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养殖牛犊疾病发生的预防管理

牛犊作为重要的肉类或奶类储备资源,在畜牧养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一定要做好牛犊的疾病预防工作,尤其是冬春季节,是疾病多发的时间段,更应该做好预防工作。本文对冬春季节预防牛犊疾病发生的几个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为做好畜牧疾病预防工作打好基础。

经过长期实践会对规模化牛场的牛犊死亡现象的分析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腹泻和肺炎。作为在牛犊中的高发病,牛犊腹泻不仅传播速度,快发病周期短,而且时间相对集中,重要是在冬春季节。以为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腹泻,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牛犊就对在十个小时内因脱水而死。所以,做好牛犊的疾病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一、为牛犊构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首先,在北方因为冬、春季节文帝较低,气候寒冷干燥,将牛犊保持在一个相对温度、湿度较适宜的环境中,可以让牛犊心情愉快,从满精神,也就有利于成长。牛犊的产房温度要控制在17度左右,湿度在70%左右,并且要保持干燥。这就需要加强对供暖人员的管理,提高其警觉性,避免因为昼夜温差较大造成牛犊疾病的产生。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注意外来人员的进入,防止这些外来人员将不同的病菌带入到牛犊的生长环境中去。

其次是加强对牛犊的卧床管理。在材料选择上,牛犊的卧床最好的木制或者是硬质塑料制品。尤其是对刚出生的牛犊要着重看护,在1月年龄段的牛犊需要设立小床单独圈养,小床的大小为长1m,宽0.8m,高0.3m,同时还要注意对他们个体间进行隔离,防止互相舔舐情况的发生。如果因为条件限制,卧床有所缺乏,那么可以用木板自制一个悬空的板床,或者用奶牛夏季吃剩下的干草来做铺垫,让牛犊在上面进行发育。这些干草包括麦草、稻草等,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牛犊直接接触地面,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最后一定要做好灭蝇工作。因为苍蝇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论是在圈舍里,还是在日常使用的奶桶里,都有可能产生苍蝇的幼虫,而且幼虫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里就会成长为苍蝇。苍蝇不仅会传播疾病,影响牛犊休息,还会让误食治病卵或者苍蝇的犊牛产生腹泻现象,所以,管理中的灭蝇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及早消灭。

二、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

首先要关注母牛营养。要做好母牛怀孕后两个月内的营养调配工作,保证产后的牛犊可以拥有一个健壮的体魄。同时还要做好母牛体内乙酰乙酸、丙酸等酮体的蓄积的防止工作,避免这些物质通过牛乳传到牛犊体内,从而引起牛犊腹泻。而要做好这些工作,就要断开这一垂直传播的途径将母牛的饲料科学配置,同时还要在不同时期饲喂不同的料。

其次是要做好初乳、常乳的补给工作。对于刚出生的牛犊必须要喂初乳,频率大概为6小时一次,分量为每次2kg,持续5天。同时,还要注意,在产房中,初乳一定是现挤现喂的,并且还要母子对号哺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其他母牛的疾病潜入脆弱、出生的牛犊中,也防止因初乳温度过低而导致犊牛消化不良所造成的犊牛腹泻。在牛犊出生5天后,将其转到犊牛室开始饲养常乳,奶温度控制在36~38℃之间。

最后是做好补草、补料工作。在牛犊卧床后,就能用添加了20%高蛋白的开食料引导其进食,到第28天后,需要在饲料内添加优质的苜蓿,一直到3个月后将20%高蛋白降低为18%。如果期间牛犊每天采食可以达到1.5kg时,就可以进行断奶。牛犊的卧床要根据先强后弱、先大后小的原则,根据牛犊的体质和牛场床位的多少自由调配。

三、做好员工饲养管理

牛场的管理者必须要和员工一道共同形成敬业务实的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保障,做好饲养工作。同时还要在牛场内晚上员工激励机制,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饲养的各个环节也要加强管理,特别是是在补给犊牛的牛奶温度这一关键环节,在这其中,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牛奶温度,而不是简单凭手去感觉。如果耐温不够就要用水预热一下,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直到符合标准。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因为一点小细节而对牛犊造成不可扭转的影响。

对于卧床饲养的牛犊,其所用的盆子一定要严格区分,喂奶、喂水各一个,单独饲喂。通常情况下是到满月后在下床,然后根据牛犊的月龄和体制强弱来分圈,一直到育成合群。对于个别优良个体要进行专门饲养,细心培育,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奶具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奶壶、喂奶盆的清洗。其步骤主要是首先用温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液、酸液再洗一次,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从而保证壶、盆中的污物可以彻底清除,避免由此产生的病菌传播。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现在常用的消毒妖姬是次氯酸钠、新洁尔灭等品牌。对卧床的消毒要保证3天一次,同时,还要进行一次空间喷雾,降低病菌滋生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牛犊的疾病预防对于牛犊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把犊牛培育的各个管理工作做好,从而减少犊牛疾病的发生的可能性,使其在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中度过冬春季节,从而可以稳定成长。

相关知识

冬春季节泥鳅养殖水霉病的防治建议



一、流行季节及症状

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强,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感染养殖生物,晚冬及早春是病发高峰期。一般感染部位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导致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二、发病病因

1、鱼体由于拉网或运输造成受伤或养殖密度过高;

2、冬季养殖池塘底质不好,泥鳅浮头导致冻伤感染;

3、冬季连续阴雨天气,易引起霉菌感染。

三、预防方案

1、冬季下苗前处理,用3%-5%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或5%水杨酸浸泡10分钟;

2、避免水温在14℃以下,对养殖泥鳅进行拉网或运输等操作,引起鱼体擦伤或冻伤;

3、聚维酮碘(10%)1.5-2ppm或20kg食盐+20kg小苏打每亩每米水深全池泼洒。

四、治疗方案

1、药浴,2ppm高锰酸钾+1%食盐水浸泡10-20分钟或3%-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5分钟;

2、全塘泼洒,亚甲基蓝2ppm+食盐10ppm,3-4天后再次使用。

冬春季肉鸡养殖技术关键


1冬春季肉鸡养殖原则

落实好“三防”工作,即防疫、防火、防煤气中毒。处理好保温与通风工作,氨气味必须有效去除,落实标准化管理相关要求。

2预防煤气中毒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的气体,比空气比重小既常说比空气略轻,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氨气。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有巨大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一旦接触后立即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但解离时比氧合血红蛋白缓慢3600倍,故一氧化碳一经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液的带氧能力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使组织缺氧。同时一氧化碳浓度高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而抑制细胞的呼吸过程,阻碍对氧的利用。由于中枢神经对氧最敏感,故首先受害发生神经细胞机能障碍,使机体各脏器失调而发生一系列症状。初期,鸡只躁动不安、鸣叫,继而双翅和头部伏地、张口喘气;最后,鸡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头颈后仰、惊厥、昏迷死亡。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在进苗前对煤炉等设备要进行维修或更换;保温舍内薄膜始终留有“通风换气带”;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通风换气工作;出现雏鸡大量死亡时,要及时打开顶层和四周薄膜,以通风换气为第一首要工作,抬出有问题的煤炉,在饮水内加入红糖、葡萄糖或维生素C等营养解毒药;鸡只死亡稳定后进行保温,后期增加肠道和营养药物;雏鸡运输要注意适当通风,确保不出现闷死鸡。

3疾病防治

少接触外来人员,并做好外来人员或车辆、器具的消毒工作;病死鸡正确及时处理(消毒水浸泡后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病鸡不得在鸡舍内外饲养;鸡粪是最大传染源,卖完鸡后,鸡粪要及时清扫并必须打包处理。公鸡或母鸡先卖完时,可及时清扫鸡粪,减少病菌扩散。

做好鸡舍内及地面消毒和器具定期消毒,空栏期卫生消毒从卖完鸡就要开始贯穿整个饲养过程。做好鸡舍外运动场、水沟、日常带鸡喷雾(3日龄温水2天1次,饮水、滴口鼻眼疫苗前后3天不消毒)、水箱水管、饮水器、料桶等消毒工作。饮水器每日清洗消毒1次、水管7天清洗消毒1次,用药后及时冲洗;料桶脏污及时清扫干净。

疫苗免疫是预防疫病的关键和基础。油苗不能存放在有阳光照射区域或寒冷季节不能放在室外,避免结冰失效。油苗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并在注射过程中可多次摇匀。卫法囊、新支二联、I系苗等冻干苗:要使用保温桶加冰运输,需保存要放在冰箱冷藏室2~8℃,不能过冷结冰或过热融化。疫苗确保现配现用,配好后在1h内必须要全部用完。

4保温与通风

基本原则:看鸡施温,日低夜高缩小温差,不脱温。看鸡施温:温度适宜,鸡只舒适,分散均匀,卧地休息;鸡只偏冷,堆挤在一起或炉子边;鸡只偏热,远离煤炉,张嘴喘气。适宜的温度利于鸡只的生长,过冷或过热会导致鸡只不适或消耗过大,从而影响生长;要确保适宜的温度,必须要有较好的保温设施或设备才能完成。地炉保温:通过对小煤炉、热风炉及地炉保温方式的使用对比,地炉保温存在四大优势。即:能确保均衡的地温;操作方便、可节约劳力;可使用低价烟煤或废旧物,节省费用;安全,舍内空气质量较好。控制好温度和温差:做好隔温缓冲间。进入寒冷季节,白天和夜晚存在较大的温度差异;白天温度要控制低一些,晚上温度要控制高一些,这样可减少因夜晚降温幅度较大所产生的较大温差变化,从而减少鸡只产生冷应激和发病。

合理通风的基本原则:确保适宜的温度下,最大通风量。通风顺序:“先上面后下面,先里面后外面”、“早晚适当通风,中午加强通风”;通风要逐步逐级进行,不能过急;在通风换气时要防止冷风直吹鸡体。

通风适宜标准:以人进鸡舍感觉不闷,感觉不到刺眼、鼻为宜。保温和通风往往会发生矛盾,在鸡舍内环境较差情况下,确保保温的同时应加强通风,也就是说宁可多添加热源,也要进行通风换气。夜晚,天气较冷时,也要适当进行一定的通风。

5有效去除氨气味

去除氨气味经常使用三种方法。物理性:安装排气风扇,合理的通风,安装抽风排气扇,利于去除鸡舍内氨气、杂质、病菌等,加装温控设备可确保温度适宜情况下自动抽风换气。化学性:使用“除氨剂”。更换垫料:在40d左右更换1次垫料。

冬棚养殖甲鱼需谨防白点病的发生



1、病原
为苏伯利产气单胞菌(传统名称是温和气单胞菌)。
2、症状
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绿豆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斑点,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见干酪样物。
3、流行与危害
通常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每平方米放养密度大于50只时较易患白点病。发病水温25~30℃,流行范围较广,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100%。稚鳖易患此病,病程一般为7~15天,个别可达月余。在冬季池塘大棚养殖甲鱼时由于空气流通性不好、水质易恶化等因素而易感染此病,病程为5~15天。温度不适宜时,可达30天。
4、防治方法
(1)每平方米内前期稚鳖放养密度不应超过60只,饲养时间不应超过30天。改良水质,pH值保持7.2左右,溶氧保持3~4毫克/升。稚鳖水可用2~5毫克/升碳酸氢钠全池泼洒,进行调节,不足时可重复洒。
(2)用2~4毫克/升的白点灵全池遍洒,连续用药3天,再用此药投喂,每50千克稚鳖每天用药1~2克,连续用药5~7天。
(3)用鱼广灵和治霉灵各5毫克/升全池遍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