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蛙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

美国青蛙集约化驯养的效益是普通养殖方法的5-6倍;但美蛙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关键是耍驯化其摄食死饵。利用美蛙具有摄食活饵天性的条件反射原理,完全可以驯化其摄食死饵。美蛙集约化高效驯养的技术要点是:

一、适当的密度。驯化美蛙摄食死饵,必须在适宜的高密度放养状态下才能显现效果。初期投放体互20克幼蛙,为每平方米 180-200只;个体长到孙克时,每平方米100-120只;长到150 克时.每平方米50-60只;长到 250克以上时,每平方米30-40 克。

二、适口的饵料。集约化养殖美蛙,根据试验,采用定时、定位、定盘、定人的方法,使群集于高密度环境中的美蛙,别无选择地接受人工投饲。不受个体大小影响,而只受饵料适口性的制约。20克以上的美蛙适口饵料比较易得,故驯化美蛙应以20克以上的幼蛙为宜。YZ023.COm

三、幼蛙的驯养。刚变态的幼挂主要投喂蚯蚓、水蚤、黄粉虫。当长到20克以上时,因对新的密集环境暂不适应,1-2天内可不投食,到第三天开始$ll化,选用小杂鱼、小泥鳅为饵料,饵料的大小以其长度不超过美蛙蹲伏状体长的一半.其宽度小于蛙口裂为准。饵料台保持2-3厚米的浅水,使投人的小杂鱼、小泥鳅稍显浮动二驯}食头两夭投喂量不宜多,可揍杂部分活鱼虾,加以.弓l诱,然后逐渐减少活饵量,增加死饵量,直到形成激烈的集团争食效果,达到全部摄食死饵。驯化时间一般 8-10天,驯化投饵量应视蛙体大小调整,一般日投饵里为蛙体重的5-15%,折合干料为1-3%。

四、多样化饲料诊多样化饲料可满足集约化养殖的美蛙对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需求.,品饵料除鱼类外.还可投饲切成条状的动物内脏、蚌螺肉、黄缮头尾及黑光灯引诱的昆虫等;干品饵料除干鱼外还可投喂干虾、蚕蛹及人工配合颖料饲料等。

五、适宜的水沮。驯化美蛙摄食死饵量适水温为20-30℃。当水温低于15℃或高于33℃时,美蛙摄食减少甚至不食。当水沮适立时,饵料摄入量大,排泄物相对较多。加之部分残饵沉入水中易污染水质。为此,养殖池水应经常更换,春、秋季一般3-4天换一次水,夏季每天需换一次清水。

六、及时地分级。集约化养蛙,生长速度快甲分级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因为长时间大小混养个体差异过大,一旦饵料短缺,可能发生大蛙残食小蛙现象。即使饵料充足,弱小蛙在强壮大蛙面前也会避畏、怯食。因此.每间隔 20-30天,就应按大、中、小蛙分级调整一次。

相关阅读

西伯利亚鲟的集约化养殖技术


一、养殖条件

鲟鱼养殖的场地宜选择在水质清洁、无污染、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也可利用鳗鱼养殖场进行适当改造。池塘应根据需求设计为三种类型:1.鱼苗培育池。面积为5平方米-15平方米、池深60厘米。2.鱼种培育池。面积80平方米-100平方米、池深80厘米。3.商品鱼养殖池。面积为150平方米-300平方米、池深1米。上述三种的池底都要求光滑,同时,要配备增氧设施。另外,池上方要设遮荫设备。

二、仔鱼的培育

1.仔鱼的暂养。
仔鱼经长途空运后,应在放进暂养池前,进行温度和水环境的缓冲适应处理,否则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和种苗的质量。刚孵出的仔鱼靠自身的卵黄囊提供营养,在其进入底栖生活之前对外界环境反应异常敏感,主要表现在光线、水流和溶解氧等方面上。所以,要注意遮荫和控制好水的流速、流量。水深应掌握在30厘米-40厘米,密度在每平方米3000尾-5000尾之间;

2.仔鱼的养殖。
仔鱼适应了环境,待其有近一半数量进入底栖生活时,可适当投喂少量经过消毒处理的切碎的水蚯蚓。当观察到仔鱼瓣肠中的黑色素栓排出体外后,要加大投喂量和投喂次数,投喂量以半小时内食完且略有剩余为宜,投喂次数每日可安排4次-6次。仔鱼的开口成功与否是影响成活率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做到及时投铒、勤投饵,防止投喂量不足而引起互相残食或生长差异过大。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溶解氧过低而影响成活率。此后还要根据摄食和生长情况及时分疏仔鱼,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0尾-2000尾,并将水深增到60厘米,采用微流水养殖,确保仔鱼快速生长;

3.人工配合饲料的驯饲。
仔鱼经25天左右的培育,大部分长到5厘米以上。这时,可以再适当分疏,反规格较整齐的选在一起,密度调整为每平方米水面600尾-1000尾。待其摄食稳定后便可进行饲料驯化,配合饲料可自制或在鳗鱼粉中再添加一些物质。由于鲟鱼的口裂在下又喜底栖生活,要把饵料加工成沉性的湿颗粒,其颗粒大小根据鱼体的口裂大小而定。转料后可逐渐改为每日投喂4次,经10天-15天便可完成驯食。在转料过程中,应及时做好残饵清除、排污及换水等工作。否则易出现肠道发炎直至胀气病症,影响饲料转化和苗木的生长速度。此时仍采取微流水加充气机增氧的养殖方式。

三、幼鱼增育

经过15天的驯饲培育后,鱼体规格大部分在8厘米以上。鱼体已具备了成鱼形态,可移入鱼种培育池中养殖。移入时要选规格较整齐且体格强壮的。放养的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50尾-100尾,水位约60厘米。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每天投喂4次。采用静水式培育,池中设水车式增氧机。经过约2个月的养殖,其成活率在90%以上,鱼体大部分全长35厘米、体重150克以上。

四、成鱼养殖

随着鱼体的快速生长,养殖密度应逐渐调为每平方米水面10尾-15尾,并加深水位到80厘米,投喂次数可逐渐减为每日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做好日常的排污和换水工作。经10个月-12个月,有85%以上鱼体规格的尾重超过0.75千克。

五、病害防治

鲟鱼抗病能力强、较少发病。但在幼苗培育阶段会出现爱德华氏病、肝病、胃肠炎及部分寄生虫病。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水蚯蚓的消毒、鱼体的消毒并内服部分抗菌药,同时应加强日常的清饵、排污和换水等。

加州鲈鱼的小池集约化单养


1.养殖池要求与主养加州鲈鱼池塘要求基本相同,但面 积不宜过大,一般以50-100m为宜,土池或水泥池均可,但 池底以土质为好,也可利用闲置的养鳗池或其它水池。进、排水口要相对而设,以有利于水体交换,也要加设防逃及增氧设备。若放养的鱼苗较小,还应在池面加设鱼网,防止鸟害。

2.苗种放养放养密度视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0-40尾。管理水平高、条件设备较好,每平方米放养量可增加到50-60尾。同池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伤无病。鱼种下池前一定要严格消毒,可用3% -4%的食盐水或每100kg水加1.5 g漂白粉浸浴,防止外来病菌带入养殖池。

3.饲养管理可参照池塘主养的饲养管理进行。

甲鱼集约化养殖成功五要素



(一)放养健康鳖苗
目前养殖用苗主要为中华鳖苗、台湾鳖苗、泰国鳖苗、杂交苗等。实践证明,中华鳖苗抗病力强、病害少、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此,养殖甲鱼应首选中华鳖苗。健康苗种的特征是体肥、体型宽大、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苗种应就近采购,这样才容易适应当地养殖。
甲鱼放养前应进行体表消毒处理
1、用2.5%的食盐浸泡8—15分钟可杀死体表寄生虫。
2、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水霉病。3、用20—30ppm的呋喃唑酮混合15—20ppm的红霉素浸泡20—30分钟可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二)创造适宜环境
放养前应先将水色培育好,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换水排污,坚持水上投喂,防止残饵污染水体。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面积的水葫芦和一定数量的花、白鲢,并定期泼洒光合菌制剂。池底应有适度的瘀泥层,一般10—20厘米即可,新塘底层也应准备一层细泥。要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高密度并不等于高产量。养殖密度高,其残饵和粪便排泄量越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越高,水质很难控制。密度高,会使甲鱼之间抓伤、咬伤的几率增加,甲鱼更容易发病。室外大塘养殖,一般放养2—3只/平方米即可。另外,要尽量将甲鱼养殖区与外界隔离开来,防止无关人员及动物的干扰,以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三)提供优质饵料
甲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性虽杂,但对动物性营养物的需求却较高。甲鱼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与在人工集约化精养条件下对饲料营养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在人工精养情况下,要想使甲鱼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必须选用优质配合饲料。当前甲鱼价格下跌,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使用低档配合饲料,这种做法是危险的,将会得不偿失。甲鱼因在人工精养下快速生长,内脏功能负荷较大,在饲养过程中,应长期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鲜、无污染的鲜活饵料(如鱼、螺、肝、鸡蛋、蔬菜)打浆与配合饲料混合投喂,以调节和改善甲鱼的内脏功能。现有一些地方甲鱼“白底板”病发生率较大与长期极少或不添加鲜料有一定的关系。当然这也与水质调控不好、预防措施不够有关。
(四)实行科学管理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甲鱼具有沿池边活动的习性,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消毒用药物一般采用刺激性小、配制方便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百毒杀等,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应用上述药物消毒1次。消毒药物应交替使用。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水上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有些地方将饵料台建于池中,采取人工划船或人工下水方式投料是不可取的。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这时干扰少,饵料又不易变质,而且摄食又快又好。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同时放养花白鲢也能起到较好的调水作用(鳙鱼60—100尾/亩、白鲢30—50尾/亩)。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工具应专用,并定期消毒。严防发病区的工具与健康区的混用,以免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
(五)完善防病体系
1、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养殖设施条件,包括养殖工程设施、水源和水质管理等内容。
2、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操作,使用优质、全价、多样化和无病原污染的饲料。
3、选用健康的苗种养殖。尽量做到就地培育稚、幼苗,同时尽量避免引入外地苗特别是进口苗,以防止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既使引入,也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
4、搞好日常卫生管理,建立相对封闭的生产体系,切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同时根据甲鱼病害的发生季节和特点,定期(每月2次,1次持续5天左右)投喂具有健胃促长、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和一些营养性补充剂。在发病的高峰期再添加一些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并适当延长药饵投喂时间。甲鱼因其本身的生命力、抗病力都很强,一旦表现出发病时就已表明发病个体已有一定数量,甲鱼在发病初期是不易被发现的。因此,定期防病,及时治疗,是甲鱼养殖成功的必要手段。

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生猪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有关生猪生产奖励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生猪生产发展形势迅猛,并逐步由家庭饲养向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方式转变,与此同时,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也有很大变化,因此,掌握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对疫病诊断、防治工作有极大的便利。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随着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业的发展,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生产规模扩大,仔猪、育肥猪及其产品流通频繁,渠道增多,长途贩运等给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养猪生产中传染病时有发生。而且疫病种类较多,新病较多,混合感染较多,疫情十分复杂,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猪的易感性增高,新病不断出现

由于目前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刚刚起步,规模越来越大、密度很高,但养猪技术水平还不适应,管理不善、卫生防疫不严、猪舍通风换气不良、猪场及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各种应激、不良因素增多,使得猪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猪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随着对外引种的增多,猪的易感性增高、猪只流动频繁等情况出现,加之检疫、诊断与监测手段滞后,把一些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等新病引种进入我国,在猪群中发生,并随着猪只流动在国内传播。

2、病原出现新的变异,疫病非典型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受环境和猪体免疫力影响,某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或减弱等变化,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血清型。加上猪群免疫水平不高或高低不等,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从典型向非典型转变;从周期性流行转向频繁的大流行。例如,猪瘟弱毒株的出现或由于猪瘟弱毒苗应用中免疫程序错误而导致温和型猪瘟出现。口蹄疫的大流行存在着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是10年,但从1999年至今,口蹄疫全世界的流行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从每5年到每3年大流行1次;又从每3年到每年流行1次,甚至1年流行多次,流行周期大大缩短,流行规律相对无序,给疫病诊断、免疫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疫病增多

在猪群中繁殖障碍性疫病过去很少,布氏杆菌病等少数几种疫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该病又有所抬头。不但如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不少猪场频频出现,甚至两种或多种病在一个场同时存在,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比例逐天增多,流行最严重的猪场,一头母猪每年产两胎,只有2~5个活仔,种猪的生产性能大大下降。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圈舍通风换气不良,为呼吸系统疫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机。近年来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猪流感等呼吸系统疫病,在各日龄的猪群中发病率、死亡率都增高,危害严重。

4、混合感染性疫病突出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防疫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污染和多种传染原的存在,加之猪群易感性增强,导致两种或多种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增多。例如临床上常见的保育猪高热呼吸综合征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猪喘气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猪瘟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伪狂犬和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5、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涌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伪狂犬病、应激综合征、流感和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都能造成猪体免疫抑制,损伤元气。

6、结语

上述猪病流行特点显示,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应该特别注重猪的福利,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行各生长阶段的保健,提高猪的体质,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这样才能保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集约化兔场的疾病防控技术要点


1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在建场时应注意兔舍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地势高爽,安静。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降低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如鼻炎、肺炎等。最适宜养兔的温度是15~25%。兔笼应大小适宜,笼底板应平整光洁,缝隙大小合适。
2科学配料,合理饲喂。根据家兔的生理特性,科学合理地配合好饲料,可以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长速度,增强抗病能力。配制饲料要注意能量、粗蛋白、粗纤维、钙、磷、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的平衡供应。饲料的各种原料必须合格,所有霉变的原料一律废弃,否则会对全群兔的健康造成危害,引起腹泻、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
在饲喂过程中,分别不同对象,区别对待。断奶的幼兔应供给优质的易消化的饲料,且应限量饲喂。根据生长发育情况,逐步增加喂量。哺乳母兔应自由采食,促使母兔多产奶,养好小兔,少发生乳房炎。种公兔不宜多喂,以防过肥,影响性欲。
3搞好清洁卫生。每天清扫粪尿,特别是气温较高时及冬天通风不良时,舍内粪尿易发酵产生较多的氨气等有毒气体,加之灰尘较多,影响兔的健康。应将粪尿清出兔舍,堆放到远离兔舍的地方。产仔箱中的垫草用前应清洁不霉变,用前消毒、晒干。
4杜绝引进带病种兔。新兔场引过种兔时要注意对疾病的防范。在引进种兔时应特别注意原场不应有兔真菌性脱毛癣、兔螨病、兔沙门氏菌病、传染性鼻炎等难以控制的疾病。否则,会给以后的防病治病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在引进种兔时应将新兔隔离观察1月以上,多方检查合格后方能放入大群中饲养。
5建立免疫程序。兔病应以防为主,特别是规模兔场。对于重大传染病必须进行免疫预防。
6兔球虫病药物预防程序。用量:断奶兔饲料中加抗球虫药物(地克珠利、氯苯胍)。在每吨饲料中加0.5%地克珠利预混剂200~300克或氯苯胍原粉150克。
用法:连续用药至80日龄左右。肉兔出售前7~14天停药。
轮换用药:地克珠利喂8个月后,换氯苯胍用4个月。
7做好各项消毒。消毒的目的是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是杜绝一切传染来源、阻止疫病继续蔓延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①日常消毒。场门口要建有宽、()长可供机动汽车轮转一周半的消毒池,消毒池内的消毒液要保持有效浓度。兔舍门口设有更衣室、消毒室。
每月对兔舍及周围环境、兔笼及用具进行1次全面清扫、消毒。兔舍、兔笼及用具的消毒,先彻底清扫污物,用清水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进行药物消毒。
每周对兔笼及用具进行1次带兔消毒。
严禁外来人员随意入场,必须入场时要严格消毒,更换兔场内部工作服。收购兔毛、兔皮、活兔的人员一律不许入场。场内人员的工作服要经常清洗消毒。不到疫区购买原辅材料、引进种兔。
②临时消毒。对发病死亡兔笼具、粪便等进行及时消毒。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
③终末消毒。发生疫情扑灭后,对兔场进行1次全面消毒。
④粪便处理。将粪便和污物堆积离兔舍较远的偏僻处作生物热发酵,可以杀死病毒、病菌、寄生虫卵囊等病原体而达到消毒目的,同时又可保持粪便的肥效。
⑤病死兔处理。死兔焚烧或加消毒药后深埋。
8做好疾病监测工作。①免疫监测。对兔场主要传染病如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免疫情况定期进行监测。按免疫程序免疫后1、3、5个月,抽样进行血清抗体检测。
②病原监测。对病死兔剖检后,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幼兔的球虫病,进行粪便卵囊监测,每周1次。对螨病进行抽样活虫体监测,每月1次。
③药敏试验。对从病死兔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以便选用更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每月1次。
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薛家宾

美蛙养殖技术


美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是由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引入我国。美蛙的体重是本地青蛙的5-7倍,具有性情温顺、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等特点。

1 养殖场地 最好不占用农田。应充分利用荒滩、沼泽地带或房前、屋后、院内等地方。养殖场必须进水排水方便,四周应用尼龙网做墙,以防关蛙逃跑及其敌害,围墙高1米,下端埋入土中20厘米。

2、建池 一般建4个蛙池为宜,分为亲蛙池、孵化池、峪鲜池、成蛙池。各蛙池的面积分别为:10-25平方米,30-60平方米,30-70平方米,130-180平方米。水深分别为:30-50厘米,40-60厘米,50-70厘米,印厘米。养蛙池的大小,根据养殖可用面积自行而定。各他均应具备排灌条件,进出水口应用纱网封好,亲蛙雌、雄放养按1:1的比例,每平方米2-3对,孵化池每平方米放养2个卵团。

3、蝌蚪的管理 美蛙在长江以北3-4月份产卵,每年春秋两季均产卵。产卯时间一般在清晨的4-6点,养殖户应在美蛙产卵时节注意巡场。美蛙产卵后40分钟内,应将所产卵团用搪瓷盆或塑料盆等容器捕捞至孵化池,进行孵化,一般3-4天即可孵化成姗斜。妞料不能放养,必须待卵黄囊消失后能主动摄食时,才可将州鲜从孵化池中捕起过数,放养在用料池,并投喂饵料。饵料以黄豆粉、豆饼粉、米糠、豆渣、花生饼、鱼粉和蚕蛹粉为主,配合多种微量元素,以增加营养。随着娜料的逐渐生长,应逐步降低饲养密度。蟋抖生长成幼蛙,约需75天左右。

4、饲养与管理 变态后的幼蛙,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只左右,投喂饵料,以小虹绷、黄粉虫、家蝇蛆、小杂鱼、动物内脏等为宜,每天早晚各投一次,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百只幼蛙投放饵料100-120 克。幼蛙长到50克以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饵料可全部改为投放全价膨化颗粒饲料。全价倒料可通过活化法进行驯喂,如用木板制成饲料台,台内水深加厘米,水内放入水量活动性强的泥鳅、活鱼等,当泥鳅、活鱼游动时,带动台内死饵,蛙误以为活饵跃为吞食,一般一个月左右即可驯化。当美蛙体重达I见克以上时,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40只,饵料应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在全价饲料中加入饭姗鱼粉、动物内脏、田螺肉、鱼、虾、蚕蛹、豆饼、糠熬、青菜等〕投喂量减少至一次,以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为宜。同时每天晚上6-11 点,采用黑光灯诱捕昆虫,以补充动物性蛋白伺料。美国蛙长至义300-500克。即可捕起出售。

5、越冬管理 美蛙大致在秋后水温降到10度时停止摄食,水温降到5-6℃时进入冬眠。在美蛙进入冬眠前半个月,养殖池应降低水位,使原来栖息在水面附近堤岸斜坡洞穴中的美蛙跳出洞穴,潜入水底淤泥层冬眠,这样可以避免留在地堤岸洞穴中的美蛙因冰冻而死。越冬水位北方省为2米,如果使用大棚越冬,效果更佳。

美蛙稻田养殖技术


稻田很适合养殖美蛙。因稻田水温适宜, 含氧量高、p H 值适中, 水稻遮荫, 饲料丰富。一般每亩放养美蛙1500 只左右, 收入在1000元以上, 且有助于稻田丰产, 真是稻田养蛙蛙养稻, 水稻增产蛙丰收。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稻田选择 养殖美蛙的稻田要求地势平缓, 水源充足, 水质较好, 灌水容易、排水方便一般适合养鱼的稻田均可养殖美蛙。

(二)设施建设 首先须加固田埂, 为防大水冲垮田埂, 要在田埂靠水的一面铺上石板或水泥板。田埂要加宽至1 米左右。铺上石板的田埂面需挖深、宽各60厘米的保护沟, 其它埂面需挖深、宽各40 厘米的保护沟, 并使四周相通。其次, 建防逃围栏, 一般可用塑料网布, 这样透水通风好, 刮风下雨时不易冲倒或吹垮, 故防逃效果好。

(三)种苗投入一般在插秧后10 天 , 每亩放养幼蛙1500 只左右, 每只幼蛙重40 -50 克。为避免大蛙吃小蛙, 放养时个体差别不宜悬殊太大。切忌放养美蛙蟒抖, 因为稻田中敌害多, 如黄鳝、泥鳅等都会残蝌蚪。

(四)饲养管理 插秧10 天后投放美蛙, 可使幼蛙对稻田环境及早适应, 减少幼蛙死亡。但这时稻田中昆虫少, 食物缺乏, 需要人工投喂鲜鱼虾、鲜猪肺, 或可供美蛙食用的颗粒饲料。投放猪肺时, 应将猪肺切细, 定时定量定位, 撒在保护沟的水面上。亦可用竹制.易, 上铺一块网牌作投饵台。还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 可在保护沟内适当放养些浮萍, 供蛙食用。

每天早晚要坚持巡逻, 并注意检查围栏是否严密, 若有缝隙须及时修补。还要注意美蛙的防病治病工作, 发现疾病, 及时诊治。

家庭养殖美蛙技术


美国青蛙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饲养一年可长300- 400g,适子农村养殖.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蛙池建造 蛙池应选择在安静、阴湿、水源方便的村边废地或房前屋后,面积一般在5~200m2,池深1m以上.池子可自选,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土他、水泥池,池底用兰合土碾压,池坡用塑料膜铺压或砖彻抹平,池边留少量空地种植果树、花草、瓜类等植物,以便诱引更多的昆虫和保持蛙池荫凉。水池四周用砖或尼龙窗纱筑成1.5m高的围墙,以免蛙逃.美蛙放养前,每hm2用375kg生石灰消毒.

2蛙种放养 要求蛙体健壮、规格大小一致。放养数量,以每m2投放体重120g的幼蛙30~50只。 150g以上的放养20~30只为宜,蛙种下池前,用 3%食盐水漫抱10-20min.

3饵料及投喂 变态后的幼蛙饵料以鲜活的动物性饵料为主,在人工简养条件下,可培育蚯蚓、虫类;养殖泥鳅,捕捞小鱼虾,捕捉豆虫、幼虫等投喂. 投饵时要设立饵台,用木框、纱窗制成0.5-1m2的饵盘放在池水中,把饵料置于盘内,每天定时投喂两次,日投量为蛙重的8~15%,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夜间用灯光诱虫。在蛙池附近安装2-3个高低不等的黑光诱虫灯,每晚21:00开灯,若家类较少.可通夜歼灯。引诱各种飞虫供蛙捕食,或者诱蝇育蛆,在蛛池距水面挽25~30cm处吊挂竹筛,衬垫塑料布,内放鱼肠及动物尸体内脏等腥臭物诱蝇育蛆。当蛆虫爬到筛边时,便会落入水中被蚌食掉。还叮以在蛙池边挖砌1-3m2水泥池,内放粪便、烂执.笑肠及豆渣等物,使之发酵,引蝇下姐.捕出后,供蛙食用。

4日常管理 由于美蛙的食量大、排泄包多,应勤换新水,并及时打捞残饵,在炎热的夏季,要加探水位.在池埂上用砖互搭戍涅穴,供蛙栖息,还可在池水中种植如水花生、水葫芦、水草等水生植物,以便净化水质和证胡;越冬前,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淤泥,池上用玉米秸秆或芦形极盖.这样,即可保温,又可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定期用药物预防蛙病,每 30d可用生石灰泼洒池水或食场一次。发现蛙体后肢或局部红肿以致溃烂.可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 24h。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蛙体。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08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