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1流行特点

该病具有突然发病,较快传播,大面积流行,流行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呈地方流行性的特点,有时即使是饲养管理水平较好的规模化猪场也能够发生该病。有时猪群接种注射病毒性腹泻多联灭活疫苗与活疫苗后,再次发生该病的几率甚至能够超过90%,部分发病程度较轻,部分非常严重,特别是养殖场饲养较多的后备母猪比较容易发生,但具有不同的死亡率。猪群饲养管理水平较差,没有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免疫接种存在某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严重发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临床特征

仔猪患病后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出现呕吐,接着快速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灰白色、淡绿色或者黄色的水样粪便,其中混杂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发病后期,病猪排出的粪便如水,且肛门出现失禁,稀粪严重污染尾部、臀部以及后肢,排尿量减少且较黄,精神萎靡,停止采食,拒绝行动,行走不稳,卧地颤抖,快速发生脱水,被毛粗乱,眼球下陷,体质消瘦,体温降低,通常2~3天就会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一般来说,小于7日龄的仔猪会由于严重脱水.再加上无法吮食足够的母乳,导致死亡率达到50%~100%,而10~20日龄仔猪患病的死亡率只有5%~lO%,且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逐渐下降。

断奶后仔猪患病表现出轻度的临床症状,发病初期,食欲不振,能够饮用清水,接着发生腹泻,排出稀薄粪便,呈黄酱样,且往往混杂没有完全消化的饲料。精神沉郁,体质快速消瘦,眼窝明显下陷,往往卧地拒绝走动,体温通常没有升高。发病后期,病猪的耳端、四肢末端以及尾尖处发凉。如果病猪能够及时采取治疗,大多数能够痊愈,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一般在3%~5%。

架子猪、育肥猪以及成年公、母猪患病后会表现出较轻的症状,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有时还会出现呕吐,排出褐色或者黄绿色的水样稀便,且其中混杂气泡。通常经过7—10天能够康复,基本不会发生死亡,但如果机体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出现并发症时会发生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猪只可在每年进行常规免疫,即分别在1月、5月、9月对全群使用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进行后海穴接种。对于母猪,要在后备进行1次首免,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还要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之后每胎产前1个月左右都要进行1次免疫,每次在交巢穴注射4mL。仔猪可在断奶1星期后进行首免,体重在5~25kg每头接种ImL,体重超过25kg每头接种2ml_。另外,猪场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并根据曾经的疫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灭活苗或者弱毒苗,通常猪场疫情稳定选择免疫接种灭活苗,而疫情不稳定或者受疫情威胁则选择免疫接种弱毒疫苗。

严格落实消毒措施。规模养猪场要采取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同时定期进行消毒灭源,粪污要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每批育肥猪出栏后,空置的猪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可用20%的生石灰上清液、10%的漂白粉溶液或者2%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内外进行喷洒消毒,且经过3~5天才能够再次转入新的猪群。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仔猪舍内应具有适宜的温、湿度,供给品质优良且卫生的饲料和饮水。仔猪开始断奶时不要饲喂过饱.饲喂量要从少喂勤添逐渐转变成自由采食。

加强母猪的管理。母猪妊娠期的科学饲养管理对机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能够确保正常进行分娩和泌乳,从而有效避免产出弱胎,促使仔猪健康,同时还能够确保仔猪的初生重及健康整齐度良好,也就是实现母康仔健,增强猪群整体的抗病能力。母猪妊娠期及哺乳期要根据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搭配饲料,并适时调整喂料方式、方法,促使机体健康,尤其是要注意加强产前和产后1星期的控料以及保健。妊娠母猪一般在临床前1星期转入产房,注意进入产房前必须经过驱虫、药物保健,且用温水对全身进行彻底冲洗,还要进行严格消毒。产床在转入母猪前1星期也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干燥,从而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效杀灭,避免猪体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

及时治疗。病猪可采取全身疗法,即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盐酸吗啉胍混饲,通常成年母猪每次使用0.3~0.5g,每天3次;15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每次使用0.1~0.2g,每天3次;育肥猪每次使用0.2~0.3g,每天3次。一般在仔猪哺乳前进行投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猪还要使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水,即在1000N1500ml.温水添加20~50g葡萄糖、3~5g氯化钠、1—2g氯化钾和2~4g碳酸氢钠,完全溶解后任病猪自由饮用,每天2次。

相关知识

猪传染性水疱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


1流行病学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尤其是其头部、胴体和蹄部含有大量病毒。病猪可通过该口腔和鼻腔排出病毒,能够持续大约10天,还能够经由粪便排出病毒,可持续6~12天,在病毒血症阶段,所有脏器都含有病毒。

易感动物。该病唯一的自然宿主是猪,且任何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其中仔猪相比于成猪要敏感。其他动物,如黄牛、水牛、奶牛、野鸡、山羊、绵羊、马以及驴等都不会发生该病,而人类在一定程度能够感染。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是经由损伤的皮肤直接侵入到猪只的蹄部、口腔上皮组织和鼻腔,并形成典型的水疱,也能够直接经由口腔感染,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并随着血液循环侵入到机体的敏感部位,从而形成水疱。一般来说,该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或者采食含有病毒但没有经过消毒的屠宰的下脚料和泔水而造成传播。病猪排出的尿液、粪便以及污染的运输车辆、饲养工具或者接触过病猪的工作人员都能够造成传播。另外,病死猪如果埋葬在浅层土壤中,其中的蚯蚓体内、体外都会存在病毒,也能够导致该病的发生。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在气候寒冷且潮湿的季节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但流行速度比较缓慢,传染力度相对较弱。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即不同饲养环境具有不同的发病率,一般在10%~100%范围内变化。当环境过于潮湿、猪群饲养密度过高以及频繁调运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70%~80%,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猪只在散养条件下,基本不会暴发该病。

2.临床症状

猪只感染病毒后,主要是在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趾间形成水疱和溃疡,通常是在口腔内的舌面、上膛硬腭以及趾间和蹄冠出现水疱。发病开始时,往往容易被忽视,之后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3℃,行走不稳,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且蹄部明显肿痛,形成水疱,初期疱内为淡黄色或者无色透明的溶液,后期逐渐变得浑浊,发生破裂后会凝结形成棕色的痂,将痂皮剥去后能够看到鲜红的溃烂面。蹄冠存在水疱时,严重时会导致蹄壳发生脱落。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0.3mL高免血清、0.ImL环球之星注射液、0.1~0.2mL黄芪多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1mL克毒先和2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混合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当病猪的水疱破裂后,对于没有发生破裂的水疱可使用经过消毒的针挑破,接着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2%明矾水清洗干净,最后涂抹适量的紫药水或者碘甘油,每天2次,直到彻底痊愈。

中药治疗。取18g连翘、20g生地黄、18g茯苓、20g水牛角、lOg川连、18g竹叶、lOg栀子、18g赤芍、18g玄参、lOg黄芩、18g丹皮、lOg桔梗、60g生石膏,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症状加减,确保治疗效果明显。病猪具有典型症状的可增加川连、生地黄、生石膏、水牛角等四味药的用量,分别为20g、30g、120g、60g,除去竹叶,再添加30g青叶、60g薏米仁;具有温和型的可增加30g青叶、20g茯苓;呈隐性型的要除去栀子、知母,桔梗、竹叶,添加30g苦参、30g猪苓。中药混合后放人锅中,添加4000mL清水,煎煮至剩余lOOOmL药液,给病猪直接灌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以上药量适合大约10只体重在25kg的病猪使用,具体还要根据其数量和体重按比例进行增减。同时,取lOg儿茶、20g黄连、lOg硼砂、lOg苦参、30g黄柏、30g青黛、50g蜂蜜,将中药全部粉碎,使用六号筛过滤,混合均匀后装入瓶中备用。用药前,先在患处使用消毒药进行清洗,并根据形成病灶的大小取相应的药末,添加适量蜂蜜调和均匀后涂敷在患处,每天1次。持续使用外用药,直到病灶恢复,且颜色正常后停止。

免疫预防。在受疫病威胁区和疫区可接种疫苗来预防发生该病。猪只通常使用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机体肌肉注射疫苗经过4--8天就能够产生免疫力,保护率能够达到80%左右,且至少能够持续6个月保护。另外,猪只也可使用仓鼠组织灭活苗和细胞培养灭活苗,也具有非常好的免疫效果。

切断传播途径。病猪污染的垫料、饲料要立即进行消毒或者采取销毁处理,定期对猪舍、饲养工具进行消毒,最好禁止不同猪舍同时使用一个排水系统,尤其是病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场地内的污物及粪便要每天进行清除,确保清洁、干燥。供给清洁且温度适宜的饮水,禁止饮用冰冻水和污水。加强食欲安全意识。经常清除场内存在的废弃物,如塑料纺织物、铁丝.铁钉、塑料袋等。

猪传染性腹泻的症状、发病特点和防治方法


1、猪传染性腹泻发病特点

病猪突然发病,且传播速度快。该病发生后能够快速传播,其中2~10日龄的哺乳仔猪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尤其是新生仔猪在3日龄左右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0%,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超过80%。另外,断奶仔猪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发病率能够超过40%,死亡率一般能够达到30%左右。当生产母猪与育肥猪具有较低的发病率,通常能够自愈,具有普遍的特点。即使发病仔猪能够耐过,其体质也比较虚弱,皮毛粗乱,生长发育较差,甚至有少数会变成僵猪。

混合感染,流行程度容易发生变化。该病能够表现出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发生混合感染,或者是不同病毒性疾病发生混合感染。如果规模养猪场发生病毒性腹泻病,就非常容易出现该病,且混合感染率能够达到40%~70%。该病可分成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方式,通常第一次发生感染呈暴发性流行,而猪场内存在较多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则容易出现地方性流行。

严重危害幼猪。小日龄的仔猪容易感染该病,这是由于其抵抗力较差,通常在发病1星期内就容易发生死亡。一般来说,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而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则具有较低的死亡率。

流行特点。该病容易发生在气候寒冷和气温突变的季节,且普遍呈地方性流行。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则很少发病,主要呈局部地区散发性发生。

2、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少数还会出现呕吐症状,通常在采食或者吮乳后发生。病猪排出灰黄色或者灰色粪便,发生脱水,精神萎靡,出现厌食,体质消瘦,但体温基本保持正常或者略有升高。仔猪7日龄左右患病后经过2~4d发生死亡。

猪传染性胃肠炎。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病猪突然出现呕吐,随之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粪便呈喷射状排出,且呈白色、绿色或者黄色,散发恶臭味,如果哺乳仔猪患病能够在粪便中看到凝乳块。病猪体温基本保持正常或者略有升高,出现脱水,哺乳仔猪患病后会减少吮乳或者停止吮乳。仔猪小于7日龄时感染该病,死亡率能够达到100%。育肥猪、架子猪、母猪患病后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彻底废绝,出现腹泻,偶有发生呕吐。

猪轮状病毒腹泻。病猪的主要症状是表现出精神沉郁,呕吐,厌食,腹泻及脱水,最终会由于严重脱水和水盐代谢失调而发生死亡。7日龄以下的仔猪患病后经过3~7d,体重降低30%左右,病死率达到100%。

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痢,通常先是同窝仔猪中突然有个别表现出体质衰弱,且快速死亡,接着其他猪出现发病,排出含凝乳块的黄色稀粪,呈浆糊状,在捕捉过程中由于挣扎会有稀粪从肛门冒出。仔猪白痢,往往表现出突然发生腹泻,排出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稀粪,呈浆糊状,且散发腥臭味。食欲和体温没有明显的变化,且大多数病猪能够康复。

3、猪传染性腹泻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猪场最好能够采取自繁自养,将育肥舍和母猪舍场地分别在两个不同地点设立。冬季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增加日粮中能量饲料所占的比例,注意防寒保暖,增强猪群整体的抵抗力。猪场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且要严格遵守。由于冠状病毒具有怕热不怕冷的特点,可在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对圈舍使用火焰枪进行1次消毒,确保猪舍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每天及时将圈舍内的粪尿和垃圾清除干净,并坚持每隔15天对圈舍使用石灰乳进行1次消毒,每隔1星期对食具使用2%~5%来苏儿进行1次消毒。另外,由于病毒忌光,在日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下容易失活,可选择在猪舍内安装紫外灯,增强光照,可以有效距离内将病毒杀灭。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采取治疗,同时还要对猪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可使用5%~10%石灰乳或者2%氢氧化钠,还可选择漂白粉、福尔马林、季胺盐类、二氧化氯和百毒威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补液治疗。病猪发生严重脱水是引起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对病猪及时采取补液治疗。病猪选择静脉输液或者腹腔注射适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者采取口服补液盐,同时必须注意供给充足的饮水。如果病猪无法自行饮水,可通常腹腔或者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和5%~10%葡萄糖盐水,还要添加2~5mL圆环金刚。如果猪携带有病原,但还没有出现发病,则可在饮水中添加1.5%的明矾,还要在每吨饮水中分别添加500g瘟毒力克和500g杆菌消。此外,按1∶(1200~1500)的比例在饮水中添加强效菌毒杀星、电解多维和人工盐。

血清治疗。如果猪场条件允许,可将母猪或者育肥猪淘汰,用于制备高免血清,给病猪肌肉注射或者口服,也可以使用血清类制剂或者抗体类药物,如免疫球蛋白、白细胞干扰素、猪病毒性腹泻抗血清、黄芪多糖来进行治疗。

作者简介:董德伟(1986-),男,黑龙江望奎人,本科,助理兽医师。

董德伟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病原体及流行特点

该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引起,经过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是一种小球杆菌,部分呈纤细杆状或者呈丝状,存在多形态性,且两极浓染。该病菌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尤其是不耐干燥,其对普通的消毒药都比较敏感。病菌在60℃温度条件下经过30min就能够被杀死,在4℃温度下也只能够生存7~10天。病菌具有一定抵抗壮观霉素、杆菌肽、结晶紫、林肯霉素的能力,而对泰乐菌素、头孢类药物以及四环素族抗生素等比较敏感。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尤其是亚临床型母猪是主要贮存病原的宿主,能够持续传播病菌。尽管该病无法经由垂直传播导致后代仔猪发生感染,但能够经由直接接触以呼吸道的方式传播,从而危害仔猪。另外,该病还能够经由空气进行传播,从而可从一个发病猪舍传播到另一个猪舍。也能够经由接触污染有病菌的车辆、器械、工具以及饲养人员流动等造成间接感染。任何性别、年龄的猪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通常是6~16周龄的猪只比较容易发病,尤其是3月龄的猪指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能够达到80%~100%,死亡率通常在50%左右。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通常可达到41~42℃,精神萎靡,体质消瘦,眼角形成泪斑,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尿液呈黄色,发生便秘,或者出现短暂性的腹泻或者呕吐,初期会出现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就会发现呼吸困难,张口伸舌,咳喘,腹式呼吸,呈犬坐姿势,跛行,拒绝运动,少数病情严重的会导致耳部、四肢内侧和胸部皮肤发紫、发红,死前发现有血性泡沫样分泌物从鼻、口流出。

3预防措施

合理免疫预防。为了预防发生该病,要加强日常检疫,禁止从非安全场引进带菌猪只。对于其他没有发病的猪只可免疫接种本场发病猪病料制成的灭活苗。另外,仔猪获得母源抗体能够使其直到5~9周龄不会感染发病,因此一般仔猪在2月龄进行首免,经过2星期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或者仔猪在15日龄接种多价灭活疫苗,然后在40日龄进行1次加强免疫。对于妊娠母猪,可在产前1个月进行1次免疫。对于种公猪,可每6个月进行1次免疫。对于引进的后备种猪,要求在隔离期间进行1次免疫,经过3星期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已确定的就有15种血清型,且不同血清型之间无法采取有效的交叉保护,加之不同地区流行的血清型也存在差异,要求免疫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免疫接种与流行疫区流行菌株相同血清型的单菌或者多型联菌。

药物预防。一般来说,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泰乐菌素、头孢类药物以及四环素族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没有出现发病的猪群,可在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初期添加治疗剂量,经过数天改成添加预防剂量,数星期或者数月就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但通过多年实践发现,病菌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且不同的菌株会形成不同的耐药性。因此,使用药物防治在该病的过程中,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药物,且最好提前进行药敏试验。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将猪舍内的粪尿等污物清除干净,要确保清洁卫生,防止蓄积过多有害气体而刺激和损伤猪只的呼吸道黏膜。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尤其是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温,但也要保持适当通风,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控制饲养密度适宜,供给足够全价营养饲料和清洁饮水,促使机体抗病能力增强。

4治疗措施

应急处理。发生疫病后,要对猪群进行严格体温测量,通过这种方式对病猪和假定健康猪进行区分,之后采取分栏饲养,停止购猪补栏。饲槽及其他饲养用具使用1:150稀释的三氯异氰尿酸钠溶液进行消毒,圈舍和环境使用1:100稀释复合酚溶液进行消毒,每天3次。病死猪尸体要与生石灰混合后进行深埋,清除的污物、粪便要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合理治疗。病猪要结合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mg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每1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2.5mL咳喘1号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也可按每千克体重皮下注射10~20mg替米考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O.lmL冰蟾熊胆注射液,注射1次后,间隔1天再注射1次即可。病猪还可按每20千克体重肌肉注射ImL30%氟苯尼考注射液,间隔1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2次即可,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ImL庆增安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麻保沙星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同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15mL齐鲁制菌磺注射液,注射1次后间隔2天再注射1次。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其防控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而出现发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的主要特征是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以及体质消瘦。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日常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控制。现主要对该病的防控措施进行阐述,为广大养猪户提供参考。

1流行特点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病后耐过的带毒猪只,以及其排出的尿液、粪便污染的饮水或者饲料等,也有部分猪场由于对母猪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进行1~2次免疫接种而不出现发病或者只出现轻微发病,但机体的排泄物依旧含有病毒,也会导致产床和环境发生污染,从而容易使哺乳仔猪或者断奶保育猪感染病毒而出现发病。该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猪或者有病毒的饮水、饲料而发生感染。此外,运输车、场外闲杂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鞋也可能引起间接传染。任何品种和日龄的猪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成年母猪发病率在15%~19%,而哺乳仔猪、断奶保育仔猪以及育肥猪发病率能够达到100%。哺乳仔猪患病后受到最严重的损害,病死率能够达到50%左右;而对其他猪群(如育肥猪、成年母猪等)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只有3%~20%。该病一般在4~5星期内就会蔓延至整个猪场,经过大约1个月流行就能够白行停止。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即每年的12月份至第二年的2月份。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具有1~3天的潜伏期,且猪只日龄越小,具有越短的潜伏期,临床症状也更加严重。病猪主要表现出腹泻、呕吐以及脱水,初期排出比较黏稠的粪便,后期排L水样粪便,且散发一股特殊的臭味。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逐渐消瘦,最终由于严格脱水、衰竭而发生死亡。1周龄以下的仔猪患病后,会在出现腹泻,几天内就可能由于脱水而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断奶仔猪以及处于其他生长阶段的猪只感染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且发病经过几天往往能够逐渐恢复正常,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长发育。成年猪感染发病后,会表现出较轻的症状,较少发生呕吐或者腹泻,且能够缓慢恢复正常。

3防控措施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妊娠母猪可在产前2~3月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三联弱毒活疫苗,并在产前大约1个月再接种1次进行加强免疫。另外,妊娠母猪还可在临产前大约21天免疫接种新生猪腹泻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猪只也可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在猪只后海穴进行注射,注意进针时与直肠保持平行或者略微偏上。妊娠母猪可在产仔前20~30天接种疫苗,每头用量为1.5mL,其所产仔猪可在断奶后7~10天每头接种0.SmL。如果母猪没有进行疫苗接种,其所产仔猪要在3日龄内每头接种0.2mL。体重在25~50kg的育成猪,每头免疫接种ImL;体重超过50kg的成年猪只,每头免疫接种1.5mL。注射时,仔猪3日龄的进针深度适宜控制在0.Scm左右,并随者日龄的增长不断加深,成年猪通常在4cm左右。

加强饲养管理:舍内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尤其是要注意冬季加强保温,控制舍温在20℃以上,湿度控制在60%~80%,确保猪舍干燥,且通风良好。不同阶段的妊娠母猪要合理调整日粮配方,确保营养平衡、全面,且可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低分子的脂肪酸,能够明显使初乳中含有较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总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从而此时仔猪抵抗力增强,尤其是增强肠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避免断奶前发生肠道疾病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定期使用药物保健:种猪要及时投药进行保健,尽可能将细菌性病原消灭,从而有效避免猪场出现细菌性腹泻,以及由此转变成病毒性腹泻,加重损失。猪群要每星期同步进行保健,避免发生细菌性疾病。母猪分娩后一般选择使用龙米先注射液进行保健,可在产仔当天每头注射10~20mL,如果发生感染可在产后3天每头再注射10~20mL。仔猪采取3针保健,即在产出后的3、7和21天,分别每头肌肉注射0.5mL、0.5mL和1.OmL龙米先注射液。

药物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用于缓解脱水、酸中毒,防止出现继发感染。为抗菌消炎,病猪可静脉滴注适量的添加有氨苄青霉素的5%葡萄糖或者0.9%生理盐水等,并根据病情也可配合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氟苯尼考。为增强机体抵抗力可进行补液,主要是根据机体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病猪可使用由1000—2000mL10%葡萄糖以及适量的25%葡萄糖、维生素C等组成的溶液进行输液。如果病猪症状较轻,可选择口服适量的补液盐,在lOOOmL凉开水中添加3.5g氯化钠、20g葡萄糖粉、2.5g碳酸氢钠、1.5g氯化钾。当病猪停止腹泻后,要改成饮用卫生清水,确保机体能够白行调整渗透压,从而促使肠道功能尽快恢复。另外,病猪还可饮用由米汤和盐组成的溶液来调成胃肠机能,即25g米添加在500mL清水中,经过3min煮沸即成米汤,再添加1.75g食用盐,供其自由饮用,用于保护胃肠黏膜,抑制吸收毒素,改善胃肠功能。

犊牛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征与综合防治


笔者在养牛场(户)调研时遇到多例犊牛顽固性腹泻,同时也听到多位养殖户反映在生产中犊牛发生腹泻后久治不愈、死亡率高,经济损失严重,深感困惑。

犊牛腹泻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分为非传染性腹泻和传染性腹泻。非传染性腹泻是指由饲养管理、营养调配不合理、饲料中毒、天气变化和长途运输等非病原因素引起的腹泻。传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常见病毒主要包括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包括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寄生虫主要包括隐孢子虫、球虫和线虫。本文主要对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介绍,供参考。

一、发病特征

1.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大肠杆菌存在多种血清型,有的会产生大量毒素,有的会破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感染脏器。其发病特点是感染早,母牛携带病原导致犊牛出生即感染,主要临床症状是:腹泻,粪便有酸臭味,呈黄色或白色,常污染患牛臀部被毛,迅速脱水,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多在7日龄内发病,可在3~5天内死亡,有的2周龄内因败血症、毒血症而死亡,可感染肺脏和关节。剖检可见小肠内有大量液体,大肠内有黄色粪便。

2.魏氏梭菌引起的腹泻发病日龄多为7~28天,常见诱因是替代乳配制不当(如加水太多或太少,没充分拌匀,加盐太多,温度太高或过低),犊牛喝乳太快,饲喂方式或饲料经常改变和天气突然变化。主要临床症状:犊牛突然死亡,腹胀、腹痛、血便、粪便带黏膜,精神委靡,有时可见神经症状,如转圈、震颤、抽搐。剖检可见出血性肠炎和肠淋巴结肿大。

3.沙门氏菌引起的腹泻多种沙门氏菌可引起腹泻,常见的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氏沙门氏菌。成年牛或怀孕牛发病后可见高热(40~41℃)、昏迷、食欲废绝、脉搏频数、呼吸困难,体力迅速衰竭。大多数患牛于发病后12~24小时粪便中出现血块,不久转为腹泻,粪便恶臭,间杂有黏膜,腹泻后体温下降到正常,少数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多数于5天内死亡。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从流产胎儿中可发现病原菌。如犊牛群内有带菌母牛,则犊牛于生后48小时内表现拒食、卧地、迅速衰竭症状,常于3~5天内死亡。尸检无特殊变化,但从血液和内脏器官中可分离出沙门氏菌。多数患犊初期体温升高到40~41℃,脉搏增数,呼吸加快,24小时后排出灰黄色液状粪便,混有黏液和血丝,一般在病症出现后5~7天死亡,死亡率可达50%。多数患犊可以恢复,恢复后体内很少带菌。病期延长时,腕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的可入侵脑、肝脏、关节和其他器官,剖检可见小肠被黏膜样物质包围。

4.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感染上皮细胞,会导致乳汁消化和吸收障碍,犊牛会因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死,发病日龄多为1~7天。发病特点为发病急,传播快。主要症状:流涎,排水样灰黄色粪便,有时粪中带血和黏膜,精神沉郁。

5.冠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冠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也会导致乳汁消化和吸收障碍,犊牛会因严重脱水和酸中毒而死。发病特点为发病急,传播快,发病日龄多为7~21天。主要症状:突然腹泻,有时粪中带黏膜和凝乳块,脱水严重,冠状病毒可感染肺脏,引起呼吸道症状,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时病情加剧。

6.隐孢子虫引起的腹泻由隐孢子虫寄生于肠黏膜引起,1~4周龄犊牛多发,5~16日龄为高发期,可导致水样腹泻,粪便呈绿色,可能带血,引起急性死亡,死亡率较高,多发生于大中型牛场。

7.球虫引起的腹泻球虫在牛场中普遍存在,应激因素会诱发球虫病。牛因摄食被球虫卵囊污染的饲料或水而感染。该病春季多发,特别是雨季。患牛病初精神沉郁,粪便稀薄稍带血液,7~10天后症状加剧,食欲废绝,消瘦,精神委靡,喜躺卧,体温达40~41℃,反刍停止,稀粪带血、恶臭。发病末期,患牛粪便呈黑色,几乎全是血液,体温下降,严重者死亡。

二、预防措施

母牛妊娠后期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饲料。临产前对牛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接产时,母牛的后躯、外阴和所有接产用具均用1%新洁尔灭清洗消毒,助产人员要修剪磨平指甲并用0.1%新洁尔灭刷洗手臂。犊牛出生后,先用5%碘酊浸泡消毒脐带断端,1~1.5小时后喂给初乳,乳汁温度控制在36~37℃,每次2千克,切忌喂得过多或过少。犊牛出生24小时后肠道吸收抗体的能力基本消失,此时喝初乳提高被动免疫力的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犊牛舍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犊牛床、犊牛栏、运动场应定期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雾消毒。饲槽、奶桶、乳嘴等用具使用前后都要进行清洗消毒。冬天要做好犊牛舍的保温,夏天对犊牛舍和产房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勤换褥草。犊牛舍内废弃物如粪便、污水、褥草、垃圾等应运往牛舍下风处500米外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措施

1.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

①中药治疗。处方一:用白头翁20克,龙胆草、黄柏、秦皮各15克,黄连、白术、陈皮、甘草各1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药液300毫升,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处方二:用白芍、黄柏、黄芩各20克,当归、木香各15克,黄连、甘草各10克,共研为末,开水冲调,待凉后灌服,每天1剂,共服3剂。

②西药治疗。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25%葡萄糖注射液200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5毫克+12.5%维生素C20毫升+10%安钠咖10毫升,混合后一次性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以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剂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用复方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每天1次,连用3天后用胃蛋白酶12克+酵母粉10克+稀盐酸5毫升+温水1000毫升,每次喂服35~45毫升,连服3天。效果较好。

2.魏氏梭菌引起的犊牛腹泻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治疗,同时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少毒素的释放。对于中毒比较严重的犊牛,可通过静脉快速输注150毫升左右的高渗葡萄糖溶液(25%~50%),然后口服补液盐或大量饮水,以促进毒素的排泄。

3.沙门氏菌引起的犊牛腹泻临床上在出现腹泻症状后监测犊牛体温,如体温升高1.5~2℃可能为沙门氏菌感染,尽早用抗生素治疗,发病后期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沙门氏菌会释放大量内毒素,导致犊牛出现毒血症甚至死亡。抗生素治疗时,口服或静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减轻内毒素毒害作用,但是不能同时使用糖皮质类激素,也不要长期口服同一种抗生素,否则会导致免疫抑制,加剧病症。

4.隐孢子虫引起的犊牛腹泻目前防治隐孢子虫惟一有效的药物是常山酮,0.1毫克/千克体重,口服,连用7天。常山酮毒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按说明书的剂量给药。

5.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用葡萄糖甘氨基酸溶液(葡萄糖22.55克、氯化钠4.75克、甘氨酸3.44克、柠檬酸0.27克、枸橼酸钾0.44克、无水磷酸钾2.27克,溶于1000毫升蒸馏水)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供给患病犊牛自由饮用,再采取对症治疗,如用收敛止泻剂、抗菌消炎药物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6.球虫引起的犊牛腹泻粪检有大量球虫卵囊即可确诊。确诊后可用以下药物治疗:氨丙啉,5~1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4~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100毫克/千克,口服,连用2天;妥曲珠利,1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四、辅助措施

1.及时隔离患牛当犊牛发生腹泻时,应及时隔离,单独饲养于干燥、温暖且经过消毒的圈舍中,这样可减少病原体散布,治疗同时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消毒、清粪。

2.适量饲喂牛奶犊牛腹泻时应适量饲喂牛奶,每天喂量1.5升,分2~3次饲喂,以补充犊牛所需能量,缩短恢复时间。需要注意的是,牛奶和电解质液不能同时喂给,可在饲喂电解质液2~3小时后再喂牛奶。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湘乡市畜牧水产局邮编:4114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22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