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鲶鱼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

野生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黄鲶、中华鲶、小口鲶,系特种水产养殖的后起之秀。野生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生长迅速,因而深得养殖户的青睐。野生鲶抗病力强,在野生情况下很少生病,但在人工池塘精养条件下易出现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以及一些寄生虫鱼病和营养性鱼病。

1.出血病。症状: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眼眶出血,眼球突出,鳍末端稍腐烂,鳃丝黏液增多,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炎,肠内食物减少或无食物。此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24~28℃,发病后大批死亡。防治方法:强氯精0.3毫克/升全池泼洒;漂白粉1~1.2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鱼血散,每天每万尾鱼种用药10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

2.肠炎病。症状:病鱼初期肛门发炎红肿。病鱼喜欢靠边集群不动或独自漫游,体色变暗,投饵后一般不抢食。死鱼大部或全部肠道充血。防治方法:不喂变质饲料,盛夏期间在饲料中加0.05%~0.1%的生大蒜汁。发病后每公斤饵料拌痢特灵8~10片,每天早晚各1次,连喂2天,同时对饵料台要坚持消毒清洗。

3.白头白嘴病。症状:主要是细菌侵袭所致,病鱼体表、局部和吻边前缘、各鳍末端等部位发炎。防治方法:发病季节定期用低浓度药物预防,或每7~15天用25~3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泼洒nczfj.com/。用1~1.5毫克/升强氯精或2~2.5毫克/升漂白粉加5~10毫克/升高锰酸钾,每天上下午各泼洒1次,连用2天。

4.烂鳃病。症状:早期病鱼鳃丝腐烂,食量减少,体色变暗。防治方法:用浓度为1~1.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泼洒:内服鱼菌灵、鱼用杀菌灵药物效果较好,每天投喂1~2次,连服3~5天。

5.绦虫病。症状:病原为鲶华丽绦虫。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许多淡黄色黏液,绦虫就寄生在肠内。危害鱼时感染率在60%左右。危害成鱼时虫体寄生于中肠,堵塞肠道,严重影响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90%晶体敌百虫30克进行投喂,每日1次,连用3~5天。M.yz023.CoM

6.营养综合征。症状:病鱼肝脏发白或发黄、萎缩,肝汁变黑,主要危害成鱼生长。发病时间为4月。防治方法:用10公斤饲料加鱼状粉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7天,每10公斤饲料加鲶鱼乐100克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用3天。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常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河蟹在天然环境中抗病能力较强,而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情况下则容易发生病害。因其生活在水中,发病不易觉察,一经发现往往到了较严重的程度。此时河蟹食欲减退或不摄食,给药困难,体外用药也只能杀灭体外病原体。因此,养蟹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蟹病发生。
一、清塘消毒
清塘最好在冬季进行,方法是先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修补漏洞,消除杂草,让池底经冰冻日晒数日后注水30厘米左右,然后用药物消毒,以杀灭细菌、寄生虫和有害生物。每亩水面用生石灰75~100公斤,或五氯酸钠2~3公斤全池泼洒。
二、选择优良苗种 选择优质苗种是预防蟹病的首要环节。蟹种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之分,还有长江水系、鸥江水系和辽河水系之别。目前最好的是天然长江水系苗培育的蟹种,但数量极少。较多的是长江水系亲蟹人工繁殖苗培育的蟹种,选购时要注意识别,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最好是自育蟹种或购买本地健康蟹种,确保蟹种质量,避免长途调运外地来路不清的蟹种,坚决杜绝从发病地区购买“带病”的蟹种养殖。优质的长江蟹苗应在盐度0.3%以下淡化5~6日,用手捞起少量蟹苗,轻握成团,放手后能迅速散开,并且无死苗、无杂物、无附着物。优质蟹种背甲青绿色,有光泽,腹部银白色,新鲜活泼,个体大,附肢无折断。
三、营造良好环境 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河蟹栖息、蜕壳、生长和防病十分有利。因此,养殖池要建在开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水源要充足、清洁。养殖池内要移栽占总水面1/3左右的水草,如绿萍、水花生等,既为河蟹创造一个隐蔽的生态环境,又能净化水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增加溶氧。河蟹有打洞穴居的生态习性,可人工设置蟹窝,在池四周用瓦片交错层叠6~7层,高约0.2~0.3米,瓦片间距0.15米,也可设置蟹岛,在蟹池中设置若干个淹没于水中的土堆,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1/4~1/3。

淡水小龙虾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烂鳃病

1.病原与病症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2.防治方法(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保持水体中溶氧在每升4毫克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2)用每立方米水体2克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黑鳃病

1.发病原因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淡水小龙虾鳃丝受霉菌感染所引起,其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2.防治方法(1)保持饲养水体清洁,溶氧充足,水体定期泼洒一定浓度的生石灰,进行水质调节。(2)把患病虾放在每立方米水体3%~5%的食盐中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或用每立方米水体10克的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三、烂尾病

1.发病原因烂尾病是由于淡水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的尾部有水泡,导致尾部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尾部的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被吞噬。

2.防治方法(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2)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3)发生此病,用每立方米水体用15~20克的茶粕浸泡液全池泼洒;或每亩用5~6公斤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四、聚缩虫病

1.病原与症状病原为聚缩虫,症状为淡水小龙虾难以顺利蜕壳,病虾往往夭折在蜕壳之中,同时影响淡水小龙虾的正常活动和呼吸。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成虾多在低温时候大量寄生。

2.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对该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发生此病可经常大量换水,减少聚缩虫数量对淡水小龙虾的危害。

五、纤毛虫病

1.病原纤毛虫病的病原体最常见的有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纤毛虫附着在成虾和虾苗的体表、附肢、鳃上等,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游泳、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尤其在鳃上大量附着时,影响鳃丝的气体交换,甚至会引起虾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幼体在患病期间虾体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物,致使幼体活动力减弱,影响幼体的发育变态。

2.防治方法(1)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注意虾池的环境卫生,经常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2)用3%~5%的食盐水浸洗,3~5天为1个疗程;(3)每立方水体用25~30克福尔马林溶液浸洗4~6小时,连续治疗2~3次。

六、虾中毒症

淡水小龙虾对有机或无机化学物质非常敏感,超限都可发生中毒。能引起虾中毒的物质统称为毒物,其单位为百万分之几(毫克/升)和10亿分之几(微克/升)。

1.病因能引起淡水小龙虾中毒的化学物质甚多,依来源主要由水池中有机物腐烂分解而来;工业污水排放进入虾池;农药、化肥和其他药物进入虾池等。池中残饵、排泄物、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等经腐烂,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氨、硫化氢、亚硝酸盐等物质;工业污水中含有汞、铜、镉、锌、铅、铬等重金属元素、石油和石油制品,以及其有毒性的化学成品,都会使虾类中毒,造成生长缓慢,直至死亡。另外,龙虾对许多杀虫剂农药特别敏感.如敌百虫、敌杀死、马拉硫磷、对硫磷等,是虾类的高毒性农药,除直接杀伤虾体外,也能使虾感染肝胰腺的病变,引起慢性死亡。

2.病症临床观察可见两类症状,一类是慢性发病,出现呼吸困难,摄食减少,以及零星发生死亡,随着疫情发展而死亡率增加,这类疾病多数是由池塘内大量有机质腐烂分解引起的中毒;另一类是急性发病,多由于工业污水和有机磷农药等所致,出现大批死亡,尸体上浮或下沉,在清晨池水溶解氧量低时更明显。在尸体剖检时,可见鳃丝组织坏死变黑,但鳃丝表面无纤毛虫、丝状菌等有害生物附生。在显微镜下见不到原虫和细菌、真菌。

3.防治措施(1)详细调查虾池周围的水源,诸如有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稻田污水及生物污水等混入:周围有无新建排污工厂、农场,池水来源改变情况等。(2)立即将存活虾转移到经清池消毒的新池中去,并增加溶氧量,以减少损失。(3)清理水源和水环境,根除污染源,或者选择符合标准的地域建新池。(4)新建养殖池必须进行浸泡后再使用,以降底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防治的用药注意事项



1.对症下药
鳖生了病,首先要找明白人检查诊断得了什么病,至少要了解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寄生虫性的,或是环境、营养因素造成的,再确定治疗方法,否则,胡乱用药,反而会污染水质,加重鳖的病情。
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各有各的感染侵入方法,各有各的途径,表现出的症状、病灶部位也不同。因此,要根据病原体的部位才能确定正确的用药方法。通常,对体表的病原体或病灶,采用涂抹法和药浴法用药,对于体内的病原体,常采用药饵法和注射法用药。但是,如果体表被细菌感染很严重,单靠药浴法和涂抹法很难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了使药物吸收更快,也常用注射法与药浴、涂抹配合治疗。
2.根据药物性质及对鳖的疗效和接受能力确定给药方法
如某些药物只能通过注射才有效,消化道不能吸收,盲目地投喂,则得不到预期效果;而有些药物不溶于水,在水中无法形成有效浓度,如果盲目泼洒或挂袋,不会起到杀菌作用;又如注射法对稚、幼鳖使用不适宜,应选择口服有效的药物拌饵投喂;还有一些外用杀菌、杀虫药物,只能治疗体表的病,而不能内服,内服了不仅无效有时还有毒性等。
3.掌握药物与环境的关系
鳖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对药物的疗效影响很大,有时还会产生毒性。还有些药物对水中的pH值有反应,如在碱性水体中某些药效会更好,而另外一些药在碱性水体中会失效,甚至有毒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4.药物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是必然的,一种药物连续使用几次,以后即使使用很大的浓度也对病原无能为力了。这种情况在抗生素类、磺胺类药物作用中尤其明显。因此,在鳖病防治过程中,切莫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应该几种药物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并且重视中、西药互相渗透与结合的防治原则。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两种常见防治方法介绍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其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用药原则是对症下药,药量适当,稳妥安全。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为疱疹病、腮腺炎、出血病、红斑病等,重点采用口服法和注射法治疗。药饲每千克饲料加0.05-0.2克磺胺或呋喃或抗菌素药物治疗,每3-6天为一疗程。强迫性口服性则按第一每千克鳖体重日用量10-40毫克。(各类药物使用方法不同,请参照资料印载)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体重10-15万世单位,做后腿基窝部位腹腔注射较为安全。
细菌性疾病:主要为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点病、白眼病、肺脓肿、肠炎、烂颈、败血症等。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与病毒性疾病大同小异灵活用药。必须注意,防治任何鳖病,两种药物(除合剂外)不可同时混用或连用,但口服用药可与全池泼洒消毒同时进行。
真菌性疾病:如肤霉病(白毛病、小霉病)、白斑病(毛霉病)、脖颈丝囊病等。因真菌附生在体表,可用亚甲兰4-6ppm福尔马林万分之一浸1小时、生石灰2-5ppm、食盐水万分之五和小苏打万分之五合剂治疗。
寄生虫病:如钟形虫、聚缩虫、水蛭、绦虫等引起的病症。可用4ppm硫酸铜和1.5ppm硫酸亚铁合剂浸24小时、1ppm高锰酸钾浸20分钟。0.5-1ppm晶体敌百虫浸24小时、2.5%食盐水浸10分钟。体内绦虫病可用南瓜子4克(每千克体重用时)连喂三天治疗。
2、非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变性脂肪症为由变质油脂、蚕蛹、饲料等引起,应注意饲料质量,不可添加动物性脂肪。
雄性激素过量症会引起肝肿大、生殖器外露等症状,可用雄性激拮抗剂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会致体弱、生长缓慢,应添加新鲜鱼、螺、蚌、菜汁和鲜肝或添加VE、VB5、VB12及复合维生素0.1-0.5%补充。
干瘪症为营养失调、大小鳖混养或水质恶化引发。应注意饲料质量、定期分池、保持水质清新。
氨中毒主要是水质恶化所致,勤换水即可自愈。
水质偏酸性也会引发腐皮病,并影响肝肿大,只要用生石灰将水持逐步调正,保持在pH7-8即可痊愈。

人工养殖黄鳝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感冒

(1)发病原因

由于水温急剧变化,造成黄鳝身体不适而患病。

据生产实践,水温突然变化,会刺激鳝鱼的神经末梢,引起机能混乱,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行动失常等症状。

(2)防治方法

第一,苗种下塘或转塘时,注意池水温度差异,若相差过大,要设法调节水温,鳝苗一般温差不宜超过2℃,鳝种一般温差不宜超过5℃。第二,采用地下井水作水源时,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太阳曝晒。否则,井水直接进入鳝池,多会引起黄鳝感冒。

2.赤皮病

(1)发病原因

该病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感染所致。其症状为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

(2)防治方法

第一,用漂白粉兑水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达1毫克/升。第二,用2.5%~5.0%食盐水洗擦患部,或将患病黄鳝放入2.5%食盐水中浸洗消毒15~20分钟。

3.痉挛病

(1)发病原因

该病对人工养殖黄鳝威胁最大,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体表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发生于鳝苗入箱1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

(2)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防控和杜绝此病的发生。

4.出血病

(1)发病原因

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该病是由气单孢菌引起的出血病。

剖检可见病鱼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肝损伤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从病理学分析,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出血患病。

(2)防治方法100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连用3~7天。

5.水霉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致害生物侵袭,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数天后患处长出长毛状菌丝,且肌肉糜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可有效预防此病。第二,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防护,以避免碰伤黄鳝。第三,发病期间可用5%碘酒擦抹患处。也可用3.0%~5.0%食盐水浸洗5~7分钟。第四,加注新水,并用0.04%食盐水和0.04%苏打水全池泼洒。

6.棘头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由棘头虫在黄鳝前肠中寄生所引起。经解剖后,肉眼可见病鳝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体长8.4~28毫米,吻部牢固地叮入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病鳝肠壁损伤发炎,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表现为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衰竭死亡。

(2)防治方法可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然后用鱼虫灭1号以4%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7.锥体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所致。流行期为6~8月份。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第二,用20~30克/升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5~10分钟左右。

8.隐鞭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由隐鞭虫寄生于黄鳝血液中所致。该病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活虫体在血液中蠕动,但很少迁移。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

(2)防治方法

可用20~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

9.黑点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于鳝体皮下组织所致。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衰竭消瘦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第二,用1~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第三,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

10.细菌性肠炎

(1)发病原因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5~9月为多发季节。病鳝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最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

(2)防治方法

第一,生石灰清池消毒,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克。第二,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第三,发病季节每5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或呋喃唑酮1克拌饵投喂,连喂3~5天。第四,治疗需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外用药物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或10毫克/升生石灰,也可用2~3毫克/升红霉素溶液浸浴病鳝10~15分钟。第五,50千克鳝鱼用大蒜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天。

11.细菌性烂尾病

(1)发病原因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多由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所引起。感染后病鳝尾柄充血发炎,直到肌肉坏死溃烂。病鱼反应迟钝,头部浮出水面似缺氧状,严重时尾部烂蚀,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第二,放养密度不宜过大。第三,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第四,每立方水体用0.2~0.3毫升的杀红全池泼洒。第五,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1毫升0.25单位。

12.细菌性皮肤病

(1)发病原因

因感染细菌而引起发病,5~9月为该病多发季节。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第二,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第三,鱼病流行季节,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第四,用鱼康乐1号1千克添加于100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

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淡水白鲳是上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大陆饲养的淡水养殖鱼种。由于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冬季,当水温在15℃—20℃之间时,淡水白鲳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冬季淡水白鲳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现将这几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防治: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硝酸亚汞加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2、白皮病。初发病时病鱼体表、背鳍、尾鳍、颌部轻微发白,发白处鳞片一碰即脱。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防治:养鱼过程勿使鱼体损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或每立方米水体用12·5克金霉素或用25克土霉素浸浴病鱼30分钟。
3、腐皮病。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失去平衡,游动缓慢,不久即死亡。防治:在鱼种进池和转池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病发时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4、水霉病。病鱼体表有簇状菌丝,行动迟缓,组织坏死,不久失去平衡而死。防治:越冬池水温度控制在24℃—27℃,防止鱼体受伤。发病时,每立方米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浸浴20—30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次。
5、车轮虫病。只有在鱼体被大量的轮虫寄生后患病。防治: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洒3天。

冬季淡水白鲳常会有一些常见病出现,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①对越冬池底清池消毒,消灭椎实螺和剑水蚤及其他有害生物和病虫害。
②防止草鱼混入淡水鲳的越冬池。因草鱼极易被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肠道中,排出的虫卵孵化成为钩球蚴,它的中间寄主就是剑水蚤。淡水鲳吃食剑水蚤,九江头槽绦虫就可能大量寄生在淡水鲳的胃肠,造成死亡。
③淡水鲳进入越冬池之前,要用0.2mg/l的亚甲基蓝药浴10分钟~15分钟,不能让淡水鲳带病进入越冬池。
④在越冬池的四角,经常用漂白粉挂袋,每袋装漂白粉100g。特别是在食物附近要挂袋。
⑤若水温只能控制在20℃以下的越冬池,最好的办法是,每周使用一种药物预防一次,基本上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漂白粉(含氯量为20%以上)每次的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1.0mg/l,全池遍洒。
硝酸亚汞,每次用量为池水终浓度为0.1mg/l全池遍洒。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对四种药物的敏感顺序依次为敌百虫>硫酸铜>甲醛>食盐。敌百虫不宜作为饲养斑点叉尾鮰时全池遍洒的治疗药物。高锰酸钾亦不宜作为斑点叉尾鮰的浸洗药物。虽然斑点叉尾鮰的抵抗力强,疾病少,但管理不善也会导致水霉病、孢子虫病、烂鳃病等发生。尤其是早春,鱼体受伤后易患水霉病,因此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避免鱼体受伤,并注意预防。斑点叉尾鮰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如下:

1、水霉病

①用3%~4%的食盐水浸洗5min;或用0.5%~0.6%的食盐水浸洗1h以上;

②在密网箱内,用浓度各为0.04%的食盐和小苏打溶液,浸洗2~4d。

2、孢子虫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要注意预防。每亩用150kg生石灰清塘效果较好。

3、烂鳃病

①用0.03mg/L的呋喃西林全池遍洒,效果较好;

②每100千克鱼用呋喃西林35g制成药饵投喂,6d为一个疗程。

4、三代虫病

①用25mg/L的甲醛溶液药浴;

②用0.5~0.7mg/L硫酸铜溶液药浴。

5、车轮虫病

①0.8mg/L的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15min后注入新水;

②用25mg/L的甲醛溶液药浴30min。

6、肠炎病

每50kg鱼用呋喃西林粉剂2g拌饲料投喂,连续3d即可治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