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常见问题】如何科学养殖鳗鱼?

【专家解答】

1、注意鳗鱼养殖的生态条件

⑴光照一定的光照能培养水色,抑制寄生虫和病菌的繁殖,能提高杀虫和治病的效果。但鳗鱼怕光,夏天光照强,需用85%黑色遮阴网;冬天光照弱,需用白色保温膜。

⑵水温鳗鱼对水温变化也很敏感,因此要注意保持水温相对稳定,温差或水温太高时要注意控制投料量;土池养殖中需保持2.5米以上的水深,以形成上下温跃层,这样无论在夏天或冬天,地层均能保持稳定的水温。

⑶盐度水体中保持2-5盐度可起到预防寄生虫和病菌的作用。

⑷氨氮水体中NH4+、NO2-、NO3-等有毒的游离氨与水温、PH值有关。

⑸PH值需保持一定的PH值,如水中PH值太低,则要注意培养水色;如太高,则每亩施用明矾1-1.5千克。

⑹氧气水体中的溶氧量需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合理的放养密度

鳗鱼养殖应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这是因为放养密度太低会影响鳗鱼摄食,密度太高则有压迫感,且排泄量多,换水多,水环境不稳定。

3、彻底排污

鳗鱼摄食旺盛,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较多,应及时清除。根据鳗鱼摄食后2-3小时为排粪高峰的特性,一般在投喂3小时后进行排污,水泥池精养鳗鱼中要求全面、认真地刷洗,且每1小时排臭一次。

4、水环境的调节

鳗鱼水环境的调节重在水色的培养与维持。水体内的水色主要由绿色或棕色的微藻形成,并具有净化水质、遮光和平衡细菌生长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可分解残饵和粪便等有机质,并能吸收硫化氢、有机物等,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也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两者均可使养鳗过程中的换水量减少,既减少了抽水和冬季加温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使水环境保持稳定,利于鳗鱼的正常摄食和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也减少用药次数。

5、定期消毒、合理用药

鳗鱼养殖多采用较高密度的半精养或精养养殖方式,若水体中水色调控不好或遇下雨天等,水体内细菌和寄生虫总量就会增多。因此,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约7-10天)使用无残留、低刺激的消毒药物和杀虫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次。当鳗鱼确实发生疾病时,要对症下药,选择无残留、低毒、低抗药性的药物如中草药、中西药合剂或西药合剂治疗。

【小编补充】另外,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免疫促长添加剂,鳗鱼养殖属强化养殖,养殖密度高、生长快,难免会产生鳗鱼体弱、免疫力差等问题,因此,应在鳗鱼饲料中添加免疫促长添加剂如Vc、Ve、多维、多肽、免疫多糖、微生态制剂等保健品,既可增强鳗鱼对环境的抵抗力,又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使鳗鱼健康生长。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苗暂养的你整理了《鳗鱼养殖技术规范科学养殖鳗鱼》一文。

小编推荐

鳗鱼养殖技术要点介绍


【常见问题】鳗鱼健康养殖技术有哪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1、健康养殖好环境是前提

养殖生态环境良好,是使养殖的鳗鱼都是健康个体和群体,养殖产品符合人类需求和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刘主任指出,养殖生态环境符合鳗鱼的生态要求,是所有养殖者的追求,可以发挥鳗鲡的遗传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和饵料效率,把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也降到最小。

他说,提供符合鳗鱼生态、生理要求的养殖环境,建场的选址要从水质、地质、气候等方面来考虑。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水量丰富充足,且旱而不干沽,涝而无灾,定期检测一些关键的水质指标。养殖过程产生的废水、污水应经适当方式处理后,排放它处,避免养殖区内自身污染和污染其它水源或对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建土池的地方必须面积大,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盛夏高温季节气温不宜持续3天以上高于36℃,土池所在地冬季水温不宜长期低于8℃。建精养池的场地面积要在10亩以上,土池的规模面积要在100亩以上。同时,要土质好,有相当的保水能力,并尽量避免酸化土质,最好能选择砂壤土,避免地下涌泉或烂泥田,地质中含有符合鳗鱼生长必需的矿物质和不含有有害的超标汞、砷、镉、铬等有害重金属及其它金属盐离子。

2、选苗有讲究

刘主任说,目前我国用于鳗鱼养殖的苗种主要为中华鳗鲡(本地苗)、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及花鳗鲡等,至于澳洲鳗鲡、马来鳗鲡尚少有成功养殖的先例。

一般而言,早发的白苗生长优势明显优于中后期的苗种;中华鳗鲡是最优的品种,生长快,存活率高,抗逆性强,病害少,个大味美,尤以早发苗为金苗;欧洲鳗在我国养殖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生长速度不及中华鳗鲡,对高温及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差,存活率较低,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且,如今欧洲苗年产资源锐减,已成为华盛顿条约保护物种,今后苗种资源可能会成为鳗鱼养殖发展的一个新瓶颈。美洲苗养殖近年在福建、江西等部分地区养殖获得成功,但量不大,在含盐的海边养殖,易得弧菌病、车轮虫病,对其生物学特性认识还非常肤浅,对一些杀虫药物的应激反应比欧洲苗更敏感,其养殖的技术还未成规范;花鳗鲡养殖规模有扩大之势,但其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尚欠缺,要利用开发则存在较大难度;花鳗苗在溯流捕捞时,易混有同批次发海的菲律宾、马来西亚苗,种苗的区分剔除难度大,混有的其它苗种一旦比例高,会给花鳗鲡的养殖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鉴此,选养的品种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所建的养殖场的自然、生态条件基本吻合,或是自然条件经人为改造、创建以后,能更适于养殖对象的要求,能促进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在养殖鳗鱼过程与计划制订中,要关注连作障碍的副面影响,与种田一样进行异种轮养、休养生息、生态修复等。

刘主任特别指出,从近年欧洲鳗病害明显比日本鳗多而严重的现象来看,欧鳗对虫害的抵御免疫力差,生产速度缓慢。同时,欧洲鳗由于资源已衰退及遭受工业化的污染,未养已有害残留超标,所以建议多投日本鳗苗,以保证养殖顺利,实现出口顺畅,盈利及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还得考虑每个养殖场的具体、客观条件,看选择什么品种养殖经济效益更佳。一般来讲,春节前后投放早发海的日本鳗苗,均长势好、病害少,早上市、卖价高,且可避免过冬压塘的鳗鱼过多的情况,从而减少过冬成本与风险。

3、技术关键制胜健康养殖

刘主任认为,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威胁鳗鱼的人工养成。对这些意外,要有充分思想准备。鳗病的发生既然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生态免疫防治,防重于治。防治的措施要密切关照养成品的食用安全。

他说,在鳗鱼养殖中,降低放养密度,提高水体的溶氧,是预防、减少鳗病的重要办法,也是病体恢复免疫力、修复水体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以实行有益共生、互利的鱼类混养。以利用饲料碎屑及鳗鱼的代谢废物,控制浮游生物,稳定多种藻类共生的稳定水质,达到高产、健康的目的。还要改变培苗唯用红虫的方式,用人工合成的开口饵料。这对环保和减少病害,提高食品安全都是有利的。

这期间还要改变防治病唯重用药的思想,科学防治疾病,生态防治疾病,以建立优良的生态环境来抑制病害的发生、流行,宣传健康养殖的理念,少用药,不用药,严格不用危禁药。在药物代谢动力学不清的情况下,可参照鳗鱼主要消费国日本及欧盟、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对用药、药物残留肯定列表的要求。

他说,在选择药物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首先要重视养殖生态条件及养殖对象的个体、群体的免疫力。养殖时要选育良种,适时投苗,发挥优势种群的生长潜质,注重白苗养殖,以防为主,生态养殖,防治结合,防止有害药残。同时,以养水来带动养鱼,选择、改造环境,消除背景残留污染,克服连作障碍,建立商品生产可追溯监管体系,从源头抓起。

值得指出的是,浙江、广东比较侧重养水养鱼,注重生态条件的优良与保持,在应用培养水质,创造、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方面,经验与技术均较上乘,有值得大家借鉴、学习之处。

虽然有挫折、有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实行多种养殖模式的有机、科学结合,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把鳗鱼养好,我们鳗业就一定能破冰发展,中国鳗鱼就能游向全世界!刘主任对我国鳗业的发展信心十足。

【小编补充】我们的鳗鱼养殖业要成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不仅仅是出口通道畅通的问题,或单一的克服进口国商业、技术壁垒的问题。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这也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与国际上的通常作法接轨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的、战略性的重视。在各鳗鱼进口国加强鳗鱼安全检测,中国鳗鱼致癌、中国食品有毒、毒饺子等荒谬言论或人为恶性事件不断刺激鳗鱼生产者和消费者神经时,福建天马饲料有限公司鱼病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刘荣贵站在了更高的角度看待鳗鱼健康养殖问题。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鳗鱼养殖技术要点介绍》一文。

鳗鱼养殖技术大全


【常见问题】鳗鱼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

【专家解答】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克~60克、鱼肝油1.5公斤~2公斤(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倍~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败。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个~3个食台。

【小编点评】《鳗鱼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鳗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目前,露天止水式养殖是我国的主要养殖方式。鳗场的规模以50亩为宜。养殖设施主要包括鳗池、注排水系统和附属设施。利用江河、湖泊、水库及地下水等作为水源。一般每天仅交换池水的1/10-1/7。主要依靠浮游蓝藻和水车或增氧机增氧,以改善水质。其优点是建池成本低、耗电省。缺点是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000-2000千克。

鳗鱼怎么养?鳗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鳗鱼,又名白鳝鱼、河鳗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鳗鱼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公认的保健食品,具有补钙的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好的养殖价值。那么,鳗鱼怎么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鳗鱼的网箱养殖技术,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鳗鱼的网箱养殖技术

1.水质环境:选择水面开阔、水质良好、风速较小,且低潮时水深能保持4米以上的河口附近海域设置网箱为宜,要求水温范围在8℃-30℃,海流速度1米/秒以下,以流速0.5米/秒的水域为最好。

2.网箱规格:鳗鱼海水养殖采用3米3米3米或6米3米3米的无接缝网片网箱为宜,网目规格为养黑仔鳗、幼鳗0.5厘米,养成鳗0.8厘米,在网箱内放置1米0.5米1米的多层网架为鳗鱼休息台,网箱敞口留置15厘米的防逃网檐,以防鳗鱼水紧时逃跑。

3.苗种投放:放养鳗鱼以幼鳗最好,其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入150尾,若无幼鳗而投放黑仔鳗,则密度为每平方米放500尾,鳗苗投放前应先用药浴消毒,以防染病。

4.水质管理:鳗鱼养殖的水质管理特别重要,要求海水比重为1.01-1.02,溶解氧为每生5毫克以上,pH值7-8.5。近年有些水产养殖场使用中日合作生产的微生物制剂EM原露,调节水质、浸拌饲料、预防鱼病等取得了成功经验,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5.投喂饲料:饲喂鳗鱼应做到四定。①定时。除初春和冬季于每天晚上8时投喂1次饲料外,其余时间均于每天早上5时和晚上8时各投喂1次;②定位。投喂在固定设置的饵料台上;③定质。投喂加入鳗鱼特用多种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④定量。日粮总量以鳗鱼体重总量的百分比计算,成鳗期为15%,幼鳗期为3%,黑仔鳗期5%左右,高温、越冬期为0.5%-1%。

6.及时分箱:鳗鱼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后密度大增,个体差异也更悬殊,必须及时筛选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筛选分箱过程中操作要小心细致,避免擦伤鱼体,预防感染,并且进行药浴消毒。

7.更换网箱:为保持网箱清洁卫生,预防疾病和保障水体交换畅通无阻,应及时更换网箱,夏秋两季每10天更换1次,初春和冬天每50天更换1次,换下来的网相应马上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8.日常管理:对网箱实行分组管理,每天检测水质,做好气象、水温、pH值、投饵、防治疾病等详情记录,观察鳗鱼摄食、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小编结语】鳗鱼适宜在PH值7-8的水质里生长,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鳗鱼的网箱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常见问题】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是怎么样的?

【常见问题】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21%,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减少。人工养殖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养殖区域在省内外迅速发展。为了规范泥鳅无公害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泥鳅的养殖技术,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tus)无公害养殖的环境要求、鳅苗培育、鳅种培育、食用鳅饲养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泥鳅的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环境要求

3.1场地选择

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没有污染源。养殖池环境和底质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水质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

3.3养殖池

应选择或建造条件良好的池塘,以水泥池或三合土池为好,水泥池底部要求铺有15cm~20cm的壤土为佳,土池底质不宜为沙质土,池塘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围造,池壁高80cm~100cm,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尼龙筛绢围住,筛绢网目为0.15mm(20目)。

4鳅苗培育

4.1池塘清整消毒

鳅苗下池前10d~15d,进行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检查有无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cm~10cm时,每667M2用生石灰量75kg~150kg(加水溶化,趁热全池泼洒)。如果池水无法排干,用20mg/L的漂白粉用量进行清塘(将漂白粉加水溶化后,立即遍洒全池)。清塘后一个星期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过滤。

4.2饵料培养

4.2.1豆浆培育法。

鳅苗下塘后,每天须泼洒2次豆浆(每1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5kg左右)。下塘5天后,每天的黄豆用量可增加至每100m2水面共需干黄豆0.75kg左右。泼浆时间为上午8时~9时、下午4时~5时各一次。

4.2.2肥水培育法。

施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最好是鸡鸭粪,用量为每667m2用100kg~200kg。水色以黄绿色为宜。肥料使用应符合NY/T394的规定。

4.3鳅苗放养

4.3.1鳅苗来源

来源于国家级、省级良种场或专业性鱼类繁育场。外购鳅苗应检疫合格。

4.3.2放养

鳅苗放养前,须先在同池网箱中内暂养半天,并喂1只~2只蛋黄浆。向网箱内放入鳅苗时,温差不超过3℃,并须在网箱的上风头轻轻放入。经过暂养的鳅苗方可放入池塘,以提高放养的成活率。放养密度为750尾/m2~1000尾/m2。有半流水条件的(如孵化池、孵化槽等)可放养1500尾/m2~2000尾/m2。

4.4水质管理

鳅苗下塘时,池水以50cm为宜。鳅苗经过若干天饲养后,应适当加注新水,提高池塘水位。注水的数量和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隔1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5cm左右。保持透明度20cm~30cm.

4.5日常管理

鳅苗培育期间,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一次巡塘应在凌晨。如发现鳅苗群集在水池侧壁下部,并沿侧壁游到中上层(很少游到水面),这是池中缺氧的信号,应立即换水。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鳅苗活动的情况、勤除池埂杂草;傍晚查水质,并作记录。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和蛙,经常检查有无鱼病。

5鳅种培育

5.1培育池准备

5.1.1清塘消毒

清塘消毒同4.1。

5.1.2饵料培养

鳅种培育应采用肥水培育的方法。在饲养期间,可用麻袋或饲料袋装上有机肥,浸于池中作为追肥。有机肥的用量为0.5kg/m2左右。

5.2鳅种放养

5.2.1鳅种质量

放养的夏花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3cm以上。外购泥鳅夏花应检疫合格。

5.2.2放养

基肥施放后7天即可放养。一般放养密度为200尾/m2~300尾/m2泥鳅夏花,还可少量放养滤食性鱼类,如鲢、鳙。有流水条件的,放养密度可加倍。

5.3饲养管理

5.3.1饲料

除用施肥的方法增加天然饵料外,还应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酱油粕等植物性饲料,以促进泥鳅生长。

在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完全过度到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30%,配合饲料安全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原料的比例为3:2,用豆饼、菜饼、鱼粉(或蚕蛹粉)和血粉配成。水温升高到25℃以上,饲料中动物性原料可提高到80%。

5.3.2投饲量

水温25℃以下时,饲料的日投量为鱼体重的2%~5%;25℃~30℃为5%~10%;30℃以上,则不喂或少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喂30%、下午喂70%。经常观察泥鳅

吃食情况,以1h~2h内吃完为好。另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5.3.3投饲方法

将饵料搅拌成软块状,投放到离池底3cm~5cm处的食台上。切忌散投。

5.3.4日常管理

经常清除池边杂草,检查防逃设施有无损坏,发现漏洞及时抢修。每日观察泥鳅吃食情况及活动情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定期测量池水透明度,通过加注新水或施追肥调节,保持透明度15cm~25cm。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成5mg/L~lOmg/L的浓度。

6食用鳅饲养

6.1池塘养殖

6.1.1养殖池准备

选择面积为667m2~2000m2的池塘,在食场上搭一个遮阴棚。清塘消毒、饵料培养同5.1。

6.1.2鳅种放养

放养规格为5cm以上,要求大小整齐、行动活泼、体质强壮、无病无畸形。放养量为放0.75万尾/100m2~1.0万尾/100m2。放养前用4%~5%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15℃时,浸洗20min~30min。

6.1.3水质管理

池水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以20cm~25cm为宜,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2mg/L以下时,要及时注入新水。定期泼洒浓度为5mg/L~lOmg/L的生石灰,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

6.1.4饲养管理

6.1.4.1饲料种类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泥鳅的饲料组成与水温有关,25℃以下以植物性饲料为主,25℃以上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养殖时除了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应投喂鱼粉、动物肝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及谷物、米糠、大豆粉、麸皮、蔬菜、豆腐渣等植物性饲料。

6.1.4.2投饲量

泥鳅通常在水温15℃时开始摄食,摄食量为鱼体重的2%。当水温达到20℃~28℃时,投饵量增至鱼体重的10%~15%。一天分三次投喂。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减少。

6.1.4.3投饲方法

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的粘性饵,置于盘中沉到离池底3cm~5cm处的食台上

6.1.5日常管理

做好巡塘工作。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密切注意池水的水色变化和泥鳅的活动情况;及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摄食状况;防止逃逸。

6.2稻田养殖

6.2.1稻田选择

选择弱酸性,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田埂高出稻田水面20cm30cm,或设置高出水面20cm~30cm的围墙,或在田四周加插石板、木板等,以防泥鳅潜逃。进出口要设拦网。在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和鱼坑,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

6.2.2天然饵料培养

在沟、溜内施放鸡、牛、猪粪等肥料,让其大量繁殖天然浮游生物,以后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追肥。

6.2.3放养

在放养时间上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养。一般在早、中稻插秧后10天左右,再放夏花或鳅种。规格为3cm米左右的夏花,5厘米左右的鳅种,放养量为2万尾/667m2~3万尾/667m2,放养量为2万尾/667m2。

6.2.4投饲管理

养殖泥鳅不影响稻田正常施肥。饲料可以投喂鱼粉、豆饼粉、玉米粉、麦麸、米糠、畜禽加工下脚料等,可将饲料加水捏成团投喂;鳅种放养第一周先不用投饵。一周后,每隔3d~4d喂一次。开始投喂时,饵料撤在鱼沟和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范围,集中在鱼沟内投喂;一个月后,泥鳅正常吃食时,每天喂2次:日投喂量占鱼总重量的3%~8%,每次投喂的饲料量,以两小时内吃完为宜。超过两小时应减少投喂量。

当天然饵料不足时,要投喂鱼粉、动物肝脏、鱼类废弃物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蔬菜等植物性饵料。

6.2.5日常管理

降雨量大时,将田内过量的水及时排出,以防泥鳅逃逸。经常整修加固田埂。注意检查进排水田拦鱼设施,有损坏要及时修补。当水温超过30℃时,要经常换清水,并增加水的深度,严防被农药污染的水入田。如泥鳅时常游到水面换气或在水面游动,表明要注入新水,停止施肥。

在养鳅稻田防病治虫时,要正确选用对症农药,掌握放药浓度、时间和方法,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量将药液喷在稻叶上,放药后及时换水。

6.2.6收获时间

在当年年底至第二年6月前捕获。

7病害防治

7.1病害预防

病害预防常采取以下措施:

――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清整消毒;

――鳅苗(种)放养前严格消毒;

――控制水质,投喂新鲜饲料;

――经常使用有益微生物。小编汤姆为探索泥鳅养殖规范的你整理了《无公害泥鳅养殖技术规范》一文。

鳗鱼投喂技术 鳗鱼饲料详解


【常见问题】鳗鱼投喂有什么技术要点?可否为我们解读下鳗鱼饲料

【专家解答】

1鳗鱼饲料

1.1鳗鱼饲料的主要原料及稳定性

鳗鱼饲料中主要原料是鱼粉和а-淀粉;要求鱼粉新鲜、蛋白质高、组胺和挥发性盐基氮低等,同时鱼粉质量要稳定,保持生产的每批鳗鱼饲料的品质和味道相对一致;要求а-淀粉不但粘性高,还需与鱼粉配合度好,保证鳗鱼饲料粘弹性好。

1.2鳗鱼饲料中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鳗鱼饲料要求高蛋白和高脂肪;在高密度的鳗鱼养殖过程中,要靠高的投喂率促进鳗鱼的生长,就需要添加一些助营养物消化和抗压的添加剂,如酶类(蛋白酶、脂肪酶)、促脂肪消化吸收的卵磷酯、胆碱、胆汁酸等和维生素等。

1.2.1鳗鱼配合饲料的选购要把握以下几点:

1.2.2眼看:饲料色泽一致,颜色偏白,生产日期短;

1.2.3手摸捏:可感觉细度、均匀度和水份含量,鳗鱼饲料要求细度达100目;

1.2.4鼻嗅;具香腥味、无臭腥味、霉味等;

1.2.5口尝:具甜味,说明原料新鲜;

1.2.6拌料:将饲料与水按1:1.2拌成団状,团块整齐、外表光滑、不粘手与工具、粘弹性好。

2鳗鱼饲料的投喂技术

2.1搅拌机

目前鳗鱼饲料搅拌机有两类,即卧式搅拌机和立式搅拌机,选择立式搅拌机拌出的鳗鱼饲料均匀、团块整齐、外表光滑、粘弹性好。

2.2拌料技术

2.2.1加水比例:

鳗鱼配合饲料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2~1.5,鳗鱼越小摄食的饲料团需越软,饲料中加水比例越大。拌料时要按预先设定的水比例一次性加足水,决不能一开始加少了,之后边加水边搅拌,这样会破坏粘弹性。

2.2.2搅拌时间:

拌料时要一边拌一边用手或割刀将料团按下压平,要求连续搅拌4~5min才能达到鳗鱼所需的粘弹性。拌料时间不足,弹性差,会粘到搅拌机、割刀、装料桶、料盘和手,甚至会粘到鳗鱼的嘴,使鳗鱼摄食不良,且残饵多;建议在拌料房明显处挂一个石英钟以方便掌握时间。

2.2.3饲料拌好即刻投喂:

鳗鱼饲料中的粘性主要靠а-淀粉,而а-淀粉在鳗鱼饲料拌成团块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弹性会逐渐变差;因此,饲料拌好后应尽快投喂;同时,需将鳗鱼驯化在不超过20min内吃完,一般从拌出到饲料吃完不超过30min;吃不完的饲料即刻捞出,否则会产生较多残饵。

2.3鳗鱼饲料补充营养物

一方面由于鳗鱼饲料加工技术的缺陷,或贮藏时间长与不当,造成饲料中营养缺乏,如脂肪偏低、维生素等营养物损失。另一方面在鳗鱼养殖过程中,根据养殖环境的变化和鳗鱼本身的状况适时补充一些营养性或保健的添加物,以增强鳗鱼的体质和免疫力,预防疾病。

2.3.1添加油脂:

鳗鱼营养要求高蛋白和高脂肪,鳗鱼需求的脂肪最高可达20%;但由于加工技术的缺陷,目前鳗鱼饲料中脂肪含量仅6%~7%,远远达不到鳗鱼的营养需求。因此,在鳗鱼饲料中一定要添加脂肪。据研究,鳗鱼需要的脂肪中包含3和6不饱和脂肪酸。在鱼油中主要含3不饱和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6不饱和脂肪酸多,而鳗鱼饲料中的脂肪大多来自鱼油,因此,在投喂时以添加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等)为主,添加量约3%~12%,需从投喂颤蚓(丝蚯蚓或红虫)转成配合饲料后就开始逐渐添加,否则鳗鱼因不适应高脂肪而消化不良会产生肠炎。笔者见证某品牌鳗鱼饲料在闽南地区因在养殖过程中添加了3%~5%油脂,鳗鱼的饲料转化率达75%左右,而在闽北地区喂养时无添加油脂,鳗鱼饲料转化率仅50%左右,两者相差25%。这是典型的脂肪节约蛋白质效应。

2.3.2添加维生素:

鳗鱼饲料为粉状,贮藏时间长和不当,维生素会损失。而维生素是鳗鱼营养和抗环境应激的重要营养物。如在下列情况可考虑补充喂养混合维生素、或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养殖密度过高,夏季饲料购买时间超过1个月,在搬移动或选别前,杀虫或生病喂药之后,天气异常(高温季节、温差变化大时、闷热或暴雨时、刮风等)。另外,如添加油脂多,需补充胆碱,以促进脂肪消化,而胆碱因碱性太强,在饲料中添加过多会破坏其他维生素,可考虑改添加甜菜碱或肉碱。

2.3.3添加保健药物:

鳗鱼饲料中是以约25%的а-淀粉作为粘合剂,而鱼虾对а-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能力较差,主要转化为脂肪,造成鳗鱼产生脂肪肝;另外,鳗鱼饲料中的蛋白质高,如代谢不良会产生有毒的代谢物,而鳗鱼饲料中主要以鱼粉作为蛋白源,特别是红鱼粉中的组胺,在鳗鱼体内产生毒副作用,而首先受伤害的是肝脏。因此,在鳗鱼摄食量多和高温季节,饲料中必须添加保肝利胆的保健药物。

2.4投喂次数

据研究,日投喂2~6次对鳗鱼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对鳗鱼生长的均匀度即大小有影响。因此建议:在白仔鳗和黑仔鳗阶段日投喂3次,在幼鳗和成鳗阶段日投喂2次。但在高温(30℃以上)时和在低温(15℃以下)时日投喂1次即可,分别在凌晨2~4h气温最低时和下午2~4h气温最高时进行投喂。

2.5控料技术

鳗鱼饲料的投喂量的实践和研究已较成熟,一般白仔鳗和黑仔鳗阶段投喂量控制在3%~5%,幼鳗和成鳗阶段投喂量控制在1.2%~2.5%。由于酶的作用,水温低时,鳗鱼自然吃不多,但随着水温越高,鳗鱼摄食越好,当水温达30℃时鳗鱼仍然吃得好,此时鳗鱼处于应激状态,体内代谢紊乱,造成残饵、粪便和代谢有毒物质多,水质易恶化,鳗鱼体质变弱,容易爆发疾病。因此,在下列情况应减少饲料投喂量:鳗鱼生病时,水质恶化时,消毒下药时,水体缺氧时,鳗鱼搬移动时,鳗鱼饥饿过长,天气异常(闷热,雷阵雨,温差大等)。特别是在夏季高温(30℃以上)时,一定要至少减少投喂量40%~50%,尤其是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

3投喂低档饲料的影响

3.1饲料效率低,鳗鱼生长期延长、病害增多、成本反而增高;

3.2低档饲料多来自小厂或自配料:原料来源不稳定,造成配方变化大,生产出每批次饲料的品质和味道会不同,导致鳗鱼需再摄食驯化,影响生长;

3.3低档饲料一般粘弹性差,残饵和粪便多,水质易恶化,容易爆发疾病;

3.4鳗鱼摄食低档饲料体色差,肉质不好,会影响卖价。

【小编点评】养殖鳗鱼需选购优质﹑稳定的专业生产的鳗鱼配合饲料。从水产饲料发展至今,鳗鱼饲料的配方及配制技术已基本成熟,饲料原料齐全,选购也方便。目前,影响鳗鱼配合饲料质量主要是原料品质的把握、配方中原料的稳定性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饲料投喂技术的你整理了《鳗鱼投喂技术鳗鱼饲料详解》一文。

鳗鱼生态养殖技术问答 鳗鱼可控生态养殖


【常见问题】鳗鱼可控生态养殖有哪些常见问题?

【专家解答】 1、什么是鳗鱼可控生态养殖?

答:当人们谈到生态养殖时,大多会理解为一种简单、天然、粗放、低产、低效的养殖方式。然而,当增加可控二字时,以上理解则是完全错误的。可控生态养殖是一种集约化、高效率的精养殖模式,具有健康安全、经济实用、节能减排、高效环保等特点。

鳗鱼可控生态养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人为有意识地改变现有鳗鱼养殖设施,尽可能地调控和营造更加适合鳗鱼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利用生物相互抑制的原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或不用药;通过控温和保温减少因气候变化对鳗鱼养殖造成的影响,大大缩短生长周期,提高饲料效率;通过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节约大量能源,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适度光照和增氧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活力;通过物理方法处理鳗鱼粪便控制生物消化平衡,保持微生态的自净能力。通过这些措施,使水体生态系统超越自然,按照我们的愿望高效地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鳗鱼。

2、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要保温?

答:鳗鱼是变温动物,其生长、代谢效率均取决于养殖水体温度,当温度适宜时(欧鳗25℃左右,日本鳗27℃左右),其体内代谢旺盛,对食物消化和吸收效率最高,生长速度最快。温度过高或过低,鳗鱼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影响,生长相对较慢。在鳗鱼养殖中建造温棚、安装加温和控温系统,保持鳗鱼最适生长温度,不但有利于鳗鱼生长,也有利于各种浮游生物和细菌等微生物的繁衍,保持水体中微生态平衡。同时,搭建温棚可以适当采光以满足水体中光合浮游植物的生长需要,有效消耗水中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温棚还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体温度保持相对恒定,使鳗鱼养殖基本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要加装增氧系统?

答:可控生态养殖与传统工厂化养殖不同,养殖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分解性微生物。在阴天和夜间,特别是后半夜,养殖水体中的所有生物降低或停止光合作用,而相对呼吸作用耗氧量大大增加,有可能造成水体短时缺氧,对鳗鱼健康造成威胁,这是可控生态养殖的瓶颈问题。若此时不增加水中溶氧,最容易发生鳗鱼浮头缺氧死亡、水质急剧恶化等后果。因此,有必要在鳗鱼养殖池中加装增氧设施,及时给养殖水体增加溶氧,突破每一天可能发生短时缺氧的瓶颈。通过加强增氧还可有效保持水中微生物的高消化能力,可大大提高水体中鳗鱼养殖密度,从而获得单位面积的相对高产,提高生产效率。

4、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要避免大量换水?

答:大量换水几乎是我国工厂化水产精养模式的专利,由于养殖密度较高,水质容易恶化,不得不采取大量换水的方式,常常是日换水量达数倍,甚至十多倍。如此大换水养殖,造成水体中浮游生物和分解性微生物极少。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鱼长期生活在清水环境里,近似于人类生活在没有植被和湿地的沙漠里,生存环境是十分恶劣的。大换水造成的清水养鱼的害处很多,如:

A.养殖水体中鱼类排出的粪便,因缺乏浮游生物和分解性微生物,不能及时被分解而大量积累;

B.水体中溶解氧因养殖生物呼吸作用不断消耗,同时又缺少光合作用补充,容易导致水中溶解氧迅速减少;

C.水霉菌等有害病菌和鳗鱼常见寄生虫(如小瓜虫、拟指环虫、车轮虫等)最容易在这种单调的清水系统中先于藻类等光合浮游生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容易造成鱼类暴发性疾病;

D.养殖过程中频繁换水,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每次换进的新水对于鱼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环境,造成鱼类经常处于条件应激状态,严重影响其摄食和生长;

E.大量换水造成养殖水温不容易恒定,不但造成鱼类应激,还造成加温耗能加大,生产成本提高;

F.因频繁换水而经常通过水源带来病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大大增加了鱼类发病的几率;

G.鱼类在清水中没有安全感,容易受环境影响应激,摄食效率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细数大换水这些弊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模式不采用大量换水的道理。可控生态养殖讲究的就象人们常说的养鱼先养水,所谓养水,是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换水甚至不换水,在养殖水体中有意培养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分解性微生物等,让水体构成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让各种微生物高效地消化鱼类产生的粪便和水体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为鱼类营造一个平衡、稳定的良好生态环境,能有效避免因清水养鱼造成的种种弊端。

5、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不能使用水体消毒剂等药物?

答:可控生态养殖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环节是在养殖水体中培养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和分解性微生物,有时也要在养殖水体中加入益生菌,其目的是通过水体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质自净,同时抑制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的暴发,保护鱼类安全。如果养殖过程中使用水体消毒剂、抗生素或杀虫药物,将导致各种微生物大量死亡,使精心建立的水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甚至崩溃。而当水中生态系统失衡,水体中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总是捷足先登大量繁殖,继而引发病虫害。滥用药物将陷入用药~换水~疾病~用药的恶性循环中,鱼类常发生药物诱发性多种疾病,并可能造成鱼类中药物残留超标的风险。可控生态养殖需要一个稳定的多样性生物系统,任何药物的使用都有可能使该系统受到破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6、为什么饲料配方对可控生态养殖有影响?

答:可控生态养殖系统中微生物的消化能力与鱼类粪便排放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粪便排放过多,将造成微生态失衡,产生不良影响。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鱼类粪便中的营养物质含量。鳗鱼长期摄取营养配方不合理的饲料,会造成其本身健康状况不佳,进而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率,增加生态系统负担,同时降低鱼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鳗鱼饲料中若添加抗生素,将杀死鳗鱼肠道中的有益菌群,也会影响鳗鱼的消化吸收能力。选择良好的饲料配方有利于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在饲料配方中添加发酵豆粕或其他活性发酵产物,对培养鳗鱼肠道有益菌群,帮助鳗鱼消化吸收十分有利。

7、为什么可控生态养殖需要合理密度?

答:在可控生态养殖系统中,鱼类产生的粪便主要依靠水中微生物及时进行消化,而水体生态系统对鱼类粪便的消化能力是有极限的,养殖密度过高,所产生的粪便有可能会超出生态系统的消化能力,生态平衡将被打破,水质将恶化。为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控制适当的养殖密度非常关键,经初步试验表明,在不换水、不排污、保持温度相对恒定的条件下,幼鳗培育密度500~800尾/平方米是可行的;成鳗养殖在不换水、不排污的条件下,放养密度可达6~8千克/平方米。

8、可控生态养殖模式如何实现更高密度养殖?

答:在可控生态养殖模式中,实现更高密度养殖的关键是如何突破水体生态系统对粪便的消化极限,这也是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微生物消化的极限是不可以突破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采用物理方法将水体中部分鱼类粪便分离出来,减轻微生物的负担,实现人工控制下的平衡,这是可控生态养殖的一个关键环节。具体分离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如微粒过滤法、人工湿地过滤法、气旋发泡分离法等。人工分离鱼类粪便效率越高,则可放养的密度越高。

【小编补充】常规集约化的鳗鱼养殖依靠大量换水和药物防治病害,严重制约鳗鱼业的生存和发展。鳗鱼可控生态养殖技术,不仅节水节能,还能减少用药或不用药,是可行的鳗鱼养殖新技术。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可控生态养殖的你整理了《鳗鱼生态养殖技术问答鳗鱼可控生态养殖》一文。

土池养殖鳗鱼的技术


鳗鱼又名白鳝、白鳅等,是淡水养殖的名贵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药用功效。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即使在溶氧很少、其他鱼类不能生活的水域内也能正常生活,人工养殖技术要求不高,饲料来源也广。近年来,养殖户大量在土池中进行鳗鱼养殖,均获得高产高效。早春投放鳗种,秋末冬初即可上市,一般每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现将鳗鱼土池高产高效养殖决窍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与消毒

养殖鳗鱼的土池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面积不宜过大,在土池的四周种植0.8米~1米宽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等,并用篱笆或网片围栏,这样既可防止鳗鱼外逃,又可遮阴,利于其生长。

放养前应挖除土地内过多的淤泥,平整池底,修好池埂和进、排水口,在鳗种下池前10天~15天每1000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125公斤清池消毒,彻底杀死野杂鱼和敌害生物。然后在鳗种下池前5天~7天注水0.6米~0.7米深,进水口用60目筛子过滤。最后施基肥,一般每1000平方米泼施腐熟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待水呈淡绿色或黄褐色后再放鳗种,使其下池后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饵料。15天左右将池水加深至1.5米。

二、鳗种处理与投放

鳗鱼生长的适温为20℃~28℃,水温在12℃时开始摄食,因此投放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投放前,先将鳗种包装袋放入水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以适应水温,袋内外温差小于5℃时才能拆袋,然后用小水盆向袋内倒入2盆~3盆池水,使鳗种从高溶氧状态逐步适应低溶氧状态。同时,投放前还应进行鳗种消毒,每50公斤水用食盐0.75公斤~1公斤浸洗鳗种15分钟~20分钟。

投放的鳗种要求体色青灰、肌肤丰润、富有弹性、游泳活跃,同池鳗种规格要整齐一致,否则因鳗鱼间的相互争食会影响到个体弱者的摄食。放养密度一般为每1000平方米可投放4000尾~5000尾20克左右的鳗鱼;50克左右的可投3000尾~4000尾;100克左右的可投放2000尾~3000尾。同时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混养鳙鱼50尾、鲢鱼30尾、罗非鱼200尾,一方面可滤食浮游生物,食净鳗鱼排泄的粪便,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增加鱼产量。

三、饲料种类与投喂

鳗鱼人工养殖主要依靠专用配合饲料(市上有售),并在每50公斤专用饲料中添加多维素(维生素a、b、c、e)50克~60克、鱼肝油1.5公斤~2公斤(水温在20℃以下或35℃以上应停供鱼肝油)。幼鳗适当少加,成鳗多加。若暂时缺少专用饲料,可用小杂鱼、畜禽内脏、蚕蛹等动物性饲料绞碎拌面粉代用,其粗蛋白质含量必须在40%以上。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贪食。投喂时要实行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质:即保证饲料的质量。调制好的饲料要软硬适度(加水量为1.2倍~1.3倍),新鲜洁净,不能变质腐败。定量:即投喂量要根据鳗鱼的规格、摄食、消化及天气、水温、水质状况适量投。一般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定时:即鱼体规格小、密度大,每日上午8时、下午4时左右各投喂1次;鳗鱼规格在100克以上,每日上午8时~9时投喂1次即可。定位:即饲料投放在固定食台上,每1000平方米土池可设置2个~3个食台。

四、日常管理与防病

每天早晚巡池,观察鳗鱼活动与摄食状况,雨后检查排水口等,防止逃鱼。平时每10天~15天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天~7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同时注意使ph值在7~8.5之间,ph值过高时应换入新水,过低则每1000平方米用15公斤~20公斤生石灰调节。

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常见问题】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是怎么样的? 【常见问题】农业部发布的NY/T5059-2001无公害食品对虾养殖技术规范规定了对虾苗种培育、养成和病害防治技术,适用于我国主要的养殖对虾。

一、苗种培育1培育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培育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用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使用。2培育池:以水泥池为宜,面积10~50平方米,排灌、控温、增氧、控光设施齐备。春末夏初季节,还可在养虾池中采用网箱培育。3培育密度:仔虾培育密度以(10~20)104尾/立方米为宜。4培育管理:①水质,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使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保持冲气增氧,及时吸除残饵、污物。②投饲,所用饲料应符合NY5072的要求。饲料大小适口,以微颗粒配合饲料为宜,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5%~15%,生物饵料日投喂率为30%~70%,每日投喂4~8次。③病害防治,对培养用水进行过滤、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5苗种出池:水泥池培育采取虹吸排水,然后开启排水孔排水,集苗出池。中国对虾苗种应符合GB/T151012的要求,其他对虾参照GB/T151012执行。苗种出池进行检疫,应是无特异性病原(SPF)的健康虾苗。

二、养成设施1选址:无污染的泥质或砂质荒滩、盐碱地及适于养殖的沿海地区均可。2水环境:海水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养成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要求。养殖取水区潮流应通畅。3设施:①养成池。滩涂大面积养虾池,长方形,面积1~7公顷,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略倾斜,比降02%左右,做到池底积水可排干。养成池底不漏水,必要时加防渗漏材料。养成池相对两端设进、排水设施。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分为泥砂质池塘和水泥池,面积01~1公顷,方形或圆形,池水深15~25米,池中央设排污孔。②养成池配套设施。在潮间带建虾池,需修建防浪主堤。主堤应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一般情况下堤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潮位1米以上,堤顶宽度应在6米以上,迎海面坡度宜为1∶3~5,内坡度宜为1∶2~3。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1/3以上。采用循环用水方式,养成池的水排出后,应先进入处理池,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进入蓄水池。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成后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后,方可排放。在集中的对虾养成区,需要建设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成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一定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厘米以上。对高密度精养和蓄水养殖的养虾方式,应配备增氧设备,土池可用增氧机,水泥池可用冲气泵和鼓风机。在滩涂蟹类比较多的地区,应在养成池堤围置30~40厘米高而光滑的塑料膜或薄板防蟹隔离墙。

三、准备工作1清污整池:收虾之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净,封闸晒池,维修堤坝、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污物杂物,特别要清除杂藻。沉积物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反复冲洗,促进有机物分解排出。不得直接将池中污泥搅起,直接冲入海中。2消毒除害:清污整池之后,应清除对虾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源的中间宿主。常用生石灰进行清池除害,将池水排至30~40厘米后,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000公斤/公顷左右。3纳水繁殖基础饵料:清污整池消毒结束1~2天后,可开始纳水,培养基础生物饵料。4肥料使用:肥料使用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应平衡施肥,提倡使用优质有机肥。施用肥料结构中,有机肥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②应控制肥料使用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在40毫克/升以下;③不得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有机肥应经过充分发酵方可使用。

四、放苗要点1放苗环境:放苗时,池水深为60~80厘米,池水透明度达40厘米左右。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2苗种规格:南美白对虾苗07厘米以上,中国对虾苗1厘米以上,斑节对虾苗13~15厘米以上。3放苗密度:滩涂大面积养虾池,放苗密度以(6~10)104尾/公顷为宜;高密度精养方式的养殖池,放苗密度以(25~50)104尾/公顷为宜。4水温:放养中国对虾苗水温应达14℃以上,放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苗水温应在22℃以上。5盐度:池水盐度应在1~32。虾苗培养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水盐度差应小于5,池水盐度相差大于5时,可通过驯化虾苗使之适应盐度的变化,通常24小时内逐渐过渡的盐度差小于10。

五、养成管理1水环境控制:①进水水质管理。放苗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清野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②水量及水交换。养成前期,每日添加水3~5厘米,直到水位达1米以上,保持水位。养成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如透明度过低(低于20厘米),或透明度较大(大于80厘米),有害的单细胞藻过量繁殖时,酌情换水,采取缓慢换水的方式,调节水质。2饲料管理:①饲料品质。配合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SC2002和NY5072的规定。②饲料投喂量。常规配合饲料日投喂率为3%~5%,鲜杂鱼日投喂率为7%~10%。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对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对虾摄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③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日投喂4次,以后随着对虾增长,投饲料量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下午以后的投喂量约占全天投喂量的60%左右。养成初期,对虾活动范围小,应全池均匀投喂。随着对虾的生长,可选择对虾经常聚集处投喂。3测定: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pH值、透明度、池水盐度等水质要素。经常检测池内浮游生物种类及数量变化,有条件者可检测氨、氮等其他水质要素的变化。每5~10天测量一次对虾生长情况。可测量对虾体长,也可测量体重,每次测量尾数应大于50尾。定期估测池内对虾尾数,室外大型养虾池,可用旋网在池内多点打网取样测定。

六、病害防治1巡池:养虾人员应每日凌晨及傍晚各巡池一次,注意清除养虾池周围的蟹类、鼠类,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死因,及时捞出病虾、死虾进行处理。观察对虾活动及分布,观察对虾摄食及饲料利用情况。2切断病原:不得纳入其他死虾池及发病虾池排出的水,不得投喂带有病原的饵料。3病原生物检测:定期对虾池中的病原生物进行检测。4药物使用: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掌握以下原则:①使用的渔药应三证(渔药登记证、渔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②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建议使用生态制剂。不得使用含有有机磷等剧毒农药清池消毒。

七、养成收获采取排水收虾的方法,也可使用定置的陷网或专用的电网捕捞。小编汤姆为探索无公害对虾养殖的你整理了《无公害对虾养殖技术规范》一文。

鳗鱼养殖:鳗鱼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蛋白质非常的丰富,近两年市场价格稳定,养殖户养殖鳗鱼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那么鳗鱼放养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1.正确选择优质鳗种:放养优质鳗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优质鳗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①规格整齐,无杂苗;②鳗种的丰满度大,体表光滑,背部墨蓝,腹部洁白;③无病害,无外伤,活动和摄食能力强;④当年养成的鳗种质量最好。

2.鳗种下池:长途运输的种苗,为了运输安全,在包装起运前经过停食筛选暂养和包装时的降温充氧等各项技术操作,鳗种消耗了一定的体能,经过10小时左右的运输到达目的地。有两种情况:一是包装袋温度仍低于塘中水温,袋内溶氧仍很充足,鳗鱼仍处于半休眠状态,这时下池应创造条件给予适当的复苏时间和适应过程,首先在阳光直射不到的情况下,将包装袋放入塘边网箱中浸泡20~30分钟,待温差小于5℃时,解开包装袋,向包装袋中加入2~3盆塘水,然后慢慢地将鳗苗倒入网箱,观察1~2小时后下池。另一种情况,鳗鱼到达目的地后,由于袋内气温较高,氧气消耗较大,鳗鱼处于缺氧窒息状态,这时应立即解开氧气袋,在塘边铺上网箱,将鳗苗倒在网上,用池水慢慢冲洗,利用鳗鱼皮肤呼吸的特性,使鳗鱼慢慢苏醒游入塘中。

鳗种下池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操作,因为鳗种在包装袋中开始处于一种高氧状态,随着运输的进行,袋中溶氧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逐渐增加,鳗鱼又处于一种缺氧甚至轻度中毒状态,因此操作不慎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如果鳗种是短途运输,则下塘前只要进行消毒后就可直接下池。

3.鳗种下池的消毒:为使鳗种能健康成长,下池前必须进行认真严格的消毒工作,以杀灭鳗种可能携带的病原。如果鳗种下池前体质许可,可进行水体高浓度、短时间浸泡,用药为:①1.5%~3%食盐溶液浸洗15~30分钟;②25毫克/升土霉素药液浸洗5~10分钟;③50毫克/升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0~15分钟;④4毫克/升敌百虫溶液浸洗10~15分钟。如鳗种体质差,可先下塘,待鱼体质恢复后,用20~30毫克/升福尔马林和2~45毫克/升土霉素进行药浴处理,方法为将药物化水全池泼洒,要注意用药后换水。同时开食后投喂一个疗程药饵。

4.鳗种放养密度:投放鳗种的密度依各种条件而定,主要根据养鳗场投苗计划、现存池鳗鱼和总水面,同时考虑技术、水质等条件,原则是宁稀勿密。放养密度参考如下:鳗种规格20~10克/尾,每亩放养5000~7000尾,鳗种规格40~20克/尾,每亩放养4000~5000尾,鳗种规格80~40克/尾,每亩放养2500~4000尾,鳗种规格100克/尾,每亩放养2000~3000尾。

总结:养殖鳗鱼,在放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鳗种规格质量,这样才能提高鳗鱼成活率,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益。

鳗鱼养殖条件


养殖场地:鳗鱼养殖应选择交通方便、没有污染、水源充足、电力便利的地区建池,面积在50亩左右,配备好各项系统与设备即可。水质要求:适宜生长的水温在25-28℃,水质呈微酸性,富含氧气即可。饵料要求:鳗鱼是肉食性鱼类,应饲喂小鱼、蚯蚓、小型昆虫、加工型饵料等等。

一、养殖场地

养殖鳗鱼之前应选择一个适宜的养殖场地,应选在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方便、电力便利的地方,规格最少应在50亩左右,然后将鳗鱼池规划好,另外,养殖场还需要配制排水系统、注水系统,增氧机、升温与降温系统等设备。

二、水质要求

1、在养殖鳗鱼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好水温与水质,一般鳗鱼适宜在25-28℃的水温环境下生长,最低温度不低于15℃,最高不高于30度。

2、鳗鱼在微酸性水质中生长,更有利于促进鳗鱼快速生长,鳗鱼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氧气,水体氧气含量在每升12毫克为宜,水体应含有一定比例的铁元素、钙元素、氨气、硫化氢、硝酸盐等元素,元素含量过多或多少,都会影响鳗鱼的正常生长。

三、饵料要求

1、鳗鱼养殖时,对饵料是有一定要求的,因为鳗鱼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2、一般鳗鱼养殖可以饲喂小型的昆虫、小鱼、蚯蚓等饲料,另外也可以饲喂加工型饵料,其实就是将动物饲料加工成颗粒或粉状,还可以将人工养殖的新鲜鱼类经过绞碎之后进行饲喂。

四、鳗鱼的养殖模式

1、露天止水式养殖

养殖鳗鱼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露天止水式养殖,主要原因是养殖成本比较低,首先应选择水源充足的地带修建露天养殖池,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水质管理,为了满足鳗鱼的生长条件,每天需换水,同时还需人工补充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2、土池养殖

土池养殖是最传统的一种养殖模式,其实就是池塘养殖,唯一不同点是池底不需要水泥修葺,就是土壤,首先应选在水源充足,向阳的地区修建土池,然后配备排灌系统,在周围围好铁丝网,做好防逃措施即可。

3、温流水养殖

现在比较先进的养殖模式就是温流水养殖,在养殖时,最主要的就是供水与控水,在养殖时应将水温控制在27℃左右,让水不断流动,形成一种自流活水。

鳗鱼怎么养 鳗鱼的养殖方法


【常见问题】鳗鱼怎么养?

【专家解答】鳗鱼肉多刺少,营养价值高,养殖前景广,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所以养殖鳗鱼还是很好的,但是鳗鱼怎么养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与消毒。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亩左右。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池塘清整后。必须经过7~10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7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2.鳗苗的科学放养。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公斤。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

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鳗苗的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毫克/公斤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公斤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10~15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成鳗的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1~2.5亩,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当鳗鱼长到一两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一两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

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平时每10~15日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日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池塘pH值如果过低。每亩用7公斤生石灰调节。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养殖鳗鱼的方法技术了。供养殖户参考,如果能够按照鳗鱼的养殖计划将会产生不少的经济效益的,所以养殖鳗鱼科学的养殖精心的饲养一定能够更好的养殖鳗鱼。

露天和温室鳗鱼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露天和温室鳗鱼养殖技术?

【温室鳗池】温室养鳗池分白仔培育池(一级池)、鳗种培育池(二、三级池)及成鳗池。另外,配套设施有泵房配电间、仓库饲料加工间、暂养池和办公室等。

⑴池子形状:一般多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在方形的四角上土截去四小角。水深1~1.5米。池子呈八角形,这样开动增氧机时避免出现水流死角,同时池子水流转动形成向心力,易将污物集中至排污口。每个池面积以80~250平方米为宜。

⑵池子结构:池墙结构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剖面应为T型形状,上面伸出10~15厘米。白仔池深度为1米左右,鳗种池为1.2~1.5米。

⑶池底处理:池底结构的好坏对养鳗生产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池子使用不久后就会渗漏、裂缝,而且维修一般很难彻底。白仔黑仔培育池,要用砂石垫底铺平、压实后,用钢网整池浇筑,要特别注意池底边的连接。池底坡度一般为3%~4%。

【露天土池的建造】成鳗露天土池建造比较简单,一般的淡水鱼池都可养殖成鳗。面积5~10亩,水深1.5~2.0米。建造时要设立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最好能利用潮汐差,自排、自灌,节约生产成本。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养殖池建造要求的你整理了《露天和温室鳗鱼养殖技术》一文。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价值百科”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1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