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 蛋鸡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家禽和野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常为散发性,传染途径一般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以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症状;慢性型以鸡冠、肉髯水肿和关节炎为特征。该病自然潜伏期一般2~9d,常呈现败血性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但也常出现慢性或良性经过。对养鸡业危害甚大。鸭、鹅、火鸡等同样发生严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蛋鸡禽霍乱的临床症状蛋鸡禽霍乱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禽霍乱又称为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一些家禽和野禽对巴氏杆菌易感,其中在鸡群中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并且多发生在成年鸡的阶段,鸡群中生产性能好、生长发育良好的鸡更易发病,而且公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高于母鸡。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较多,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者伤口进行传播。该病可以经由排泄物、分泌物、饲料、饮水、场地、用具、动物、人、寄生虫等媒介传播,因此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率较高。该病的诱发和传播与饲养管理及饲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当饲养管理不当,鸡舍环境卫生较差、舍内温度不适宜、过于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候突变、长途运输以及患寄生虫病等都会促使该病发生和流行。虽然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夏末、秋季和冬季是该病大肆流行的季节。

2、临床症状

该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潜伏期为2~9天,其中最急性型发生于该病流行的初期,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较快或者生产性能较高的蛋鸡身上,一般在发病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常发生蛋鸡死于产蛋箱内,或者是采食和饮水时突然发生强直性抽搐而死亡。

急性型常见于发病的中后期,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较差,食欲减退,甚至不采食,呼吸急促,张嘴喘气,口鼻处有黏液,站立不稳,体温升高,可达到43~44℃。羽毛蓬乱,发生剧烈腹泻,所排泄的粪便为黄色或者绿色水样便,其中混有黏液,有的甚至会混有血液。蛋鸡在产蛋期会停止产蛋,产蛋量急剧的下降。有一些蛋鸡所产蛋壳的颜色异常,产褐壳蛋的颜色变为桔白色,并且蛋壳质量变差,表面粗糙,有碳酸钙沉积渣。

慢性型多见于该病的流行后期,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症状为精神沉郁,不愿走动,缩颈闭眼,鼻窦肿大,鼻孔内有黏性分泌物流出,呼吸不畅。常有腹泻发生,食欲下降。病鸡贫血、消瘦,关节肿大,跛行。有些病鸡的肉髯有肿胀、坏死、脱落的现象。病程较长的病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量下降,并且长期无法恢复正常。

3、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无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和慢性型病例剖检可见气管轮层出血,黏膜充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可见明显的出血点,心包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心肌和心内膜有出血点;肺充血或出血;肝肿大,质地脆弱,上面散布许多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或者有黄色的斑点;脾脏大;肾脏肿大,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肌胃黏膜有出血斑;肠黏膜充血,肠壁有瘀血斑或出血点;输卵管黏膜充血,卵巢内有坏死且已干瘪的卵子,有的卵泡爆裂;肠道出血,其中以十二指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盲肠淋巴出血。

4、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以及剖检病理变化可以作出初步的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主要方法是无菌采集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较多的革兰氏阴性、两极为椭圆形的球杆菌。用接种环取病料接种在血液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后可见无色透明的圆形、边缘整齐的灰色菌落,并在菌落的周围有溶血环。

另外,还要对该病进行药敏实验,不但可以进行诊断,还可以选择适宜的高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纸片法,实验结果可见对头孢、卡那霉素等高敏,对红霉素、恩诺沙星轻度敏感,对链霉素不敏感。

5、防治措施

对该病要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以消除降低机体抵抗力的不良因素,首先要保持鸡场以及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污,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鸡群内适宜的饲养密度,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舍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加强日常的营养供给,可以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一些保健类药物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引种时要注意从无病的种鸡场引种,并做好隔观察工作,注意在养殖时不可与其他禽类混养。另外,可以选择霍乱疫苗定期进行科学合理免疫接种使鸡群获得该病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预防该病发生。

如果发现该病要及时的隔离饲养,将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消灭病原。并及时使用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一般磺胺类药物的治疗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实验室筛选的高敏药物。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场地、鸡舍、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

相关阅读

鹅霍乱病的临床症状 鹅霍乱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鹅巴氏杆菌病也叫做鹅霍乱或者鹅出败,是由于感染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导致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任何年龄的鹅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雏鹅和青年鹅比较容易发生,而成年鹅较少发生。该病急性发生,快速传播、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30%左右,严重损害养鹅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鹅霍乱病的临床症状鹅霍乱病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1、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鹅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大批量发生死亡,这也是鹅群发生该病的先兆。急性型,病鹅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3~44℃,反应淡漠,双脚无力,拒绝走动,独自离群呆立,即使人为驱赶其也呆立不动;头部水肿,缩颈,眼睛半闭,羽毛蓬松杂乱,双翅下垂,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喙和蹼发紫,眼结膜翻开可见出血斑点,且由于体温升高渴欲增强,有黏液从口流出,并有黏稠的分泌物在鼻孔内,导致呼吸困难,为排出鼻孑L内或者喉头内的黏液会频繁摇头,因此也叫做“摇头瘟”;往往会发生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者灰绿色稀粪,并散发腥臭味,有时还会混杂血液;最终发生瘫痪,并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基本无法痊愈。慢性型,病鹅主要特征是局部关节发生肿大,出现跛行或者完全无法走动。

2、实验室诊断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心血和肝脏等组织直接涂片,分别经过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且发生浓染,通过瑞氏染色确定呈明显的两极着色,说明为巴氏杆菌。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心包积液、心血、肝脏分别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上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h培养。结果发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没有长出菌落,而鲜血培养基上长出边缘整齐的小菌落,表面湿润、光滑,且不存在溶血现象。

生化试验。无菌条件下挑取单个菌落在普通肉汤中接种,放在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发现肉汤变得均匀混浊。取普通肉汤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发现病菌能够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半乳糖、甘露糖、蔗糖发酵,能够产酸但不会产气;无法使乳糖、鼠李糖、棉子糖发酵。

动物接种。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少量肝脏进行研磨,按1:10比例在病料中添加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成病料乳剂,通过离心后取0.3mL上清液,给5只健康小白鼠进行皮下注射,都会在24~48h发生死亡。剖检小鼠后取典型病变的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所检出的细菌与鹅相同。另外,5只对照组的小白鼠能够存活。

3、防控措施

西医治疗。抗生素疗法,病鹅可每只肌肉注射5万~8万IU青霉素,每天2~3次,也可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按照使用说明书确定用量即可。如可肌肉注射10万~20万IU链霉素,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05%~0.1%比例的土霉素粉混饲,或者每羽每天服用0.15~0.3g,连续使用2~3天,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25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或者按体重肌肉注射0.5~1mL/kg10%磺胺嘧啶,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5%~1%比例的磺胺二甲基嘧啶粉或者0.3%~0.5%比例的二甲氧苄氨嘧啶混饲,连续使用5~7天。另外,病鹅也可每只皮下注射2—10mL抗禽霍乱高免血清,连续使用2天。

中医疗法。取300g苍术、500g蒲公英、600g板蓝根、600g穿心连,全部研成细末,每只病鹅口服2~5g,根据具体病情用量适当增减,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服用量减半即可用于预防。鹅饮用经过50%稀释的药液,能够用于预防发病。取80g板蓝根,30g黄连,60g厚朴.60g乌梅,50g苍术,30g黄芩,30g霍香,30g黄梅,30g大黄。其中大黄、乌梅需要单独研成粉末,其余药物全部研成细末,然后在饲料中混饲,每羽每次用量为2g,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一般发病初期使用大黄则不使用乌梅,如果出现腹泻经过3天,就要使用乌梅而不使用大黄。

加强饲养管理。鹅场要坚持两个生产管理原则,即单一饲养和全进全出。育雏阶段,保持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每天要饲喂清洁卫生的新鲜饲草,且要根据生长阶段不同补充适量的精料。及时清理舍内粪便,并定期使用10%生石灰水或者1:800倍稀释的消毒威对运动场、水池以及用具进行消毒,确保清洁卫生。

免疫接种。鹅场要根据当地疫情发展变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通常在3~5日龄要免疫接种小鹅瘟,在12日龄第1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在25日龄免疫接种禽霍乱蜂胶灭活苗,在35日龄第2次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实际疫情适时免疫接种里默氏杆菌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等。需要注意的是,鹅群从免疫接种前的3一5天开始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以及其他抗菌药。由于鹅群通常采取饮水免疫,因此免疫接种当天或者前l天晚上,鹅群要停止饲喂多汁饲料和饮水,确保机体处于半饥渴状态,从而在免疫时才能够确保每只鹅能够饮用充足的疫苗。另外,鹅群在免疫前需要进行1次全面检查,对于表现出病状的鹅不适宜进行免疫接种。

鹅霍乱的诊治

1、症状
病鹅不食,光喝水,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部水肿,鼻和口流有黏液。粪便呈绿色状稀粪,两脚无力,不愿行走,眼睛半闭;有的张口呼吸,病程2—3d,死亡。
2、病理变化
腹膜,腹部脂肪,小肠脂肪有点状出血。心包内积有少量黄色液体,心外膜有条状出血斑,心冠脂肪也有点状出血。十二指肠出血性炎症,肠粘膜充血。肝脏质脆,表面有许多针尖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点。
3、实验室检查
3.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取心血和肝脏等病料,直接涂片,分别用革兰氏和瑞氏染色,镜检,镜下可见革兰氏阴性、两端浓染的卵圆形的小杆菌,并经瑞氏检验,确定为典型的两极着色,为典型巴氏杆菌。
3.2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肝脏、心血、心包积液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鲜血培养基中,经37℃、24hN养后发现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无菌落生长,在鲜血培养基中见到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周围不溶血的小菌落。
3.3生化实验
分离菌对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醇等产酸不产气,本菌不发酵乳糖、麦芽糖、山梨醇等。本菌可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甲基红试验等为阴性。
3.4动物接种
无菌操作取病死鸡的肝脏少许研磨,将病料用生理盐水制成1:10病料乳剂,经离心后,取上清液0.3ml,皮下注射5只小白鼠,均在24—48h死亡。剖检变化典型的病料涂片,染色,检出细菌同上。在对照组中另5只小白存活。
3.5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做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土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不敏感。
4、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本病发生常因高温天气、应激和潮湿引起,做好降温工作及禽舍卫生工作,保持干燥、通风;做好禽舍的清粪工作和定期做好消毒;同时,需做好接种疫苗接种工作,免疫程序:10~12周首免,16—18周二免,使用禽霍乱灭活苗或蜂胶灭活苗,肌肉注射,免疫期为3~6个月。

苏禽青壳蛋鸡-蛋鸡新品种


苏禽青壳蛋鸡由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与扬州翔龙禽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育而成。

1.外貌形态。

苏禽青壳蛋鸡体型较小,结构紧凑,体躯呈船形。全身羽毛黑色,部分颈部带有红色羽毛;单冠红色,冠齿5~7个;喙、胫呈青色,无胫羽;四趾;皮肤白色。蛋壳颜色为青色。公母鸡均活泼好动,眼大有神,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成年公鸡体重1.4千克,母鸡体重1.25千克。72周龄人舍母鸡产蛋数平均183.5枚,300日龄平均蛋重44.9克,产蛋期日采食量75~80克。

2.种鸡生产性能。

育成期,苏禽青壳蛋鸡种鸡成活率96%以上,16周龄时体重0.75~0.8千克,18周龄体重0.9~1千克,种鸡产蛋期内成活率95%以上,产蛋高峰占整个产蛋周期的78%以上,72周龄时产蛋160~180枚,产合格种蛋数140~16枚,平均日采食量80~85克,72周龄时体重1.3~1.5千克,每只种鸡可提供母雏60~65只。

3.商品鸡生产性能。

0~18周龄育成率98%以上,苏禽青壳蛋鸡产蛋期存活率95%以上。18周龄时体重1.05~1.1千克,22周龄体重1.2~1.25千克。23周龄时50%以上的商品鸡进入产蛋期,27~28周龄85%以上商品鸡进入产蛋期。72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220~240枚,其中青壳蛋数200~220枚,平均蛋重50克,产蛋期平均日采食量90~100克。

推广现状:

苏禽青壳蛋鸡在培养过程中已向江苏省的扬州、泰州、南通、淮安、徐州、宿迁、南京、苏州、镇江、连云港等市县以及山东、辽宁、黑龙江、北京、湖北、河北、陕西、安徽、河南、江西、上海、浙江、四川、福建等省市中试推广900多万只,向社会提供健康营养蛋10亿只以上,产生的社会销售收入达到8亿元以上,净增经济效益1.6亿元以上,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散养肉鸡禽霍乱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控方法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致死性传染病,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者禽出血性败血,主要侵害鸡、鸭、鹅、火鸡等,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并且死前无特征临床病变.散养肉鸡对饲养管理水平的要求较笼养肉鸡高,如果管理不到位易导致肉鸡患多种疾病,禽霍乱是散养肉鸡常患病之一,因此在散养模式下,要加强管理,做好禽霍乱的防控工作。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散养肉鸡禽霍乱的流行病学肉鸡禽霍乱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的传染病,具有极强的感染性,各种家禽均易感,肉鸡一般呈地域性或者散发性流行,并且雏鸡的发病率较少,成年鸡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鸡和带菌鸡为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潜伏期为2~7天。该病可以通过直接与病鸡接触而感染此病,也可以通过接触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排泄物等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一些昆虫和寄生虫等进行传播。主要是经由鸡的呼吸道、消化道或者受到损伤的皮肤等而感染。该病的发病原因与大面积的流行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到位,养殖环境较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2、临床症状

禽霍乱根据发病与死亡的时间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不同类型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主要发生在该病流行的初期,尤其是以营养状况良好的、体况较好、生产性能佳的鸡群易发生。病鸡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即发生突然的倒地,双翅扇动,挣扎死亡。死亡时间一般经历数分钟到数小时,死亡率可高达100%。

急性型是肉鸡禽霍乱中发病率最高的一个类型。在发病时,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升高,饮水量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双翅下垂,离群呆立一隅。有的病鸡还会表现为口、鼻内有泡沫样的黏液流出,呼吸较困难,病鸡的鸡冠颜色发紫,有腹泻、下痢的症状,排泄物为灰黄色或者绿色,肛门周围因腹泻而羽毛污秽。急性型禽霍乱的死亡率也极高,一般在发病后的1~2天发生死亡,只有极少数的病例可转为慢性型。

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的高发地区,一般在流行的中后期,或者是由肉鸡发生急性禽霍乱后不发生死亡而转变而来的。还有一种原因是肉鸡受到毒力较弱的菌侵害而引起的。患病鸡常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鸡冠和肉髯的颜色苍白,发生肿胀,随后会发生干枯,严重时甚至会坏死、脱落。病鸡的关节会出现肿胀,因而行动不便,出现跛行的现象。病鸡有时会表现为下痢和呼吸困难的症状,还有的会有慢性的肺炎或者胃肠炎。慢性型的病程较长,可长达1个月以上,导致肉鸡的生产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

3、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肉鸡无明显的病理变化,个别病例会出现心冠沟脂肪有少量的出血点,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灰黄色坏死点。急性病例和慢性病例眼观可见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鼻腔以及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性分泌物,关节肿大、变性,有炎性渗出物,有的还会有干酪样坏死。皮下组织有少量的出血点。肺部质地变硬、充血、出血,并且有纤维素性渗出液。心包积液增多,心冠和内外膜、心肌上有出血点,心包腔扩张,内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液。肝脏肿大,表现有针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者灰黄色的坏死点。脾脏肿大,十二指肠黏膜充血,肠内容物为血性。另外,在嗉囊、肌胃内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

4、诊断方法

可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再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在诊断时还要与新城疫、禽流感等相似病例相区分。

涂片镜检。取病鸡死鸡的心血抹片后,用美蓝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两端卵圆形着色的单个小杆菌。

菌落培养。或者取病死鸡的肝脏制成匀浆后接种在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h,可长出面积较小、圆形、表面光滑、淡灰色、质地黏稠的菌落。挑取部分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巴氏杆菌的形态。

另外,还可取病料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静置取上清液接种于健康鸡,可见健康鸡在l~3天内发病死亡,并且表现为与上述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为该病。

5、防控措施

预防。加强环境的卫生防治与管理工作。因散养肉鸡白天放养,晚上在圈舍内过夜,因此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以及防疫的工作。在散养的同时还要加强补饲的工作,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定期对鸡舍地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

治疗。如果确认鸡群患有此病后要立即将病鸡隔离起来,并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仍可采食的鸡只可使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与板蓝根提取物分别100g,兑水100kg饮用,每天2次,或者使用该剂量的药物与200kg饲料拌匀饲喂,每天2次,连用3天;对于不采食的鸡则可使用阿莫西林和板蓝根注射液肌肉注射。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对养殖环境以及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并将病死鸡及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蛋鸡痘的临床症状 蛋鸡痘的防控措施


蛋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的特点,在任何品种、性别以及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病,并且一年四季发生,以秋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要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痘的临床症状蛋鸡痘的防控措施。

1、病原及流行特点

蛋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是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即使在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后仍可保持较高的活力,在冷冻干燥的条件下可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但是在腐败的环境中会迅速发生死亡。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和冬季干燥季节多发,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病,发病的情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状况、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免疫接种的状态等。该病有两种类型,分别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也有可能两种类型同时发生。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病鸡脱落的痘痂通过皮肤和黏膜的伤口感染,如秋季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良的饲养管理、鸡群过于拥挤、鸡舍通风不良、阴暗潮湿、鸡群打斗、啄癖、营养不良以及感染寄生虫病都可导致发生该病。虽然该病的死亡率较低,但是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则会引起鸡群大量的死亡。

2、临床症状

该病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及两者混合型,每一类型都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皮肤型和黏膜型通用的临床症状为病鸡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羽毛蓬乱无光泽,呆立不喜动,产蛋量明显降低,甚至停产,部分病鸡会出现结膜湖红,鼻流黏液的现象,体温升高至43-43.5℃,个别病鸡会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气喘,在鸡冠、口腔、眼睑、肉髯等部位会出现芝麻到黄豆大小不等的表面粗糙、坚硬的结节状的黄灰色痘疹。

皮肤型。主要在头部的皮肤、腿、脚、泄殖腔以及翅膀内侧等皮肤上形成痘疹。最初会在鸡冠、肉髯、啄角以及眼皮和耳球的皮肤表面形成灰色的麸皮状覆盖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迅速长出结节,开始为灰色,然后呈黄灰色,并且会逐渐的增大,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干硬,其中含有黄脂状的糊块。有时结节的数量很多而相互的连接起来产生大块的厚痂,严重时会导致双眼完全闭合,无法睁开。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性症状,蛋鸡的产蛋量会减少。

黏膜型。这一类型又可称为白喉型,在雏鸡和成年鸡中的病死率较高。主要是指在蛋鸡的口腔、咽喉等黏膜部位发生的痘疹。最初表现为黄色的圆形斑点,逐渐扩大然后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的不易被剥离的假膜,如果强行剥离会引起出血。在口腔和舌头部位形成白色的溃疮,当痘疹蔓延至喉部后,会堵塞气管,引起病鸡呼吸、吞咽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因假膜增生而完全的阻塞喉头引起病鸡窒息死亡。当鼻黏膜或眼部黏膜发生痘疹后会出现眼睑肿胀,结膜充满浓性或者纤维素性的渗出物,鼻内有黏液流出。

混合型。混合型是以上两者的混合类型,表现为皮肤型和黏膜型共有的临床症状,病情较为严重,一般死亡率较高。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由外观可见头部、鸡冠、肉髯、啄角、眼睑发生肿胀,有豌豆大小的粗糙、干硬的结节;在口腔、舌头、咽喉、气管部位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剖开气管可见喉头气管中有大量的白色豆腐渣样的块状物紧贴在器官和喉头上,并且不易剥离,严重时溃疡灶会深入气管内层,喉头会被硬结节堵塞而导致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鼻腔内有浆液性的分泌物;肠黏膜有出血点。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的异常病变,有的病鸡脾脏、肾脏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

4、诊断方法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但是有的呼吸道疾病也有与黏膜型鸡痘相类似的症状,因此在诊断时要注意区别,为了进一步确诊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取病死亡鸡的病料制成悬液,给健康鸡皮下注射,5天后可出现典型的皮肤痘疹,即可确诊为该病。

5、防控措施

对于该病除了要及时诊治外还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通过接种疫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对没有患病的雏鸡以及育成鸡要注射鸡痘疫苗,接种方法为将疫苗稀释100倍后刺种在翅膀内侧无血管的皮下,接种时间为每年7-8月份,免疫期为3-5个月。

对于已发病的鸡群,要做好诊断工作,一旦确诊为该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皮肤型治疗方法是用镊子将痘疹小心剥离,伤口用碘酊消毒。如果口腔和咽喉黏膜部位的假膜影响进食和呼吸,则也可用镊子剥离后再用碘甘油消毒。同时结合使用药物治疗,可用黄芪多糖口服液加水350mL,分上下午让鸡自由饮用,连用3-5天。还可使用中药板蓝根10g、金银花5g、连翘6g、栀子5g、赤芍3g、车前子4g,用水煎2次,拌料喂服,再肌肉注射1%黄连素2mg,连用3天,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可治愈。

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鸡的潜伏期约为4~10天,多表现皮肤型或白喉型,或两者同时发生的混合型。病鸡表现的一般症状常见增重受阻、精神萎顿、食欲减退、衰弱,蛋鸡发病时表现暂时性产蛋下降。病程一般为3~4周,混合感染时则病程较长。
皮肤型表现为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冠、肉髯、喙角、眶周、两翅内侧皮肤、胸腹部和泄殖腔皮肤可见结节,有的为散在性小结节,有的为小结节融合成大块结节,结节起初表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圆形或不规则型,颜色为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不等。结节干燥前切开可见切面出血、湿润。结节结痂后易脱落,出现瘢痕。但温和型仅在冠和肉髯上出现局灶性小结节。
白喉型表现在口腔、食道或气管粘膜表面形成微隆起、白色不透明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样膜,将其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蔓延可引起眶下窦肿胀和食管发炎。
若为混合型,皮肤和粘膜均被侵害,病情较为严重,病死率也较高。
一鸡痘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尚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二鸡痘的诊断与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减少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防止发生外伤。发生鸡痘时,要严格隔离病鸡,剥除的鸡痘结痂不能随便乱丢,可用纸包好后再淋上煤油集中烧毁,对鸡舍、用具要用2%的烧碱水进行消毒。
2、免疫接种目前用于本病的疫苗主要有鸡痘病毒鹌鹑化弱毒疫苗和鸽痘病毒疫苗,它们是用鸡胚或细胞培养制备的,以细胞培养制备的弱毒苗效果较好。
接种方法主要是翼翅刺种法和毛囊法两种,翼翅刺种法是用钢笔尖或注射针蘸取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毛囊法是拔去腿部外侧羽毛,用消毒毛笔或小刷蘸取1:10稀释的疫苗涂擦在毛囊上。

蛋鸡交合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蛋鸡交合线虫病又称为比翼线虫病,虫体寄生在气管腔内,引起气管阻塞而呼吸困难,经过肺肝,引起肺出血、发炎,严重者会导致鸡窒息死亡。该病主要侵害幼鸡,影响蛋鸡养殖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了解其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蛋鸡交合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蛋鸡交合线虫主要在鸡舍、运动场、潮湿的草地和牧场感染鸡体,交合线虫主要侵害幼鸡,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感染,因成鸡的抵抗力较强,感染此病的几率较小。幼鸡一旦感染该病,死亡率非常高,几乎可达到100%,对养鸡业危害较大。交合线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虫卵被鸡吞食,浮出幼虫后被鸡吞食,还有就是虫卵或者幼虫被藏于蚯蚓、蛞蝓等体内,不发育,鸡吞食了这些感染了交合线虫的宿主后患病。感染性虫卵被鸡啄食后会随着粪便排出,再去感染其他健康的鸡群。野鸟在任何年龄都易感,但是不会损害健康,使之成为该病的主要带虫者,造成交合线虫病的散布与流行。

2、临床症状

蛋鸡交合线虫病在地面散养的鸡群多发,在野外放牧的鸡群更易发生。被感染的雏鸡体内出现3~6条线虫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的特征性症状为病鸡会长时间的闭眼,向后仰头,不断的向前和向上伸颈,同时张口喘气,有的病鸡头部会不断的左右摇甩,试图将气管内的阻塞物、黏液分泌物甩出,有时会甩出分泌物,其中可见虫体。病鸡在发病初期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不佳,咳嗽,会逐渐衰弱、消瘦,生长发育明显减慢,口腔内充满了泡沫样的唾液,较为严重的病例会出现食欲废绝,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最后会因窒息而发生死亡。轻度感染的病鸡的症状不明显,经过治疗后大多会康复,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该病的死亡率则极高,几乎可达100%。

3、病理变化

病鸡的尸体消瘦、贫血,剖检可口腔内、喉头部位附近有杈子形虫体,一般成虫会始终牢固的吸附在气管黏膜上,因此可见病死鸡的气管黏膜上有虫体附着,刺激气管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并且气管内有血块,可将虫体覆盖,气管黏膜充血、潮红、发炎,有线状出血,还会产生大量的黏液。当幼虫移行到肺部时,会引起肺部出血,并发生水肿,肺部还会发生大面积的炎性病灶。

4、鉴别诊断

对该病的诊断要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的病理变化,当打开病死鸡的口腔或气管时在强光下可见喉部有无虫体,或者用小棉拭子插入气管,可带出虫体。还可以通过检查病鸡的鼻涕、痰液以及粪便来确诊。通过实验室检查病鸡的粪便,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可见交合线虫的虫卵为不规则的椭圆形,卵壳光滑,在两端有透明的栓塞样构造。

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曲霉菌病的鉴别。交合虫病主要危害幼鸡,成鸡较少发生,多发生在野外放牧的鸡群,雏鸡发病后会逐渐的衰弱、消瘦,并表现出张口呼吸的症状,头部不断的左右甩动,口腔内有大量泡沫样的唾液,严重时会发生窒息死亡,病变位置主要为气管和肺部;传染性支气管炎会感染各年龄的鸡群,其中以雏鸡的发病最为严重,主要出现呼吸道症状,主要的病变位置为肾脏,发生肿大,肾小管内充满硝酸盐;鸡曲霉素病表现为肺脏上有霉菌结节,初期为灰白色,坚硬而有弹性,后期为干酪样坏死,气囊和腹腔浆膜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有时还可见霉菌斑块。

5、防治措施

因该病的的危害较大,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野鸟是主要的带虫者,因此养殖蛋鸡时要最好选择舍内笼养,以减少吞食带有虫卵的蚯蚓、蛞蝓等而患病,鸡舍要加强防护,防止野鸟侵入传播疾病。如果采取放养的方式则要避免选择贮藏宿主较多的地方,并要清除杂物,保持洁净,减少蚯蚓、蜗牛等宿主寄生的条件。保持鸡舍和运动场卫生和干燥,要勤打扫,并定期的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勤换垫料,防止舍内过于潮湿,做好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鸡舍要有充分的阳光照射。粪便不可随意的堆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指定地点进行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减少虫源。对于该病流行的地区要定期的使用药物,如使用甲苯唑或噻苯唑等药物驱虫。另外,还要注意加强日常饲料的营养,保证营养物质的充足且配比合理。

发现病鸡时要及时诊断,并进行隔离饲养,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使用噻苯唑按0.05%的量或甲苯唑0.044%的量混于饲料中饲喂病鸡,连用2周;用康苯咪唑按病鸡使用50mg/kg的量,在病鸡感染该病后的3~5天、7天、16~17天各服用1次;二碘硝基粉按照病鸡7.7mg/kg的量一次性口服;病鸡也可以用碘溶液,配制方法为碘片1g,碘化钾1.5g,蒸馏水1500mg,给病鸡气管注射或灌服1~1.5mL。

蛋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 蛋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措施


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鸡表现为气管炎和气囊炎,以气喘、呼吸哕音、咳嗽和鼻漏为特征。火鸡表现为气囊炎及鼻窦炎。该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场更容易发生流行。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蛋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蛋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措施。

1、病原及流行病学

该病的病原是禽败血支原体,属革兰氏阴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需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火鸡和鸡为易感动物,各日龄的鸡都可感染,但是以4~8周龄的雏鸡最易感,其病死率和生长抑制的程度也要比成年鸡显著。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病程较长,多呈慢性经过。该病的传染源为病鸡以及带菌鸡,可通过直接与间接接触传染。当传染源与易感的健康鸡接触后,病原可通过飞沫、尘埃等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传染。另外,该病还可通过卵垂直传播给下一代,还可以通过交配发生传染。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免疫、温度不适宜等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加剧,而使死亡率上升。

2、临床症状

当蛋鸡感染败血支原体时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鼻孔中有浆液性或黏液性的鼻涕流出,鼻孑L周围常被分泌物沾污。病鸡有咳嗽、打喷嚏、甩鼻的症状,并伴有急促的呼吸音,当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时则表现为气喘、气管内呼吸有哕音,并且夜间比白天明显,严重者哕音大如青蛙叫。病鸡的精神沉郁,双眼紧闭,低头缩颈站立。当继发鼻炎、窦炎和结膜炎时鼻腔以及眶下窦则会蓄积大量的渗出物,会导致病鸡的眼睛流泪,眼睑肿胀,眼部突出似金鱼眼,严重时双眼无法睁开,一侧或者双侧的眼球受到压迫后发生萎缩和失明。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产蛋率会下降,并且产软壳蛋、无壳蛋的比例增大,种蛋的孵化率也明显的降低,孵出的弱雏率也增加。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病毒或者细菌病,则死亡率较低。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主要的病变位置发生在鼻腔、气管和支气管。表现为出现卡他性炎症,黏膜肿胀、增厚、变红。其中含有较多的灰白色黏稠分泌物。在发病早期气囊壁增厚,表现附着珠状的小点,内含有干酪样物质,有轻度混浊、水肿,可见结节性的病灶,随着病程的延长,气囊增厚,囊腔内有干酪样的渗出物,气囊黏连,有时可见肺炎病变。严重的病例可见纤维素性或者纤维脓性肝周炎和心包炎,有的病例还会m现输卵管炎的病变。有结膜炎的病例可见结膜红肿,眼球萎缩或者破坏,结膜可挤出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

4、诊断方法

初步诊断可根据病鸡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对该病进行确诊则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原体分离或者血清学检查。

病原分离鉴定法是指取病鸡的气管、气囊渗出液等病料,制成悬液,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也可以将病料直接的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上。进行鸡红细胞吸附试验,主要是根据败血支原体具有吸附鸡红细胞的特性,对该病进行鉴定,方法是取鸡抗血凝血5mL,加2~3倍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后弃上清液制成红细胞悬液。取红细胞悬液15-20mL,加入已形成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15~20min,弃去细胞液,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培养基表面2~3次,镜检可见败血支原体形成的菌落表面吸附红细胞。在25℃下,在清洁的玻璃板上滴2滴染色抗原,然后用注射器吸1滴新鲜血液滴入抗原中,充分混合,1~2min后如果出现蓝色凝块则可判定为阳性。快速血清平板凝集反应,是实验室诊断的一种快速方法,如果配合使用全血凝集反应可更加准确的对该病进行诊断。

5、防治措施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加强环境的控制,降低饲养密度,注意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保持舍温适宜,做好日常鸡舍的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加强消毒意识,防止病菌入侵。进行免疫接种,可使用灭活苗对7~15日龄的雏鸡进行皮下注射0.2mL,成年鸡颈部注射0.5mL,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一般在注射15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约为5个月。

治疗。对发病鸡使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发病初期的蛋鸡以及临床症状轻微的病鸡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要及时对病鸡进行诊断并治疗,一旦病程加重则会发生器质性病变,治疗效果不佳。可使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恩诺沙星,还可以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按0.008%~0.01%的量饮水。还可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药方为贝母、厚朴、金荞麦根、牛蒡子、麻黄、杏仁、石膏、连翘、金银花、桂枝、黄芪、桔梗、黄芩、防风、穿心连和甘草,研成细末,拌饲料喂服,每次每只0.5~1.0g,连喂5天。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饲养,改善养殖环境,以达到最佳疗效。

简介
本病是由鸡败血性枝原体引起的鸡接触性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病,它只感染鸡与火鸡。发病慢、病程长。
本病主要发生于1-2月龄雏鸡,在饲养量大、密度高的鸡场更容易发生流行。
发病后病鸡先流出浆液性或粘性鼻液,打喷涕,炎症继续发展时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可听到呼吸罗音,到后期鼻腔和眶下窦蓄积多量渗出物,并出现眼脸肿胀,眼部突出。
剖检时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中含有粘液性渗出物,特征性病变是全身气囊特别是胸部气囊有不同程度混浊、增厚、水肿,随着病程发展气囊上有大量大小不等干酪样增生性结节,外观呈念珠状,少数大至鸡蛋,有的出现肺部病变。在慢性病例中可见病鸡眼部有黄色渗出物,结膜内有灰黄色似豆腐渣样物质。
1-5天苗鸡用倍力欣饮水预防,7-10天用药物饮水预防。发病时可用链霉素、泰乐菌素、北里霉素等治疗可减轻发病症状。
病因慢性呼吸道疾病
(1)病原特性鸡败血支原体用姬姆萨染色效果良好,革兰氏染色呈弱阴性,一般为球形。培养时对营养要求较高,需要牛肉浸液为基础,加有10%~15%鸡血清或猪血清或马血清,含1%酵母浸膏,加酪蛋白的胰酶水解物和葡萄糖。在这些血清琼脂培养基上于37℃潮湿环境下培养5—6天后可出现光滑、圆形、透明细小的菌落,具有一个致密的、突起的中心点。
本支原体也能在7日龄鸡胚的卵黄囊内生长繁殖,通常在5~7天内死亡。经多次传代后,病变出现更为典型和规律,表现胚体萎缩,全身水肿,皮肤、尿囊膜及卵黄膜出血,肝肿大。在鸡胚死后不久的卵黄囊和绒毛尿囊膜上的病原浓度最高。
本支原体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卫矛醇或水杨苷。能溶解马红细胞及凝集鸡、火鸡的红细胞。鸡败血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离体后迅即失去活力,但在2013鸡粪中能存活3天。在低温条件下能长期保存。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将本菌杀死。
(2)病料的采取无菌采取病、死鸡的气管或气囊渗出物、鼻甲骨、鼻窦的渗出物或肺组织等作为病料。
(3)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将病料制备成混悬液,加人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2000国际单位处理后,直接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712培养5~7天,若在培养基中加有酚红指示剂,待培养基由红变黄后,然后移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37℃非常潮湿的环境中培养3~5天,即可得到典型的支原体菌落。而后可做鸡红细胞吸附试验进行鉴定。
①镜检取培养物制备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到卵圆形或小球状的病原体,常呈丝状。
②鸡红细胞吸附试验取15~20毫升0.25%鸡红细胞悬液于培养好的支原体平皿中,室温放置15~20分钟,弃去红细胞液,用生理盐水冲洗培养基表面2—3次,低倍镜检查,致病性菌落表面吸满红细胞,而非致病性菌不能吸附红细胞。
鸡传染性滑膜炎
(1)病原特性滑膜支原体与败血支原体在许多特性上是相似的,在姬姆萨染色片中表现为多形态的球状体,直径约0.2微米,它需要辅酶作为生长素,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7天后,可见生长为圆形隆起略似花格状有中心或无中心的菌落。本支原体发酵葡萄糖及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卫矛醇、水杨苷。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与败血支原体相似,对39℃以上温度敏感,低温下可保存数年。一般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2)病料的采取无菌采取病鸡的关节液和肝、脾、胸部水泡作病料。
(3)病原分离和鉴定将病料用营养肉汤作1:5稀释,然后接种于5~7日龄鸡胚的卵黄囊,接种后4~10天鸡胚死亡,收获其尿囊液,同时检查胚体有无水肿、出血等病变,再将收获的尿囊液接种于琼脂平板进行培养,做进一步鉴定。
此外,可用病料混悬液或收获的鸡胚尿囊液做鸡足底接种试验;也可用菌落压印或接触菌落进行荧光抗体检查作鉴定。

流行病学鸡败血支原体
(1)鸡慢性呼吸道病
①流行病学诊断鸡败血支原体的自然感染发生于鸡和火鸡,尤以4~8周龄雏鸡和火鸡最易感。其病死率及生长抑制的程度都比成年鸡显著。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染。火鸡比鸡更易感染。相反,当成年鸡感染时,如无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则多呈隐性经过,仅表现为产蛋量、孵化率下降和增重受阻等现象。少数鹌鹑、珠鸡、孔雀、鹧鸪和鸽子也感染本病。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当病鸡与健康鸡接触时,病原体通过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染。此外,同一鸡舍中,病原体通过污染的器具、饲料、饮水等方式也能使本病由一个群传至另一个鸡群。但经蛋传染常是此病代代相传的主要原因,在感染公鸡的精液中,也发现有病原体存在,因此配种也可能发生传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寒冬及早春最严重,一般本病在鸡群中传播较为缓慢,但在新发病的鸡群中传播较快。一般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根据所处的环境因素不同。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差异很大,一般死亡率10%~30%,本病在鸡群中断续发生,时而加重,时而减轻,当鸡群同时受到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及能使鸡抵抗力降低的多种因素作用时,如气雾免疫、卫生不良、拥挤、营养不良、气候突变及寒冷时,均可促使本病的暴发和复发,加剧病的严重性并使死亡率增高。反之,当气候稳定暖和,并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强鸡只的抵抗力,如通风良好及补充维生素A等,可降低其发病率,改善病程经过,减少死亡。
传染性滑膜炎
(1)流行病学诊断本菌的自然宿主是鸡和火鸡。人工接种时雉及鹅是易感的。兔、大家鼠、豚鼠、猪、羊对人工接种都不易感。鸡的自然感染曾见于6日龄的鸡,但急性感染一般见于4~16周龄的鸡和10~24周龄的火鸡,偶见于成年鸡,在急性感染期后出现的慢性感染可持续达5年或更长。慢性感染可见于任何年龄,在有些群慢性感染并不是先有急性感染的。
本病主要表现为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和蛋传播,尽管蛋的感染率很低,但孵出的病雏可以在雏鸡中造成很高的感染率。此外,还可通过空气、衣服、车辆、用具机械地远距离传播。通常感染率为100%。
鸡的发病率常因感染的途径、环境等因素而不等,一般为2%~75%,最常是5%~15%,呼吸道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可有90%~100%的鸡确被感染。死亡率通常是很低的,介于1%以下到10%之间,人工感染鸡的死亡率可能界限0至100%视接种途径和接种剂量而异。火鸡的发病率低,一般为10%~20%,但由于踩踏和同类相残所引起的死亡率可能是巨大的。
病理学
慢性呼吸道疾病
(1)临床病理学病鸡的呼吸道、窦腔、气管和支气管发生卡他性炎症,渗出液增多。气囊壁增厚,不透明,囊内常有干酪样分泌物。在气囊疾病严重病例,可见纤维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同大量的气囊炎一道发生。(2)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感染组织的黏膜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黏液腺的增殖而显著增厚。在黏膜下可见到淋巴组织的局部增生。
传染性滑膜炎
(1)临床病理学病初,病鸡的腱鞘和关节的滑膜囊内有黏稠、灰色至黄色的分泌物。肝、脾肿大;肾常肿大、苍白色,呈斑驳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和腱鞘内的分泌物呈浓缩状(干酪样渗出物),同时关节面可能被染成黄色或橙黄色。(2)组织病理学关节,尤其是跖关节和跗关节的关节腔和腱鞘中可见异嗜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浸润。滑液囊膜因绒毛形成和滑膜下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结节性浸润而增生。
症状
鸡慢性呼吸道病
人工感染的潜伏期约为4~21天,自然感染的难以确定,可能更长。主要呈慢性经过,病程1~4个月,有不少病例可呈轻型经过。典型症状主要发生于幼龄鸡中,若无并发症,发病初期,则为鼻腔及其邻近的黏膜发炎,病鸡出现浆液、或浆液一黏液性鼻漏,打喷嚏,窦炎,结膜炎及气囊炎。中期炎症由鼻腔蔓延到支气管,病鸡表现为咳嗽,有明显的湿性罗音。
到了后期,炎症进一步发展到眶下窦等处时,由于该处蓄积的渗出物引起眼睑肿胀,向外突出如肿瘤,视觉减退,以至失明。
在上述炎症的影响下病鸡新陈代谢受到干扰和破坏,导致食欲减退,鸡体因缺乏营养而消瘦,雏鸡生长缓慢,产蛋量大大下降,一般为10%~40%,种蛋的孵化率降低10%~20%,弱雏增加10%。
鸡传染性滑膜炎
接触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是11~21天。鸡发病初期的症状是冠色苍白,病鸡步态改变,表现轻微八字步,羽毛无光蓬松,好离群,发育不良,贫血,缩头闭眼。常见含有大量尿酸或尿酸盐的绿色排泄物。由于病情发展,病鸡表现明显八字步,跛行,喜卧,羽毛逆立,发育不良,生长迟缓,冠下塌,有些病例的冠是蓝白色的。关节周围常有肿胀可达鸽卵大,常有胸部的水泡,跗关节及足掌是主要感染部位。但有些鸡偶见全身性感染而无明显关节肿胀。病鸡表现不安,脱水和消瘦。至发病后期,由于久病而关节变形,久卧不起,甚至不能行走,无法采食,极度消瘦,虽然病已趋严重但病鸡仍可继续饮水和吃食。上述急性症状之后继以缓慢的恢复,但滑膜炎可持续5年之久。经呼吸道感染的鸡在4~6周时可表现轻度的罗音或者是无症状。跛行是最明显的症状,呼吸道症状不常见。

诊断鸡败血支原体病
对鸡群感染败血支原体的监测,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全血凝集反应这是目前国内外用于诊断该病的简易方法,在20~25℃室温下进行,先滴2滴染色抗原于白瓷板或玻板上,再用针刺破翅下静脉,吸1滴新鲜血液滴人抗原中,轻轻
搅拌,充分混合,将玻板轻轻左右摇动,在1~2分钟内判断结果。在液滴中出现蓝紫色凝块者可判为阳性;仅在液滴边缘部分出现蓝紫色带,或超过2分钟仅在边缘部分出现颗粒状物时可
判定为疑似;经过2分钟,液滴无变化者为阴性。
(2)血清凝集反应本法用于测定血清中的抗体凝集效价。首先用磷酸盐缓冲盐水将血清进行二倍系列稀释,然后取1滴抗原与1滴稀释血清混合,在1~2分钟内判定结果。能使抗原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血清的凝集效价。
平板凝集反应的优点是快速、经济、敏感性高,感染禽可早在感染后7~10天就表现阳性反应。其缺点是特异性低,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为了减少假阳性反应的出现,实验时一定要用无污染、未冻结过的新鲜血清。
(3)血凝抑制试验本法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效价或诊断本病病原。测定抗体效价的具体操作与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基本相同。反应使用的抗原是将幼龄的培养物离心,将沉淀细胞用少量磷酸盐缓冲盐水悬浮并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分装后于-70℃保存。使用时首先测定其对红细胞的凝集价,然后在血凝抑制试验中使用4个血凝单位,一般血凝抑制价在1:80以上判为阳性。诊断本病病原时可先测其血凝价,然后用已知效价的抗体对其做凝集抑制试验,如果两者相附或相差1—2个滴度即可
判定该病原体为本支原体。此方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于平板凝集试验,一般鸡感染3周以后才能被检出阳性。
(4)琼脂扩散试验用兔制备抗支原体的特异性抗血清,主要用于各种禽支原体的血清分型,也可用于检测鸡和火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本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而且敏感性比HI试验高许多倍。其抗体在感染后约与HI试验相同时间测得,其缺点是容易出现假阳性反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改进的抗原制剂来消除。
滑膜囊支原体病
检测鸡群血清抗体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受感染的鸡一般需要2~4周才能产生抗体,所以第一次血清学检查阴性,不能得出结论,还需要间隔数日再做几次重复检查。另外,鸡败血支原体抗原与滑膜囊支原体抗原之间有交叉反应,对此情况可用HI试验进一步确认,因两者在此反应中无交叉反应。用血清学检测本病感染情况时,需要注意的是乎板凝集试验常会出现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尤其是注射过油乳剂疫苗的鸡,有这种情况发生时,需要用琼脂扩散或血凝抑制试验证实反应的特异性。
治疗
下列药物证明了对本病是有效的,但首选宜采用泰乐菌素、红霉素及恩诺沙星。
①拌料在第1周和第3周使用,全周用药。
泰乐菌素:0.1%、红霉素:0.013%~0.025%、恩诺沙星:饮水75毫克/升(前3天),50毫克/升(后3天)。北里霉素:0.033%~0.05%。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250克/吨饲料。强力霉素:0.01%~0.02%。
②饮水上述药物均可用于饮水,但是用量减半。

防治措施
支原体是最常见,也是最难根除的,因为本病可以经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并发或继发于其他的疾病,加重病情。
加强饲养管理
环境因素的好坏,决定着本病的发生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1)为了追求保温,氨气及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增加本病发生的机会。忽视通风,如果饲养员从外界进入鸡场而感到刺眼流泪时,表明氨气的含量至少已达5X10#+。而鸡对氨气的忍受程度是2X10#-。
(2)新城疫气雾免疫有时会诱发本病,因此要严格操作气雾免疫的接种方法,主要是雾滴大小要适当。也可以在气雾免疫时在鸡的饮水中加入抗生素,以防本病或其他细菌的继发。
种蛋的消毒
减少经蛋传播的可能。种蛋收集进贮藏库之前用甲醛蒸气消毒,孵化前再进行如下处理。
(1)浸蛋法方法是将温度为37℃的孵化蛋浸于冷的(1.7~4.4℃)的泰乐菌素或红霉素,浓度为400~1000毫克/
升溶液中,历时15~20分钟,取出晾干后孵化,由于温度的差异,使得抗生素得以通过蛋壳进入蛋内。
(2)蛋内接种方法向5~7日龄鸡胚的卵黄内注射0.2毫升泰乐菌素,含量为5毫克。
(3)将种蛋预热至45℃,保持12~14小时,恢复至正常孵化温度,可杀死种蛋内的鸡败血支原体和滑膜囊支原体,但是孵化率可能降低8%~12%。
无支原体病鸡群的建立
(1)淘汰阳性鸡采用全血玻片凝集法对鸡群检疫,间隔1~2周,连续检疫2次,淘汰阳性鸡。剩下的鸡群轮流使用抗菌药物,至鸡群达90日龄,逐只检疫,每月检疫1次,连续3次未发现阳性鸡,可以为鸡败血支原体病阴性鸡群已建立。如有1次检出阳性鸡,则该鸡群只能作为商品鸡群。
(2)鸡支原体病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由于本菌可以贮存于气囊炎等的干酪样物中不被杀死而潜伏下来,一旦应激因素存在,病原又散发出来,大量繁殖而致病,因此对本病的长期用药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不能单一地使用一种药物,必须轮流用药。
(3)免疫预防目前尚无令人十分满意的预防用疫苗销售。
①油乳剂灭活苗7~15日龄雏鸡颈部皮下注射0.2毫升,成年鸡皮下注射0.5毫升,平均预防效果在80%。注苗后15天开始产生免疫力。
②弱毒活苗目前使用尚不普遍。
火鸡支原体病和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治疗可参照鸡败血原体病的防治方法,但后者对红霉素有抵抗力。

蛋鸡锰缺乏症的临床症状 蛋鸡锰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锰是蛋鸡生长发育、生殖等一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锰是多种酶的特异激活剂,当机体缺锰时会影响到骨骼的形成,另外,锰离子还与脂肪、糖的代谢有关,对于维持氮的平衡、神经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繁殖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来看一下:蛋鸡锰缺乏症的临床症状蛋鸡锰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蛋鸡发病主要是由于土壤缺锰而引起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含锰量低。目前蛋鸡饲料仍主要以玉米为原料,但是玉米含锰量较少,因此在使用以玉米为原料的日粮中必须添加无机锰来满足机体对锰的需求,否则会引起锰的补充量不足而导致蛋鸡发生锰缺乏症;锰与钙、磷的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钙、磷含量过高时会妨碍锰在体内的贮存,影响锰的吸收而导致锰缺乏;日粮中其他微量元素缺乏,如胆碱、烟酸、生物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足或配比不当,会使蛋鸡对锰的需要量增加;另外,配合饲料中缺乏铁、钴等微量元素也会抑制锰的吸收,这是因为铁、钴、锰在肠道内有共同的吸收位点,相互间有抑制的作用,因此,如果日粮中铁,钴的含量过高,配比不当也会导致锰缺乏症;另一个引起锰缺乏症的主要原因则是当蛋鸡患有胃肠道疾病时会影响到机体对锰的吸收和利用。

2、临床症状

当蛋鸡机体锰缺乏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会导致骨骼的生长发育异常,尤其是在雏鸡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在发病早期,病鸡食欲不佳,精神沉郁,会有少数鸡不愿站立,膝关节变得扁平而无法支持体重,强迫运动时会用胫跖关节着地,病鸡往往会因为不能行走采食而饥饿死亡。育成鸡发生锰缺乏后会发生跗关节肿胀和明显的错位,胫骨远端和跗骨近端向外变转,腿外展,一只腿强直,膝关节扁平,关节面光滑,从而导致腓肠肌腱从髁部滑脱,随着病程的延长,病鸡双腿呈内八字或外八字的半蹲姿态。蛋鸡发生锰缺乏时产蛋量会大量的减少,蛋壳质量变差,蛋壳易破,并且所产鸡蛋的孵化率会显著的降低,胚胎畸形,即使可孵化出雏鸡,雏鸡也多表现出神经机能性障碍,腿短粗,缺翅,头呈圆球形或呈鹦鹉嘴,胚胎水肿,腹部突出,孵出的雏鸡出现软骨营养不良,表现为运动失调、骨骼短粗等症状。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鸡可见骨骼短粗,管骨变形,骨板变薄,剖开后可见剖面密质骨多孔,在骺端症状尤其明显。病鸡的骨骼硬度不受影响,相对重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病肢可见腓肠肌腱从跗关节后部滑车脱出。病死雏鸡的嗉囊和胃肠道内空虚、苍白,其中含有较多的黏液性液体,个别病死鸡的心室扩张,其他脏器和实质器质没有发生明显的病变。

4、诊断方法

对该病进行诊断则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初步的诊断,如果要进行确切的诊断则要对饲料以及器官组织中的锰含量进行测定,以确定为锰缺乏症。

对饲料的配方进行分析。先看日粮的构成、饲料的来源以及营养成分,以检查日粮中是否缺锰,还要看钙、磷是否过量。如果是种鸡,还要分析种蛋中锰的含量。再根据锰缺乏症的典型症状,如骨骼发生病变,跗关节肿胀,腿骨弯曲变形,病鸡不能站立,用手按压患病部位有痛感。剖检变化则表现为胃肠道内有明显的黏液性液体,其他脏器没有明显的病变。如果没有排除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则可进行实验室检验来排除。

5、防治措施

预防。要注意日粮中的锰含量,正常的蛋鸡饲料中应含有一定量的锰元素,在使用玉米为原料时要注意添加锰制剂,常使用碳酸锰、氯化锰、硫酸锰等作为锰的补充剂,另外还可以调整日粮的配方,使用含锰较为丰富的饲料原料,如糠麸,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蛋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合理的搭配各种营养物质,使配比合理,另外还要注意日粮中其他矿物质元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要注意添加适量,如果日粮中钙、磷的量过多时,则要提高锰的使用量,以防止影响锰的吸收和利用。加强蛋鸡群的饲养管理,增加鸡群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当发现蛋鸡缺锰时,要查明病因,并及时的治疗,一般对于早期缺锰的疗效较好。可以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使用氯化胆碱和维生素B。。使用方法为将lg的高锰酸钾溶解到2kg水中,每天饮用2次,连用2天,然后停药2天后,再连用2天,同时在饲料中按照每千克添加1-2g的量,添加维生素B620-40mg,连续使用5天。

在添加锰时要注意添加适量,防止发生锰中毒,如果锰的浓度过高会导致贫血,还会影响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在使用时首选硫酸锰,在对蛋鸡补加钙、磷的同时要考虑到锰元素以及其他元素的补充,还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要排除或者减少与骨骼畸形有关的因素。

蛋鸡锰缺乏症的病因
主要的病因是由于日粮内锰缺乏而引起。玉米和大麦含锰量最低。在低锰土壤生长的植物含锰量也低。一般家禽日粮中含锰需要量为4×10-5~6×10-5。然而。不同种、品种的家禽对锰的需要量也有较大的差异。重型品种比轻型的需要量要多。其次,锰缺乏也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锰的吸收发生障碍所致。已确证,饲料中钙、磷、铁以及植酸盐含量过多,可影响机体对锰的吸收、利用。高磷酸钙的日粮会加重禽类锰的缺乏,由于锰被固体的矿物质吸附而造成可溶性锰减少所致。家禽患球虫病等胃肠道疾病时,也妨碍对锰的吸收利用。关养的密集条件等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发病机制
锰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如碱性磷酸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肠肽酶、胆碱酯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羧化酶、精氨酸酶、ATP酶等。现在又发现锰对多糖聚合酶、半乳糖转移酶、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二羟甲戊酸激酶均有激活作用。缺锰时这些酶活性下降,影响家禽的生长和骨骼发育。
锰是骨质生成中合成硫酸软骨素有关的粘多糖聚合酶和半乳糖转移酶激活剂,从而使骨骼组织正常生长。另外,因锰只能激活碱性磷酸酶,从而使焦磷酸盐水解,便于骨盐沉着。因此缺锰时,可见鸡雏软骨发育不良,腿翅等骨均变短粗。
锰离子与带负电荷DNA上磷酸基团结合产生电稳定作用,从而稳定了DNA的二级结构。这样锰通过加速DNA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因此缺锰时家禽生长缓慢。
锰离子又是合成胆固醇的关键步骤二羟甲戊酸激酶的激活剂,性激素的合成原料是胆固醇。因此锰缺乏时影响性激素的合成,雄禽则出现性欲丧失,睾丸退化等;雌禽蛋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以及胚胎营养不良的疾病等。
临床症状
病幼禽的特征症状是生长停滞,骨短粗症。胫-跗关节增大,胫骨下端和跖骨上端弯曲扭转,使腓肠肌腱从跗关节的骨槽中滑出而呈现脱腱症状。病禽腿部变弯曲或扭曲,腿关节扁平而无法支持体重,将身体压在跗关节上。严重病例多因不能行动无法采食而饿死。
成年母鸡产的蛋孵化率显著下降,鸡胚大多数在快要出壳时死亡。胚胎躯体短小,骨骼发育不良,翅短,腿短而粗,头呈圆球样,喙短弯呈特征性的“鹦鹉嘴”。此鸡胚为短肢性营养不良症。
病理变化
本病死亡禽的骨骼短粗,管骨变形,骺肥厚,骨板变薄,剖面可见密质骨多孔,在骺端尤其明显。骨骼的硬度尚良好,相对重量未减少或有所增多。
诊断鉴别根据病史、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诊断。若要作出确切诊断,可对饲料、禽器官组织的锰含量进行测定。
资料记载,禽类血锰含量较低,小母鸡开始产蛋时,血浆的锰浓度显著增加,19周龄时为30~40micro;g/L,25周龄时升至85~91micro;g/L。禽日粮含锰4×10-5~6×10-5即够。羽毛中锰水平随日粮含量不同有所差异。饲喂低锰日粮小鸡的皮肤和羽毛的含锰量,平均值为1.2×10-6,而饲喂高锰日粮的小鸡可达1.14×10-5。采食低锰日粮小母鸡蛋中含锰量4~5micro;g,而采食正常锰日粮的蛋锰量则为10~15micro;g。
防制措施
为防治雏鸡骨短粗症,可于100kg饲料中添加12~24g硫酸锰,或用1:3000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每日更换2~3次,连用2日,以后再用2日。糠麸为含锰丰富的饲料,每公斤米糠中含锰量可达300mg左右,用此调整日粮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注意补锰时防止中毒,高浓度的锰(3×10-3)可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以及肝脏铁离子的水平,导致贫血,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过量的锰对钙和磷的利用有不良影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6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