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养鸡拓宽致富路

“我这里的虫子鸡蛋常年供不应求,根本就不愁卖!”说到自家养殖基地产的鸡蛋,家住商南县城关街办碾盘村瓦屋组的村民陈常山笑得合不拢嘴。

城关街办碾盘村瓦屋组的贫困村民陈常山今年48岁,母亲因糖尿病于去年不幸离世,给母亲治病期间,陈常山花光了家里本来就不多的全部积蓄,父亲已74岁高龄,常年需要人照顾,女儿出门在外,不能在身边照料,由于没有经济来源,自己和父亲的生活起居让陈常山颇为头痛。

商南县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后,各单位包扶干部积极帮助,许多贫困户结合自身情况,借助县上的“四借四还”政策,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果树、养殖等小产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见同乡们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陈常山也打算拼一把。经包扶干部的支持与帮助,陈常山申请了5万元的“脱贫攻坚”贴息贷款,搭建鸡舍,购买土鸡,通过出售土鸡蛋来赚取收入。在硬件设施和养殖技术还不过关的情况,包扶干部精心为陈常山提供了大量养殖方面的书籍资料,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现在陈常山的养殖基地已拥有8间160平方米鸡的舍,存栏土鸡1000只,通过“喂食+散养”的模式,上千只鸡悠闲的在1000亩的坡地上觅食,“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因此产的土鸡蛋质量也非常高,年纯收入4万余元。

尝到甜头的陈常山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又购买了一批种鹅,计划以孵化的方式增加鹅的数量,通过出售鹅蛋进一步增加收入。他激动地告诉我们,在未来几年,他计划将鸡舍面积再扩大200平方米,养鸡、养鹅数量分别增加到5000只和400只,同时还会把经验传授给村里其他贫困户,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相关阅读

新疆兵团一八五团刘俊霞:养鸡增收拓宽致富路


随着团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发展养殖业。十师一八五团七连职工刘俊霞也不例外,在发展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又从外地引进优质麻花鸡苗,增加收入。

刘俊霞去年养殖的500只麻花鸡,由于肉质鲜美,价格合理,又是纯天然无公害的鸡肉,在团场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刘俊霞看准了这个商机,今年7月份,又从内地空运了3000只麻花鸡苗,利用牛圈扩大养殖规模,也大大增加了小鸡的活动空间。

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鸡肉越来越少,刘俊霞却一直坚持绿色养殖,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将炒熟的黄豆、麸皮和玉米打碎掺在一起做为饲料,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由于采用天然无公害的饲料,所以麻花鸡要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虽然麻花鸡的饲养时间较长,但是肉质有嚼劲,团场职工和外地客商都比较认可,刚到出栏时间大部分已经被预定。为了方便团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她还提供免费宰杀的服务。

在今年牛羊市场有所下滑的大背景下,麻花鸡的价格却稳中有升,看着一只只鸡体格健壮,精神抖擞,羽毛艳丽,刘俊霞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每只鸡可以卖到70到80元,增加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

刘俊霞坚持走多元增收的道路,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贫困户杨元刚养猪脱贫记


杨元刚是重庆彭水县双龙乡马岭村的贫困户,一家4口人,因病致贫,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杨元刚转变思路,发展起了生猪产业,历经重重困难,夫妻俩终于通过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走进杨元刚的生猪养殖场,有活蹦乱跳的小猪仔,也有长得膘肥体壮即将出栏的大肥猪,杨元刚说,现在养猪场存栏50多头,今年生猪的市场行情还可以,猪价一直保持在每斤10元,这样算来今年的纯利润达10多万元,不仅能够脱贫,还成了当地致富的楷模。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杨元刚说,“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2012年,当时杨元刚和妻子都接近50岁,一家人主要靠务农为生,因家中孩子常年生病吃药,杨元刚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就连种粮食都比别人种得多。为了增加收入,杨元刚不得不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还要打着手电筒耕地。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日子,杨元刚一脸愁容,随着年龄增大,那样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劳动的日子,杨元刚渐渐吃不消。

2012年,杨元刚与妻子商议,决定养殖生猪。万事开头难,杨元刚和妻子拿着手里仅有的2万元,不知道怎么开头。

为了节约成本,夫妻俩决定自己建圈。“圈舍是我们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每一块转都是自己用水泥和石沙做出来的。”就这样,夫妻俩花了整整一年,才算把猪圈全部完成。

起初一两年,生猪市场并不是很景气,辛辛苦苦建起的圈舍,没能够给他们带来效益,还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拮据。“几十头猪每天都要吃东西,自己喂的粮食远远不够,还得花钱买粮食,那时候每头猪喂出栏还不够成本。”

一直坚持到2015年,生猪市场才逐渐好转,开始盈利,今年,杨元刚迎来了他的第一个丰收年,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周边的农户也前来“取经”,杨元刚也不吝赐教,在他的带动下,马岭村三组的村民唐华今年也建起了养殖场,存栏120头。

“虾叔”的致富路


“虾叔,快到我家来看看吧!我进的虾苗到底怎么样啊?”昨日上午,沙洋县官垱镇大文村6组村民张仁龙打电话焦急地催促着。

不到十分钟,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张仁龙家门口,走下来一个略显壮硕的中年男子。他一下车就冲到虾苗筐前,抓起一只虾苗说:“你这批虾苗进得不错,个头大,成色好,明年5月份肯定有不错的收成。”接着两个人坐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大文村经常可以看到:他经常开着一辆面包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一会儿指导这家放虾,一会儿指导那家挖沟,全村忙得不亦乐乎。他是谁呢?他就是大文村6组的“虾叔”陈吕学。

2005年前,陈吕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种植好水稻上,从未养过龙虾。但是在2005年一次到潜江走亲戚的过程中,他无意中看到有人在水稻田里收龙虾。在和亲戚聊天的过程中,他得知潜江有部分农户在水稻还未种植的前期,利用这个空当养殖龙虾。虽然当时龙虾价格偏低,但是比仅仅种植小麦的收入,还是略有增加。回到家后,他就开始琢磨此事,当年的9月,他就到潜江购置了100斤虾苗,以每亩5斤的分量投放到水稻田里。可是到了2006年5月,他准备收龙虾的时候,才发现水稻田里龙虾一只也没有,倒是养了一池的泥鳅。这件事情,让陈吕学消沉了好一段时间。现如今,他回想起来,当时主要是因为技术不到家,以为养龙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可以琢磨透的,只看你是不是肯琢磨!”2012年,不肯服输的陈吕学重新踏上养龙虾的道路。等家里的水稻种植完成后,他利用农闲的时间,到毛李、潜江学习怎么选择虾苗、怎么调理水质、怎么放水、什么时间起虾等龙虾养殖技术。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后,他大胆开始试验。他从自家的水稻田里选取水源条件较好的15亩田,以每亩40斤的分量进行投放。放完虾后,他就像着了魔似的,每天都到田里看看龙虾的长势,村里有人调侃他:“是不是又在养肥泥鳅!”他总是一笑而过。通过大半年的精心养殖,陈吕学的龙虾获得了大丰收,每亩田的龙虾都卖到了4000元以上,当年共计获得收入6万余元。在龙虾喜获丰收之后,他家的水稻也因养龙虾获得了意外的惊喜。因水中有害微生物、杂草都被龙虾吃掉了,同时为了保证龙虾的生长,没有打农药,他家的稻谷成了抢手货。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陈吕学在养龙虾技术比较成熟后,就积极帮助周边的群众发展稻虾产业,给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等。目前,稻虾连作已经成为大文村村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新路,养殖面积也由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如今的1000多亩。

“地下猪舍”闯出致富路


灵寿县塔上村的聂春生,开办的养猪场名气很大,在这里,猪舍被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而鲜见的“地下猪舍”,也让聂春生收获了一个响亮称号——“养猪大王”。

地下猪舍到底是个啥样呢?带着疑问,记者来到养猪场进行实地探访。聂春生介绍,他于2007年在这片丘陵坡地上建造了地下养猪场,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为做大做强,聂春生吸纳周边养猪户,成立了泰丰养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集中防疫、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猪种改良、统一生猪销售,带领养猪户走出了一条共同致富的好路子。

地下修建猪舍非常少见。可聂春生解释说,这是专门针对猪的生活习性,利用地温、地湿,使猪舍达到夏天降温、冬天保暖的效果。与普通猪舍相比,可有效节约大量煤、电等经营成本。

为了让猪更舒适,地下猪舍还设置了自然通气系统,使猪舍因粪尿产生的混浊氨气快速排除。另外,在猪舍上面种树,夏天浓郁的树荫可为地上猪舍遮挡阳光,也可在上面种植作物,用沼渣液进行追肥。

如何解决地下养猪的采光问题?聂春生说,“地下养猪场没有太阳照射,但是猪群可以从饲料里获取维生素D3,完全可以满足其营养。加上良好的通风、通气、透光,生猪能够又快又好生长。”

聂春生出售的仔猪品质优良,瘦肉率很高,平均每天出栏仔猪五六十头,全年出栏仔猪可达1.8万头。“俺饲养的仔猪都是按个头卖,除了满足灵寿本地养猪户,其余全部由各县的农业经纪人收购。”

地下猪舍让聂春生闯出了致富路,也让他有了新的事业规划。如今,聂春生又盘下400多亩荒坡用作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在的养猪场变成了其中一个产业分支。

度假区朱老庄镇:养鸡走上致富路


一身鹅黄的衣裳,一阵唧喳的叫声,看见有人便扑棱着翅膀四处散开……走进朱老庄镇新城海村宓庆敏的鸡棚,只见一群群的小鸡在里面撒着欢。

看着这群长势不错的小鸡,宓庆敏脸上的笑容荡漾开来:"这群鸡真是我家的宝贝,发家致富全靠它了!买车盖房,可都是它们的功劳!"

7年前,宓庆敏开始接触养鸡这一行业,"我是搭上了别人的快车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事业。""哦?这话怎么说?"笔者不解的问道。接着,宓大哥就跟我们打开了话匣子。"要说这事还得感谢俺村里的宓瑞翔,就是现在奥祥集团的老总。"经过一番交流才知道奥祥集团是新城海村的一家大型企业。8年前开始创建了欣奥祥的牌子,企业开始实行自孵自养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模式一经推广就带动了全村甚至朱老庄镇的经济发展。"咱自从加入了奥祥集团以后,人家给咱鸡苗,给饲料,给药,给技术服务,这都不用拿钱,都是公司先赊给我们,等这群鸡一出栏,公司再把提供的本钱去除,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纯利润。""那你们自己不用出资吗?"望着眼前这两个近两亩地的鸡棚笔者问道。"得建鸡棚啊,这个需要投点资,我当年养鸡没本钱,老板就支援我两万块钱建鸡棚,虽说是投点资,那咱自己的风险小多了不是?""那养鸡会不会怕气候或者是其他原因造成损失啊?""也怕,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遇到那种事公司也就是让咱搭个人工钱,搭个电钱,其他的损失都给赔偿。基本上也算是零风险了。"

"公司提供了这么有力的保障,您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这变化就大了,现在我一年最多养7窝鸡,价格公司按市场价定,我这一年弄好了能挣10多万呢!现在我也买车了,也盖房了,以前是解决温饱,现在可是跑步奔上小康了。"宓大哥还沉浸在养鸡致富的喜悦中。在新城海村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有企业和农民真正和谐共享,才能更快实现发家致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97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