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的生存环境

罗非鱼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淡水、海水、湖泊、池塘甚至是面积狭小的的水域和稻田里都可以生长。耐低氧能力强,生存温度为15-35℃,最适宜生长的水温是23-32℃,水温高于40-41℃时会造成鱼群死亡。它们是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草类。

罗非鱼与我国的鲫鱼有些相似,多在淡水中生长,但它们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生存繁殖能力强,无论深水还是浅水、海水还是淡水、面积是否狭小,都可以正常的生长繁殖,它们属于杂食性鱼类,但主要摄食草食。

罗非鱼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1、罗非鱼的产地

罗非鱼是来自非洲南部的引进品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沿海地区,罗非鱼以其优质的口感深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喜爱,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养殖。

2、罗非鱼的食性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它们能吃的饵料很多,但是主要食用草食,也爱吃小虾和浮游生物等,罗非鱼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很强,随之它们对食物的适应性也很强,各种饵料它们都会摄食,所以罗非鱼在世界各地都能生长繁殖。

3、含氧量要求不高

罗非鱼对氧气的耐受力也较强,即使水中含氧量在1.6毫克/升时,它们也可以正常的生长繁殖,水中含氧量高于3毫克/升时,也不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它们的窒息点在0.07-0.23毫克/升左右,养殖起来非常容易。

4、对水温的要求

15-35℃的水温是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28-32摄氏度低它们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只有水温在20℃时它们才会繁殖。罗非鱼在水温低于15摄氏度是会进入休眠状态,水温高于40-41℃会导致罗非鱼死亡。

5、罗非鱼的危害

在海中生长罗非鱼,会摄食其他生物的卵,还会摄食大量的海藻、珊瑚礁等海底植物,长此以往对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罗非鱼的繁殖能力较强,虽然摄食饵料品种广,但可供摄食的食物并不是很多,这就是罗非鱼体型较小的原因。

相关阅读

生态养蜂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1蜜蜂是人类益友

蜜蜂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哪。蜜蜂对生态系统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们给植物授粉翻。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增加复合环(蜂授粉使作物增产、产蜜),利用原先尚未利用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圆。蜜蜂是各种农作物的月下老人。植物开花,蜜蜂授粉,植物结果,食果、肉食动物免遭饥饿和灭绝的危险。没有蜜蜂,没有授粉,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蜜蜂在杂草之间、温带森林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层,沙漠仍是非常重要的,在热带依然有生命力IS]。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蜜蜂是世界繁荣的天使。

2养蜂是环保任务

人口、资源、环境是自然生态系统组成部分。20 世纪8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问题由局部性、区域性发展成全球性。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就成为人类所承担的一项任务。自然界中绿色植物是第一个生产者,为消费者(动物、人)提供食物和能量。科学地开发利用植物资源为人类提供必要的食品、医药、工业原料和改善环境变得极为重要F/]。养蜂是利用蜜蜂和蜜粉植物互利共生的自然习性,观天时、察花情,调整蜂群使蜜蜂积极采集花中痕量的宝贵资源(花蜜、花粉),同时为花传粉,共同繁衍,产生难以计数的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养蜂已成为环境工艺学的一部分。

追溯我国蜂业各时期的生产思路:初期为了生产需要,扩大蜂群采蜜,注重经济效益;近期为了生活需要,组织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同时生产蜂产品,产生社会效益;现代为了生存需要,积极为荒漠、湿地植物授粉和采蜜,生产蜂产品的同时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产生生态效益。生态养蜂就是要调整发展战略,将蜜蜂授粉放在养蜂业的首位,使蜜蜂为农牧林业服务,必将成为中国养蜂可持续发展之路。

3蜜源、蜂种的大国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适宜,蜜粉植物多样,各地花期不断,蜜粉资源若不及时利用,转瞬即逝。大片花海实为蜜库,其潜质人们往往视而不见。中华蜜蜂是我国原生种,遍布南北各地。先民自古认识蜜蜂,掠夺蜂蜜,进而驯养蜜蜂。近期引入西方蜜蜂大量饲养,致使中华蜜蜂锐减,但仍有野生蜂群,同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黑小蜜蜂蜂群分布在南方山区森林、岩洞里。我国蜂种资源得天独厚。

国内现在饲养中、西蜂820万群(中蜂占1,3)。专司授粉蜂群极少,以采蜜兼授粉为主。蜂业忽视 潜效,重视显效并未改变。据统计,年生产蜂蜜40万t、蜂王浆和蜂花粉各4000t、蜂胶350t,总产值超过40亿元。出口蜂蜜10万t,创汇2亿美元。拥有蜂群和产品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开发出各种蜂产品,除上述产品外,尚有蜂粮、蜂王幼虫、蜂蛹(雄蜂、工蜂)、蜂毒及蜂巢(茧衣) 等,品种之多可谓蜂群中产物已尽其用况表1)。为人们供应大量的食药源,有益人类生活。

4人类福祉的担当
4.1生态养蜂为生态农业服务

采用西蜂为农作物、果蔬及牧草授粉、还用野生蜂(熊蜂、壁蜂、切叶蜂等)为温室果蔬及苜蓿等进行授粉,均取得可喜成果。2l世纪初,我国农业部先后颁布《养蜂管理办法(试行)》、《全国养蜂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印发《蜜蜂授粉技术规程 (试行)》的通知,规划2015年全国蜂群达1 000万群(其中中蜂350万群),生产蜂蜜50万t。大力宣传普及蜜蜂授粉技术,开展示范,发展专业化蜂场,促进产业化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组织国内校、所专家,在各地开展示范研究,加快蜜蜂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势必促进蜂业可持续发展。

42生态养蜂为生态文明服务

遵守蜂群生物学规律,留足饲料嘲,免用人造饲料。保护蜜蜂健康。蜜蜂向自然索取采集花蜜酿造蜂蜜,蜂蜜含有180多种不同物质网,糖类物质为蜜蜂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采集的花粉含有400多种不同物质,转化为蜂粮,其蛋白质是维持生命循环不可缺的物质;蜜蜂食用这2种物质分泌蜂王浆,蜂王浆含有十分复杂的营养成分,是培育幼虫和蜂王的最佳天然饲料。饲养强群,蜂采蜂食,确保蜜蜂健壮。以蜂养蜂,节约大量资源(糖、谷物等),减轻管理,收获优质蜂产品。

蜜源丰富地区定地饲养实为上策。往年,有的蜂场赴西北采老瓜头、沙枣、沙打旺、柽柳、锦鸡儿蜜;在石漠化山区有中蜂采桉树、乌桕、刺槐等蜜;在广西等海滩有西蜂采红树、木榄蜜。这些放蜂者都没有意识到蜜蜂授粉对该地区的植被修复作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荒漠化地区、湿地和海滩生长的植物实施蜜蜂授粉,加速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同时,增添蜜粉源也应予以重视。

5生态养蜂为人类幸福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对蜜蜂的再认知,对安全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蜂产品内销渐旺,出口量会减少。现今生产成熟蜜为主产品,南北方蜂蜜品种不同,同样成熟蜜含水量有差异,制订蜂蜜标准要有弹性,杜绝浓缩蜜。毁巢取蜜、生产巢蜜都在浪费蜂力、蜂蜡。花粉被营养学家称为微型营养库、 世纪食品是上品食药源,蜂花粉因售价低产量不高,其深加工潜力很大。花粉R成分至今不明, 蜂花粉优于蜂粮有待研究。蜂胶产量虽少,但比蜂王浆价高,加工品繁多,已形成蜂胶热。中蜂不采树脂,并没影响生存繁殖,其中必有奥秘。蜂王浆生产随着工具改革(免移虫等)产量必趋上升,售价下降将成定局,是广大消费者的福音。蜂群应防止超载生产蜂王浆,保证王浆酸(10一HDA)质量。蜂蜡应用面广,提取蜂花醇,对植物、动物生长有效,蜡醇有保融心血管作用{lal。蜂毒疗法、蜂巢制剂用于治疗鼻炎、肝炎等前景看好,茧衣应当开发利用。蜂蛹已成为餐桌上的高档食品,颇受人们欢迎。蜂产品深加工增值的研究提到日程,应防止提取过程浪费资源,得不偿失。总之,我国蜂产品资源丰富,着力挖掘潜力,生产安全优质产品,为人类造福责无旁贷。

灵芝的生长环境


说到灵芝也许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的熟悉,其实在电视里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用灵芝救人性命的场景,因此灵芝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而且它的药用价值非常的高!

什么是灵芝

灵芝又称林中灵,以林中生长的为最佳,药效最高。目前也有人工大棚种植,主要生长在较湿润的地方。灵芝属高温性菌类,在15~35℃之间均能生长,适温为25~30℃。子实体在10~3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28℃。低于25℃,子实体生长缓慢,皮壳色泽也差;高于35℃,子实体会死亡。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菌丝长满袋的时间延长。

灵芝的生长环境

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基含水量为55%~60%,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子实体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如果低于80%,子实体会生长质量不良,菌盖边缘的幼嫩生长点将会变成暗灰色或暗褐色。

灵芝是好气性真菌,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二氧化碳更为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至0.1%时,子实体就不能开伞,长成鹿角状分枝,含量达1%时,子实体发育极不正常,无任何组织分化,形成畸形。

灵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线非常敏感,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光黑暗条件生长速度最快,当照度增加到3000勒克斯时,生长速度只有全黑暗条件下的一半。子实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光照,在1500~5000勒克斯,菌柄、菌盖生长迅速,粗壮,盖厚。

灵芝的品种选择

1、赤芝:赤芝是灵芝属中的代表种,野生菌盖一般可达5厘米x10厘米-12厘米x20厘米,厚度达1-2厘米,红褐色稍内卷,菌肉黄白色。菌柄侧生,高达5-10厘米,色与菌盖相同,子实体蜂巢状,菌盖下面有菌管层,菌管长约1厘米,菌管内壁为子实层,着生担子,担孢子子卵型。

2、紫灵芝:紫灵芝的菌盖及菌柄均有黑色皮壳,菌肉锈褐色,菌管硬,与菌肉同色,管口圆,每平方毫米约5个。

3、薄盖灵芝:薄盖灵芝又称薄树芝,其子实体皮壳具有深紫红色,菌盖比前两种为薄,近菌管处浅褐色,菌管为肉桂色,每平方毫米4-5个,菌盖为7-11厘米,厚0.5-1.0厘米,成熟的菌盖肉卷明显,菌盖背面菌管近白色,木栓质含量少,孢子含量高,药用成分高,药效好。

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1、保肝解毒: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无论在肝脏损害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服用灵芝都可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灵芝还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对于中毒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慢性肝炎,灵芝可明显消除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并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所以,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2、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

3、改善心血管系统: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4、肌肤美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灵芝有增智慧,好颜色,灵芝是一种具有抗皱、消炎、清除色斑、保护皮肤。灵芝含有抑制黑色素的成分及多种对皮肤有益的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能够通过减少人体自由基,加速细胞的再生,增加皮肤的厚度并增加胶原质,达到丰润皮肤、消除细纹与皱纹的效果。其中的多糖成分能够通过保持和调节皮肤水性,恢复皮肤弹性,使皮肤湿润、细腻。

灵芝的功效有很多,它对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随着人们对灵芝的认知越来越多,对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灵芝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不错的。

兽医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兽医公共卫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防控人畜共患病和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近年来,许多人畜共患病在多个国家暴发流行,重大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到公共卫生安全、养殖业发展和动物产品出口贸易,并威胁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人类健康,涉及农业、卫生、食品、环境、林业等行业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同时,也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
1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
因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而造成人畜共患病、食源性疾病不断发生与流行,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频频出现,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
1.1人畜共患病疫情严峻
全世界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两百多种,其中在公共卫生方面对人类危害严重的约90种,在多个国家流行的有五十余种。许多人畜共患病可经动物或其产品传播给人,还会因病害动物及产品、废弃物处理不当而造成动物疫病传播与流行。近年来,新(新发现或病原体宿主谱改变)、旧(已有)人畜共患病在世界各地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到人类与动物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
1.2动物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据WHO报道,全球每年约有一百五十多万人死于食物源性致病因子所致的腹泻性疾病,其中很多致病因子源自动物性食品。目前,动物性食品尚存在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滥用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染、掺假等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3动物养殖污染严重
动物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引发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疫病传播等问题,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也有负面影响。
1.4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面临新的挑战
在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有可能会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存在生物安全隐患时造成的危害很大,如2003年控制SARS流行后又发现了第一例SARS病例,即系微生物实验室感染。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也带来了生物安全问题。
生物恐怖是现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2001年911事件后,生物武器炭疽热事件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这说明当今仍然存在生物恐怖的威胁。随着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被发现,生物武器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基因重组技术的应用,也有可能产生新的致病力更强的生物武器。
2兽医公共卫生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科技、经济高度发展和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形式仍然十分严峻,其原因是多种多方面的,具体概括如下:
2.1兽医公共卫生监管体系不完善
兽医公共卫生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不够,法规执行不到位,监控、检测和预警体系整体实力弱,监管人员和科技人员总量不足,设备及资金短缺。
2.2养殖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及延长
养殖业快速发展,但污染治理投资和设施投入不足,排放的大量废弃物未能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理和合理利用,造成养殖污染;养殖中注重生产效益,忽略滥用兽药造成的危害,导致兽药残留;养殖业及动物产品加工业(如屠宰、皮毛加工)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和新型包装材料)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农业和食品工业的一体化、产业链延长,动物及动物产品(包括饲料)贸易的全球化,这些都增加了人畜共患病传播和动物性食品污染的风险。
2.3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物经食物链、呼吸和饮水进入动物体内富集,在动物性食品中引起残留。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气候变暖导致某些传染病媒介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改变,导致一些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和传播媒介侵袭人群和动物。
2.4病原变异或泄露
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与进化,耐药菌株产生,使其致病性增强;缺乏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使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无意中暴露或意外释放。
2.5人口增加和流动
世界人口增加、生活都市化、居住环境缺少排污和垃圾处理设施,以及流动人口剧增、人们国际间交往增加等,均使人类接触病原体或食源性危害的机会增多。
2.6其他原因
宠物饲养量增加,未检疫的肉、未消毒的生鲜乳流入市场,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不法生产者、经营者在动物性食品中添加违禁物质,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增加,不良饮食习惯(食用生的或半生的肉、水产品)等原因,使人类有可能接触人畜共患病病原体或不安全的动物性食品。另外,也与动物生产管理水平低,缺乏信息交流,公众对兽医公共卫生和人畜共患病认识不足等有关。
3对策与建议
兽医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力量,为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应采取综合性的、系统的、持久的对策,完善兽医公共卫生监管体系,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实施可追溯管理,采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加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兽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开展合作交流与宣传教育。

蚯蚓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温度为20-27℃左右,也是蚓茧卵的最适温度,32℃以上时停比生长,40℃以上死亡。因此蚯蚓养殖:夏秋季要搭遮荫棚降温(桑园有天然的遮荫条件,但桑树在夏伐后到发芽生长密闭前仍需临时用遮荫物遮盖),冬季要棚室加火升温(可利用蚕室己有的设备)或桑园覆麦草保温升温,以利蚯蚓的正常生长繁殖。

2、湿度

蚯蚓是利用皮肤来呼吸的,所以蚯蚓身体必须保持湿润,蚯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5%以上,防比水分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因而饲料的湿度应保持在70%左右为宜。

3、酸碱度(pH值)

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且产叫茧最多。

4、通气

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叫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

5、食物

投喂食物不足或质量不高会使蛆叫间争食,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部分蚯蚓逃逸或生长缓慢。

罗非鱼的生活习性


1栖息

罗非鱼属于底层鱼类,但活动范围随着昼夜温差变化而不同。黎明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成群地侈向水的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层活动;傍晚水温下降.鱼群都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夜间至次日天亮,一直静止于池底不动或很少活动罗非鱼在不同生长阶段,活动范围也不同。稚鱼阶段集群在池边活动,稍大后,活动能力增强,分散于整个池中。遇到敌害或拉网时,鱼会跳跃,随后潜入池底泥中,因此,起捕率较低。

其对水温要求较高,适宜温度范围为18-38度,在25- 31度生长速度最快,16度以下,鱼体停止摄食、生长,12度就会逐渐死亡,在水温升高至42度以上时,鱼惶惶不安,呼吸加快,长时间浮在水面,最终导致死亡。

其有较强抗低氧的适应能力,溶氧窒息点为0.07- 0.23 mg/L.水中溶氧与其摄食强度有很大关系。池中溶氧长期处于3 mg/L以下时,饲料消耗增加,罗非鱼生长缓慢,发育受到限制。但总体来看,罗非鱼对溶氧要求不高,鱼池溶氧维持在 3 mg/L以上时,罗非鱼生长不受影响。

其为广盐性鱼类,能在淡水和盐度高达35-40的海水中生长、繁殖。因此,既可以在淡水池塘、网箱中养殖,也可以在海湾、咸水池、海水网箱中养殖

2.生长

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性成熟前生长较性成熟后快,雄鱼比雌鱼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因此,在许多养殖单位,罗非鱼养殖中采用全雄鱼养殖技术。

3.食性

其食性较广,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天然饵料以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底栖生物、水草、菜叶为主要食物,能摄食蓝藻、绿藻。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青饲料、精饲料,特别喜食饼类及麦麸。罗非鱼刚孵出的仔鱼主要以小型浮游动物一轮虫为食。10 日后,进入稚鱼期,除轮虫外,稚鱼可摄食到剑水蚤、隆线蚤、大型蚤等甲壳类,并且对蓝藻、绿藻、硅藻、金藻等可以消化吸收。至20 日后,进入幼鱼期,这时可以投喂人工饲料,以配合饲料养殖效果最好。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5%左右,主要原料为鱼粉、豆饼、麸皮、棉籽饼(菜籽饼)、玉米等,饲料破碎后再喂,至成鱼阶段,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25%。

4.繁殖

(1)雌雄鉴别方法罗非鱼的雌雄鉴别方法从尿孔和生殖孔的结构来区分。雌鱼在肛门和泌尿孔之间有输卵管开口,雌鱼有3 个孔。雄鱼的泌殖孔和生殖孔合为一个开口,统称泄殖孔,位于肛门后的生殖突起的顶端,雄鱼只有2个开口.

(2)性成熟度的识别罗非鱼性成熟度的识别,雄鱼可依据婚姻色而定,成熟的雄鱼体色艳丽尾鳍变红腹部粉红,轻压腹部可挤出少量白色精液;雌鱼性成熟时,生殖孔大而突出.离开腹沿,产卵孔开裂明显或孔围呈红晕.

(3)罗非鱼当年即可性成熟,一年可多次产卵,体重 200g左右雌罗非鱼,怀卵量为1000-1500粒。水温在21- 22度时,可以产卵繁殖。产卵时,雄鱼先挖穴.待成熟雌鱼游过穴边便引诱雌鱼产卵,产卵时间15-20min,分4-6批产完。卵产出后雄鱼即排精.卵受精后,雌鱼将卵吸入11腔孵化。如果水温保持在25-29度,经过5^7天.就可以孵化出小鱼苗。选作亲体的雌鱼以150g左右为宜,雄鱼以250g左右为宜,由于其繁殖周期短,繁殖活动及性腺发育周期频繁.对亲鱼应多投高蛋白饲料和新鲜饲料,进行强化培育.

罗非鱼的箱养殖


选择水温18℃以上的季节,水流适宜速度0.1-0.2m/s,水域最好水质较肥,浮游动物较多的湖、库湾或10亩以上的鱼池中。网箱形状可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规格为6mX6mX2.5m或 5 mX5mX2.5 m,网目2.0-3.0cm,固定式网箱。

鱼种放养前进行拉网锻炼,适应密集生活环境后再放入网箱养殖。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投放鱼种10 kg左右,放养规格不小于 30 g o在合理饲料配方条件下,熟练的投喂技术是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从而降低成本的关键。鱼苗体重50g以下时,每日饲料投喂量为体重的5%,当体重达到50-100 g时.投喂量降为4%,体重超过100 g以上时,投喂量降为3%。饲料颗粒直径随着角体增长,逐渐加大。经过驯养,每次投喂控制在20 min内,每日喂 4次。另外,要定期清洗网箱,做好防病、防逃、防污染.

罗非鱼的流水养殖


利用温泉水或工业温排水进行罗非鱼的高密度养殖,近年来方兴未艾。

1.池塘建设

池塘面积一般为30-50m,水流应保持全池均可交换,池塘排污应彻底干净,池底具有一定坡度,深度为80-150cm.

2.鱼种放养

流水养殖要保证水质良好、溶氧充足,水体交换量是决定生产能力高低的关键。若池水交换量为每15 min 1次,鱼种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100-200尾。养殖后期及时捕大留小,抑制生长.

3.水质管理

在以循环水为主的鱼场. 必须注意水的净化,防止鱼类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可采用沉淀净化法(使大部分未分解物质沉淀后排出)、吸附净化法(沸石)、生物净化法(种植水生生物)、化学净化法(用漂白粉杀死过量浮游动物)。除了净化水质外,还应有排污系统,每4h排污一次,排污时加大水量,打开排污阀门,同时擦洗池壁粘附污物,排污后要恢复原有注水量。

对池塘中溶氧量的变化要特别重视,绝不应等鱼浮头时再采取措施,因此,流水养殖的单位,应具备初级水质分析设备。当水中溶氧低于5 mg/I时,应加大水量采取补救措施。水温必须保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最好在28度左右。

4.饲料投喂

流水池塘养殖,放养密度高,池水又不断的流动,鱼类需要摄入大量饵料,饲料是鱼类生长的物质基础〔饲料配方可参考表 15-2。日投饲4-6次,投饵量应根据鱼摄食情况兄而定人工饲料放入池中的饲料台上,草类投在浮于水面的框架内,注意加强鱼类的驯化摄食,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5.鱼病防治

流水养鱼是高密度养殖,一旦发生鱼病.传播扩散较快,所以,应以预防为主。鱼种放养前应消毒,饲养过程中每半个月投一次药饵,发现鱼病,及时治疗。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造成鱼病的不利因素:

①低温;
②水体温度急剧变化;
③水体溶氧不足;
④水质不良;
⑤水中有大量有害气体;
⑥变质和不合理的饲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4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