化过程中,温度要保持稳定,温差不要超过3℃。孵化时最好利用暖房,也可在室内安装数盏大功率的灯泡,以调节室温,保持孵化的最适温度。
二、控制湿度
鳖胚胎发育时必须有含有一定水分的沙盘作为孵化床,鳖的胚胎才能正常发育。沙的含水量以7%~8%为好,相对湿度在81%~82%。因此要经常保持沙床湿润,当沙床表面干燥时要洒水,但洒水不能过多。鳖卵耐低湿度能力强,耐高湿度能力弱。最佳湿度标准是手紧握沙不出水、不成团,但一碰即散为好。
三、控制鳖卵的覆沙厚度
鳖卵的覆沙厚度也直接影响鳖卵的孵化率。放入鳖卵时,应先在孵化
箱底部平铺2厘米~3厘米厚的细沙,卵与卵之间的距离约1厘米,可放2层~3层,每层之间铺1厘米~2厘米厚的细沙,最上层加沙土3厘米~4厘米。这样处理便于对温度、湿度进行控制,有利于鳖卵的孵化。
四、防止人为干扰和敌害破坏
在鳖卵孵化中,应保持安静的环境。鳖卵孵化前30天对振动比较敏感,且容易造成坏死,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不要翻动鳖卵。另外在孵化中,要防止蛇、鼠侵入,以免蛇、鼠等吃食鳖卵。在鳖破壳而出时,腥味极浓,很容易招来蚂蚁,有被蚂蚁咬死、拖走的危险。因此要防止蚂蚁进入孵化场。

甲鱼蛋可以生吃吗


甲鱼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进行烹煮后营养十分丰富,味道也相当的美味可口,是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但我们这里要说的是甲鱼蛋这种具有别有风味的食品,有些好奇的朋友就会关心甲鱼蛋可不可以生吃呢?

一、甲鱼蛋可以生吃吗

甲鱼蛋可以生吃。甲鱼蛋,是雌性甲鱼产下的卵,又称鳖蛋。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蛋白质含量是鸡蛋的1.84倍,钙的含量是鸡蛋的4.2倍,核黄素是鸡蛋的2倍,还具有抗菌防癌和抗衰老等功效,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的营养保健品。

甲鱼蛋的具体食用方法一般有三种,直接食用新鲜的甲鱼蛋是其中的首选;其次将甲鱼蛋洗净,带外壳放入水煮并加入少许盐,再撒入少许茶叶煮至水沸腾二钟左右外壳即食用;第三种则是将蛋洗净再打破外壳(像平常打鸡蛋一样)放入磁器碗,注意要将蛋捣成糊状再加入适量白糖,放入锅微火炖15钟左右即食用。

二、甲鱼蛋的的辨别

鳖蛋体形比鹌鹑蛋还小一点,大的直径只有2厘米左右。每年母鳖初次下的蛋(头窝蛋)比较大,平均达6-7克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下的蛋会越来越小,从平均5克多到平均4克多。鳖蛋是非常容易辨别的,除了受挤压的异形蛋以外,一律都是正圆形的。大小差不多的还有蛇蛋、乌龟蛋等。但在食用甲鱼蛋时要注意孕妇尽量少进行食用,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甲鱼蛋对孕妇有害,但甲鱼蛋和保健品类似的营养成分还是不建议食用。

关于甲鱼蛋的相关知识就说到这里,想要食用这种美味的朋友可以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出售的,毕竟食用起来也不麻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