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 肉牛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肉牛冬痢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通常发生在秋季、冬季以及早春,主要是由于气候过于寒冷而采取集中饲养,运动不足,加之饲养管理不当,就容易感染并暴发该病。病牛主要症状是生长发育停止,体质消瘦,母牛患病后会减少泌乳。症状严重的病牛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继发引起肺炎等造成死亡。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肉牛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原发性病因。肉牛饲养环境条件恶劣、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都能够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尤其是肺脏组织的抵抗力,促使各种外源性或者内源性细菌、病毒开始大量繁殖,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从而导致该病。

继发性病因。通常情况下,该因素是主要的致病作用,一般是由支气管炎症不断扩散而引起所属的肺小叶出现肺泡发炎以及渗出现象,从而发生该病。另外,牛恶性卡他热等一些传染病也往往能够继发引起该病,或是发生一些化脓性疾病,由于其病原菌经由血液循环侵入肺脏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体态症状。发病初期,病牛出现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流鼻液、咳嗽等症状。随着渗出物变多、变稀,会出现长咳、湿咳,且有黏液性或者黏液脓性鼻液从鼻孔流出。随着症状的加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废绝,反刍次数减少或者停止,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左右,呈现弛张热,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病牛站立时,会伸直头颈,鼻翼明显扇动,甚至张口呼吸,经常咳嗽。

肺部听诊。发病初期,病灶周围处的肺泡音比较粗厉,呈现支气管呼吸音或者捻发音。发病后期,由于炎性渗出物的性状发生改变,能够听到湿性哕音,如果各个小叶肺炎灶彼此融合,且细支气管及肺泡内含有大量的渗出物时,就会导致肺泡呼吸音彻底消失。叩诊肺部,病区会发出浊音或者半浊音,但其周围发出鼓音。

3、鉴别诊断

纤维蛋白性肺炎。该病是由于大部分支气管、肺泡内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渗出物而引起的急性肺炎。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超过40~41℃,经过5~6天会降低到正常水平,即呈现稽留热,且有铁锈色鼻液从鼻孔流出。大部分病牛呈定型经过,即充血期一红色肝变期一灰色肝变期一溶解期,只有少数病牛呈非定型经过,会出现肺坏疽和肺脓肿,且预后不良。

牛巴氏杆菌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溶血巴氏杆菌和多杀巴氏杆菌而引起,也叫做牛出血性败血病,主要特征是高热、急性胃肠炎、肺炎、炎性水肿以及内脏器官大面积出血等。该病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和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而引起发病,如果饲养管理条件恶劣还能够由内源性病菌而引起发病。在临床上分成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类型。败血型通常会导致病牛在12~24h内由于严重发热、过度衰竭而发生死亡。水肿型,病牛不仅会表现出全身症状,通常在头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快速蔓延的炎性水肿,病程往往持续12~36h。肺炎型,是肉牛最容易发生的类型,主要症状是纤维蛋白性胸膜肺炎,体温明显升高,呼吸困难,出现干咳,且伴有痛感,开始有泡沫样鼻液流出,接着流出脓性鼻液。叩诊胸部存在实音区和痛性反应,听诊发现支气管呼吸音以及水泡性杂音,有时发出胸膜摩擦音。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病程一般持续3~7天。

4、治疗措施

西药疗法。为消除炎症,病牛可肌内注射320万IU青霉素、2~3g链霉素,每间隔8~12小时1次;或者肌内注射100~150mL10%磺胺二甲嘧啶注射液或者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次;或者肌内注射适量的抗生素,如按每千克体重使用4~11mg氨苄青霉素、4mg新霉素或者4—8mg红霉素等。也可在15~20mL蒸馏水中添加320万IU青霉素,充分溶解后缓慢注入到气管内。为抑制渗出,病牛可静脉注射100~200mL10%氯化钙注射液,每天1次;或者口服由500mL温水、2g碘化钾、0.5~2g双氢克尿噻、30g远志末组成的药液,每天1次。为祛痰止咳,如病牛呼吸困难,可肌肉注射1~2g氨茶碱;或者静脉点滴注射1500mL25%葡萄糖溶液、500mL3%过氧化氢溶液;或者皮下注射4~10mL5%麻黄素注射液。防止自体中毒,可用樟脑酒精溶液100~200mL,1次/d。为增强心脏功能,可给病牛使用强心剂,如10%樟脑磺酸钠液、20%安钠咖液等。

中药治疗。病牛患有风温闭肺型,主要表现出发热、呼吸急促、咳嗽、流出黄鼻涕,常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取20g甘草、30g杏仁、30g桔梗、30g麻黄、30g连壳、30g黄芩、30g二花、30g山枝、30g板蓝根、30g云苓、30g橘红、90g生石膏、30g竹叶,以上药量适宜成年牛使用,加水煎煮后滤去药渣灌服。病牛患有痰热阻肺型,主要表现出急剧发热、高热不退、气急鼻扇、痰鸣喘粗,可取10g甘草、20g炙杏仁、20g苏子、20g葶苈子、20g桑叶、20g浙贝母、20g知母、20g桔梗、20g地龙、20g沙参、20g炙麻黄、20g元参,再加入30g白砂糖,以上药量适宜犊牛使用,加水煎煮后滤去药渣灌服。

简介

肉牛支气管肺炎是肉牛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与肺小叶同时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主要侵害肉牛的肺小叶。

症状表现

患这种疾病的肉牛会表现出没有精神,粘膜充血,没有食欲甚至绝食,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现象。

治疗方法

用3%的双氧水50—100毫升、25%—50%之间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维生意C2—4克、生理盐水500毫升,混合均匀后对肉牛进行缓慢的静脉注射。每天给肉牛注射1—2次,可对肉牛缺氧性呼吸困难起缓解作用


相关阅读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产蛋鸡感染通常变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病原和流行特点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冠状病毒,变异性极强,血清型较多,主要存在于病鸡的体内各器官,其中以肺脏、气管和肾脏最多。鼻液、口腔分泌物以及粪便内也含有该病毒,这些病毒会引起气管发生特异性病变,有时还会引起肾炎以及肠炎等,从而使该病表现为呼吸型、肾型、生殖型等。

该病在不同性别、不同品种以及不同日龄的群体中均可发病,但是以1月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较高,并且对蛋鸡危害较大。蛋鸡患此病后会引起蛋量大幅度的下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冬春寒冷季节的发病率最高,病鸡以及康复鸡为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康复鸡可带毒5-7周,是引起鸡群连年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受到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以及垫料等传播。而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饲养管理,如饲养密度过大、不适宜的环境温度、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佳等,另外,严重的应激反应也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

2、临床症状

呼吸型。病鸡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并会迅速的引起全群发病。症状在夜间尤其明显,病鸡常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声,2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有鼻窦肿胀、有黏液状的鼻液流出,眼内有分泌物。随之着病情的发展,病鸡会出现全身的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羽毛松乱,双翅下垂,嗜睡,畏冷,常挤在一起取暖。蛋鸡感染后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且蛋的质量下降,产软壳蛋、畸形蛋以及砂壳蛋的数量增加。

生殖型。雏鸡早期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并且死亡率不高,垂死型表现为卵巢发育正常,但是由于输卵管堵塞,而使成熟的卵泡无法进入输卵管中形成蛋,使蛋向腹腔坠落,而出现产蛋障碍。

肾型。此类型的病鸡在最初表现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可持续1-4天的打喷嚏、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从表面看逐渐康复,呼吸道的症状消失,但是受感染的鸡会突然的发病,且在2-3天会病情加重,表现为挤堆、厌食、腹泻,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病情更为严重时则会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于其他的组织器官表面。

3、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典型的病理变化,可见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内有大量灰白色或者黄色浆性渗出物覆盖。黏膜充血、肿胀。病鸡的气管下段和支气管内可见淡黄色干酪样渗出物。病死鸡的内脏也发生变化,主要有肺脏发生肿大,气囊肥厚,混浊。肾型则表现为肾脏明显的肿大,颜色苍白,发生褪色,肾小管与输尿管内充满了大量的尿酸盐结晶。蛋鸡常见卵泡充血或者发生水肿,腹腔内可见液状卵黄物质。严重时心包和腹腔、内脏器官可见白色的尿酸盐。有的还会出现法氏囊黏膜充血、出血。有的病鸡的腺胃肿大,腺胃壁增厚,黏膜溃疡。

4、诊断方法

在确诊时除了要了解一下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外,还需进行实验室的诊断。在诊断时要注意将该病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相类似的疾病分开。在实验室诊断时方法为取病产接种于9-11日龄的鸡胚,再以鸡胚液接种于易感健康鸡,经18-36h后可发病,且与病鸡症状一样。

5、防治措施

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只有活疫苗在接种后才可产生抗体并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而灭活疫苗在免疫后可产生较高水平的循环抗体,可阻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损害蛋鸡,以保持较高的产蛋性能。对于蛋鸡呼吸型支气管炎在首免时可在1日龄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用点眼或者滴鼻的方式,二免在7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60日龄时再接种1次,在蛋鸡开产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注意在免疫接种时引入新毒株要慎重,不可盲目的使用,要根据本场的血清型来确定接种的疫苗。

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保持栏舍环境卫生,定期消毒。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饲养密度以及空气质量。合理的饲喂,科学搭配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增加鸡体的抗病能力。做好消毒的工作,在使用药剂消毒时要注意交替使用2-3种不同的情况。饲喂全价饲料,用药时要避免使用大量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提供充足的饮水,不可断水,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治疗。对于该病没有特效药,如果发病以控制为主,以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及时将病鸡进行隔离饲养,群体中病情严重的鸡要及时的挑出,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了预防鸡群感染其他疾病,可以利用中西医进行治疗。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的一个代表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大部分病毒在56℃条件下15分钟即可死亡,20~30℃经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对气管中的病毒,对普通消毒药敏感用1%的石炭酸、1%来苏尔、0.1%高锰酸钾、70%酒精等,在3分钟内即可将其杀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到病变。
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达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
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防治
各种药物对于本病均无直接疗效,但应当用氯霉素、土霉素、复方泰乐菌素等防止继发感染,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好,中药采用止咳平喘的:双花、连翘、板蓝根、甘草、杏仁、陈皮等中草药配合在一起治疗,应由一定的效果。如(1)咳喘康放入冷水中煎煮半个小时,集中拌料使用效果非常好(2)咳喘敏每克兑水20公斤连用四天效果也非常好。对病鸟加强护理,主要搞好保温和卫生工作,保持空气新鲜,饲料中适当增加维生素。可进行免疫接种。肾型传支,必须用中药来消肾肿饲料里搬入肾毒康,三天可以消除肾肿。

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因 肉牛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支原体是能够导致牛感染疾病的重要致病性病原体之一,且其呈世界性广泛分布,能够造成肺炎、生殖道炎症、关节炎、乳腺炎、耳炎、角膜结膜炎等多种病症,还能够导致母牛流产与不孕,且达到50%~100%的发病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因肉牛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通常是3月龄左右到1岁以内的牛容易感染牛支原体,主要经由接触感染。一般来说,牛采取舍饲时更容易发生该病,且杂交肉牛的易感性较高,而水牛较少发生。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通常为散发,呈隐性或慢性传染,而新发病地区往往呈地方流行性或者暴发。该病的发生与机体自身、饲养管理、生活环境以及感染因子都密切相关,其中主要诱因是饲养管理不当及生活环境较差,且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也能够促发该病。另外,运输过程中发生应激,加之牛舍间距离较小、坡度较大,牛舍四周完全开放,严重混养,饲养密度较大,排污较差,都能够使应激加重,从而容易感染该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该类型比较少见,病牛初期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5-41.7℃,精神萎靡,停止采食,呼吸加速,咳嗽,并有混杂血液的铁锈红色浆液性鼻液流出。叩诊肺部发出浊音,通过听诊可听到肺泡呼吸音呈捻发音。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呼吸严重困难,目光呆滞,可视黏膜发绀,全身颤抖,卧地不起,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快速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2-3天,部分甚至只有1天。

急性。病牛初期表现出体温升高,咳嗽,流出浆液性鼻液,拒绝运动,往往在圈舍四周卧地,尤其是人为驱赶一般会剧烈咳嗽。经过2-3天,咳嗽症状逐渐加重,流出呈红棕色或者铁锈红色的黏液性、脓性鼻液,往往在鼻孔周围和上唇附着,干涸后形成污垢块。在胸部按压表现非常敏感,并伴有疼痛,对肺部听诊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和喘鸣声。精神萎靡,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反刍。头颈伸直,腰背拱起,呼吸困难。眼睑发生肿胀,并流出较多的黏液性的分泌物。最终卧地不起,严重衰竭。部分病牛会伴有瘤胃臌气,少数伴有腹泻。临死前,病牛体温低于正常水平。病程一般可持续7-10天,耐过会变成慢性型。

慢性。该类型比较常见,通常是大于1-2月龄的犊牛发生。病牛表现出比较轻微的全身症状,被毛粗乱、失去光泽,体质衰弱,有时出现咳嗽和腹泻,鼻涕时有时无。如果在发病过程中及时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病牛能够自行康复,但如果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非常容易导致症状加重,或者继发引起其他疾病而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检,可见病变部位主要是胸腔和肺部,肺脏贫血、坏死,肺间质变宽,外观呈大理石样;胸腔内存在混杂纤维素块的黄色浑浊液体,且胸膜明显增厚;胸膜与肺脏病变处发生黏连,心包积液,存在澄清的黄色液体;淋巴结和支气管发生肿大、出血。对于不同病牛,其肺部病变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与病程持续长短相关。轻度是肺尖叶、心叶以及有些膈叶的局部存在红色肉变;或者同时散布有化脓灶;重度可见肺脏广泛存在化脓性或者干酪样坏死灶。如果病牛出现并发或者继发感染,还具有其他病变,如部分病牛的肝表面存在虫移行痕迹以及化脓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呈暗红色,发生肿大,切面多汁,能够渗出水肿液等。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只要牛发病,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方案一,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lmL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7天。同时,配合注射阿奇霉素或者多西环素,治疗效果最好。方案二,病牛可按80-100千克体重使用1文3g乳糖酸红霉素,与100-500mL5%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盐水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次,注意溶液现配现用。方案三,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mg泰乐菌素、10mg林可霉素、5mL地塞米松,每天2次,治疗效果较好。

严格检疫监管。肉牛引进要严格管理,要求引牛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疫情调查,禁止在疫区和发病区购买,同时要注意加强检测牛支原体、牛结核以及泰勒虫等疾病,还要对相关疫病进行预防接种,避免引入处于潜伏感染期的带菌牛或者病牛。对于引进牛,到场后至少进行1个月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与健康牛群混养。

加强饲养管理。气候改变、长途运输、通风较差、饲养方式变化、过度拥挤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能够引起该病,还能够促使病情加重。因此要确保牛舍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并控制饲养密度适宜,防止相互拥挤。如果牛体质较弱,要补充适量的精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确保日粮营养全面,以使机体抵抗力提高。由于牛支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多数消毒剂都能够将其杀死。对于发生该病的牛场以及周围环境,每天要进行1-2次消毒。对于病死牛、病牛排泄物以及其他污染物都必须加强管理,最好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消灭传染媒介(主要是老鼠和蚊蝇),将传播途径切断。如果病牛已经失去治疗价值,要立即进行扑杀,并采取无害化处理。

牛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方法
(一)流行病学该病主要侵害年龄在3月龄左右至1岁以内牛只,该病的发生与感染因子、环境、管理和动物自身都有关。舍饲期间最易发生,水牛少见。在常发地区多为慢性或隐性传染,呈散发,在新发地区可呈暴发或地方流行性。
(二)发病症状有慢性和急性两种。
慢性:通常不表现症状,犊牛健康、采食正常,眼和鼻腔有轻度的黏液性或脓性的分泌物排出。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38.5~39.5℃;呼吸频率可能从正常到100次/分种,脉搏正常。有时表现剧烈干咳,且通常是单发性的。胸部听诊,有哨笛、哮喘样啰音,呼气和吸气时均有发生,但呼气时更多见一些,且在胸部前腹侧最为常见。
急性:开始仅是个别牛发病,24~48小时内发病动物增加,群体表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发病牛精神沉郁,头低垂。症状包括:食欲不振、高热(40~42℃)、麻木、毛皮汗湿,黏液性化脓性眼鼻分泌物,呼吸急促(频率大于40次/分种),呼吸困难和呼吸加强。可除特别严重的病例外,通常病畜表现为咳嗽增多,可能为剧烈干咳,当然也可能为湿咳。气管上部的收缩常可引起咳嗽,胸部听诊,有哨笛、喘息、啸叫样的高调啰音。细菌感染的病例表现明显的肺部实变,很少能听诊到肺部啰音。
(三)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胸腔与肺部。肺和胸膜轻度粘连,有少量积液;心包积水,液体黄色澄清;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病牛表现出差异,与病程有关。轻者可见肺尖叶及心叶及部分膈叶的局部红色肉变;或同时有化脓灶散在分布;严重者可见肺部广泛分布有干酪样或化脓性坏死灶。确诊需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
(四)诊断根据其临床特征为弛张热,短促咳嗽,呼吸难题,听诊局部肺泡音减弱或消失,局部肺泡音增强,有捻发音,叩诊局部有浊音区,可以诊断。与支气管肺炎的区别:
牛支气管炎病症:急性主要表现咳嗽、气喘、流蛋清样鼻液,舌苔白、微腻,触诊咽喉、气管敏感。咳嗽干、短并带有疼痛的表现,咳嗽声高朗。胸部听诊肺泡呼吸音增强,全身症状轻微,体温正常或稍升高0.5~1.0℃。慢性主要表现长期的咳嗽,有时咳出少量的痰液,呼吸困难,不定型热,流浆液性鼻液。胸部可听到湿啰音,病期拖长时则日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全身症状加重。
牛支原体肺炎:病初体温升高,42℃左右,持续3~4天。牛群食欲差,被毛粗乱,消瘦。病牛咳嗽,喘,清晨及半夜咳嗽加剧,有清亮或脓性鼻汁。有些牛继发腹泻,粪水样带血。可出现关节炎和角膜结膜炎。所有牛均可发病,但犊牛病情更为严重。
(五)治疗“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控制该病的基本原则。对病畜加强护理,单独饲养。药物以抗菌、消炎为主。在治疗中,应根据病牛全身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补液等措施。
慢性:常用的抗生素有泰乐菌素4~10毫克/千克体重(2~5毫克/千克体重)、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螺旋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壮观霉素20~30毫克/千克体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乐菌素、红霉素、螺旋霉素)肺部药物浓度高,对支原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急性:抗菌剂,常用的药物为: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氨苄西林、磺胺类药物、头孢噻呋、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壮观霉素、青霉素钾(钠)、链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选择药物应基于以前或其他养殖场的使用经验。如果有动物死亡,取病料做分离培养及分离菌的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根据使用的药物和治疗效果,治疗应持续3~5天,急性肺炎的治疗一般选择可以静脉注射的药物。
类固醇药物,现在常用的有倍他米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氟米松和曲安西龙。在急性期阶段使用,能减轻症状,活跃病畜,促进采食和康复。
支持疗法,病畜出现厌食或完全不吃时,应注射多维,特别是B族维生素。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接触性高、发病急的呼吸道传染病。一旦鸡群感染上该病,不但鸡会死亡,还会导致鸡群产蛋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给养鸡场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该病毒呈螺旋状对称的球形,生有囊膜。该病毒接种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就能够大量繁殖,导致鸡胚发生萎缩,影响发育。大部分病毒在56℃温度下作用15min就能够失活,在零下20℃的温度下能够保存长达7年。另外,病毒对一般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在0.01%高锰酸钾溶液中经过3min就能够被杀灭,但是在室温中能够抵抗l%氢氧化钠、1%石碳酸、l%氯化氢长达th。此外,该病毒具有非常多的血清型,并且还在不断形成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导致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非常大的困难。

流行特点。自然感染的情况下,家禽中只有鸡容易感染,且任何年龄的肉鸡都具有易感性,尤其是没有免疫力时非常容易感染该病,其中对雏鸡造成严重危害。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特别气候寒冷的早春季节和秋冬季节容易发生。病鸡和治愈后的带毒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性,也就是以飞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造成水平传播,且无法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尽管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但由于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能够快速传播,只要发生感染就迅速蔓延至全群。雏鸡感染病毒中的部分血清型后,可能会导致部分种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损伤,使其在性成熟后无法正常产蛋或者容易产出畸形蛋,从而造成整个种鸡群无法出现产蛋高峰期,尤其是日龄越小时发生感染,会对后期的产蛋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导致产蛋率非常低。另外,由于该病毒还会损伤鸡的呼吸道黏膜,因此往往并发或者继发感染支原体、大肠杆菌等。近年来,我国个各地都能够发生并流行传染性支气管炎,且发病逐渐严重,一般来说发病轻重程度与下述因素密切相关,即雏鸡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感染毒株的强弱,鸡日龄的大小(日龄越小症状越重),环境温度的高低(寒冷容易诱使发病和加剧症状),营养是否丰富平衡(高水平蛋白质或者缺乏维生素)。

2、临床症状

呼吸器官病变型。病鸡表现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张口呼吸,流鼻液,咳嗽。出现呼吸症状后经过2~3天,患病幼雏就会开始发生死亡。中雏和大雏发生该病后,由于气管存在大量黏液,呼吸音会出现异常,如发出“咕噜”声,且能够持续7~14天,经过2~3天就发生黄白色下痢,造成的死亡率要低于幼雏。种鸡感染该病后,不仅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还会导致产蛋量和蛋品质降低,蛋白如水状稀薄,容易产出沙皮蛋、畸形蛋、软皮蛋。

肾炎型。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轻度的呼吸道症状,经过数天呼吸道症状基本上完全消失,接着会出现急性发作,病鸡发生剧烈的水样腹泻,且粪便中往往混杂白色的尿酸盐。病鸡食欲不振,大量饮水,体重显著下降,面部及皮肤明显发绀,逐渐死亡,经过10-12天会达到死亡高峰,严重时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60%左右。

腺胃型。肉鸡感染病毒后,经过10~15天食欲不振,体质逐渐消瘦,后期出现缩头,双翅下垂,并发生腹泻,最终由于严重消瘦而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呼吸道型。对病死雏鸡进行剖检,能够发现呼吸道内存在大量的浆液性或者干酪样性渗出物;气囊变得混浊,并有干酪样的黄色渗出物附着在表面;产蛋种鸡还会发生卵黄性腹膜炎,有时卵巢会发生充血、变形、出血,输卵管明显萎缩、长度变短、重量降低或者发生囊肿。

肾炎型。病死鸡主要是肾脏发生病变,会比原来肿大2~3倍,表面呈花斑状,存在大量的尿酸盐,切面也沉积有尿酸盐,且呈放射状,肾小管、输尿管内由于含有大量的尿酸盐而导致其明显增粗;直肠末端膨大部含有大量的石灰样稀便,部分还会导致肝脏发生肿大,心冠浸润脂肪并发生出血,肝被摸、心包膜沉积有灰白色的尿酸盐;喉头存在黏液,气管、支气管发生充血,存在黏液状的灰白色分泌物;肺脏略微发生淤血水肿。

腺胃型。病死鸡主要是腺胃发生肿大,胃壁变厚,黏膜发生充血、水肿、出血,部分甚至会形成溃疡、发生坏死,胃乳头存在肉芽样病变,肌胃质地柔软,角质膜上往往出现溃疡,容易发生脱落,肠道黏膜充血、肥厚,胸腺、法氏囊发生萎缩,盲肠、扁桃体发生出血。

4、实验室诊断

诊断该病时,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血清中抗体滴度高低、抗原含量、病毒分离鉴定、检测病毒基因组来确定,通常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就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如需确诊还要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病毒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取急性期病鸡的气管渗出物、肝脏、肺脏以及肾脏组织,制成悬浮液,分别添加2000万IU青霉素、2000万IU链霉素,放在4℃冰箱中过夜。在无菌条件下给9~11日龄的鸡胚经由尿囊腔接种以上组织的悬浮液,发现初代接种的鸡胚在孵化到19日龄时会有个别出现发育受阻的现象,多次传代后对鸡胚病变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电镜对病原进行观察,并配合使用其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来确定。

新城疫干扰实验。该法是指利用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干扰鸡胚中形成新城疫病毒Ⅱ系苗的血凝素的原理,即先给鸡胚接种制成的悬浮液,然后置于孵化器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孵育,再接种新城疫病毒,继续进行36-48h孵化,将其取出在4℃冰箱内放置8h,之后取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如果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就会导致新城疫病毒的血凝性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血清学实验。近几年,随着血清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诊断该病时被广泛应用。主要是指血凝抑制试验(HI)、血凝试验(HA)、琼脂扩散试验(AGP)、中和试验(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以及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其中IFA和ELISA或者抗原捕获ELISA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尤其是在近期感染或者持续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都可选择使用El_ISA。

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该病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促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该病检测中逐渐被应用。近几年,诊断该病中已广泛使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其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多态性分析(RFLP)、核酸探针、RNATI酶指纹图谱技术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5、防治措施

5.1疫苗免疫

传统型疫苗。主要是减毒活疫苗和全病毒灭活苗两种。其中活疫苗通常适用于肉鸡进行初次免疫。在饲养过程中,常用的活疫苗一般是通过鸡胚接种实现连续传代致弱,从而避免免疫原性下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传代。这种疫苗的优点是便于使用,且能够促使鸡体内尽快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够进行群体免疫,所需成本较少等;缺点是无法很好的控制毒株致弱程度,部分疫苗毒株在鸡体内经过传代后会导致毒力增强,可能出现返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致病并进行传播,还可能导致生产性能降低,在感染后还可能导致发生持续的潜伏感染,并可能造成疫苗株和野毒株间发生转基因重组,要求严苛的运输存储条件。目前,Mass型疫苗是养殖业中最常使用的活疫苗,如常用的Ma5、H52、Hl20、M41都属于该血清型,对多种m清型的毒株都能够提供交叉免疫保护。一般来说,Mao、Hl20毒株主要用于保护Ⅱ乎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目前严重损害肾脏的肾型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别。H52具有较高的毒力,用于已经接种过H120的21日龄的鸡群,而M41通常是作为用于制作灭活疫苗的种毒。灭活疫苗是指直接灭活整个病毒颗粒所制备的疫苗,这种疫苗主要用于种鸡开产前。这种疫苗的优点是研制时间短,安全性高,能够使免疫抗体持续较长时间,不会出现毒力返强和扩散的危险,且能够根据当地分离出的毒株制备多价疫苗,并便于保存和运输等;缺点是无法诱导机体形成局部免疫和细胞免疫,且必须进行注射,不容易操作,所需成本也较高等。

基因丁程亚单位疫苗。亚单位疫苗是指利用存在于微生物表面局部的抗原性、结构成分来制成不包含核酸、促使机体生成抗体的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指使能够保护抗原的基因在真核或者原核细胞中表达,并将该基因产物即蛋白质或者多肽通过提纯制得的疫苗。DNA疫苗也叫做基因疫苗或者核酸疫苗,是指在真核表达质粒中导人编码免疫原或者与免疫原有关的基因,从而得到重组载体,然后通过某些途径接种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体内表达,生成的抗原就能够使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这种疫苗被认为是继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活载体疫苗是指将致弱的病毒或者细菌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处理下构建成一个能够携带外源基因并进行表达的载体。动物免疫接种这种疫苗后,给宿主免疫系统提供免疫原性蛋白的方式类似于自然感染的情形,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比较广泛的免疫,主要是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甚至是黏膜免疫。病毒活载体疫苗既具有活疫苗的低成本、高免疫效力的优点,还具有灭活疫苗的高安全性等优点,也是现在以及今后研制疫苗的一个主要方向。如今,常用的病毒活载体主要是人的腺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牛痘病毒、禽病病毒、火鸡疱疹病毒等;常用的细菌活载体主要是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沙门氏菌、枯草杆菌等。

推免免疫程序。对于当前规模化高密度养鸡地区,通常会在同一个鸡场或者同一个鸡舍饲养日龄不同的鸡群,增大各种疾病的防治难度,因此要求通常免疫接种的方式来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带来的损失。但要注意的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且持续不断的出现新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且不同血清型之间只存在较小的交叉保护性,甚至没有交叉保护性。目前,我国鸡群中往往会同时存在和流行多种不同的血清型,但市场上常见的商品化疫苗相对过于单一,从而导致该病能够在非免疫鸡群以及免疫鸡群中大面积发生并流行。因此,为有效防治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必须要先明确当地流行的血清型,并选择使用匹配于当地流行血清型的毒株用于研制疫苗并应用。推荐鸡群采取以下免疫方案,雏鸡、青年鸡可使用冻干活疫苗来预防该病,一般在50日龄前免疫接种Hl20,在60~120日龄免疫接种H52,其中采取点眼或者滴鼻具有最好的效果。种鸡用于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一般在1日龄使用H120弱毒疫苗进行首免,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1.O羽份;在7日龄使用H120弱毒疫苗进行二免,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1.5羽份;在22日龄再次使用H120弱毒疫苗免疫,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2.O羽份;在60日龄使用H52免疫,采取滴鼻或者点眼免疫,每只接种2.o羽份;在开产前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每只用量为0.8~1.OmL。为预防种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分别在4-5日龄和20~30日龄免疫接种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或者在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灭活疫苗。为预防种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分别在20~30日龄、l00-120日龄使用弱毒疫苗接种,也可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接种灭活疫苗。

5.2治疗措施

该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可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如控制舍内温度、湿度适宜,保持通风换气良好,适当光照,饲养密度合理,并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定期进行清扫、消毒,育雏和成鸡必须分开饲养,鸡舍出人口设置消毒池,避免发生冷应激,以及确保采食量正常.避免发生减重等。另外,可选择使用适宜的抗生素用于治疗,能够有助于避免继发感染细菌感染而导致气囊炎。

病鸡可采取对症治疗,如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并使用利尿药物来加速尿酸盐的排泄,还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柠檬酸钾,控制日粮中钙和蛋白质适当减少,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为及时补充机体损失的钠、钾,同时缓解肾脏炎症,可以给病鸡服用适量的口服补液盐。此外,也可根据该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鸡的临诊症状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雏鸡出现发病后,要确保提供足够的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和肾肿解毒药。为防止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要确保舍内保持安静,育雏舍温度可提高2-3℃,并在饮水或者饲料中配合添加抗生素,避免出现继发或者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等。在发病初期,鸡群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主要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为治疗原则。可取甘草、桔梗、菊花各29,连翘、金银花、制半夏、生石膏、黄连各49,大青叶、麻黄各69杏仁、桑皮、黄芩、蒲公英、麦冬各39,以上药量为100羽雏鸡1剂的用量,加水煎煮取药液给病鸡直接饮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1剂。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的成员。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通风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流行特点
本病感染鸡,无明显的品种差异。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到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因素主要是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人员、用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传播迅速,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可能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雏鸡感染本病则输卵管损害时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肾病变型支气管炎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有时可见法氏囊有炎症和出血症状。
防治措施
预防
本病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治疗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3、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4、每公斤饲料拌入病毒灵1.5克、板蓝根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5、咳喘敏、阿奇喘定等有特效。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苗由于存在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鸡体内对新城疫病毒有干扰的问题,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种疫苗的使用价值一直存有争议,但由于使用上较方便,并节省资金,故应用者也较多。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产蛋鸡感染通常变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病原及流行病学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鸡是唯一的宿主,各日龄的鸡都易感,但以6周龄以下的雏鸡患病后临床症状表现的较为明显。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以冬季较为严重。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有很高的易感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该病具有传染期较短,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可在48h内使鸡群陆续出现感染症状。此病主要传染方式为病毒从感染的鸡的气管内咳出或者经由粪便排出而污染工具、饲料、饮水、垫料和工作人员,易感鸡通过接触这些污染物而发生感染。另外,该病毒还会经由空气传播,因此即使严格隔离的鸡舍也很难防止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入侵。此病传染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通风换气不到位、接种不当、温度不适宜、饲养密度大、营养物质缺乏等,都可引发此病。

2、临床症状

呼吸型。该类型在前期无明显症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并可迅速导致全群发病。病鸡常表现为张口伸颈呼吸、打喷嚏、甩头,呼吸时有咕噜声,在夜间更为严重。个别严重病例会出现犬坐姿势。病鸡的鼻窦肿胀,有流动的液性鼻涕,眼泪多。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表现为全身衰弱,精神不佳,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呈昏睡状,双翅下垂,畏冷,常挤在一起取暖。病程一般为3~14天,小日龄雏鸡死亡率较高,大日龄的死亡数较少,病鸡在康复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幼龄蛋鸡感染该病毒后输卵管会出现永久性的退化而丧失产蛋性能。成年蛋鸡除了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外,还会增加产畸形蛋、软壳蛋、粗壳蛋的数量,并且蛋清稀薄,蛋的质量下降,产蛋率下降,即使康复后产蛋率也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

肾型。20~40日龄的鸡为易感群体,死亡率一般为20%~300/。在发病早期可见一次性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轻微的咳嗽,因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的饮水量增加,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生长缓慢甚至停滞,逐渐的消瘦,精神沉郁,最后会衰竭死亡。有的病鸡会排大量的稀便,并且粪便内有未消化的饲料和白色的尿酸盐,导致病鸡的肛门附近粘有粪便。

腺胃型。多发生在20-110日龄的鸡身上,病程一般为10-25天,病鸡会出现呼吸道的症状,精神和食欲均较差,腹泻,病鸡逐渐消瘦,死亡较为缓慢,发生陆续的死亡。

3、病理变化

呼吸型病死鸡可见鼻腔、鼻窦、咽喉、气管、支气管黏膜潮红、充血,有大量稀薄或黏性渗出物。病程稍长者的渗出物为黄白色豆腐渣干酪样,可在气管后部或支气管内形成栓条状堵塞物,使气道变窄,甚至不通;气囊壁混浊;肺脏局部有炎性病灶。蛋鸡的卵泡充血、变形,输卵管缩短变细,管腔变窄。

肾型病死鸡的鸡冠、肉髯为暗红色,因腹泻而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导致皮下干燥。肾脏高度肿大、苍白,肾小管内有尿酸盐,使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引起输尿管扩张、增粗。有些严重病例在腹膜、腹腔器官表面、心包、胸膜、胸腹气囊表面及泄殖腔内,也可见尿酸盐沉积。

腺胃型病死鸡的病理变化主要以腺胃的变化最特征,腺胃肿胀明显,有的可呈圆形。胃壁增厚,腺胃乳头周围溃疡出血。

4、鉴别诊断

对该病进行诊断时可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诊,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要注意与其他类似疾病相区分,以防止贻误病情,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使用血清中和试验来诊断。

5、防控措施

因该病为病毒病,临床上并没有特效药来治疗,因此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加强消毒是预防此病的重点,但是传染性支气管炎为高度接触性的疾病,要防止鸡群不受侵害,难度非常大,因此选择使用疫苗接种的方法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性疫苗主要为H120和H52,H120用于首次免疫,H52用于二次免疫,接种方法可使用饮水、点眼和滴鼻。要想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需要不断的从病鸡中分离病毒,以确定本场或本地区的血清型,使用相应的血清型疫苗接种效果更好。

发生该病后要及时给予抗生素,主要目的是防止发生继发性的感染,增加日粮中维生素的含量,合理的配制日粮,对于呼吸型可使用中药止咳化痰平喘,结合使用抗菌类药物如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同时舍内要封闭养殖,进行气雾给药,让药物直达患处,效果更好一些。对于肾型则主要是以恢复肾功能为主,可使用肾肿解毒的中成药,同时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停止使用对肾有损伤的药物。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的成员。本病毒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普通消毒药过敏,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在这些毒株中多数能使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但也有些毒株能引起肾脏病变和生殖道病变。
本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饲养密度过大、多热、过冷、通风不良等可诱发本病。1日龄雏鸡感染时刻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使其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
本病感染鸡,无明显的品种差异。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到15~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次年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环境因素主要是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人员、用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本病传播迅速,常在1~2天内波及全群。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小时或更长一些。本病的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有个别死亡现象。
(2)产蛋鸡: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罗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3)肾病变型: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天),死亡率也高(20~30%)。
病变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可能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雏鸡感染本病则输卵管损害时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肾病变型支气管炎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有时可见法氏囊有炎症和出血症状。

防治措施预防
本病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治疗
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2、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3、每克强力霉素原粉加水10-20公斤任其自饮,连服3-5天。
4、每公斤饲料拌入病毒灵1.5克、板蓝根冲剂30克,任雏鸡自由采食,少数病重鸡单独饲养,并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连服3-5天,可收到良好效果
5、咳喘敏、阿奇喘定等有特效。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苗由于存在着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鸡体内对新城疫病毒有干扰的问题,所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此种疫苗的使用价值一直存有争议,但由于使用上较方便,并节省资金,故应用者也较多。

肉鸡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在肉鸡养殖中,支气管堵塞的发病原理无法进行预测,肉鸡支气管堵塞具有发病快、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发病2~3天后会由于大肠杆菌暴发而引起包心包肝或气囊炎,造成极高的死亡率,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肉鸡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肉鸡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在发病前期会出现轻微的呼吸系统异常,常见的现象有呼吸杂音、流涕、喷嚏、咳嗽等,并出现轻微的腹泻。在病发中期肉鸡所表现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张口呼吸、颈项伸长、偶有怪叫等,并且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呆滞等情况。在发病后期,肉鸡会出现羽毛乱飞、食量减少、粪便稀黄等情况,最后可能会出现仰面朝天,两爪伸长的猝死情况。

鸡群表现:由于支气管堵塞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在发病前期没有明显现象,在鸡群中要注意观察是否有个别肉鸡存在咳喘、流鼻涕、采食量下降、粪便过稀等情况。根据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的病发特点来看,肉鸡多数会在夜间死亡,支气管堵塞病程较长,但是并发大肠杆菌将会造成肉鸡出现气囊炎等问题,治愈较难,通常在病发2~3天后突然死亡,呈现呼吸堵塞的憋死状态。

2、剖检情况分析

在剖检中,需要选择患有此类疾病并死亡的肉鸡进行解剖。首先解剖肉鸡呼吸系统的主气管部分,并未发现明显病理特征,因此可判断此类疾病对主气管影响较小;之后对支气管部分进行深入解剖,其二、三级分叉支气管末端有严重的堵塞情况,其病发产生的栓塞物堵塞支气管及肺泡,因此可以判断病鸡主要受栓塞物的堵塞造成呼吸不畅,出现猝死;解剖至肠道发现肠壁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情况,肠黏膜出现严重脱落现象,胆囊破裂并有深绿色胆汁流出。

3、病因分析

免疫因素:肉鸡呼吸系统较为脆弱,再加上呼吸系统疾病的频发造成肉鸡容易出现支气管疾病,同时免疫能力的下降使肉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疾病,两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及混合并发致使此类疾病治疗较难。

肉鸡的生理构造比较特殊:肉鸡内部支气管与气囊、肺部、骨骼等有很强的联系,这些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循环系统,并且其所具有的半开放式的呼吸系统使其更易感染外界病毒,从而出现呼吸道感染,同时肉鸡的胸腔及腹腔相通,中间没有膈肌对细菌及病毒进行阻隔,因此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病原微生物会直接感染胸肺,在解剖时可以发现包心包肺的情况,造成肉鸡身体机能下降,而使死亡率升高。

应激因素:鸡群在天气及温度骤变时会出现较为强烈的应激现象,从而导致肉鸡免疫能力下降,因此更易受病毒及细菌的入侵,再加上温度的变化增加了肉鸡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在冷热交替的刺激下出现支气管堵塞的病症,如果管理不精心,容易导致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致使鸡群死亡率增高。

4、预防措施

饲料及温度:在进行饲料的配制上可以向其中加入适量的药物,从而提高肉鸡的体质,增强其免疫能力。同时需要注意季节及温度的变化,尽量使鸡舍保持在恒温状态,避免鸡群出现应激情况。

清洁消毒:在鸡舍中需要定期的进行清洁消毒工作,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及传播,对鸡舍内的粪便需要及时处理,避免鸡粪污染料桶及水槽,降低大肠杆菌发生的几率。

做好药物预防:在肉鸡饲料及饮水中可添加适当的药物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预防易引发大肠杆菌的疾病,如霉形体病、生理性腹泻、环境性呼吸道疾病等。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对于发病的肉鸡需要交由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检查,以此来确定病鸡所患疾病类型及疾病感染程度,之后根据病鸡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进行配药、施药,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病鸡需要进行隔离饲养。

药物联用:由于肉鸡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的情况较为复杂,两种疾病并发需要对药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药物联用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

标本兼治,挖掘疾病诱发因素:在大批量暴发肉鸡支气管堵塞并发大肠杆菌病情后,药物治疗是后续的补救措施,要通过患病的肉鸡来深入调查疾病的诱发因素,做到更好的防控措施,尽量降低鸡群的发病率。

6、结语

肉鸡是群居生活的家禽,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饲养管理,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源。合理添加预防性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易感动物。尽量减少一切不良应激因素的产生,降低传染病发生几率,从而使养殖利润最大化。

一、支气管栓塞病介绍
这种病以气囊炎、支气管栓塞为主,发病早、最早的10日龄一般在12-23日龄高发。鸡群死亡率短期内(1-2天)呈现急剧上升态势,一般死亡规律是第一天三五只,第二天十只二十只,第三天五六十只,高峰达到1.5%,则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治疗,鸡群因本病造成的死亡会每日呈几何倍数递增高达10%以上,甚至可造成70%以上的高死亡率,给肉鸡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外部特征以”伸脖子“”张嘴呼吸“”怪叫“”仰着死“为主要特征。

二、发病原因
(1)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温差过大,有时一天早晚温差可达10℃以上,鸡群可能因受凉感冒引发呼吸道疾病。
(2)北方天气干燥,鸡舍内通常没有加湿设备,或者有加湿设备而没有利用,常造成舍内湿度只有35%—50%(正常的肉鸡饲养过程中的湿度前期为70%,3天后要保持在60%);标准化鸡舍暖风炉供暖、风机向外排风换气,送入鸡舍内的空气为干热风。舍内干燥的空气造成肉鸡气管支气管在呼吸过程中大量水分丧失,气管壁绒毛枯萎脱落,裸露的气管壁常常提供病原感染的机会。
(3)肉鸡饲养饲养密度大早期通风不当,常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外界温度较低,鸡舍在通风换气时,冷空气直接吹到鸡群,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机设计不完善,通风时留有死角,鸡舍的中间部分空气质量最差。鸡舍空气中的灰尘、皮屑、细碎的羽毛等漂浮物,被吸入气管内与痰液混合,使痰液的粘稠度增加,并随着水分的丧失逐渐形成气管、支气管栓塞。
(4)长途运输,换舍、转笼、免疫、喷雾、注射等强应激刺激。
(5)混合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传支、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曲霉菌病等混合感染,病程稍长者均可引起支气管堵塞或气囊炎。
(6)机体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家禽感染法氏囊病毒、呼肠孤病毒、马立克氏病毒等能引起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导致免疫和治疗失败。
三、防控措施
此病症是多病因呼吸道综合症,平日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粪,定期消毒很重要,舍内要干爽、清洁,注意通风换气;同时要降低饲养密度,平衡营养,减少应激,提高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诱因。
1、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通过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粉尘,20天前通风要慎重,密切关注与温度的协调,可根据情况进行间歇式通风。标准化鸡舍在前期如需通风可通过风机向外抽气,普通鸡舍通风时要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鸡群。
2、注意舍内的空气湿度
鸡舍湿度最为重要,3天后要保持湿度在45%—60%之间,可以通过喷雾(用温水,可以加入消毒药),保持空气湿润,降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喷雾时要注意保持舍内温度,避免因喷雾造成温度下降
3、避免强应激的发生
避免有冷应激的出现,尤其是夜间和通风换气之时。
在接种疫苗前后3天,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鱼肝油,疫苗免疫后在饮水中添加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病毒性疾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接种要认真,避免漏防,冻干苗的接种方法为滴鼻、点眼(有的鸡场只进行饮水免疫,忽略了鼻腔黏膜的免疫,造成免疫保护力不够)。四、治疗心得1.根据鸡的具体情况,以及鸡的日龄去推算支气管堵塞用药方案,一般10日龄前,使用解表化痰的药物去解除堵塞,花去浓稠痰液。一般饮水6-8小时,让每只鸡都喝到药,另外如果有呼吸道问题,需要配合支原体的药物或者强力霉素来使用。2.鸡20日龄以后根据治疗经验,一般都多少会有病毒性问题,需要配合抗病毒的药物使用。如果配合强力成分阿奇成分的会更好3.退烧,发生支气管堵塞的鸡多多少少会有鸡体发烧的问题,退烧是关键!4.补充能量。鸡在发病期间对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需要更大,甚至有的鸡不吃不喝,用药也于事无补,此时使用葡萄糖vc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治疗方案:上午:支堵克饮水6-8小时,配合退烧的柴胡使用下午:抗病毒药物毒消+大肠杆菌药物菌威使用饮水8-12小时,全天补充vc葡萄糖。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


1前言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本文结合作者日常防治经验,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变变化给予详细的介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为今后防控此类疫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借鉴。
2诊断要点
临床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需要结合这种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变变化进行。
2.1流行特点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于不同日龄阶段、种群的鸡只都可感染,但是主要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这种疾病的传播较为迅速,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导致易感鸡群同时发病,一般流行时间不是很长。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直接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接触病鸡咳出的飞沫,间接传播途径为被刻出飞沫所污染的器具、饮水、饲料等等。
2.2临床症状
染病初期看不到任何症状,随着病情的蔓延,可突然在鸡群中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并迅速蔓延开来,临床表现为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
雏鸡染病可见黏液自鼻孔流出,同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可导致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地变性,导致成熟后不产蛋或者是产出畸形蛋,所以,这种染病后的雏鸡一般不留做种用。成鸡感染可见产蛋减少,或者伴有软皮蛋、畸形蛋、粗壳蛋产生。此外,这种疾病对老龄蛋鸡产蛋影响比较显著。单纯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在一周左右,恢复期在4~5周。2~3周龄雏鸡感染后有病死可能,死亡率在10%以下。但是如果有并发症出现,死亡率可高达25%以上。
2.3病变变化
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此外,有些毒株可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被称为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脏肿大、颜色苍白,肾小管常因尿酸盐沉积而扩张,使肾脏呈花斑状,输尿管因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的表面有时也沉积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泄殖腔内常有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法氏囊内充血、()出血,积液增多。肾型传支多伴有下痢症状,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
3防治措施
3.1疾病预防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第一,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定期清扫舍内污物,并集中污物做无公害化处理。第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常用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气雾法、饮水法、滴眼法,这些方法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疾病免疫中都有被用到。但是,气雾法对于呼吸道的刺激比较严重,尤其是在患有严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群中要谨慎使用。饮水法免疫中可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导致免疫失败。所以,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优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好的免疫方法为滴眼法。
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在选择何种疫苗免疫时,最好是弄清地方病毒的血清型。但是迫于免疫的需要,在不知道病毒血清型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H120,这种疫苗多用于雏鸡,其余日龄鸡只也可适用。H52多用于被H120接种免疫过的鸡群。此外,实验证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疫苗最好是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疾病预防中这种技术可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免疫流程一般在4~5日进行首次免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可提前免疫日程到1日龄,首免后到鸡只生长到6周龄可继续第二次免疫,之后每隔2~3个月就免疫1次。
此外,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与马立克疫苗之间的间隔时间,不要靠得太近,特别是在刚刚接种完鸡马立克疫苗的头几天一定不要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苗。
3.2疾病治疗
目前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防治此类疾病的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措施。在临床诊治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症状,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中西药对于缓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发症都有一定的疗效。西药可采用治呼金刚或者是克咳或者是强力洁林配合呼喘通,对于缓解呼吸道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也可以使用肾宝或者是肾肿消,对于缓解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中药多采用止咳、化痰、平喘类药方,可将麻黄、柴胡、板蓝根、双花、连召各50g,豆根、荆芥、防风各30g,苏子、知母、冬花各1g,混合碾碎,均匀混入饲料中,每10只鸡用20g治疗效果较好。此外,无论是采用中药还是西药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饲料管理,为病患鸡的疾病康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4结论
综上所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4周龄之内的雏鸡为主要侵害对象,本传播较为迅速,染病初期不表现任何症状,之后会出现喷嚏、咳嗽、气管有罗音等典型症状,尤其在夜间症状更为明显。病变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气囊、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鸡的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或干酪样的渗出液。气囊可呈现浑浊或含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在病死鸡的气管下部或支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的栓子。肺充血、水肿。这些都可作为确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依据。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关键在于加强舍内环境卫生管理和有效组织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多采用滴眼法,常用的免疫疫苗有H120和H52,但是,最好选择用本地分离出来的毒株致弱后制成的疫苗,免疫效果会更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防治根本在于加强疾病预防。但一旦有染病情况出现,一定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并迅速组织疫苗免疫,这样对于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崔德凤,张永红,阮文科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S1基因序列分析.中国兽医杂志,2008(9):85-87.
贺秀媛,刘胜旺,等.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5):349-353.
吴延功,郑明球,吴增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鸡胚肾细胞和气管环培养中的适应性比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2)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叫做坏死性鼻炎,是由于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而引发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肉牛感染病毒后,会呈现潜伏感染或者持续性感染,导致病牛长时间甚至终生携带或者排出病毒,很难彻底控制或者消灭该病,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在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只有牛对该病具有易感性,通常是育肥肉牛容易发生。该病往往呈急性发生,具有传染性,主要导致病牛发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尤其是恢复期的病牛能够长时间带毒,对其他健康的易感牛群造成严重威胁。病毒主要经由眼、鼻以及精液、阴道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当易感牛与带毒牛进行交配或者接触的空气飞沫污染有病毒,就会通过生殖道或者呼吸道进行传播,且吸血昆虫也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2、主要临床症状

呼吸系统感染。一般在冬季比较容易发生,病牛发病初期出现高热,体温升高达到39.5-42℃,精神非常萎靡,停止采食,出现脓性鼻漏而排出大量黏液,鼻黏膜严重充血,形成浅表性溃疡,发生结膜炎,并大量流泪,鼻镜及鼻窦由于组织严重发炎。病牛往往由于鼻孔被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并出现张口呼吸,且由于鼻黏膜发生坏死导致呼出的气体中往往散发臭味。呼吸道黏膜明显发炎,呼吸急促,并伴发深部支气管性咳嗽,存在浅表性溃疡,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覆盖在上面,并散发腐臭味,包括咽喉、大支气管以及气管,可能发生成片的化脓性肺炎。症状严重的病牛,在数小时内就会发生死亡,大部分病程能够持续超过10天。

眼炎。病牛主要症状是角膜炎、结膜炎,结膜发生水肿、充血,并能够出现灰色的粒状坏死膜;角膜变得略微浑浊,但不会形成溃疡;眼、鼻会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反应,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脑膜脑炎。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超过40℃,初期精神萎靡,随后过度兴奋,出现惊厥,有白沫从口吐出,最后倒地不起,出现磨牙、角弓反张、四肢划动等症状,病程持续时间较短,主要是犊牛容易发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生殖道感染。母牛感染病毒后具有1~3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频繁排尿,伴有痛感,泌乳量减少,有黏液从阴户流出,并使周围的皮肤被污染,阴门、阴道出现充血、发炎,有一定量黏稠状的黏液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但不会散发臭味的。阴门黏膜上存在白色的小病灶,能够形成脓包,且大量的小脓包会导致阴户前庭及阴道壁上覆盖一层灰色坏死膜,将其擦掉或者自行脱落就会出现擦破的发红表皮,接着在急性期消退并开始逐渐愈合,在10-14天后即可恢复。

3、实验室诊断

病原鉴定。对于感染不同类型的病牛,要在相应的部位采集病料,如出现呼吸道型症状,要对处于发热期的病牛用棉拭子采集眼分泌物和鼻液;出现脑膜脑炎型症状,应采集脑组织;出现阴道炎症状,要采集阴道分泌物和外阴部黏膜;出现流产症状,要采集流产胎儿的心血、心包液、胸水以及肺脏等实质器官。采集的病料要马上添加到Hanks液内(其中含有10%犊牛血清,且每毫升还含有500万IU青霉素、500g链霉素),在冷藏条件下及早送到实验室用于分离病毒。一般使用牛胎肾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分离,或者通过荧光抗体法、中和试验来鉴定病毒,或者采取PCR、核酸探针检测、电镜检查等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测。诊断该病的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变态反应检查等。其中El_ISA反应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的优点,常在实验室用于检测病毒抗体。

4、防治措施

疫苗免疫。如果牛场已经感染该病,则要对全群牛采取血清病毒中和试验,对于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牛按疫苗规定剂量肌肉注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苗。如果牛场无法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则要给病牛、妊娠后期母牛、临产母牛之外的所有牛都注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对于没有注射疫苗的母牛要在分娩后1个月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对于育成牛,通常在配种前或者配种后进行疫苗接种,每6个月进行1次;犊牛在4~5月龄进行疫苗接种,每6个月进行1次。对于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全部牛,要在第1次接种疫苗后经过28天再进行1次疫苗接种。

对症治疗。目前,该病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给病牛采取干扰素疗法或者使用抗病毒药来抑制病毒复制,并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如使用青霉素避免继发引起支气管肺炎。

简介
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Madin等于1956年首次从患牛分离到病毒后,一些研究者相继从病牛的结膜(1961)、外阴(1959)、大脑(1962)和流产胎儿(1964)中分离出病毒。Huck于1964年确认牛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1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并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随后经血清学调查证实,我国广东、广西、河北、河南、上海、山东、四川、甘肃、新疆、黑龙江和青海等省市的黑白花乳牛、本地黄牛、水牛或牦牛均有IBR病毒存在。在一些交通极不便利的地区,IBR病毒抗体阳性率极高。
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上属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呈球形,带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220nm,主要由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核心由双股DNA与蛋白质缠绕而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为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有162个壳粒,周围为一层含脂质的囊膜。双股DNA分子量为8.4x106,其中G+C含量为72%,浮密度为1.731g/cm。IBRV基因组是138Kb的线性双股DNA分子,分成特异长区(UL,106Kb)和短区(US,10Kb),后者被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S,TRS各为11Kb)包围,因而短区能够反转方向,使病毒DNA具有两种异构体。据测IBRV基因组可编码大约70个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目前大部分已知,存在于病毒囊膜的gB、gC、gD和gE四个主要精蛋白基因已经测序并在哺乳动物中表达。g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显示出引起细胞融合和多核体的形成,对病毒复制是必需的;gC对病毒吸附组织培养细胞是重要的,但它在牛细胞内的表达并不影响病毒蚀斑的数量和病毒的存在;gD被认为是病毒粒子表面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分子,抗体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病毒吸附后中和病毒并显示出较高的中和滴度,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并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出gD能够引起比gB、gC更强和持久的细胞免疫。
诊断
本病的典型病例(上呼吸道炎)具有鼻黏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鼻腔流脓等特征性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通常检测血清样品中BHV1抗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和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另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因为IBRV感染后一般发生病毒潜伏,所以,鉴定血清学中阳性动物是检查动物感染状态非常有用而且理想的指标。抗体阳性动物可认为是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排毒者,从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犊牛和经灭活疫苗免疫的非感染牛除外。
(一)病毒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的,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血清抗体检测最标准的方法。IBRV只有1个血清型,只要有1个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通过在敏感细胞培养后所进行的中和试验就可以作出鉴定,但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试验周期长、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病毒毒价的准确性、细胞量的多少及生长情况、病毒/血清孵育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和试验的结果,目前在检疫中逐步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替代。
(二)ELISA
ELISA法是将酶与抗原结合成酶标记物,这些酶标记物仍保持原有的免疫学活性和酶的活性,它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ELISA法因其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在大批量动物进口时作为首选方法被推广使用,但经长期应用发现,目前市场上已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或多或少存在有质量问题,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几率较大,很难确保检疫质量,而且进口的试剂盒价格普遍偏高,无形中又增加了检疫的成本。
(三)琼脂扩散试验
可用已知的IBR抗原检查被检血清中的沉淀抗体,也可用IBR阳性血清来检测病料标本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相应抗原。
(四)间接血凝试验
将已知抗原结合在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上,采用常规的试管凝集法或微量凝集法来检查被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由于IBRV有潜伏感染性,自然感染病牛中和抗体滴度在感染2周时才达到高峰,并且在持续2周或4周后即逐渐下降,且可能降到零,进入潜伏感染期。此后,一旦应激因素刺激,抗体滴度又上升,并排毒,如此反复,IBR感染牛的抗体滴度也随之呈现波浪式的起伏。因此,即便通过中和试验或ELISA法判定牛群IBR抗体呈阴性反应,仍难保证牛群确无IBRV感染。由此可认为,要确定1个牛群是否有IBRV感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应当是检测IBR抗原。
(五)病毒分离鉴定
1.样品的收集和处理:从早期感染牛采集鼻腔拭子。对于外阴道炎和**炎病例,采取生殖道拭子,用拭子在生殖道阴道黏膜表面上用力刮取,**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包皮,收集其洗液。所有样品均应悬浮于运输培养基(含抗生素和2%犊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储存于4℃,并迅速送达实验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将拭子在运输培养基中充分搅动以便将病毒洗脱,室温放置30min再取出拭子,将运输液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作病毒分离的样品。用做病毒分离的精液需经特殊处理,因为精液中含有对细胞有毒或对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的酶和其它因子。
2.病毒分离:多种细胞可用于IBRV分离,牛胎儿肺、鼻甲或气管等组织制备的细胞株及已建立的传代细胞系(如MDBK细胞)都比较合适。当使用24孔塑料培养板时,每孔需接种细胞培养物上清液100μl~200μl,吸附1h后倾去液体,然后,加入维持液。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一般于接种后3d出现细胞病变现象(CPE)。细胞的典型变化是圆缩,聚集成葡萄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数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若7d还不出现CPE,应再盲传1次,将培养物经反复冻溶后离心,取其上清液用于接种新的单层细胞做进一步病毒分离。为鉴定致细胞病变的病毒是否为IBRV,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必须与单特异IBRV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MAb)作中和试验。
(六)免疫荧光试验
用来检查眼结膜触片、组织切片和细胞培养物涂片中的IBRV。
(七)PCR法
1993年,Vilcek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IBR的诊断。试验证明,PCR比病毒分离更加敏感,阳性检出率比病毒分离高出5倍。甚至可检出3个分子的病毒。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能够在检测牛血清中微量的IBRV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因此,将PCR技术应用到进出境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疫,将会大大降低检疫成本和检疫周期,并有效的提高检出率,为打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鉴别及其防控


1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的肉鸡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雏鸡最容易发生感染,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来说,雏鸡小于40日龄容易出现发病,种鸡有时在产蛋期也会发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小于6周龄的鸡染病后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发病率能够超过90%,而死亡率大约在25%-40%,而中成鸡感染该病的死亡率往往在5%以下。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即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再以飞沫的形式在空气中运动而导致易感鸡被感染,排出的病毒还可能导致饮水、饲料以及饲养用具污染,从而通过消化道发生感染。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其中在冬春寒冷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分为呼吸道型、肾型和腺胃型三种。呼吸道型通常是小于5周龄的雏鸡容易发生,病鸡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羽毛蓬松杂乱,离群呆立,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液,喘气,发出气管哕音,排出白色、黄色的稀便,鸡冠、肉髯呈紫色。如果病鸡日龄较大,则病势相对比较缓和,临床症状也较轻。肾型主要是20~50日龄的雏鸡容易发生,病鸡表现出精神萎靡,停止采食,羽毛蓬松杂乱,缩头呆立,比较畏寒,眼眶湿润,排出黄绿色或者白色的水样稀便;咳嗽,打喷嚏,发出气管哕音,部分还会出现抬头伸颈、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的现象;有混杂泡沫的换色黏液从口、鼻流出,频繁甩头,发出嘶哑叫声。腺胃型通常对20~90日龄的鸡只具有较大危害,病鸡主要表现出现眼睑肿胀、流泪、羞明,呼吸困难、打喷嚏、咳嗽,体重快速降低,体质消瘦;随着病程的延长,鸡场内会有大量发生死亡。

3鉴别诊断

鸡新城疫的传播速度相比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略慢,病鸡体温通常超过43℃,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部分病鸡还具有神经症状,食欲不振,排出绿色稀粪,种鸡还容易产出软皮蛋、褪色蛋。

鸡传染性鼻炎的传播速度快,病鸡面部发生肿胀,鼻、眼流出较多的分泌物,雏鸡较少发病。取鼻分泌物进行抹片,能看到两极浓染的杆菌,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患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鸡伴有出血性气管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会有干酪样假膜覆盖在气管黏膜上。

鸡慢性呼吸道病的传播速度比较缓慢,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支原体是该病的病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病鸡主要表现出呼吸困难,打喷嚏,且有黏性或者浆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发出哕音;发病后期,眼部明显凸出,眼睑发生肿胀,眼球萎缩,甚至彻底失明。通过剖检发现病鸡鼻、气囊、支气管和气管内存在黏稠的渗出物,气囊膜增厚且比较混浊,表面形成结节性病灶,里面存在干酪样物质。

鸡脑脊髓炎。雏鸡患病后主要表现出头颈震颤,发生瘫痪;种鸡患病后只会出现一过性产蛋降低,且蛋重明显变轻。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群发病后,出现突然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90%。病鸡的鸡冠、脸部和肉垂发生水肿,边缘存在坏死的紫黑色斑点,腿部发生鳞片出血。剖检发现病鸡全身器官都存在出血,但肠道不会出现钮扣状溃疡。

4防控措施

适时接种疫苗。对于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一般在7~10日龄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进行首免,采取滴鼻或者点眼的方式接种;在30日龄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进行二免,也采取滴鼻或者点眼的方式接种;在开产前每只肌肉注射0.5mL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对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通常在4~5日龄和20~30日龄免疫接种肾型传染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或者弱毒苗,采取颈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如果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形成变异株,可在20~30日龄、100~120日龄免疫接种4/91弱毒疫苗,或者肌肉、皮下注射灭活油乳疫苗。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当地存在的病毒株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疫苗。另外,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会影响新城疫以及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在进行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时,最好选择新城疫一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苗。两种单活苗不允许混合使用,如果采取分开免疫,则要确保至少间隔7天。

药物治疗。病鸡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可直接口服氨茶碱片,每只o.5~1.Og,每天1次,同时每只配合肌肉注射3000万IU青霉素和4000万IU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取甘草、鱼腥草、桔梗、金银花、连翘、龙胆草、板蓝根、蒲公英各25g,加水煎煮后将药液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5天,以上药量适宜1000只鸡使用;或者取50g甘草,lOOg大青叶,lOOg地榆,200g穿心莲,250g黄芩,50g金银花,250g鱼腥草,200g蒲公英,250g板蓝根,50g薄荷,加水煎煮后直接灌服,或者添加开水浸泡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以上药量适宜1000只鸡每天使用,每天1次,通常经过3天即可见效。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是I型牛疱疹病毒(BHV-1)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为主,伴有结膜炎、流产、乳腺炎,有时诱发小牛脑炎等。病牛主要是出现鼻气管发炎、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以及流鼻液等症状,且会伴有角膜炎、结膜炎、脑膜脑炎以及流产、子宫内膜炎和阴道炎。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牛易感。任何品种和年龄牛都能够感染,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20~60日龄的犊牛,且肉用牛易感性要高于乳用牛。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动物,尤其是呈隐性感染的种公牛,由于精液带毒,会成为危害性最大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在鼻、眼、排泄物以及阴道分泌物中存在。病牛康复后,依旧在6~12个月带毒,有时甚至能够持续19个月左右。该病能够经由直接接触病牛、飞沫、空气、物体以及交配感染病毒,并通过经呼吸道黏膜、眼结膜、生殖道黏膜进行传播,其中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是主要方式。另外,该病还可经由蜱虫等吸血昆虫进行传播。在牛群过于拥挤、频繁接触时更容易造成快速传播。此外,该病的发病率与应激凶素、卫生条件、运动、运输、发情、分娩等都相关。一般来说,该病的发病率在20%~100%范围内变化,而死亡率只有1%~12%。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生,一般具有4~5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明显升高,通常能够达到大约39~42℃,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黏膜明显充血,有时还会形成溃疡面。同时,伴有结膜炎,眼周存在较多分泌物。病牛往往张口呼吸,且由于黏膜发生坏死会导致呼吸气散发腐臭味。呼吸道黏膜也发生严重炎症,且引起深度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眼炎型,病牛主要是发生结膜炎和角膜炎,结膜水肿、充血,眼角膜变得浑浊,通常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较少发生死亡。脑膜炎型,病牛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超过_O℃,初期精神沉郁,后期呈现神经症状,过于兴奋,通常是犊牛群体容易发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生殖系统感染型,通常具有1~3天的潜伏期,患病母牛初期明显发热,精神沉郁,并伴有尿急、尿频现象,繁殖能力明显下降,阴道潮红,并有黏性分泌物流出,且阴门黏膜分布大量的白色小病灶,非常容易形成溃疡;公牛感染后具有2~3天的潜伏期,精神较差,停止采食,症状轻时经过1~2天症状就会消退,并完全康复,症状严重时体温明显升高,且在阴茎和包皮上存在脓包,导致肿胀和水肿,通常从表现出症状的2周内能够逐渐恢复。

3、病理变化

将病死牛鼻腔打开,可见黏膜呈深红色,且鼻甲骨上出现坏死病灶,口腔黏膜有所潮红,将气管剥离后打开可见大量的出血点,且气管内含有很多混杂血丝的黏液。另外,鼻腔和气管中都含有很多纤维蛋白渗出物。肾脏发生出血,具有黄灰色的坏死病灶。肺脏发生肿胀、出血,具有灰白色的坏死病灶。

4、防控措施

一般治疗。病牛要立即进行隔离,直到体温降低后的2天。病牛初期要充分休息,增加饮水,并饲喂容易消化且含有丰富营养的饲料,且采食结束后要供给一盆温盐水(含有5%~10%的盐分)任其自由饮用。确保病牛鼻、眼睛、口腔、咽以及生殖道清洁,避免出现继发感染,防止症状加重。

西药治疗。病毒可在每侧鼻孔滴加6滴唑滴鼻,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口服600mg金刚烷胺盐酸盐,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病牛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生高热,可肌肉注射20~10ml}复方氨基比林,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大椎、阴陵泉穴使用三棱针点刺,确保ILIJ血,且无需进行止血,通常白行停止出血,经过15mln就能够退热;如果咳嗽比较严重,可每次口服15~30mg可待因,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也可配合在天突、颊车穴进行针刺,采取平补平泻法。当病牛ILIJ现继发感染时,可肌肉注射800万IU青霉素、200万IU链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牛并发性肺炎,且呼吸极度困难,可采取药物雾化加氧吸人,如支气管扩张剂、磺胺制剂和抗生素等,一般使用5mg地塞米松、1~8mg硫酸庆大霉素、2.5~5mg-糜蛋白酶以及25~30mL生理盐水,且控制氧流量为6~10L/min,每次吸人10~20min,每天吸入2~3次。如果病牛关节肿痛,较难稳定站立,可采取胸腔内注射10~20mL10%~20%水杨酸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

疫苗免疫。在发生疫病地区或者受威胁的牛群,要及时给没有感染牛免疫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或者弱毒疫苗。其中弱毒疫苗是指强毒株使用牛肾细胞等进行传代培养致弱后形成的产物,尽管对牛失去病原性,但依旧具有免疫原性,采取肌肉注射就能够形成免疫力。但由于弱毒苗具有毒力返强的特点,从而可能导致免疫接种后的牛群变成潜在传染源,要慎重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安全性好,但免疫期持续时间非常短,且无法完全避免强毒攻击。犊牛一般适宜在6月龄免疫接种疫苗,能够至少保护半年之久。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99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