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和喂二方面提高养猪效益

选择饲养瘦肉型杂种猪

瘦肉型杂种猪生长快速,使用的饲料少,抵御疾病能力强,繁殖性能好,并且窝平均产仔数比脂肪型猪多3头~4头,饲料转化成脂肪的效率为4︰1,而转化成瘦肉的效率为1.25︰1,也就是说,生产1公斤脂肪的饲料可以生产3.2公斤瘦肉。优良的杂种猪瘦肉率为58%以上,日增重提高13%~53%,瘦肉率提高15%~20%,多产瘦肉11公斤左右,节省饲料15公斤以上,增加收入30元~60元。并且,瘦肉的动物蛋白含量超过了20%,能够很好被人体吸收,适口性佳,销路也比较好。国外的肥肉价格为瘦肉的1/20,我国基本上也是在1/10~1/7,说明瘦肉的经济价值更高一些。

猪苗的选择非常重要。先要确定品种,因为猪肉品种不一样,其生长速度也有差异。土种猪的生长相对要慢一些,育成时间更长。杂种猪生长快一些,育成时间短。有研究显示,二元杂交猪相比纯种猪的生长速度要快10%~20%,三元杂交猪比二元杂交猪生长速度还要高出15%左右。从体型来看,优秀的猪苗腰身长,前胸宽,嘴巴短,臀部丰满,四肢粗壮,比例正常。优秀猪苗的食欲和增重速度成正比关系,选育时,要挑选食欲好,尾部活跃,无稀粪,身体健壮,无咳嗽。一般尾巴短粗的猪苗生长速度要比较快一些,因此使用的饲料也更少一些。同窝猪苗相互生活更和谐,圈养容易,不易出现撕咬情况。

生料喂猪

从实践来看,生料喂猪有很多优点。生料不经烹煮,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保留完全,营养更加全面,饲料的使用效率更高;生料的种类多,具有较好适口性,肉猪的食欲比较好,因此生长迅速。有资料显示,生料喂猪,每头平均日增重313克,熟料喂猪,每头平均日增重266克,生料喂猪比熟料喂猪日增重提高35%。从节料方面看,利用生料喂猪比熟料喂,每增重1公斤毛重,饲料消耗降低11%~34%;小猪长到出栏体重,喂生料可以节省燃料费13元~17元;生料喂猪,不煮料,不烧水等,可以节省人工20个~40个。肉猪吃得多,长得快,缩短了育肥期,加快了肉猪的周转率,相对也提高了圈舍的利用率。肉猪科学喂料,长得快体质壮,增强了抗病力。生料下喂比熟料湿喂平均窝产仔猪增加2.4头,提高产仔率30%,提高成活率12%,平均每头断奶体重增加2.5公斤,提高日增重20%,其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喂生料的肉猪屠宰率为72%,喂熟料的肉猪则为70%,提高了屠宰率。生料喂猪膘厚为2.7厘米,熟料喂猪膘厚为2.9厘米,瘦肉率提高3%以上,因而提高了瘦肉率。生料喂猪,方法简单,易学、易推广。

小编推荐

农业农村部:猪瘟疫62%与泔水喂猪有关,建议从防疫能力等六方面进行防治


8月份我国部分省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目前已经发生的疫情均已得到有效处置,已有12个疫区解除封锁,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和病原污染的复杂性,不排除继续出现新发疫情的可能。从已发生疫情省份,特别是近期辽宁等省份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看,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稍有放松就有扩散和局部流行的可能。加之非洲猪瘟在周边国家长期流行、不断扩散蔓延,传入风险依然很大。

另外,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0月25日11时发布,贵州省毕节市发生生猪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立即派出督导组赴当地。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1.在严格落实防控责任方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同时,强调要切实落实养殖、贩运、交易、屠宰等各环节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

2.在抓好疫情排查处置方面

各地在继续做好全面监测排查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监测排查工作。各地要严格落实餐厨剩余物全链条监管责任,并规定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

3.在加强畜禽调运监管方面

运输生猪等活畜禽的车辆不再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对活畜禽运输车辆实施备案管理。

4.在严防外疫传入方面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内防外堵,密切配合,加强边境、口岸等重点区域防控,切实防范外疫传入。

5.在保障生猪生产和肉品供应方面

各地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生猪基础产能,稳定生猪生产,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6.在提升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方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基层兽医机构和队伍;要确保扑杀补助及时兑现,防控经费和动物检疫工作经费足额拨付;要强化基层兽医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此外,还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辖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逐级开展督促检查,农业农村部要会同应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各地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视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对相关地区开展飞行检查。

62%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

同时稳定基层兽医机构和队伍

国际上多年来的非洲猪瘟防控实践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在我国发生的前21起非洲猪瘟疫情中,有62%的疫情与饲喂餐厨剩余物有关。这些疫情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往往呈多点集中发生。在我国要求发生疫情省份和疫情相邻省份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之后,由此引起的疫情已大为减少,这充分说明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措施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动物防疫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尤其是在此次防控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疫情工作当中,暴露出部分地方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存在人员队伍薄弱、地方经费保障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成为制约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关键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整体兽医水平是由这个国家的基层兽医水平决定的,只有相关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有大量高素质人员在基层从业,动物防疫工作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农业农村部还将强化4个方面

解决动物疫病防控难题

1.强化关键措施落实

指导督促地方坚决果断处置疫情,切实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继续组织部省联合专家组和流行病学调查队,强化溯源追踪和防控指导。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车辆监管,防止疫情跨区域传播。继续实施全国范围监测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2.强化联防联控

结合前期督导发现的问题,对各地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落实好进口、运输、打击走私、市场流通、野外巡查等关键环节监管责任,针对边境地区、入境口岸、交通枢纽周边等重点区域,严防死守,阻断传入途径。指导有关省份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升区域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

3.强化供给保障

指导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疫管理,切实保护基础产能、稳定生猪生产。及时细化完善生猪调运监管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强化产销对接,确保猪肉市场供应。

4.强化科研攻关

聚焦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和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协调有关部门设立科研专项,加大科研投入和攻关力度。

如何预防小龙虾逃跑?至少做好三方面


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防逃工作没有预防疾病工作那么复杂,但也至关重要,没有做好防逃工作,就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养殖朋友们就如何做好防逃工作也是绞尽脑汁,但还是胜不胜防,似乎防逃工作成了养殖朋友们心头大患。小龙虾天性爱好爬行,当池塘环境不太适宜小龙虾生活或雷雨天气时,小龙虾就会外逃或打洞蛰伏,因此,小龙虾养殖池塘必须设置好防逃设施,根据养殖实践,小龙虾防逃设施有以三种:

一、是最简单便宜的办法是和一般河蟹养殖一样,用厚薄膜加桩竖栏,埋在土下15-20厘米,这个办法从经济上看是最合算的,每亩成本在100元以内,缺点是容易破,时间短,一般一年必须换一次。

二、是采用高质量的石棉瓦,用桩固定,同样埋在土下15-20厘米,一般可以用4-5年,亩成本在300元左右。

三、是用水泥砖或者水泥板,时麻辣小龙虾间管的就比较长,但缺点是成本太高,一般每亩在2500元以上。我们综合考虑成本和管理来看,用石棉瓦来防逃既经济又简单,在石棉瓦上面可以加一层网片,既可以防逃,也可以防偷,既经济又实用。

此外,塑板、铝皮、玻璃等材料都可以作为虾池防逃设施材料,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只要建成的围挡设施起到阻止小龙虾外逃的作用即可。但从小龙虾的天生习性来看,在建设中还是加以牢固,不能应付了事,有时候,小龙虾夜间活动频繁,爬行较多,只有建设好牢靠的防逃设置,才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酵床养猪选哪种发酵床


第一代的老接触式发酵床养猪好坏参半,一般不敢用了,问题很多;第二代是不接触式发酵床,则比较稳定,垫料来源也比较广泛,相应地垫料成本也更低了;第三代发酵床技术是独立式发酵床,如果只是1000头猪以下的猪场采用是非常好的,灵活机动,能做到完全的零排放,且非常轻松。

现在用发酵床养殖生态猪三种发酵床(接触式,非接触式,独立式)各有哪些优缺点呢?

⒈接触式发酵床

这是是最初的发酵床,是这个技术刚刚起步时出现的最初形式的发酵床技术,应该说已经被淘汰了,其缺点就是疾病频发,并不可控制,特别是猪,猪强烈建议不要用接触式发酵床了,问题太多。

第一是猪有定点排泄的习惯,无法改变猪的这种习惯,造成集中排泄的地方死床和无法分解粪便,水份集中过高等,虽然猪有拱垫料的习惯,但也不足以弥补这一缺点;

第二就是寄生虫病频发,特别是线虫类,一旦遇到粪便水泥状都可判断为线虫感染,可以用芬苯达唑,阿苯达唑来治疗,但很难防控;

第三就是相互传染疾病病菌病毒等,很难控制;

第四就是垫料的选择有局限性,只能用惰性原料,粗细搭配,吸水性要强,要有一定的刚度而不容易踩实;

第五就是垫料易发霉菌,而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的事情;

目前接触式发酵床仅仅用于鸡上面,因为鸡也习惯耙垫料,而且鸡是分散排泄的,所以,养肉鸡用发酵床还好一些,还有人在用,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⒉非接触式发酵床

这是是在接触式发酵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吸取了接触式发酵床的教训和缺点而发展起来的,很明显,它有几个解决了接触式发酵床缺点的几个优势。

第一:可以直接采用自动化的机械翻耙系统,可以均匀地把猪和其他动物的排泄物均匀分解,由于翻耙机系统是与动物隔开的,所以,很好操作,并且不会影响到猪,因为是隔开来翻耙的,所以,噪音影响不大,也不会引起动物应激;

第二:由于不接触,所以,也不会产生寄生虫相互感染,也不会产生病菌病毒相互感染,但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例如通过气溶胶通过空气来传染,但至少要好得多了;

第三:垫料的选择范围要广泛得多,一些不是惰性的原料如玉米秸秆,食用菌糠,和其他植物下脚料,农作物下脚料都可以使用了,不怕发霉变质,因为它们与动物是不接触的嘛;

第四:在操作上要省工省力得多,可实现机械作作业,到了垫料使用寿命后,出料也方便得多。

⒊独立式发酵床

这又是在不接触式发酵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新一代发酵床处理技术。

其甚至已被大量的大型公司使用,但目前来说,也建议是适用于存栏1000头猪以下的猪场使用,1000头猪场一天的粪污产生量为10吨左右,按我们的经验,粪污的量占垫料的体积的5%/每天的处理量,则需要200个立方米的垫料即可,辅成75公分厚的话,则只需要300平方米的面积的大棚即可处理。独立式发酵床优点很多,它克服了以上两种发酵床方式的所有缺点,通过空气感染病菌病毒和霉菌毒素的缺点也克服了,且可以集中作业,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翻耙机要适合于深耕,即垫料厚度达75公分时,要能深耕深翻到底部,最初的翻耙机很容易脱轨,即在翻耙过程中,垫料会把翻耙机械顶起来而把轴顶起来,造成飞车等现象,但采用固定套牢的轨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养殖户在翻耙机上面压上大石头也可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随着发酵床技术的更新换代,发酵床养猪相对于传统养猪方法的优点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冬季喂好牛从“七巧”开始


秸秆巧处理饲草单一营养缺乏,易导致牛掉膘消瘦,如果把秸秆进行氨化巧处理,牛就爱吃。办法是:把麦草、稻草等细铡成2-3厘米的短节,每100公斤碎麦草或稻草加4公斤尿素,先用40公斤水把尿素溶解后,搅拌在碎麦草、碎稻草内,搅匀后,装入大缸或水泥池,压实、封严,不透空气,进行氨化,一个月后可开缸饲喂。氨化过的饲草,绵软、芳香,易消化。

饲草巧搭配冬季喂牛要尽量做到饲草多样化,要短草配长草,优质草配次草,如麦草、稻草配青干草、配秫叶、配花生秧,配苜蓿草等,这样混合均匀牛爱吃,营养全面。

精料巧配合喂精料时要软硬配合,如玉米、黄豆等硬料和麸皮、粉料等软料喂时要拌料。开始先喂草,吃到多半饱时少加料,将要吃饱时多加料,并且要加有香味的料,如把黄豆炒香磨碎加拌在草内,虽然无青草,牛也能顿顿吃饱。

尿素巧加喂尿素是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措施,冬季可适量饲喂。一般6月龄以上的犊牛日喂40-60克,育肥牛70-100克,成年母牛日喂150克。尿素适口性差,可按1%与精料混合后拌草饲喂,喂后半小时内不饮水。

食量巧安排冬季昼短夜长,不但白天要喂好,夜间还要加喂一槽,日喂草13-15公斤。

饮水巧加温冬天不能给牛饮冷水,应饮25℃的温水,还要向温水中加点食盐,加点豆末,这样牛爱饮,并可有降火、消炎作用。

卫生巧刮刷牛舍内的粪便应勤出,打扫干净,勤垫干碎草、土,保持干燥卫生,防止牛蹄患病。每天把牛牵到室外晒太阳,用刮子或刷子刷刮牛体,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牛生疮癣。

如何提高冬季养鸭效益?


【常见问题】如何提高冬季养鸭效益?

【专家解答】

卫生和消毒

卫生消毒工作是养鸭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冬季,天气多变,雨雪天气多,气温下降,造成鸭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卫生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有效。特别要注意中小鸭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防止中小鸭感染疾病和前期生长不良。每天对中小鸭舍进行带鸭消毒,有利于鸭舍地面、垫草和空气的净化,防止中小鸭通过呼吸道和损伤皮肤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等多发病。

冬季鸭群的生活空间大多在室内,鸭舍室内卫生的清洁是解决冬季养殖整体卫生水平的关键。实践证明,垫草干燥卫生直接影响商品鸭增重和料肉比。湿的垫草会产生大量氨气,造成鸭舍空气污染,导致鸭群疾病流行,影响生长发育。

温度和通风

冬季要正确解决和处理温度、通风问题以及二者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整体生产水平的发挥。一般养殖场,保温主要靠简易的炉火、农膜等来调节,要按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调整不同日龄鸭的室内温度。7日龄之前,温度34℃~27℃;8日龄~21日龄,温度26℃~18℃;22日龄至出栏上市,常温(15℃~20℃)。

通风与否应根据鸭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定,一般进入鸭舍未感到刺眼和呼吸困难等情况,并且温度适宜,可采用在鸭舍顶棚上方安全通风设施开一个小通风孔进行小气流通风;若进入鸭舍感觉刺眼和呼吸困难时,说明空气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应查找原因,如垫草的干燥程度、饮水采食器的卫生状况、消毒等情况。有问题应及时处理,同时打开顶棚通风设施或通风孔,进行大气流通风,切忌进行纵横向通风,造成室内温度骤然降低,导致鸭群感冒。

饮水和水温控制

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雏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20℃~25℃;中成鸭理想的饮水温度在10℃或略偏上为好。切忌冬季让鸭饮冰水。如果鸭饮水量降低,24小时~28小时就会引起鸭进食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速度,同时鸭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会相应降低。

【小编总结】

鸭是我们常见家禽之一,养鸭业是我国特色产业,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鸭的种类繁多,但常分为蛋用型和肉用型以及兼用型。冬季气温低,对于养殖者来说,影响较大。第一农经小编在本文中给你介绍了《如何提高冬季养鸭效益?》一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你从五个方面掌握河蟹大水面养殖技术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其常栖居在水质清新、水草丰富的水域中,具有昼伏夜出的特点,一般夜间出来活动觅食。每年的6――9月份为河蟹活动摄食的盛期。大水面养殖河蟹具有水活流畅,受风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因而利用大水面养殖河蟹,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结合我镇多年养殖经验,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1水域的选择根据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应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最好是沉水植物中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挺水植物中的芦苇、蒲草),螺蚬较多的水域(螺蚬不足可以进行人工放养)。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水草不多的地方可以采取人工种植部分水草的方法予以弥补。1.2防逃设施的建立采用网片和树桩(竹桩)将养殖水域圈围起来。拦网宜采用聚乙稀网片,网目大小以不逃蟹为宜,最好采用双层围网。拦网的高度应在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米以上。网脚以石笼作沉子沉入底泥中,并用倒刺桩将网片插入泥土中,在内层网衣上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做成倒檐,以防河蟹从网上翻出外逃。每隔一定距离用树(竹)桩插入泥土中0.5――1.0米,以加固拦网,防止风浪冲击。1.3清野幼蟹放养前,应预先采用各种方法清除水域的野杂鱼类,减少河蟹的天敌,为河蟹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2蟹种放养2.1严把蟹种质量关养殖效益的好坏,苗种至关重要,选购苗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2.1.1选购的幼蟹(蟹种)应当规格要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2.1.2在江淮地区及长江流域,长江蟹是优先选购蟹种,其生长速度及回捕率要优于其它蟹种。在同等条件下,辽河蟹性成熟比长江蟹早,个体的平均规格自然要小得多。2.1.3内陆纯淡水培育的蟹种要优于沿海地区培宜的蟹种。一般来说,沿海地区培育用水有一定的盐度,培育出来的蟹苗不适应内陆水域,易早熟,生长速度不很理想,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自己培育幼蟹。2.1.4从多年养殖结果看,生态式土池育苗比工厂化水泥池育苗来得好,前者培育的苗种更加适应自然放养,特别是大水面放养。2.2适时确立放养时间大水面放养应以冬放和春放为主,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份为最佳的放养季节,寒冷的冬季和结冰时一般不宜放养,以免冻伤蟹种,影响成活率。2.3确定合理放养量放养量的确定应根据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及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400――600只/667平方米的密度放养。面积大、饵料足、水质好,资金有保障的也可适当地增加投放量,但不能超过该水域的自然供饵能力。2.4采用科学的放养方法放养前,将蟹种装在船上,尽可能地放均匀一些,范围放大一些。如果是外地采购的蟹种,因历经长途运输,脱水时间较长,则不宜直接投放,而应先将幼蟹进行缓苗处理,即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适应水域环境后再按上述方法放养。3饲养管理3.1饵料投喂大水域中水草一般较丰富,在前期一般无需投喂,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期,为了有效地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山芋丝等,以更好地促进河蟹快速生长。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3.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另外,每隔15天用生石灰按25――30千克/667平方米化水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3.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4病害防治4.1水域清塘消毒应尽可能进行。4.2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4.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C等。5成蟹捕捞大水面养殖河蟹不同于池塘养蟹,应适时进行捕捞。9月中旬开始,有相当一部分河蟹企图向网围外攀逃,因而适时确定捕捞时间,对提高回捕率,减少河蟹逃逸很重要。所以大水面拦网养蟹,必须提前开捕,一般选择在9月上旬,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力量组织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蟹簖(迷魂阵)进行定置张捕,捕捞效果较好。

怎么提高肉兔的养殖效益


肉兔是兔类里的一种,主要供肉食,它的兔肉有美容食品之称。肉兔的肉质十分细嫩,营养也十分丰富,特别适宜老人、小孩食用。随着人们对肉兔的需求量日渐增大,养殖肉兔成为这几年来比较看好的项目之一,那么要怎么提高肉兔的养殖经济效益呢?接下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怎么提高肉兔的养殖效益?

一、选养早期生长快的肉兔品种

从目前养殖的肉兔品种来看,主要有:比利时兔、法国公羊兔、德国巨型兔、新西兰白兔、日本大耳白兔、美国加利福尼亚兔、丹麦白兔。这些肉兔体重大,能在90日龄前出栏,可以选养。

二、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培育优良仔兔

仔兔是肉兔养殖的基础。要培育出优良子兔,就要选好父、母本。父本种兔要求肉质好,早期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屠宰率高;母本种兔要求产仔多,母性好,乳力高,哺育能力强,仔兔成活率高且发育整齐。用这样的兔杂交繁育,产下的仔兔基本上是优良的。

三、保持兔舍内适宜的温、湿度

兔舍中的温、湿度,对育肥兔的增重有一定的影响。在集约化饲养的条件下,育肥幼兔的最佳温度是24℃;到幼兔消化酶体系完全形成时期的42~46日龄,适宜温度是24~30℃;进入60~80日龄,以18~24℃为好。兔舍的湿度,因肉兔喜干燥、怕潮湿,也不喜欢过分干燥。所以,兔舍适宜的湿度为60%~65%,以60%为最佳,最低不能低于40%,最高不能高于75%。否则,不利肉兔育肥。

四、经常注意兔舍的通风透气

兔舍内如积聚有害气体,不仅影响肉兔的生长发育,而且会使肉兔生病。兔舍的通风透气条件要好,以保持兔舍空气清洁、新鲜。

五、尽量减少光照

育肥肉兔在饲喂全价饲料的条件下,除添水、添料、清扫卫生和观察健康的时间外,兔舍内均保持黑暗。这样,既能节约电力,又有利于育肥兔的增重。

六、适时上市屠宰

育肥兔就日龄而言,一般以60~90日龄上市屠宰为好;就体重而言,以活重2.25~3公斤上市屠宰为宜。如日龄或活重太小,会影响收益;太大,又增加饲养成本,这都很不划算。

以上就是有关提高肉兔的养殖效益的知识介绍。肉兔的饲养周期很短,产肉率却很高,可以更好的解决了日常人们的肉食来源。肉兔的兔皮、兔毛也是很好的致富途径。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吃兔肉的习惯,因此兔肉不管是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其肉兔养殖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养殖户们可以参考以上的知识介绍,科学的进行肉兔饲养,从而获取到经济效益。

养殖蜈蚣如何提高效益?


蜈蚣养殖并不能让每一人养殖户都赚钱,也许亏本的反而是大多数。那么,我们怎样养殖才能赚到钱?又是怎样提高蜈蚣养殖效益?在此,农村致富经网收集养殖专家的经验,做一个相关介绍:

一、准确把握蜈蚣生活习性,创造蜈蚣养殖最佳环境蜈蚣主要生活在多石少土的低山地带,平原地区只有少量分布。每年惊蛰后,气温转暖,蜈蚣冬眠苏醒,开始出土活动,善居于阴湿的杂草丛中或乱石沟里。从芒种到夏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它又渐渐移到阴凉的壕沟、坟地、田埂或土坎的缝隙之中,避过炎热的白天。到了晚秋季节,则又多栖于背风向阳的松土斜坡之下或树洞、树根较暖的地方。总之,蜈蚣喜欢在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洞穴中生活。据此习性,要求我们为蜈蚣所创造的生活环境必须同时满足阴暗、潮湿、温暖、通风的要求,我们的经验是:室内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20cm用瓦片筑起一个方形框体,瓦片一层正面朝上,另一层则反面朝上,正反交替摆放,使框体高30cm左右,内部填入专门配置的养土,瓦片与瓦片之间形成了大量小缝隙,蜈蚣通过缝隙进入内部养土,在里面随心所欲的打洞造穴,营造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室外蜈蚣养殖池一般以10m2左右为一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内距四周防逃墙40cm全部用瓦片摆放垛体,首先在地面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其上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再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再在垛提上面四周各向内收缩10cm左右,以凸面朝上放置一层瓦片,瓦片上面继续铺一层10cm厚的养土,直至垛体升高至60cm以上,这样的垛体形状有点像金字塔。蜈蚣通过瓦片形成的缝隙进入垛体,初春时节与立秋以后,气温偏低,白天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偏高,蜈蚣自然向边缘移动;夏季太阳照射下,垛体边缘部分瓦片下面温度太高,蜈蚣自然向多提内部移动,寻找阴凉地方;冬季气温骤降,垛体内部因有厚厚的养土与瓦片保温,温暖适宜,成为蜈蚣冬眠的极好场所。二、准确把握蜈蚣活动特点,选择最佳投喂时机蜈蚣一般都在夜间出来活动,20~23时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其特点是夜间活动多,白天活动少;气温高于25℃时活动多,10~15℃活动少;雨后的夜晚活动多,雨天的晚上活动少;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活动较多,大风(风力在六级以上)的夜晚活动少。由此可见,蜈蚣活动的频率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雨量和光照强弱等气象因子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以上特点,对蜈蚣投喂饲料要遵循一定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必须遵循的规律是:一般在日落前夕定点投喂饲料,以便蜈蚣形成条件反射,培养进食的规律性,同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雨后天气闷热的夜晚,蜈蚣活动加强,食欲较好,可适时增加投食量;大风或阴雨等不良天气应减少投喂量甚至不投食。总之,应充分考虑气象因子对蜈蚣活动的影响,合理投食。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预防蜈蚣自相残杀在蜈蚣生活密度过大或惊扰较多的情况下,易引起相互残杀而死亡。但在饲养条件下,随着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改善,如提供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水源,不加大对它生活的惊扰,即使养殖密度较大,对其生活也无多大影响。尤其是同一母体所产的蜈蚣因自幼在一起生活,长大后就是几十条卷伏在一起,也能和睦共居。所以提供足够新鲜饲料和水源,保持安静的环境,是人工养殖蜈蚣的必备条件。除非培育种苗需要,尽可能避免将产于不同养殖池的幼蜈蚣混合饲养。四、掌握蜈蚣饮食规律,科学调配蜈蚣饲料野生蜈蚣为典型的食肉性昆虫,性较凶猛,凭着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颚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类小型动物。蜈蚣喜食的动物性饲料包括:蚯蚓、鼠妇、蜘蛛、蜻蜓、地鳖虫、螳螂、蝗虫、蟋蟀、油葫芦、蝼蛄、知了、倒退虫、黄蜂、各种鱼类、青蛙、壁虎、羊肉、牛肉、兔肉、鸡蛋、鸡肉、麻雀肉、蛇肉、大头金蝇、蚰蜒、蚕蛹、羊奶、牛奶等,在动物性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也食植物性饲料。为降低养殖成本,扩大饲料来源,喜旺药用动物养殖场特别重视植物性饲料的开发利用,并研究出几种蜈蚣十分欢迎的混合饲料配方,其中采用的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米粉、小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麸皮、米糠、玉米皮、黑豆皮、豆饼、花生饼、菜籽饼(埋坑脱毒处理)、棉籽饼(用量不宜超过10%,药物脱毒后再用)、槐叶粉、黄豆皮等。蜈蚣的食源虽然广杂,但对食物要求新鲜,不吃腐臭之食。所以人工养殖时,为了便于饲料管理和保证饲料的新鲜与清洁,不要将饲料直接撒入蜈蚣活动场地或栖息的垛体上,以免剩余的饲料霉变,导致真菌性病蔓延,应该把饲料与饮用水放入专用的食盘或水盘里,食盘与水盘必须做到定时、定点投放,不要任意改变投放时间和地点。一般在下午日落前将食盘送入投放地点,翌日清晨取出清洗以备再用。蜈蚣一次食量大,耐饥力强。饥饿时,一次进食量可达自身体重的1/5~3/5。食饱后,十天半月不给食物也不会饿死,但蜈蚣不耐渴,每天需饮水。因此饲养场内必须放置盛水器皿,并要定时换水,以保持饮水的新鲜、清洁。五、掌握蜈蚣产卵规律,创造最佳孵化环境每年春末夏初,是蜈蚣的产卵期。每条雌性蜈蚣一般产卵量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少数为10粒以下。产卵前蜈蚣腹部紧贴地面,自行挖掘浅的洞穴。产卵时,蜈蚣身体曲成S形,卵从生殖孔一粒一粒成串产在自行挖好的浅穴内。在无外界惊扰的情况下,产卵需2~3小时。产完后,随即侧转身体,用步足把卵托聚成团,抱在怀中孵化。蜈蚣产出的卵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3~3.5mm,米黄色,半透明,卵膜富有弹性。蜈蚣孵卵时间较长,一般需43~50天。卵在孵化过程中,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都在随胚胎不断发育逐渐变化。一个月后,卵内初具幼虫形态,体长约1.2cm,可见卵膜内幼虫的蠕功;35~40天后,幼体体长约1.5Cm,已能上下爬行,但尚不能离开母体;43~45天后幼虫体长约2.5cm,能离开母体自行寻食。孵卵期间,母体不进食、不饮水、不出窝活动,因此在整个孵卵期间,应保证蜈蚣附近湿度相对稳定,过湿或过干都会影响蜈蚣的孵化,甚至造成母体吃掉卵或幼蜈蚣,影响孵出率和幼虫成活率。对于养殖经验不多的养殖户,可以在蜈蚣做窝产卵前,在蜈蚣养殖垛体上面放上一盆或多盆喜湿性的花草,如吊兰,每次给花草浇水的时候,水就通过花盆往下渗,只要花草始终茁壮成长,垛体的湿度就基本稳定,这样母体蜈蚣一旦在垛体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做窝,你就必须始终保持花草茁壮成长,发现花草的叶子有萎缩现象,就及时浇水,发现有烂根现象,说明湿度过大,必须停止浇水。蜈蚣在产卵或孵卵期间,若受外界惊扰,就会停止产卵,并把已产出的卵或在孵化的卵全部吃掉,这就是所谓蜈蚣的保护性反应。蜈蚣食卵后,多能重新产卵和孵卵。但使蜈蚣的产卵期和孵化期大大推迟,且产卵少,孵出率不高,影响蜈蚣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人工养殖蜈蚣时,在蜈蚣产卵和孵卵期间,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切忌惊扰,这是养殖管理中必须注意的事项。

六、蜕皮与生长发育蜈蚣属甲壳类的节肢动物,体表覆盖有几丁质的甲壳,限制了本身的进一步生长发育。为了摆脱甲壳对进一步生长发育的限制,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蜕皮数次。每蜕一次皮,就明显的长大一次。蜕皮多在盛夏或产卵后进行。蜕皮前体色改变,行动迟缓,不吃食物,视力和触角能力减弱。蜕皮时,由前向后逐节进行,最后蜕出尾足。蜕下的旧皮呈皱缩状,拉直时是一具完整的蜈蚣躯壳。蜕皮需约2小时左右才能完成。蜕皮时切忌惊扰,否则会延长蜕皮时间。人工养殖的蜈蚣蜕皮时容易受到成群蚂蚁对它的攻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防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七、缩短冬眠时间,提高蜈蚣养殖效益蜈蚣属变温动物,外界气温升降的变化对其生活有极大的影响。为了缩短蜈蚣养殖时间,创造更好养殖效益,一般采用升温保温等措施延长蜈蚣生长期、缩短甚至取消冬眠时间。常用的方法有恒温养殖和塑料大棚养殖。恒温养殖:恒温养殖又称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恒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哪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第三,能保持较好的通风;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塑料大棚养殖:白天充分利用太阳的照射提高塑料大棚内的温度,傍晚时分及时用草苫覆盖塑料大棚使之保温,尽可能缩小昼夜温差,缩短甚至取消蜈蚣的冬眠期,延长蜈蚣的生长时间,提高蜈蚣养殖效益。塑料大棚养殖由于依赖于太阳光的照射,所以必须注意天气的变化:遇有雨雪天气,要及时采取临时的加温措施,尽量避免蜈蚣冬眠,如果蜈蚣一旦冬眠,就不要轻易把它唤醒,如果蜈蚣一个冬季里反复冬眠,则会造成较大伤亡;春天来临,气温升高,注意及时通风,一则补充新鲜空气,二则防止棚内超温;夏季需要及时揭开塑料布,换上遮阳布,或用草苫进行遮阳处理。八、天敌与病害防治1、蚂蚁的防治:蚂蚁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蚂蚁:①一旦发现蚂蚁,可立即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如果蚂蚁太多,则立即将蜈蚣转移,然后用开水烫杀饲养池中的蚂蚁。②将25克蜂蜜、25克硼砂、25克甘油、250克温水混合拌匀,放在饲养池四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③把培养土用开水烫过,再放在阳光下暴晒,以杀灭混在培养土中的蚂蚁或蚂蚁卵。2、粉螨的防治:如果蜈蚣饲养池内湿度太大,在气温高的时候,蜈蚣就容易受粉螨危害,被粉螨寄生后,不但活动不便,而且蜈蚣会受粉螨产生的毒素刺激不得安宁,更严重的事,粉螨吸收蜈蚣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致使蜈蚣身体瘦弱而死亡。防治方法如下:①饲养池内一星期不要加水,降低养土的含水量。②处理好养土,采用热水泡、太阳下暴晒等方法杀灭其中的粉螨。③将新鲜的骨头或者油条等投入饲养池内诱杀粉螨,每天清除2~3次,效果很好。3、消化不良的防治:平时切实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不利因素的刺激,提高消化道的消化能力。在早春和晚秋的低温季节,应做好保温工作,池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5℃。如果蜈蚣已经得了消化不良症,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治疗:①用酵母片1克,溶于100毫升温水中投喂,每天一次,直至痊愈。②取山楂20克,白糖10克,水250克,拌合后煮20分钟,每天一次,喂至痊愈。4、胃肠炎的防治:预防此病主要是加强管理。低温期间在池内挂上灯泡,补充光照,每10平方米池内安装20W灯泡一个。保持饲料新鲜和池水清洁,即使取出池内的病蜈蚣隔离治疗。病情严重时,饲养池中要用3%的福尔马林或0.2%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对已经染病的蜈蚣用以下方法治疗:取青霉素片2片,酵母片2片碾成粉末,均匀拌进500克饲料中,每日投喂一次,直至痊愈。5、绿僵菌病的防治:平时加强管理,经常刷洗食盘和水槽,改善通风条件,掌握好饲养池的温度,一旦发现感染绿僵菌病的蜈蚣,应迅速捉出来另行饲养,同时将感染的饲养土全部清除,换进新饲养土,将池内的瓦片用3%福尔马林溶液清洗,待其晾干后,再放进池内,以杀灭瓦片上的绿僵菌。饲养池周围用0.5%漂白粉溶液喷洒消毒,杀灭绿僵菌,确保环境的清洁,防治绿僵菌的孢子传播扩散,引起再感染。用氯霉素0.25克溶于150毫升温开水中,然后让蜈蚣吸吮,每天一次,直至病愈为止。蜈蚣康复期间,同时喂些活性高蛋白饲料,如黄粉虫、土元等,提高蜈蚣免疫力。

羊饲料干喂和湿喂哪种比较好?羊饲料干喂和湿喂有什么优缺点


养羊可以养绵羊以买羊毛为主可以养肉羊以买肉羊肉为主。可以选择圈养也能放养,其自由度是比较高的,但不管是饲养还放养,都需要对羊进行饲料的喂养这羊的喂法有湿喂和干喂。那么羊饲料干喂和湿喂哪种比较好?羊饲料干喂和湿喂有什么优缺点?

1、干喂

优点

①省时省力

养羊饲料干喂直接放入饲槽即可,可在较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

②不易变质

饲料干喂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变质,即便在饲槽内存放一两天也不会有问题。

③冬季不凉

冬季气温较低饲料干喂羊吃到腹中不凉,这样羊才会长得更快。

缺点

①适口性差

相对而言干饲料的适口性稍微差一些,羊不喜欢采食。

②不宜消化

羊吃完后若不能及时饮水则会影响消化与吸收。

③粉尘较多

干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粉尘,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

2、湿喂

优点

①适口性好

饲料加水经过软化后会大大提高适口性,对比可以发现羊更喜欢吃湿料。

②有利消化

湿料更容易消化,羊采食湿料后反刍时间更靠前。

③没有粉尘

湿料中不含有任何粉尘,因此不用担心粉尘诱发呼吸道疾病。

缺点

①费时费力

饲料加水搅拌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1000斤饲料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搅拌均匀。

②不易保存

湿料需要现拌现喂不可长时间存放,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更是如此。

③冬季太凉

冬季即便采用温水拌料,饲料温度也会迅速下降。

3、喂法选择

至于选择干喂还是湿喂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养殖规模较大而又无TMR搅拌机的情况下可尽量选择干喂,反之养殖规模较小或有TMR搅拌机的情况下则可以选择湿喂,此外冬季尽量选择干喂,其他季节可选择湿喂,但是夏季一定要现拌现喂。

鳄鱼养殖的成本和效益


【常见问题】鳄鱼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如何?

【专家解答】 鳄鱼的养殖成本

鳄所消耗的饲料以肉类(包括下脚料,鸡骨等)和鱼类为主,平均每年每条的饲料总量为72。6千克,折合成人民币不超过500元。另外,饲养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饲养场所和设备。如湖养鳄的规模为30000多条,饲养围栏面积不很大,饲养密度相当大,一年以内的幼鳄,每平方米可饲养17~18条,2~5年生亚成鳄每平方米可饲养1条,而10年以上作为繁殖的成鳄的密度稍小,每条鳄饲养面积为10平方米。

经济效益:见效快!

鳄的幼仔只需3~5年的饲养,就可转化为产品加工利用。因为这样的年龄宰杀,其饲料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大。

鳄鱼的观赏经济效益

鳄鱼除了有很高的经济价格外,还具有极吸引人的观赏价值。建立鳄鱼观赏园,不但能改变人们对鳄鱼的传统看法,游客在游乐中参观鳄鱼卵孵化、成长、交配等生活习性,增长动物知识,还能观赏到紧张刺激的人鳄操斗表表演,真正做到集旅游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因此开展鳄鱼养殖,并与旅游观光业紧密结合,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鳄鱼的皮用经济效益

根据不同种类鳄皮的形态构造和组织结构、皮肤花纹以及弹性纤维的排列情况,可把鳄皮分为凯门鳄皮和传统鳄皮两大类,通常人工饲养的1~3岁鳄,其皮的腹部宽环15~45厘米,这些皮多被分成15~24厘米、25~29厘米、30~34厘米、35~39厘米和大于40厘米等不同的档次来出售、窄皮多用于小的皮革制品,如手表带、钱包和皮鞋等,宽皮传统上用于皮靴、皮箱和旅行包等。皮革每提高一个档次,其价格就会上涨10%~15%,对于40厘米以上的大皮,价格相对要高出很多经研究发现,泰国鳄腹皮质量较优;而湾鳄以背面皮质量较优;杂交种鳄兼有二者的优点,皮张价值最高,畅销国际市场。

【小编点评】小编汤姆为探索酵床养殖技术的你整理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原理介绍》一文。我们如果按20条母鳄为单位的繁殖种群为例,如果每条母鳄每年繁殖40条幼鳄来算的话,一年一个种群可以轻松达到800条幼鳄的繁殖标准。按照目前市场上每条鳄鱼的2万元引进价格来算,成鳄的市场价格在4~5万元左右。如果想出产商品鳄,经3~5年的饲养后,其价价接近2万元,扣除成本,养殖户仍然可以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母鳄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十几岁的母鳄,每年可以产蛋超过50枚。根据实践经验,出产40条以上的鳄苗,而一只母鳄的寿命能轻松达到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和大雁从北方南飞分别是什么季节?


燕子和大雁是人类除鸡、鸭、鹅、鸭、麻雀、布谷鸟等常见鸟类外,最喜欢的两种候鸟。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和大雁从北方南飞分别是什么季节呢?

根据鸟类资料显示,燕子最愿意接近人类,人类最爱护这种益鸟。一般在10-11左右开始南飞海南及更南的地区,4~6月从海岛北飞到靠近农田的农家繁殖。而大雁北飞是农历3月3左右(阳历4月),南飞在秋季,大约从农历9月份(阳历10月)开始。

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每年秋冬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飞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另一条路线经由我国内蒙古、青海,到达四川、云南,甚至远至缅甸、印度去越冬。第二年,又长途跋涉地飞返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一、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形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在树洞或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在城乡把泥黏在楼道、房顶、屋檐等的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

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二、大雁又称野鹅,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雁热情十足,能给同伴鼓舞,用叫声鼓励飞行的同伴。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群的聚合体。

全世界共有9种大雁,我国就占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

鹌鹑养殖如何提高效益


肉质鲜嫩味道鲜美的鹌鹑是近年来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肉食禽类,有着很高的养殖价值。同时,鹌鹑养殖还有着投入少、产出多、周转快、风险小的特点,吸引了许多养殖户养殖。而在鹌鹑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益,繁殖孵化、雏鹑饲养、育成管理等养殖环节不可少。那么,鹌鹑养殖如何提高效益?现将鹌鹑的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1.白羽鹌鹑:白羽鹌鹑体型略大于朝鲜鹌鹑,成年公鹑体重145克,母鹑体重170克,开产日龄45天,年平均产蛋率80-85%,年产蛋量265-300枚,蛋重11.5-13.5克。

2.朝鲜鹌鹑:朝鲜鹌鹑成年公鹌鹑125-130克、母鹌鹑140-150克,在限饲条件下40-50日龄开产,平均年产蛋率75%以上,年产蛋260-280枚,蛋重10.5-12.0克。

3.日本鹌鹑:日本鹌鹑成年公鹌鹑体重100-110克、母鹌鹑130-140克,35日龄即可见蛋,300日龄母鹌鹑平均产蛋率仍可达85%以上,年产蛋280-300枚,平均蛋重10克。

二、场址选择

1.场址:规模化养殖鹌鹑要求交通方便,远离居民点、其他畜禽场和污染源,场内外道路平坦,以便运输生产和生活物资。

2.水电:水源要充足,最好是地下水,水质清洁,符合饮水卫生要求,要保证供电正常,在经常停电的地区要自备发电机。

3.鹑舍: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可利用闲置房屋,也可专门建设房屋,要求房屋结实整洁、通风采光保暖性能良好。

三、繁殖孵化

1.选蛋:鹌鹑种蛋要选择大小合适,形状正常的椭圆形蛋,形状正常的种蛋孵化率较高,孵出的雏鹑健壮、活泼、均匀度高,便于饲养管理、成活率高,重量以10-12克为宜。

2.上蛋:鹌鹑种蛋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放在蛋盘里,为了使上蛋后很快达到孵化机内温度,入孵前24小时将种蛋置于25-30℃的环境下预热,上蛋后要对种蛋进行消毒。

3.环境:孵化机内温度控制38-39℃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孵化器内用风扇进行通风换气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氮和热量,并使孵化器温度均匀。

4.翻蛋:翻蛋的目的是让种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促进胚胎活动,保持胎位正常,入孵后第一到14天每天翻蛋,每隔2-3小时翻蛋一次,翻蛋角度为45度。

5.出孵:孵化的第15到16天即出雏的前1-2天把蛋盘中的蛋放入出雏盘中准备出雏,同时温度降到37-37.5℃,正常情况下一般第16天开始啄壳,第17天大量出壳,18天出完。

四、雏鹑饲养

1.饮水:雏鹑的第一次饮水要在进雏后马上进行,一日龄用0.01%的高锰酸钾水,自由饮用一天,除杀肠道菌,要让每只雏鹑都喝到水,同时水最好选择温开水,水温30℃左右。

2.开食:雏鹑的开食在饮水后进行,原则上易早不易晚,一般多在出壳后24小时内进行,开食时可用碎玉米或碎米,2日龄后可换用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3.温度:雏鹑的温度要求稳定,严禁忽高忽低,温度过低易引起肠道疾病的发生,温度过高会发生脱水现象,导致体质差,产蛋期推迟,严重者还会发生休克现象。

4.光照:雏鹑的光照时间为1-5日龄全天24小时光照、6-10日龄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不低于22小时,11-20日龄每天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不低于20小时。

5.密度:雏鹑密度过大时采食不均匀,生长发育缓慢,体重轻,开产期推迟,易发生疾病、脱毛或抢食饲料而压死,因此3周龄内饲养密度不要超过200只,夏季应再适当减少一些。

6.管理:雏鹑每天早晚要观察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每天定期清扫鹑舍,适当通风,做好防鼠害、防蚊蝇、防煤气中毒等工作。

五、育成管理

1.转群:进入育成期后可以将雏鹑转入成鹑舍养殖,也可以在原来的笼舍里继续饲养,这时应该分辨雌雄,公母分群饲养,分养有利于种用仔鹑的选择和培育,能够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密度:密度要因地制宜,当气温低时密度可以大一些,气温高时密度小一些,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00-150只。

3.光照:每天保持10-12小时光照,自然光照不足时要人工补光,光照强度不能太强,避免阳光对鹌鹑的直射,过强光照会造成鹌鹑严重脱毛及啄羽啄肛等恶癖的形成。

4.温度:温度对鹌鹑的养殖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21-28日龄温度控制在24-25℃,29-35日龄温度控制在20℃。

5.卫生:要定时清扫,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每周要进行一次消毒,用消毒剂兑水稀释成1000倍液带鹑消毒,防止疾病发生。

6.饲料:作种用的青年鹌鹑要适当限制饲喂,控制体重,防止性早熟,饲料配方与雏鹑饲料基本相同。

【小编结语】鹌鹑主要吃杂草种子、豆类、谷物及浆果、嫩叶、嫩芽等,夏天则是吃大量的昆虫及幼虫,养殖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鹌鹑的高效养殖技术,大家都了解了吗?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从选和喂二方面提高养猪效益》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青蛙养殖方面的灯”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