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和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

仔猪的饲养过程中各生产环节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使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者还会形成僵猪,因此要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的产奶量,做好补料工作,科学合理的断奶,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环境,减少应激的发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和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

1、影响仔猪生长速度的因素

母猪乳汁分泌不足。仔猪在哺乳期主要靠吮吸乳汁来摄入营养,因此,母猪的泌乳量以及乳汁的质量对仔猪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如果母猪泌乳功能较差,乳汁分泌不足,乳汁的质量不佳均会导致仔猪吃不到充足的初乳和常乳,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抗病能力下降等。

补料不及时。当仔猪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后,完全的依靠乳汁不再能满足其快速的生长发育,此时就要进行补料的工作。在哺乳阶段如果补料不及时,则会导致仔猪在断奶后不能很好的采食固体饲料,断奶后没有奶水作为营养的补充很容易使仔猪生长缓慢,发育停止。另外,如果教槽料的质量不佳、不易消化会使仔猪胃肠不能很好的消化,而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泻,也会使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影响其生长速度。

断奶不合理。仔猪断奶会经历多重应激反应,如果断奶不合理会加剧应激,而对仔猪的健康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仔猪的生长。有些养殖场采取一次性断奶的方法,使仔猪原有的采食方式、居住方式以及生活条件都发生突然的改变,使仔猪难以适应突然的变化而影响生长和增重。

断奶后饲料和饲喂方法不合理。仔猪在断奶后营养的来源发生了改变,由于液体的乳汁变为固体的饲料,如果饲料的质量较差,不易于消化,会使仔猪无法完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在断奶后饲喂方法不对,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不当都会使得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阻。仔猪在断奶后没有做好饲料的过渡工作,直接从教槽料过渡到仔猪料,仔猪的肠胃无法适应饲料的突然改变,会出现消化不良。

饲养环境变化太大。仔猪在断奶前与母猪一同生活,断奶后与母猪隔离,并且会与其他群体的猪并群饲养,饲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易产生应激反应,如果环境不适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尤其是在夏季或者冬季仔猪的采食和休息都会受到影响,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发生死亡。Yz023.COm

饲养管理粗放。仔猪各项生理机能都处于发育的过程中,对不良的饲养管理表现的较为敏感,如果管理过于粗放,如卫生条件较差,饲养环境不适宜,空气质量较差,饲养密度过大,圈舍不经常打扫和消毒,分群不合理,没有做好调教工作,让其在固定的地点采食、排泄和休息等,都会影响到仔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另外,如果对仔猪进行去势、防疫等工作时没有找到时机,或者将多项工作一同进行,则使仔猪体重在较长的时间内无法很好的恢复,会严重影响仔猪的正常长发育,易形成僵猪,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技术要点

保证哺乳仔猪吃到充足的乳汁。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使其分泌量多且优质的乳汁,为哺乳仔猪提供充足的营养,要加强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妊娠后期胎儿的发生发育快速,为了维持母猪的自身需求、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以及分娩后泌乳的需要应提高妊娠后期母猪的采食量或者营养浓度。哺乳母猪的泌乳量与采食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哺乳阶段母猪的采食量,提供适当的营养浓度,以使哺乳母猪采食到充足且营养全面的饲料,从而提高泌乳量和乳汁的质量,进而提高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速度。为了使每一只乳猪都吃到充足的乳汁,在仔猪出生后要做好固定乳头的工作。固定乳头的原则是让相对较弱的仔猪在前几对乳头吃奶,健仔在后几对乳头吃奶,使其在习惯在固定的乳头吃奶,以提高整体的整齐度和生长速度。

及时补料。仔猪在出生7天后就可进行补料的工作,除了进行营养的补充外,还可以训练其采食固体饲料的能力,对于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也十分有利。教槽料的选择要注意适口性好,易于消化。补料时要做到少量勤添,同时提供充足的饮水。

合理断奶。仔猪断奶会经历严重的应激反应,因此要采取合理的断奶方法,一般使用逐渐断奶法,即逐渐的减少哺乳的次数,同时增加喂料的次数,使仔猪逐渐的断奶。在断奶后可先将母猪赶走,让仔猪在原圈舍与原群,使用原饲料饲喂一般时间后再转入保育舍。在转舍前要先提高保育舍的温度,待仔猪适应后再逐渐的降低到标准温度。在转群后也要先饲喂原饲料几天,逐渐的过渡更换为保育料。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和定期的消毒工作,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有利。细心的管理,做好调教工作,让其在固定的地点采食、休息和排泄,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保持圈舍内的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对仔猪进行去势、免疫等操作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防止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相关阅读

如何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


由于商品鳝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好,故近几年各地掀起了养鳝的热潮。然而,由于养殖技术落后、黄鳝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许多养殖户效益低下甚至亏损。本人从事多年的黄鳝养殖和技术指导工作,现结合令黄鳝日均增重1克以上的实践操作经验,浅谈如何加快黄鳝的生长速度。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隐蔽的栖息介质。
①便于黄鳝自由活动、“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摄食;
②营造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条件;
③阴暗避光,不受外界干扰;
④可以分散群体密度。
另外,有土养殖时采用埂沟相间式较为理想;无土网箱养殖时,繁密的水草必须充满全网箱。

2、水环境。
主要包括水温、水深和水质三个方面。
①水温。快速养鳝应尽可能保持水温在21—28℃之间;
②水深。黄鳝养殖水体不宜太深。实践证明,鳝池适宜水深在5—20厘米不等。但也可培植大量人工水草,支撑黄鳝身体在深水池或无土网箱中正常生活和快速生长;
③水质。黄鳝适宜在无污染、溶氧丰富的水体栖息生长,一般透明度为25—40厘米,pH值为6·5—7·5,溶氧大于5毫克/升;
④气温。近水面的气温不宜超过28℃,否则会影响黄鳝的正常呼吸。解决的方法是大量种植水草和搭遮荫棚。

科学放养

1、选择优质苗种。
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2、合理密养。
据笔者体会,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克的个体,密度为2千克左右最为合理。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3、大小分级分池。
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4、适时分养。
随着养殖生长,同池或同网箱中黄鳝个体出现大小差异,而且悬殊不断加大。当大小个体相差1·5倍以上时,小个体即开始不敢与大个体争食而导致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减缓,消瘦衰竭至发病,最后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条件的要及时分养。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黄鳝养殖-黄鳝的生长速度有多快?



黄鳝的生长速度受品种、年龄、营养、健康和生态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总的情况是,野生黄鳝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综合各地的实验观察数据及我们的观察,一般5-6月份孵化出的小鳝苗,长到年底(吃食到11月份停止),其个体体重仅5-10克;到第二年底仅重10-20克;到第三年底体重50-100克;到第四年底体重100-200克;到第五年底体重200-300克;到第六年底体重250-350克;六年以上的黄鳝生长相当缓慢。体重500克的野生黄鳝一般年龄在12年以上,且极为少见。国内有资料记载的最大的野生黄鳝为体重3公斤左右。根据我们的养殖实践,采用优良的品种并配以科学的饲喂方法,5-6月份孵化的鳝苗养到年底,单条体重可达50克左右,能够达到市场收购的大规格标准,完全实现当年养殖当年上市,若第二年继续养殖,则个体体重可达150-250克,第三年可达350克左右,400克以上生长缓慢。


黄鳝养殖之生长速度怎么样



生长速度就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体长和体重增长的情况,黄鳝的生长速度在天然条件下和人工养殖环境中表现不同。

(1)天然个体的生长黄鳝在800多种鱼类中,属于中小型鱼类,而且是生长速度较慢的鱼类。同其他肉食性鱼类一样,黄鳝的生长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食物的质量和数量的制约较大。一般来说,人工养殖环境中的个体比自然环境中的个体生长速度快得多。湖北省的天然黄鳝生长情况是,0龄个体长18~24.5厘米,体重6~13克;1龄个体全长23~30厘米,体重16~22克,2龄个体全长27.5~41厘米,体重19~54克;3龄个体全长37~46厘米,体重48~97克;4龄个体全长48.5~55厘米,体重99~150克;5龄个体长55.5~65厘米,体重200~250克;6龄个体全长65~70厘米,体重356~373克;7龄个体全长86厘米左右,体重542克左右。有人报道曾发现一条长89.6厘米,体重3480克的巨鳝。在江苏省(据《江苏淡水鱼类》自然条件下,1龄个体全长7.7~30厘米,体重7~29克;3龄个体全长25~41厘米,体重10~53克;最大个体全长达70厘米,体重425克。

(2)养殖个体的生长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鳝的生长速度较快,这是由于饵料的数量较为充足,质量也大为提高。据资料,人工养殖的1龄个体为27~44厘米,体重为19~96克,2龄个体45~66厘米,体重74~270.5克。另据山东省资料,放养平均重21克的个体,经6平方米小池饲养96天,平均个体达78.7克,个体增重3.75倍。从以上可以知道,人工养殖条件下的黄鳝比天然个体生长速度增加2~3倍左右,上市时间也由天然条件下的3~4年提高到2年左右(含1年种苗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等新兴的饲养方式,当年放种,当年养成商品规格,当年上市。


环境因素对牛蛙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温度

牛蛙为变温动物,气候、温度对牛蛙的栖息、摄食、生长和繁殖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食物组成和数量的改变将使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的牛蛙更换栖息地,为寻找更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迁移,若能在附近找到良好的生活条件,便不再远迁,否则会继续迁移。

牛蛙的食量也随季节和温度的升降而增减,9月份水温在21-30℃时活动力最强,摄食量最大;水温在14-20度时食量减少;10月下旬至翌年3月,水温12℃以下时,停止摄食。

(二)湿度

由于牛蛙皮肤的角质化程度很低,故防止水分蒸发的能力较弱,同时皮肤又兼有呼吸的功能,因而环境湿度对牛蛙生存的影响很大。

牛蛙蝌蚪必须在水中生存.完成变态后才能在陆地上栖息,成蛙虽然能长时间栖息于陆地,但也需要依靠持久的高湿度生存。环境温度越高,牛蛙对湿度的要求也越大,尤其是幼蛙,更怕日晒和干燥。牛蛙抵御干燥的方法:一是通过提高其淋巴和血液中的盐离子浓度,增加渗透压而减少失水;二是钻人深土层中休眠。牛蛙的繁殖活动必须在水中完成,因而水是牛蛙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光照

光照对牛蛙的热能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产生较大影响。牛蛙畏强光,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常常躲避强烈的阳光直射。但趋向于弱光,喜蓝色光线,白天潜伏于温暖的能透进少量光线的水草丛或树荫处,夜间四处觅食。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牛蛙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行为,若将牛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性腺的成熟发育中断,性活动受到抑制,以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影响胡椒鲷鱼育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因素


水温

此鱼为暖水性鱼类,水温对其生长速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要保持整个育苗期间的水温在20~28度,最好是20-25度。

饲料

饲料的营养全面和质量好坏与否关系到鱼的存活和生长速度,当营养性差、质量差时,生存和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当饲料不足时,还会因饥饿引起相互残食,不但会降低成活率,还会造成规格的过大差异。

水质

水是基本生存环境,水质的好坏同样会影响生存与生长。因此,为保持水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要经常换水、吸污、倒池。

密度和光照

胡椒鲷性喜暗光条件,有群居和停留在池边角的习性,若局部聚集的过多和时间过长,会因缺氧而引起死亡和因饵料不足而相互残食。因此,要经常疏散和降低培育或养殖密度,提高成活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6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