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稚鳖池建造技术


稚鳖是养殖起始阶段。稚鳖娇嫩,抗逆能力差,所以对稚鳖池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有条件的生产单位多把稚、幼鳖池建在室内,通过加温保持水温稳定,并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使之能顺利、安全渡过孵化后的第一个冬天。稚鳖阶段是鳖的整个生活中最敏感的时期,在自然条件下,环境稍有变化,会造成稚鳖体质极端虚弱,以至大量死亡。通过加温养殖,不仅能缩短生产周期,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成活率,为下一阶段养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把稚鳖池建在室内,则须选择向阳、背风、比较温暖的地点,以防严冬水温过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室内稚鳖池的面积通常为10平方米~15平方米,池深0.8m~1.0m,使用时蓄水0.3m~0.5m。池壁全部由水泥砖砌,水泥粉面,底部铺混凝土。池内摄食——休息场应在出水的一端。摄食场有两种:一种是用水泥板和木板架设,板与水面成30度角~40度角;另一种是池壁一侧修成同上角度的斜坡,坡顶留30cm左右的平面。摄食——休息场一般占全池面积的1/10。池壁顶部需修防逃反边,宽约5cm~10cm,以防稚鳖后期逃逸。
室内稚鳖池从进水口到出水口应有一定坡度(10‰),而出水口应比池底再降低3cm~5cm以便排水、排污。出水口应加铁丝网防逃。出水口直径一般5cm以上,以阀门控制。池底铺河沙厚度约5cm,但在邻近出水口池底1/3的部分需修建与沙厚度相同的拦沙墙,其上方应是摄食——休息场所在,这样残饵、污物一般不会沉积于沙中,排水时易于清除,也不会造成底沙大量流失,阻塞出水管。根据生产需要,稚鳖池一次修建数口或更多时,应当排列在一起,便于管理。
室外稚鳖池既可以用水泥、砖砌,也可以是土池,面积可稍大一些,50平方米~100平方米。土池除了池壁不用砖砌,池底不铺混凝土外,其他设施应和室内稚鳖池相同。

相关知识

甲鱼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之成鳖池建造技术



成鳖养殖是养殖过程中的第三个阶段,其产品一是商品鳖,二是后备亲鳖。进入成鳖阶段,鳖的抗逆能力增强,但同时攀缘潜逃和同类残食也达到高峰。因此,成鳖池除了有较好的防逃设施外,一般都应当同时建造三口以上,以便在放养幼鳖的开始阶段即按大、中、小分养。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成鳖池既可建在室内,进行控温集约化养殖,也可建于室外塑料棚保温或露天常温养殖。成鳖池在建筑结构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池壁用水泥砖砌,水泥粉面,混凝土池底,面积一般在25平方米~50平方米之间,池深1.2m~1.5m,蓄水0.8m~1.2m。池壁四周还应设三角形防逃板,底部铺河沙厚度为15cm~20cm,进水口向出水口方向的坡降为10‰,出水口同样必须低于池底,用直径6.6cm以上的阀门控制,并加装防逃网。进水口应伸向池内10cm~20cm,垂直高出水面30cm以上。池底出水口端同样应修拦沙墙,墙的高度和沙的厚度相当。其上设摄食——休息场,用水泥板或木板搭设,以利用池壁斜坡,斜坡面上留出一定宽度的空地。摄食——休息场面积比例同稚、幼鳖池。鉴于成鳖阶段,个体增大,仅仅设摄食——休息场,无法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其“晒背”的需要,故在成鳖池内,尚需用水泥板或竹箔搭成晒台。另一种是土池,土池一般为鱼池改建,或专门开挖。应控制在2000平方米之内,池周防逃墙高50cm以上,防逃反边15cm左右。池堤坡度1:3,池周防逃墙内留宽0.5m以上的空地,可以作为鳖晒背、休息场地。其他设施与室内鳖池相似。

甲鱼养殖之养殖池的建造技术介绍



中华鳖又名甲鱼、水鱼、团鱼、王八、元鱼。
建造鳖池要选择光照良好、温暖宁静且供排水方便的地方。鳖池的大小依饲养规模及场院大小而定。池深约1.5米,池底土质为保水性能较好的粘土,用砖平铺成漫坡状。在深水区铺约20厘米厚的软泥,以利于鳖潜伏过冬;浅水区铺约15厘米厚的细砂。池水以清洁的河塘水为好,不用泉水和被污染的水。池水深10~60厘米,冬夏季加深到80厘米。池塘四周,尤其是向南的一面应设1~2米宽、坡度小于45度的休息场,铺约15厘米厚的细土砂,适当种些遮荫花草,作为鳖寻饵、产卵和休息的场所。池四周砌高30厘米的围墙,内壁用水泥抹平,顶端设10厘米宽的“T”型防逃板;也可用50厘米高的钢化玻璃纤维板围成围墙,那样防逃效果更好。
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建几个鳖池,分别为:亲鳖池(水深1.4米,池深2米),幼鳖池(宜建在温室内,池深1米左右),成鳖池(水深1米左右,池深1.5米左右)。

甲鱼粗放式养殖稚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是指刚孵化出壳至当年越冬期的仔鳖,用以饲养稚鳖的养殖池,即为稚鳖池。
稚鳖娇嫩体弱,对周围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很易受病害和敌害侵袭。因此,稚鳖对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成活率很低。所以,要特别注意稚鳖池的建设。稚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
1.室内稚鳖池
室内稚鳖池要求向阳、光线明亮,易于控温。为砖石水泥结构。采用地上地下均可,面积以2~10平方米为宜,池高(或深)0.5米,水深30厘米。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
池内设休息台,休息台有两种:一种是在向阳的一侧(或角)水平面处,以木板或水泥板搭成的休息台;另一种是在建池时于池内向阳侧,修建30度的斜坡,坡顶留30~40厘米宽的平面作休息台。休息台可兼作饲料台,其面积占全池的20%左右即可。在池底一角留一小出水孔,以便更换池水。
2.室外稚鳖池
室外稚鳖池应选择向阳背风、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建。其结构可为土质池,也可为砖石水泥池。每池面积较室内的可稍大些。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上罩以铁丝网,防止鼠、鸟、蛇及其它敌害的侵袭。其它构造与室内池相同。

庭院养殖甲鱼的鳖池建造



近年来庭院养殖甲鱼在广大农村悄然兴起,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门路。庭院养鳖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好、管理方便等优点。庭院内外,只要有一定面积,水源充足(经水质检测符合淡水养殖标准),又有饵料条件均可养殖。但是要在有限的庭院水池面积上获得高的产量,以提高经济效益,则需要科学养殖。
养殖池可建于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能方则方、能圆则圆,规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
鳖池可在离墙1~2米处挖土坑(考虑房子的安全),建砖石水泥池,也可土池。池深1.5米、水深1米。在池底一侧建出水口,且池底以缓坡向出水口倾斜,在出水口对侧池壁水位线以上40厘米处设进水口,进、出水口均加防逃铁丝网。在池的向阳侧池壁留1:2的斜坡与陆地相接,以便鳖上岸晒甲,其余三面池壁可垂直于池底,也可留坡。池底铺10~20厘米厚的细沙。根据鳖池大小,养殖数量的多少,在池中建饵料台(兼作休息台)。池周空地,可铺沙或建产卵房,以备雌鳖性成熟后产卵。如鳖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建小土岛,以供鳖休息、晒背或产卵用。池周可以墙防逃,如有的侧面没有墙,可建1~1.5米高的防逃墙,墙基入土40厘米左右,防逃墙顶向池内出檐10厘米。

牛蛙养殖池的建造


1. 种蛙池

种蛙池又叫亲蛙池、产卵池。是饲养牛蛙种蛙并供雌雄蛙抱对、产卵的场所。牛蛙抱对产卵要有较大的活动水面,所以种蛙池的面积要大一些。一般10平方米池面可放养1~2对种蛙。种蛙池的面积可根据以上密度要求,根据种蛙的多少而定。10~20对种蛙需要100平方米的种蛙池。种蛙池可采用土池或水泥池,但以土池为好。如果用鱼池作种蛙池,在放入种蛙前,要彻底清池,将野杂鱼和其他蛙类清除掉。种蛙池的规格,池为长形,宽为2米,长度按面积而定。 种蛙池的底以高低不平、有深有浅为好,深水区50~80厘米,周边的浅水区5~10厘米,池的四周筑成斜坡。每个池要留有陆地,水、陆地面积比为1︰1左右。在陆地上栽种果树、蔬菜、草木。种养结合,既可提高经济收益,又可为牛蛙创造栖息的环境。 在种蛙繁殖季节,水中要放养一些水草,便于蛙卵附着,也有利于净化水质,池中每隔几米设置1只饵料台。每个蛙池周围要筑好防逃墙,或防逃网。 2. 孵化池 孵化池应专门设置。因为蛙卵容易被敌害和蛙吞食。孵化池有土池和水泥池两种。土池容易使下沉的卵被土覆盖而让胚胎闷死,而且难于彻底转移蝌蚪,而水泥池其壁光滑,蝌蚪便于转移,孵化效果好。这两种池以水泥池为好。但有的地方由于建造土池投资少、简便易行仍在应用。 如果要用土池,池底的淤泥要铲除,再铺上5~10厘米厚的清水砂。孵化的水泥池不宜过大,以数平方米为好,池壁高60厘米,水深20~40厘米左右。孵化池可多设几个,具体要根据亲蛙的产卵量决定,还要便于不同时期(相差5天以上)产的卵的分池孵化。因为先孵化出来的蝌蚪可能会吞食未孵化的卵和胚胎。 孵化池要有单独的进、排水口,并设有溢水口,其水平面与标准的池水面相平。这样可保证不会进水多使池水过满。池水最好是缓流,这样氧气充足,孵化率高。孵化池中要放些浮萍等水草,将卵块放在水草上,即使卵块没入水中,也不致落入池底而死亡。为了防止卵块、胚胎、蝌蚪随水流失,排水口应罩纱网。 3. 蝌蚪池 蝌蚪池饲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蝌蚪池以泥池为好。泥池水体较大,水质稳定,培育出的蝌蚪较大,但由于管理难度大,敌害多,成活率较水泥池低。水泥池要在池底铺约5厘米厚的泥土。蝌蚪池的面积不宜太小,一般2~4平方米,大的可达60平方米,池为长方形,水深30~60厘米。水深要视蝌蚪的大小、水温有所变化,蝌蚪小、水温低,水浅一些;蝌蚪较大,水温较高,池水较深些。蝌蚪池要分设进、排水孔,最好有溢水孔。各个孔口都要安装网目较密的铁丝网,以防流入杂物,或蝌蚪随水流走。尽量采用流水养殖法,使水质良好。蝌蚪池的池壁都要建成斜坡,便于蝌蚪停留在池边休息和变态时上岸呼吸、登陆,如果没有斜坡会造成幼蛙无法上岸大量死亡。 蝌蚪池要设饵料台,做饵料台的材料要用木板、竹制品、石棉瓦等,只要不使粉状饵料散漏即可。将饵料台搁置在水面下10厘米处。蝌蚪池中要放养少量水草,便于蝌蚪的休息。池的上方搭建遮阳棚。在池的四周或一边的陆地上用茅草或木板覆盖一些隐蔽处,让变态的幼蛙躲藏其间,便于捕捉。平时要多观察,要及时将幼蛙移入幼蛙池,以防其吞食蝌蚪。蝌蚪池要加拦网,以防变态上岸的幼蛙逃跑。 蝌蚪池要建几个,作蝌蚪疏散养殖用,也可将不同大小的蝌蚪分池养,以防大蝌蚪吞食小蝌蚪。蝌蚪池具体建的数量要视养殖规模需要来决定。为了便于管理,几个蝌蚪池宜建在同一地段,近邻排列。 4. 幼蛙池 幼蛙池用于饲养变态后2个月以内的幼蛙。幼蛙池不宜太大,以免对分别大小和转移等操作造成困难。一般采用长方形,面积20~40平方米。幼蛙池有条件也应建数个,以便大小分养。幼蛙池的水深,开始时平均以15厘米水深为宜,随着蛀的长大,水也加深,最深可达60厘米。但要有2~1O厘米深的浅水区,它占整个水面的1/3左右。每个池都要设有进、排水管。幼蛙池土池、水泥池均可。以泥池为好,它接近牛蛙自然生活环境,天然饵料丰富,造价也低。 幼蛙池要设饵料台,放养一些水草。池的四周也要有陆地,水面与陆地面积以3:2为好。陆地上种植果树、蔬菜、花草等。既为牛蛙提供栖息环境,又能增加招引昆虫,增加活饵料。 幼蛙池也要做成斜坡,池的周围要做好防逃墙。 5. 成蛙池 成蛙池是商品蛙的饲养池,它的结构可与种蛙池相同。在建筑面积和数量上可大一些,多一些。均用宽2米左右长条形泥池,水池与陆地间隔排列。池的水深0.5~0.8米左右。 还有成蛙的要求不高,养殖的方式可以很多种,不论是高山、山丘、池塘,还是湖泊、水库、稻田里,只要具备牛蛙生活条件都可以建立养蛙场,从而确立养殖方式。 以上叙述了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的五种养殖池。但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因地制宜地建造养殖池。规模较小的,可一池多用,房前屋后养殖也可只建一个池,让牛蛙自然生长繁殖。 建养殖池特别要重视的是建好防逃墙(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注意的问题是新建的水泥池要经脱碱处理才能使用,是因为新建的水泥池碱性强,会使蝌蚪、牛蛙受害,甚至死亡。 脱碱处理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水浸法:将水泥池浸满清水浸泡1~2周,每两天换一次新水。 醋酸法:用10%醋酸(食醋)洗涮水泥池表面,然后注满水浸泡几天。 过磷酸碱法:池内浸满水,按每1000千克水溶入1千克过磷酸钙,浸1~2天。 酸性磷酸钠法:池内浸满水,每吨水加入20克酸性磷酸钠,浸泡2天。 经脱碱处理的水泥池,使用前还须清洗后才可投入使用。并要用试纸测试pH值,符合要求后,再试养几只牛蛙,无不良反应方可使用。备注《牛蛙高效养殖技术一本通》

美蛙养殖池的建造


美蛙养殖池的建造要根据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繁殖习性来设计和布局。

1.产卵池美蛙产卵的场所应尽可能选择在安静,没有外来干扰的地方。在池周围最好有野草,水陆面积比例以1:2为宜。水中适当放些水草,以便蛙卵附着在上面,不易沉人水底。产卵池为泥土或水泥结构,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10一20m即可。池中水有深有浅为好,深水区域以30~50 cm为宜,浅水区域为10 cm左右,以便采收蛙卵,移人孵化池。

2.孵化池孵化池以水泥结构为宜。池边要有一定的坡度,池中水温要稳定,水质清洁,且避风向阳。在池中可适当放些水草,以便刚孵化出的蝌蚪附在上面休息、f孵化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2-5m为宜,水深为40-60cm。池两边设进、出水口,并且要用过滤纱布消好以防敌害或漏掉蝌蚪池上方要盖纱网和搭凉棚,以防外来敌害和遮荫通常孵化池应建数个,以便能使不同时期产的卵分池孵化.

3.蝌蚪池小蝌蚪池最好为水泥池,稍大蝌蚪可用泥土池,面积以20时为宜,水深为30-80 cm,池中要适当放些水草,同时应具有良好的排灌设备,以便水质恶化能及时更换。池壁要平缓些,以便蝌蚪停留或变态后幼蛙登陆。距池底10 cm应设饵料台,上方要搭遮荫棚。

4.幼蛙池早期幼蛙最好采用水泥结构建池,便于捕捞、分类和清池。较大个体可用泥土结构。幼蛙池面积一般为10-50m即可,便于管理,水深为30-40 cm,水陆面积比例为2:1或1:1,水面应与陆地接近,便于幼蛙上陆。蛙池一般建成长方形,以宽2-3m,长5-20 m为宜。陆地上应搭遮荫棚,切忌暴晒。池周边可种些花草等植物作为幼蛙防敌害的保护场所。幼蛙池必须有固定的排灌设施,一般进水口应高于水面,出水口与池底齐平,进、出水口最好设在池的对角位置,并用纱网严密遮挡。池周围应设lm高围墙,以防幼蛙逃跑。

5.成蛙池成蛙池与幼蛙池基本相同,面积可稍大些,宜用泥土结构。一般面积为20-100m,水深50 cm左右,水陆面积比例以1:1为宜。其它设施与幼蛙池相同。

6.种蛙池种蛙池的建造规模与成蛙池相同,只是放养密度要小些,以精养为主。

7.室内立体式养殖池立体式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池,通常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如房屋、厂房等)建造的最高层换水增氧快,可养蝌蚪,往下逐层可养幼蛙、成蛙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予以安排。此类养殖上灌下排,清污方便,温、湿度自调性强,对养殖户来说是充分利用闲置房舍、投资小、效益高的养殖方式。

黄鳝池的建造技术


1.幼鳝培育池

一般选在离水源较近、排灌方便、地势稍高处。每个池面积以1~5平方米为宜,数量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池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池深50厘米,30厘米建于地下,20厘米高出地平面,用砖墙结构,水泥抹缝。池的两边各设进、排水口一个。底层加泥土5厘米,并加塘底淤泥3厘米。

2.成鳝池

选择条件同幼鳝池,面积随养殖数量而定。若家庭饲养以每只5平方米左右为宜,如养殖专业户每池可建成10、50平方米左右。为了便于分池饲养,最好同时建几只池。形状多用长方形。有条件的可建整体水泥结构,也可在池底用碎石或三合土压实,然后用砖铺底,四周用砖筑墙,水泥抹缝。池深0.8米左右,池边墙有30厘米高出地平面,以防下雨漫池逃鱼。墙顶设防逃檐。池底铺泥20、30厘米,也可底层不加泥,每隔1米筑0,5米宽土埂一条,土埂与水平面相平。底层加土的池,水深可适当放浅些,一般15~20厘米,筑埂的池放30~50厘米。不筑埂的池水面可放1/3面积的水葫芦,筑埂的池埂上可种些茨菇等水生植物,池中放些浮萍、芜萍,以利于改善水质。在与水平面相平的池壁处设一个排水口,在其对面略高于水平面处设一个进水口,进、排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拦住,以防黄鳝逃逸。池上要搭棚遮荫,一般可用丝瓜或扁豆之类的攀缘植物,遮荫面积约占池面积的1/4。为了便于水体交换,可建一自流换水池。

甲鱼粗放式养殖亲鳖池的水池建造



水池是亲鳖主要的栖息场所,所以按照鳖的生活习性要建好水池。如为土池,池深1.5米左右,鳖鱼混养池,池深可为1.5~2.5米、池周四壁与陆地呈1:2的坡度相接,或水池的东、南、西三面池壁与池底垂直,不留边坡,只在池北面以相同的坡度与产卵场陆地相接,以利亲鳖上岸产卵。
亲鳖池底部应有一定的坡度,最好是中间深、向四周逐渐变浅,也可一端深、逐渐向另一端浅构成斜面,致成池水深浅不一,最浅处0.6米,最深处可达1.2~2米。池底深处铺25厘米厚的泥沙。或黏性不大的自然土,以供鳖冬眠和休息,浅处多铺细沙,供亲鳖夏天潜水休息或摄食。这种构造的池底,增加了池水水位,尤其鳖鱼混养池对鳖的越冬和鱼的高产关系重大。如水池面积较大,可在池中央设置小岛,小岛周围以一定坡度与池水相接。岛上铺些壤土可种植绿色植物。池中岛环境僻静、安全,可供做亲鳖产卵和休息场所。
水池进水口应设置在东、南、西三面任何一方。可用明渠进水,明渠口径20厘米左右见方为宜,在防逃墙内侧明渠上加防逃铁丝网。在进水口对侧下方设出水口,出水口外接出水沟,出水口也要加防逃铁丝网,出水口与出水沟底部应低于池底,以便池水排干。如养殖规模不大,可不设排水沟,干池时可用抽水机抽水排干。
另外,还需在池水正常水位稍上方的一侧池壁上加溢水管,以保证亲鳖池内常年保持所需的一定水位。溢水管口要加设防逃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4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海蟑螂有毒吗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