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奶牛业的发展,提高奶牛繁殖率,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来提高繁殖率,可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奶牛一般的产犊间隔时间为365天,其中280天为妊娠期,85天为配种期,泌乳期为305天,干奶期为60天,奶牛理想的生产状态是一年产一犊。奶牛养殖只有达到以上指标才符合繁殖标准,从而可以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就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方法和措施介绍如下。

1、影响产犊间隔的因素

在奶牛的养殖生产中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时间,主要是由于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到位、养殖环境不适宜、产后的护理不佳等。奶牛怕热不怕冷,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奶牛易发生热应激,当奶牛发生热应激后繁殖机能受损,机体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等发生紊乱,使排卵、发情异常,导致配种受胎率降低。奶牛发生热应激还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与发育,会增加流产的几率,使产犊间隔延长。营养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奶牛出现生殖障碍,对奶牛的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奶牛的体质较差,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而影响到奶牛的正常发情,从而使奶牛无法在正常的时间配种,影响了产犊间隔时间。另外,奶牛在产犊后,如果护理不到位,会导致奶牛体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繁殖机能受阻,还易患多种繁殖疾病,从而使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继而延长产犊间隔时间。

2、缩短产犊间隔的方法

提供适宜的营养。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重要因素,要给奶牛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确保奶牛摄入充足且配比合理的营养物质。奶牛在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不同的泌乳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所以提供的营养也不同,养殖户需要根据奶牛的生长特征,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提供合理的营养。除了要满足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外,还要满足微量元素、粗纤维等营养的供给。当奶牛蛋白质不足时会引发子宫炎,维生素不足时会导致奶牛长期不发情,粗纤维不足时刚会导致胎衣不下等。尤其是在奶牛产后体质和繁殖机能的恢复期,更应注重营养的供给,在奶牛的泌乳期要防止奶牛失重严重。奶牛在泌乳初期食欲还未恢复,但是因产奶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会出现营养负平衡,为了保证奶牛获取充足的营养,可适当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以确保摄取充足的营养,保证奶牛可以正常的排卵、发情、配种。

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适宜的养殖环境可提高奶牛的舒适度,还会避免因环境不适宜而受到不良因素的侵害。奶牛舍要求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不良温度对奶牛的影响,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避免奶牛出现热应激。控制好奶牛的饲养密度,注重对奶牛舍日常的卫生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在奶牛分娩前后和挤奶期间,要做好后躯的清洗和消毒工作,避免奶牛受到细菌和病菌的侵害而感染生殖系统疾病,从而影响发情配种。

加强奶牛的健康管理工作。奶牛自身的健康水平是影响奶牛产犊间隔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因此养殖户以及养殖场要做好奶牛的卫生防御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环境管理,做好卫生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提高奶牛的健康度和抗病能力,避免奶牛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引发乳房炎和子宫炎等生殖系统疾病。

做好奶牛分娩和产后的护理工作。奶牛在分娩前要做好准备。加强消毒,包括奶牛的后躯和外阴、接产人员的双手和手臂以及接产用的一些器具等都要彻底的消毒,防止发生病菌感染。对于发生难产的奶牛要科学助产,减少因难产造成的生殖道损伤。奶牛在产后要加强管理,做好护理工作。产后不可马上喂料,要喂一些温水和麸皮水。对于因分娩造成的产道损伤要及时的处理,以免发生感染。做好奶牛产后疾病的全面监控工作,同时进行记录,包括分娩情况、恶露的排出情况以及首次发情的时间等。要让产后的奶牛运动,以促进恶露排出和体质的恢复。在奶牛产后半个月对奶牛进行直肠检查,以观测奶牛子宫和卵巢的恢复情况。如果奶牛此时发生生殖系统疾病要有针对性的及时处理,使奶牛的生殖机能得以快速的恢复,防止影响奶牛正常的发情、排卵、配种、受孕。

做好奶牛的繁育管理工作。种公牛精液的品质对奶牛的产犊间隔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做好有奶公牛的选育工作。加强奶公牛的饲养管理,提高精液的品质。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与发情症状,做到适时的配种。加强人工授精技术,正确操作输精方法,在配种前要检测好精液的品质,将精液输送到适宜的位置,以提高配种受胎率。做好母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时对妊娠失败的母牛进行补配。做好妊娠奶牛保胎工作,保证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于产后发情异常的奶牛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发情,可通过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进行催情。对于经处理后仍不发情的母牛要及时淘汰。

相关推荐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促进奶牛业向大规模、高产、优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1、科学选种

优良的品种是奶牛高产的基础,良种奶牛的生产性能较高,体型较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奶牛的选种包括种公牛的选择和母牛的选择。目前我国最常使用的品种多为黑白花奶牛,如荷斯坦奶牛,并且多为杂交改良的后代。有研究表明,杂交改良后果的奶牛品种,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均较普通奶牛有很大的提高。在选择种公牛时要注意生长发育、早熟性、外貌特征、体质和精液品质等性状,选择母牛时则要根据体质、外貌、产奶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考虑。在选种时还要依据系谱、家系等选择良种。

2、合理饲喂

因奶牛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要根据饲养标准,计算不同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量,以科学合理的配制日粮,合理的搭配日粮中的精粗比例,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奶牛在泌乳初期,因刚经历分娩,体质较弱,消化机能较差,生殖系统尚未恢复,此时饲喂奶牛以恢复为主,精料的饲喂量不宜过大,主要以饲喂优质牧草为主;在泌乳期,奶牛体质和各项机能基础恢复完全,并且处于泌乳的旺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除了要维持自身的需求外,还要提供充足的营养来满足泌乳的需要。应该额外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增加产奶量,当奶牛的产奶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停止增加,此时要将多余的精料慢慢减少,以免影响到奶牛的健康。因奶牛在泌乳盛期,钙的流失较多,易发生瘫痪,因此,在提供营养时要注意适当的补充钙、磷;奶牛进入泌乳后期后,产奶量下降,但是也不可随意的减少日粮的营养,此时奶牛经过长时间的泌乳后要摄人充足的营养来增强体力,保持适宜的体况,以为下一个泌乳期做好准备。

在饲喂时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尽量保持粗饲料种类多样,要提高充足的青饲料,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可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外,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可适当的使用一些饲料添加剂,在大量饲喂精料时使用一定量的小苏打,可中和瘤胃酸,不但可防止奶牛发生瘤胃酸中毒,还可以有效的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产奶量。另外,还要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水,因牛奶大部分是由水组成的,充足的饮水可显著的提高产奶量,注意在提供饮水时冬季不可太凉,有条件的话可提供温水,夏季则可让奶牛饮用凉水,起到降温的作用。

3、加强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科学的规划奶牛养殖场的布局和奶牛设施,为奶牛提高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环境的管理工作,注意保持牛舍内的卫生清洁,及时的打扫,定期消毒。合理通风,以调控牛舍的温度、相对湿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勤换垫草垫料,保持牛舍干燥。

在养殖前要对奶牛进行合理的分群,分群可依据奶牛的大小、品种、产奶量高低、体质强弱来进行分群,尤其要注意按照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分群,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养殖经济效益。这样便于饲喂管理,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如果当地的自然条件良好,可在青草地进行放物,不但可以保证奶牛采食到新鲜的青草,加大运动量,接种阳光的照射,增加体质,提高泌乳量,还可降低饲料成本。

如果当地的放物条件不好,采取完全舍饲的方式养殖奶牛,则要对奶牛进行补充光照,合理的延长光照时间可对奶牛的生长发育和产奶量影响较大。另外,要保证奶牛每天都有充足的运动量,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

4、科学挤奶

科学的挤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目前挤奶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挤奶和机器挤奶。采用机器挤奶时由于力度、速度和刺激一致,奶牛的舒适度较强,因此可提高产奶量。而人工挤奶可根据奶牛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力度、手势等,各有优点,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挤奶都要注意不可挤奶过度,安排好每天挤奶的次数。目前各养殖场一般每天挤奶3次,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在挤奶前要先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以促进乳房的血液循环,加速乳房的膨胀,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乳。

5、预防疾病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每天都要刷拭牛体,保持体表的卫生,减少体外寄生虫的侵害。定期检查奶牛的牙齿和肢蹄,每牛的春季都要进行修蹄的工作,在奶牛分娩前进行驱虫。加强奶牛乳房的保健工作,可每天在挤奶前给奶牛的乳房进行按摩,除了可提高产奶量外,还可预防乳房炎。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另外,要注意做好奶牛营养代谢的监控工作,防止发生产乳热、酮病、瘤胃酸中毒等营养代谢病。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文章从我国奶业的现状、影响产奶量的因素及提高产奶量的措施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牛业的发展是改善人民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民体质的重要措施。据调查统计,我国的奶类总产量仅占全世界的1.6%,而奶牛仅有460多万头,占全世界奶牛总数的约2%。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营养的需求更加完善,这就给我国奶牛业造成一定压力。关于《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显示,我国人均奶量只有6.05kg,而全世界人均奶量为92.22kg,因此,国家农业部提出“抓好奶类生产”,特别是奶牛业的发展,其中产奶量的提高问题亟待解决。
1我国奶牛业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1978年,我国仅有奶牛及改良牛47.5万头,总产奶量97.1万t;泌乳母牛单产水平3000kg,人均奶量10.1kg;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24.7倍,年递增率为11.8%;奶类总产量3633.4万t,比1978年增长了36.4倍,年递增率为13.3%,已跃居世界第三位;泌乳母牛单产水平为4800kg,比1978年提高了60%,人均27.5kg,比1978年增长了1.7倍。虽然我国奶牛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奶牛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我国主要靠增加奶牛的总数来提高产奶量,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奶牛数量逐年递减,而奶牛的产奶量却保持稳定或递增,如:美国1950年奶牛2190万头,总产乳量5289万t,2004年奶牛为901万头,总产乳量达7748万t,奶牛年平均产乳量达到8599kg。历史与现实启示我们,要立足于我国奶牛业发展现状,汲取各国奶牛业的发展经验,从饲养、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做出改变,从而实现我国奶牛业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奶牛的生产受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牛场的选址及建设是关键。在饲养奶牛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最低限度的减少对奶牛业污染。
2.2奶牛本身
2.2.1高产良种奶牛严重不足我国奶牛的平均产奶量尚不足4000kg,而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平均单产达8400kg,丹麦、日本、法国等平均在6500kg以上。
2.2.2奶牛繁殖技术落后美国、加拿大等国已把胚胎移植作为促进奶牛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而我国技术相对落后,奶牛繁殖潜力尚待挖掘。
2.3饲养管理
2.3.1集中饲养传统的工厂化生产是将奶牛集中饲养、集中管理,这不能很好满足不同奶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既造成饲料的浪费又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
2.3.2缺乏优质饲料,日粮配比不合理饲料是奶牛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奶牛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缺乏优质饲料,尤其是优质牧草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奶牛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奶牛饲料主要靠粮食、作物副产品、秸秆和少量天然牧草,加之数农户仍沿用传统的方法,饲料单一,营养失调,严重制约了奶牛的产奶量。
2.3.3奶牛发病率较高由于近年来对奶产品的需求不断升温,使得养殖户盲目引进种牛,对引进牛的品质、性能、疫情等情况全然不知,同时有些养殖户缺乏养殖科学养殖知识,不能对奶牛定期消毒、检查等,使得我国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进而造成了奶牛产奶量的下降。

3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3.1奶牛场的建设和环境保护
3.1.1奶牛舍的选址奶牛场选址的主要原则:使奶牛场不致成为周边环境的污染源,同时也不受周边环境所污染。
3.1.2奶牛场的位置奶牛场的位置应远在距饲料生产基地和放牧地较近,交通发达,供水电方便的地方。不要靠近工厂、住宅区,以利防疫和环境卫生。
3.1.3地势、水位奶牛场地势要高燥、背风向阳,最好北高南低,土质坚实(以沙土质为好),地下水位在2m以下,具有缓坡、排水良好的开阔平坦的地方。
3.1.4水源、水质奶牛场用水量很大,一头泌乳牛1d的饮水量达70~130kg,因此必须有充足的良好的水源,且取用方便。水质应达到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畜禽饮水水质》(NY.5027-2001)标准。
3.1.5利用防疫和环境保护奶牛场一般离居民区500m以上,与主干公路应保持1000m距离,且周围有绿化隔带等,并避开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的地区以及家畜传染病源区,以利防疫和环境卫生工作的开展。
3.2奶牛场的规划
(1)在满足经营管理和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尽量满足各类奶牛的生理要求,符合生产实际。
(2)对奶牛场的规划与布局一般采用按功能分区规划、布局的原则。在《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兽医防疫准则》(NY5047-2001)中将奶牛场分为“生活和管理区、生产和饲养区、生产辅助区、粪便堆贮区和病牛隔离区”,各区“相互隔离”。
3.3乳牛舍的设计
3.3.1设计理念奶牛舍的设计主要根据饲养工艺、挤奶方式、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确定。然而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应以奶牛的生理特性和饲养方式为依据,因陋就简,降低建设成本为主要设计思想。
3.3.2设计形式根据饲养方式,目前主要有栓系牛舍和散栏牛舍;舍内根据牛的体型和存栏量,合理建设料槽、颈枷、牛床、粪尿沟、照明饮水设备,电源和饮水设备要安装合理等,以提高工作效率。
3.4奶牛的品种及繁殖技术
3.4.1奶牛品种的选择据资料表明,优质的奶牛毛色大部分为黑白花且花片界限明显,体格高大,结构均称,后躯发达。骨骼细致而结实,肌肉丰满。皮薄而有弹性,皮下脂肪少,乳房特别庞大,乳腺发育良好,乳静脉粗而多弯曲,乳井深大。
3.4.2奶牛的选育繁殖技术奶牛的选种包括种公牛的选择和母牛的选择两个方面。根据种公牛本身表现的性状主要有生长发育、早熟性、体质外貌、精液品质等;母牛的选种则依据体质外貌、产奶性能、繁殖性状等进行。此外,还可依据系谱、家系及后裔等方面的材料进行选择。据丁洪涛等研究表明母牛选种的标准是:群体中产奶量和乳脂率最高的,头胎牛或成年牛,产奶量在9000kg以上,乳脂率在3.6以上,体貌评定在80分以上的母牛。
3.5科学的饲养管理
3.5.1分群据试验证明,按产奶量高低进行分群并实行阶段饲养,不论是对提高产奶量或增加经济效益效果都很显著。反之,则浪费饲料,增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3.5.2科学饲喂为了充分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应根据饲养标准,精确计算不同阶段的母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正确的配合日粮,合理搭配粗精饲料的比例,提高奶牛产奶量。其中,必须按照奶牛生理变化、不同的生理阶段及产奶量进行科学饲养。
(1)泌乳初期。由于母牛刚刚分娩,机体较弱,消化机能减退,产道尚未复原,因此,此期应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每天供给适宜的精料,并饲喂优质牧草,尽快促进母牛恢复健康。
(2)泌乳期。此时母牛体质已基本恢复,消化机能正常,除按饲养标准满足其维持及泌乳的需要外,应额外多给精料,增加产奶量,至产奶量不再增加时,将多余的料慢慢减下来。此期还需要适当的补充Ca、P含量,防止疾病的发生。
(3)泌乳后期。母牛产奶量下降,但此期各器官仍处在较弱的活动状态,应适当的提高营养,增强体力,使母牛保持中上等体况,利于今后的发展。

3.5饲喂方法
3.5.1饲喂次数一般而言,奶牛的饲喂次数与挤奶次数相一致,实行3次挤奶,3次饲喂。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高产乳牛、夏季饲养、泌乳盛期应由3次改为4~6次。
3.5.2饲喂顺序饲喂顺序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一般是“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的方法。
3.6饮水
水对乳牛来说十分重要,牛乳中含水88%左右。试验证明,乳牛饮水充足,可提高奶量10%~19%。因此,必须保证乳牛每天有足够的饮水。冬季饮水时,要注意水不能太凉,且以不放食盐为宜,以免饮水太多,造成体热大量散失,可用开水将精料调制成粥料饲喂,对牛体保温既防止体热消耗又增加了产奶量。而在夏季饮水时,可在其中适量放些食盐,促使牛多饮凉水,增大体热散失量,从而减轻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3.7放牧
放牧不仅能让奶牛吃到更多适口优质的青草,降低饲养成本,而且增大了奶牛的运动量,让其呼吸到新鲜空气,沐浴阳光,促进体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加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提高泌乳性能,可多产牛奶500kg以上。
3.8乳房的按摩
奶牛临产前期及挤奶前都必须对乳房进行热敷按摩,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乳腺血液循环,促使乳房发育,而且还能减少乳房疾病的发生,提高奶牛产量。据试验证明,挤奶前按摩乳房可提高10%~20%的产乳量。
3.9挤奶技术
3.9.1挤奶方法挤奶方法有手工挤奶和机器挤奶。一般机器挤奶的速度和刺激保持一致,使乳牛感到舒适,因而可提高产奶量;而手工挤奶时需注意挤奶工的手势、手力等,尽量做到用力均匀、一致,避免奶牛产生不适,而造成奶牛产奶量的下降。
3.9.2挤奶次数据调查分析表明,改每日挤奶1次为2次,可使产奶量提高10%,2次改为3次,又可提高产奶量的10%。因此,适当增加挤奶次数可激活、加快乳腺分泌,提高产奶量。
3.10注重奶牛的防疫技术
3.10.1卫生消毒定期对奶牛进行卫生消毒,可切断疾病的传播,减少疾病的发生。
3.10.2定期免疫定期对奶牛进行预防接种,增加免疫抗体,减少疾病的发生;此外,还需定期对奶牛进行驱虫,改善其体、内外的环境,有利于奶牛健康。
3.11实施保健措施
3.11.1乳房保健乳房是奶牛实现经济价值的重要器官,而其发病率却又较高,许多奶牛因乳区疾病而失去泌乳能力,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重视乳房卫生保健,必须及时做好乳房卫生,定期进行检测以防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及合理控制乳房感染等。
3.11.2蹄卫生保健除注重舍内环境外,必须定期修蹄,对蹄部进行清洁等。
3.11.3营养代谢疾病的监控乳牛的营养代谢疾病主要包括产乳热、酮病、瘤胃酸中毒、真胃变化和胎衣不下等。在生产上必须加强对这些疾病的监控,做好预防工作;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乳牛的影响。
4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措施合理配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奶牛产奶量。在提高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乳产品。在生产实际中,应该结合我国奶牛业现状,以及各地区的生产经验,将上述方法搭配使用,真正做到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为目的,并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促进我国奶牛业的发展。

奶牛常见胎产病的防治措施


1子宫内膜炎。这是引起奶牛不孕的重要原因,分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母牛生产(包括流产、难产处理)或配种后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布氏杆菌病、滴虫病、不合理的操作与药物刺激均会成为诱因。
防治:冲洗子宫是治疗慢性与急性炎症的有效方法。药物可选生理食盐水、高锰酸钾、呋喃西林、雷凡奴尔、洗必泰等溶液,然后配合注入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等。
2胎衣不下。奶牛分娩后超过24小时仍不能排出胎衣称胎衣不下。常因营养缺乏、浓厚饲料饲喂过多、奶牛运动不足、老龄、上一胎次挤奶过量导致体况极差、母牛曾患子宫内膜炎等多种因素引起。
防治:经直肠检查确诊后,多采取手术剥离法进行治疗。手术剥离后进行多次子宫冲洗,同时向子宫内投放抗生素类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等。严重时为防止出现全身症状,也用抗生素控制。在不能手术剥离时,可向子宫内灌入高渗盐水,促其自行分离、脱落。
3早产与流产。指胚胎或胎儿与母体之间的孕育关系被破坏,使妊娠中断。妊娠不足210天就中断的叫流产,妊娠210269天发生中断的称早产。其原因有很多,()一般性流产(母子间营养中断、生殖激素分泌紊乱、机械性、中毒性等)多属饲养管理不当或日粮营养不平衡所引起。
防治:应从改善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牛并给予彻底治疗、减少操作污染(产前、产后及配种期)等方面着手预防。如事先发现有流产征兆时可用药物保胎,如用黄体酮、水合氯醛以及灌服中草药。如已发生流产,应设法助产,并要防止发生子宫炎症。
4阴道脱出。指阴道壁松弛,阴道后移,使前庭突出于阴门或阴道全部翻出。主要因饲料中粗纤维不足、消化器官和肝脏机能失调,导致肌肉松弛。牛床坡度过大、胎儿过大、助产不利也可造成生殖器官组织松弛,在牛卧下时部分阴道突出于阴门外,随着妊娠月龄的增加而外露增大,多由于阴道黏膜炎症导致组织坏死,继发全身感染与长期不孕。
防治:妊娠后期将奶牛置于前低后高的床位上使其后躯抬高,减少后躯压力可予以缓解。经常用药物洗涤外阴防止炎症发生。分娩时因努责而脱出时可以使用保定带给予保定,也可以实行手术治疗。
5卵泡囊肿。指未排卵的卵泡上皮发生变性,卵泡壁增生变厚,卵泡液增多,卵泡腔增大。多由高能量、高蛋白日粮饲喂,营养水平过高,光照少、运动量不足、牛体过肥等引发的激素分泌失调(促卵泡生成素与促黄体生成素的不平衡),以及人为使用雌激素不当造成。
防治:以早期使用激素治疗效果最佳。可静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促黄体生成素或黄体酮。

母猪缩短产程的方法


当下养猪业,人们追求猪的生长速度,追求高效高产,却缺乏对母猪的关爱。非最佳配种时机配种,不正确处理难产、滞产,不重视母猪产后恢复,过度用催产素,不关心母猪采食量,不想办法增加母猪运动。因此,母猪因异常分娩危及仔猪和自身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异常分娩是指分娩三要素(产力、产道、胎儿)中的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三个因素间不能相互适应导致不能正常分娩的病理状态,又称难产。其中,滞产是难产最常见的一种,由产程长、产力不足所致。目前时值盛夏,猪舍高温高湿,母猪热应激大,兼之水管暴露在室外,母猪更是热饮,便秘增多,滞产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母猪终身生活在限位栏和产床,基本没有自由运动可言,从而导致采食不佳,哺乳期掉膘严重等问题。这样的母猪大多在断奶至配种的间隙中也不能恢复膘情,致使滞产的比例大幅升高。很多分娩超过3小时,甚至一天一夜才分娩完毕的均有。在催产素帮助下,勉强维持到4~5个小时分娩完,但这也已形成继发性产力不足了。
很多母猪分娩前一两天,乳房即开始漏奶,预示分娩启动。一般乳房漏奶时,6小时内小猪出生。分娩启动后,母猪不安,在腹肌、膈肌和呼吸肌的配合下,子宫肌群阵缩,腹部阵痛,()全身哆嗦,呼吸紧迫,从20次/分钟增加到70次/分钟,不停地强用力努责,阴门流出羊水,两后腿向前直伸,尾巴猛烈摇动,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这是一个相当高耗能、高应激的过程。若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母猪容易努责乏力,体力下降,发生滞产,弱仔多,产后恢复难度大,食欲差,恶露排得慢,子宫恢复慢,母猪MMA(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随之而来,离淘汰不远。
纵观滞产防治良好的猪场,难产发生率在1%左右。因此,缩短母猪产程、减少滞产是关爱母猪的最需要之举。
仔猪还没出生时,当我们看到母猪不安,乳房漏奶时,母猪已开始承受分娩痛苦,耗体贮。这时就应帮母猪分担,提供能量,让其有力持续分娩。
笔者近期也多次在猪场用一母猪分娩方案,得到很好的效果:观察母猪在第1对至第4对奶头漏奶时,肌注恒维康10毫升,若输液的母猪,产出前几头小猪后,耳缘静脉注射第1瓶:250毫升葡萄糖盐水+恒维康20毫升;第2瓶:0.9%氯化钠生理盐水500毫升+4克阿莫西林+20毫升清开灵;第3瓶:5%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3~5支维生素C、B族(相当于3~5克);第4瓶:5%的葡萄糖250毫升+2~3支缩宫素。恒维康为布它磷和VB12,是能量通用货币(ATP),高效快速直接补能,对母猪分娩时帮助尤为大。此方验证一开始就为母猪补能,比产最后才补能效果更好。基本输完液,仔猪也生完,有效缩短产程半小时以上。母猪产后食欲恢复快,仔猪生长好,母猪断奶掉膘在10%以内,再次发情顺利。这是帮助母猪分娩的一大良方,滞产多的猪场更应该采用。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人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采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人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乙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策略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企业和农户纷纷投资养奶牛,但因奶牛品种不良,饲养户科学管理水平低,致使奶牛产奶量低、经济效益差。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而且可以保证奶的品质。奶牛养殖过程中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也较多,因此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和个体,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方法策略。

1、选择优良的品种和个体

奶牛的产奶量是具有遗传特性的,凶此不同品种的奶牛的产奶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经过精心培育的奶牛品种,如荷斯坦牛的产奶量要显著的高于地方品种的产奶量。另外,同一品种的不同个体间即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在相同的生长阶段中,其产奶量也存在着差异,凶此在养殖奶牛前要做好奶牛品种的选择和个体的选择,这是奶牛高产、优产的关键。

2、科学饲养

日粮凶素是奶牛产奶量高低的决定性凶素,因此要科学的饲养奶牛,给其提供搭配合理的日粮。在奶牛的日粮中不能过多的饲喂精料,要以饲喂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饲喂时如果在充分提供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仍有能量不足的现象,则要给奶牛饲喂一定量的精料作为营养的补充。在饲喂时要注意先喂粗料,再喂精料,并且在喂精料时要少量多次的提供,避免奶牛一次性的摄人大量的精料,否则不但会引起奶牛的产奶量下降,还会导致乳脂率降低,影响牛奶产品的质量。在饲喂粗饲料时要注意不宜饲喂单一饲料,要保证粗饲料种类的多样性,为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奶牛的日粮要合理的搭配,粗精比例要适宜,粗料的比例一般不能低于日粮的40%,并且精料作为补充料,其主要的原料也要保证在三种以上,以保持营养的全面性。奶牛日粮的供应要根据奶牛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奶牛的产奶量来确定,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量的不断升高,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要适当的增加精料的比例。另外,在提供饲料时精粗料的比例也要随着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来做适当的调整,如果粗饲料的质量较差,则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是要严禁过量,凶奶牛如果采食过量的精料会引起瘤胃异常发酵,ILIJ现消化不良,甚至会导致酸中毒,影响健康,还会引发奶牛死亡。所以在提高精料饲喂量的同时,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可喂一些瘤胃缓冲剂,如碳酸氢钠,以中和瘤胃中的酸度,对于提高产奶量和牛奶的质量都十分有帮助。

日粮的消化率对于奶牛的产奶量的影响也非常大,凶此饲喂奶牛时还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对于高产奶牛来说,日粮中消化率不应低于65%,因此在饲喂前要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T,精饲料的籽粒则要进行粉碎,粗饲料在饲喂前可进行切短或者调制成青贮料等,但是青粗饲料不宜切的过碎,可适当的长一些,这样可以增加其在瘤胃中的停留时间,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进而达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的日的。

水对于奶牛来说非常的重要。牛奶中的成分大部分为水,并且奶牛的生理活动等也需要水的参与,所以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水分。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导致奶牛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凶此要保证奶牛水分的供应,在夏季要给奶牛提供清洁且清凉的饮水,冬季则要饮用温水,有条件的牛场可配有自动饮水设施。

3、加强管理

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正确的按摩和挤奶可以增强奶牛乳房的排乳反射,提高产奶量。在最初挤奶是不宜将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一般在第一天挤1/3,第二天挤2/3,第三天可全部挤净。在之后的挤奶工作中则可以将乳腺泡内的乳汁全部挤净,不但可将产奶量提高10%,甚至20%,还会增加乳脂率,在挤奶时要规范操作,掌握挤奶速度,尽量在5min内完成,并且每天要有固定的挤奶次数,一般与喂料次数相同,黑龙江地区规模场的挤奶次数一般为每天3次。在每次挤奶前都要做好乳房与器具的消毒工作,并进行热敷和充分的按摩。除此之外还要经常的刷拭牛体,保持体表的卫生,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效果显著。

日前奶牛多采取舍饲养殖,运动量较少,这是导致产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凶此每天都要安排奶牛有适量的运动,奶牛场应建有运动场,每天保证奶牛自由运动的时间不能少于6h,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产奶量,还可以增强体质,加强代谢,提高抗病能力。但是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能运动过量,要根据奶牛的生理和体况来确定运动强度和时间,否则易引起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提供适宜的环境。环境凶素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要给奶牛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干燥,定期的清洗和消毒。做好夏季防暑和冬季的保温T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T作。

4、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工作

乳房炎是影响奶牛产奶量的重要因素,而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凶素较多也较为复杂,凶此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好环境卫生和牛体的清洁工作,尤其要注意乳房的卫生,挤奶时也要注意卫生和正确的挤奶方式。定期做好隐性乳房炎的检测T作,对于阳性个体要及时的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的药浴工作,加强乳房的护理工作。

提高奶牛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


粗饲料是奶牛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刍动物不可缺少的组分,优质的粗饲料决定了奶牛的生产性能,是奶牛健康高产的保证.粗饲料的品质决定其营养价值、饲料的利用率以及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如何提高奶牛的粗饲料利用率在奶牛养殖中的非常重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提高奶牛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和措施。

1、粗饲料的收获和贮存

粗饲料中影响其消化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粗纤维,粗纤维的含量越高,木质化程度越高,越不易消化。而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的主要因素是收获期。粗饲料的整个生育期,粗纤维的含量是不同的,在收获时要掌握合适的时期收割,并做好粗饲料的贮存工作,以保证粗饲料的品质。

奶牛生产上常使用的粗饲料为全株玉米、玉米秸秆、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全株玉米的最佳收割期为乳熟后期,此时的含水量为70%~80%,干物质含量高,粗纤维的含量相对较低,此时收割可提高消化率。对全株玉米的贮存方法主要是调制青贮料,可使用青贮池、青贮窖,在青贮的过程中要做好巡查工作,以防出现漏水漏气的现象,影响品质;玉米秸秆在玉米成熟掰棒后收割,水分含量一般在65%~75%,对玉米秸秆的贮存方法主要有青贮、氨贮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有羊草、燕麦草等,最佳的收获时期为抽穗前期,这一时期的牧草不但产量高,而且木质素含量低,消化率高,饲用价值好。在贮存前要进行晾晒,因此在收割时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这样可以缩短晾晒的时间,将牧草的水分降低到25%时即可打捆贮存,可保持牧草的新鲜度,同时减少营养的流失,在贮存的过程中要注意防雨、防潮和防火;豆科牧草,如紫花苜蓿的最佳收割时期为现蕾期,此时木质素含量低,干物质含量高,饲用价值最高。贮存时将水分控制在16%以下,加压打捆,因豆科牧草叶片中的营养成分高,要尽量避免叶片脱落,降低牧草的品质,贮存方法同禾本科牧草。

2、粗饲料的加工处理

为了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在饲喂前需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处理粗饲料最常用的方法为切短和粉碎。在加工时不宜将粗饲料切的过短,一般要求长度在1~2cm为宜,太短不但不利于消化,会影响到反刍活动,使其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反而影响粗饲料的利用率。对全株玉米等青饲料可采取青贮或氨贮的方法来处理,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生物发酵,或者氨水处理,改善粗饲料的营养结构,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品质和适口性,从而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研究表明,粗饲料经青贮后利用率可提高30%~50%,氨化后可提高20%。

目前一些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常采用全混合日粮来饲喂奶牛,此项技术对于提高奶牛粗饲料的利用率十分有效,该技术是将多种饲料原料切短或粉碎成适宜的粒度,然后充分的混合、搅拌均匀后再饲喂奶牛,可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保证奶牛瘤胃的健康,从而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在使用该项技术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搅拌车,并且原料的搅拌顺序要合理,粒度要适中,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适宜的含水量。

3、合理的搭配日粮

合理的搭配日粮,也可有效的提高奶牛粗饲料的利用率。在配制奶牛日粮时要保证粗饲料所提供的中性洗涤纤维的量为50%~75%,并且在配制日粮时要根据奶牛不同的生理状态、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搭配粗饲料。哪类粗饲料适合哪个阶段饲喂都要合理的分配。后备牛主要为瘤胃和骨骼的发育,要根据实际的生长发育速度、膘情、采食及排泄情况合理的调整日粮结构,此时可以选择饲喂瘤胃排空速度较慢的粗饲料;奶牛在干奶期膘情要适宜,不宜过肥,因此要控制采食量,可以根据奶牛在于奶期的营养需求选择瘤排空速度较慢的玉米秸秆和羊草等粗饲料;围产期前期奶牛食欲减退,采食量下降,宜饲喂瘤胃排空速度较快的青贮料等;奶牛在泌乳期的饲养目标是使其获得最大的采食量,以满足产奶和膘情恢复的营养需求,因此此时的日粮结构既要营养丰富,也要过瘤胃速度快,此时可选择饲喂青贮料、苜蓿等,尤其是在妊娠后期和泌乳高峰期更应注重粗饲料的过瘤胃速度。

4、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

奶牛粗饲料利用率还与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才可使奶牛保持良好的食欲,才能提高采食量和粗饲料的消化率。首先要给奶牛提供一个舒适的饲养环境,注意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控制工作,保持牛舍的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污,勤换垫料。在炎热的夏季,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奶牛出现热应激。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2次,给奶牛提供舒适的休息与运动的场所,保证奶牛每天都有一定的运动时间,可提高奶牛的健康度和食欲。给奶牛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保证饲料的质量,严禁饲喂奶牛发生霉变的饲料。

提高奶牛粗饲料利用率的措施

一、粗饲料的营养作用

粗饲料除了提供常规的营养物质之外,还具有以下作用:

1.促进犊牛瘤胃消化机能的发育犊牛生长期提早补饲粗饲料,并逐步加大粗饲料的比例,有利于犊牛瘤胃消化机能的发育。

2.促进奶牛反刍反刍是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特殊的生理功能,反刍可以吞入大量唾液,而唾液为碱性,能中和瘤胃发酵产生的酸,从而保持瘤胃酸度(pH)的相对稳定。瘤胃pH值相对稳定,可减少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的发生,促进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增长,提高粗饲料消化率。

3.可以维持稳定的乳脂率粗饲料在瘤胃中降解产物主要为乙酸,而乙酸是体脂和乳脂合成的重要前体,因此粗饲料的供给可以维持稳定的乳脂率。

4.充盈胃肠道增加饱腹在某些特殊的生理阶段如干奶期,可控制奶牛采食量。

二、提高奶牛粗饲料利用率的措施

1.适当加工处理

切短与粉碎处理是粗饲料加工处理中最普遍的方法,一般粗饲料铡短长度以2~3cm为宜。切碎太短减少奶牛反刍时间,太长则会降低奶牛采食量。对于全株玉米秸秆等青贮料在青贮前进行揉切处理,既能改善青贮品质,也能提高青贮料利用率。青干草在混合前进行切碎处理,可以提高TMR的混合均匀度,减少动物挑食,提高利用率。对玉米、小麦和稻草等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其在瘤胃中的有效降解率可提高20%,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1.5倍。苜蓿进行制粒处理,既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也能提高其利用率。酒糟与0.3铵混贮处理后,能够提高酒糟中的纤维降解率。在青贮原料中加入乳酸菌制剂以及纤维素酶制剂等,可提高青贮料30%~50%的利用率。

2.优化日粮组成

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饲料营养成份表,结合奶牛群生产实际,科学设计日粮配方。日粮组成原料要多品种、低比例(目前国内大型规模化牧场日粮原料种类甚至超过了40种),保证日粮纤维水平和来源,提高日粮养分的平衡性和全价性。选用的饲草料无霉菌毒素污染,尤其是青干草、玉米青贮以及谷物加工副产物,确保奶牛健康。精粗比适宜,一般情况下奶牛应当采食占其体重1.5%~2.0%的粗饲料(干物质基础),1.0%~1.5%的精饲料(干物质基础)。日粮中ADF含量在20%以上,NDF在25%以上,有利于改善瘤胃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瘤胃降解蛋白的同步释放速率。

3.优化TMR加工工艺TMR搅拌顺序合理,一般卧式TMR搅拌车的原料添加顺序为:精补料、干草、青贮料、糟渣类;立式TMR搅拌车的原料添加顺序为:干草、青贮料、糟渣类、精补料。TMR搅拌时间应在最后一种饲料加入后继续搅拌3~8分钟。TMR水分适宜,一般要求在40%~50%。TMR日粮组分粒度大小适宜,日粮粒度会通过影响奶牛的瘤胃充盈度和食糜与瘤胃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以及瘤胃中食糜的外流速度,

进而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可采用宾州筛对TMR日粮进行取样分析,其第一层比例为10%~15%,第二层比例为30%~50%,第三层比例为40%~60%。第一、二层比例过高过低都会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4.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奶牛饲养环境,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做好通风,保证清洁的饮水,预防疾病发生和传染。增加TMR饲喂次数,做到少量多次,保证奶牛全天都能自由采食。奶牛采食有足够的空间,提高奶牛采食和活动区域的地面舒适度,增加奶牛休息和反刍时间,奶牛躺下休息的时间应该达到12小时,反刍时间合计应超过8小时。

5.考虑瘤胃发酵调控剂通过添加瘤胃发酵调控剂,优化瘤胃内环境,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如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福邦反刍专用高活性干酵母,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其能够通过有效调节瘤胃pH值、刺激瘤胃细菌的生长,使饲料利用率提高接近60%,单产水平平均提高2kg左右。

三、小结

通过对粗饲料原料进行加工处理,优化奶牛日粮组成以及TMR加工工艺,以及加强饲养管理,辅以瘤胃发酵调控剂,综合提高奶牛对粗饲料的利用率,从而改善生产性能。


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牛奶品质的措施。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奶量和质量,对整个奶业的健康发展,对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主要方法。

1、优化种群结构

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能力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科学选购产乳性能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是提高奶牛总体产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奶牛品种方面以荷斯坦牛和娟姗牛两个品种产乳性能较好。我国奶牛饲养品种主要以引进的荷兰的荷斯坦奶牛经过培育和改良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主,由于荷斯坦牛毛色为黑白花片,故又称黑白花奶牛,个体产奶量为5500-7500kg,乳脂率3.4-3.7%。个体方面应选择头颈清秀,鼻镜宽大,眼大隆起,背腰宽平,臀部圆而宽,四肢较细,蹄壁结实,关节灵活,全身被毛黑白相间。乳房形状呈盆状,弹性较好,乳头长短乳头间距相等,乳静脉发达呈弯曲状,乳井要大而圆,在选购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还要优化种群结构,牛群的合理年龄结构,应保持产犊1-2胎、3-5胎的母牛各占牛群总数的40%,6胎以上母牛比例控制在20%以内。产乳性能方面,应对年龄大、体质差、患病的牛及时淘汰,高产奶牛的数量控制在总群的30%以上,生产性能一般的奶牛数量保持在总量的60%左右。

2、日常管理措施

日常管理对促进奶牛发挥最佳泌乳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保证奶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法,既能增强奶牛的食欲,又能确保营养物质充足、均衡,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应提供温水供其饮用,给奶牛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饲养环境,安静、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使奶牛身心放松,有利于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产奶性能的提升,做好圈舍冬季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应加强通风散热,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加强卫生防疫,及时清理圈舍内外的粪便、污物及各种废弃物,定期对环境、围栏、场地、器具等进行消毒,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等。保证奶牛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可以起到增加食欲、增强抵抗力、改善繁殖能力、减少肢蹄病的发生等作用。奶牛产奶性能优良,合理利用奶牛年限,适时配种很重要,奶牛空怀时间过长,会降低产奶性能,奶牛产一胎只出现一次泌乳高峰,因此产后选择为最佳时机进行适时配种,将产胎间距控制在400日以内,使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3、饲养管理要点

3.1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围产期产前阶段要饲喂低钙日粮,日粮中可吸收钙含量降至平时饲喂量的一半,以防止奶牛骨钙向血液转移,导致奶牛产后出现低钙血症。在分娩前7-10天因胎儿和子宫的急剧生长,压迫消化道,奶牛的食欲降低20%-40%,因此,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保证奶牛的营养需要。日粮仍以粗饲料为主,搭配一定精料,精料用量依母牛体况逐渐增加,但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体况差的牛早些,体况好的牛晚些。围产期奶牛要减少食盐饲喂量,并适当增加奶牛的运动量,这样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奶牛产后乳房水肿的发生。奶牛产后日粮应以易于消化,适口性好的日粮为主。精料的用量应根据奶牛食欲、恶露、乳房水肿等情况适当增加,同时提供优质青草或干草任由其自由采食,母牛初乳每次不易挤太多,满足犊牛饲用即可,以免造成生产瘫痪。

3.2干奶期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奶牛生理重要时期,该时期有利于母牛乳腺细胞的休整、恢复、增殖,合理的饲养可以确保胎儿发育良好,提高乳腺细胞的活力,促进母牛泌乳性能的更好发挥。严格按规程进行干奶,每天观察乳房变化,及时治疗乳房炎。奶牛干奶期日粮应以优质干草为主,不宜喂高蛋白、高脂肪的精料,奶牛彻底干奶后,根据牛的膘情对营养不佳的干奶牛,日粮中可以添加适量的精料。干奶牛管理要精细化,注意观察母牛食欲、运动、反刍、休息等行为,每天适当运动,注意防止牛相互挤撞。

3.3泌乳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产后开始泌乳,泌乳前期奶牛产奶量逐渐上升,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奶牛易形成营养负平衡,体况下降,为了确保母牛泌乳性能优良,同时满足自身营养的需求,此阶段日粮应以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为主,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添加氧化镁或小苏打等缓冲剂,以免造成酸中毒和代谢失调。添加碳酸氢钠平衡瘤胃pH值,保持瘤胃功能正常发挥。奶牛产乳达到最高峰时,通过饲喂优质的粗饲料,以提高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同时降低脂肪的供给量,还要在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β胡萝卜素等,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产乳高峰期过后,奶牛产奶量开始逐步下降,此时不能调整日粮水平,继续保持营养平衡,可降低产奶量下降的速度,精料的供给应以奶牛产奶量的多少而进行调整,产奶量高的奶牛,精料可相对添加多一些,反之,则少一些。产后200天进入泌乳后期,该阶段饲喂主要以补充奶牛体内营养储存为主,停止添加脂肪,同时限制饲喂添加剂。

1、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品种不好,再高的饲养水平,也不能实现高产奶量。不同品种的奶牛,其产奶量、乳脂率也有不同,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关系呈反比,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一定程度上,品种决定着奶牛产奶量的高低。个体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产奶量的高低,相同品种的奶牛,即便处在相同的生理阶段,且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品种改良方面,由于是技术人员人为方面的原因,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劣质冻精,或同一种牛的冻精反复使用,漏配、误配等情况,这些都会造成奶牛后代产奶量不高。
饲养因素。日粮配制不合理对奶牛生长发育及产奶水平影响较大,营养物质含量过低会影响奶牛生长发育的速度,营养物质摄入过多又会造成乳腺分泌组织受损。特别是处于泌乳期的奶牛,由于其产奶量不断增加,身体能量不断消耗,如果此时日粮的营养水平较低,就会使其能量处于负平衡状态,还会诱发各种产后疾病的发生。日粮中干物质含量和粗饲料的种类也会对产奶量有影响,粗饲料中粗纤维量要占日粮干物质总量的17%最好,不能低于13%,而粗饲料中的干草和青贮的干物质比例最好是1:1,不宜相差太多,因为青贮摄入不足影响干物质的摄入量,而干草不足会使粗纤维摄入量不达标,都会导致产奶量降低。另外,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也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管理因素。奶牛的饲养环境、卫生状况、日常管理等都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奶牛处在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奶牛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出现虚脱、缺氧,脑部精神系统紊乱等症状。饲养环境卫生较差,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进而大量繁殖,导致奶牛感染发病,引发乳房炎、结核病等疾病,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奶牛身体代谢机能紊乱,引发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都会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在进行挤奶或乳房按摩时,要采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操作手法不娴熟或错误的手势都会引发奶牛的乳房炎,造成产奶量下降损失。另外,奶牛产量还受季节影响,由于奶牛不耐热,故夏季高温季节奶牛产奶量相对较低。
2、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
选择优良品种及个体。要选择产奶性能优越的优良奶牛品种进行养殖,荷斯坦奶牛是奶牛各品种中产奶量最高,单产可达到6.5-7.5吨,最高可达10吨,是公认的高产奶牛品种。也可使用优质冻精进行品种改良,通过对奶牛品种进一步优化,加快低产牛的改良,来实现产奶量的提高。个体选择上,最好选用黑白花片分明,体型标准,体格健壮,身材高大,棱角分明,颜面清秀,中躯长,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繁殖率高,遗传性能好,乳房发达,四乳区匀称,乳头大小长短适中的优质奶牛,这样的奶牛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特点。
加强日常管理。为奶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牛舍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扫舍内的粪便及废弃物。定期对圈舍、牛栏、地面、器具等进行冲冼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适当增加奶牛的户外活动,可对奶牛增进食欲、提高产奶和繁殖率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经常刷拭牛体,不但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根据本地区疫病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防疫计划,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和驱虫,同时要确保奶牛饲料营养全面、品质优良,还要给奶牛提供充足清洁的温水。每天挤奶前按摩奶牛乳房,通过按摩乳房来刺激奶牛神经中枢,进而加速奶的形成,挤奶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挤奶时管理规范化,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确保奶牛产乳性能优良。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不同季节、生长阶段、奶牛身体状况等变化,及时调整日粮成分。给奶牛提供适口性好,易消化、新鲜、干净、无污染的优质日粮。奶牛日粮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青绿多汁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产奶期的奶牛,可通过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满足其产奶的营养需求。长期给奶牛饲喂青贮料,可确保日粮营养物质平衡,促进奶牛产奶量持续稳定。使用青贮料的同时要注意搭配一定量的干草。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饲养方法
牛奶富有营养价值,其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括乳蛋白、乳脂.肪、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囱形物含量多少影响乳的品质,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含量一般为3%-5%。乳脂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磷脂类等。提高乳脂率的主要方法是进行奶牛品种改良,选择优质饲料,饲养管理也是提高乳脂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选育好的品种和个体
不同品种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如荷斯坦牛,其产乳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乳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负相关,产乳量较高奶的乳脂率相应较低。但产乳量高的品种通过有计划地选育,乳胀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产乳量和乳脂率仍会有差异。如荷斯坦牛的产乳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千克,乳脂率为2.6%-6.0%。选育优良的品种和个体并不断地进行改良,是奶牛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二、选择优质饲料
牛的瘤胃代谢产物中挥发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结构,对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响?乙酸被吸收后,通过血液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链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输送到肝脏,成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种短链脂肪酸,也可与乙酸辅酶A缩合形成高级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乳脂是由两种基本类型的前体合成的,其中约50%的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醋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其余部分则由饲料的脂肪或体内积蓄的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人不同饲料组成对乳胀的体内合成有极大影响)。
1.粗纤维
饲料中对乳脂肪影响最大的是粗纤维含量。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乙酸,而淀粉则能增强瘤胃发酵、降低pH值,促进丙酸的生成,乳脂率与瘤胃内乙酸/丙酸比呈正相关。若日粮中的牧草低于50%,或者ADF(酸性洗涤纤维)低于19%,或把全部饲料的粗纤维限定在13%时,由于日粮纤维含量的减少将导致乙酸/丙酸比下降,从而降低乳脂含量。
2.脂肪
脂肪的正作用是能量高并能直接为乳脂合成提供脂’肪酸,约50%的乳脂肪必须由日粮中脂肪供给。当奶牛处于能量正平衡时,很难动用体脂肪并把它运人乳腺。因此,在泌乳期内日粮脂肪是乳脂的唯一来源。脂肪的负作用是不饱和脂肪代谢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和氢结合促进丙酸生成从而降低乳脂含量;由于氢的加入,生成的转移单不饱和脂肪酸也能抑制脂肪在乳腺内的合成。根据脂肪的上述双重作用,为了不妨碍瘤胃发酵等特性,在饲料中添加3%-6%脂肪为宜。游离油脂常降低乳脂含量,而整粒油籽未产生此作用。大豆油或整粒大豆可以降低乳蛋白含量,而棉籽油和棉籽的影响很小。添加不饱和脂肪或大剂量脂肪常可导致乳脂率下降,主要原因是其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所以,人们试图通过某些措施以减少脂肪的负面影响,如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用甲醛处理使脂肪免受瘤冒发酵,采用钙皂化等。这些技术措施在维持和提高乳脂率方面具不同的效果。高士争等(1998)报道,添加月旨肪酸钙300克/天・头可使奶中乳脂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总脂、必需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及钙含量显著增加(p0.05)。奶牛添加脂肪酸钙仅限于乳脂率3.5%以下的奶牛,对高乳脂率的奶牛无效。由于乳脂率的提高必须有50%乙酸作为合成前体物,故添加脂肪酸钙时,日粮于物质中要求维持粗纤维17%、ADF21%的水平(张延利,1996)。
3.能量及蛋白质
当日粮能量水平提高时,乳蛋白含量提高,但可能会降低乳脂率。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通常并不提高乳蛋白含量,但蛋白质低于需要时可能会降低乳蛋白。只有当奶牛在极低营养或长期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量及蛋白质才有可能对乳脂率发生影响。
4.无机盐
当瘤胃pH值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时,乙酸的形成较丙酸更容易些,由于乙酸的增多,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都将得到提高。在高水分谷物和青贮玉米等易发酵饲料中添加碱化剂可以取得理想效果,但在干草和青贮鲜草等含ADF占20%以上的饲料中添加碱化剂无明显效果。常用的碱化剂多为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以1:2的比例制成的混合剂其碱化效果很好。沸石能增大瘤胃pH值,但同时可能降低乳脂和乳蛋白含量。韩正康(1986)报道,当瘤胃处于丙酸型发酵时,添喂乙酸纳能提高乳脂率。
三、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
1.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比例
在奶牛日粮中,不能过多强调精料,而应以多汁青绿饲草、青干草等优质粗饲料为主。在充分供给优质青干草等粗饲料后,不足的能量部分由精料供给,在饲喂上也应先粗后精,精料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饲喂,避免一次摄人大量精料。Poewll(1939)最早发现,给奶牛饲喂高精料、低粗料日粮会导致乳脂率下降。当饲粮中精料比例较高时,瘤胃中乙酸比例减少,丙酸比例增加;反之,当粗料比例较多时乙酸比例增多。可见,增喂粗饲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但粗饲料不能提供乳牛合成乳蛋白的原料,会影响产奶量。因此,牛的饲粮要合理搭配,不仅提供适量的精料和多汁料,保证奶牛高产,同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粗饲料以提高乳脂率。生产中,奶牛饲喂多采用先粗后精或精粗混合的方法,粗料比例一般不低于日粮的40%。
2.注意日粮的可消化性和物理形态
通过大量奶牛试验证实了乳脂率与日粮纤维有关,并推断日粮纤维含量和来源对乳脂率的影响可能与纤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饲喂奶牛要注意日粮的消化性,高产奶牛日粮消化率不应低于65%,无论精料还是粗料都应注意其消化性能。精料中易降解的是大麦、高粱,玉米相对较差,粗料中禾本科青干草易降解,其他牧草相对差一些。同时要注意日粮的物理形态,精料的籽实类以打碎或压碎为好,而青粗饲料不易太碎,一般以8厘米左右为好,青贮牧草可适当长一些,这样可增加饲料在消化道内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粗纤维、干物质的消化率,进而提高乳脂率的目的。3.补充脂肪
一般奶牛日粮脂肪含量约在3%左右,而有关资料表明,日粮中脂肪含量在5%-6%时奶牛对养分利用率最高。因此,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油菜籽或保护脂肪酸,可有效提高乳脂率,但添加量也不宜过高,掌握在日粮中脂肪含量大体在5%-6%即可。

4.加强干乳期的管理
产奶牛干乳期是胎儿迅速生长发育需要较多营养的阶段,改善母牛营养状况也对下一泌乳期有利,为延长生产年限准备必要的条件;同时干乳期间乳腺分泌活动停止,是分泌上皮细胞更新动下一泌乳期能正常分泌的必要准备阶段。因此,母牛干乳期供给充分的营养并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如加强干乳中后期乳房的按摩等),可有效提高乳脂率。
5.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
正确的按摩和挤奶操作,能增强排乳反射,提高奶产量和乳脂率。规范和提高挤奶技术,每次挤奶时力求使乳腺胞内的乳汁尽量挤净,不仅可提高产奶量(增幅为10%-20%),而且可增加乳脂率0.2-0.4个百分点。掌握挤奶速度,尽可能在5分钟内挤完。
6.适当的运动
舍饲奶牛运动量较少,如果给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锻炼体质,加强代谢,增强健康,而且还能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一般情况下,奶牛每天自由运动时间应不少于6小时。据报道,对奶牛每天驱赶3公里,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但运动不宜剧烈,时间也不宜过长,应根据牛的生理、营养状况而定。过量运动有时会造成能量负平衡,引起酮病。

四、加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
乳房炎症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由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乳房炎,乳汁会呈水样,乳脂率明显降低。由于乳房炎病因复杂且有很多影响因素,预防工作有一定难度。预防乳房炎,必须从各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日常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和畜体卫生,尤其是乳房的卫生;要注意挤奶卫生和正确挤奶;定期进行隐性乳房炎或DHI测定,对于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呈“++”以上反应的及时用药治疗;重视和坚持乳头药浴工作,浸渍乳头的药液要求杀菌力强、应激性小、性能稳定、作用时间长,常用的有0.3%-0.5%洗必太溶液。
五、冬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冬季只喂给奶牛粗饲料,远远不能满足奶牛的生理及维持需要,因此必须适当地添加一定比例的精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主要原料应保证在3种以上,以保持营养来源的全面性,一般在产奶初期,精粗料比一般为3:7,随着产奶高峰期的临近,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加大,精料比可适当加大。精粗比例随精粗料营养浓度水平可适当调整,如粗饲料质量差,可适当提高精料的补充量,但绝不能过多,因为食人过多的精饲料,会使一部分精料来不及被奶牛消化,就在胃中被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引起奶牛消化不良,甚至酸中毒。进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必定导致奶牛体能的消耗。用来补充其能量的主要饲料是玉米,在蛋白饲料不变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日给高产奶牛(日产奶35千克以上)供给的精料应达到6-8千克,给一般产奶奶牛供给精料量每日不少于3.2千克。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奶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一倍,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要对病牛实行隔采取保暖御寒措施。牛舍内最适宜温度是16-20℃,奶牛若长期处于低温情况下,牛体大量散失热量,抵抗力降低,容易患病。因此到了冬天要及早动手堵塞好牛舍墙四周的漏洞,防止寒风侵入,牛舍内的门窗要装好玻璃或糊好纸,挂上草或布的门帘、窗帘,防止穿堂风。圈内铺厚褥草,没有条件可铺干土,防止冻坏乳房。要做到牛舍、饲料、饮水“三暖”。成年牛的温度要保持在6℃以上,育成舍的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不喂带冻霜、发霉的饲料。许多饲养户在冬季只有雪天才将牛赶进房舍内,平时都将奶牛散放在露天场院内,随着气温的下降造成奶牛体能消耗,严重地影响产奶量。进入冬季后,当夜晚气温降到零下15℃时,应将奶牛赶人圈舍内过夜,以防冻伤乳头或使体能消耗过多,从而影响其产奶量。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由于冬季奶牛饲草料成分的单一,每日在其饲料中必须配人5-15克的钙和磷。为防治奶牛盐中毒或由于食盐过多而带采其它不良病症,在给奶牛补盐时尽量不要按比例加入饲料中,应让奶牛自由舔食为宜,尽量购置盐砖和盐槽。
1.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采用人工光照手段模拟夏季自然环境,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的方法,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增加光照,在照射2-6周内,奶牛产奶量即可提高。春、秋、冬三季,每头奶牛日产奶量可提高10%。

2.供足温水
冬季奶牛多采食干草,若不能充分饮水,奶牛食欲就会下降。奶牛每食1千克干饲料需水5千克。因此奶牛冬季饮水次数不能低于夏季。要求每天早、午、晚间各饮水一次。饮水温度应接近奶牛体温(38℃-40℃),严禁让奶牛饮用冰碴水。
3.坚持舍外的适当运动
由放牧转入舍饲后的奶牛,运动量大为降低,尤其在饲喂全价日粮后,奶牛总吃不够,容易过肥,这对奶牛体质和产奶都是不利的,很容易招致酮尿病等。牧区可结合放牧进行,农区在中午天暖时,可把牛群赶人运动场自由活动,也可做驱赶运动1小时。既能增强牛的抗病力,又能加强牛的御寒能力。但要注意安全,防止滑跌,更要防止感冒,别把牛冻坏,为防止乳头受冻,可制做棉乳罩,用绳绕牛体一周固定好,有很好的保暖作用。
经常刷拭牛体乙冬季寒冷,牛表皮血管收缩。经常刷拭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奶牛产奶量有明显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8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