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免疫在规模化养鸡场的操作方法

笔者在市场服务过程中发现,许多种鸡场在接种新城疫、传支等活苗时一直沿用饮水、滴鼻、点眼等传统方法。他们认为喷雾免疫对鸡群有一定的干扰,往往会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和气囊炎,且喷雾免疫要求技术太高,操作不当时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甚至免疫失败,导致严重的疫苗反应。其实喷雾免疫的诸多优势很多技术人员还不了解,如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疫苗(鸡新城疫IV系弱毒疫苗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等),喷雾免疫效果特别好;喷雾免疫是模仿最初的病毒感染方式,产生局部免疫的保护时间比饮水和点眼来得快(喷雾免疫只需要3天,饮水免疫需要9天,点眼免疫则需要7天);早期用粗颗粒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Ma5株)喷雾免疫,可大大降低肾肿问题;应用喷雾免疫时不仅可刺激黏膜产生分泌型的IgA等,形成局部免疫力,而且可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应答,形成体内广泛而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由此可见,喷雾免疫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免疫方法。

一、喷雾免疫注意事项

1.在孵化场进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Ma5株)喷雾免疫时,一般在鸡盒上方约1米处喷雾,喷后3秒钟再把鸡盒盖上。如果喷雾后立即盖上盒盖,光线变暗会导致雏鸡缩脖,水珠就落到了鸡身上,特别是在冬天,运输时雏鸡很容易受凉。这个问题孵化场应加以重视。

2.降低舍内粉尘含量和增加湿度。舍内粉尘会黏附在疫苗雾滴上,并随之进入呼吸道,这样不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也降低了疫苗效力。因此,喷雾免疫前应加大通风量并保持3~5分钟,以降低鸡舍粉尘含量,保证舍内空气清新。在舍内干燥时(尤其是厚垫料平养肉种鸡时),在喷雾免疫前可先喷两遍水,水应喷成雾状,高度在1.7米左右,以沉降舍内空气中的粉尘,提高舍内湿度,同时结合试喷掌握合理的喷雾免疫速度。

3.减轻鸡群应激。避免在鸡群刚吃完料和饮完水后进行喷雾免疫,若出现应激惊群,对鸡群产生的损伤比空腹时更严重。喷雾不能与称重、转群、更换饲料等操作同时进行,并避免在天气突变时进行喷雾免疫。喷雾免疫必须在鸡群健康时进行,有减料、腹泻、降蛋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推迟免疫。对患病鸡尤其是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鸡只,可采用其他免疫方法免疫,否则不但不能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而且可能加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注意鸡群的日龄。日龄过小的鸡不宜进行喷雾免疫,因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出现免疫副反应:20日龄前多是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和一定数量的死亡,20~50日龄多是严重的呼吸道症状,50~90日龄表现一定的呼吸道症状,90~110日龄可能会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产蛋期以后,基本没有呼吸道症状且对产蛋率的影响很小。随着鸡日龄的增加,喷雾免疫越来越安全。

5.免疫间隔和用药。喷雾免疫与其他免疫操作要相隔1周,尽量避免不同疫苗相互干扰。在喷雾免疫前、后7天内不得在饲料或饮水中投喂抗病毒药物,以免造成免疫失败。在喷雾免疫前、后1天内不能进行带鸡消毒,不可供给含消毒剂、清洁剂的饮用水。喷雾免疫前、后1天应给鸡只饮用0.1%维生素C或速溶复合维生素,同时添加抗菌药物如硫氰酸红霉素、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预防呼吸道疾病。

6.喷雾设备保养和人员保护。喷雾免疫设备要专用,不能兼作他用,特别不能用于喷雾消毒。机器用后用清水冲洗,擦拭干净,晾干后再存放起来。每次使用机器前一定要调试(/),尽量避免工作中途出现故障。在喷雾免疫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能会吸入灰尘和疫苗,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所以必须戴好口罩。此外,为了防止手直接接触疫苗,还要戴好手套。

二、喷雾免疫时需控制的环境条件

1.保持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当舍温超过30℃后疫苗的蒸发量加大,很多雾滴在到达鸡的头部之前就被蒸发,鸡群吸收的疫苗剂量不足,造成浪费较多,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同样湿度过低会导致舍内灰尘量增加,灰尘与雾滴结合并迅速沉降至地面,也会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喷雾免疫时应使舍内的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若湿度达不到理想要求,应先喷水补湿。在夏天炎热季节免疫,应选择早晨或晚上比较凉爽时进行,或采取降温措施后再进行。一般不要在环境温度低于4℃的情况下进行免疫。

2.关闭舍内门窗和通风系统。喷雾免疫时要关闭舍内门窗和通风系统,如在通风情况下进行免疫,空气流动势必影响疫苗吸入量,且大量疫苗雾滴会随风飘出鸡舍。喷雾免疫后15~20分钟开启通风系统,以保证鸡舍通风。

3.关闭照明系统。关闭风机后鸡舍内会突然变得安静,此时多名操作人员的进入和喷雾产生的噪声会使鸡群惊恐,造成严重的应激,甚至会造成鸡只踏压致死,所以喷雾免疫前要先关闭照明系统,先在鸡舍一端喷清水,待鸡群对机器的声音适应后,操作人员手拿应急灯并将灯调暗或遮暗光线后缓缓进入鸡舍。操作人员动作要轻,切忌发出大的声响,更不能在鸡舍内大声喧哗或跑动。平养鸡舍的喷雾免疫最好在晚上进行,喷雾结束后应及时开灯让鸡散开,防止压死鸡只。

三、喷雾免疫的具体操作方法

1.控制喷雾速度。喷雾速度与所使用的机器、免疫用水量和免疫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有关,也决定着所用疫苗的剂量、疫苗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鸡只能否获得足量的疫苗剂量。喷雾速度的控制是确保免疫效果的关键环节,是比较难掌握的,必须提前试喷。试喷时,先将1栋鸡舍的鸡分成几组,先对其中的1组参照疫苗剂量用清水缓慢、匀速地试喷,要求较慢、匀速地喷两遍,且刚好喷完。根据试喷情况,确定人员行进的最佳速度。喷雾时由鸡舍的一端开始,边喷边向另一端缓慢移动,往返1次,使鸡群在免疫后头背部羽毛略潮湿。对同一栋舍内的鸡只,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免疫。

2.疫苗和稀释液的使用量。喷雾免疫的疫苗剂量应比肌内、皮下注射或点眼、滴鼻等接种方式多2倍左右。稀释液的用量,则应根据饲养方式、鸡的日龄和雾滴大小来确定,以1000只鸡为例,10周龄以内使用400~500毫升,10周龄以上使用600~700毫升。在冬季舍温低于10℃时,注意控制喷雾用水量,防止过量的水喷在鸡身上,造成鸡感冒。

3.疫苗的稀释。疫苗稀释最好选用无菌蒸馏水,没有蒸馏水的养鸡场可以用桶装矿泉水替代,切不可用生理盐水,以免造成疫苗失效。为防止喷出的雾滴迅速蒸发,可在蒸馏水中加入3%~5%中性甘油。稀释疫苗时,加入0.1%~0.3%脱脂奶粉可起到保护疫苗的作用。冬天喷雾免疫时,稀释液温度应在20~30℃之间,避免鸡群产生冷应激。稀释疫苗时,要用干净的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使疫苗充分溶解。盛放疫苗的器具尽可能用塑料或玻璃器具。稀释后的疫苗应在1小时内用完。

4.选择合适的雾滴。雾滴的大小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小鸡大雾滴、大鸡小雾滴的原则,同时,雾滴的整齐性也很重要,要求机器产生的80%雾滴在标准范围内。8周龄以内的小鸡进行喷雾免疫,雾滴应在80微米以上,不致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疾病;8周龄以上大鸡喷雾免疫时要求用30~40微米的小雾滴,以产生好的免疫效果。

5.保持合适的喷雾高度。平养鸡在鸡头上方1米左右处喷雾,笼养鸡在每层笼正上方10厘米高处平行喷雾。喷雾高度如掌握不好,很难产生理想的免疫效果。

四、适时进行抗体监测

抗体监测也是衡量喷雾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喷雾免疫当天就要进行抗体监测,以掌握免疫前鸡只的抗体水平,便于确认免疫效果。喷雾免疫后10~15天对大群鸡按5的比例抽测进行抗体监测,发现抗体上升不理想时应及时补免。另外,笔者在服务中发现,小鸡早期用新支二联活疫苗喷雾免疫后,需要间隔7~10天再加强免疫1次,因为首免的雾滴比较大,免疫效果也大打折扣,需要用相同的疫苗及时加免。

(作者联系地址:韩文格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邮编:050091;严兆杰青海省平安县畜牧局邮编:810600;阎俊霞河北省崇礼县畜牧办公室邮编:076350)

相关推荐

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方法 规模化猪场的主要防疫措施


近年来,一些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群情况令人堪忧,部分猪群逐渐向亚健康状态演变,甚至有的已是亚健康状态,更有正处于高致病状态发生.猪群的健康状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对所面临的问题充满了困惑.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析,并就规模化养猪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的防疫方法规模化猪场的主要防疫措施。

1、疫病防控理念

疫病防控理念在规模饲养场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是截止到现在,大部分猪场管理者还是仅仅停留在防疫层面或生物安全上。所以,饲养场通常只是消灭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传染源,却忽视了对于猪群本身的重视,即仅仅重视特异性免疫,忽视非特异性免疫。其实,非特异性免疫在猪群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所以,要将猪群防疫作为整体的系统工程对待。将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掌握好,明确工作方向,继而制定符合本场切实可行的免疫方案。

2、疫情处理

目前,我国针对不同的传染病都有相应的处理法规和流程,在生产中,如果具体到每个猪场,流程都不同。个别饲养户或者是饲养场,为追求片面的利益,将病、死猪销往市场或是抛到野外,并没有按照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导致疫病的流行。这是近几年来疫病快速流行,甚至是反复流行的原因所在。所以,必须严格执行病死猪只的无害化处理。

3、饲料营养与药物的使用

很多饲养者会购买保健类药品,然后添加到猪只的饲料中,却忽视了对于原料或者饲料质量的要求。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对猪只的生理代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很大。但是也应该重视如水、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这些基本的营养物质的供给。生产中,许多猪场的栏舍中,因为饮水器安装的位置或者是方向不合理,导致猪群饮水不充分。还有饲养者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正确做法应该购买质量好的玉米,特别是技术含量高档的预混料。猪群发病大多因为营养不良,导致抵抗力低,易感染疾病,即使采取治疗措施也很难康复,随着病程的延长,猪只体内的微生物也越来越多。

病原体特别容易发生变异,所以药物频繁接触病原体之后,就会发生变异,导致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逐渐转变成耐药性菌株或者是超级细菌;如果在猪只的饲料中加入药物类添加剂,那么,机体内某些代谢细胞可能会受到刺激,从而处于很活跃的状态,促进猪只的生长速度。随着时间的累积,这些代谢产物会加重肝胆的负担,严重的会遭到损害,最终会抑制猪只生长。

所以,要求猪场的管理人员树立绿色理念,给猪只尽量少打针、少用药,重视环境卫生和营养的供给,确保猪群健康。

4、疫苗免疫

生产中给猪只接种疫苗常常存在许多错误和误区,类似于药物滥用的情况。第一,应该明确疫苗并不是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效,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是针对特殊疫病能够发挥作用,但是不会彻底地把疫病消灭掉。第二,疫苗发挥作用,需要机体配合产生相应的反应,但是在疫苗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4种误区。第一种误区,认为猪只接种过疫苗,就一定会产生免疫。可是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发生不免疫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第二种误区,认为给猪只注射的疫苗量和免疫效果成正比,也就是注射剂量越多效果就越好,所以给猪只接种了很多份疫苗;第三种误区,个别猪只饲养场给猪只注射疫苗时,一般都是将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者在短时间内进行频繁注射;第四种误区,把疫苗和兽药的作用混淆,存在疫病流行时,就给猪只接种疫苗。

5、应激与抗应激

猪只饲养的流程中,对周围环境以及管理方式存在应激与抗应激的情况。所以饲养户要重视这个问题,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并且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于疫病的防控能够发挥作用。应激主要是指机体受到应激原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机能与代谢的变化。

6、员工培训

猪场正常运行的关键是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明确工作目标和方向,更加熟悉工作方法和程序。疾病防控过程中,并不是技术员和兽医对各种知识和程序了解就能做好猪只饲养工作。实际生产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所以,要求生产中的每位参与者都对整个流程以及本职工作非常明确。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能力,让其按自己的意愿和行动工作,对于整个猪场的运营有益。培训时,要重视常态化和制度化的控制,确保猪场产品的同时还能培养出饲养人才。

养猪场是怎样防疫的
1、引种要严格检疫
猪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引种不检疫是把外地疫病引到本省、本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通过引种把国外一些猪的疫病也引到我国来,这种实例在生产中并不鲜见,不少养殖场或养殖户希望能得到质量好的猪,往往从多个猪场购进母猪,选购种猪时几乎不作严格的检疫,结果把多个猪场的猪病都带进自己的猪场,再加上抗猪病的免疫程序不完善,有的仅免疫猪瘟,有的只给猪免疫注射三联苗(猪瘟、猪肺炎、猪丹毒),这种免疫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猪传染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猪病发展的新动向。例如,在有的地区和猪场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细小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0-80%以上,有的猪群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阳性率也很高,其它若干病毒性传染病的情况也类似,这样,有的人就误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内、国外情况也差不多,随波逐流,听之传之,只要购进的母猪不死就算成功,殊不知祸要已被埋下,迟早会发生问题。据此,建议从国外或从外地购进种猪时慎重,要严格检疫,更不能从多个猪场购进种猪。通过检疫搞清楚种猪的情况,即使检出呈阳性反应的猪只也不怕,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根除计划,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制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
依据各场的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不能千篇一律,用三联苗对公、母猪一年进行2次免疫。防止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用伪狂犬病疫苗和细小病毒疫苗,对后备公、母猪于配种前30天免疫,头胎、2胎母猪于产后1周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免疫。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可用猪萎鼻二联苗,孕猪产前30天免疫,乳猪于1周龄和4周龄各免疫注射1次,公、母猪1年2次。防止猪瘟最好用猪瘟弱毒疫苗,猪病三联苗不如单苗,因免疫期较短,乳猪在3周龄和6周龄用猪瘟弱毒苗各免疫1次,母猪1年2次,母猪在妊娠期间不宜注射猪瘟疫苗。4周龄仔猪注射链球菌疫苗,5周龄注射副伤寒疫苗,妊娠母猪于产前3周用黄白痢苗注射1次。总之,使用疫苗要按疫苗说明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剂量和使用方
3、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兽医工作的重点是防病不是治病,要强调猪群的安全不是个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要从群体出发,有益群体。如猪舍与猪舍之间空隙地的绿化,舍内的通风换气,冬季的保温、防湿,夏季的防暑,适宜的光照以及卫生消毒等都是为养猪创造良好的环境。但目前,由于环境控制不力,一些猪场和养殖户的养猪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猪舍简陋,不规范,防疫卫生措施不到位或不健全等,造成一些疫病的持续存在,尤其是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存在着较多的应激因素,例如气候突变、高湿、酷暑、严寒、断水、断料、仔猪断奶、转群、换料、抓猪打针、投药、惊吓、沙尘、调换饲养人员等均可诱发“环境病”和其它多种疾病。因此,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满足全价、平衡的优质饲料,使猪具有很强的抗病力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通过环境和抗体水平的检测,也可了解环境卫生状况及免疫接种效果,从而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的防疫制度提供依据。据此,一定要创造安全、舒适的养猪环境,不断提高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4、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
有的疫病尚没有疫苗预防,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用药物预防有良好效果,但必须要针对性强,如许多猪场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猪气喘病,针对此病可用抗生素防治,对妊娠母猪分娩前2周—3周到分娩后3周—4周内,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来预防;猪弓形体病用磺胺类药物有防治作用;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在仔猪阶段或环境条件多变时,采用金霉素、土霉素和白地霉素等防病的效果很不错,虽然用抗生素能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但会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威胁,因此,切切不可乱用抗生素。

主要应采取以下防疫措施:
1.猪场入口处应建立人员和车辆出入消毒室(池)。猪场内的生活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必须相对封闭。
2.不得从健康状况不明的猪场购买种猪,新引进猪只应在进入猪群前隔离检疫30~60天。
3.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
4.猪场内不得养狗、猫等宠物及其他家畜家禽,并应定期除蚊、蝇和灭鼠。
5.禁止从场外购买猪内及其他屠宰品。
6.选择合适的饲料,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1周后方可使用。
7.所有场内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还入,各区域的工具严禁混用。
8.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猪场,休假或外出工作人员必须经过72小时隔离,并经过常规消毒、彻底淋浴和更衣后才准许进入生产区工作。
9.定期对猪场内外环境进行消毒,执行猪舍带猪消毒措施。
10.对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11.选择合格疫苗,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并定期进行免疫效果监测。
12.定期对猪群进行药物预防与保健。

规模化猪场和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的比较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又称“猪霍乱”,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疾病,给养猪生产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永安市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猪血清样品等进行检测,初步了解其猪瘟的抗体水平,比较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根据临床实践,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科学有效地防控猪瘟提供依据。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与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的比较。并总结了猪瘟免疫效果的提高方法,以便为猪瘟控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选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0个规模化猪场(598头猪)与68个散养户(266头猪)。其中规模化猪场中能繁母猪227头,保育猪129头,育肥猪86头,后备猪156头。散养户中能繁母猪76头,保育猪65头,育肥猪125头。对864头健康猪在28-30天之前进行猪瘟疫苗免疫,并采集864份血样,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检测需要的试剂与仪器包括:ELISA检测试剂盒、离心机、加样器、隔水式普通培养箱、快速检测仪、微量振荡器等。将采集的血样经过无菌离心吸取血清制成样品,并对每份样品做好标记,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处理。并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盒,放置在实验室中,确保温度恢复到室温(15-26℃),并对试剂进行观察,如果试剂中出现未溶解的固体物质,需要继续回温溶解。并放置在微量震荡器中维持0.5-1min的震荡处理,并按照先后顺序摆好备用。并对阴性与阳性标准血清标记好加样位置,并对反应板符号做好标记。在反应板中加入50uL血清稀释液,并依此加入阳性与阴性血清以及待检血清样品各50uL,并对其进行震荡处理0.5-1min,贴上封板膜,并放置在25℃隔水式普通培养箱中孵育1h。之后重复清洗,加入100uL显色底物,重新孵育15min,之后加入50uL终止液,震荡30s,对其OD值进行检测。

判断标准。样品PC低于40%表示为阴性;样品PC在40%及以上表示为阳性。其中样品PC计算为:(阴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样品OD450nm值)/(阴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阳性对照血清OD450nm平均值)×100%。

2、结。。

规模化猪场中598头猪猪瘟抗体合格率为96.15%(575j598),其中能繁母猪合格218头、保育猪合格119头、育肥猪合格84头、后备猪合格154头;散养户266头猪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77.44%(206/266),其中能繁母猪合格67头、保育猪合格49头、育肥猪合格90头。

3、讨论

在规模化猪场中,能繁母猪与后备猪的抗体水平较好,其主要是与规模化猪场重视种猪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根据结果显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散养户猪瘟免疫效果。散养户在养殖的时候,需要充分借鉴规模化猪场的养殖经验,要不断提高免疫技术,养殖户要重视猪瘟免疫,对免疫程序进行改进,并注意饮食健康,对猪圈的环境卫生进行改善,以便提高猪瘟的免疫效果,确保疫病发生率的降低,从而促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规模化猪场需要维持现有的防疫水平,确保猪瘟免疫效果维持良好的状态。而散养户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猪瘟免疫、科学饲养以及生猪采买的时候严格把控。需要对种猪的健康进行重视,以便切断感染源头。在购买种猪的时候,避免从疫区或刚治疗好猪瘟的猪场购买。在种猪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购买回猪场的时候,需要对随行人员与车辆进行彻底消毒,之后将猪送往猪场的隔离区。在隔离区饲养1个月所有的时间对其进行免疫接种后,待抗体检测合格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猪瘟一直以来是威胁我县养猪业的头号疾病,对于猪瘟的控制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猪瘟疫苗的免疫预防,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猪瘟防疫的效果以及生猪感染压力的大小,也关系到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猪场及农村散养户定期对猪瘟疫苗效果检测评估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用于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估的方法很多,如何选择一种切合我县实际的检测方法是科学评估的首要问题。我们采用两种常用的评估方法(免疫金标试纸检测和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全县农村散养户的336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免疫效果平行对比检测试验,这对于以后我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够及时准确掌握生猪猪瘟免疫效果,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被检样品采自全县12个乡镇农村散养户不同日龄的猪,其中仔猪(20~45日龄)96份,生产母猪102份,肥猪(70~160日龄)138份。散养户提供的336份血清均为猪瘟免疫首免20日龄左右,二免在65日龄免疫后18~20天所采的仔猪全血样品。
1.1.2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盒(包括猪瘟正向间接血凝抗原、猪瘟稀释液、猪瘟阴、阳性血清)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试剂盒批号:20080812。
1.1.396孔血凝板(110。V型),飞鸽牌台式离心机,精密移液器(5~50μl、20~200μl),微量振荡器。
1.1.4猪瘟抗体免疫金标试纸条,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1020。
1.2方法
将336份全血样品放入离心机离心,5分钟后吸取上层血清液,置于试管架上备用。在金标检测卡的椭圆形加样孔内加入2~3滴(50~100μ1)待检猪血清。将检测卡平放在平面上,在室温下静置8~15min判定结果。加样后8~15min可与金标试纸附带的参照卡的色带滴度进行参考比较,当被检样品检测线(T)条带的色泽大于参照卡中猪瘟抗体效价为1∶16时,说明检测样品中猪瘟抗体的滴度较高,如果低于1∶16则表示被检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过低,应及时进行猪瘟疫苗接种。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顺序如下:加稀释液→加被检血清→在血凝板上倍比稀释被检血清、阳性血清→加血凝抗原→震荡摇匀→37℃下静置1~2h→结果判定。以50%红血球出现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血凝效价。血凝效价达1∶16为免疫合格,1∶16以下为免疫不合格。
2、结果与分析

从上述表格可以得知:抗体金标检测仔猪猪瘟抗体效价达到保护线的为82%,正向间接血凝检测合格的为81%;育肥猪金标检测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值(1∶16)的为91%,正向间接血凝为91%;金标抗体检测生产母猪免疫合格的为84%,正向间接血凝为86%。
通过数据比较表明,免疫金标试纸检测与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的结果基本符合,试验结果可靠。
3、讨论
3.1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我县现有的疫病预防免疫程序中,总有一部分猪只免疫不合格,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可能与基层防疫员的技术、操作、疫苗用量、疫苗质量等有关。也可能是广泛存在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圆环病毒感染而破坏了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3.2从操作方法上,免疫金标试纸条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检测时间很短,使我们能及时做好疾病诊断、抗体监测。间接血凝是通过血球凝集程度来判断结果的,实验员的判断力不一样,就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即便对于同一操作者,每次的试验判断结果都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3.3从经济成本上,免疫金标试纸检测也能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它能大量成批的检测,也能单独进行检测,且不造成浪费。而间接血凝所需抗原一经开启就必须一次用完,若检测量较小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4、结论
综上所述,猪瘟抗体金标试纸检测法,凭借其操作简便,不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实验员,结果直观,反应时间短的优势,非常符合我县的实际需要。乡镇兽医站,养殖场都可推广应用,对我县应对重大动物疫病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肉牛规模化饲养管理的方法技术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战,我国的肉牛生产正处在一个有效规模简单饲养到集约化高效养殖的重要转折阶段,普及肉牛规模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肉牛生产加快肉牛生产的规模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优质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造成牛肉的价格居高不下,并且持续攀升,激发了广大养殖户饲养肉牛的兴趣。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规模化饲养管理的方法技术。

1、架子牛的选择

目前我国用于育肥的肉牛品种多为杂交牛,即选择国外的优良品种为父本,如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与我国当地的优良黄牛品种进行杂交的后代。所获得的杂交后代具有亲代的优良特性,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屠宰率高、胴体品质好等优点。如果当地缺乏杂交牛则可以选择当地的架子牛,在年龄上要注意架子牛的年龄不宜过大,一般要求杂交肉牛的年龄在1-1.5岁,本地品种架子牛为2-3岁。架子牛的体重要求不宜过低,通常大架子牛的体重在250-300kg,经过3-6个月的育肥期后体重可达到300-500kg。育成牛体重在180-200kg,经6个月的育肥期后体重可达到300-400kg。架子牛的体形外貌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较大,选购的架子牛一般为未经去势的公牛,要求体形良好,四肢正立,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形呈长方形,头形粗壮,双眼明亮有神,鼻镜有汗,健康无病。体尺上的要求所选择的架子牛要在体高上与月龄相符,一般1.5-3岁的架子牛体高在1.1m以上,体重在200kg以上;3岁以上的架子牛,体高要求在1.2m以上,体重在250kg以上。

2、架子牛进场后的管理

选择好架子牛以后即要入场管理饲养。在进场后不宜立即混群育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饲养,在隔离期间要对架子牛进行消毒处理,通常使用0.3%的过氧乙酸逐一的对每头牛进行消毒。然后对架子牛进行驱虫处理。可使用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使用驱蛔灵驱除蛔虫,还可一次性的投服敌百虫进行驱虫。架子牛在进场后的7-8天要进行健胃,使用健胃散对每头牛进行健胃,让牛体得到良好的恢复,并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待架子牛适应后再逐渐的饲喂精料。在架子牛隔离养殖并完成消毒、驱虫与健胃的工作后,如果架子牛没有出现异常则要对其进行分群育肥,在分群时要根据架子牛的品种、年龄、体重进行分群,每一群体中牛的体重不宜超过30kg,这样便于管理,以免在育肥过程中发生争料抢食、打斗的现象。

3、架子牛的育肥要点

育成期的养殖目标是促进肉牛的骨骼以及肌肉的生长发育,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后期的育肥效果,如果这阶段的饲养过差,会导致日增重太低而对后期的育肥不利。育成期的营养要满足牛生长发育需要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A,因这一阶段主要是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因此尤其要注意日粮中蛋白质的品质和钙、磷的比例,保证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14%以上,粗精料的比例为7:3,育成期的饲养方式可以为放牧,也可以为舍饲。放牧模式下要根据季节来适当的进行补饲,以满足育成期牛的营养需求,如春季牧草的适口性,蛋白质含量高,夏季则牧草的粗纤维含量较高,粗蛋白质的含量下降,秋季牧草的质地变硬,适口性较差,蛋白质的含量也下降。放牧饲养时要注意补喂一定量的精料,以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舍饲育肥则要根据牛的营养需求来按标准的投喂饲料,在提供充足粗饲料的同时还要补喂一定量的精料,尤其要多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在饲喂时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要对饲料进行加工处理,如果进行青贮、氨化处理等。饲喂时要让其自由采食粗饲料,然后再饲喂精料,同时要保持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喂料时不宜饲喂过饱,以八成饱即可,以保持肉牛旺盛的食欲,以提高采食量。添加粗饲料时要少量勤添。

架子牛的育肥前期还包括两个时期,分别为增重期和肉质改善期,其中增重期是以增加体重,加大优质肉块的重量为目的,要求日增重达到o.9kg以上,在整个增重期使架子牛的体重达到450kg。这一时期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较育成期低,一般为10%-12%,日粮中的精粗比为6:4,在饲养上要逐步的减少粗饲料的饲喂量,同时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因这一阶段肉牛的食欲旺盛,增重速度快,因此要保证肉牛的采食量,日喂料要达到精料4-6kg。粗饲料则要以青干草和青草为主,喂料的顺序为先喂青草,再喂干草,最后喂精料。在吃完料后要让其饮用充足的饮水。为了促进肉牛的增重,要在夜间让其自由采食干草。肉质改善期的目的是改善牛肉的品质,通常育肥牛在达到450kg左右以后即进入的肉质改善期,在这一时期,肉牛的增重速度减慢,营养的摄入主要是用来进行脂肪的沉积,因此这一阶段是形成肌间脂肪,即大理石花纹的关键时期,可以在这一时期按时饲喂,以生产高档牛肉。在经过2-3个月的肉质改善期后,肉牛的体重可达到500kg以上时,这时要及时的出栏,如果继续饲喂不但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会影响到牛肉的品质。这一阶段的饲喂要提供高能、高蛋白的饲料,饲喂方法则可采取先精料再粗料的顺序。在管理上要限制肉牛的运动,以促进肉牛增重。在育肥牛的肉质改善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强肉牛的食欲,做好肉牛采食量的观察工作,以保证肉牛摄入充足的营养。

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
1、合理建设牛场
1.1牛场选址牛场应选择交通、水电方便的城镇郊外,可以节约运输和建设成本。一般要求距离交通主干道300~500m,地势比较高燥,有一定坡度的山地较好,适合种草且租金便宜。场地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留一定的发展空间。
1.2牛舍建筑要求牛舍的修建应以科学、实用为原则,使牛能生活在冬暖夏凉的环境中。舍内牛床位密度适中,育肥牛舍以每头45m2为宜,且供水、供料操作方便,易搞清洁卫生。
1.3栏舍建建设肉牛舍除产房外,均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修建成简易舍。可采用人字形水泥瓦房顶,全敞式的房屋结构(其中三面墙用1.2m高的围栏替代),冬天只需用厚纤维塑料布在其三面围栏外悬挂即可,替代墙壁以降低成本。
2、采用杂交改良
2.1品种我国牛的体型基本上以役用为主,个体小产肉率低。要搞好肉牛快速育肥,提高育肥牛的经济效益,应选择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脂肪少,生长快的专门肉用品种或兼用品种。比较适合北方的品种有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适合南方的主要有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用短角牛、澳洲楼来牛等品种。
2.2杂交方式选用以上的品种与本地黄牛开展二元经济杂交或三元经济杂交,得到的杂交一、二代牛进行育肥,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3配种方式养殖户要善于接受新技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节省引进、饲养种公牛的成本。据统计,一头种公牛的饲养成本约为2000~2500元/年。而优质的肉牛细管冻精的费用才5~10元/支,每次配种连人工费总共也只花50~80元。
2.4坚持自繁自养达到一定规模后,肉牛养殖场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繁殖母牛,开展自繁自养,这样能大大降低购牛的费用。
3、科学饲养
3.1添加精料,改善营养以往我国农村都是以自然青草、农作物秸秆和红薯藤喂牛,很少添加精料作为牛的主要日粮,致使肉牛的营养不够,生长缓慢,肉质差,不得好价钱。要改变过去饲养耕牛的老习惯,添加精料,提高牛的营养,缩短饲养时间,以期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精料的原料有玉米粉、糠麸类、豆粕、豆饼、矿物质、维生素等,可参考肉牛的营养需要标准自行配制全价配合料,以降低饲料成本。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犊牛,其精料可参考下列配方:①断奶~250kg体重:玉米50%,豆粕16%,菜粕5%,棉粕7%,麦麸18%,肉牛预混料4%。②体重300kg以上:玉米42%,豆粕10%,菜粕7%,棉粕13%,麦麸24%,肉牛预混料4%。
3.2粗饲料的搭配粗饲料种类繁多,营养价值高低不同,优质牧草、青绿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青干草、农作物秸秆等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在配料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青草丰富的季节要以青饲料为主,一般禾本科牧草占70%,豆科牧草占30%。进入冬季枯草季节,青绿饲料减少,农户可种植部分冬季牧草,如黑麦草等,也可利用夏秋季青饲料旺季制作部分青干草和青贮饲料,还可以将稻草加工制作成氨化稻草。冬季的饲料搭配一般是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占日粮的40%~50%,氨化稻草、青干草占50%~60%。
3.3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酒糟、酱油糟、花生饼、木薯渣等都是较好的粗蛋白和能量饲料,其营养价值处于精饲料与粗饲料之间,可在肉牛养殖业中充分利用,可按适当比例饲喂肉牛代替部分精料。
3.4合理应用增重剂如瘤胃素(又名莫能酶素),是一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能促进肉牛增重。目前使用的制剂为瘤胃素钠,每公斤饲料添加40~60mg,或每头牛日喂50~360毫克。据试验,一头体重180kg以上的生长牛,每日添加饲喂200mg,可节省饲料4%,提高日增重10%~23%。也可以在精料中添加羟甲基脲,试验证明,使用羟甲基脲作为蛋白质补充饲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从饲料干物质转化率来看,提高17.63%。
3.5应用肉牛营养调控舔块目前我国已有厂家生产出适合于各种育肥方式的肉牛专用营养舔块。应用这种舔块挂在牛舍内或草场上,每天让牛自由舔食,满足牛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可提高日增重10%~15%,而且增强抗病力,使发病率降低80%以上,减少用药支出。

4、肉牛育肥方法
4.1持续育肥法持续育肥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育肥阶段进行育肥,一直到12~18月龄出栏,体重达到400~500kg。持续育肥由于饲料利用率高,是一种较好的育肥方法。持续育肥可以采用舍饲和放牧两种育肥方法。放牧形式持续育肥,要补充精料。舍饲持续育肥一天喂2~3次,以喂3次效果更好。日增重保持1~2kg。可按以下方案进行:方案一:6月龄断奶,体重150kg,育肥6个月,12月龄时体重达到400kg。体重150~250kg阶段:氨化秸秆自由采食,每头每天补苜蓿干草0.5kg,日喂精料3.2kg;体重200~250kg阶段:日喂精料3.8kg;体重250~400kg阶段:氨化秸秆自由采食,每头每天补苜蓿干草0.8kg,日喂精料4.2kg。方案二:犊牛2月龄断奶70kg,16月龄出栏,体重470kg。3~6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干草1.5kg,青贮料1.8kg,日喂精料2kg。7~12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千草3kg,青贮料8kg,日喂精料4kg。13~16月龄:每天每头采食青干草4kg,青贮料8kg,日喂精料4kg。持续肥育法要求在整个育肥期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对饲料利用效率高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这些品种的肉牛能在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加上饲养期短,所以总效率高,而且该法生产的牛肉鲜嫩,可获得较高的售价,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育肥方法。
4.2架子牛育肥
4.2.1架子牛的选购注意事项一是个体,应选择体格高大而肌肉较薄,体形清晰,宽而不丰满,骨架大,看上去瘦骨嶙峋,体重在300kg左右的牛,这样的牛价格便宜,而且是有生
长潜力的牛,有较好的育肥效果。二是牛的性别,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公牛的生长速度快于阉公牛,阉公牛快于母牛,并以10%递减。所以,在选购时应尽量多选公牛作为架子牛,以期获得最快的增重速度。三是年龄,应尽量选择1.5~4岁的架子牛作为肥育用,以期获得良好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果。四是要特别注意牛的健康状况,要购买生长发育好、健康无病的架子牛。五是应该实行就近购牛的原则,节约运输成本。
4.2.2架子牛的育肥方法架子牛育肥可分为3个阶段:育肥前期(大约需15d):主要以氨化秸秆和青贮玉米秸秆为粗饲料。氨化秸秆或青贮玉米秸秆自由采食,饮水供应充足,从第2天开始逐渐加喂精料,可以将混合精料按体重的0.8%投喂,平均每天投喂约1.5kg。育肥中期(大约需30d):要合理搭配精粗饲料,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每天喂精料4~5kg,喂后2小时饮水。育肥后期(大约需45d):日粮以精料为主,精料的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总量的70%~80%,按体重1.5%~2.0%喂料,每天饲喂精料5~6kg,适当增加每天的饲喂次数,并保证充足供应饮水。
5、育肥牛的日常管理
5.1搞好卫生保持清洁的畜舍卫生,每日打扫牛舍,刷拭牛体,尤其在冬季,围栏内要铺些垫草,保持牛舍干燥,不能让牛体带有粪块。另外,要保持饮水和饲喂用具的清洁。
5.2拴系定槽育肥牛应按年龄、体重、营养状况,适当分群编组,每组群数量不宜过多,定位饲养。限制运动,一般一牛一桩,拴系绳40~60cm为宜,以减少能量消耗。
5.3运动和晒太阳适量对锻炼牛的筋骨、肢蹄也很重要,可以减少疾病发生,让牛晒太阳,每天保证晒太阳4~5h可以使食入的维生素D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维生素D2,促进钙、磷的沉积。
5.4防暑防寒冬季牛的育肥,牛舍要做好舍内保温,舍内温度不能低于5℃,温度过低,牛体产热量增加,维持需要增加,要消耗较多的饲料;夏季要通风良好,舍温应保持在15~25℃,温度、湿度过高,都会使牛的代谢受到抑制,食欲下降,影响育肥效果。
5.5做好防疫保健工作虽然肉牛的疫病较少,但防疫工作不可忽略,要按计划进行疫病预防和保健,确保牛体健康。平时应注意观察牛的精神状态及食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直线育肥的应在断奶时、10月龄、13月龄各驱虫1次,架子牛要在育肥前应对进行一次药物驱虫;驱虫药有丙硫咪唑、伊维菌素、敌百虫、螨净等。
5.6及时出栏直线育肥时,体重达到500~550kg,架子牛育肥3~4月后,应及时出售,超过500kg后,生长减缓。不一定要等整批牛都达到体重标准后再出栏,要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可以分小批出栏,提高经济效益。

集约化养鸡场鸡新城疫免疫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鸡新城疫(鸡瘟)是鸡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免疫预防是重要的防治手段,但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疫苗的质量、其他疫病的影响、强毒感染和变异株出现、免疫时间和免疫程序不当、鸡场环境卫生较差等。尤其是疫苗的保存温度对疫苗的效价影响最大。为此,我们对鸡新城疫疫苗设置不同温度刺激半小时稀释后免疫,以期找出解决影响免疫效果因素的方法和为疫苗合适的保存温度提供佐证材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鸡新城疫(ND)冻干苗
来源于遵义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1.1.2试验鸡群
来源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南关两个镇蛋鸡、肉鸡6户养殖大户,共计6000羽。
1.1.3主要试剂
柠檬酸三钠、重铬酸钾、硫酸、0.9%生理盐水、PBS液。
1.1.4主要仪器与设备
96孔V型微量血凝板、单道和八道微量精密移液器、加样槽、吸嘴、微型振荡器、离心机、恒温箱。
1.2试验时间与地点
2009年12月,在深溪、南关两镇选定了蛋鸡、肉鸡养殖各3户进行鸡群免疫。实验室工作于2011年8~12月在红花岗区农牧局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
1.3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因素分析
1.3.1是疫苗检查不严影响免疫效果
(1)瓶盖检查。检查瓶盖是否松动、脱落。瓶盖松动、脱落的疫苗因其密闭保存条件改变会使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2)标签检查。检查标签上的生产批文批号、生产日期、疫苗性状、保存条件、保存时间、使用剂量。没有取得生产批文批号的疫苗质量不可靠;生产日期和保存时间的检查主要看疫苗是否超过保存期,超过保存期的疫苗效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效价差,甚至失效;保存条件是否与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一致,不符合标签规定保存条件保存的疫苗,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1.3.2疫苗保存不当影响免疫效果
(1)保存温度不当。保存温度过高要或过低均会使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2)保存避光不当。疫苗保存需要避光保存,如果避光条件不好也会使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1.3.3疫苗使用操作不当影响免疫效果
(1)疫苗稀释不当。疫苗稀释不当有几种情况:不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疫苗;不按规定的稀释剂量稀释疫苗;稀释液与疫苗温差太大,会使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
(2)疫苗使用不当。疫苗使用不当有几种情况:不按规定的使用方法使用;不按规定的使用剂量使用;使用器械、注射部位消毒不严。
(3)使用过程中保管不当。疫苗在稀释后使用过程中因保管不当,使稀释后的疫苗长时间置于强光或高温环境下会使疫苗的抗原性(免疫原性)降低或消失,()进而导致疫苗的效价降低甚至失效。
1.4试验方法
1.4.1试验分组
将鸡新城疫(ND)疫苗从低温冰箱拿出后,分别在15~60℃(以5℃为梯度)恒温条件下保存30min后稀释进行免疫,从低温冰箱拿出后立即稀释免疫,并设空白对照组。试验总共12组。
1.4.21%红细胞悬液制备
由健康鸡心脏或翅静脉采血,放入加有抗凝剂的离心管内(按抗凝剂:全血=1:2的比例),迅速混匀。在离心机中以3000转/min离心5min,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将沉淀的红细胞加生理盐水,慢慢混合均匀,再在离心机中3000转/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生理盐水混匀,如此反复离心4~5次,最后一次离心后的红细胞,弃去上清液,即为红细胞泥。放入4℃冰箱中可保存2~3天。使用时用1ml吸管吸取0.1ml红细胞泥,然后加入9.9ml的生理盐水,此即1%红细胞悬液。现用现配。
1.4.3血清制备
每只鸡翅静脉采血0.5~1ml,静置待血清析出后或离心备用。
1.4.4血凝(HA)试验
①先用微量移液器向96孔V型反应板的每孔加生理盐水25l;
②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待测抗原25l于第一孔中并抽吸6次混合,后吸出25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到第11孔,弃去25l;
③微量移液器再吸取1%红细胞悬液依次加入各孔,每孔25l;
④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min后室温(18~22℃)静置30min观察结果;
⑤将反应板倾斜成45,沉于孔底的红细胞沿着倾斜面向下呈线状流动者为沉淀,表明红细胞未被或不完全被病毒凝集;如果孔底的红细胞铺平孔底,凝成均匀薄层,倾斜后红细胞不流动,说明红细胞被病毒凝集。能使鸡红细胞完全凝集的抗原的最高稀释倍数,称为该抗原滴度红细胞凝集效价。即沉淀的前一孔即为该抗原的效价。
⑥4单位抗原校正,按逐级稀释的方法将抗原作相应稀释后的HA试验,当从第五孔开始为完全沉淀,所以表明所配4单位抗原准确。
1.4.5血凝抑制(HI)试验
每排孔检查1份血清。步骤如下:
①微量移液器先加25l生理盐水于各孔中;
②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待检血清25l置于第1孔中,然后倍比稀释至第11孔,弃去25l,最后一孔不稀释,为红细胞对照;

鲟鱼规模化池塘养殖技术


鲟鱼池塘养殖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种苗培育阶段是关键。现将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技术介绍如下:

种苗培育

1、苗种获得 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在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内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刚孵出的带有卵黄囊的鱼仔到孵化盘分批培育。

2、幼苗的培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一:刚孵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环盘内采用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此阶段鱼苗无摄食行为,其间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日常操作要格外小心,过4—5天,待鱼苗卵黄囊吸收2/3以后,可投喂饵料。由于属驯化阶段,往往出现幼苗大量死亡的情况。针对这种常见现象,笔者配制出S1、S2、S3号粉末状饲料,(粗蛋白含量≥45%),结合丰年虫、水蚤投喂(不用红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半个月达到45%的转饵率,此时鱼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可完全用饲料S3投喂。

阶段二:3厘米以上鱼苗要转移至培育池培育,此阶段培育池设计为3米×1米×0·5米,池的四周光滑,设有进、排水口,池顶进水,排水孔通过垂溢排管排水,池上部要盖顶,以防日光直射、暴雨等危害鱼苗。

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45%投喂,依照少量、多次原则,日投喂8次,每次投饵前先去污、停气、停水。

阶段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移至6米×4米×1米规格池培育。移入池之前,水泥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刷洗干净,搬移鱼苗时用10ppm痢特灵浸洗鱼体3—4分钟,然后下池,当鱼种长至25厘米以上,50—100克重时,鲟鱼种培育阶段算成功了,此时可放心下大塘养殖。

池塘养殖

2000年11月,笔者在广东鹤山利用80亩池塘,用涧水养殖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鳇)。经过180天饲养,平均亩产达831·25公斤,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1号塘养殖过程要点总结如下:

1、池塘及水质 池塘规格为4亩,塘底为沙质,每口塘设有独立进排水口及固定投饵点,投饵点底部为水泥混凝土底,并抹光滑,面积以6—8平方米为宜,上面设有遮荫网。每口塘配备有2台0·9千瓦(EORO—2型)意大利式增氧机。水源为自流山涧水,周年水温在18℃—24℃,且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2、放养 放养前每口塘用石灰彻底消毒,经试水安全后才投放鲟鱼种,放养密度为700尾/亩,放养的当日要用30‰食盐溶液泡鱼体消毒。

3、管理 鲟鱼个体下塘已长至25厘米以上,可以摄食沉水性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5%),投喂前先用毛刷涮干净食台地板。在投喂过程中,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5%大蒜素和土霉素(50公斤饵料拌100克),投饵率为:鱼体重50—200克,投饵率为10%—4%;鱼体重200—1000克,投饵率为4%—2·5%;1000克以上为2·5%—1%,以20分钟内吃完为宜。

鲟鱼对溶氧要求比较高,对急剧温差变化适应性较差。在日常管理,要确保水中溶氧高于5ppm,水质要清爽。遇到暴风雨,温差骤变,气压降低,要多加巡塘、观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池塘养殖鲟鱼过程中,要每隔30天,用网捕捞一次,把那些瘦弱的鲟鱼选出来,专池专料培育复壮,之后再下塘养殖,这是保证鲟鱼池塘养殖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经过专池培育,瘦弱的鲟鱼可达到70%开口食料并复壮。

养殖结果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共投喂颗粒饲料8722公斤,合计饲料系数为1·4。经抽样检查,池塘养殖杂交鲟,最快月增重0·4公斤,平均月增重0·2公斤。最终效益分析如下:1号塘投入成本共计91205元,其中鱼种50400元,饲料21805元,其它费用20000元,产值合计152950元,利润61745元,亩利润15436元。

养殖心得

1、鲟鱼对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多数鲟鱼死因都是缺氧或闭口、身体消瘦而死的,在养殖管理过程中,每隔半个月用生石灰(每亩用10公斤)全塘泼洒,个别病鱼用3%盐水浸泡10—15分钟,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营养剂,可有效预防鱼病发生。

2、在鱼种培育阶段,发现有气泡病、畸型弯体病。气泡病主要是孵化受精卵时取到氧气过饱和的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畸型弯体病则是鱼苗刚出膜时遇到水温骤变而形成。在广东地区为保持孵化循环用水在19—23℃之间,经常要补充冰块。

3、鲟鱼最适生长温度在19—23℃之间,在养殖场选择水源最好是山涧水或地下次表层沙滤水。

4、在池塘养殖商品鲟鱼过程中,群体中经常有2%—10%的鲟鱼因水体、饵料等原因而闭口、消瘦以至死亡,因而在养殖过程管理中,要每隔一段时间,拣那些瘦弱鱼放在水泥池专料培育,诱其开口摄食,这是规模化池塘养殖鲟鱼的重要环节。

规模鸡场兽医卫生工作及规模鸡场的免疫接种工作


养鸡场主要依靠肉鸡或者鸡类副食品的贩卖来获取经济效益,由于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养鸡场必须加强自身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减少鸡类疫病对养鸡场造成的问题。兽医卫生与免疫接种作为养鸡场防疫工作的两大重点,必须要协同作用,有效提高养鸡场的疫病防控能力,现对规模鸡场兽医卫生工作及规模鸡场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分析,一起来了解一下。

1、加强规模鸡场的兽医卫生工作

规模鸡场中兽医的主要工作是治疗鸡场中存在的病疫,因此,兽医必须要注意自身的卫生消毒工作,以免在自身成为病菌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引发鸡场暴发大面积的病疫。

1.1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

规模鸡场中的兽医工作人员是接触病鸡最多的人员之一,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室内要配备消毒室、消毒池以及更衣室。在兽医工作人员工作开始前以及结束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更换兽医专用衣帽才可以正式开始工作。运送设备的车辆与人员也要经过消毒池的消毒才可进入。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日常消毒工作的彻底性与完善性,可以定期制定阶段性的消毒计划,在进场前,使用消毒剂对鸡舍内部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消毒。首先,将鸡舍内的鸡全部移出,关闭门窗,在封闭的环境下,使用消毒剂进行熏蒸。其次,在进雏前,打开门窗,待消毒剂的残留气味全部散尽以后,便可将雏鸡放入鸡舍。之后,也要坚持定期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夏季高温天气到来之时,实施定期消毒的计划与鸡舍卫生清洁工作,可以有效遏制病菌的滋生。

1.2建立有效的卫生防护制度

鸡场的卫生防护制度可以从鸡舍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来执行。鸡舍内部,要确保鸡舍的清洁与卫生,对鸡的饲料槽与饮水槽进行及时的清洗,对鸡舍内的分辨进行清除,采取无公害处理的方法使其作为有机肥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粪便堆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可以为鸡场饲料的种植提供天然的肥料,形成一套自然化的产业链。要及时清除鸡舍外的杂草,保持通气孑L及排水孔的顺畅。

2、规模鸡场的免疫接种工作

在鸡类的规模化养殖中,大面积的传染性病疫导致的死亡率很高,对鸡场养殖者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必须在鸡场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病疫的防治工作是所有工作中的关键。而免疫接种作为预防鸡类病疫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规模鸡场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时常忽略母源抗体造成的影响

母源抗体是雏鸡由母体中带来抗体,会对疫苗接种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疫苗接种的过早,这时雏鸡体内的母源抗体的含量较高,极易对相应的抗原产生抑制性的作用,使得疫苗接种的效果减弱‘2’。因此,在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时,应先对其母源抗体的水平进行简单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母源抗体衰弱的时间,然后再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疫苗接种的质量与效率。

2..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在制定免疫程序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当地鸡群流行的疫病,先有效的控制当地的疫情,再对外地流行性鸡类疫病进行控制。在疫苗接种时,要确保不同疫苗接种的时间间隔,以免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

2..3注意疫苗质量

根据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相应的疫苗,采用国家定点生物药品厂生产的合格疫苗,注意疫苗的购买渠道、保管、产地和有效期。冻干弱毒疫苗失真空的不能用,油佐剂灭活疫苗已经分层的不能再继续使用。

2..4注意疫苗的使用

目前,常采取皮下、肌肉注射、饮水、点眼、滴鼻和喷雾等免疫途径。建议灭活苗可采用皮下注射的方法,弱毒苗可通过皮下注射或饮水等方法。因自来水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所以饮水免疫时不要用自来水。禽痘疫苗的接种可采用刺种的方法。饮水、滴鼻或喷雾的接种方式因受剂量均匀度的影响,往往造成抗体水平不一致,故在传染病的高发区最好选择注射的方法实施免疫接种。

3、总结

综上所述,规模化养鸡场的出现,使得养鸡业逐渐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路线。养鸡场规模的扩大,使得鸡类养殖过程中的病疫防控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为了确保鸡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明确兽医卫生与免疫接种工作中的要点与难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应用,实现规模鸡场疫病的有效防控,使养殖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9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广东草龟价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