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 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腹泻通常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以及育肥猪感染后都会出现发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特别是小于10日龄的仔猪能够达到100%,大于5周龄后死亡率降低,但会导致饲料比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延迟出栏,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损害,应加以防治。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急性发病,快速传播。猪传染性腹泻传播速度较快,7日龄的仔猪感染该病经过2~5天就会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达到100%,而成年猪在出现3~6天的腹泻后能够逐渐康复,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容易发生混合感染,流行程度多变。猪传染性腹泻往往是由于混合感染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引起,或者是混合感染几种病毒性疾病。通常是发生病毒性腹泻病的规模养猪场会发生该病,混合感染率能够达到大约40%~70%。该病的流行一般可呈两种形式,即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尤其是首次感染往往呈暴发性流行,而存在较多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养猪场往往会出现地方性流行。

严重危害幼猪,仔猪特别是7日龄的仔猪由于具有较差的抵抗力,容易发生该病,且在1周内就能够发生死亡。其中,幼猪感染轮状病毒后具有较低的死亡率,而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2、主要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出现呕吐,接着快速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灰白色、淡绿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粪便,并混杂没有消化的凝乳块。病猪体质快速发生脱水,精神萎靡,被毛杂乱,采食量减少或者停止采食,体质消瘦,通常在2~5天内发生死亡。小于10日龄仔猪患病后的死亡率能够达到50%~100%,而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有所下降。

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成年公、母猪感染该病后具有比较轻微的症状,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有时出现呕吐,排出褐色或者黄绿色的水样稀便,并含有气泡。通常经过3~7天康复,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3、实验室诊断

该病不仅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还可借助一些辅助方法,如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绒毛,发现其缩短,这也是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检测粪便酸碱性,一般病毒性腹泻会排出酸性粪便,而细菌性腹泻会排出碱性粪便。如需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检查。目前,主要使用病毒中和试验、RT-PCR法、ELISA法、免疫电镜法、免疫荧光法来诊断该病。尤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渐发展,因RT—PCR法和ELISA法具有强特异性、高敏感性,更加被人们重视。例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者病毒抗原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荧光抗体或者免疫电镜就能够被检测出来;猪流行性胃肠炎可使用免疫荧光抗体进行诊断,如果胞浆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亮绿色的荧光,就能够确诊。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有效预防手段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促使形成良好的主动免疫;妊娠母猪可分别在产前5~6周和1周采取鼻内接种或者肌肉注射1次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确保后代哺乳仔猪经由吮食初乳得到充足的抗体,从而形成较好的被动免疫;对于得到母源抗体而形成被动免疫的仔猪,可在8~10日龄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每头口服0.3~0.5头份,在20~22日龄再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使其形成较好的主动免疫,避免发病死亡。猪群在该病流行季节前的20~30天,要全群进行免疫接种。这是由于猪接种灭活疫苗经过14天就能够形成免疫力,而活疫苗经过7天即可形成免疫力,经过20~30天抗体水平较高。

药物治疗。病猪可按体重使用0.2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按每40kg使用1mL干扰素(症状严重时要加量),按每50kg使用1mL排疫肽(症状严重时要加量),充分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3mg/kg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并按体重口服50~130mL/kg由口服补液盐、杨树花口服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上、下午各1次,或者在400kg饮水中添加100g杨树花提取物颗粒剂,连续饮用7天,或者按每100kg使用15g,添加适量口服补盐液稀释后服用,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用4天。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成年猪、育成猪都适用。病猪也可按体重使用0.1mL/kg穿心莲注射液,按每200kg使用5mL干扰素,按每50kg使用1mL转移因子,充分混合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同时配合按体重每75kg注射1mL抗菌大蒜素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4天,且每头口服30~50mL白头翁口服液,每天上下午分别使用1次。这种治疗方法大小猪只都适用。病猪在采取以上方式治疗时,要根据机体发生腹泻以及酸中毒的轻重程度,及时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由300~5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30~50mL5%碳酸氢钠溶液、5~1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

相关知识

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1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突然发病,较快传播,大面积流行,流行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呈地方流行性的特点,有时即使是饲养管理水平较好的规模化猪场也能够发生该病。有时猪群接种注射病毒性腹泻多联灭活疫苗与活疫苗后,再次发生该病的几率甚至能够超过90%,部分发病程度较轻,部分非常严重,特别是养殖场饲养较多的后备母猪比较容易发生,但具有不同的死亡率。猪群饲养管理水平较差,没有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免疫接种存在某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严重发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临床特征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出现呕吐,接着快速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灰白色、淡绿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粪便,其中混杂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发病后期,病猪排出的粪便如水,且肛门出现失禁,稀粪严重污染尾部、臀部以及后肢,排尿量减少且较黄,精神萎靡,停止采食,拒绝行动,行走不稳,卧地颤抖,快速发生脱水,被毛粗乱,眼球下陷,体质消瘦,体温降低,通常2~3天就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一般来说,小于7日龄的仔猪会由于严重脱水.再加上无法吮食足够的母乳,导致死亡率达到50%~100%,而10~20日龄仔猪患病的死亡率只有5%~lO%,且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

断奶后仔猪患病表现出轻度的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食欲不振,能够饮用清水,接着发生腹泻,排出稀薄粪便,呈黄酱样,且往往混杂没有完全消化的饲料。精神沉郁,体质快速消瘦,眼窝明显下陷,往往卧地拒绝走动,体温通常没有升高。发病后期,病猪的耳端、四肢末端以及尾尖处发凉。如果病猪能够及时采取治疗,大多数能够痊愈,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一般在3%~5%。

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成年公、母猪患病后会表现出较轻的症状,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排出褐色或者黄绿色的水样稀便,且其中混杂气泡。通常经过7—10天能够康复,基本不会发生死亡,但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会发生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猪只可在每年进行常规免疫,即分别在1月、5月、9月对全群使用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进行后海穴接种。对于母猪,要在后备进行1次首免,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还要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之后每胎产前1个月左右都要进行1次免疫,每次在交巢穴注射4mL。仔猪可在断奶1星期后进行首免,体重在5~25kg每头接种ImL,体重超过25kg每头接种2ml_。另外,猪场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并根据曾经的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灭活苗或者弱毒苗,通常猪场疫情稳定选择免疫接种灭活苗,而疫情不稳定或者受疫情威胁则选择免疫接种弱毒疫苗。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规模养猪场要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消毒灭源,粪污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批育肥猪出栏后,空置的猪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用20%的生石灰上清液、10%的漂白粉溶液或者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且经过3~5天才能够再次转入新的猪群。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舍内应具有适宜的温、湿度,供给品质优良且卫生的饲料和饮水。仔猪开始断奶时不要饲喂过饱.饲喂量要从少喂勤添逐渐转变成自由采食。

加强母猪的管理。母猪妊娠期的科学饲养管理对机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能够确保正常进行分娩和泌乳,从而有效避免产出弱胎,促使仔猪健康,同时还能够确保仔猪的初生重及健康整齐度良好,也就是实现母康仔健,增强猪群整体的抗病能力。母猪妊娠期及哺乳期要根据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搭配饲料,并适时调整喂料方式、方法,促使机体健康,尤其是要注意加强产前和产后1星期的控料以及保健。妊娠母猪一般在临床前1星期转入产房,注意进入产房前必须经过驱虫、药物保健,且用温水对全身进行彻底冲洗,还要进行严格消毒。产床在转入母猪前1星期也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干燥,从而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杀灭,避免猪体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

及时治疗。病猪可采取全身疗法,即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盐酸吗啉胍混饲,通常成年母猪每次使用0.3~0.5g,每天3次;15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每次使用0.1~0.2g,每天3次;育肥猪每次使用0.2~0.3g,每天3次。一般在仔猪哺乳前进行投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猪还要使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水,即在1000N1500ml.温水添加20~50g葡萄糖、3~5g氯化钠、1—2g氯化钾和2~4g碳酸氢钠,完全溶解后任病猪自由饮用,每天2次。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犊牛传染性腹泻的病因

犊牛在较差的环境中饲养,不仅会导致体质和抵抗力降低,还容易造成大量病原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生长繁殖,且毒力明显提高,从而导致犊牛发生该病。另外,母牛体表不卫生,如乳房污秽,导致乳汁被病菌或者患有乳房炎的母牛直接哺乳犊牛等,也都会引起该病。

2、犊牛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细菌性腹泻:病牛早期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增加饮水,拱腰努责,排出少量未消化粪便,呈乳白色,经过2~3天发展为严重腹泻,排出水样粪便。心率每分钟达到120~150次,呼吸缓慢且较深,每分钟只有8~10次。用手触摸鼻、耳、四肢感觉发凉。一般犊牛在小于1周龄内容易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而发生腹泻,在2~6周龄容易因感染沙门氏杆菌而发生腹泻,往往还会导致在2~3月龄出现发病,且出现发热、咳嗽,排出含有炎性产物和血液的粪便;感染魏氏梭菌发生腹泻,容易出现急性出血性肠炎的症状,且迅速死亡。

病毒性腹泻:犊牛1~7日龄内容易感染该类型腹泻,且具有明显的症状,主要特征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出现流涎、流鼻液、呕吐,还伴有气喘、咳嗽,由于腹泻而导致严重脱水等,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减少。病牛初期排出比较干燥的粪便,后期变稀,接着排出粥样黄色或者水样淡灰色的粪便,且散发恶臭味,偶有混杂带泡沫,散发腐败的臭味,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升高;中期腹痛,排粪失禁,体温升高超过40℃;后期体温低于正常温度,四肢末端发凉,发生剧烈腹泻,排粪呈喷射状,往往含有脱落的血液和肠黏膜,伴有轻微的腹痛,体液被大量消耗,脱水严重,如果不及时抢救,会由于急性脱水和酸中毒而引起快速死亡。

3、犊牛传染性腹泻的治疗

补液:是犊牛发生腹泻后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可采取常用的口服补液和静脉输液2种补液方法。腹泻初期,此时病牛体况相对较好,可正常吮吸,采取口服补液比静脉输液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口服补液时,要添加温水进行配制,且不能够混合牛奶后饮用,一般吮奶后经过2~3h再进行补液。如果病牛发病后期或者症状严重,有可能会出现严重乏力,且无法吮吸,精神萎靡,甚至处于昏迷状态,此时不能够采取口服补液,要改成静脉输液,通常使用等渗溶液,补液量每次控制在2~4L。

药物治疗:病牛使用药物能够加速将体内的病原体杀灭,从而有利于尽快康复,还能够减少病原体的排出,可有效防控该病。对于犊牛由于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腹泻,要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如果是病毒性腹泻,使用抗生素没有疗效,必须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如果是寄生虫性腹泻,使用抗生素也没有疗效,必须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果是细菌性腹泻,由魏氏梭菌或者沙门氏菌导致的腹泻,使用抗生素用于治疗有可能造成菌体大量死亡,产生大量的毒素而引起毒血症,甚至造成死亡。一般来说,犊牛患有细菌性腹泻可选择使用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等抗生素治疗,但要注意长时间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部分菌群大量繁殖,反而使腹泻时间延长。一般病牛注射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病牛静脉注射由500mL5%葡萄糖注射液、200mL25%葡萄糖注射液、20mL12.5%维生素C、10mL10%安钠咖、5mg地塞米松磷酸钠组成的混合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头孢噻呋钠,注射前使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稀释,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后,服用35~45mL由1000mL温水、10g酵母粉、12g胃蛋白酶、5mL稀盐酸组成的混合溶液,连续使用3天。

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病牛发病早期可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同时静脉注射或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抑制毒素的释放。如果病牛中毒程度比较严重,可采取静脉快速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25%~50%),大约150mL即可,接着大量饮水或者口服补液盐,加速毒素尽快从体内排出。

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犊牛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或者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缓解内毒素的毒害作用,但要注意不能够同时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也不能够长时间口服同一种抗生素,不容易引起免疫抑制,反而会加重病情。

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病牛自由饮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者葡萄糖苷氨基酸溶液,即在1000mL蒸馏水中添加22.55g葡萄糖、4.75g氯化钠、2.27g无水磷酸钾、3.44g甘氨酸、0.44g枸橼酸钾、0.27g柠檬酸,之后再进行对症治疗,可选择使用抗菌消炎药物、收敛止泻剂,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张波(1977-),男,黑龙江安达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执法工作。

张波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是犊牛在哺乳期的常见多发胃肠疾病,如果管理不善,防治不及时,会直接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犊牛腹泻也叫犊牛消化不良症,是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以春季和夏末秋初最为多发,是犊牛在哺乳期的常见多发的胃肠疾病,其中以3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如果管理不善,防治不及时,将会造成牧场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

1、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犊牛体温升高,可达到39.8-40℃,随着症状的加重,体温能够升高达到40.1-40.5℃,脉搏增数,达到120次/min。初期排出黏稠粪便,呈绿色或者淡黄色,并散发腐败的恶臭味,由于排粪时过度用力努责导致肛门明显松弛,从而使粪便自由流出,造成后躯以及腿部被污染。随后发生持续性急剧水泻,粪便中混杂小的凝乳碎块,病情恶化后会排出混杂血丝或者淡黄色、深灰色的泡沫状或者黏糊样粪便。病牛精神沉郁,腹痛,闭眼,口腔黏膜潮红,非常疲劳,头颈无法伸直,而是抵在地上,且往往俯卧在地上.拒绝站起,四肢软弱无力,渴欲增强。机体发生严重脱水,口腔发干,眼窝下陷,四肢以及全身发凉,脉搏虚弱无力。即使病牛耐过,恢复过程非常缓慢,且影响生长发育,往往会继发其他疾病,如喘息症、肺炎、关节炎等。

2、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犊牛发生细菌性腹泻,可以静脉注射由500mL5%糖盐水、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0mL恩诺沙星注射液、10mL10%安钠咖注射液、20mL10%维生素B1注射液、20mL10%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1次。如果犊牛体温有所升高,还要配合肌内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抗菌药物,如20mL双黄连,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内服5g复方新诺明,每天2次。犊牛发生病毒性腹泻,可静脉注射由1000mL5%糖盐水、1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0mL利巴韦林、10mL2.5%海达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2g维生素C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并配合取30-50g纤维素酶,添加适量温开水冲调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牛出现神经症状,如神志昏迷、抽搐等,可静脉注射适量添加有40mL25%硫酸镁注射液的生理盐水。犊牛发生寄生虫性腹污,可按体重内服5-8mgjkg阿维菌素片、丙硫苯咪唑或者左旋咪唑,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中药治疗。取10g熟地、10g黄柏、10g黄芪、10g黄芩、10g罂粟壳、10g茯苓、10g党参、10g白芍、10g石榴皮、10g泽泻、10g地榆、10g神曲、10g山楂、10g车前子、10g麦芽、10g猪苓、10g当归、10g马尾连、10g甘草,加水煎煮后给病牛分成2-3次灌服。也可取炙甘草、厚朴各Sg,陈皮、白芷、半夏、茯苓、大腹皮、苏叶、干姜各10g,白术、藿香各15g,加水煎煮2次,然后混合在一起煎煮,分别在早、晚各灌服1次。也可取姜黄、煨诃子、去核乌梅各10g,黄芩、黄连、葛根各15g,7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还可取焦地榆、郁金、黄柏各10g,泽泻、白芍、藿香、金银花、当归各15g,诃子、乌梅各20g,甘草、姜黄、黄连各6g,加水煎煮后灌服,如果粪便混杂血液可添加白头翁、地榆炭。如果犊牛严重腹泻,口色苍白,耳、鼻冰凉,四肢厥冷,可取麦门冬、制附子、甘草、干姜各10g,五味子、党参各15g,煅牡蛎、煅龙骨各40g,加水煎煮后灌服。

辅助性治疗措施。患病犊牛在治疗腹泻时,补液的过程中还要吮食适量的牛奶,用于满足机体所需的能量,从而使其体温维持正常,增强机体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这是由补液使用的电解质液所含的能量只能够满足犊牛所需的大约50%,也无法完全替代食物。如果气候寒冷,对于发生腹泻的犊牛更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主要是指来源于食物的能力)用于维持体温,此时若只供给电解质会造成体况快速变差,影响康复。另外,如果犊牛肠道内没有流经固体的营养物质,会暂时性关闭肠黏膜功能,无法继续吸收营养,导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一般来说,发生腹泻的犊牛每天需要供给1500mL左右的牛奶,分成2-3次吮食。需要注意的是,不允许同时饲喂牛奶和电解质液,一般电解质液可在饲喂牛奶经过2-3h才给予。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妊娠后期要饲喂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确保饲喂充足的干草,并严格控制精料喂量,避免体况过肥或者产后发生酮病,从而防止后代犊牛发生中毒性腹泻的可能。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在母牛产前接种冠状病毒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等,从而使犊牛形成主动免疫。母牛临产前,牛舍要彻底进行清扫和严格消毒。母牛分娩时,要使用1%新洁尔灭对外阴、后躯以及各种接产用具都进行清洗消毒,而助产人员要将指甲修剪磨平,并对手臂也用0.1%新洁尔灭刷洗。犊牛产出后,要对脐带断端浸泡5%碘酊进行消毒,经过1-1.5h供给初乳,注意乳汁温度适宜控制在36-37℃,每次喂量控制在2kg左右,禁止供给过少或者过多。犊牛从8日龄开始,可饲喂少量的干草,由此能够促使瘤胃及早发育,且能够避免其舔食脏物;在15日龄左右开始,可训练采食精料;在20日龄开始,可饲喂多汁饲料。犊牛舍要确保干燥、清洁,且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运动场、犊牛栏、犊牛床进行喷雾消毒。

本病分为饲养管理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种。饲养管理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以严重腹泻为主要特征。发病初期犊牛精神状态无明显变化,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粪便粘稠呈粥样甚至水样,颜色为黄色或暗绿色,到后期有的会出现血样稀便,肠鸣音响亮、远雷声或流水声,腹胀、腹痛。当发生脱水时,眼球塌陷、皮肤弹性减退、衰弱无力、行走蹒跚、脉搏快速、结膜充血或发绀、血液浓缩等症状。当胃肠道中内容物腐败发酵、毒素被吸收,出现自体酸中毒时,会有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出现,如兴奋不安、痉挛抽搐,严重时嗜睡昏迷、休克。传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与饲养管理性腹泻大体一致,即脱水、酸中毒和排稀粪。当病害发生时,应尽早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1、发病原因
1.1饲养管理性腹泻发病原因
分析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基本上都与饲养管理不当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当犊牛吃不到初乳或母牛奶水不足时,犊牛通过母乳获取形成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来源缺乏,抗病能力十分低下。此外,实行人工哺乳期间,乳液的温度、浓度、饲喂方式方法以及从哺乳向喂料过渡等存在问题时,都可能引起发病。
第二,母牛在怀孕期间,营养不全价,不均衡,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致使母畜营养代谢紊乱或障碍,这样的母牛往往消瘦、虚弱,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生产的犊牛一般为弱畜,其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很差,易发生腹泻或感染其他疾病。
第三,养殖环境不良,卫生条件差、不坚持消毒制度,温度过低、湿度较大、缺少阳光,通风不良、闷热拥挤等原因,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1.2传染性腹泻发病原因
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杆菌,饲养环境中传染性微生物高、畜舍卫生条件差、难产和长途运输等均可引发。
2、治疗措施
2.1饲养管理性腹泻的治疗措施
一旦犊牛发生饲养管理性腹泻,要尽早进行治疗。具体方案:可首先采取饥饿疗法,即在8-10小时内停止哺乳,为防止脱水可喂给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充能量液体,如葡萄糖、复方氯化钠及强心利尿药物,或每天补给电解质液600毫升,同时用口服补液盐加水调至36℃-38℃给犊牛饮用;之后使用缓泻药(人工盐、大黄、硫酸钠等)灌服或用温肥皂水灌肠的方法,排除胃肠道中的内容物,为防止因肠道内容物腐败发酵而产生气体引起腹胀,可适当应用鱼石脂、高锰酸钾等药物。为了保护胃肠粘膜和调节消化功能,在完成上述工作后注意补充胃蛋白酶、维生素B、维生素C和电解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害,继发或合并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等以及某些病毒。所以应适当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增效剂,常用的有磺胺脒、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粘杆菌素、黄芪多糖等。

2.2传染性腹泻的治疗措施
对于传染性腹泻,应注意消炎、强心、补液和护理是关键的治疗措施。由于治疗传染性腹泻通常采用西药口服或注射,所以,在用药前应通过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再进行给药。
治疗本病,消炎,强心,补液,护理是治疗关键,对于细菌性腹泻,最好通过药敏试验,选出敏感药物后,再给药。口服药物通常选择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常水1000毫升,混溶。口服每次200-300毫升,每日3-4次。静脉补液:重症患犊通过静脉大量补液,可增加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常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3000毫升,加入5%碳酸氢钠液150-300毫升,每日2-3次。给危重腹泻患犊大量不补液时,加入10%氯化钾液50-80毫升,可提高治疗效果,治愈率达91%,间隔6-8小时重复一次。
也可进行注射治疗,用氟哌酸6%低分子右旋糖酐,生理盐水,5%葡萄糖,5%碳酸氢钠各250毫升,氢化可的松100毫克,维生素C10毫升,混溶后给犊牛一次静脉注射。轻症每天补液一次,重危症每天补液两次。危重病犊牛也可输全血治疗。一般可以选择病犊牛的母牛血液,用2.5%枸橼酸钠50毫升与全血450毫升混合后一次静脉注射。
3、预防措施
在预防方面,要认真加强母牛妊娠期的全程饲养管理,特别是怀孕中后期(200日龄后)应适当补充蛋白类饲料、多种维生素和矿物性微量元素,围产期(分娩前后一周)坚持消毒环境,犊牛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和保证充足的奶水,圈舍内要防寒保暖,同时要通风换气,控制湿度,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随时更换垫草,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


1流行病学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尤其是其头部、胴体和蹄部含有大量病毒。病猪可通过该口腔和鼻腔排出病毒,能够持续大约10天,还能够经由粪便排出病毒,可持续6~12天,在病毒血症阶段,所有脏器都含有病毒。

易感动物。该病唯一的自然宿主是猪,且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相比于成猪要敏感。其他动物,如黄牛、水牛、奶牛、野鸡、山羊、绵羊、马以及驴等都不会发生该病,而人类在一定程度能够感染。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是经由损伤的皮肤直接侵入到猪只的蹄部、口腔上皮组织和鼻腔,并形成典型的水疱,也能够直接经由口腔感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并随着血液循环侵入到机体的敏感部位,从而形成水疱。一般来说,该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或者采食含有病毒但没有经过消毒的屠宰的下脚料和泔水而造成传播。病猪排出的尿液、粪便以及污染的运输车辆、饲养工具或者接触过病猪的工作人员都能够造成传播。另外,病死猪如果埋葬在浅层土壤中,其中的蚯蚓体内、体外都会存在病毒,也能够导致该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在气候寒冷且潮湿的季节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但流行速度比较缓慢,传染力度相对较弱。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即不同饲养环境具有不同的发病率,一般在10%~100%范围内变化。当环境过于潮湿、猪群饲养密度过高以及频繁调运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70%~80%,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猪只在散养条件下,基本不会暴发该病。

2.临床症状

猪只感染病毒后,主要是在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趾间形成水疱和溃疡,通常是在口腔内的舌面、上膛硬腭以及趾间和蹄冠出现水疱。发病开始时,往往容易被忽视,之后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3℃,行走不稳,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且蹄部明显肿痛,形成水疱,初期疱内为淡黄色或者无色透明的溶液,后期逐渐变得浑浊,发生破裂后会凝结形成棕色的痂,将痂皮剥去后能够看到鲜红的溃烂面。蹄冠存在水疱时,严重时会导致蹄壳发生脱落。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0.3mL高免血清、0.ImL环球之星注射液、0.1~0.2mL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mL克毒先和2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混合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当病猪的水疱破裂后,对于没有发生破裂的水疱可使用经过消毒的针挑破,接着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2%明矾水清洗干净,最后涂抹适量的紫药水或者碘甘油,每天2次,直到彻底痊愈。

中药治疗。取18g连翘、20g生地黄、18g茯苓、20g水牛角、lOg川连、18g竹叶、lOg栀子、18g赤芍、18g玄参、lOg黄芩、18g丹皮、lOg桔梗、60g生石膏,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症状加减,确保治疗效果明显。病猪具有典型症状的可增加川连、生地黄、生石膏、水牛角等四味药的用量,分别为20g、30g、120g、60g,除去竹叶,再添加30g青叶、60g薏米仁;具有温和型的可增加30g青叶、20g茯苓;呈隐性型的要除去栀子、知母,桔梗、竹叶,添加30g苦参、30g猪苓。中药混合后放人锅中,添加4000mL清水,煎煮至剩余lOOOmL药液,给病猪直接灌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以上药量适合大约10只体重在25kg的病猪使用,具体还要根据其数量和体重按比例进行增减。同时,取lOg儿茶、20g黄连、lOg硼砂、lOg苦参、30g黄柏、30g青黛、50g蜂蜜,将中药全部粉碎,使用六号筛过滤,混合均匀后装入瓶中备用。用药前,先在患处使用消毒药进行清洗,并根据形成病灶的大小取相应的药末,添加适量蜂蜜调和均匀后涂敷在患处,每天1次。持续使用外用药,直到病灶恢复,且颜色正常后停止。

免疫预防。在受疫病威胁区和疫区可接种疫苗来预防发生该病。猪只通常使用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机体肌肉注射疫苗经过4--8天就能够产生免疫力,保护率能够达到80%左右,且至少能够持续6个月保护。另外,猪只也可使用仓鼠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也具有非常好的免疫效果。

切断传播途径。病猪污染的垫料、饲料要立即进行消毒或者采取销毁处理,定期对猪舍、饲养工具进行消毒,最好禁止不同猪舍同时使用一个排水系统,尤其是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场地内的污物及粪便要每天进行清除,确保清洁、干燥。供给清洁且温度适宜的饮水,禁止饮用冰冻水和污水。加强食欲安全意识。经常清除场内存在的废弃物,如塑料纺织物、铁丝.铁钉、塑料袋等。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征与综合防治


笔者在养牛场(户)调研时遇到多例犊牛顽固性腹泻,同时也听到多位养殖户反映在生产中犊牛发生腹泻后久治不愈、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严重,深感困惑。

犊牛腹泻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分为非传染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是指由饲养管理、营养调配不合理、饲料中毒、天气变化和长途运输等非病原因素引起的腹泻。传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常见病毒主要包括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寄生虫主要包括隐孢子虫、球虫和线虫。本文主要对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特征

1.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大肠杆菌存在多种血清型,有的会产生大量毒素,有的会破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感染脏器。其发病特点是感染早,母牛携带病原导致犊牛出生即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粪便有酸臭味,呈黄色或白色,常污染患牛臀部被毛,迅速脱水,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多在7日龄内发病,可在3~5天内死亡,有的2周龄内因败血症、毒血症而死亡,可感染肺脏和关节。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液体,大肠内有黄色粪便。

2.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发病日龄多为7~28天,常见诱因是替代乳配制不当(如加水太多或太少,没充分拌匀,加盐太多,温度太高或过低),犊牛喝乳太快,饲喂方式或饲料经常改变和天气突然变化。主要临床症状:犊牛突然死亡,腹胀、腹痛、血便、粪便带黏膜,精神委靡,有时可见神经症状,如转圈、震颤、抽搐。剖检可见出血性肠炎和肠淋巴结肿大。

3.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多种沙门氏菌可引起腹泻,常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氏沙门氏菌。成年牛或怀孕牛发病后可见高热(40~41℃)、昏迷、食欲废绝、脉搏频数、呼吸困难,体力迅速衰竭。大多数患牛于发病后12~24小时粪便中出现血块,不久转为腹泻,粪便恶臭,间杂有黏膜,腹泻后体温下降到正常,少数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多数于5天内死亡。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发现病原菌。如犊牛群内有带菌母牛,则犊牛于生后48小时内表现拒食、卧地、迅速衰竭症状,常于3~5天内死亡。尸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中可分离出沙门氏菌。多数患犊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脉搏增数,呼吸加快,24小时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在病症出现后5~7天死亡,死亡率可达50%。多数患犊可以恢复,恢复后体内很少带菌。病期延长时,腕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的可入侵脑、肝脏、关节和其他器官,剖检可见小肠被黏膜样物质包围。

4.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上皮细胞,会导致乳汁消化和吸收障碍,犊牛会因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死,发病日龄多为1~7天。发病特点为发病急,传播快。主要症状:流涎,排水样灰黄色粪便,有时粪中带血和黏膜,精神沉郁。

5.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冠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也会导致乳汁消化和吸收障碍,犊牛会因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死。发病特点为发病急,传播快,发病日龄多为7~21天。主要症状:突然腹泻,有时粪中带黏膜和凝乳块,脱水严重,冠状病毒可感染肺脏,引起呼吸道症状,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时病情加剧。

6.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由隐孢子虫寄生于肠黏膜引起,1~4周龄犊牛多发,5~16日龄为高发期,可导致水样腹泻,粪便呈绿色,可能带血,引起急性死亡,死亡率较高,多发生于大中型牛场。

7.球虫引起的腹泻球虫在牛场中普遍存在,应激因素会诱发球虫病。牛因摄食被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或水而感染。该病春季多发,特别是雨季。患牛病初精神沉郁,粪便稀薄稍带血液,7~10天后症状加剧,食欲废绝,消瘦,精神委靡,喜躺卧,体温达40~41℃,反刍停止,稀粪带血、恶臭。发病末期,患牛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严重者死亡。

二、预防措施

母牛妊娠后期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临产前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接产时,母牛的后躯、外阴和所有接产用具均用1%新洁尔灭清洗消毒,助产人员要修剪磨平指甲并用0.1%新洁尔灭刷洗手臂。犊牛出生后,先用5%碘酊浸泡消毒脐带断端,1~1.5小时后喂给初乳,乳汁温度控制在36~37℃,每次2千克,切忌喂得过多或过少。犊牛出生24小时后肠道吸收抗体的能力基本消失,此时喝初乳提高被动免疫力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犊牛舍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犊牛床、犊牛栏、运动场应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饲槽、奶桶、乳嘴等用具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消毒。冬天要做好犊牛舍的保温,夏天对犊牛舍和产房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勤换褥草。犊牛舍内废弃物如粪便、污水、褥草、垃圾等应运往牛舍下风处500米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措施

1.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

①中药治疗。处方一:用白头翁20克,龙胆草、黄柏、秦皮各15克,黄连、白术、陈皮、甘草各1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药液300毫升,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处方二:用白芍、黄柏、黄芩各20克,当归、木香各15克,黄连、甘草各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待凉后灌服,每天1剂,共服3剂。

②西药治疗。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5毫克+12.5%维生素C2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混合后一次性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以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剂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每天1次,连用3天后用胃蛋白酶12克+酵母粉10克+稀盐酸5毫升+温水1000毫升,每次喂服35~45毫升,连服3天。效果较好。

2.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治疗,同时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少毒素的释放。对于中毒比较严重的犊牛,可通过静脉快速输注150毫升左右的高渗葡萄糖溶液(25%~50%),然后口服补液盐或大量饮水,以促进毒素的排泄。

3.沙门氏菌引起的犊牛腹泻临床上在出现腹泻症状后监测犊牛体温,如体温升高1.5~2℃可能为沙门氏菌感染,尽早用抗生素治疗,发病后期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沙门氏菌会释放大量内毒素,导致犊牛出现毒血症甚至死亡。抗生素治疗时,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内毒素毒害作用,但是不能同时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也不要长期口服同一种抗生素,否则会导致免疫抑制,加剧病症。

4.隐孢子虫引起的犊牛腹泻目前防治隐孢子虫惟一有效的药物是常山酮,0.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7天。常山酮毒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按说明书的剂量给药。

5.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用葡萄糖甘氨基酸溶液(葡萄糖22.55克、氯化钠4.75克、甘氨酸3.44克、柠檬酸0.27克、枸橼酸钾0.44克、无水磷酸钾2.27克,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患病犊牛自由饮用,再采取对症治疗,如用收敛止泻剂、抗菌消炎药物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6.球虫引起的犊牛腹泻粪检有大量球虫卵囊即可确诊。确诊后可用以下药物治疗:氨丙啉,5~1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4~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10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2天;妥曲珠利,1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四、辅助措施

1.及时隔离患牛当犊牛发生腹泻时,应及时隔离,单独饲养于干燥、温暖且经过消毒的圈舍中,这样可减少病原体散布,治疗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消毒、清粪。

2.适量饲喂牛奶犊牛腹泻时应适量饲喂牛奶,每天喂量1.5升,分2~3次饲喂,以补充犊牛所需能量,缩短恢复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牛奶和电解质液不能同时喂给,可在饲喂电解质液2~3小时后再喂牛奶。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邮编:411400)

猪传染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关节炎的预防措施


猪传染性关节炎是指由猪链球菌、猪丹毒杆菌、猪鼻支原体、猪滑液囊支原体、棒状杆菌属、猪嗜血杆菌及副嗜血杆菌等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关节疾病。一般临床表现是关节肿胀和患肢出现跛行。该病可影响猪群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福利,提高猪群死亡率,对猪场经济效益产生较大影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下面就一起来里欧按揭一下:猪传染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猪传染性关节炎的预防措施。

1、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猪的后肢关节发生肿胀,出现跛行,往往卧地不起,迫使其走动会由于疼痛发出尖叫,症状严重时,切开肿胀部位会有混杂少许血液的黄白色脓汁向外流出,随着病程的进展会有多个关节周围的肌肉发生肿胀,疼痛加剧,明显跛行,走动非常困难或者瘫痪不起。体温升高,能够达到39~40.5℃。部分病猪的一侧前肢或者后肢上部发生明显肿大,用手触摸质感坚硬,出现疼痛反应,但随后逐渐变软,肿胀处形成溃烂口,长时间有白色脓汁流出;食欲不振,粪便偏干,尿液淡赤,被毛粗乱,体质逐渐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能够持续3~5星期。少数病猪体温及食欲基本正常,病程能够持续8星期左右。

剖检变化。通过剖检发现,病死猪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关节发生肿大、变粗,出现纤维素性浆液性关节炎,关节中存在较多且浑浊的关节液,且往往混杂奶酪样的黄白色块状物,关节软骨发生糜烂或者出现溃疡,严重时关节软骨发生坏死,关节周围组织存在多发性化脓灶;肝脏呈土黄色,并发生肿大;心脏也发生肿大,心肌发生出血,心包膜存在积液;肺脏淤血、充血、肿胀、间质增宽,并与胸膜发生黏连,出现胸膜炎症状;肾脏肿大、充血,髓质和皮质间具有模糊的界限,且存在斑点状出血;脾脏一端通常肿大至正常大小的2~3倍,呈暗黑色,且边缘处存在黑红色出血性梗死灶;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肿大、充血。

防治措施。发现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治疗,通常选择使用猪用头孢噻呋、链霉素进行治疗,即按体重肌肉注射由1mg/kg硫酸链霉素和3mg/kg头孢噻呋钠组成的混合药物,每天2次。如果关节发生脓肿,可使用盐酸普鲁卡因和链霉素对周围进行封闭注射,待脓肿变软、成熟后将其切开,使脓汁排净,接着使用0.1%高锰酸钾进行冲洗,最后涂抹适量的碘酊。采取以上治疗,经过1星期病猪症状有所减轻,能够自行站立,但依旧走动困难;经过2星期,症状消失,能够恢复正常走动。对于场内健康猪群,可按每头每天在饲料中添加25g清瘟败毒散混饲,连续使用l星期,避免发生感染。当病猪康复后,要给整个猪场的全部猪只接种链球菌弱毒苗,防止再次发病。为预防猪场发病,圈舍要交替使用2%福尔马林、5%石炭酸进行消毒。改善饲养环境,控制饲养密度适宜,保持通风良好,避免发生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发病。

2、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

临床症状。病猪主要症状是后肢关节发生肿大,前肢关节基本不会发生肿胀,且通常是单侧发生,使其出现跛行或者拒绝走动。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0℃。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被毛粗乱,体质逐渐消瘦,无力吮乳。

剖检变化。通过剖检发现病死猪的关节发生肿大,皮下存在胶样浸润,里面混杂血样浆液或者纤维蛋白絮状物或者干酪样物,且通常只有消瘦仔猪发生肺炎,胃肠比较空虚,其他内脏没有发生肉眼可见病变。

防治措施。如果猪场条件较好,可在治疗前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和预防。病猪患处要使用高效且刺激性小的消毒药进行消毒,如消洁净、拜洁、拜安等。同时,配合在每吨饲料中添加500g强力拜固舒、500g利好、500g拜力多,连续使用7天。圈舍经常进行清扫,防止存在积水,保持清洁、干燥。

3、滑液支原体引起的关节炎

临床症状。病猪临床上主要症状是关节发生肿大、疼痛、僵硬或者不适,从而出现跛行,拒绝站立。可能经过3-10天,跛行程度会有所减轻,大部分甚至能够自行恢复。但如果发生混合感染或者剥脱性骨软骨炎等其他病变时,就可能使其持续出现症状。

剖检变化。急性型,病猪的滑膜发生充血、水肿和肿胀,滑液量增多,呈浆液纤维素性至浆液血性,且关节周围组织也发生水肿。亚急性型,病猪滑膜发生充血并增厚,且绒毛存在中度增生,滑液呈黄色至褐色深浅不同。慢性型,病猪滑膜更加明显的增厚,还能够形成血管黯。关节软骨发生变形,但通常局限在局部,类似软骨症病变。

防治措施。猪场预防发生该病要求加强引种,即引种前必须进行严格检疫,而引种后必须进行15天左右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另外,由于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该病,因此在病猪表现出急性临床症状的24h以内可注射适量的“支原净”注射液(主要成分是泰妙菌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连续使用2~3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要在母猪饲料中添加100mg/kg“支原净”和400mg/kg金霉素,于产前、产后饲喂,每次连续使用l星期,能够有效净化其产道内以及体内存在的支原体和大多数细菌性病原体,能够有效避免后代仔猪发生早期感染。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病原体及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引起,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是一种小球杆菌,部分呈纤细杆状或者呈丝状,存在多形态性,且两极浓染。该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尤其是不耐干燥,其对普通的消毒药都比较敏感。病菌在60℃温度条件下经过30min就能够被杀死,在4℃温度下也只能够生存7~10天。病菌具有一定抵抗壮观霉素、杆菌肽、结晶紫、林肯霉素的能力,而对泰乐菌素、头孢类药物以及四环素族抗生素等比较敏感。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尤其是亚临床型母猪是主要贮存病原的宿主,能够持续传播病菌。尽管该病无法经由垂直传播导致后代仔猪发生感染,但能够经由直接接触以呼吸道的方式传播,从而危害仔猪。另外,该病还能够经由空气进行传播,从而可从一个发病猪舍传播到另一个猪舍。也能够经由接触污染有病菌的车辆、器械、工具以及饲养人员流动等造成间接感染。任何性别、年龄的猪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通常是6~16周龄的猪只比较容易发病,尤其是3月龄的猪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能够达到80%~100%,死亡率通常在50%左右。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可达到41~42℃,精神萎靡,体质消瘦,眼角形成泪斑,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尿液呈黄色,发生便秘,或者出现短暂性的腹泻或者呕吐,初期会出现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就会发现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咳喘,腹式呼吸,呈犬坐姿势,跛行,拒绝运动,少数病情严重的会导致耳部、四肢内侧和胸部皮肤发紫、发红,死前发现有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从鼻、口流出。

3预防措施

合理免疫预防。为了预防发生该病,要加强日常检疫,禁止从非安全场引进带菌猪只。对于其他没有发病的猪只可免疫接种本场发病猪病料制成的灭活苗。另外,仔猪获得母源抗体能够使其直到5~9周龄不会感染发病,因此一般仔猪在2月龄进行首免,经过2星期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或者仔猪在15日龄接种多价灭活疫苗,然后在40日龄进行1次加强免疫。对于妊娠母猪,可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免疫。对于种公猪,可每6个月进行1次免疫。对于引进的后备种猪,要求在隔离期间进行1次免疫,经过3星期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已确定的就有15种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无法采取有效的交叉保护,加之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也存在差异,要求免疫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免疫接种与流行疫区流行菌株相同血清型的单菌或者多型联菌。

药物预防。一般来说,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泰乐菌素、头孢类药物以及四环素族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没有出现发病的猪群,可在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初期添加治疗剂量,经过数天改成添加预防剂量,数星期或者数月就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但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病菌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且不同的菌株会形成不同的耐药性。因此,使用药物防治在该病的过程中,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药物,且最好提前进行药敏试验。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将猪舍内的粪尿等污物清除干净,要确保清洁卫生,防止蓄积过多有害气体而刺激和损伤猪只的呼吸道黏膜。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尤其是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温,但也要保持适当通风,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控制饲养密度适宜,供给足够全价营养饲料和清洁饮水,促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

4治疗措施

应急处理。发生疫病后,要对猪群进行严格体温测量,通过这种方式对病猪和假定健康猪进行区分,之后采取分栏饲养,停止购猪补栏。饲槽及其他饲养用具使用1:150稀释的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圈舍和环境使用1:100稀释复合酚溶液进行消毒,每天3次。病死猪尸体要与生石灰混合后进行深埋,清除的污物、粪便要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合理治疗。病猪要结合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每1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2.5mL咳喘1号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0~20mg替米考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lmL冰蟾熊胆注射液,注射1次后,间隔1天再注射1次即可。病猪还可按每2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ImL30%氟苯尼考注射液,间隔1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2次即可,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ImL庆增安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麻保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5mL齐鲁制菌磺注射液,注射1次后间隔2天再注射1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2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